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资料2011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1644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4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资料2011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资料2011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资料2011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资料2011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资料2011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资料2011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资料2011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资料2011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资料2011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资料2011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资料2011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资料2011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资料2011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资料2011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资料2011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资料2011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资料2011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资料2011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资料2011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资料2011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资料2011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资料2011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资料2011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资料2011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

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

又是植物神经系统工程;

一般不受意识的支配包括交感神经和副支交感神经;

与情绪反应有密切的关系。

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1.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它包括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

以沟和裂为界线,可把大脑皮层分为:

额叶;

顶叶;

枕叶;

颞叶

大脑包括脑干、间脑和端脑

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

网状结构调节睡眠与觉醒和神经结构

丘脑是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

下丘脑是皮层下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中枢

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包括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和躯体感觉中枢

躯体感觉中枢在中央后回

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

大脑两半球解剖结构对称,但功能不对称,表现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

“割裂脑”实验(罗杰。

斯佩里)证明,对右利手的人来说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占优势。

单侧化:

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能又是不对称的,这种不对称性。

大脑两半球的分工和生活中用手的习惯有关,惯用右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占优势。

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可以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幻想是指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

兴奋;

抑制

巴甫洛夫发现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有:

1条件反射的抑制规律,2神经过程的扩散和集中规律;

3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规律;

4动力定型。

反射指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

条件反射的抑制包括:

外抑制、超限抑制;

消退抑制;

分化抑制;

条件反射的泛化现象。

神经细胞长时间工作,或在强烈刺激作用下出现的条件反射的抑制现象是:

超限抑制;

保护性抑制

相互诱导是一种神经过程进行而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出现的现象。

兴奋和抑制的相互作用所发生的相互诱导包括:

正诱导和负诱导;

同时性诱导和相继性诱导

内分泌系统由垂体腺、甲状腺、胸腺、胰腺、肾上腺、生殖腺组成。

它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各腺体之间又有互相支配的关系。

巴甫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的概念

1.兴奋和抑制

兴奋:

指神经活动由静息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转为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

抑制:

指神经活动由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转为静息的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

2.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反射:

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

反射弧:

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馈:

指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

3.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

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例如吃食物流口水,光照使瞳孔收缩等。

条件反射:

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谈虎色变;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望梅止渴属于等

4.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现实的、具体的刺激物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属于第一信号系统,如灯光、铃声所引起的条件反射都属于第一信号系统。

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以词和语言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属于第二信号信统,它是人所独有的。

5.动力定型:

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种类

按照刺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1.外部感觉是由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皮肤感觉又包括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

2.内部感觉是由身体内部来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它包括饿、胀、渴、窒息、恶心、便意、性和疼痛等感觉)。

感受性: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

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关系:

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者成反比,阈限值低感受性高,阈限值高感受性低。

差别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或叫差别阈限,又叫最小可觉差。

韦伯定律:

差别阈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原来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却是一个常数。

这就是韦伯定律。

用公式表示是ΔI∕I=K。

ΔI-差别阈限;

I-原来的刺激强度;

K是一个常数,即韦伯常数,或叫韦伯分数。

费希纳定律:

心理量和刺激的物理量的对数成正比,即刺激的强度按对数级数增长,它所引起的心理的强度按算术级数在增长。

公式S=KlogR,S是心理量;

R是物理量;

K是一个常数。

S和R的关系是对数的关系。

感觉现象

1.感觉适应

2.感觉后象:

正后象,负后象(红灯灭后眼睛里出现了蓝色)

3.感觉对比4.联觉

感觉适应的定义:

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暗适应:

从亮到暗的环境,开始看不到东西,后来逐渐看到了东西。

为了保护对暗适应:

戴上红色的眼镜

2.光适应:

从暗到亮的环境,开始觉得光线刺的眼睛睁不开,很快就习惯了

联觉是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视觉神经细胞(视网膜视细胞层)包括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

位于中央窝上的视觉神经细胞是锥体细胞

按照色觉异常的程度可把色觉异常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

色觉异常遗传的途径是:

