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中专物流基础题库带答案章节练习题章末复习题单元测试题18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80366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14 大小:18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中专物流基础题库带答案章节练习题章末复习题单元测试题18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中职中专物流基础题库带答案章节练习题章末复习题单元测试题18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中职中专物流基础题库带答案章节练习题章末复习题单元测试题18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中职中专物流基础题库带答案章节练习题章末复习题单元测试题18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中职中专物流基础题库带答案章节练习题章末复习题单元测试题18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中职中专物流基础题库带答案章节练习题章末复习题单元测试题18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4页
中职中专物流基础题库带答案章节练习题章末复习题单元测试题18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4页
中职中专物流基础题库带答案章节练习题章末复习题单元测试题18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4页
中职中专物流基础题库带答案章节练习题章末复习题单元测试题18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4页
中职中专物流基础题库带答案章节练习题章末复习题单元测试题18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4页
中职中专物流基础题库带答案章节练习题章末复习题单元测试题18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4页
中职中专物流基础题库带答案章节练习题章末复习题单元测试题18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4页
中职中专物流基础题库带答案章节练习题章末复习题单元测试题18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4页
中职中专物流基础题库带答案章节练习题章末复习题单元测试题18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4页
中职中专物流基础题库带答案章节练习题章末复习题单元测试题18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4页
中职中专物流基础题库带答案章节练习题章末复习题单元测试题18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4页
中职中专物流基础题库带答案章节练习题章末复习题单元测试题18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4页
中职中专物流基础题库带答案章节练习题章末复习题单元测试题18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4页
中职中专物流基础题库带答案章节练习题章末复习题单元测试题18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4页
中职中专物流基础题库带答案章节练习题章末复习题单元测试题18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职中专物流基础题库带答案章节练习题章末复习题单元测试题18全.docx

《中职中专物流基础题库带答案章节练习题章末复习题单元测试题18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中专物流基础题库带答案章节练习题章末复习题单元测试题18全.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职中专物流基础题库带答案章节练习题章末复习题单元测试题18全.docx

中职中专物流基础题库带答案章节练习题章末复习题单元测试题18全

项目一任务一了解物流的发展

一、填空题

1.1.20世纪初,在北美和西欧一些国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规模化生产和大批量销售的实现,人们开始意识到及

的重要性。

2.中国物流与的成立,对中国物流事业的推进是一次飞跃。

3.我国物流发展经过三次飞跃迅速发展的同时,需要跨过三道门槛。

第一道门槛是第二产业的。

4.物流的信息化是指商品代码和、、销售网络合理化、、电子商务和

等。

5.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核心是。

6.根据国务院出台的《》中提出,将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判断题

()1.物流(PhysicalDistribution,简称PD)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

()2.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竞争焦点逐渐转向非生产领域,从产品质量竞争转移到服务质量竞争上。

并且物流战略被视为获得市场优势的主要战略。

()3.传统上讲,物流一般涉及产品出厂后的包装、运输、装卸、仓储,而现代物流则向两头延伸并加进了新的内涵,使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4.智能化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

()5.物流的系统化可以形成一个高效、畅通、可调控的流通体系,可以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费用,实现科学的物流管理,提供流通的效率和效益。

三、选择题

1.中国物流业发展需要解决的第三道门槛是()。

A.第二产业的“第三产业化”B.体制性约束

C.物流服务商的优化组合D.物流基础设施设备的完善

2.物流的信息化可实现信息共享,使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准确,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

A.综合效率B.市场占有率

C.规模效益D.经济效益

3.物流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自动化的效果是省力化。

A.无人化B.系统化

C.机械化D.现代化

4.柔性化物流系统要求物流配送中心要根据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的特色,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A.短周期B.多功能

C.多元化D.地域辐射广

5.所谓(),指为了实现顾客满意,链接绿色需求主体和绿色供给主体,克服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有效、快送的绿色商品和服务的绿色经济管理活动过程。

A.生产物流B.仓储物流

C.绿色物流D.销售物流

四、名词解释

1.物流网络化

 

2.物流信息化

 

五、简答题

1.现代物流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2.如何看待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六、应用题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查找相关资料,试分析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要跨过三道

门槛,应该怎样做?

请列出合理性建议?

