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572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

《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

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一

莱芜市2017年初中学业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

(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第1~3题。

语文是田园诗,赋予师生诗意人生;语文是高山流水,在文化领域中寻觅知音;语文是河是海,让莘莘学子扬起理想之帆;语文是一坛陈年老酒,打开它沁人心脾;语文一咏三叹,余音娆梁;语文是一个具有申美的读写听说系统,很完整,是传承母语的载体,()形成系统,学生经过学习,()能运用语文。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赋予(yù)寻觅B、载体(zài)一咏三叹

C、莘莘学子(shēn)申美D、沁人心脾(qìn)余音娆梁

2、文中画横线的短语结构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A、高山流水读写听说B、文化领域理想之帆

C、余音娆梁传承母语D、形成系统运用语文

3、在括号中填入一对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要……就……B、因为……所以……

C、只有……才……D、既然……就……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左右,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B、张华同学做事非常认真,每次上网总是仔仔细细地浏览一下。

C、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

D、临近毕业,同学们好像突然长大了,大家学习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5、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塞下曲(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A、“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两句交代了时间、地点和节令特点。

诗句通过对严寒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边塞军旅生活的艰苦。

B、“笛中闻折柳”一句是说远处传来幽忧的羌笛声,正吹奏着古曲《折杨柳》。

这笛声顿时勾起了戍边战士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C、这首诗借用戍边战士的身份和化用“楼兰”这个典故,抒发了诗人渴望为国杀敌的满腔豪情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D、皑皑的白雪,凛冽的寒风,幽忧的笛声,惨烈的厮杀,一幅幅形象鲜明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反战态度和对戍边战士的同情。

二、积累与运用(共15分)

6、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填空。

(4分)

(1)“五经”指《诗》《书》《礼》《易》《____________》,是我国儒家的主要经典。

(2)阅读选文填空。

好多天过去了,正当期待已经变得无法忍受的时候,同儿子一样焦虑的母亲一面往屋里跑,一面激动地喊道:

“列宁格勒来信了!

  这是州委打来的电报。

电报上只有简单几个字:

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他的心欢腾地跳动起来。

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铁环已经被砸碎,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文中的“他”是指____________,即将出版的小说是《________________》。

你最欣赏“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质。

7、综合实践。

(5分)

网上有人说,教育部把选自有关丛书中毛泽东、鲁迅、雷锋、黄继光等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课文,从中小学教材中全部删除了。

教育部对此进行了澄清,称上述言论严重失实。

(1)有人认为,语文教材中反映老一辈革命家的课文与时代脱节,还是删掉为好。

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

请简要阐述理由。

(3分)

 

(2)根据下面情景,拟出记者采访的问题。

(2分)

记者:

教育部官员:

据统计,现行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反映老一辈革命家的篇目共115篇,其中有关毛主席的篇目37篇,鲁迅作品18篇,有反映狼牙山五壮士、江姐、黄继光、董存瑞、雷锋等革命英雄人物的选文多篇。

这些篇目收录在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中。

8、填空。

(6分)

(1)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4)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道出了女主人公情思难寄、万分憔悴的愁状。

《武陵春》中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5)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6)四年初中时光已悄然逝去,分别在即,请你用励志的古诗名句与同学共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连续的两句)

三、文言文阅读。

(共15分)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第9~14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9、下列各组句子中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其:

亦不详其姓字/亲旧知其如此

B、之:

或置酒而招之/无怀氏之民欤

C、以:

以乐其志/因以为号焉

D、而:

既醉而退/温故而知新

10、下列选项中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渔人甚异之

A、亲旧知其如此B、亦不详其姓字

C、性嗜酒D、以乐其志

11、“不求甚解”一词,在今天带有带有贬义,而文中写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3分)

 

【乙】汉二帝治盗

汉武帝末年,盗贼滋起,大群至数千人,小群以百数。

上使使者衣绣衣,持节虎符,发兵以兴击,斩首大部或至万余级,于是作“沈命法”,曰:

“群盗起不发觉,觉而弗捕满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

”其后小吏畏诛,虽有盗,弗敢发,恐不能得,坐课累府,府亦使不言。

故盗贼浸多,上下相为匿,以避文法焉。

光武时,群盗处处并起。

遣使者下郡国,听群盗自相纠擿,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

吏虽逗留回避故纵者,皆勿问,听以禽讨为效。

其牧守令长坐界内有盗贼而不收捕者,及以畏懦捐城委守者,皆不以为负,但取获贼多少为殿最,唯蔽匿者乃罪之。

于是更相追捕,贼并解散。

此二事均为治盗,而武帝之严,不若光武之宽,其效可睹也。

(选自《容斋随笔》)

【注释】纠擿(jiūtī):

检举揭发。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虽有盗,弗敢发()

(2)群盗处处并起()

(3)上使使者衣绣衣()

(4)故盗贼浸多()

13、用斜线为下列句子标出一处停顿。

(2分)

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2分)

群盗起不发觉,觉而弗捕满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

 

四、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今天是星期二

今天一接班我就发现住院部的气氛不对头,老护士们的脸上都笼罩替一种严肃、神秘,甚至还有点恶作剧般的神色。

医院越大,秘密越多,咱新来乍到,不敢多嘴多舌,只能老老实实地听老护士们支使。

“小董,今天是星期二,快给‘特护’换衣服、换褥子!

“小董,今天是星期二,快把101号病房打扫干净,尤其是那块玻璃,千万要擦干净!

”……

这真怪了!

星期二是个什么日子?

是耶稣受难,还是灶王爷上天?

再说哪个101号瘸房?

全楼就十个病房六十张床位,我怎么就没听说还有个特护病人?

“小董,你就别怔神了!

”护士长把一团抹布塞到我手里,领我登上了中二楼,推开一扇写有“病人止步”四个红漆大字的玻璃门,眼前是座结构奇特的“楼外楼”:

宽敞干净的圆形楼道,中间是个天井,光线充足,四周幽静。

天井四周的石栏杆上摆着鲜花和盆景,围着天井有十间高级病房,编号是101,l02,……直到11O,每个病房只有一张床,电视机、沙发倒很齐全。

我简直看傻了,医院里还有这样优美的胜地,真象进了一座魔宫。

护士长叫我只管擦101号病房上的玻璃,还要擦得让人看不出有玻璃一样。

我一边擦玻璃,一边打量那位特护病人。

猛一看着实吓了一跳,这与其说是病人,还不如说是死人:

全身已经萎缩,既小又干,活象个蜡人。

腿上输着葡萄糖液,鼻子插着氧气管,床边还放着心脏起搏器。

我耐着性子看了半天,才发现这个人确实还有口气。

这是谁呀?

当我分配到这个医院以后,妈妈千叮咛万嘱咐,说这里是大医院,省里的头头都在这儿看病。

医院里很多人都跟省里头头有关系,你分不清谁是谁的人,不该问的别打听。

可是这一会儿我的好奇心实在憋不住了,用最小的声音悄悄问护士长:

“他是谁?

“副省长!

”急性子的护士长声音象敲锣一样响,吓了我一跳,急忙冲她摆手。

“小点声。

别让他听见。

“怎么,他要坏?

“坏不了,再耗一年半载不碍事。

”护士长一边麻利地替病人换被褥,一边唠叨着:

“科学这么发达,有的是进口好药,进口设备,要给一个人维持一口气还不容易。

“进口好药、进口设备那么容易搞到?

“你搞不到,我搞不到,卫生局长什么药搞不到!

这倒也对,给副省长治病卫生局长还能不下本钱!

我又问:

“他到底得的什么病?

“以前浑身上下都是病,现在什么病也没了。

因为他已经感觉不出痛苦了,也可以说他已经死了。

不,比死人多口气!

“这已经不是人道,而是残酷了。

他住院多长时间了?

“一年多了。

“啊?

”我赶紧用胳膊堵住了自己的嘴。

“哟,她来了!

死小董,光顾跟你说话了……”护士长侧着耳朵听了听,三下五除二把病房整理好,使眼色叫我快躲进隔壁那间病房里。

可能因为我是新来的,怕我嘴不严说露了馅儿,给医院惹出什么麻烦。

随着玻璃大门的一声响,楼道里传来脚步声。

我隔着门上的玻璃看见医院的院长陪着一个又高又胖的老太太走过来。

胖太太神情庄重,穿戴考究,一看就知道是个很有来头的人。

护士长从101号病房迎出来,笑着说:

“冯局长,您来了。

噢,她就是卫生局长!

