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全省烟草系统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培训教材1105.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80850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4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全省烟草系统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培训教材110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01全省烟草系统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培训教材110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01全省烟草系统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培训教材110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01全省烟草系统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培训教材110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01全省烟草系统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培训教材110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01全省烟草系统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培训教材110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01全省烟草系统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培训教材110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01全省烟草系统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培训教材110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01全省烟草系统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培训教材110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01全省烟草系统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培训教材110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01全省烟草系统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培训教材110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01全省烟草系统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培训教材110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01全省烟草系统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培训教材110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01全省烟草系统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培训教材110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01全省烟草系统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培训教材110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01全省烟草系统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培训教材110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01全省烟草系统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培训教材110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01全省烟草系统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培训教材110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01全省烟草系统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培训教材1105.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01全省烟草系统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培训教材1105.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1全省烟草系统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培训教材1105.docx

《01全省烟草系统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培训教材110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全省烟草系统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培训教材1105.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1全省烟草系统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培训教材1105.docx

01全省烟草系统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培训教材1105

全省烟草系统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

培训教材

湖南省烟草公司科技处

湖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

2015年11月9日

是个典型案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言

一、农作物上害虫及其天敌存在的原因

由于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植物(包括烟草等农作物)上的害虫每时每刻都存在!

烟蚜是烟草上的重要害虫之一,烟蚜也同样存在多种“天敌”,其中烟蚜茧蜂是烟蚜的优势天敌之一(所以烟蚜也是烟蚜茧蜂规模繁殖的“食物”,对“繁蜂”很重要)。

因此,利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和进行烟蚜茧蜂规模繁殖,均需要我们掌握二者的基础知识(生物和生态学特性)。

二、利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生态学原理

由于“(协同)进化”的原因,在自然界中,植物-植食性昆虫-昆虫天敌通过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形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各种生物都不可能无限度的增殖,也不至于灭绝。

即自然界生物群落间形成了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平衡”。

由于这种“生态平衡”没有人类的干扰,是“自然生态平衡”(动态平衡),因此,一般情况下自然生态系统不会爆发严重的“虫灾”。

同样,在农田系统中,也组成了作物-害虫-天敌食物链3个环节,其中任何一个发生变化,必然引起其他环节的变化。

因此,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分析害虫种群与天敌种群的相互关系,人为地予以加强天敌数量,从而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在人类能忍受的水平以下。

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栽种作物的大面积单一化(作物环节变化),为某些植食性昆虫提供了丰富的食料条件,同时削弱了天敌对其的自然控制作用(不利于天敌的生态环境:

食物和气候等),再加上一些栽培管理措施为某些种类创造了适宜环境,这样就使该种类昆虫得以超常量发生,“虫灾”爆发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同样,我们大量的、单一化成片地种植烟草,为以烟叶为食的烟蚜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食物(即在烟草-烟蚜-烟蚜茧蜂食物链中,有超量的烟草植株),烟蚜大量取食烟株汁液、传播各种烟草病毒病和排泄“蜜露”诱发烟叶煤烟病,制约烟叶的生长,形成一种新的平衡;在这种“人工生态平衡”关系中,烟叶的产量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损害了人类的经济利益,人类不能接受,需要对蚜虫进行防治,保护人类的经济利益;但与此同时由于烟蚜的大量繁殖也为以烟蚜为寄主的烟蚜茧蜂的大量繁殖奠定了基础,烟蚜茧蜂的大量繁殖可导致烟蚜种群数量降低,但是,由于“滞后效应”(简单讲,就是农作物害虫大量发生后,其天敌数量也会必然相应地增长,但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便最终天敌大量增殖后控制了害虫的种群数量,但此时已对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同样地,烟田生态系统中烟蚜和烟蚜茧蜂也是如此)。

因此,在烟田中烟蚜种群数量还没有达到人类不能忍受的数量时,人为地增加烟田生态系统中烟蚜茧蜂数量(需要规模繁殖烟蚜茧蜂),从而克服“滞后效应”,达到利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生物防治)的目的——降低烟田烟蚜的种群数量,预防和减轻其对烟草的危害,同时有效减少化学杀虫剂的施用量,使烟田生态系统形成一种能符合人类需要的“平衡状态”,同时降低烟叶农残含量,减轻环境污染等,从而“以虫治虫”绿色防控烟草害虫,为建设“绿色健康新烟草”作贡献。