男孩是外祖父通过妈妈传给自己的。

听觉器官由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鼓和内耳组成。

听觉的特性:

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

1.音调:

频率决定,频率高音调越高。

2.响度:

振幅决定,振幅大声音越响。

3.音色:

由波形决定的。

老年人听觉感受性降低的特点:

首先丧失对高频声音的听觉

其它感觉:

嗅觉、味觉、皮肤感觉、平衡觉、运动觉、内脏感觉、痛觉

1.皮肤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和痛觉,它们分别有不同的受纳器。

2.皮肤感觉和内脏感觉中都有痛觉,分布在全身所有的组织中。

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的作用,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痛觉最难于适应。

嗅觉适宜刺激的特性:

它的分子能散布于空气当中、具有挥发性、有气味嗅觉的感受器:

鼻腔上膜的嗅细胞

嗅觉器官:

位于鼻腔上膜

基本的味觉有咸、甜、苦、酸

因为味觉的感受器味蕾位于舌面和上颚等处,所以它的适宜刺激必须是能溶于液体的、有味道的

生理零度:

是指皮肤表面的温度,和生理零度相同的温度刺激皮肤,不会引起热和冷的感觉。

运动觉(动觉),动觉的感受器分布在肌肉、筋腱、关节

平衡觉的感受器是内耳的前庭器官

内脏感觉包括饥饿、饱胀、窒息、疲劳、便意和性

内脏器官的活动处于正常状态时引不起内脏感觉

内脏痛特点:

性质不清、定位不准、内脏痛具有放射的性质。

痛觉感受性有很大差别:

源于一个人对疼的认识、态度以及性格和意志特点有关系。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2.选择性如两可图形

3.恒常性4.理解性

知觉的种类

1.空间知觉:

大小、形状、方位、距离知觉。

判断远近主要依靠双眼视差。

2.时间知觉:

钟表、自然界昼夜更替、人体生理和心理活动周期性的变化来估计时间。

3.运动知觉:

4.错觉:

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

错觉种类:

1线条长短的错觉

2线条方向的错觉

3面积大小的错觉

4不同感觉道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产生错觉,如形重错觉,视听错觉。

倒飞错觉。

错觉的性质包括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只要具备产生错觉的条件,错觉就一定会发生、错觉所产生的歪曲带有固定的倾向

生物钟是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的变化所引起的外部行为的节律性变化。

记忆:

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操作过的动作,都可以以映象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映象又可以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

是指信息输入到大脑,在大脑中储存,并从大脑中提取的过程、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记忆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

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

记忆按其内容可分为:

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五种

划分三个记忆系统的标准:

指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方式和信息储存时间的长短来划分的。

瞬时记忆是以刺激物的形象、瞬时记忆的信息首先以感觉后象的形式在感觉通道内加以登记,因此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记忆容量很大,但保留时间很短。

图象记忆保持的时间为0.25-1秒,声象记忆保持的时间可以超过1秒,但不会少于4秒。

瞬时记忆转入短时记忆的条件是:

对识记的材料加以注意;

意识到瞬时记忆的信息,就转入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

是指外界刺激以及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可以被意识到的,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是听觉的编码,有少量形象编码和语义编码。

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机械复述;

精细复述。

记忆广度就是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7+2,即5-9个项目。

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保持时间1分钟以上。

语义编码和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是自然衰退或干扰。

为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是自然衰退、前摄抑制、后摄抑制

系列位置效应是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表现为两头的材料比中间位置的材料记得好。

干扰会造成长时记忆的遗忘,干扰可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

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头脑中出现的过去感知的事物的形象

表象的特征:

1直观形象性、2不稳定性、3可操作性、4概括性。

表象的作用:

具有积累感性知识、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为想象提供素材。

遗忘:

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叫遗忘。

保持曲线:

1885年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对记忆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

保持量与间隔时间关系呈负加速型的曲线,就是著名的保持曲线。

思维:

