高考作文教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54769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教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作文教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作文教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作文教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作文教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作文教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作文教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作文教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作文教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作文教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作文教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作文教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作文教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作文教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作文教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作文教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教师.docx

《高考作文教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教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作文教师.docx

高考作文教师

立意:

围绕教育的评价标准、方式(手段)或人才的评价标准、方式,阐释见解,符合题意。

记叙具体的人、事呈现评价标准、方式产生或使用的过程作用,符合题意。

由个别推及一般,从普遍性上阐释评价标准的问题,符合题意。

记叙人、事呈现评价标准影响事物发展的过程,符合题意。

莫将分数功利化

在当今社会,分数功利化的现象日益严重。

不少家长对孩子要求极严,得不到满分便拳脚相加;而有的家长则“及格万岁”,认为只有及格便是好的。

不管外界看法如何,我认为这两种做法均不可取,因为这均是将分数功利化的行为。

近年来,“虎妈狼爸”层出不穷,因其用严厉的教育方式将子女“打”进名校而出名,并赢得人们的争相热捧,而我在这种大势下,只想问一句——这样做真的对么?

先不论这种“高压”教育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会造成何种影响,从社会进程上来看,现在早已不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对读书不好的学生岂能一棒子打死?

莫将分数功利化,分数虽重要,但也并不是唯一,其它方面的能力也尤为重要。

十年前的神童退学事件留下的一地鸡毛仍历历在目,从小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换来了什么?

换来的只是因生活无法自理而被中科院退学的通知,这样的分数至上,这样的本末倒置,是不是可以停止了呢?

其实,不少家长都明白,一百和九十八分并没有多大差距,他只是忍不下这攀比之心,更何况分数不是一切,你又能肯定地说考满分的孩子一定比别的孩子能力强、优异吗?

既然不能肯定,那为什么要将孩子们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多得那一两分上呢?

为何不将这时间花在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上?

社会需要的并不是“高分低能”的书呆子,而是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

达尔文小时候成绩并不出众,而且还喜欢在课余时间观察小动物和昆虫,若将他放在现在,恐怕不少人都会认为他不务正业,但正是这份不务正业才结束了“神学”数千年以来的统治,才有了我们今天的“进化论”,是的,无法否认的是我们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绝对不是只有“学习”。

内地首富马云也并不是名校毕业生,但这并不妨碍他在电子商务界呼风唤雨。

由此可见,学习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

是的,无法否认,一个优秀的成绩或多或少会对你的未来有所助益,但为了这个苍白的理由而牺牲孩子的童年,扼杀他们的梦想未免太残忍了一些。

一百分也好,九十多分也罢,甚至刚及格也无妨,莫将分数功利化,因为分数不能代表一切。

点评:

本文依据漫画的寓意,提出了不能将分数功利化的观点。

在此基础上,作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能力比分数更重要的道理,文章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内容项20分。

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表达流畅,书写工整,表达项20分。

见解深刻,材料丰富,论据充足,发展项20分。

差别待遇

赞美与责骂的差别在哪儿?

对于小明来说,是一百分与九十八分间的毫厘。

对于小亮来说,是及格与不及格间的跨越。

看似的差别待遇毫无道理,仔细思索却能悟出其间的合理。

如他人言,人生来不平等,自呱呱坠地时起,每一个生命便是一个独自的个体,有着其属于自身的优劣与价值,生而如此,又怎能以一条统一的刻线、单薄的规矩丈量一个个鲜活而独立的生命呢?

千年前,圣人孔子便提出“因材施教”的主张,弟子三千人,有富可敌国的巨贾,有位极人臣的政客,形形色色不一而足,而孔子,则成为后世称赞景仰的伟大教育家。

究其根本,在于其能准确地把握每一位学生的优劣长短,扬其长补其短,因材施教。

正是因为这样的“差别待遇”,才使得每个人都得尽展其能,各得其所。

社会对于每个人,应有不同的要求,正如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既不能缺少轰隆雷鸣的马达,也不能松懈默默无名的一颗小小螺丝钉。

可能对于小亮而言,九十分是他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度,及格便是其尽其所能的结果。

若是我们只是用统一的标杆来评价不一样的人,那世间将会埋没多少奇能与怪才!

是的,我们社会需要差别待遇,正如航天器的研发需要精确到小数点后十多位,而汪洋恣意的书画只求形神具备即可;正如廉颇以身经百战显赫战绩位列上将,蔺相如以如莲巧舌精巧说辞拜为上卿;正如《舌尖上的中国》中一位位能人以食物铺写精致,《我在故宫修文物》中一双双巧手以古物刻写精华……各行各业,各得其所,差别待遇而实现整体的共赢!