怪不得哩……

老太太慈祥地对护士长点头微笑:

“你辛苦了!

”她不进病房,却站在101病房的门外边,透过门上的玻璃看着那位比死人多口气的人,转身问院长:

“这一周来怎么样?

院长道:

“挺好,病势稳当,从目前的情况看不会有什么危硷。

“让你们费心了,不要怕花钱,你们当然会体谅我这个病人家属的心情……”

原来她就是副省长的夫人,既然来探望丈夫,为什么又不进病房呢?

难怪护士长一定要把那块门上的玻璃擦得看不出有玻璃一样。

冯院长庄重的脸上带着感激的神情,又对院长嘱咐了几句,院长点着头一一答应下。

站了还不到十分钟,冯局长就由院长陪着离开了。

我发懵了,急忙问护士长:

“哪有看病人不进病房的呢!

护士长撇撇嘴:

“她现在需要的不是老头子这个人,而是老头子嘴里的那口气!

有这口气就能住在省长的小白楼里,就能每月多拿三百多块钱……”

“这?

“我又摸不着门道了,真是医院大,奥秘也多。

(选自《微型小说》2015年第17期)

15、结合语言环境,回答问题。

(6分)

(1)文中划线处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4分)

 

(2)文中加点词语妙处在何处?

(2分)

 

16、冯局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分)

 

17、巧设悬念是这篇小说的突出特点,请结合文章进行赏析。

(3分)

 

18、结合文章,分析标题“今天是星期二”的妙处。

(2分)

 

(二)卷一角春天

春卷,这名字多好!

卷进去的是整个春天啊。

用诗人的话说就是“调羹烙饼佐春色,春到人间一卷之”,多有气魄!

而事实上做馅的韭黄、荠菜恰好也完全可以象征春天了。

想想,鲜嫩娇黄的韭芽不正催生着地气氤氲的春天么?

那美味一经咀嚼,便也满口含春了。

荠菜?

“春在溪头荠菜花”呀!

  春节前后,在我们这座小城请客吃饭,一般都会有一盘炸得喷香的春卷,是极受欢迎的一味美食。

其实,水乡的春卷从寒冬腊月就开始吃了,一直吃到桃红柳绿油菜花金黄的阳春三月呢。

  春卷是水乡人家的一道时令小吃。

在门前煤炉上,用素油炸得金黄,堆在白瓷盘里,趁热搛一只,轻轻咬开,外焦里嫩,翠绿焦黄,里面米黄的却是切细的茶干,乳白的则是剁碎了的荸荠,清脆芳香,爽滑可口,味美是不用说的。

面对窗外淅淅沥沥的牛毛细雨或飞花般的喜人春雪,品味这样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你是否会想到春天的味道?

你咀嚼的不正是春天的清香鲜嫩么?

而热乎乎的春卷是否会让你心中升起一种早春的温馨?

  瘦瘦长长、小小巧巧的春卷,金灿灿的,盛在盘里,养眼,再没食欲的人见了,也会忍不住吃上两只。

或许还会兴致勃勃地问一声:

“这么好吃的东西,怎么包的?

”主妇会笑道:

“方便,上街买点春卷皮儿,包好,油炸,就行!

  包春卷的皮儿是薄得透明的一轮明月,贴在平底的铁板上。

雨巷桥堍,临河街头,风雨之中常有红头巾、碎花袄的妇女,鼻头冻得红红的,偎着身边的小煤炉。

手里抓一面团,融化的雪球似的,不停地晃荡,晃荡,怎么晃也不会有水滴下来,也不会失手掉地上。

真奇怪!

