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意向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673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就业意向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大学生就业意向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大学生就业意向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大学生就业意向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大学生就业意向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大学生就业意向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大学生就业意向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大学生就业意向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大学生就业意向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大学生就业意向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大学生就业意向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大学生就业意向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大学生就业意向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大学生就业意向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大学生就业意向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大学生就业意向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大学生就业意向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大学生就业意向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大学生就业意向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大学生就业意向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就业意向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大学生就业意向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就业意向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生就业意向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此次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增强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为建构一体化的就业服务体系提供实证材料。

本报告根据2014年市三大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意向问卷调查统计的数据,对大学生未来就业意向特征进行描述分析,运用相关理论对大学生就业意向形成和选择行为进行理论解释,最后提出有利于改善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其就业状况的政策措施,以期使大学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早日成功实现就业。

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对将要面临毕业找工作的大学生来说,就业意向和择业观对他们未来职业选择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和流向有导向和推动作用,因此,了解和研究当今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和择业观,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有重要意义。

1.2.1理论意义

通过研究前人对大学生就业意向的理论成果和进展,努力借鉴和学习前人的研究方法,了解大学生就业意向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从中找出研究较少或者不足的地方作为突破点加以弥补,希望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意向和择业观角度,不断完善和深化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

同时,文章结合所用的实际调查数据来说明情况,更具有说服力,为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提供数据佐证,且运用理论与经验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希望能对以后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1.2.2现实意义

大学生顺利就业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关系社会稳定和谐发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意义重大。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意向的特征进行描述,并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大学生、用人单位、高校和政府等主体提供借鉴。

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将他们普遍存在的就业意向摆在他们眼前,让他们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和自身就业观念之间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合理的择业观和就业期望,做出明智的就业选择;

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意向,有利于安排他们到合适的岗位发挥职能;

对于高校而言,能够把握住大学生就业期望和观念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就业数量和质量;

对于政府等部门而言,有利于他们理清思路并把握大学生就业思想的特点,制定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宏观政策,帮助大学生早日顺利就业。

第二部分2014届毕业大学生就业意向分析

2.1概述

为了了解当前地区大学生就业意向方面的现状、特征及存在的问题,中海地产研习营成立了“大学生就业意向分析”的课题组,于2013年5月底至2013年6月末对地区三个重点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即将毕业走向职场的14届毕业本科生和研究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601份,回收问卷589份,其中符合要求的可用问卷数为580份,有效使用率为98.5%。

本次问卷的设计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社会学理论基础、心理学理论基础以及经济学理论基础,问卷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大学生的基本容情况,包括性别、学历、学校、学科、生源地等。

第二部分是关于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包括毕业后去向选择意向、就业区域意向、就业期望的行业排名、就业单位性质意向、就业起薪意向、就业专业对口度意向等。

第三部分是影响就业意向选择的因素重要性程度,包括学科类别、学历层次、性别、父母职业、父母意愿、地区综合水平、薪酬条件、单位性质、个人发展空间、就业压力等。

2.2样本基本情况说明

2.2.1男女性别比例

在本次580份有效样本中,男生样本量为382,占有效样本的65.86%,女生198份,占有效样本的34.14%,见图2.2.1所示。

图2.2.1男女性别比例

2.2.2学历层次

从学历层次方面考察,本次调查的有效样本中,本科生为317人,占总数的54.66%,研究生为263人,占总数的45.34%。

即使本科生稍占多数,但基本达到了本科生和研究生比例均衡的要求,见图2.2.2-1所示。

图2.2.2-1学历层次分布

本次调查中的性别和学历层次的堆积分布如图2.2.2-2所示,即男生382人,其中本科生207人,占男生人数54.19%,研究生175人,占男生人数45.81%;

女生198人,其中本科生110人,占女生人数55.56%,研究生88人,占女生人数44.44%。

图2.2.2-2性别和学历堆积分布

2.2.3学校比例及类别

本次调查样本全部来自地区三所大学,其中东南大学189份,占总有效样本的32.59%,工业大学191份,占总有效样本的32.93%,大学200份,占总有效样本的34.48%,如图2.2.3-1所示。