由此观之,作为肩负向国家与社会输送人才的责任的学校,更应抛弃条条框框,摒弃墨守成规之道,改革创新,因材施教,用一把把不同的刻刀,雕琢出每一个莘莘学子的独特光华,以不同的标准,相同的诚意,培养出各取所长的栋梁之材!

差别的待遇,相同的匠心,不同的准则,同样的期许。

我一直坚信,每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芳华,每一个存在,都有其独特的意义。

而我,愿养我浩然之气,展我独特风采!

“差别待遇”不差别!

点评:

本文紧扣因材施教这一中心,从人的先天差异,先圣的经典垂范,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多样性等角度令人信服地推论学校“差别待遇”、因材施教的匠心与意义,文章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内容项20分。

文体特征鲜明,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语言精准,洒脱、流畅,字迹美观,表达项20分。

文章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文采飞扬,富有气势,发展项20分。

假如我不曾见过太阳

犹记美国女诗人艾米莉希金森的一句哲理诗:

假如我不曾见过太阳,我本可以忍受黑暗,然而太阳已使我的荒凉,变成更新的荒凉。

其意在于,本来知足的人们会因新生的或更好的事物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标准或要求。

不满足,是因为可以更好。

其实,我们需要这种不满足来追求更高的标准。

或许,很多人认同傅佩荣的这句话:

人生种种无论悲喜逆顺,都水过无痕,而懂得知足,则会在这平静的水面上感得半许清凉。

常言道,知足常乐,我并不认同,我所说的不知足,不是贪得无厌,而是严格要求。

比如两个孩子,一个考了不及格而下一次及格而获得表扬,这是一种知足,但更多的是赞扬他的进步。

而令一个孩子上一次考了满分,而这一次没能拿到满分而受到批评,不是不满足,而是本可以做到更好。

不是说梭罗“我在天空垂钓,钓一池晶莹剔透的繁星”的隐居生活不值得羡慕,也不是说古代文人“天子呼来不上朝,一心只谋三分田,餐风饮露好风雅,被天席地度韶华”的胸襟不值得赞扬,而是,我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下。

如狄更斯所说: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当然,我只想强调前半句。

当今竞争激烈,人们进入“竞速时代”的时代背景暂且不提,难道我们不应该顺着时代潮流,逐梦人生吗?

相比之下,我更欣赏攀登翻译高峰《追忆似水年华》的徐和瑾,“在德国最需要道德领导力”之时,迎难而上的默克尔总理以及凭一己之力穿梭在战场,以笔为刀剑炮火表达其人道主义情怀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列克谢耶维奇。

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不知足,不屈服,有执着,有信念,才能站在令人景仰的巅峰。

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一句话唱出多少人逐步走向理想殿堂的青春心声。

说到此,我还得对艾米莉的诗反驳一番。

逐梦青春的路,再多汗水和泪水也不会是荒凉。

是啊,假如我不曾见过太阳,我本是偏安一隅的小草,可既然有了太阳,为何不趁大好时光追逐它的步伐?

知足,是一种生活态度;而不知足,才能在燃烧的青春中绽放。

我曾见过太阳,所以我不满足,我要追随它的脚步,诗酒趁年华。

(内容20+表达20+发展20)

 

进与退爱与责

古有“孟母三迁”,今有“虎妈猫爸”教育,从来是人类社会的重要命题。

今日阅一漫画,故萌生在此浅谈之意。

漫画中,一个孩子成绩从满分退步区区两分,所得便从爱抚变为责罚;而另一个孩子由不及格到刚刚及格,父母却是由责到奖的巨大转变。

此情此景,讽刺意味十足

看到孩子脸上鲜红的唇印或掌印,我不禁想问:

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诚然,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饱受现实之苦的父母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便大有拔苗助长,急于求成之意。

北大父母望子成龙,各类兴趣班、培优班将孩子的课余时间挤占得满满当当,而人们在对这条资讯摇头嗟叹的同时,不也奔走于接送孩子上下补习班的路上?

孩子出生的一刻,家中挂上“高考倒计时十八年”,或是对着尚读小学的孩子大吼“每一分都得争”……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也。

然而,父母们,在你们心焦之时,是否想过,自己的判断标准是否合理?

离满分只差两分,也是很优秀的啊,可为什么仅以“退步”为由予以责罚?

