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1760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案

龙山县第二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年级

一年级

科目

数学

班级

执教

课题

认识整时

课时

第1课时

时间

年月日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教学

重点

能正确说出并会表示几时,并会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

难点

能正确说出并会表示几时,并会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法

学法

引导发现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钟表

教学流程

主要内容

个性补充

 一、导入新课

1.用录音机放闹钟的声音。

2.教师:

这是什么声音?

3.出示教科书第84页上的学生起床图,提问:

这位同学在做什么呢?

(在起床)你们早晨都在什么时间起床?

(同学们会说出不同的时间)我们要向这位同学学习,听到闹钟响了就要马上起床,不要睡懒觉。

那么你们自己会看钟表吗?

二、教学新课

1.初步认识钟面。

教师: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钟表,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

教师:

这两根针有什么特点?

教师:

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个钟面。

教师拿着实物钟表,边演示边说:

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又

短又粗的针叫时针;钟面上有1到12这12个数,还有12个格。

2.认识整时。

现在请同学们观察教科书第91页最上面的钟表,所指示的时刻是多少?

请大家每4人一组讨论,你是怎样认识整时的,7时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之后,让大家说一说怎样认识整时,整时的时候钟面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什么。

教师小结:

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钟表模型,拨出7时。

让大家每4人一组相互检查一下拨的对不对。

让拨得不对的同学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

教师:

现在请同学们拨出8时,然后和教科书第91页下面的钟表图对照一下,看拨得对不对。

订正后让大家看显示8时的数字表示法,讨论:

这是什么?

这钟表示法有什么特点?

学生说完后教师略做小结:

用数字表示整时,冒号右边是2个“0”,冒号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然后放手让学生独自练习拨3时和6时,并认读下面数字表示的整时。

最后订正,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正确认识整时。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独立做第85页的练习题。

2.做练习十九的第1~3题。

四、回顾总结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年级

一年级

科目

数学

班级

执教

课题

认识整时(练习课)

课时

第2课时

时间

年月日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结合操作进一步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

教学

重点

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教学

难点

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教法

学法

操作法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钟表

教学流程

主要内容

个性补充

 一、复习

1、拨钟游戏

教师拨钟,学生说时间,问:

怎么认?

教师说时间,学生拨钟(指名上台拨)问:

怎么拨?

2、表示时间

教师拨钟,学生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点人演板,其余做在本子上)。

二、创设情景,指导练习

1、周末就要到了,小明周末怎么过的呢?

你能看图编一个故事吗?

(独立观察——同位交流——全班汇报)

2、练习十九章5题

你会认时间了,小东认得对不对呢?

如果不对,请改正。

3、照样子说一说,练习十九章6题

与我们认识的整时有什么不同?

把下一行的钟,照样子说一说。

4、练习十九章8题

最后一个钟的时针应指向___,分针应指向___。

三、总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年级

一年级

科目

数学

班级

执教

课题

9加几

课时

第1课时

时间

年月日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

重点

理解“凑十法”,掌握9加几的算法

教学

难点

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教法

学法

操作法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13根小棒

教学流程

主要内容

个性补充

 一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

瞧,(出示仪仗队图)伴随着嘹亮的歌声,我们班的小朋友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了运动场。

比赛开始了,看运动场上多热闹哇(出示主题图)!

跑道上正在进行二年级的60米跑决赛,运动场的中央还进行着跳绳、踢毽和跳远等比赛项目。

在操场四周的看台上,同学们正在为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加油。

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

“还有多少盒?

二、教学例1

1.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盒?

”的问题。

a.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b.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发言,屏幕上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点数出结果。

(逐盒闪烁)

◆从9接着数。

(先9盒一起闪动,再逐一闪动外面4盒。

◆从4接着数。

(先4盒一起闪动,再逐一闪动箱内9盒。

◆推算出结果。

10加4等于14,9比10少1,所以9加4等于13。

◆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

(课件显示放进箱内1盒的动作。

c.理解“凑十法”。

◆组织摆小棒。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

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

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

该怎样移动小棒呢?

(指名演示)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

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

所以9加4等于多少?

教师简单总结学生想出的几种方法后问:

“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让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后,老师小结:

在以后的学习中,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2.解决“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a.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提出问题:

“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b.让学生在画面中收集数据。

问:

踢毽的和跳远的各有多少人?

c.学生独立列式,并让学生讲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算得数。

3.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尝试提出新问题。

a.收集信息及数据。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运动场上除了踢毽和跳远之外,还有哪些比赛项目?