第一章烟蚜茧蜂规模繁殖与应用基础理论

第一节烟蚜

一、分类地位

烟蚜又名桃蚜,属同翅目、蚜科、瘤蚜属。

二、形态特征

有翅蚜无翅蚜

体色多态性

烟蚜在形态上分为有翅蚜和无翅蚜(多型现象);体色变化较大(体色多态性),有绿色、黄绿色、黄色、赤褐色、暗绿色或橘红色等。

(一)成蚜与卵

1、有翅胎生雌蚜

体长约2mm,头、胸部均黑色,腹部淡绿色,背面有黑色斑纹。

额瘤发达,向内倾斜。

触角6节,第3节有感觉圈一列9~11个。

腹管绿色,比触角第5节长,为尾片长的2.3倍,中后部稍膨大,末端明显缢缩,尾片圆锥形,具3对侧毛。

2、无翅胎生雌蚜

体长约2mm,体卵圆形,全身绿色、黄绿色、黄色至樱红色,触角6节,第3节无感觉圈,第5节端部与第6节基部各有一个感觉圈;额瘤、腹管和尾片似有翅胎生雌蚜。

3、性蚜

无翅有性雌蚜和有翅雄蚜在越冬寄主上交配、产卵,以卵越冬;如卵在桃树(小分枝、分叉处、芽腋、树皮裂缝处)上越冬,其形态特征有所不同:

无翅有性雌蚜:

体长1.5~2.0mm,赤褐色、灰褐色、暗绿色或橘红色,头部额瘤向外倾斜,触角6节,较短,末端色暗,第五、第六节各有一个感觉圈。

后足胫节较宽大,散布有感觉圈,腹管圆筒形,稍弯曲。

有翅雄蚜:

与有翅胎生雌蚜相似,但体型较小;腹背黑斑较大。

触角第3—5节均生有数量较多的感觉圈。

4、卵

长椭圆型,长0.44mm。

初产时淡黄、红和草绿色,后变为黑色,有光泽。

 

(二)若蚜:

共4龄。

与无翅胎生雌蚜相似,仅体较小。

若蚜

三、分布与危害

1、分布:

世界各地。

2、危害

(1)寄主(为害的植物)

烟蚜的主要寄主植物

类别

名称

油菜

油菜

蔬菜

牛皮菜、萝卜、青菜、白菜、辣椒、茄子

 

蓼科

皱叶酸模(羊蹄叶)、齿果酸模、金荞麦、腋花蓼等。

石竹科

无心菜、饿儿肠

毛莨科

茴茴香

藜科

土荆芥、市藜、野滨藜、绿珠藜、小藜、藜

十字花科

荠菜、碎米荠、苦葶苈、独行菜、豆瓣菜、印度焊菜、盐芥、小花糖芥、凤花菜、野油菜

豆科

小苜蓿、蓝苜蓿、白三叶、红三叶

酢浆草科

酢浆草

茄科

小酸浆、曼佗罗

锦葵科

圆叶锦葵

车前科

车前

菊科

鬼针草、辣子草、鼠鞠草、秋鼠鞠草、泥胡菜

多食性,其寄主植物十分广泛,已知寄主达35科875种,主要有茄科、十字花科、菊科、豆科、藜科、旋花科、蔷薇科等植物。

(2)方式

直接为害:

以成、若蚜吸食植物体内的汁液,使叶片卷缩、变黄,使茎、花梗扭曲、畸形,植株短小甚至死亡。

排泄蜜露诱发烟叶煤烟病等。

烟蚜危害状烟叶煤烟病

间接为害:

传播多种病毒病等。

所传播的病害甚至比刺吸本身所造成的危害更大。

防治烟蚜成为防治烟草病毒病的重要途径。

(3)危害的时间顺序

烟苗移栽后,烟蚜很快侵入烟田(侵入期)。

此时烟蚜种群数量还很低,对烟草的危害不大。

当烟株进入团棵期与旺长期(移栽后25~30d),由于营养充足,温湿条件适宜,烟蚜种群数量迅速增长,对烟草生长危害很大,是危害的主要时期(为害期),也是放蜂防治烟蚜的重点时期。