及格了,进步了,可鼓励过度是否会使孩子沾沾自喜?

你们谈论着“我把工资的一半投入到孩子的教育”,甚至为此得意,却忽视了教育需要的,不是老师知识的一味灌输或是父母的奖罚,而是孔夫子于数千年前便提出的“因材施教”——了解、理解、引导;不是暴风骤雨,而是清风徐来——和煦地拂开孩子的心门,调动其积极性,在快乐中汲取营养。

钱学森先生在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时曾无限感慨:

学校里,老师带领大家自由探索自然,间或讲解;家中,不论带回怎样一张考卷,迎接自己的总是热腾腾的饭菜与家人的鼓励。

进或退没有那么重要,即便责怪也以安慰结束。

他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着,逐步走向自己心怡的领域,实现了为人肯定的追求。

前不久,接到表妹的电话,说是为我送高考祝福,最后却成了她喋喋不休的抱怨——补习班太多,不情愿但不得不上;成绩分明不差,却被父母骂了许久……我不禁感慨,虽然同为应试教育的产物,我似乎幸运太多。

有自己选择的权利,进步时父母提醒切莫骄傲,退步时父母关怀保持自信,而走进考场前他们给予的拥抱,现在仍向我的胸膛输送着温暖……这样的教育是一种力量,助我平静、进取、成功。

进与退,或许是矛盾,但爱与责,并不与其一一对应。

责,但不打击;爱,而不盲目,遂成成功的教育。

点评:

本文紧扣材料立意,以“责,但不打击;爱,而不盲目”为主旨,中心突出,内容充实19分;文章符合文体要求,论述逐层深入,结构严谨,书写美观20分;文章说理深刻,论据充足19分。

怀容误之心成大美格局

童稚满心欢喜地握着满分答卷,却未曾料想一次的完美竟成了“次次须好”的重压;顽子手持及格边缘的分数,因着分毫之差享受截然相反的待遇。

看似天差地别的境况,其本质却都是家长对失误的绝对否定态度。

殊不知,这所谓的“赏罚分明”,“因材施教”,不过是自私地将孩子的失误看作天理难容的祸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与其一味强压失误的苗头,最终得到畏葸不前的“绝对安全”,不如怀着容误之心,以宽容的态度包纳错误,留人以温暖和继续向前的勇气。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大儒宋濂少时即嗜学,当他趋百里外,跟随乡之先达潜进学习时,也曾不断地援疑质理。

试想乡野小儿,立侍于尊者之左右,又怎么会没有一丝失误?

倘若先达亦如漫画中的母亲,对宋濂的失误毫无包容,宋濂又怎能在一步一步的完善中终成大儒?

温暖的容误之心,让一个贫困学子获得了继续向前的勇气,卒获有所闻,于历史长河中留下其身影。

诚然,进步应当鼓励,落后理应惩戒,但一味地用模式化的标准赏罚,不过是机械生硬地重复既定的步骤,这样的方法可以培养毫无差错却古板冰冷的机器,却会摧毁一个心思敏锐富于创新的生命。

唯有在怀着容误之心的前提下,对失误进行引导和规正,才能终成大美之格局。

管夷吾举于市时,若无鲍叔牙对其之前过错的容纳与规劝,他又怎能在东周列国的舞台上崭露头角,成就千秋史名;“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负荆请罪,千古流芳,正因相如之容误,方有赵国文武双全的王者格局。

古往今来,身清如玉,毫无暇斑的完人少之又少,更多的是那些在容误之心与规劝之言下抬头向前,于温暖和宽厚中成就大美格局的“非满分学生”。

日渐数字化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如同漫画中的家长,极端化地追求完美无缺,对任何水平线下的失误采取零容忍态度。

然而无误不等于无缺。

幸福鲜丽的生命姿态,只有在容误的温暖中才可肆意伸展。

愿吾辈定性明心,以包容之心对待世间万物;愿孩童持卷回家时,迎来的并非纯功利的计较,而是包容失误,带来勇气的温暖;元容误之雅量存于万众心中,如此,则大美之世,可计日而待也。

(内容20分+表达18分+发展18分)

 

分数面前应更为理智

儿时的我们都听父母说过:

“你看别人家孩子考了95分父母还说没考好呢!

你若哪次考了70分,我睡着了都会笑醒!

面对这样的话语,我们由最初的不解、好奇、感动、振奋、无奈以至麻木。

我们客观地分析,上述两家孩子,哪家孩子更幸福快乐?

