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苏教版第四册美术教材分析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68802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4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苏教版第四册美术教材分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小学苏教版第四册美术教材分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小学苏教版第四册美术教材分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小学苏教版第四册美术教材分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小学苏教版第四册美术教材分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小学苏教版第四册美术教材分析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小学苏教版第四册美术教材分析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小学苏教版第四册美术教材分析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小学苏教版第四册美术教材分析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小学苏教版第四册美术教材分析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小学苏教版第四册美术教材分析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小学苏教版第四册美术教材分析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小学苏教版第四册美术教材分析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小学苏教版第四册美术教材分析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小学苏教版第四册美术教材分析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小学苏教版第四册美术教材分析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小学苏教版第四册美术教材分析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小学苏教版第四册美术教材分析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小学苏教版第四册美术教材分析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小学苏教版第四册美术教材分析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苏教版第四册美术教材分析教案.docx

《小学苏教版第四册美术教材分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苏教版第四册美术教材分析教案.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苏教版第四册美术教材分析教案.docx

小学苏教版第四册美术教材分析教案

第四册美术教案

一、教学内容安排:

苏教版美术教材二年级下册既有生动有趣的活动,又有技能技巧的训练。

全册共有十六课,其采用的形式有想象画、小制作、等等,他们与其他年段的相应内容贯通衔接,形成纵向的联系。

教材采用了

大量的名家名作和学生创作的作品,这些作品充满了现代感,充满童趣,构图饱满,用线粗犷流畅,用色大胆明亮,每一课所配文字生动、切题,无论是给教师还是给学生,都提供了较好的学习参考范例。

二、教材重点难点:

   本册学习重点以“感受”为主,在各课时的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质,引导其多看、多想、多说,培养对美术的感受力、创造性力,提高思维的想象能力和作品的审美创作能力。

在本册内容中,《画感觉》是小学生不易掌握的,预计在该学期的学习中,运用抽象的色彩、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对二年级学生来讲比较困难,所以在教学中会增加一些课时,同时教师在授课时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三、年段特点分析:

二年级学生既具备幼儿的童趣,又兼顾成长的幻想,以及一年级奠定的美术基础。

这使其拥有自由的想象空间,简单的表现能力,综合以上因素,培养美术兴趣,加强对美术的感受能力,大胆的进行创作是这年级的重点。

四、教学进度安排:

第1课——各民族朋友(2课时)     

第2课——各种族朋友(2课时)

第3课——画感觉(1课时)       

第4课——动物朋友(2课时)

第5课——青花盘(1课时)     

第6课——花儿朵朵(2课时)

第7课——我爱树木(2课时)         

第8课——树上树下(2课时)

第9课——水墨画树(1课时)        

第10课——点线面(1课时)

第11课——会变的花、树、叶(2课时)

第12课——来画虫(2课时)

第13课——我做的虫(2课时)

第14课——你会设计邮票吗(2课时)

第15课——想想、写写、画画(2课时)

第16课——各式各样的椅子(3课时)

 

教学设想策略

结合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和学校实际教学情况,本学期教学拟从以下方面做有效尝试:

1.为方便学生携带工具,将绘画内容与手工内容拆分,课目相对集中,。

2.学期中安排一定量的绘画创作活动,利用大量的儿童画作品为校园和班级创设艺术的环境,让学生学有所用,激发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同时开展校园美术学科活动。

3.继续进行学科的综合化教改实验。

 

分课教学案例

学习目标:

1.通过观看与欣赏美术画册,学生初步了解教材内容,对新学期美术学习任务有一个大体的认识,激发学习的欲望,树立学好美术的信心。

2.说说自己对美术学习的希望和打算,交流心得。

3.明确本学期的美术学习要求以及具体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在日常生活中做有心人,注意收集一些废旧材料。

教学重点难点:

观看、欣赏新教材,初步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新学期书本、同学以往的作业和作品。

·学生准备——彩色水笔。

学习过程:

回顾与总结:

                                

1.在组长的组织下对上学期的美术学习及相关的活动进行讨论,对自己的表现作出评价。

2.发表自己对本学期学习的想法,说说具体的打算。

·欣赏与了解:

                                

1.学生采用摸、看、比、说的形式观看新书,初步的了解新学课本,同桌同学相互交流一下:

(1)这本新的美术书与原来的有什么不同?

(2)你更喜欢那一本?

为什么?

(3)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课?

为什么?

(4)你希望老师用怎样的方法来教?