晃着晃着,“哧——”她迅速将面团印在烧热的铁板上,蜻蜓点水一般,只轻轻一印,马上提起,手里又在晃荡着了。

看她,她对你笑笑,有些得意,像卖艺的玩杂耍似的。

而铁板上随即就印上了一轮皎洁的小小圆月,片刻工夫,圆月干燥,翘起,小铲子轻轻一铲,一张薄如蝉翼的春卷皮儿就做成了。

  她们娴熟的手艺真像是魔术,一会儿面前便堆起一摞月亮,不能不叫人佩服。

有人买了,称上半斤就是,秤头高高的,还不忘送上三四张。

  包春卷的馅儿是韭黄拌肉末,最好是半肥半瘦的,我却喜欢吃荠菜馅儿的。

买回来的春卷皮子,加上一筷子馅儿卷进去,折成长条形,封头时用水润一润春卷皮子,就成。

  炸春卷似乎是主妇们的专利。

立在灶前,不时地在油锅里用筷子翻一翻,直炸得长街短巷里芳香四溢,邻家的小宝宝闻着香气来了。

  ——姨娘,怎么还不熟啊?

  ——快了,熟了我叫你。

  ——不用叫了,我在这儿等。

  ——小馋猫!

  小馋猫笑了,饱食一顿后,还不忘带一碗回家给大馋猫。

邻里之间就是这般亲近。

现在的超市也有速冻的春卷,但总不如自家做的好,也许妈妈手里包出来的春卷更有一种亲情和家的味道?

19、结合全文,说说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来写春卷的。

(3分)

 

20、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

(6分)

(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

而铁板上随即就印上了一轮皎洁的小小圆月,片刻工夫,圆月干燥,翘起,小铲子轻轻一铲,一张薄如蝉翼的春卷皮儿就做成了

 

(2)请比较下面两个句子,哪个效果好?

为什么?

(3分)

原句:

品味这样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你是否会想到春天的味道?

你咀嚼的不正是春天的清香鲜嫩么?

而热乎乎的春卷是否会让你心中升起一种早春的温馨?

改句:

品味这样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你一定会想到春天的味道。

你咀嚼的正是春天的清香鲜嫩。

而热乎乎的春卷会让你心中升起一种早春的温馨。

 

21、文章写得是春卷,为什么把标题拟为“卷一角春天”?

(3分)

 

22、链接材料:

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给儿子,告诉他是“分岁酒”,喝下去又长大一岁了。

他挑剔地说:

“你用的是美国货葡萄酒,不是你小时候家乡自己酿的酒呀。

”  

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

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选自琦君《春酒》)

文章最后一段与上面的链接材料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结合自身的体验与感受,说说自己的理解。

(4分)

五、写作。

(共50分)

23、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一天都有故事上演,而我们便是故事的主角。

我们遍尝酸甜苦辣的各种滋味,我们拥有喜怒哀乐的丰富表情。

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这些故事或好玩有味,妙趣横生;或悲喜交集,令人感慨;或弥漫浓情,回味无穷……

请以“我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章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不得抄袭、套作;要有真情实感。

 

莱芜市2017年初中学业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

(一)参考答案

1、B

解析:

A项“赋予”的“予”应读“yǔ”;B项全对;C项“申美”应写成“审美”;D项“余音娆梁”应改为“余音绕梁”。

2、C

解析:

A、B、D三项分别为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C项中“余音绕梁”是主谓短语,“传承母语”是动宾短语。

3、C

解析:

从这段话的语境来看,“形成系统,学生经过学习”是“能运用语文”的充分必要条件,B项和D项都是表因果关系,自然排出,A项“只要…..就…..”表示前者是后者的充分必要条件,显然只有C项是正确的。

4、D

解析:

A项“余”和“左右”重复;B项“仔仔细细”和“浏览”矛盾;C项“管理、认识、把握”次序颠倒。

5、D

解析:

无反战和同情之意。

6、

(1)春秋

(2)保尔《暴风雨所诞生的》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不向命运低头。

7、

(1)不能删掉,这些课文都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最好载体,青少年需要适量阅读这些课文,从老一辈革命家身上汲取正能量。

(2)请问,现行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有多少篇文章与老一辈革命家有关?