项目一任务二知悉物流的效用

一、填空题

1.物流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的活动,是一种活动。

2.物流就是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和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3.物流由和两个基本要素组成。

4.物流是特指物质资料从供应者到需求者的运动,这种运动能创造、和流通加工附加效用。

5.、、和是流通过程中的四大组成部分。

二、判断题

()1.物流不是简单的“物”和“流”的组合,而是特指物质资料从供应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运动。

()2.物从供应者到需求者之间有一段空间差,改变这一场所的差别创造的价值叫做“时间效用”。

()3.物流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的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

()4.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是流通过程中的四大组成部分,由这“四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流通过程。

()5.物流活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是因为它在物资流转、运动过程中创造了多种效用。

三、选择题

1.根据自己的优势从事一定的补充性加工活动,也称为()活动。

A.包装B.仓储

C.流通加工D.装卸搬运

2.物从供应者到需求者之间有一段时间差,改变这一时间差创造的效用叫做()。

A.时间效用B.空间效用

C.流通加工附加效用D.价值效用

3.物从供应者到需求者之间有一段空间差,改变这一场所的差别创造的价值叫做(  )。

A.流通加工附加效用B.经济效用

C.时间效用D.空间效用

4.空间效用包括()。

A.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入分散需求场所创造效用

B.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入集中需求场所创造效用

C.从甲地生产流入乙地需求创造场所效用

四、名词解释

1.物流

 

2.空间效用

 

五、简答题

1.物流活动创造的效应有哪些?

 

2.物流的定义包含几个方面?

 

六、应用题

1.流通活动构成图

项目一任务三识别物流的类型

一、填空题

1.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是从,而不是从物流的某一个构成环节来看物流。

2.区域物流主要由、和区域物流组织运作体系组成。

3.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称为。

4.废弃物物流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加工、、搬运、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二、判断题

()1.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是从总体看物流,而不是从物流的某一个构成环节来看物流。

()2.如运输活动、储存活动等不属于微观物流。

()3.为企业生产或经营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经营商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称为供应物流。

()4.企业在生产、供应、销售的活动中总会产生各种边角余料和废料,这些东西的回收是需要伴随物流活动的,这些物流活动属于废弃物物流。

()5.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售商品时,物品在供方与需方之间的实体流动称为销售物流,也就是物资的生产者或持有者到用户或消费者之间的物流。

三、选择题

1.回收物流指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

A.空间流动B.实体流动

C.流通过程D.运输过程

2.区域物流主要有()、()、()和组成。

A.区域物流网络体系B.区域设施体系

C.区域物流信息支撑体系D.区域物流组织运作体系

3.运输活动、储存活动等属于()物流。

A.区域物流B.实体物流

C.宏观物流D.微观物流

4.在我们常提到的物流活动中,社会物流,国民经济物流、国际物流都属于()。

A.实体物流B.宏观物流

C.微观物流D.区域物流

5.国际物流是指在()(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物流。

A.两个国家B.三个国家

C.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D.多个国家

四、名词解释

1.微观物流

 

2.区域物流

 

五、简答题

1.按物流过程分类,如何对物流进行分类?

 

2.按物流活动的地域范围如何对物流分类?

 

项目一任务四分析物流系统的构成

一、填空题

1.物流系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成,以完成物流服务为目的的有机集合体。

2.物流系统是以实现为目的,其基本功能是、传送、储存、搬运、装卸、包装、、流通加工等环节所消耗的劳务、设备、材料等资源,经过处理转化,变成全系统的输出,即。

3.物流系统跨度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二是。

4.从存储的角度看,则要求库存尽量少甚至于“零库存”,宁可紧急订货,也不愿意提前大批量订货,以节省库存费用。

我们把这种冲突称为现象。

5.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是指物流系统所具有的,这些能力的有效组合与连接,形成了物流的,合理、有效地实现物流系统地总目的。

二、判断题

()1.物流系统与生产系统的一个最大的区别在于,生产系统是按照相对固定的产品、固定的生产方式,连续或不连续地生产,其变化较少,稳定性较强。

()2.由于物流系统本身不具有分解性,故物流系统不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

()3.库存过多则需要更多的保管场所,而且会产生库存资金积压,造成浪费。

因此,必须按照生产与流通的需求变化对库存进行控制。

()4.物流系统是科技和现代观念的产物,如果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按照新的观念建立物流系统,就会迅速地发挥系统的总体优势,有力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5.物流系统的建立和运行,需要大量技术装备手段,这些手段的有机联系对物流系统地运行有着重要意义,这就是物流系统的重要要素。