当然不是70分的,而考95分的孩子实则亦不快乐,考70分的孩子会因父母的表面鼓励实则讽刺而渐渐自卑。

为什么别人的父母总想孩子考100分,而我的母亲似乎断定我考不到70分?

难道是我天生比别人笨比别人差?

长期无法从父母那里得到鼓励与自信的哈子,真的很难优秀!

那为什么考95分的孩子也不快乐呢?

一开始,面对家长的高要求,孩子也许会感到家长对自己十分信任而充满信心而十分努力。

可渐渐的,家长不断要求孩子考取更高更高的分,那么每一次的更高也为后面的跨栏增加了高度,当跨栏过高时,孩子终将跌倒,在一次次的前进中,孩子收获的不是成功的喜悦,而是对考低分的担忧,对考高分亦担忧,竟不知如何是好,长此以往,学业的重担,父母的高压,内心的矛盾与恐惧,终将击垮本就处于成长的脆弱的孩子。

等到孩子再一次伤痕累累的倒下,他心中也许不再是往日重新振作的决心,而是内心深深的无奈与悲痛以及对缺少父母关爱的痛楚与失望,那时,也许就快到了无奈与麻木的时候,面对孩子这么突然的变化,父母也会惊慌失措,起初还想着力挽狂澜,渐渐发现孩子早已心如死灰,回天乏术,也许那时仍有父母会想“我已倾我所有帮助他,到底还是他自己不中用。

”听到此处,一股悲伤、孤独、无人理解之感油然而生,纵心如死灰亦不禁潸然泪下……

因此,作为一名由孩童成长为青年的我,真诚且充满希望的呼吁各位父母,请在我们成长的路上鼓励并信任我们,在我们需要的时候给我们爱与关怀,成为我们前行的路灯而非为我们选择前行的路,令我们有机会经历风雨,给我们失败的机会,我们的道路才会充满风雨、彩虹、暖暖阳光,以及来自父母的美好芬芳。

分数只是成长的一小部分,我们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快乐成长的我们终将飞向蓝天!

理智、客观的你们给予我们爱与力量!

平静对待分数,用心呵护成长。

(内容16+表达17分+发展16分)

 

中国式教育

在漫画中我们可以看到:

一名小孩得到了满分时,获得了父母的奖励,却在得到仅仅比满分低两分时,受到了父母的批评。

另一名小孩在得到55分时受到批评,得到61分,有了小小的进步时,则获得了奖励。

在强烈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感慨到父母寄予在他们孩子身上的希望。

与此同时,我却想说明:

不要仅仅凭借一纸分数来判定您家孩子的好坏!

98分与100分,仅仅只有两分之差,同样是取之不易的好成绩,为什么在家长眼中却成为了自己孩子不努力的标识呢?

最大的原因莫过于家长寄予的过高期望。

在实行应试教育的中国,一份成绩单,一纸文凭,似乎就决定了你的一生,因此中国家长们在他们孩子小的时候就对他们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于是各种补习班便充斥在了他们的童年之中。

不可否认,家长们的付出是为了孩子们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但是,这种教育方式是否真的值得我们肯定呢?

每天奔波于各种各类的补习班,耳边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期望性话语,每堂考试都需要抱着必须得满分,得第一否则就要挨打的心态。

各式各样的压力,让身为儿童的他们感受不到家庭的关爱、童年的温馨,难道这就是父母的期望?

孩子不应该有过高的压力,也请家长们不要寄予不符实际的期望!

55分与61分也仅仅只有几分之隔,为何一个要挨打,一个被奖励,同样不算好的成绩,却是不同的结果,为什么?

最大的原因莫过于家长的教育方式的不足。

55和61,同样不算高的成绩,在家长看到它们时应该明白自己孩子的确在学习上没有过高的天赋,在这时,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便不应该是打骂与批评,而是鼓励。

在各个方面去鼓励孩子,让他充满自信,而不是用打骂的方式使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家长充满恐惧。

在我看来,在中国教育中不应怀有“不打不成器”的心态,对孩子应以鼓励的方式去勉励他们向前奋进,向高处攀登。

在此,我希望家长们不要对孩子寄予不切实际的希望,不要以打骂的方式进行指责。

教育需要正确的方式,才能使孩子充满自信,勇攀高峰!

点评:

本文依据题意,提出“不要仅仅凭借一纸分数来判定孩子的好坏”的观点,阐述了“教育需要正确的方式”的道理。

符合题意,中心突出17分;思路清晰,语言顺畅自然,字迹清楚16分;文章见解较深刻15分。

 

莫用成绩束缚孩子

从漫画中不难窥出,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第二次考了98分;而另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55分,第二次考了61分。

他们也许分数不同,能力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因成绩受到了表扬或是责骂。

对此现象的提出,让许多家长疑惑不已,为什么这种小事还拿出来作漫画题材?

