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55019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二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二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高二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高二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高二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高二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高二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高二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高二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高二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高二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高二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高二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高二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高二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高二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高二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高二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高二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docx

《高二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docx

高二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

高二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本题共86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86分)

1.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

“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

欢曰‘君家有书乎?

’曰:

‘惟有《孝经》三篇。

’欢曰:

‘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

’如其言,果愈。

后问其故,欢日:

‘善禳祸,正胜邪,故尔。

’”这则故事反映了   

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

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所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在“死亡与鬼神观”上“墨家利用,儒家闪烁,道家则淡然”。

下列主张属于道家的是(  )

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B.“施行不可以不懂,见有鬼神视之”

C.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                      

D.“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3.明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论述道:

“人聚于乡而治,聚于城而乱。

聚于乡则土地辟,田野治,欲民之无恒心不可得也。

聚于城则徭役繁,诉讼多,欲民之有恒心不可得也。

”这种认识产生的背景是

A.佃农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B.小农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C.市民阶层争取自身权利             

D.城乡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4.人都不能孤居独处,必须与他人共同过群居的生活,而结成社会。

在群居的生活中,每个人有不同的条件、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厉害。

如每个人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则彼此间的冲突、争斗,必不能免。

……所以,必须有一种共存相处之道,以资维系。

那么,你认为下面哪种观点会是儒家的处理方式呢?

(    )

A.格物致知   

B.内圣外王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天下为主,君为客

5.“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想中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

”这评价的应是   

A.荀子思想  

B.董仲舒新儒学  

C.宋明理学       

D.维新思潮

6.欧阳修注意到地方政府中的腐败风气、“枉直乖错”;张载在本乡“以礼化俗”;吕大钧兄弟在蓝田建立“乡约”;范仲淹创立“义庄”。

这些举措体现了儒家传统思想所追求的

A.通过道德自觉建立和谐的人间秩      

B.通过克服私欲、回复良知成为圣贤

C.进行内心反省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   

D.注重气节以理统情凸显人性的庄严

7.张岱年、方克立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下面能够论证此观点的是

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C.“无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8.朱熹借用佛教“月印万川”说:

“本只是一个太极……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则随处可见,不可谓月已分也。

”朱熹的“扇子之理”说,扇子之物出现之前,已有扇子的道理;据此制作扇子。

朱熹以此论证

A.三纲五常的合理性                

B.格物致知

C.道家和儒家相容                             

D.理是万物的本原

9.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分权破坏天下安宁之血的教训。

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性本善”

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明道德”

10.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慢”的理念深入到欧美社会的各个角落。

从“慢食”、“慢写”、“慢读书”到“慢旅行”。

人们力求在细节上慢慢品味和享受生活。

材料中“慢”文化与下列思想流派最接近的是(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佛教教义

11.有学者认为:

“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材料所说的“异质”(  )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12.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13.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

这一变化的出现是由于

A.儒学正统地位不断受佛道冲击  

B.为了发展和完善儒家思想的需要

C.唐朝中外思想文化的广泛交流 

D.统治者要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14.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评论说:

“后代人们,由其实现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

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结合所学知识,“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的区别应该是

A.成为君主专制的理论依据            

B.吸纳其他学派或宗教的思想

C.是否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            

D.在儒学地位确立过程中的作用

15.《史记·高祖本纪》载: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

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倾向是

A.天人合一B.敬天法祖

C.君权神授D.天人感应

16.《汉书·匈奴传》记载:

“单于自言婿汉氏以自亲。

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单于欢喜,上书愿保上谷以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卒吏,以休天子人民。

”唐代诗人储光羲在《明妃曲》中写到:

“日暮惊沙乱雪飞,傍人相劝易罗衣。

强来前帐看歌舞.共待单于夜猎归。

”这说明  

A.官修史书与诗歌都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

B.诗歌多带有作者的主观感受,不具备史料价值 

C.官修史书注重客观叙述史实,不掺杂个人情感 

D.官修史书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不如诗歌可信

17.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灿烂辉煌,对下列著作的成就或历史地位的表述,准确地是

A.《农书》——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农书

B.《授时历》——我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C.《九章算术》——标志我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

D.《本草纲目》——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18.“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反映了

A、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关系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        

D、民族关系

19.《春秋》书法体系的五个命题是:

“天人有序”“中外有别”“褒贬有进”“隐讳有法”和“修辞有术”。

这里“书法”的含义是

A.书写的笔法艺术                                                    

B.古人的治史态度

C.儒家的人生态度                                                    

D.哲人的文学品味

20.18世纪,以“纤细、轻盈和繁琐的装饰,爱好清淡柔和、精美雅致的色彩”为特征的洛可可艺术流行欧洲。

欧洲学者认为,这种艺术风格深受物化形态的中国文化影响。

此中国文化的主要载体应是

A.宋明文人画                       

B.程朱理学与心学

C.瓷器与丝绸                       

D.明清小说与京剧

21.在当代,经常会出现“新古诗”,如“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明月几时有?

举饼问青天。

不知天上饼,能卖多少钱?