三、选择题

1.现代物流系统的目标包括()。

A.服务性B.快捷性

C.规模适当化D.库存控制

2.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也是物流系统的()。

它是由人、财、物构成的,包括劳动力要素、资金要素、物的要素。

A.基本要素B.首要要素

C.功能要素D.基础要素

3.物流的要素既包括()的劳动对象,还包括劳动工具、劳动手段和各种消耗材料。

A.指定系统B.信息系统

C.物流系统D.资金系统

4.现代物流系统合理化的工作内容包括()。

A.物流系统的合理规划与设计

B.企业内部物流运输、搬运和储存的控制与管理

C.运输与搬运设备、容器以及包装的设计和管理

5.物流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冲突,这种冲突发生在三个层次上,即()的冲突、要素内部目标的冲突以及要素外部目标的冲突。

A.首要要素目标B.两要素之间

C.要素目标之间D.首要要素与次要要素

四、名词解释

1.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

 

2.物流系统

 

五、简答题:

1.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哪些?

 

2.物流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六、应用题

请画出物流系统的物质基础要素。

 

项目一参考答案

任务一

一、填空题

1.降低物资采购成本产品销售成本

2.采购联合会

3.“第三产业化”

4.数据库的建立运输网络合理化物流中心管理电子化物品条码技术的应用

5.机电一体化

6.《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

二、判断题

1.√2.×3.√4.√5.√

三、选择题

1.B2.D3.A4.A5.C

四、名词解释

1.这里所说的物流网络化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主要指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制造商以及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实现计算机网络化。

二是指组织的网络化,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组织的网络化和企业之间的网络化。

2.物流信息化是指商品代码和数据库的建立、运输网络合理化、销售网络合理化、物流中心管理电子化、电子商务和物品条码技术的应用等。

物流的信息化可实现信息共享,使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准确,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

五、简答题

1.现代物流的发展特点

(1)系统化。

(2)信息化。

(3)网络化。

(4)自动化。

(5)智能化。

(6)柔性化。

(7)标准化。

(8)社会化。

(9)绿色化。

2.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1)电子物流不断扩大。

(2)物流企业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

(4)物流信息化快速发展。

(5)绿色物流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6)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

(7)物联网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六、应用题

任务二

一、填空题

1.经济

2.储存流通加工信息处理

3.物流

4.物理性时间效用场所效用

5.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二、判断题

1.√2.×3.×4.√5.√

三、选择题

1.C2.A3.A4.ABC

四、名词解释

1.物流就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物从供应者到需求者之间有一段空间差,改变这一场所的差别创造的价值叫做“空间效用”。

五、简答题

1.答:

物流活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是因为它在物资流转、运动过程中创造了多种效用。

(1)空间效用。

物从供应者到需求者之间有一段空间差,改变这一场所的差别创造的价值叫做“空间效用”。

空间效用有以下3种形式:

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入分散需求场所创造效用;

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入集中需求场所创造效用;

从生产的甲地流入需求的乙地创造场所效用。

(2)时间效用,物从供应者到需求者之间有一段时间差,改变这一时间差创造的效用叫做“时间效用”,即通过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劳动克服了商品生产和消费时间上的不一致而创造的效益。

时间效用通过物流活动获得的形式有以下3种:

缩短时间创造效用。

弥补时间差创造效用。

延长时间差创造效用。

(3)流通加工附加效用。

物流可以创造流通加工附加效用。

根据自己的优势从事一定的补充性加工活动,也称为流通加工活动。

2.物流的定义包含几个方面?

物流就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对这个定义的理解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物流由“物”和“流”两个基本要素组成。

(2)物流不是简单的“物”和“流”的组合,而是特指物质资料从供应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运动,这种运动能创造时间效用、场所效用和流通加工附加效用。

(3)物流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的活动,是一种经济活动。

(4)物流具有普遍性。

六、应用题

任务三

一、填空题

1.总体看物流

2.区域物流网络体系区域物流信息支撑体系

3.生产物流

4.分类包装储存

二、判断题

1.√2.×3.√4.×5.√

三、选择题

1.B2.ACD3.D4.B5.C

四、名词解释

1.国际物流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物流。

它是伴随着国际经济交流、贸易活动和其他国际交流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2.生产物流:

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称为生产物流。

五、简答题

1.答:

(1)供应物流。

为企业生产或经营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经营商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称为供应物流。

(2)生产物流。

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称为生产物流。

生产物流是制造产品的工厂所特有的。

(3)销售物流。

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售商品时,物品在供方与需方之间的实体流动称为销售物流,也就是物资的生产者或持有者到用户或消费者之间的物流。

(4)回收物流。

回收物流指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5)废弃物物流。

废弃物物流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2.答:

(1)国际物流。

国际物流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物流。

它伴随着国际间经济交往、贸易活动和其他国际交流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2)国内物流。

国内物流是指在国家范围内开展的物流活动。

国内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纳入国家总体规划的内容,我国的物流事业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区域物流。

区域物流是指在特定物流区域的范围内的物流活动,它有着不同的划分原则。

区域物流主要由区域物流网络体系、区域物流信息支撑体系和区域物流组织运作体系组成。

任务四

一、填空题

1.物流功能单元

2.经济效益输入物流情报物流服务

3.地域跨度大时间跨度大

4.效益背反

5.基本能力总功能

二、判断题

1.√2.×3.√4.√5.×

三、选择题

1.ABCD2.A3.C4.ABC5.C

四、名词解释

1.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是指物流系统所具有的基本能力,这些能力的有效组合与连接,形成了物流的总功能,合理、有效地实现物流系统的总目的。

2.物流系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流功能单元构成,以完成物流服务为目的的有机集合体。

即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输送的物料和包括有关设备、输送工具、仓储设备、人员以及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五、简答题

1.答:

(1)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

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也是物流系统的基本要素。

它是由人、财、物构成的,包括劳动力要素、资金要素、物的要素。

(2)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

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是指物流系统所具有的基本能力,这些能力的有效组合与连接,形成了物流的总功能,合理、有效地实现物流系统的总目的。

(3)物流系统的物质基础要素。

物流系统的建立和运行,需要大量技术装备手段,这些手段的有机联系对物流系统的运行有着决定性意义,这就是物流系统的物质基础要素。

(4)物流系统的支持要素。

物流系统的支持要素主要包括体制制度、法律法规、行政命令和标准化系统。

2.答:

(1)服务性。

在为用户服务方面要求做到无缺货、无货物损坏和丢失等现象,且费用便宜。

(2)快捷性。

要求把货物按照用户指定的地点和时间迅速送到。

(3)有效地利用面积和空间。

特别是对城市市区面积的有效利用必须加以充分考虑。

应逐步发展立体化设施和有关物流机械,求得空间的有效利用。

(4)规模适当化。

应当考虑物流设施集中与分散的问题是否适当,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如何合理利用以及情报系统的集中化所要求的电子计算机等设备的合理利用等。

(5)库存控制。

库存过多则需要更多的保管场所,而且会产生库存资金积压,造成浪费。

因此,必须按照生产与流通的需求变化对库存进行控制。

六、应用题

任务五

一、填空题

1.基础产业支柱产业

2.生产性

3.特殊货运特殊物品

4.航空货运业航空货运代理业中间人行业

5.集装箱联运业门到门

二、判断题

1.×2.×3.√4.√5.×

三、选择题

1.AB2.B3.C4.B5.A

四、名词解释

1.远洋货运业是指从事海上长途货物运输的海洋运输业,它的业务活动是以船舶运输为中心,包含港湾装卸和运输、保管等。

2.仓库业是以出租仓库货位或全部仓库用于存货为主体的行业,包括代存、代储、自营仓储。

五、简答题

1.答:

(1)物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

物流行业通过输送各种物品,使生产者获得原材料、燃料、零配件,以保证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又将产品运送给不同需要者,使这些需要者的生产、生活得以正常进行。

(2)物流行业是生产性服务业。

物流活动是生产活动的组成部分,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这是物流产业的生产性。

物流产业以生产制造、流通、居民消费等产业为服务对象,它本身并不提供物质产品,而是为顾客提供专业化服务。

2.答:

我国物流行业的主体具体包括:

(1)铁路货运业。

(2)汽车货运业。

(3)远洋货运业。

(4)沿海船运业。

(5)内河船运业。

(6)航空货运业。

(7)集装箱联运业。

(8)仓库业。

(9)仓储运输业。

(10)托运业。

(11)货运代理业。

(12)起重装卸业

(13)快递业

(14)第三方物流业

六、应用题

项目二任务一体验运输作业

一、填空题

1.基本的运输方式主要包括、、、

和。

2.选择运输方式的应考虑的因素主要包含、、、

和。

二、判断题

()1.现在我们可以很方便的吃到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水果、蔬菜和副食品,这说明通过运输,可以扩大商品的市场范围,增加企业的发展机会。

()2.运输是“第三利润源”的主要源泉,运输领域节约的潜力非常巨大。

()3.铁路运输是在干线运输中起主力运输作用的运输形式,所有大批量货物都是依靠铁路。

()4.铁路运输可以实现“门到门”运输。

()5.通常对大批量的运输可以选择水路运输或者铁路运输。

三、选择题

1.下列属于航空运输特点的是()。

A.速度快,不受地形的限制

B.单位成本很高、运费高、运量小

C.适合运载价值低、运费承担能力很强的货物

D.适合运载紧急需要的物资

2.下列不属于管道运输特点的是()。

A.大量不间断运输B.只能承担液体、气体货物运输

C.管理方便D.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3.下列关于铁路运输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运输不太受自然条件限制

B.灵活性差,只能在固定线路上实现运输

C.工程造价高,受经济和地理条件限制,不能在短期完成

D.因为修建铁路工程造价高,所以运输成本较高

4.下列关于公路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A.较长途的大批量运输也可以使用公路运输

B.公路运输是运输事故率最高的运输方式

C.灵活性强

D.公路运输的经济半径,一般在500千米以内

四、名词解释

运输

 

五、简答题

1.从优缺点、适用范围三个方面比较五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填入表2-2中

表2-2五种运输方式的特点

运输方式

优点

缺点

适用范围

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

水路运输

航空运输

管道运输

2.书中常见的运输工具都适合运输什么货物?

填入表2-3中。

表2-3运输工具适合运输的货物

运输工具

适合运输的货物

敞车

棚车

平车

厢式货车

集装箱车

冷藏货车

罐式货车

散装船

油轮

六、应用题

中国公路货运的市场主体---物流公司,长期呈现着小、散的格局,很难找到经营各个方向物流运输的货运公司。

他们的组织方式是这样的:

由大量个体运输车辆,组成一个成规模的车队,再挂靠到物流公司,由物流公司负责某一专线的运输。

而不同的专线运输公司,再以松散加盟的方式,组成一个全方向的物流联盟,对外承接全方向的物流运输。

京港澳高速,原名京珠高速,贯穿中国南北,全长约2310公里,沿线经过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区,是中国最为繁忙的运输干线之一。

北京丰和园货物运输有限公司便运营京港澳这条专线。

目前,个体货运司机跑一个来回,利润约5000元,其中,硬性的燃油和过路费,就达到4000元。

少量的盈余,如果出去轮胎保养、车辆折旧,几乎不赚钱。

一路上,收费站的收费费用,河南省最高,尤其是信阳,湖北和湖南次之。

运输途中还会遭遇盗抢。

其过程犹如电影镜头一般:

前面一辆小车慢慢行驶,压住大货车,后面几辆小型货车伺机围拢过来,几条黑影迅速窜上大货车,用小刀隔断绳索,然后将成箱的货物扔到小货车上,这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

一路上,各省区运管部门对计重收费的标准、对超载超限的执法态度和手段是不同的。

一进入广东,对超载货车的计重收费的标准成倍上翻。

大部分地方对超重货车会采取罚款放行的方式,而广东韶关等地,超重要卸载,对车辆的罚款动辄上万,此外雇用叉车卸货,这又是一笔费用。

总体上,主要是以罚款为目的,而不是严格杜绝超载,保护公路和货运公司。

很多业内人士表示,根除超载是有方法的,像日本的卡车制造企业一样,在出厂时便假装了限制超载的装置,超载汽车就无法启动;管住车辆的改装,那些运输大县,几乎都是车辆修配业云集之地。

显然,这两个方法实施起来并不容易。

有车违法,才有罚款,在这个灰色的执法空间内,治超便形成了双赢的默契。

而货车不超重便没有利润,超重了会面临不确定的罚款,以及成倍的计重收费。

请仔细阅读案例,回答下面问题。

1.描述运输都有哪些作用?

2.要从这种公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