随着烟叶的老化(现蕾期),烟蚜主要集中在烟草的顶端幼嫩部分,并产生大量有翅蚜迁至烟田周围的寄主上。

当烟株打顶后,大量烟蚜被清除,残留的烟蚜主要分布在侧芽上和烟株底部近成熟少毛的叶片上。

随着成熟烟叶采收,烟蚜被进一步清除,烟蚜的危害逐渐消失。

各烟区具体发生时间有所不同,各烟田发生量也有所不同。

掌握烟蚜的发生与为害时期,可为烟蚜的测报与防治提供时间上的参考依据。

各烟区应根据当地烟蚜的发生与危害期,安排好繁蜂与放蜂工作。

(4)危害部位

掌握不同龄期烟蚜在烟株不同生长期上的危害部位对防治烟蚜和“繁蜂”有指导作用。

从整株烟来看:

烟蚜主要取食幼嫩部分(聚集分布),所以,在“繁蚜”时培育出大量的幼嫩烟叶是十分重要的。

从主要危害部位叶片看:

绝大多数烟蚜在叶片背面取食危害,因此防治(特别是对下部叶片)操作困难,施药烟田中下部叶片的分布量相对比不施药田增多。

团棵期迁入的有翅烟蚜主要集中在烟株第2~4片叶上,占总量70%以上。

3、烟蚜生长发育(年生活史)与重要习性

(1)年发生世代:

我省30~40代。

(2)烟蚜年生长发育(年生活史)分为三种类型:

①全周期型:

在一年内有孤雌生殖世代与两性生殖世代交替。

②非全周期型:

全年行孤雌生殖,不发生性蚜世代(有性世代)。

(有性世代进化为连续的孤雌生殖)

③兼性周期型:

产生的个体有孤雌生殖蚜和雄蚜,但不产生性雌蚜。

(上面二者过渡的中间型)

在同一地区,全周期型和非全周期型可混合发生,以不同虫态(卵生蚜、孤雌生殖蚜)越冬。

非全周期型的个体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全周期型。

兼性周期型是全周期型向非全周期型过渡的中间类型。

湖南:

全周期型和非全周期型混合发生:

主要以卵在桃树上和孤雌生殖蚜在十字花科蔬菜上越冬。

(3)田间种群数量动态

发生高峰:

不同的烟区,由于生态条件的差异,烟蚜在烟田种群数量消长情况也不同,有两种类型:

双峰型、单峰型。

我省主要为双峰型:

烟蚜种群数量消长呈“马鞍”型,即双峰型。

我省烟区,4月中旬至5月上旬出现第一次数量高峰,6月至7月初第二高峰,严重为害期在第一次高峰期。

迁入迟早主要取决于天气而无固定规律。

(4)趋性

明显的趋嫩性、负趋光性,故成蚜和若蚜多聚集在幼嫩烟叶背面和嫩茎上刺吸取食。

有翅孤雌胎生蚜对黄色有正趋性。

(对金盏黄色趋性最强)。

对银灰色有负趋性。

(5)具有假死性

稍受惊动,立即落地,这种假死性在春季表现尤为明显。

四、重要发生条件

1、气候条件

温度适温度范围6.16~28.6℃。

最适温度范围:

15~28℃。

在温度20~30℃条件下,烟蚜约1周完成其世代发育;烟蚜的平均产仔量为26.9~35.1头。

所以,烟蚜种群数量能在短期内迅速增加,造成危害。

传毒和温度有一定关系:

如在25℃最适传PVY(马铃薯Y病毒病)。

湿度适宜湿度为40~80%。

湿度过大时,容易发生蚜霉病。

降雨对蚜虫有冲刷作用。

2、有翅蚜的产生

遗传和环境。

环境主要是温度、拥挤度(密度)、寄主植物营养状况、光周期等。

3、性蚜的产生

光周期、温度、拥挤度(密度)、寄主植物等,主要是光周期和温度,不同的地理种群有差异。

4、食物

(1)对寄主营养反应不同,不同氨基酸的含量影响其生长发育的繁殖:

桃蚜的发生量与寄主体内谷氨酸、蛋氨酸、亮氨酸的含量成正相关。

(2)烟草品种不同,其生物碱的含量和叶面组织结构不同,因而对烟蚜的抗性也不同。

烟蚜的繁殖力也不同。

据Thurston等报道,烟草抗烟蚜的材料,其茸毛分泌物中的烟碱等生物碱的浓度始终高于普通烟草品系。

认为生物碱是抗蚜植物抗蚜的原因有争论,有待深入研究。

(3)在不同寄主植物上,(尽管烟蚜为多食性)不同世代个体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有差异。

如在越冬寄主上孵化出的无翅蚜(干母)仅可在桃树上取食才能存活,其他树上就会死亡。

(4)转换寄主会影响种群的存活率及生殖率:

在云南昆明蔬菜上越冬的烟蚜可转移到烟草上危害,而河南许昌却不能等。

5、栽培管理措施

由于烟蚜喜欢集中在烟株顶部幼嫩的叶片上为害(聚集分布),因此打顶抹叉,可控制烟蚜的数量。

覆盖银灰色的烟田(地膜覆盖),有驱避效果。

6、天敌

(1)寄生性天敌:

蚜小蜂,蚜茧蜂等

(2)捕食性天敌:

瓢虫、草蛉、食蚜蝇、蜘蛛等。

(3)病原微生物:

蚜霉菌、虫霉等。

7、抗药性增加。

需要生物防治的原因之一。

五、蚜情指数计算方法

首先应对叶片蚜量进行分级,如:

0级:

全叶正反面均无蚜虫;1级:

1~5头/叶;3级:

6~20头/叶;5级:

21~100头/叶;7级:

101~500头/叶;9级:

大于500头/叶。

然后根据公式统计每株烟株的蚜情指数。

蚜情指数=

第二节烟蚜茧蜂

烟蚜茧蜂田间不同时间自然寄生率可达30~80%,最高可达100%。

是我国烟蚜天敌的优势种群。

因此,我们利用烟蚜茧蜂对烟蚜进行生物防治。

一、分类地位

烟蚜茧蜂,属膜翅目、蚜茧蜂科、蚜茧蜂属。

二、形态特征

成蜂体长1.9~2.6mm。

头部横形,略宽于胸部。

触角线状,与身体等长;雌蜂16~18节,雄蜂19~20节。

翅痣长是宽的4.0~4.5倍。

雌蜂腹部:

腹部较细长,尾部较突出,末端尖锐,胸部体色较雄性浅,呈黄褐色。

雄蜂腹部:

腹部末端椭圆,胸部黄褐色。

雌蜂雄蜂

三、烟蚜茧蜂生物生态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繁殖和习性

1、生长发育

烟蚜茧蜂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完全变态),雌蜂将卵产于烟蚜体内,其幼虫在烟蚜体内利用其营养物质生长发育,最终导致烟蚜死亡,形成僵蚜(见下图);成蜂羽化后,又寻找新的烟蚜产卵、寄生。