(5)你认为学好美术课要作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2.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在老师的组织下,将练习画本上的画纸一一上缴,集中摆放,看哪一组收缴得又快又齐。

3.听老师提出的新学期学习要求。

(1)每次课前准备好美术用品和工具。

(2)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注意收集一些废旧材料。

(3)保持作业时的教室整洁。

(4)针对各班特点所提出的不同要求……

教后札记:

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以最好的表现迎接新学期的学习,带领学生了解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为本学期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1课 各民族朋友(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

欣赏各民族服装,学会观察、描绘少数民族服饰,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2.操作领域:

能基本画出少数民族朋友的服饰特点,训练造型能力。

3.情感领域:

激发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体验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用绘画(手工)表现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与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

人物的结构,善舞民族的动态描绘,少数民族服饰特点的描绘。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歌曲《我爱中华》,各类有关各民族人种的图片、影视、文字的资料,各类表现不同民族人物的作品。

2.学生准备:

收集各类有关各民族人物的图片、影视、文字的资料,各类可用于表现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教师先播放歌曲《我爱中华》,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

总结:

这首歌曲叫《我爱中华》,中华就是指我们整个中国。

2.出示中国地图,上面标注了不同的民族。

师:

这是我们中国的地图,在中国这么辽阔的土地上分布这许多民族,你们知道有多少民族吗?

总结:

没错,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

各个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有各

具特色的服饰、语言等等,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各民族,去看看我们的好朋友们。

书写板书

(二)新授

1.小组讨论,你所知道的少数民族,比比哪组说得多,说得好。

说出一个加颗星。

 2.每组选出一个最不熟悉的民族,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文字、歌曲等,一一进行

介绍。

介绍的方面:

A、服饰特点、色彩搭配(从造型、色彩、图案等方面讨论)

           B、风土人情(蒙古族:

赛马,朝鲜族:

腰鼓舞,傣族:

泼水节等等)

           C、生活习惯

(三)作业

1.以小组为单位,教师事先准备几套少数民族服装,或者材料,请学生选一名模特,用所准备的材料对模特进行装扮,看哪个小组速度最快,特征把握的最准确。

2.教师示范作画过程,并讲解作画步骤。

(1)画出人物简单的躯干。

(2)在身上画出一种少数民族服装,注意要简洁概括。

(3)添加漂亮的图案,涂上鲜艳的颜色,再加上具有特色的饰品或具有象征意味的物品。

3.欣赏画家表现的少数民族题材的绘画作品以及学生作品。

4.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注意:

人物的动态,色彩的搭配,各民族服饰的特点。

(四)小结,拓展

1.作业展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2.听歌曲,猜民族。

教师播放少数民族歌曲,请学生根据各个民族的特点,猜猜各是什么民族。

 

第2课各种族朋友(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

了解世界各民族相貌特征、生活环境、风俗习惯、服装打扮等。

2.操作领域:

观察不同种族人的外貌特征,用线条和颜色把他们画出来或进行形象装扮与表演。

3.情感领域:

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继承与交流,从中认识美术、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各种族的外貌特征和种族文化、种族习惯。

教学难点:

用适合的方式表现各种族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的不同。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奥运会的五环标志,各种族人物图片

学生准备:

了解不同人种的风俗习惯,彩笔。

四、教学过程:

(一)画面导入,激发兴趣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中华各民族朋友,今天老师又带来了几位新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2.提问:

你认识他们吗?

总结:

看来,同学们对世界各种族朋友的了解真不少呢!

那你能找出这些外国朋友和我们中国人有什么不同吗?

(从皮肤、发色、眼睛、脸形、五官上进行引导观察)

3.体问:

你知道各种族的差异是怎么产生的吗?

  总结:

由于地面上各处自然环境不同,在温度、雨量、阳光等存在差异,又随着人类社会和人类本身体形的发展,就分化出了现在世界上不同的人种。

如黑色素有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可以保护皮下的血管、神经和肌肉免受紫外线的袭击。

所以长期居住在赤道附近的人种变成了黑种人,他们的头发卷曲、覆盖头部,有隔热作用。

而长期居住在高纬寒冷地区的人群,鼻子狭窄,使冷空气较慢进入气管和肺部。

他们体形比热带地区要粗壮,肤色也较浅。

这些特征代代相传,以至人类在地面上分衍成明显体质差异的种族。

4.揭示课题,书写板书

师:

你还想了解更多不同种族朋友的知识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各种族朋友》。

(二)讲授新课

1.游戏:

你知道吗?

(1)师来表演不同的“问好”形式?

