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性内容描写情节描写的内容.docx
《白鹿原性内容描写情节描写的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鹿原性内容描写情节描写的内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白鹿原性内容描写情节描写的内容
[白鹿原性内容描写情节]描写的内容
描写的内容篇
(一):
形容时间的词语内容
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
有关时间的词语,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喘息之间:
喘一口气的功夫。
比喻时间短。
咄嗟便办:
咄嗟:
一呼一诺之间,形容时间短。
比喻马上就办到。
咄嗟立办:
咄嗟:
一呼一诺之间,形容时间短。
比喻马上就办到。
人命危浅:
浅:
时间短。
形容寿命不长,即将死亡。
人生如朝露:
朝露:
早晨的露水,比喻存在的时间短。
比喻人生短促。
偷安旦夕:
偷安:
苟且求安;旦夕:
早晚,形容时间短。
只图眼前的一时安逸。
危在旦夕:
旦夕:
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短。
形容危险就在眼前。
五日京兆:
京兆:
即京兆尹,古时国都所在地的行政长官。
比喻任职时间短或即将去职。
桑荫不徙:
亦作“桑荫未移”。
语本《战国策·赵策四》:
“昔者尧见舜于草茅之中,席陇亩而荫庇桑,荫移而授天下传。
”后遂谓人之意气相投,相知无须时日长久。
亦指时间短暂。
朝种暮获:
①比喻收益迅速。
②比喻时间短促。
间不容瞬:
〖解释〗指眨眼的时间都没有。
形容时间短促。
流光瞬息:
形容时间极短
白驹过隙:
白驹:
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
缝隙。
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
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俯仰之间:
一低头,一抬头的工夫。
形容时间极短。
光阴似箭:
光阴:
时间。
时间如箭,迅速流逝。
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立谈之间:
站着说话的一会儿时间。
形容时间极短。
流光易逝:
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流年似水:
流年:
光阴。
形容时间一去不复返。
年深日久:
形容时间久远。
骐骥过隙:
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稍纵即逝:
纵:
放;逝:
消失。
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
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日月如梭:
梭:
织布时牵引纬线的工具。
太阳和月亮象穿梭一样地来去。
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似水流年:
流年:
光阴。
形容时间一去不复返。
跳丸日月:
跳丸:
跳动的弹丸。
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天长地久:
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
形容时间悠久。
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
偷安旦夕:
偷安:
苟且求安;旦夕:
早晚,形容时间短。
只图眼前的一时安逸。
危在旦夕:
旦夕:
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短。
形容危险就在眼前。
一刻千金:
一刻时光,价值千金。
形容时间非常宝贵。
光阴如箭:
光阴:
时间。
时间如箭,迅速流逝。
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间不容砺:
谓磨治的时间也没有。
形容时间的短促。
间不容
描写的内容篇
(二):
人物描写的段落内容摘抄
人物描写的段落1
1、他“嘿嘿”一笑,表情是那样滑稽,又是那样神秘,猛然,他把头一扎,好像一条滑溜溜的泥鳅从组长胳膊旁闪过,脚底好像抹了油一样飞奔逃走了。
2、我又向前滑行,左右转弯,猛然停止,倒退滑行。
3、中午由于下雪,我不能回家吃饭了。
正当我要写作业的时候,忽然一个香喷喷的包子塞到了我的嘴里,我回头一看是小明正调皮地眨着眼看着我。
4、他如法将瓜子塞进口中,“格”地一咬,然而咬时不得其法,将唾液把瓜子的外壳全部浸湿,拿在手里剥的时候,滑来滑去,无从下手,终于滑落在地上,无处寻找了。
5、一群傣族少女姗姗走来,肩上扛着小纺车,手里提着小灯笼,紧身拖曳的筒裙在随风摇摆。
她们的身材是那样苗条,步履是那样轻盈,仪态大方,他好像一群美丽的仙子从天而降。
6、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7、他空咽一口唾液,再选一粒来咬。
这回他剥时非常小心,把咬碎了的瓜子陈列在舱中的食桌上,俯伏了头,细细地剥,好象修理钟表的样子。
8、她一跳起皮筋来,就好像疯了似的。
只见她愈跳愈快,愈跳愈高,时而劈腿,时而倒踢,五花八门,恰如一只蹦蹦跳跳的小猴,使你眼花缭乱。
9、他50多岁了,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他战战兢兢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
“嗯嗯。
”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
“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
10、一个年龄和我差不多的小孩,好像我当初头次进冰场一样,他趔趔趄趄,一个跟头;摇摇摆摆,一个屁股蹲儿。
11、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
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
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12、她挤进大门,把担子撂下地;走上前去,将地上的草揽好,用膝头压着,俯下身,双手使劲勒紧草腰子,提起来,扔到院墙角落。
13、说时迟,那时快。
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
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
两手就好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好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14、晓鸿恰好面对窗户坐着,午后的阳光射到她的圆脸上,使她的两颊更加红润;她拿笔的手托着腮,张大的眼眶里,晶亮的眸子缓慢游动着,丰满的下巴微微上翘--这是每当她想出更巧妙的方法来解决一道数学题时,为数学老师所熟悉、喜爱的神态。
15、小姨将双袖向上一挽,裤脚也被卷到了大腿。
她在小溪水里慢慢移动着,左脚轻轻地抬起一点,向前迈了一小步,右脚再慢慢拖向前,好像穿着千斤重的鞋。
16、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
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
看见我们,他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好像电影中的“定格”。
我们几个也都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
17、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
忽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18、十字路边有一个老妇人,略微有些驼背,胖胖的身躯,费力地打着伞在空旷的路上艰难地行走。
狂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她使劲向前躬着身子,抓紧伞,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着。
19、老人的双手很灵巧。
一个泥人在他手里诞生,只要几分钟。
看他又拿起一团泥,先捏成圆形,再用手轻轻揉搓,使它变得柔软起来,光滑起来。
接着,又在上面揉搓,渐渐分出了人的头、身和腿。
他左手托住这个泥人,右手在头上面摆弄着,不一会儿,泥人戴上了一顶偏偏的帽子。
20、约莫一二分钟之后,好容易剥得了些瓜仁的碎片,郑重地塞进口里去吃。
21、枪声一响,两个姑娘如离弦之箭,向前冲去。
她们的动作协调有力,在冰面上轻快地飞驰,仿佛两只飞燕,在紧贴地面飞翔,你追我赶,互不相让。
最后,在教练员和观众热情的加油声中,两人几乎同时好像一隈旋风冲过终点。
22、看见冰场上的人,穿梭一般地滑来滑去,我的心激荡着,也急忙换上冰鞋,上场去了。
开始的几步,多少有些荒疏了的感觉,转了几下之后,恢复常态了。
我又向前滑行,左右转弯,猛然停止,倒退滑行。
一个年龄和我差不多的小孩,好像我当初头次进冰场一样,他趔趔趄趄,一个跟头;摇摇摆摆,一个屁股蹲儿。
23、小飞坐在座位上,埋头只顾写呀写呀,笔底下好像有源源不断的泉水涌流出来,用不到一节课的时间,一篇作文竟全写好了。
24、小伙子跑得不错,已经从起跑冲刺进入途中匀速跑。
他好像一匹马驹昂头急奔:
步幅匀称,步频紧凑,蹬动有力,腰肢放松整个动作显得优美而富有弹性。
25、只见一个男同学走上台来,不声不响地摊开一卷白纸,提起饱蘸浓墨的毛笔,略微沉思一下,龙飞凤舞地画起来。
随着毛笔的不断泻染,画纸上出现了一匹栩栩如生的骏马。
它昂首奋蹄,显示出一股不可阻挡的巨大力量。
26、她看见奶奶站起来,双手抓着锅盖向上揭。
吃力地揭了几次,才稍稍揭开一条缝。
一股浓烟从灶口冲出来,差点熏着奶奶的脸。
奶奶随便用袖子拂了拂布满皱纹的脸,又摇摇头,自言自语地说:
“老了,不中用
描写的内容篇(三):
小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
“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
”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
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
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
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
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
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
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
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一、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
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
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
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
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
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
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
