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年产100吨优质茶叶加工厂房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6114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建年产100吨优质茶叶加工厂房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新建年产100吨优质茶叶加工厂房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新建年产100吨优质茶叶加工厂房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新建年产100吨优质茶叶加工厂房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新建年产100吨优质茶叶加工厂房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新建年产100吨优质茶叶加工厂房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新建年产100吨优质茶叶加工厂房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新建年产100吨优质茶叶加工厂房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新建年产100吨优质茶叶加工厂房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新建年产100吨优质茶叶加工厂房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新建年产100吨优质茶叶加工厂房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新建年产100吨优质茶叶加工厂房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新建年产100吨优质茶叶加工厂房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新建年产100吨优质茶叶加工厂房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新建年产100吨优质茶叶加工厂房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新建年产100吨优质茶叶加工厂房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新建年产100吨优质茶叶加工厂房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新建年产100吨优质茶叶加工厂房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新建年产100吨优质茶叶加工厂房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新建年产100吨优质茶叶加工厂房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建年产100吨优质茶叶加工厂房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新建年产100吨优质茶叶加工厂房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年产100吨优质茶叶加工厂房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建年产100吨优质茶叶加工厂房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新建年产100吨优质茶叶加工厂房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建年产100吨优质茶加工项目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总论1-6

二、项目背景及必要性7-8

三、建设条件9-10

四、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11-14

五、项目建设方案15-21

六、环境影响评价22-23

七、项目组织与管理24-25

八、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26-29

九、财务评价30-35

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36

 

一、总论

(一)项目概要

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概况

项目建设单位:

某茶叶专业合作社是在县委、政府引导调整农村经济产业结构,打造全县10万亩茶园的背景下,由黄都镇高洞村14户种茶大户通过充分酝酿磋商,于2012年12月成立的茶叶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规划栽种名优绿茶5000亩,现已栽种3751.4亩,目前茶树栽种期已三年,今年已初见成效,明年即可大面积采摘生产。

项目名称:

新建年产100吨优质茶叶加工厂房项目工程

建设性质:

新建

单位经济性质:

专业合作社

建设地址:

某永丰组

(2)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法人代表为**,男,2012年被推任为某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该同志长期从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企业创新的思想理念,有利于本项目的顺利实施。

2.项目建设条件。

本项目建设在高洞村永丰组,距县城65公里,建设占地约20亩,地形条件较为平坦,水、电临近架设,项目距县级出境油路4公里,外部条件良好,适宜本项目的建设。

3.项目建设方案。

本项目属新建项目,厂址位于高洞村永丰组,距黄都镇22公里,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高、中档茶叶100吨生产能力。

主要建设项目内容包含新建茶叶加工厂房一幢;变电房一间;办公大楼一幢,库房一幢;职工宿舍一幢,2条茶叶加工生产线以及与之匹配的附属设施和厂区绿化带等。

4.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300万元。

其中:

建设投资24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60万元。

项目资金来源:

申请财政资金60万元,合作社自筹24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中用于固定资产投资24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60万元。

5.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详见表1-1

表1-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指标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建设规模

t/a

2

产品名称

名优茶

t/a

5

大宗茶

t/a

95

3

项目总投资

万元

300

其中

建设投资

万元

240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60

4

新增定员总计

15

其中

工人

8

技术管理及服务人员

7

5

全年生产天数

200

6

资源消耗

万度/年

15

吨/年

300

吨/年

40

7

全厂占地面积

20

8

财务内部收益

%

33

9

投资回收期(税前)

2.5

10

投资回收期(税后)

2.3

11

财务净现值

万元

540.53

12

年营业收入

万元

2800

13

年应纳增值税

万元

364

14

年应纳税金及附加

万元

280

15

年总成本费用(平均)

万元

1440.47

16

年利润总额(平均)

万元

540.53

17

年应纳所得税(平均)

万元

175

(二)可行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农民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国农办〔2007〕199号);

2.《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7〕6号);

3.务川县“十二五”经济建设规划;

4.务川县关于强力推进2012-2013年茶产业发展的意见;