”这反映了 

A.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B.传统文化的大众化

C.传统文化的创新化                     

D.传统文化的庸俗化

22.“在言语上,中国人受方块汉字的局限,不能向多音节发展,而单音节必然产生大量的同音字,大量同音字的汉字,只宜于用来书写,不适合用来宣读,而佛经是需要向听众宣读的。

形势促使他们改用白话文外,又必须在音调上补救。

”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A.佛教为汉文注入新鲜血液            

B.佛经是白话文体的主要源泉

C.中国方块汉字具有局限性             

D.汉文化需要外来文化充实  

23.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评价某位诗人的成就,认为“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

”获此评价的这位诗人应当是

A.孟浩然B.杜甫C.李白D.王维

24.欧阳修上疏说:

“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

”这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影响政府管理

25.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把《国语》、《世本》、《战国策》、《太史公书》等史书都附于《春秋》经之下。

《隋书·经籍志》史部所列史书共计十三类。

这一变化表明

A.唐代以前经史不分                               

B.史学取得独立地位

C.史学体例趋于完备                                 

D.官修史书得到重视

26.近代出版的《国民公报》曾刊文评论学生说:

“既可同板凳而坐,安可不同床而觉?

什么男女同校,明明是送子娘娘庙……”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守旧的人抵制新思想                

B.近代中国社会风气很差

C.青年学生自制力很差                

D.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27.《笑林广记》记载古代一则笑话:

有个官员到乡下去,问一个老农说:

“近年来黎庶如何?

”老农答道:

“今年梨树挺好,只是虫吃了些。

”,旨在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张是

A.康有为的政治改良                  

B.孙中山的社会革命

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                  

D.毛泽东的土地革命

28.1918年,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

“我们中国人贪惰成性,不是强盗,便是乞丐,总是希图自己不做工,抢人家的饭吃,讨人家的饭吃。

到了世界成一大工厂,有工大家做,有饭大家吃的时候,如何能有我们这种贪惰的民族立足之地呢?

”他的意图是

A.提高民族素质,迎接社会主义                                                    

B.批判中国传统封建统治的流毒

C.表达其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政治态度                                       

D.将创建工人阶级政党提上日程

29.严复《法意》(今译《论法的精神》)卷一按语:

“盖在中文,物有是非谓之理,国有禁令谓之法,而西文则通谓之法”。

这一按语表明

A.中国的“理”与西方的“法”相通      

B.法治成为中国与西方的共识

C.西方的“法”与中国的“理”本质相同  

D.“法”与“理”各异互不兼容

30.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

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主张       

D.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思想

31.“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

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

”这段话反映的应是

A.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进行变法大兴民权  

B.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推翻君主专制

C.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呼吁国民思想解放  

D.无产阶级政党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32.有学者认为:

“近代中国出现过各式各样的现代化思想和政治运动,其能掀起人心于一时者大抵以民族主义为出发点,并基本上假借民族主义的动力。

”下列口号与此不符的是(  )

A.“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   

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打倒孔家店!

”                           

D.“打倒列强除军阀!

33.“(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迁就妥协,使大盗窃国,军阀攘权……革命无统治之威,人民乏制裁之力,再看那旧染污俗,丝毫未能触及。

”为此,20世纪前期先进的中国人主张

A.进行二次革命                     

B.实行“实业救国” 

C.改造文化心理                      

D.实施预备立宪

34.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主张: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在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的过程中

A.受制于多重障碍,顺序与此正好相反 

B.受甲午战败的刺激,开始主张“改变政令”

C.“变革人心”偏重于实用和形式主义   

D.“有形的物质”建设从民国时期开始起步

35.近代化在思想上的表现是思想文化的大众化和科学化。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科学观念与中国封建思想──儒家思想之间的一场严峻的斗争。

这场斗争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尊孔复古”逆流泛滥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中西文化观念的激烈碰撞

36.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

这一思想应是( )

A.变法维新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D.社会主义

37.孙中山说:

“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

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以下言论能够体现孙中山“一劳永逸之计”思想主旨的是

A.“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B.“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C.“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38.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倡导“民族平等”,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四个方面,但对各民族语言文字平等、尊重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民族平等内容则未提及。

这一信息说明孙中山

A.缺乏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B.早期民族思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C.刻意回避平均地权等经济要求

D.具有狭隘的中外民族平等观

39.1899年,孙中山在东京与梁启超讨论土地问题时说:

“今之耕者,率贡其所获之半于租主而未有已,农之所以困也。

土地国有后,必能耕者然后授之田,直纳若干租税于国,而无复有一层地主从中睃削之,则民可以大苏。

”由此可见,孙中山在土地问题上的主张

A.与罗斯福相似,主张国家干预

B.与资本主义一致,主张土地私有

C.与马克思主义相似,主张土地国有

D.与斯大林模式相似,主张农业集体化

40.历史学家萧功秦评述邓小平模式时说:

“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

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

”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极左思潮导致新中国从成立后就陷入绝境从而形成“路径障碍”