这不是现在社会的常态吗?

是啊,现在的社会,熙熙攘攘,皆为名来利往。

从以前的“拼爹”到现在的“拼娃”,把孩子束缚在分数的牢笼里,不得自由,这对孩子有益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可为什么会出现此现象呢?

究其原因有二:

一是社会功利,攀比之风盛行;二是家长对于孩子错误的教育方针。

也许有些家长在想狼爸萧百佑不就是把三个孩子“打进”了北大吗?

对此,我想反问:

你只知道狼爸打孩,但你知道狼爸教育的其它方法和手段吗?

你只知道三个孩子被“打进”北大,可你知道他们在北大过的好吗?

对个别的案例盲从实属不是明智之举,要多为孩子着想。

在许多欧美国家中,学习开放轻松,不评分数,只评等级,虽强调学习,但更注重让学生自由发挥,展现自我。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名人多出于国外的一部分原因吧!

他们一般让孩子自由发展,而非以成绩束缚孩子,囚禁孩子想象的翅膀。

有一次,妈妈去开家长会,回来后对我说觉得老师讲的非常棒“孩子上学,教的不仅是书本的知识,更是做人的道理。

每天孩子回家,你只需问孩子作业有没有完成就够了,对错由老师来评判,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让他们自己处理。

”是啊!

我们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空闲的时间去补习?

为什么剥夺他们的想象力而使之变成一只囚鸟?

为什么要以分数决定是奖是惩?

为什么不看看孩子的其它方面?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位小天使。

”我们不应剪下他们的翅膀,应助他们凌空飞翔。

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孩子,考差了,对他说声鼓励,不要灰心;考好了,劝他不要骄傲,再接再厉。

对于孩子,应看重能力而不是成绩,成绩不好,宠辱不惊;成绩好,无非是锦上添花,皆大欢喜。

保持一颗平常心,莫用成绩束缚孩子。

(48分)

 

成绩

果然,我的预感没错。

回家的路上琪琪就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她肯定有什么事情瞒着我,回去好坏问问她。

我想着,果不其然,她到家后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我放缓了声音,问道:

“琪琪,有什么话想跟妈妈说吗?

”,她眼里闪过显而易见的惊慌。

僵持了两分钟后,她从书包里掏过一张纸递给我。

“啪!

”我手中的玻璃杯掉在地下,裂了。

“98分?

!

”我冲着她怒喊,“你这段时间是不是不认真了!

居然连满分都没拿到!

”琪琪低着头,小小的身子颤抖着。

她似乎蓄起了勇气,抬起头,说:

“可是,妈妈,欣欣只考了61分……”“你和他比干嘛!

你和她是一个水平的?

”说着,我正要扬起手甩她一巴掌,忽然,我看见她盈满泪水的眼眶和微微皱紧的眉头。

一瞬间,记忆洪水般涌向我。

“啪!

”过了一会儿,麻痹的痛感才蔓延开来。

我捂住我的脸,一颗颗泪珠从我眼睛里争先恐后地跳出去,又一颗颗地裂开在地板上。

“哭!

你就知道哭!

这么不用心!

上课干嘛去了?

”说着,妈妈把印着鲜红的“98”分的试卷甩到我脸上。

“你太让我失望了!

”妈妈正想摔门而去时,我不知哪来的勇气,拉住妈妈的手,说:

“妈妈,你别走,小芳她还只考了61分呢……”她却更加生气了:

“她之前都不及格的,你跟她比干什么?

”说完,便转身离开了。

我看着空落落的房门,低下头看着那张被揉皱的试卷,缓缓捡起那张试卷,蹲在地上,终于,不可抑止地哭了起来。

从小妈妈就对我寄予了厚望,而我也十分努力,一直以满分和第一名来回报妈妈对我的关爱。

可是,自从上了初中,我就感觉学习有些力不从心了。

第一次成绩出来了,看着鲜红的“98”分,我慌了。

老师知道我小学一直考满分,特意把我叫到办公室,叮嘱我说:

“没事的,初中的知识本来就要复杂一些,刚开始的确会有些不适应,你回去跟妈妈解释一下,相信妈妈会理解你的。

可那次大哭好像冲刷走了我的记忆,老师叮嘱我的话,我一句都没有告诉妈妈。

那之后,我的成绩逐步下降,一次次的责问、打骂之后,妈妈终于对我绝望了,她打包好行李,永远地离开了我和爸爸。

我浑浑噩噩地过完了我的初中,考上一所高职,毕业后进入一家小工厂当流水线上的工人。

然后,平淡地恋爱,平淡地结婚,平淡地生子。

直到琪琪出生,我才醒悟过来,不能让她过上我这种无趣的生活!