请学生有肢体语言来表示不同人种的风俗,其它同学猜一猜。

(2)以小组为单位,用一个动作来表示你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3)以小组为单位,欣赏同学们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4)介绍我了解的种族。

着重介绍其三大特征:

相貌特征、服装打扮、风俗习惯。

2.创作与表现                                                                

(1)师生共同欣赏各族人的图片,认一认是哪个种族,哪个国家的人,你的依据是什么?

(2)教师示范,并强调注意点:

A、抓住特征

B、概括特征

C、夸张特征(注重细节)

(3)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大胆表现。

(4)老师提示:

A、用简练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

B、表现时抓住人物的外形及服饰特点。

3.反思与评价                                                                          

(1)分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共同欣赏交流,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如果……,那

就更好了。

(2)课后学生可以举办一个各种族的服装秀。

 

第3课  画感觉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的各种感官,了解自己的感知能力。

2.学会用色彩、线条和形状,画出冷、热、湿、凉爽、安静、痛、痒等感觉。

培养

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大胆做画的能力。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身边事物的感受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

保护感觉器官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把自己的感知觉用独特的绘画语言表现出来。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箱子和各种杂物、课件、绘画工具、一些食物,欣赏课件、范画、图案参考。

学生准备:

彩色水笔,调配颜色用的笔、盘、颜料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

你们刚才走进教室的时候,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吗?

生:

闻到很香的味道。

(教师同时板书部分课题:

嗅觉)

2.师:

闻着这么香的味道,你们想到了哪些爱吃的水果呢?

生:

我想到了……(课件同时展示出各种水果图片)

(上课前老师在教室里喷上清新剂,直接刺激学生的嗅觉,引出课题。

(二)感知与体验、

1.品尝水果:

师:

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个水果,想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尝一尝,尝出这个水果是什么?

又是什么味道的?

生:

品尝(苹果、甜味)

(教师同时再次补充课题:

味觉)

2、讲解甜味

师:

还有什么食物也是甜的?

你能说一说它们的颜色吗?

生:

指名回答

师:

原来甜甜的食物让我们想到了这么多漂亮的颜色!

很能引起人们的食欲。

你们瞧

(课件展示甜味的颜色)

生:

想着这么甜的味道,看着这么漂亮的颜色,真想把这种味道画出来呢!

(再次补充课题:

画)

师:

这种甜味到底怎么画呢?

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帮帮老师,谁愿意做第一位小

勇士。

生:

创作

师:

指导,点评(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的进行修改。

师:

同样的一种甜味,我们可以画出多种作品呢!

(课件显示另外四张甜味作品)

师:

你喜欢哪一张?

有什么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生:

指名回答

师:

原来味道也可以用点、线、面来表现了,真是太有趣了。

3、引出酸味:

师:

红红的苹果是甜的,可是当苹果在没有成熟的时候就是青青的,酸酸的。

师:

那酸味给你带来的色彩感觉和甜味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

指名回答

师:

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对酸味色彩的认识,让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这样呢?

(电脑显示酸味的色彩)

4、品尝食物

师:

老师今天要让同学们过把瘾,吃一吃食物,看看你还吃到了什么味道的食物?

过你的表情告诉大家,并且说一说给你带来了什么色彩感觉。

生:

指名回答

师:

原来食物中还有这么多的颜色呢!

而且不同的味道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色彩感觉。

(电脑岩演示体现其它味道的色彩)

5、闻一闻

师:

老师这里还有三样东西,想请你们上来闻一闻,猜猜是什么?

(大蒜、洋葱、生姜)

生:

我闻出了……

师:

原来食物当中有这么多的味道,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加留意,还能发现更

多的呢!

6、找一找

师:

(教师出示一多花,让学生闻一闻)除了生活当中有很多的闻到之外,自然界中也有很多的味道呢!

让我们一起到自然界中去找一找!

(电脑演示自然风光图片。

如:

大海、沙漠、花草、春雨、草原等)

生:

指名回答

7、再次引申

师:

原来自然界中也有这么多的味道,正是因为自然界如此的美丽,我们的生活显得

更加的幸福和快乐。

你们瞧!

我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学习是多么的快乐

呀;过生日的时候有爸爸、妈妈的祝福,亲朋好友的祝福,还有小伙伴的祝福,

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呀!

(电脑演示一组幸福生活的图片)

师:

可是,在很多偏远的山区还有很多的孩子却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

没有宽敞的教

室、没有象样的桌椅,有些孩子甚至由于家境的贫穷而被迫辍学!