参加这些项目比赛的各有多少人?

b.小组交流,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问:

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

c.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从同学们提的问题中选取两个让全班学生进行计算

如:

踢毽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

踢毽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全班交流,说一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d.小结。

教师提问:

仔细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它们的第一个加数是几?

(引出课题)

计算9加几的题目有很多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三、反馈练习

1.练习二十第1题。

先说图意,再列式。

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习二十第3题。

“糖块”图。

“蚂蚁抬大青虫”图

结合题目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蚂蚁虽小,但它们团结合作,就能战胜大青虫。

对学生渗透团结协作精神。

c.练习二十第2题。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年级

一年级

科目

数学

班级

执教

课题

9加几(练习课)

课时

第2课时

时间

年月日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巩固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较熟练计算9加几的口算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

重点

能选用自己较熟练的计算方法口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

难点

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法

学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主要内容

个性补充

一、基本训练。

1、口算,并说说两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9+1+59+1+49+1+8

9+69+59+9

2、指名说说“9+6”、“9+5”、“9+9”这三题计算时怎样想?

3、出示口算卡片。

(1)开火车口算:

9-2=9+6=9+10=9+2=

7-5=9+9=10-5=9-5=

9-6=9+4=9+8=9+0=

(2)指名口算:

4+5+3=6+3-2=9-2+4=

9-4+3=10-l+5=2+7+9=

(3)做游戏:

找朋友。

(教师把9加几的算式卡片和10—18的数字卡片发给学生。

一位学生拿着卡片“9+2”走上讲台说:

“我的朋友在哪里”,另一位同学拿着数字卡片“11”也走上讲台说:

“你的朋友在这里。

”大家齐读:

9+2=1I)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第5题。

2、练习二十第4题。

看图填算式。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题中给出蜜蜂采花蜜的情景图,图下是口十口=口,没有提出要计算的问题。

学生可以根据图意计算“有多少只蜜蜂”,也可以根据图意计算“有多少朵鲜花”。

三、课堂总结。

师:

今天我们又复习了9加几的计算,还复习了应用题和填括号里的计算题,大家都学得不错,希望课后同学们还要多练习,尽快提高计算速度。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年级

一年级

科目

数学

班级

执教

课题

8、7、6加几

课时

第3课时

时间

年月日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

重点

掌握8、7、6加几的算法

教学

难点

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法

学法

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主要内容

个性补充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1、教师创设情境:

体育课可好玩了,瞧,同学们都在跑步呢。

观察主题图,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

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4、教师小结:

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二、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1、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十5。

师:

8十5应该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2、小组汇报交流。

(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师边板书边小结:

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

问: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4、师:

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十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十4、7十6、6十5的结果吗?

学生汇报。

(教师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5、师:

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l0,然后用lO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

6、师:

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方法一样,都是利用“凑十”。

那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8十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汇报: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做一做”。

1、第1题。

“圈一圈”,完成凑十的过程,再算出得数。

2、第2题。

先让学生说出凑十过程,再填在书上。

3、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一第1题。

先让学生看图,描述画面。

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分类方法确定两个加数,获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9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年级

一年级

科目

数学

班级

执教

课题

8、7、6加几(练习课)

课时

第4课时

时间

年月日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巩固8、7、6加几的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和认真仔细审题的学习习惯。

教学

重点

巩固8、7、6加几的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

教学

难点

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和认真仔细审题的学习习惯。

教法

学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主要内容

个性补充

一、复习。

1、口算。

6十8=10—8=7十5=4十6=

8十8=9十9=6十9=6十7=

7十8=7十8=8十5=8十9=

2、听算。

6十9=7十7=9十8=

7十6=8十7=6十5=

7十5=6十4=9十6=

二、计算能力训练。

1、练习二十一的第2题。

教师把第2题写在黑板上,随便指在某一数的上方,让学生分别算出得数,让学生接力读,看看哪组读得又对又快,对于读得不对的同学,再让他多训练。

2、练习二十一的第3题。

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

独立列式,集体订正。

3、练习二十一的第4、5题。

学生独立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4、练习二十一的第6题。

三、课堂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第7、8题。

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年级

一年级

科目

数学

班级

执教

课题

5、4、3、2加几

课时

第5课时

时间

年月日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学

重点

掌握5、4、3、2加几的算法

教学

难点

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法

学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主要内容

个性补充

1、口算。

9十5=9十3=8十5=8十3=9十4=

9十2=8十4=7十5=6十5=8十6=

2、8十9=?