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1.分析与综合2.抽象与概括

3.比较与分类

思维的种类

1.根据思维形态,分为动作、思维、抽象思维。

2.按照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的不同,分作为辐合、发散思维。

3.按是否具有创造性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其活动的形式有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

内部言语是用来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

布洛卡中枢是言语运动中枢,受损得表达性失语症,威尔尼克中枢是听觉性言语中枢,受损得接受性失语症;

视觉性言语中枢,受损得失读症;

书写性中枢,受损得失写症。

问题解决策略有:

算法策略;

启发式策略

意识:

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

既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直接经验,也包括我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

意识的形态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和水平,因为从无意识到意识是一个连续体。

而且一般的意识形态也会转化为其他的形态,如睡眠、梦和幻觉等。

潜意识是指在当前并没有意识到的信息,但它却保持在记忆中,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它从记忆中提取出来。

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指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1.睡眠。

对睡眠脑电波四阶段的变化的理解可参阅下图

2.梦:

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4个阶段。

四个阶段大约要经过90分钟左右。

此后便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这一阶段Δ波消失,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脑电波出现,眼球开始快速上下左右移动,梦境开始出现。

生物节律:

以24小时为单位所表现出来的机体活动的一贯的、规律性的变化模式。

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实验证明,如果对快速眼动的睡眠进行剥夺,即只要发生快速眼动的现象就把睡眠者叫醒,几天内就可使被实验者记忆力下降,情绪低沉,进而会影响到健康。

注意:

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而只是伴随着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

注意的指向性:

指人在每一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意志选择了某个对象,舍弃另一些对象。

注意的集中性:

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上。

注意的动摇:

在注意稳定的条件下,感受性发生周期性增强和减弱的现象,又称注意的起伏。

注意的分散:

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

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

2.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

3.有意后注意,又叫随意后注意。

注意的特征

1.注意的广度:

5-9个。

2.注意的稳定性:

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

3.注意的转移:

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现象。

注意转移是根据任务的要求,注意的分散则是心理活动离开了当前的任务。

4.注意的分配:

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

需要的定义:

是推动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的欲求。

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需要的种类

1.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68年提出。

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

1.生理需要:

即人对食物、空气、水、性和休息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是人对生命财产的安全、秩序、稳定,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

3.爱和归属的需要:

是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的需要,隶属于某一群体并在群体中享有地位的需求;

4.尊重的需要:

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会使人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增强他的信心。

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使人产生自卑和失去信心;

5.自我实现的需要:

是指人希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但各人达到自我实现的途径和方式可以是各不相同的。

动机:

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的动力。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激发活动的动机:

除需要之外,内驱力、诱因和情绪也都可。

动机的种类

1.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2.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

3.有意识的动机和无意识的动机

4.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1.驱力或内驱力:

由有机体的生理需要产生的动机叫生理性动机,如吃饭、穿衣、休息、性欲等的动机。

2.以人类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而产生的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如交往的需要引起交往动机,成就的需要产生成就动机,权利的需要产生权利动机,以及人的兴趣、爱好等都是社会性动机。

3.兴趣:

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

当人的兴趣不是指向对某种对象的认识,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人的动机便成为人的爱好了。

兴趣和爱好都和人的积极情感相联系,培养良好的兴趣和爱好是推动人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的有效途径。

有意识的动机:

能意识到自己活动的目的的动机。

无意识动机:

没有意识到或没有清楚地意识到的动机。

无意识动机在自我意识没有发展起来的婴幼儿身上存在着,在成人身上也存在着,例如定势的作用人们是往往意识不到的。

定势:

指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它对人的知觉、记忆、思维、行为和态度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外在动机:

人在外部环境影响下所产生的动机。

内在动机:

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

情绪和情感:

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1.情绪和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反映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2.情绪和情感是主体的一种主观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内心的体验。

3.情绪和情感有其外部表现形式,即人的表情。

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

表情既有先天的、不学而会的性质;