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有些小朋友看见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
“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
”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
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
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
《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着。
那么,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一、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着的好眼力。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
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
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
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
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四、“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
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结尾是:
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
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
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拾到皮夹子交公,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
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
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
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一、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
记好人好事,总是写“拾皮夹”、“让座”、“为人补课”,不管此事自巳是否经历过,是否有感触。
这样的内容,怎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
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
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
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
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
住在城里的人,恐怕都见过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学熟视无睹,竟然让这样的材料从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三、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
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
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
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
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四、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
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
他的雕像却没有手。
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
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
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
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
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
“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
”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
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
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一、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
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
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
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二、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
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
“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
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
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
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
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
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
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
一、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二、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三、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四、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一般来说,插叙内容写完以后要注意与原来的叙事线索衔接。
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
一、文题照应。
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
二、首尾呼应。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
三、前后照应。
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要互相照应。
总之,过渡和照应,是叙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作文时千万不能忽视。
写文章应该怎样开头怎么结尾谁也不会带着这个问题去问警察,因为警察不是教语文的,跟他关系不大。
然而有一则外国幽默,却说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而这个警察终于谈出“门道”来了。
全文摘抄如下:
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警察说:
“作报告时,首先要有信心,报告的开头要像逮捕犯人一样,富于戏剧性;报告中间要像审讯犯人一样有条不紊;报告的结尾要像宣判一样简洁明快。
”
看了这则幽默,同学们可能会捧腹大笑,有的笑那个“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人,是向聋子借听力,是向盲人问路;有的笑那个警察是:
“不懂装懂,胡说八道。
”其实,那位外国警察谈的作报告的诀窍也一样适用于写文章,所谓开头要“富于戏剧性”,就是说开头要漂亮;所谓结尾要“简洁明快”,就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
到“开头漂亮”的主要途径是:
一、叙述好事件的起因。
如《边线》作文,开头这样写道:
“大扫除刚结束,不知哪个‘缺德鬼’把一小团废纸扔在五年级的走廊上。
”文章的开头便是军军和牛牛争吵这件事的起因,具有夺人眼目的力量。
二、描写环境,烘托气氛。
如《风》作文,作者一开头就描写了风的猛烈:
“走在路上,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
”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唰唰’的响声。
”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上学路上的恶劣环境,正是为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强了感染力。
三、激人兴趣,引人入胜。
如《一堂有趣的自然课》,作者开头就写道:
“清脆的上课铃声刚止住,马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子、丝绸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东西,快步走进了教室。
”马老师究竟要干什么难道你不想看下去吗
四、开门见山,点明题旨。
如《“雷锋”来到运动场》作文,作者开头写道:
“学校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结束了。
在总结会上,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赞扬一位不知名的‘雷锋’。
”这样直截了当,一下子把读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做到“结尾有力”的主要途径是:
一、把事件的结局交代清楚。
如《一堂有趣有自然课》,是这样结局的:
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
“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
这种顺着情节的发展,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事情结束,文章也就结束了。
二、语言含蓄,发人深思。
在记叙文中,作者以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写下深刻含蓄的结语,力求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三、结尾同开头呼应。
结尾照应开头,能使文章结构谨严,浑然一体。
四、篇末点题,突出中心。
篇末点题,尤如画龙点睛,这“睛”点得好,会使全篇顿生光彩。
画龙点睛式的结尾,能帮助读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