8、

(1)将登太行雪满山

(2)乱花渐欲迷人眼

(3)零落成泥碾作尘

(4)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D

解析:

A项两个“其”分别是“他的”和“他”的意思,意义不同;B项两个“之”分别是代词,“他”和助词“的”;C项,第一个“以”是连词“来”,第二个“以”是介词,把;D项的两个“而”都是表示承接关系。

10、D

11、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他读书只为求知满足,精神的享受,不为追逐名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正是他“不慕荣利”和“率真放达”性格的体现。

12、

(1)即使

(2)一起(3)穿着(4)渐渐

13、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

14、成群的盗匪出现没有发觉,发觉了而没有捕获到规定的标准的,二千石以下的官员到下级官吏主持这件事的人都判死刑。

【译文】汉武帝末年,盗贼越来越多,大的盗匪群多达数千人,小群的也有几百人。

皇上派使者穿上绣衣,拿着符节凭证,派军队进行攻击,斩首大的部队有的达一万多首级,于是建立“沈命法”,法律规定:

“成群的盗匪出现没有发觉,发觉了而没有捕获到规定的标准的,二千石以下的官员到下级官吏主持这件事的人都判死刑。

”这以后下级官吏害怕被杀,即使有盗贼也不敢上报,唯恐不能捕获,违反规定连累郡府,郡府也让他们不要上报。

因此盔贼渐渐增多,上上下下却相互隐瞒,好躲避法令条文的制裁。

汉光武时,成群的盗贼到处兴起,汉光武帝派遣使者下到各郡,听任盗贼们自已相互纠纷揭发,五个人共同斩杀一人的,免除他们的罪行。

官吏们即使停留拖延、回避不前、故意放纵盗贼的,都不加追问,只以捉获讨伐的成效论处。

那些郡守、县令犯了管辖区域内有盗贼而不收容捕捉的罪过的,及因为害怕软弱丢弃城池和职守的人,都不看作过失,只根据捕获盗贼的多少来评定优劣,只有包庇隐藏的人才判罪。

于是互相追捕,盗贼们都解体逃散。

这两件事都是治理盗贼的,而汉武帝的严厉不如汉光武宽缓,它们的效果不同是很明显的。

15、

(1)环境描写渲染了幽静神秘的气氛,凸显了特护病房的豪奢华丽,从侧面表现了特护病人受到的优待,隐含对医院的不平等对待病人做法的批判。

(2)“侧着耳朵”这一动作,表现了护士长谨慎、紧张的心理,暗示探视病人之人的非同寻常;“三下五除二”写出了动作的麻利迅捷、办事老练,表现护士长对冯局长的阿谀奉承。

16、别人搞不到的药,冯局长总能搞到,表现冯局长是一个滥用职权的人;冯局长嘱咐院长不要怕花钱,让他们体谅病人家属的心情,表现冯局长是一个虚伪自私的人;冯局长只需副省长那口气,自己就能在小白楼里,表现了冯局长是一个冷酷、贪婪的人。

17、小说开篇就设置悬念,写出“气氛不对”,以此吸引读者;接下来,护士长一再强调“今天是星期二”,继续营造一种诡秘的气氛;护士长又一再强调让“我”把那块玻璃擦干净,这一切让人层层生疑,层层悬念,引人入胜,使得故事曲折有趣。

18、①标题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星期二”,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联想②星期二有什么特殊性,从而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文章写道“今天是星期二”这一天冯局长才会象征性的看丈夫有没有一口气,突出了冯局长的虚伪自私、贪婪薄情,引人深思,具有讽刺意味。

19、从包春卷的皮儿、包春卷的馅儿和炸春卷三个方面来入手。

20、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春卷皮圆而薄的特点,衬托出做春卷皮人的手艺高超。

(2)原句好,原句连用三个反问句,语气更强烈,更好的描绘出春卷是水乡人家的一道时令小吃,也更好的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喜爱之情。

改用陈述句式,语气和情感都显得有些平淡。

21、春卷里做馅的韭黄、荠菜都属于春天的时令蔬菜,象征春天;标题“卷一角春天”,由“调羹烙饼佐春色,春到人间一卷之”这句诗化用而来,显得诗意盎然,同时赋予春卷一种美好的,迎接春天到来的寓意。

22、结合自己的经历感受,围绕思乡思亲之情展开即可,答案不唯一。

23、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