烟蚜茧蜂幼虫烟蚜茧蜂蛹初羽化的烟蚜茧蜂

僵蚜

2、烟蚜茧蜂繁殖方式

有两性生殖,也可孤雌生殖。

未经交配的雌蜂也可产卵寄生,但其后代基本为雄性。

成蜂需以花蜜、蚜虫蜜露及露水为补充营养,使寿命延长和提高产卵量。

在20~25℃范围内,从产卵寄生到僵蚜形成约需8d,到成蜂羽化约需12d;在大量繁蜂期间,僵蚜大量形成需10d左右,成蜂大量羽化需15d左右。

成蜂寿命5~7d;低于10℃或高于32℃,一般不能完成生长发育。

当温度高于30℃时,成蜂的羽化率、寿命及产卵量都会明显降低。

3、发生世代

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不同。

我省一年可繁殖20-30代。

4、烟蚜茧蜂的寄主范围

主要有烟蚜(桃蚜)、萝卜蚜、小麦长管蚜、棉蚜、大豆蚜等。

烟蚜茧蜂对不同龄期的烟蚜有一定的偏好。

对二龄、三龄烟蚜的选择性寄生显著高于其他各龄烟蚜,对成蚜的寄生率小于对一龄至四龄烟蚜的寄生率,但在适宜蚜龄不足下,也可产卵于有翅成蚜。

高密度的烟蚜可提高雌蜂的产卵量。

5、烟蚜茧蜂的趋性

烟蚜茧蜂具有较强的正趋光性。

在繁蜂棚内,烟蚜茧蜂在光线较强的地方聚集数量较多。

用普通的白炽灯光也可诱到烟蚜茧蜂成蜂。

烟蚜茧蜂在方位上还具有趋上的特点,在田间散放成蜂时,打开瓶盖,烟蚜茧蜂会从瓶口爬出并转移到寄主植物上。

在大规模人工繁殖烟蚜茧蜂时,可利用其趋光、趋上性收集成蜂,可减少烟蚜茧蜂的损伤,保证其存活率。

6、寄生对烟蚜的影响

烟蚜被寄生初期可继续取食,甚至产仔蚜,研究显示,烟蚜茧蜂对烟蚜的影响大小取决于烟蚜被产卵寄生的龄期,龄期越小,其影响也就越大,主要表现在能产仔比例、产仔量和寿命方面(即被寄生的龄期越低,其能产仔比例、产仔量越低,寿命也越短,如烟蚜被寄生后产仔率下降90~100%),最终随着烟蚜茧蜂的生长发育,烟蚜的活力减弱,直至死亡,变成僵蚜(烟蚜茧蜂形成预蛹或蛹)。

(二)烟蚜茧蜂的寄生过程

1、寻找寄主生境

在自然界,烟蚜所取食的植物的气味对烟蚜茧蜂具有较强的吸引作用,烟蚜茧蜂就是以这些植物所产生的挥发性物质作为信息,先找到烟蚜的生境,然后才在其上寻找烟蚜寄生。

此外,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对烟蚜茧蜂的生境选择也有一定影响。

2、寻找寄主

烟蚜茧蜂一旦找到了寄主的生境,常依靠嗅觉、视觉或触觉与寄主接近而找到寄主。

寄主食料植物的受伤组织、寄主本身的气味等都可能是寄主的短距离信号。

这里面既有物理信息,也有化学信息。

3、产卵寄生

产卵时,雌蜂用两触角轻轻“抚摸”蚜虫体背并“罩住”蚜虫,防止逃逸,腹部由胸下足间向前方弯曲,超过头部,伸出产卵器,对准蚜虫猛烈一刺,把卵产入蚜虫体内,蚜虫身体猛振一下,完成产卵,烟蚜茧蜂很快收腹再另找蚜虫产卵寄生。

4、过寄生现象

就是同一蚜虫体内被产入多粒卵的现象。

由于烟蚜茧蜂产卵时并不能辨别蚜虫是否已被寄生,只要蚜虫存活即可产卵,甚至对僵蚜亦可表现产卵动作。

在蚜虫密度较低时,过寄生率较高。

尽管同1头蚜虫体内被产入多粒卵,但每头寄生蚜只能羽化出1头成蜂,这造成了卵的浪费,不利于烟蚜茧蜂的规模化饲养和其对蚜虫田间的控制效果。

5、烟蚜茧蜂的跟随现象

烟蚜茧蜂在田间与烟蚜呈明显的跟随关系。

烟蚜一般在烟草移栽20~25d后出现,之后种群数量急剧增加。

通过发生高期蜂的对比,烟蚜茧蜂一般滞后烟蚜10d左右。

在未释放烟蚜茧蜂前,烟蚜茧蜂的自然种群数量低,对烟蚜的控制作用弱;在长期释放烟蚜茧蜂后,其种群数量大量增加,对烟蚜的控制作用也随之加强,在烟蚜的主要天敌类群中,已经成为控制作用最强的天敌。