5.务川县关于深入推进农业“六个一”产业持续发展若干意见。

(三)综合评价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由于本项目是在《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7〕6号)文件精神指导下,以及市、县党委政府的安排下,由33个村民组,1020余户村民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栽种形成的茶园基地,规划栽种5000亩,现已栽种3751.4亩,种植期已三年,今年已初见成效,明年即可大规模采茶。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使茶农亲眼目睹自己的丰收成果,尝试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带来的经济效益,一心一意在自己的家乡安家乐业。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不仅可安排当地劳动力直接就业,缓解城市就业的压力,同时可使茶农直接受益,具有良好的扶贫效益。

同时可带动当地茶农种茶的积极性,并对运输业、包装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都有连带效应,对于发展地方经济,形成农村区域经济支柱产业是必要的。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本项目立足于即将成林的3571.4亩茶园基地以及继续栽种的1200多亩茶园,所以项目在基地种植技术和原材料供应是可靠可行的,目前茶叶市场处于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可观,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3.论证结论。

项目的建设具有较强的扶贫作用和产业带动作用,经济效益显著。

通过对产品、技术、市场、经济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项目市场潜力大、技术成熟可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项目的建设在技术上、市场上和经济上都是可行的。

二、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1.项目的社会背景。

务川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县,长期以来,农业和加工业都处于较低的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处于解决温饱阶段。

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农村种养结构单一,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低。

为了改变落后地区的贫穷面貌,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国家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决定,强调应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和建设投资,优先在中西部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西部地区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和产品,使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

2.省内发展优势。

按照贵州省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发展规划方向,重点巩固现有茶叶产业基础,高标准建设和更新茶园,以发展名优绿茶为主,优化产品结构,努力提高无性系茶园的比例,严格按照无公害茶园进行建设和管护,提高茶叶单产和质量。

依靠科技兴茶,按照有机、绿色食品标准,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强茶叶加工相关技术攻关,通过资产重组,整合贵州茶叶优势,努力打造贵州品牌,扩大贵州茶国内国际市场份额。

3.国家产业政策。

根据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策略部署和省政府的扶贫精神,对区域性、有特色、有资源、有市场和开发前景的产业,产品进行开发的实施意见,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进行综合开发利用,进行先进的、规模化综合加工,使其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商品优势,并带动相关种植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广大农民直接或间接脱贫,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改善地方产业结构,带动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本项目建设利用地方资源优势转换为地方经济优势,属劳动密集型特种农产品开发项目。

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全省扶贫开发绿色产业发展规划。

本项目可尽快实现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济模式,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的发展格局。

二是本项目是按照务川县委、县人民政府“产业致富”战略,结合全县经济结构调整的实际,为培育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做强做大全县茶产业,应运而生的。

三是本项目建成后,由于采用较为现代化、新技术的生产加工手段,并组成专业合作社加茶农经济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种植后销售难的问题,故本项目可促进当地茶园基地建设。

因此,本项目对于发展地方经济,使农民增收增效,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是必要的。

三、建设条件

(一)项目区概况

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黔渝边沿结合部,东与德江、沿河县相连,西与正安、道真县毗邻,南与凤岗县接壤,北与重庆市的武隆、彭水县交界,距遵义市区195公里、省城贵阳350公里、重庆市区250公里。

务川县国土面积2777平方公里,全县土地总面积420万亩,森林覆盖率48.2%,草场136.35万亩,全县已发展茶叶面积近10万亩。

项目位于距县城51公里的黄都镇,现有成林茶园3751.4亩,规划种植茶园5000亩。

本项目厂址位于务川县黄都镇高洞村,距县城65公里。

2.气象资料。

务川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平均温度16.4℃,极端最高温度38.8℃,极端最低温度-6.2℃,无霜期平均293-337天,日照时间1089小时,平均年降雨量1076毫米,多数地区在1000-1200毫米,总趋势是在同一海拨高度上,温度自西向东逐渐降低,降雨量则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由于地势高差较大,务川县立体农业气候明显,特别是在农作物生产旺盛期正值高温多雨时节,热量和水分的有效性高,适宜多种植物和林木特别是茶叶的生长。

3.社会经济状况。

全县辖10镇5乡113个村(居),总人口45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6.56%,仡佬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4%。

预计2012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GDP)30.5亿元,全年地方财政收入2.8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200元。