(电脑演示一组贫困山区孩子上学的情景)

师:

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这两段片子心里肯定充满了不同的感受。

老师今天准备了

四种不同味道的饮料,想请两位同学上来分别选出最能表达你感受的饮料。

(三)创作与表现                                                                 

师:

老师今天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本奇特的书,你们瞧,是一本“百味书”,这本书可神气了,它能过散发出多种味道呢!

你们想做一个吗?

(想)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的愿望,让每位同学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共同完成一本“百味书”!

生:

作业(每位同学可以画多幅、多种味道的作品)

(四)展示与评价:

                                                                

师:

我们知道了食物当中、自然界中有各种味道,也知道了生活当中也有酸、甜、苦、

辣等多种味道。

老师真心的希望我们每个小朋友的生活就象喝着甜甜的饮料,吃

着甜甜的食物一样,永远的甜甜蜜蜜,幸福快乐!

 

 

第4课动物朋友

(一)(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以动物教学为切入口,通过电影片段的欣赏自然过渡到人物教学,即“我和动

物朋友”这一主题。

通过“以人物为主体”和“以动物为主体”这两种构图形式展开教学,使宽泛的主题得以具体化,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都想画、敢画、会画、能画。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动物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

2.对人类与动物的亲近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绘画表达自己与动物之间有趣的经历或想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表现人与动物相处时的情景。

教学难点:

1.人与动物在画面上的位置及如何在简单的构图中体现两者和谐亲密的关系。

2.能通过对动物神态的描绘提高表现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各种图片、资料、电影《宠物侦探》片段、CAI·我和动物朋友、剪纸小红马。

学生准备:

绘画工具、手工工具、各类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内容之“我”的学习

1.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

“我”指的是谁?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我”的个性中有那些动物的特点?

 

2.教师介绍人物的绘画方法:

用圆形画人的头部,用半圆形画人的身体,两种形状

组合后,再任意添加发型、表情、四肢,可以画出各种形态各异的人。

3.练习、学生在作业纸背面练习画人物,可以是画自己,也可以画自己的同学、朋

友、家人。

拉近我与动物的距离,回归爱心和童心世界。

用最简单的几何形讲解

人物的各种造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画、会画。

充分开阔思路,画出“我”或“我”

身边的其他人。

(二)教学内容之“动物”的学习

1.师生按照一定的节奏拍掌,共同完成“对口令”游戏。

教师问前半部分,同学迅

速接后半部分,如:

(师)呱呱呱呱——(生)青蛙叫——

2.师生共同完成“模仿秀”游戏。

选出表演的同学上台,根据教师逐一出示的挂图,

模仿图中的动物,全班同学根据表演者的动作猜测是哪种动物。

3.4~6人分组讨论,向同伴介绍与动物有关的人、事、物。

4.教师点击课件中的“动物”字样,学生观看由基本形演化而出的各种动物造型。

用音乐课上的节奏练习做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肢体模仿动物的典型动作,活跃课堂气氛。

上两环节从形声两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动物的了解。

探究中学习,学习中探究,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有关动物的信息。

用最简单的方法演绎动物的各种姿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想画、要画。

(三)教学内容之“朋友”的学习

1.教师点击课件中“朋友”字样,全班同学欣赏一组表现人与动物在一起活动的摄

影作品及名家名画。

2.利用前面环节在黑板上画好的人物与动物,教师向学生介绍并演示人与动物在一

起的两种构图方式:

方式一:

画面以人物为主,四周添加动物。

方式二:

画面以动物为主,背景添画人物。

观赏名家名作,提高审美能力。

由大师

作品顺利过渡到此知识点的讲解与演示,主要介绍最基本的两种构图方式。

(四)“我和动物朋友”的创作

在作业纸正反两面作业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面,并用其中一种方式构图,

将画面画完整,画出人与动物在一起友好共处的场面。

此环节是本课的第三次练习。

有前两次基础,作业更有把握,且有自我选择的空间。

(五)展示与评价:

                                                                

1.用文件夹将学生完成的作业装订成册,即成一本本画册,将画册内的作业在投影

台上展示,同学一边欣赏,一边发表看法。

学生有成就感,并在展示过程中学会

接受他人,欣赏他人。

2.欣赏剪纸小红马和唐三彩立马等作品,让学生知道,动物是在我们的艺术与生活

中是永恒的主题。

除了画以外,还有各种艺术形式,日常生活用品也离不开它们。

玩具、学具、服饰、箱包等都有动物的形象。

大家要与动物做朋友,共同生活在

地球妈妈的怀抱中。

看赏各种以动物为主题的艺术品及日用品,让动物和人类更

亲近。

 

