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79887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6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青浦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上海市青浦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上海市青浦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上海市青浦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上海市青浦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上海市青浦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上海市青浦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上海市青浦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上海市青浦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上海市青浦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上海市青浦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上海市青浦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上海市青浦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上海市青浦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上海市青浦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上海市青浦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上海市青浦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上海市青浦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上海市青浦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上海市青浦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青浦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海市青浦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青浦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市青浦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海市青浦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青浦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Cl-35.5Ca-40

一、选择题(共50分)

1.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氖B.氮C.锌D.磷

【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据此进行解分析答。

【解答】解:

A、氖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故选项错误。

B、氮元素带有“气”字头,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C、锌元素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正确。

D、磷元素带有“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很简单,考查元素的分类,掌握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辨别元素的种类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食用瘦肉可以补铁。

这里的“铁”指的是()

A.原子B.元素C.分子D.单质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而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一宏观概念;而单质指的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食品、药品中的铁,碘等都是指的元素.

【解答】解:

食用瘦肉可以补铁。

这里的“铁”指的是元素,是因为这些食品中有含有铁元素的物质,铁元素以化合态存在,不是指的铁单质和铁原子。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原子、元素、单质的不同,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3.下列元素的符号书写不正确的是()

A.碳CB.氯ClC.钾KD.铝Ag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

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解答】解:

A、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碳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元素符号书写正确,故选项错误。

B、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氯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l,元素符号书写正确,故选项错误。

C、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钾元素的元素符号为K,元素符号书写正确,故选项错误。

D、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铝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l,元素符号书写错误,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一大二小”),熟记常见的元素符号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新版人民币的防伪油墨中含MgF2,MgF2中F元素的化合价是()

A.+1B.-1C.+2D.-2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氟化镁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

镁元素显+2价,设氟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2)+2x=0,则x=-1价。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5.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具有可燃性B.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C.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D.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

A、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故错误;

B、在相同的条件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正确;

C、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之一,正确;

D、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正确;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6.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公交出行B.浪费纸张C.节约用电D.道路绿化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低碳经济”就是要求节能减排,工业上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淘汰高耗能产业,研制新的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等,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

A、公交出行,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符合低碳理念;

B、浪费纸张,会消耗掉大量的木材、资源,符合低碳理念;

C、节约用电,可以节约能源,符合低碳理念;

D、道路绿化,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符合低碳理念;

故选:

B。

【点评】联系当今社会热点并结合题目所给信息进行答题是中考的特色,体现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气焊B.焦炭用于冶炼金属

C.氮气用作保护气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解:

A、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A错;

B、焦炭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焦炭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

C、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属于化学性质,故C错;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属于物理性质,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8.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铁丝B.硫粉C.蜡烛D.红磷

【专题】元素与化合物;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9.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O3B.H2CO3C.MgOD.NaCl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解答】解:

A、臭氧中含有一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

B、碳酸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

C、氧化镁是由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D、氯化钠中不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

故选:

C。

【点评】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

10.为保证实验安全,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A.加热时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B.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干净

C.用完酒精灯后,用嘴吹灭

D.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给试管加热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故操作错误。

B、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以防炸裂试管,故操作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故操作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操作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注意事项及常见化学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第1页/共8页

11.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会鼓起,这是因为()

A.气体分子个数增多了B.气体分子之间间隔变大了

C.气体分子之间间隔变小了D.气体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A、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会鼓起,是因为压强减小,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个数增加,故选项错误。

B、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会鼓起,是因为压强减小,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正确。

C、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会鼓起,是因为压强减小,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之间间隔变小了,故选项错误。

D、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会鼓起,是因为压强减小,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体积增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16B.17C.18D.18g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

【解答】解:

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16=18,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B.酒精C.石灰石D.蔗糖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

A、食盐易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

B、酒精易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

C、石灰石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不属于溶液,故C正确;

D、蔗糖易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

故选:

C。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14.自来水生产中起杀菌消毒作用的是()

A.明矾B.氯气C.活性炭D.氯化铁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

A、食盐易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

B、酒精易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

C、石灰石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不属于溶液,故C正确;

D、蔗糖易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

故选:

C。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15.四种溶液的pH如图所示,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

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D的pH最大,碱性最强。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16.分子数相等的任何物质具有相同的()

 

A.质量B.体积C.物质的量D.摩尔质量

【分析】根据分子相同的物质在质量、体积物质的量等方面的关系以及物质的量的含义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

A.分子数相等的物质,质量不一定相同,如SO2(相对分子质量为64)和CO2(相对分子质量为44)质量不同,故错误;

B.分子数相等的物质,质量不一定相同,密度也不一定相同,所以体积也不相同,故错误;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数相等则物质的量也相同,如1molSO2和CO2中均含有6.02×1023个分子,或6.02×1023个二氧化硫分子和6.02×1023个二氧化碳分子均为1mol,故正确;

D.分子数相等的任何物质摩尔质量不一定相同,如SO2(摩尔质量为64g/mol)和CO2(摩尔质量为44g/mol),故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数相同的物质间的关系,要结合具体物质、摩尔质量的含义来分析解答。

 

17.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启普发生器中反应,关闭活塞后固液脱离接触的原因是()