图3.2.3-1学校比例

按学校类别角度说明,工业大学为普通高校,样本数量191份,占总数的32.9%,东南大学和大学同时既为211高校,又为985高校,所以211高校样本数量和985高校样本数量相同,都为389份,分别占总数的67.1%,如图2.2.3-2所示。

图2.2.3-2学校类别分布

2.2.4学科类别

在学科类别分布上,本次调查比重最大的是工学,调查样本数为322人,占55.52%;

理科类排名第二,调查样本数为74人,占12.76%,管理类排名第三,调查样本数为70,占12.07%,后两者从一定意义上均归属理学类,两者加起来样本数为144,占24.83%;

文科类排名第四,调查样本为68人,占11.72%,教育类占比重最小,仅为1人,占0.17%。

可以看出理工科占据大部分,比重高达80.35%。

详见表2.2.4和图2.2.4。

表2.2.4学科类别分布比例(单位:

人)

学科类别

频数

百分比

工科类

322

55.52%

理科类

74

12.76%

管理类

70

12.07%

文科类

68

11.72%

医学类

12

2.07%

法学类

教育类

1

0.17%

其他

总计数

580

100.00%

出现这种样本情况,也是在调查预期之,因为这与调查者的学科类别与被调查高校的学校学科设置有关。

一方面调查者均为工科背景,其首选调查对象为周围同学,其也大多数为工科学生,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调查结果;

另一方面,被调查高校中,东南大学是典型工科学校,工科学生被调查概率较大,工业大学也是偏重于工科,只有大学属于综合性大学,更偏向于理文类,而其余学科在这三所学校中的比例也很小,这与调查结果相符。

图2.2.4学科类别分布比例

2.3就业意向分析

就业意向分析是问卷的第二部分,为了能更清楚的了解到当今大学生对毕业后的就业意向,我们主要选择了如下八个问题加以研究,分别是:

毕业后的去向选择、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持有什么态度、毕业后首选的就业地区和城市、毕业后首选的就业单位性质、希望从事的工作于在校专业对口程度要求、毕业后最想从事的前三名行业、毕业后期望的起薪是多少、找工作遇到困境时是否作出调整。

2.3.1毕业去向

图2.3.1-1毕业就业去向

在对毕业去向的调查中,选择就业的比重最大,占64.83%;

其次是选择读研的人,这其中包括了已经保研的和正准备考研的两部分,比重为22.41%,这一比重也反映出了目前仍旧表现出“读研热”的特点;

就业和读研两者比重之和占了全部样本的绝大部分,为87.24%,说明就业和读研是目前大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向选择,并且占绝对优势。

排名第三的是出国的意向选择,比例为7.24%,与前两者相比,已经有了明显的差距,当然这也与家庭条件有着很大的关系,毕竟出国的费用是不小的一笔开支,相对于普通家庭而言,负担较重。

紧随出国意向的是自主创业,该部分比例为4.48%,比例较低,表明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始终未成气候,作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需要社会广泛的关注与支持。

图2.3.1-2男女大学生毕业去向对比

对比男女在毕业去向上的选择,积极找工作仍是男女大学生选择的主流,男生选择职业就业的比例要高于女生7.18%,其次是读研,在读研选择中,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的选择恰好相反,女大学生则比男生高,高出比例为10.44%。

排名第三的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均为出国,两者比例非常接近,女生比男生仅高出0.51%,自主创业比例紧随其后,从图中可以看出,男大学生相对而言比例稍高,为5.24%,高出总体水平,而女大学生仅为3.03%,低于平均水平。

从图2.3.1-2中可见,虽然就业对于女大学生而言是最优先选择,但相对男生而言,选择比较保守,读研选择倾向更强烈,也不会偏向于选择极具挑战性的自主创业途径,而男生比女生思想观念更为开放。