B.邓小平模式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调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而形成的

C.走出“路径障碍”的标志是抛弃了毛泽东模式原有的政治资源

D.邓小平模式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按照预设的蓝图施工而成

41.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

“我们这个大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法则,有它的民族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

……共产党员是马克思主义者,但马克思主义者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

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地、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毛泽东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B.毛泽东论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

C.毛泽东主张国共两党合作需要以民族主义为基础

D.毛泽东尊崇共产国际,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2.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中陈大雷说过一句话:

“毛主席说我们要用好两杆枪,一是笔杆子,一是枪杆子”。

下列对毛泽东所说的“枪杆子”理解正确的是( )

A.步枪、机关枪那里头跑出一个政权来      

B.武装夺取政权  

C.与马克思的观点相左                    

D.是马克思的原话

43.在1953年出版《毛泽东选集》时,毛泽东对其于1945年发表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进行了大规模修改,其中明确提出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在未来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而这在原来的报告中是没有明确提到的),并删去了有关“联合政府不是国民大会中的多数党组织一党的政府”的论述。

与上述变化有着直接关联的历史背景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开始实施

B.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已经形成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初步建立

D.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

44.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贯彻 

B.昆曲名剧的涌现

C.大众舆论吹捧宣传 

D.“教育大革命”的推动

45.日本《每日新闻》2009年5月9日援引美国方面解密资料称,1967年8月,在美国要把小笠原基地返还日本前夕,日美防卫高层在东京举行秘密会谈,协商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将把核武器带入小笠原,让核武器基地化,日本方面对此将给予配合。

日美当时采取这一措施的依据是(  )

A.中国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氢弹     

B.古巴发生了导弹危机

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D.欧洲建立了共同体

46.1949年6月16日,作为中国民主同盟机关报的《光明日报》在北平创刊,右上角的报头是自上而下的四个黑顿顿的颜体楷书,由民盟副主席兼任社长的章伯钧的妻子李建生填写;后来,由于章伯钧被打成“右派分子”,1958年元旦报头替换成沈钧儒题写的红彤彤、似有欧体风格的行楷;1967年元旦报头被替换成毛泽东的墨迹。

报头的替换体现了

A.“双百”方针的贯彻与落实      

B.新闻媒体的发展与繁荣

C.“左”倾错误对媒体的影响      

D.人民对书法艺术的追求

47.“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这是古希腊某位思想家的观点,他还有可能提出

A.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

B.理念存在于人类的灵魂当中,人类的正确目标就是在自己

的灵魂当中发现理念

C.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

D.连狗也变得像其女主人一样为所欲为,驴马也可以自由地上街到处撞人而不加约束,这样盲目混乱的民主自由必然会破坏社会秩序的基础。

48.桑戴克在《世界文化史》中说:

“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止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的《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的《天体运行之道路》。

”这两本著作反映的思想基础是

A.约定是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        

B.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

C.再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D.人们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

49.1761年《中国孤儿》英语版的序言尤其把伏尔泰的中国情结推向了极致:

“够了,希腊罗马/它们都已失宠/大鹏展翅/飞向光明之源/寻找新的伦理/到东方中国之土/勇敢地把儒家之德/带到大不列颠之耳。

”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希望向中国学习的根本目的是

A.利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重建欧洲道德秩序

B.以儒家“仁”的思想规范君主行为

C.以儒家思想否定教会的思想专制,为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服务

D.利用儒家思想中的平等理念,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

“苏格拉底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这套科学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智者学派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B.苏格拉底想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C.智者学派的思想不能指导个人行为       

D.相对主义造成了个人放纵和道德破坏

51.当波斯人占领古希腊城邦福西亚时,福西亚人选择的不是带上整座城市,而是带上所有的人民,乘船航行到西方,在那里建立了一座新城。

他们认为带去的是他们的城邦。

这说明

A.古希腊人秉持法律至上观念                

B.古希腊入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C.古希腊人誓死捍卫城邦领土               

D.古希腊实行城邦民主制度

52.“天文学产生于迷信;雄辩产生于抱负、仇恨、虚假和奉承:

几何学产生于贪婪;物理学产生于无聊时的好奇;道德哲学产生于人的自尊。

所以,艺术与科学的诞生归功于我们的邪恶。

如果他们来自我们的美德的话,我们就不那么怀疑他们的好处了。

”卢梭上述分析是为了说明

A.以科学反对迷信               

B.主权在民

C.美德即知识                   

D.人应该回归自然 

53.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说:

“北欧人文主义传统式宗教改革运动最重要的源泉之一……路德反对牧师的中间角色以及坚持他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很可以被看做是人文主义的自然发展。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因信称义”    

B.宗教改革首先在北欧地区发生

C.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在思想上完全一致  

D.宗教改革吸收人文主义大量的精神要旨

54.著名史学家钱乘旦对欧洲近代某一思想解放运动有过这样的评价:

“它促成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兴起和西方支配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格局的形成。

几个世纪以来,它被誉为西方文化的世俗化决定性阶段和世界现代文明各种特征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