县内电视、通讯、交通及供电等基础设施较好,目前已覆盖到全县乡、村,绝大部分已通公路,乡级公路得到不断改造提升。

4.厂址概况。

本项目厂址建在务川县黄都镇高洞村,距黄都镇乡镇22公里,整个厂区占地约20亩,水、电安装线路极短,地形条件较为平坦,公路直通厂区,基地与厂区四周无任何工业污染,外部条件良好,适宜本项目的建设。

(二)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1.政策环境。

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中指出:

围绕名牌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发展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体系,通过科技进步,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优质化,逐步形成我省农业发展新优势,种植业要大力发展具有市场前景和比较优势,品种优势,价值较高,加工转化潜力大的产品,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全省重点优先扶持的产业。

务川县历来有种植茶叶的历史,在县委、县政府的长期重视和大力培植,茶叶种植已成为务川县农村的一大支柱产业,尤其是近5年来,茶产业飞速发展,农民收入得到增加,农民种茶积极性得到提高,基础好。

2.资源优势。

务川县位于遵义市北部,属于贵州省最大的茶叶生产区之一,茶区主要分布在湄潭、凤岗、余庆、正安、遵义、道真、习水、仁怀、桐梓、务川等15县(市、区),务川县现有茶叶栽种面积为10万多亩,年产量达100吨,本项目现已栽种3751.4亩,明年即将大面积采摘,为本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原料保证。

3.基础设施条件。

务川县交通便捷,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全县拥有各类公路2480多公里,路网密度每百平方公里拥有公路89.5公里,每1万人拥有公路55公里,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东与德江、沿河县相连,西与正安、道真县毗邻,南与凤岗县接壤,北与重庆市的武隆,初步建成以县城为中心幅射型公路网络,为产品进入与输出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项目建设地水资源丰富且水质好,电力供应充足,项目厂址无杂地质结构,交通便利,有利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适宜厂址的建设。

4.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办法

(1)主要障碍因素。

项目建设主要制约因素是资金不足,使现有的生产综合利用低,本项目的建设主要是依托33个村民组村民种植的3751.4亩茶园,集中14户茶园专业大户的资金和技术来进行,在三年多的栽种茶林的过程中就耗资了大量资金,现要实现本项目,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融资就成为项目建设的最大障碍,但眼见明年茶园就可大面积采茶,加工厂房建设迫在眉睫,所以本项目的建设势在必行。

(2)解决方案。

一是扩大专业合作规模,增大自筹资金范围;二是申请银行贷款,其次积极申请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或货款贴息资金,尽快实施完成本项目。

 

四、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一)市场分析

1.产品市场供求现状分析。

茶叶是中国乃至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传统饮料。

据世界饮料界全威评价:

茶叶是21世纪饮料之王。

我国也将茶叶定为国饮。

茶叶可增强人体免疫能力,具有生津提神、防癌、抗衰老、抗氧化、排粪通便、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乃至抗艾滋病等多种奇特功能。

世界卫生组织向人们推荐的六种保健品中绿茶排在第一。

据预测,世界茶叶产量从50年代的70万吨增加到目前的300万吨,1996年世界贸易达110万吨,出口值由1960年的6.12亿美元增至目前35亿美元。

我国茶叶出口量和出口值分别由1970年的5.18万吨和0.442亿美元发展到2011年的37.7万吨和7.47亿美元。

近20年的销量和销售值一路飚升,市场前景看好。

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茶叶小组也作出世界绿茶稳步增长的结论。

从国内市场看,目前我国人均茶叶消费只有360克,世界人均消费达800克,而日本人均消费3600克,可见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从国际市场来看,近年来世界对茶医学研究的成果使人们认可绿茶有益健康,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绿茶消费量逐年快速攀升。

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人口将达15亿,全国人均收入将在原有水平上提高一倍,绿茶每年平均递增5-10%,国内市场需求量将达到90万吨。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我国已把发展茶产业作为“十二五”期间发展现代市场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产业之一。

期间将是我国,特别是我省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

2.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一是随着我国的稳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茶叶消费档次不断增加,茶叶产量也逐年提高。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茶叶产量尚不足28万吨,到世纪末产量则上升到50万吨;至2010年产量更是达到历史最高水平87万吨。