图2.3.1-3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去向对比

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在毕业去向的意向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由表2.3.1-3可以看出,41.96%的本科生计划就业,而研究生计划就业的比例达到92.40%,这是本科生的一倍以上,几乎所有的研究生都打算就业,这与本科生有着巨大的差别。

与此同时,37.85%的本科生计划读研,而研究生打算继续深造的仅为3.8%,差别也是巨大的。

由此说明,相对于本科生倾向于继续升学深造而言,硕士研究生更倾向于毕业之后工作。

在出国与自主创业方面,本科生分别为10.41%和7.89%,而研究生分别为3.42%和0.38%,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研究生大多数倾向于就业而造成的,因此这两者的比例均低于本科生,本科生在这两个方面表现的都较为活跃。

2.3.2就业前景态度

表2.3.2大学生就业前景态度(单位:

对就业前景的态度

乐观

148

25.52%

一般

299

51.55%

不乐观

112

19.31%

不清楚

21

3.62%

总计

100%

从表2.3.2中可以看出,对未来就业前景持有的态度中占比重最高的是一般的态度,占51.55%,认为乐观的占25.52%,这两者的比例之和为77.07%,这可能与被调查的学校有关,即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大学均属于比较优秀的大学,在全国围其就业率较高,因此大学生的态度保持较好。

但与此同时,仍有19.31%的人对未来毕业就业前景持不乐观态度,分别为比持乐观态度的人少6.21%,比持一般态度的人少了近三倍的比例,虽然比前两者比例均少,但这部分比例仍需要引起所有人的注意。

另外,还有约3.62%的人持不清楚态度,这说明他们对当前和未来的就业形势感觉不够敏锐,对未来的就业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需要从各方面对其加强就业意识的指导。

总体而言,本次调查的样本对就业前景的态度处于较为保守的状态,但从持不乐观态度的比例较低方面来考察,整体也处于较理想状态。

图2.3.2-1男女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态度的比较

关于男女对就业前景持有怎样的态度方面,从图2.3.2-1中可以看出,持一般态度的均占据主导地位,并且两者没有很大的差别,男女分别为51.83%和51.01%。

但就乐观和不乐观两种态度两者的选择产生了分歧,对于男大学生而言,持有乐观的居于第二位,占27.75%,高于占17.28%持不乐观态度的10.47%,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差距;

同时,持乐观态度的男生比例比女生中持乐观态度占21.21%的比例也要高出一些,相差比例为6.54%。

对于女大学生而言,则恰恰相反,她们中有23.23%的人认为就业前景不乐观,只有21.21%的持有乐观态度,这就表示着乐观态度位于第三,不乐观态度位于第二名,且比男生的不乐观态度比例高出5.95%。

综上所述,对于男大学生而言,他们对未来就业前景持有的态度相对开放些,乐观些,而女大学生则相对保持,不乐观。

图2.3.2-2本科生、研究生对就业前景态度的对比

相对于男女在就业前景态度上存在的较大差距而言,本科生和研究生则表现的较为一致,比如持乐观的,本科生和研究分别为24.92%和26.24%,持一般态度的分别为52.37%和50.57%。

当然,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差异,比如在不乐观态度上,研究生的比例要比本科生的高出5.02%,这也许跟研究生对未来就业的期望与实际待遇之间的差距有关,是一种心理要素影响下的选择偏差。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不清楚态度方面的选择差异,本科生的比例达到了5.68%,高于平均水平,而研究生的只有1.14%,控制在非常理想的状态,这表明研究生更清楚就业形势的现状和发展,而本科生则相对薄弱,在就业意识指导方面需要更多的针对本科生,如图2.3.2-2所示

2.3.3就业首选地区和城市

表2.3.3就业首选地区和城市选择(单位:

就业首选地区和城市

京沪广深等一线城市

160

27.59%

其他省会等二线城市

326

56.21%

三线及以下地级市

41

7.07%

县城、乡镇、农村地区

7

1.21%

没想法

46

7.93%

如表2.3.3所示,超过一半的调研对象选择毕业后去其他各省省会及二线城市发展,接近30%的调研对象希望毕业后去京沪广深等一线城市发展,这两者的比重之和为83.80%,这些地方无论经济发展程度,市场化水平,还是企业数量,都远远超过三线及以下城市,农村地区更是远不能及,这能为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们提供很多的就业机会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只有7.07%的调研对象选择三线及以下地级市,这一比例不算高,随着全国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以及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三线城市的发展潜力巨大,这些地方应成为大学生不错的选择。

另外,在校大学生中愿意去县城、乡镇及农村就业的仅仅占到1.21%,这与大学生中农村出身的大学生比例形成了强烈对比,这与大学生对工作地点的挑剔有关。

除了能够清楚自己想法的之外,还有7.93%左右的调研对象对将来工作的地点暂时还没有想法。

图2.3.3-1男女大学生毕业首选地区和城市对比图

对比男女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男女大学生整体都偏好于选择省会等二线城市和京沪广深一线城市,选择去三线城市、农村地区的极少。

这其中,选择其他省会等二线城市的男女生比例非常接近,分别为56.81%和55.05%。

32.32%的女生倾向于选择京沪广深等一线城市,相比于男生25.13%的比例,要高7.19个百分点,可见女生较男生更偏好于一线城市,但另一方面,选择三线及以下地级市的男生要比女生比例高,相差6.89%,说明男生更愿意放低要求,对地区经济要求也有所降低。

图2.3.3-2本科生、研究生毕业首选地区和城市对比图

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对比表,如图2.3.3-2所示,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首先,选择其他省会等二线城市的均占首位,但是两者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生占66.54%,比本科生47.63%高出18.91个百分点,而选择京沪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本科生占31.23%,研究生占23.19%,前者则比后者高出8.04个百分点;

其次,研究生虽然自身条件优越一点,但选择开始转变,渐渐向二线城市发展,与选择一线城市的差异较大,相对而言,本科生在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中的选择差异要小很多;

第三,选择三线及以下地级市和农村的本科生占10.70%,高于研究生的5.32%,更多的本科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调整;

最后,对就业地区和城市没有想法的比例中本科生还占据不小的比例,弹性较高。

2.3.4就业意向单位性质

表2.3.4就业意向单位性质选择(单位:

最希望进入的单位性质

国有企业

239

41.21%

机关、事业单位

149

25.69%

外企

89

15.34%

民营企业

34

5.86%

合资企业

31

5.34%

17

2.93%

基层单位(农村、社区)

16

2.76%

部队

5

0.86%

在就业单位性质选择方面,如表2.3.4所示,调研对象最想去的三类就业单位分别是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外企,分别占41.21%、25.69%、15.34%,这三类单位类型之和占到全部比重的82.24%,而其中又以国有企业选择人数最多,以稳定的就业环境与较小的工作压力优势,吸引了很大部分大学生就业。

机关、事业单位仍被看做是一种“铁饭碗”,除工作相对稳定以外,还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名声,及其优越的福利条件,因此公务员热就理所当然。

而外企比重成为第三名与我国招商引资和经济高速发展密不可分,一些知名外企纷纷进驻我国,工资待遇条件优越,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追逐的对象。

其他选项中,只有5.86%的人选择了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受到了冷落,民营企业应加强自身发展,才能吸引优秀人才。

而比例更低的是基层单位,如农村、社区等,只占2.76%,部队的只占0.86%。

图2.3.4-1男女大学生就业意向单位性质选择对比图

如上图所示,男生和女生都明显倾向于选择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这类较稳定的就业单位,选择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和基层单位的比例极低。

但分开来看,男生在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方面比女生更偏爱一些,而女生比男生对外企、合资和民营企业更喜欢,总和高出约10个百分点。