A.溶液体积减小B.稀盐酸浓度减小

C.容器内气压增大D.空气的压强增大

【分析】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

关闭活塞后,二氧化碳不能导出,随着二氧化碳不断增多,气压增大,在气压的作用下,液面下降,导致固液脱离接触。

故选:

C。

【点评】温度一定时,气体的压强随着气体分子的增多而增大。

 

18.下列方法能鉴别氧气和空气的是()

A.闻气味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观察颜色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根据空气中有各种气体而氧气有助燃性进行解答。

【解答】解:

A、由于氧气和空气均无味,所以无法鉴别,故A不适合;

B、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而空气中主要含有氮气和氧气,氮气难溶于水,所以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均无明显现象,故B不适合;

C、由于氧气和空气均无色,所以无法鉴别,故C不适合;

D、带火星木条伸入氧气能使其复燃,空气中无明显现象,故D适合。

故选:

D。

【点评】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利用物质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明显差别,完成对物质的鉴别。

 

19.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玻璃棒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称取粗盐后,把粗盐研磨细

B.溶解时搅拌,加速粗盐溶解

C.称量精盐前,把精盐固体转移到纸上

D.蒸发时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分析】A、根据将粗盐研磨细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转移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称取粗盐后,把粗盐研磨细,应用研钵和杵进行,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粗盐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C、称量精盐前,可用玻璃棒把精盐固体转移到纸上,故选项说法正确。

D、蒸发时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各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某纯净物X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

−−−→2CO2+2H2O,则X的化学式为(

点燃

A.C2H2

B.C2H4

C.C2H6O

D.C2H6

【专题】元素质量守恒;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X的化学式。

【解答】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前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0、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4、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2H4。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1.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A.反应物中没有单质B.图中共表示了9种物质

C.反应后元素种类增多D.反应后原子个数不变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种类及类别等。

【解答】解:

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物中有一种单质,故A说法错误;

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图中共表示了4种物质,故B说法错误;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反应后元素种类也没有变化,故C说法错误;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后原子个数不变,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是有关微观示意图的考查,学会利用微观的观点及微观示意图的意义对反应基本类型判断及化学变化的微观信息的获取等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22.过氯酸钾(K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其溶解度如下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68

3.73

7.3

13.4

A.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B.80℃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一定有晶体析出

C.60℃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7.3%

D.20℃时,向2g高氯酸钾中加入98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高氯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高氯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20℃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1.68g,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由高氯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高氯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80℃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有晶体析出,有结晶现象,故选项说法正确。

C、60℃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7.3g,60℃时,

故选项说法正确。

D、20℃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1.68g,20℃时,向2g高氯酸钾中加入98g水,溶解的质量小于1.68g,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1.68%,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D。

 

23.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将装置倾斜,使管①、②中药品接触,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状。

下列药品符合该实验现象的是()

A.生石灰和水B.锌粒和稀盐酸(混合会产生氢气)

C.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D.大理石和稀盐酸

 

【专题】空气与水;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倾斜装置使管①、②中药品接触,观察到气球鼓起,说明药品接触生成了气体或放出了大量的热;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状,说明是药品接触放出热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A、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温度恢复至常温,又恢复原状,故选项正确。

B、锌粒和稀盐酸混合会产生氢气,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气球不会恢复原状,故选项错误。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气球不会恢复原状,故选项错误。

D、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气球不会恢复原状,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气球恢复原状具备的条件(药品接触放出热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都应该先通入气体一段时间后加入,防止发生爆炸

B.两者都可以通过观察黑色固体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C.甲试管略向下倾斜,乙玻璃管保持水平,主要是因为两种气体的密度不同D.甲无尾气处理装置而乙有,是因为一氧化碳有毒而氢气无毒

【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从两种气体均是可燃性气体的性质分析即可;

B、从两者的反应现象进行分析即可;

C、从两反应的产物分析即可;

D、从氢气和一氧化碳两者是否有毒性分析判断;

【解答】解:

A、可燃性气体在加热或点燃前都不能混有氧气,所以实验时都应该先通入气体排净容器内的空气而后再加热,这主要是防止发生爆炸,故正确;

B、两者与氧化铜反应时都是将氧化铜还原为金属铜,所以两者都可以通过观察黑色固体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故正确;

C、甲试管略向下倾斜,是因为反应中有水产生,防止水倒流,乙玻璃管保持水平,是因为反应中并无水产生,与两种气体的密度不同无关。

故错误;

D、氢气无毒,而一氧化碳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所以甲无尾气处理装置而乙有,故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性质,解题时要掌握一氧化碳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原理和实验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属常规型实验考查题.

25.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

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

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a=56%B.b=6%C.c=17%D.d=8%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反应后质量分数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分数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42%=28%,故甲是反应物;反应前乙的质量分数为14%,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42%-40%-10%=8%,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4%-8%=6%,故乙是反应物;反应前丙的质量分数为6%,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0%-6%=34%,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8%:

6%,当乙的质量分数为11%时,减少了14%-11%=3%,则甲的质量分数应减少14%,则a=70%-14%=56%,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42%-40%-10%=8%,b=8%,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生成的丙和参加反应乙质量比为34%:

6%,当乙的质量分数为11%时,减少了14%-11%=3%,则丙的质量分数应增加17%,则c=6%+17%=23%,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d=10%,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