又有后天模仿学习获得的性质。

4.情绪和情感会引起一定的生理上的变化,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和血管容积上的变化。

如愉快时面部微血管舒张,害怕时脸变白、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呼吸减慢等等。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1.情绪指的是感情反映的过程,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

2.情感则常被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感情。

3.情感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即感情的体验和感受。

和情绪相比,情感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1.适应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

2.动机功能:

情绪和情感构成一个基本的动机系统,它可以驱动有机体从事活动,提高人的活动的效率。

3.组织功能:

情绪和情感对其它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

4.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情绪理论

1.情绪的外周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分别于1884年和1885年提出了观点相同的情绪理论,后人称为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2.情绪的丘脑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坎农认为,情绪的生理机制不在外周,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3.情绪的认知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又起着决定的作用。

4.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汤姆金斯和伊扎德认为,情绪并不是伴随着其他心理活动产生的一种副现象,而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汤姆金斯直接把情绪看作是动机。

伊扎德进一步指出,情绪的主观成分,即体验就是起动机作用的心理机构,各种情绪体验是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动机力量。

情绪的分化是生命进化过程的产物,只有情绪的分化,才使得情绪具有了多种多样的适应功能,也只有这样情绪在生存和适应中才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情绪和情感的维度和两极性

1.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是指对情绪、情感所固有的特征的度量,这种度量可以从情绪、情感的动力性、激动度、强度和紧张度这几方面来进行。

2.而每一种特征的变化都具有两极对立的特性,也就是说,每一种特征都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状态,这就是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

情绪、情感的维度

1.情绪、情感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的两极。

2.激动度有激动和平静的两极。

3.强度有强和弱的两极。

4.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的两极。

情绪的种类

1.从情绪的内容来分——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情绪的基本形式。

2.从情绪的状态来分——心境、激情和应激

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叫做心情。

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

应激:

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和遇到危险情景的情况下所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人的高级情感的种类

1.道德感2.美感3.理智感

4.宗教情感5.母爱

意志的定义

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行为的基本阶段

1.准备阶段2.执行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在思想上要确立行动的目的,选择行动的方案并要做出决策。

确立目的是意志行动的前提,但在确立目的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动机的冲突。

动机的冲突一般有四种形式:

1.双趋式冲突

2.双避式冲突

3.趋避式冲突

4.双重趋避式冲突

意志的品质

1.意志的自觉性,与之相反的是受暗示性和武断从事。

2.意志的果断性,与之相反的是优柔寡断和卤莽草率。

3.意志的坚韧性,与之相反的是虎头蛇尾、墨守成规和执拗。

4.意志的自制性,与之相反的是任性和怯懦。

人格:

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人格的特性

1.独特性2.整体性3.稳定性

4.功能性5.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人格的结构

1.需要和动机是人格的动力,它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是人格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格积极性的源泉。

人格的倾向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人格的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特征。

智力是指人的认知能力,这种能力是人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例如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思维力是智力的支柱和核心,代表着智力发展的水平。

能力的分类

1.能力、才能和天才。

按照能力发展的高低程度划分。

2.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按能力的构造划分。

3.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划分。

4.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按创造程度划分。

能力结构理论

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由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构成,由G的质值的大小决定。

2.塞斯顿的群因素理论

3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

将一般智力活动分为操作方式,操作内容和操作的产品三个维度。

操作方式又包括认知、记忆、分散思维、辐合思维、评价5种;

操作内容包括图形、符号、语义、行为4种;

操作的产品包括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含蓄6种。

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2能力类型的差异

3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能力发展的因素

1遗传因素;

2环境和教育的因素。

遗传决定了能力发展可能的范围或限度,环境则决定了在遗传决定的范围内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

智力:

是人的认知能力;

是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包括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和思维力等;

的支柱和核心是思维力

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表现为:

能力是掌握知识的技能的前提能力决定了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方向、速度和巩固的程度;

能力决定了掌握知识和技能所达到的水平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也会促进相应能力的发展

气质:

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

气质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

气质类型学说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