 第5课青花盘(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青花盘和青花瓷作品,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特色。

2.尝试用单色彩笔设计新颖、别致的青花盘。

3.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在圆盘内设计画面。

教学难点:

画面的安排要适合圆形,画面要简洁、生动、线条流畅。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青花瓷,纸盘、颜料等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青花瓷和青花盘的图片或实物资料,纸盘和颜料。

四、教学过程:

(一)感知与体验                                                                 

1.画圆比赛

教师徒手在黑板上画个又大又圆的圆,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作业纸上试试;

通过对比讨论,选择比较好的一种方法再来画个圆。

2.点题

教师出示用布盖住的瓷盘,请学生猜:

“老师这有个圆东西,你能摸一摸,猜出

它是什么吗?

你们家中有这样的盘子吗?

说说它们的用处。

小结,这种质地的盘子我们称它为瓷盘,盘中绘有青色图案的瓷盘我们又称它为

青花盘,板书——青花盘。

(二)学习与创作                                                                

1.简介青花瓷:

青花瓷是我国陶瓷艺术中的珍品,洁白的瓷和深沉的青蓝色,对比

鲜明而又色调单纯,显得朴素雅致、清新自然。

瓷器的英文与中国的英文同为:

‘CHINA’,可见,瓷器是一种代表中国的艺术,

外国友人认识中国从认识瓷器开始。

2.初次尝试:

用蓝笔在刚才画的圆上进行添加,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装饰;

将画好的圆盘沿边剪下

同座位互相欣赏,介绍自己的青花盘

3.选择两种不同的学生作业进行比较

(1)配有环形花边纹样,适合盘子外形

(2)直接绘以图形适合盘子的圆形

4.你知道盘子还有哪些形状?

5.学生练习:

以单一蓝色设计一任意款式的青花盘

(三)展示与评价:

开个青花盘的展览,选出你最喜欢的青花盘

 

第6课 花儿朵朵

(一)

(二)(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认识花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综合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

进行“花”的平面或立体创作

2.情感目标:

感知、体验“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培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

感与合作意识,激发大胆发表、展示的勇气。

3.操作目标:

培养认识、发表、探究、创造、展示“花”的美的能力及综合利用各

种材料、方法去创作、装饰、美化生活和美化自身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感知、探讨、理解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引发爱花之情和环保意

识。

综合探索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平面或立体创作

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

探索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表现有创意的“美丽的花”。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各种花的图片,花的应用、装饰图片。

学生准备:

收集花的图片和关于花的故事传说、知识等资料,水彩笔、橡皮泥、彩纸、

绢纸、布、剪刀、易拉罐、塑料袋等各种媒材。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知与体验

1.师: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自然变漂亮了,校园里的鲜花都开了……

师:

你知道有哪些花吗?

师: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进入鲜花的世界——揭题《花儿朵朵》

2.欣赏花(课件展示,伴有音乐,逐一播放图片。

3.提问:

(1)你最喜欢什么花?

为什么?

(2)长得什么样子?

有哪些颜色?

师:

你知道花的结构吗?

4.说一说

(1)你还知道哪些花卉?

花的名字接龙。

(2)它的名字是什么?

(3)它长得什么样子?

(二)学生回答的花,教师尽可能地展示。

1.花不仅好看还会说话,表达感情,让我们一起来倾听花的语言吧!

你还知道其它的吗?

2.你能试一试画一朵自己喜欢的花吗?

请几个同学上黑板演示。

3.欣赏各种不同的描绘花的艺术表现形式。

说一说:

它们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出来的?

想一想:

你准备怎样画更好看?

根据材料和方法的不同,分小组自由合作,然后办个小花展,装饰教室。

让美丽

的花永远开在我们的教室里。

(三)创作与表现    

教师巡回辅导解决学生作业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展示优秀作业。

(四)展示与评价:

1.师生共同扮演蝴蝶角色飞入各组“小花圃”中赏析评价学生作品。

让学生评出最

好的鲜花,并说明为什么。

2.环保教育。

师:

有的人看见好看的花就把它摘下来,他这样做对不对?

校园里有这么多美丽的花,

你能想一句宣传语来提醒大家吗?

 

 

第7课我爱树木

(一)

(二)(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在观察中学会欣赏美的事物,美的树林。

在欣赏中尝试理解美。

2.操作目标:

运用基本图形进行创造性树林图画设计,培养学生的审美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