于是我逼着她好好学习,而她也没有辜负我的希望,一直考的都是满分,直到上了初中的第一次考试……

我回过神来,琪琪依旧仰着头看着我,无声地哭着,我放下扬起的手臂,缓缓蹲下,将她搂进怀里。

“没事的,琪琪,妈妈不怪你,不就是一次考试吗?

没什么大不了的!

”琪琪在我的怀里大哭起来。

我也哭了,幸亏,我没打下那巴掌。

(45分)

 

慈爱在左严厉在右

漫画中左边的小男孩因没有考到100分而就被批评,而右边的小男孩由不及格到及格而被表扬,这两种教育方式需要我们认真去深思。

对一个孩子来说,过度溺爱与严厉都是致命的伤害,不如慈爱在左,严厉在右。

让孩子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以及环境,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

前一段日子新闻上报道一起车祸事件:

一位年轻男子名为小波,因一言不合与别人发生口角,竟开车径直撞向别人,那场景简直是惨不忍睹。

追究小波如此行事的原因,大概多半是由于父母的溺爱,小波有先天性的疾病,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的生活,可父母觉得亏欠他,无限地弥补他,无限地溺爱他,才导致他形成如此嚣张娇纵的性格,将任何法律和人都不放在眼里,这样子的父母,实在应检讨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太过溺爱。

教育孩子不能太过溺爱,会让孩子形成糟糕的性格,但是,太过严厉,会让孩子失去应有的快乐,重则甚至会伤害孩子的心灵,不如将慈爱放在左,严厉放在右,诗孩子的人生旅程变得风景靓丽而迷人。

错误的教育方式会毁掉一个人的前程,而良好适中的教育方式亦会塑造美好的人生。

文学大家叶圣陶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从不盲目溺爱,但也不总是过分严格,孩子们都和他相处融洽。

叶圣陶会让孩子们每周写一篇文章,然后大家会来讨论,他从不严厉地指责他们写的不好,而是用平和的口吻来悉心指导,指出错误与优点。

也从不盲目地说孩子们写的精彩极了诸如此类的话,他总是以适当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们。

他的孩子们都儒雅、绅士而有礼,个个都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为国家做建设。

如此说来,慈爱在左,严厉在右,可能是适合大多数家庭的教育方式。

冰心曾说:

“爱在左,同情在右,同时播种,同时开花,”可我认为,慈爱在左,严厉在右,将孩子的人生旅程点缀得香消弥漫。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谨慎,需记住:

慈爱在左,严厉在右。

(45分)

 

全力以赴,为人生加分

一副漫画让我忍俊不禁,第一个孩子荣获满分,赢得大人的奖励之吻。

第二个孩子拿着不及格的分数,换来家长的责骂,想必这是众多学子的生活写照。

然而,第二幅漫画中,差一点得满分的孩子却被批评,而刚过及格线的孩子得到了鼓励。

风趣的漫画总能揭示出深刻的道理。

仔细想想,差一点满分的孩子学习能力想必是优秀的,可能是因为粗心大意而减分,然而及格多一分的孩子一定是全力以赴,从不及格到及格,实现了学习上的跨越。

人生亦是如此,唯有全力以赴,方可为人生加分。

若不奋斗,不说原地踏步,甚至会使人生减分。

全力以赴,是怀一颗谦虚之心付之努力。

李开复,是中国有名的成功人士之一。

他年纪轻轻,十六岁考入哈佛大学,可谓神童。

血气方刚的他建立了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将网络带进中国。

重视中国教育的李开复也为我国教育做出不小贡献。

他在分享自己求学经历时说,小时候成绩优异的他,面对邻居询问考试分数时,他曾夸下海口“我从来不知道九十八分是什么样子。

”然而骄傲自满的他在另一次考试中失利了,母亲因此打了他,“我打你不是因为你成绩退步,而是要打掉你身上骄傲之气,要记住,任何时候都要谦虚,都要不断努力,否则就会倒退!

”“这句话一直在我的奋斗之路上鞭策着我。

”李开复回忆道。

的确一时的成功只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