图2.3.4-2本科生、研究生就业意向单位性质选择对比图

如上图所示,硕士生更倾向于去事业单位、机关单位和国有企业等工作较稳定的国有单位,而本科生对各类就业单位的倾向则较平均,没有较大的差别。

本科生对三资企业(涵外企)的偏好明显高于硕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对就业单位的考虑比本科生更为慎重,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本科生还没有考虑过自己心仪的就业单位这个问题。

2.3.5就业对口度要求

表2.3.5就业对口度要求选择(单位:

就业对口度的要求

非常对口

123

21.21%

比较对口

310

53.45%

只需稍许对口

131

22.59%

不对口

如表2.3.5所示,在专业对口程度的要求方面,大学生希望毕业所从事的工作与大学所学专业比较对口的占53.45%,只需稍许对口的占22.59%,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二,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和行业的多样化,大学生对以后从事的工作与专业之间要求没有那么苛刻了,专业认同感逐渐淡化,择业观趋于理性;

而要求必须与所学专业非常对口的占21.21%,因为大学中累计所学的专业知识可以使得其成长为某一领域的专才,而正是这一方面的特长使得部分学生在就业竞争中更具优势,以后工作中也能学以致用,也是自己的兴趣特长。

另外,愿意放弃所学专业从事不相关工作的只占到2.76%,可以理解为这一小部分人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或者认为在所学专业的工作领域施展不开而转行。

图2.3.5-1男女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度选择对比图

从图2.3.5-1中可以看出男女大学生均要求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比较对口或者稍许对口即可,并且女生比男生所占比例要高些,尤其是稍许对口方面,女生比例为25.76%,男生20.94%,高出约5个百分点。

另外,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希望从事与所学专业完全不相关的工作。

严格地说,男大学生在专业对口程度方面较女生有稍高的要求,有22.51%的男生对未来工作的专业对口程度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希望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女生只有18.69%,低了将近4个百分点。

所以,在专业对口程度上,男女差异并不大,只是女生相对于男生来说要求更低也更为灵活一些,专业认同感较为淡化一点。

图2.3.5-2本科生、研究生就业专业对口度选择对比图

从图2.3.5-2中可以看出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样是均要求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比较对口或者稍许对口即可,特别是在只需稍许对口方面,两者选择几乎一致,分别为22.71%和22.43%,但在比较对口方面研究生选择比例更高。

在非常对口方面,本科生对专业对口度要求比研究生更高,有24.29%的本科生选择非常对口,而研究生中只有17.49%的学生选择了非常对口,比前者低了约7个百分点,可能对于本科生而言大学四年所学集中度较高,认为以后从事的方面比较局限,而研究生则涉猎较广,选择可以更多。

2.3.6就业希望选择行业前三名

图2.3.6就业希望选择行业排名图

问卷调查中每个调查对象在此题中均要求选择三个选项,结果如图2.3.6所示,经过统计表明,在所有调查对象中,毕业后最期望从事的三个行业分别是房地产业、建筑业、政府机关,选择数量分别为207次、202次和157次。

其次,是金融业、IT及通讯业以及交通运输业,剩余部分想从事能源业、制造业和商贸业等其他行业。

2.3.7毕业后希望税前起薪

表2.3.7毕业后希望税前起薪(单位:

毕业税前起薪

2000元以下

13

2.24%

2001元至3000元

71

12.24%

3001元至5000元

185

31.90%

5001元至7000元

7001元至9000元

78

13.45%

9001元以上

48

8.28%

如表2.3.7所示,大学生对毕业后所期望的起薪选择中3001元至5000元以及5001元至7000元的比重相当,均为31.90%,12.24%的调查对象选择2001元至3000元,13.45%的调查对象选择7001元至9000元,这两种比例数值上相当,但是其填写对象学历层次应该有所差别,9001元以上的比例为8.28%,比例较低,与学历和专业有关,只有2.24%的调研对象期望的起薪在2000元以下,这与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收入水平普遍提升密不可分。

图2.3.7-1男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