近年来国内茶叶产量始终保持在80万吨以上。

预计2015年,茶叶产量可达到120万吨,产值突破550亿元。

二是根据相关资料分析,2010年全国茶叶产量87万吨,绿茶产量达35.5万吨,占总产量的43%,产值167亿元,占总产值的55%。

并且在贵州展现更为突出,总产量2.29万吨,绿茶的总产量和产值分别占到茶叶总量的77.73%、96.81%,这说明绿茶在全国乃至贵州的茶叶市场占有主异地位,并且在日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格局也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三是茶叶是我省重要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省81个产茶,在全国15个产茶大省中,贵州茶园面积排第八位,产量排第十位。

“十一五”期间,全省茶叶产业发展较快,加工水平得到提高,新产品不断出现,这为我省茶叶基地和加工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四是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贵州与外地交通的改善,市场流通更便捷,利用当地的原材料优势,政策的帮扶,人力资源的丰富,发展规模化、工厂化生产,采取先进科学的管理,以严格的管理,先进的技术,合格的产品,完善的体制,一流的信誉与优质的服务进入市场,争创优质名牌产品。

(二)销售策略,方案和营销模式

1.积极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强省内和周边市场营销网络的建设,以大中城市为突破口,增加产品市场的份额,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2.坚持“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经济宗旨与茶农建立起“互惠互利、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农产品生产和综合加工能力,由资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转变。

3.在营销观念上,体现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在营销方式上,采取连锁直销,主销为主,代销为辅,全面进行信息跟踪,直接面对消费者。

4.根据市场前景分析以及产品的市场状况,本项目产品目标市场主要定向为省内和周边地区,以便形成品牌效应进入全国市场。

五、项目建设方案

(一)产品方案

名优茶:

5吨/年;大宗茶:

95吨/年。

(二)建设规模

综合办公楼1栋800m2

生产加工厂房1栋1000m2

职工宿舍1栋400m2

库房1栋400m2

消防水池250m3

厂区绿化带5400m2

输电线路1条

茶叶加工生产线2条

(三)建设规划和布局

根据选址的现有情况,在厂区面设一个出入口,出入口前设厂前区,以门卫、办公室为主,结合地形条件配置绿化带,以绿化美化厂区环境。

表5-1总体规划主要设计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厂区建筑物面积

m2

2850

新建

2

厂区建设系数

%

21.36

新建

3

绿化率

%

40.48

新建

4

厂区道路及停车场面积

M2

1500

新建

5

场地利用系数

%

32.6

新建

6

厂区占地面积

m

13340

新建

(四)建设标准

1.工程基建。

达到食品安全卫生许可标准。

2.安全消防。

(1)车间建筑物分别按一、二级耐火等级进行修建;

(2)主要建筑,构筑物设置接地装置,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设备外壳及金属管路均采取接零保护,变压器中性接地电阻小于4;(3)防机械伤害,设备设施安装按规范布局以满足维修与安全距离要求。

(4)各车间建筑物充分考虑消防通道,厂区内修建一个250立方米的水池可作消防池,另外在建筑物内配置泡沫灭火器备用。

(五)生产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

1.生产技术方案:

(1)杀青:

高温杀青,温度先高后低,杀青要求迅速,及时地破坏酶活性,在不使叶子产生红叶红梗的前提下,掌握适当低温对茶叶品质有利,达到“杀透杀匀”、“老而不焦”、“嫩而不生”的目的。

杀青叶含水率范围:

57-65%,鼻嗅无三气(烟焦气、青草气、熟闷气)有一香(清香),眼观叶色暗绿,失去光泽、无三叶(红梗红叶、焦边焦叶、生青叶)手捏叶质柔软,紧握成团,松手可散开,略有粘性,嫩茎梗折而不断,稍有弹性。

(2)揉捻:

①加压总则:

“轻重轻”原则;②嫩叶:

“轻压短揉”、老叶“重压长揉”;③嫩叶冷揉,中档叶温揉;杀青叶经过摊凉,高级嫩叶采用冷揉,老叶宜采用热揉,一芽二叶温揉为好;④解块分筛,分次揉捻。

⑤压力和时间:

揉捻时间视叶质老嫩,投叶量及加压等情况灵活掌握;⑥适度决定:

叶细胞损伤率一般为45-55%,茶汁粘附叶面,手摸有润,滑粘手感。

(3)成型:

不同的茶按企业标准外型要求。

(4)干燥:

①分次干燥:

茶叶干燥前期以散失水分为主,此阶段要求失水均匀适度;当茶叶相互不粘连,稍感触手,含水量35-40%时即将为做型为主;至茶条可以折断,茶香显露,含水量15-20%时则以发展香气,增进滋味,毛茶足干为目的。

②摊凉:

适度的摊凉不仅可以很好地促进茶叶内含物质的转化,而且根据茶叶含水规律,能使茶叶水分均匀分配,以利水分的适度散失;③适度判定:

含水量在4-5%左右,大拇指与食指搓捻茶条即成粉。

2.工艺流程

名优茶:

杀青——摊凉——条理——摊凉——干燥——磨光——摊凉——评级——入库——包装;

大宗茶:

杀青——摊凉——揉捻——解块——烘干——摊凉——二炒一摊凉——三炒一摊凉——圆锅——摊凉——评级——入库——包装。

(六)设备方案

由于本项目属新建项目,主要购置名优茶和优质大宗茶生产设备,以满足现有生产地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的需要。

具体祥见附表5-2中的设备清单。

表5-2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茶叶炒干机

6CCP-90

1

2

茶叶烘干机

6CHZ-3

1

3

茶叶炒干机

6CCG-50

2

4

往复式理条机

6CLF-60

8

5

鲜叶提升机

6CXT-

1

6

茶叶滚筒杀青机

6CST-50

1

7

网带冷却输送机

6CWS-60

4

8

茶叶搡捻机

6CR-45

2

9

炒锅

4

(六)原料和燃料供应方案

目前专业合作社拥有3751.4亩无系性茶园基地、在未来2年内通过政府扶持、专业合作社投入栽种1200亩,即可形成5000亩茶园基地,加之项目实施地周边栽种有大量的茶园,原料供应有保证。

项目茶叶加工生产是一个较洁净的生产过程,能源主要采用清洁原电能,年用量为15万度。

(七)公用工程、辅助工程及其它配套工程

1.土建。

本项目新建综合办公楼1栋,生产加工厂房1栋,库房1栋,职工宿舍以及与之配套的门卫、公厕、配电房等。

其土建内容祥见表5-3。

表5-3主要建筑物一览表

序号

建筑物名称

结构形式

层数

建筑面积(m2)

备注

1

综合办公大楼

砖混

4

800

新建

2

生产加工厂房

钢架

1

1000

新建

3

库房

砖混

1

400

新建

4

职工宿舍

砖混

2

400

新建

5

消防水池

250m3

新建

6

环保设施

新建

7

道路及绿化

新建

8

围墙及门卫室

新建

2.给排水工程。

本项目耗水量300吨/年,主要是生产清洗用水和生活用水。

采用新装供水管网,排放方式采用污水集中排至污水处理池,经处理达标后由排水沟排出。

3.供电。

全厂新装10KNA变压器一台,需要系数为70%,计算负荷20KW,并架设与之匹配的输电线及其它配电设备。

4.科技措施。

本项目在综合办公楼内设实验室1个,负责对日常生产中的原辅、半成品和成品进行质量检测,为了达到质量标准,需购置相关设备和设施,具体祥见表5-4

表5-4实验设备购置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备注

1

电子天秤

01g/200g

1台

2

双目显微镜

2台

3

玻璃器械

一批

4

常规试剂

一比

5

操作台

1张

6

高压灭火器

OL立式

1台

7

水份测定仪

10g

1台

8

移液器

容量范围50-200

4台

9

移液器

容量范围5-50

4台

10

电热恒温培养箱

1台

11

恒温水浴锅

1台

12

均质器

1台

13

蒸镏水器

1台

14

电冰箱

1台

15

电脑

1台

(八)节能减排措施。

本项目虽然属于中小型能耗项目,在总体布置中,尽可能做到布局紧凑,流程合理,减少物料周转的距离和次数,降低能耗,将配电房的位置尽量设置在接近负荷中心,减少重复的变电容量,缩短供电线路的半径,减少电能损耗。

(九)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本项目根据专业合作社的实际情况,建设期从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被批准,资金到位之日起,到项目建成投产日止,建设期为1年。

具体实施计划祥见表5-5项目实施进度建设表。

时间

阶段

2012年前期起——建设期止2013年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可行性研究及项目论证

初步设计及

审批

设备考察

施工图设计

土程设施招标

土建施工

设备安装调试

人员培训

联协试车投产

生产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