让学生口算并说思考过程。

师:

同学们用了不同方法进行计算。

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习5、4、3、2加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板书:

5、4、3、2加几)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出示5十7=,同桌合作学习。

问:

5十7等于多少?

怎样计算呢?

①学生独立试做5十7。

②同桌交流并探讨多种计算方法。

③学生汇报各种算法,教师板书。

④师:

同学们在计算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能计算准确,就选择哪种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5十8、4十8、3十9。

①学生分析每道题的算法,把得数写在书上。

②汇报不同的算法,师板书。

③讨论:

在20以内进位加法中除了例题中写出的,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题还有哪些?

师提示1:

20以内是指得数从11到20。

师提示2:

进位加是指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学生抢答汇报得数。

3、看书质疑。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①看图列式。

(第1题)

学生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②第2题

学生自己做题,观察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规律。

通过观察,发现加数调换了位置,和不变。

③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运用了很多方法来计算5、4、3、2加几,有凑十法、还有调换加数位置,想大数加小数,只要计算准确,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年级

一年级

科目

数学

班级

执教

课题

5、4、3、2加几(练习课)

课时

第6课时

时间

年月日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

重点

使学生熟练地计算5、4、3、2加几。

教学

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法

学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主要内容

个性补充

一、基本练习

1、看卡片开火车。

9+4=8+5=7+6=6+6=8+7=9+5=

6+7=7+5=7+9=5+6=8+4=3+9=

2、说说你是怎样计算8+4、9+5、7+8的。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出示口算小转盘)

5+7=10—7=4+8=13—3=5+9=10—9=

2+9=3+8=4+7=4+9=3+9=5+8=

二、指导练习

1、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完成P96页第1题)

(1)学生说一说,怎样算得比较快?

(2)指导学生书写算式。

师:

怎样写不漏掉也不重复?

为什么?

2、出示练习。

在○里填上“>”“<”或“=”。

8+4○137+9○167+6○125+7○146+5○123+8○11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说一说:

你是怎样做的?

3、引导学生完成P96页第2题。

(1)学生看表格,弄清题目的意思。

(2)分组讨论,并派代表说一说。

(3)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4、学生自主完成P96页第3、4、5题。

三、数学游戏:

找朋友

让学生出示数字卡片。

05793681042

从卡片中抽出两张,按游戏规则玩。

1、游戏规则:

(1)得数是10的两个数是好朋友。

(2)得数是12的两个数是好朋友。

(3)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15?

6.游戏方式:

小组中进行。

7.每个小组评出两位优胜学生。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年级

一年级

科目

数学

班级

执教

课题

用数学

(一)

课时

第7课时

时间

年月日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日常工作中作用。

教学

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的学习方法。

教学

难点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

教法

学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主要内容

个性补充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挂图,导入:

(1)班的小朋友参加了一次文艺汇演,瞧,他们来了!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画面的内容?

教师提出问题:

一共有多少人?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汇报:

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板书。

4、学生评一评:

哪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为什么?

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1、P97页“做一做”

(1)学生观察画面,说说从画面上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2)学生列式计算,说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完成P23页第1题。

学生观察画面,说一说图意。

独立填写算式,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板书:

8+6=14(人)

教师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

还可以怎样解决“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学生评价这两种解法,说一说体会或感受。

3、P100页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P100页第6题

学生观察画面,说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5、完成课堂练习。

(出示主题图)

(1)学生理解图意,独立解答。

汇报交流:

8+6=14(人)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的角度思考问题。

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怎样思考?

四、完成随堂练习。

学生独立填未知加数。

以8+()=12为例,让学生交流想的过程。

五、数学游戏

引导学生做抢答游戏。

活动小结,评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

六、全课小结,质疑问难

这节课有什么体验或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年级

一年级

科目

数学

班级

执教

课题

用数学

(一)

课时

第8课时

时间

年月日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学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日常工作中作用。

教学

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

难点

找准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并确定解题方法。

教法

学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