6、烟蚜茧蜂田间活动规律

烟蚜茧蜂在烟田的水平分布格局与烟蚜相同均为聚集分布。

在田间烟株上,烟蚜茧蜂成虫喜欢在烟株的中下部叶片上活动,其主要活动行为是停歇、爬行(寻找寄主、配偶和食物),期间雌蜂还有产卵行为。

上午8:

00-11:

00是烟蚜茧蜂成蜂在烟株顶部较活跃的时间,而13:

00-16:

00是一天之中烟蚜茧蜂在烟株顶部活动数量最少的时间,中午13:

00-14:

00是烟蚜茧蜂成蜂在烟株中下部的活动高峰期。

因此,利用高效低毒杀虫剂于中午13:

00-14:

00对烟株中上部叶片上的烟蚜进行防治,既是烟蚜茧蜂与杀虫剂集成组装的切入点,又是保护利用田间烟蚜茧蜂的有效措施之一。

(三)重寄生对烟蚜茧蜂的影响

烟蚜茧蜂也有天敌,而最具有生产实践意义的是烟蚜重寄生蜂。

烟蚜的重寄生蜂主要有3种,分别为蚜虫宽缘金小蜂、宽肩阿莎金小蜂和合沟细蜂。

在烟田,烤烟生长季节只有蚜虫宽缘金小蜂;在繁蜂棚内,3种重寄生蜂都会出现。

重寄生蜂一方面影响人工大量繁殖烟蚜茧蜂,特别是在增殖烟蚜茧蜂繁殖的中后期,由于重寄生蜂的大量繁殖,常使繁蜂工作被迫中断。

另一方面重寄生蜂随烟蚜茧蜂的散放扩散到田间,也影响了烟蚜茧蜂对烟蚜的防治效果。

(四)影响烟蚜茧蜂田间种群数量的因素

在田间,有多种因子影响烟蚜茧蜂的种群数量和寄生率。

如,降雨量过多时,烟蚜茧蜂的羽化率及寄生率均降低。

栽培措施对烟田前期烟蚜茧蜂的种群数量有较大的影响,如:

覆膜烟田烟蚜茧蜂数量高于未覆膜烟田。

农药对烟蚜茧蜂的影响很大。

溴氰菊酯、功夫、来福灵、杀灭菊酯等对烟蚜茧蜂的成虫均具较强的触杀作用,而以溴氰菊酯的毒性最高。

在施用农药后不同时期(4h和24h)后接蜂,各药剂对烟蚜茧蜂的存活率均有明显影响。

而敌敌畏对僵蚜内将羽化的成蜂影响最大,几乎没有成虫羽化。

另外,杀菌剂也会对烟蚜茧蜂的寄生率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在利用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时,应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

第三节人工繁殖天敌昆虫的方法

一、人工繁殖天敌昆虫的方法

1、人工繁殖天敌昆虫的基本要求

繁殖害虫天敌首先要明确这种天敌在当地能否适应,即对害虫有无控制为害的能力,能否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

其次,要明确这种天敌的生物学特性,如天敌昆虫的寄主范围、生活历期、对温湿度条件的要求、繁殖能力等。

再次,要明确人工繁殖的条件,特别要明确寄主的选择或者人工饲料的配制和效能等。

2、人工繁殖天敌昆虫的基本方法

寄主(饲料)是天敌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人工大量繁殖天敌时,获得大量的寄主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根据寄主来源,人工大量繁殖天敌的基本方法可分为:

(1)以植物或人工饲料来饲养自然寄主或转换寄主来繁殖天敌。

这是当前常用的人工大量繁殖天敌的方法。

(2)以人工饲料繁殖天敌。

现阶段少数天敌的人工饲料已研制成功,并用于天敌的饲养。

(3)收集田间寄主繁殖天敌。

此方法易受自然界发生数量的影响,寄主来源不稳定。

因此,常作为补充寄主或复壮天敌的寄主。

3、繁殖烟蚜茧蜂的基本方法

在我国各烟区,烟蚜茧蜂是烟蚜的主要寄生天敌,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烟蚜茧蜂将卵产在烟蚜体内,以烟蚜为寄主,其幼虫在烟蚜体内生长发育,最终导致烟蚜死亡;烟蚜则以取食寄主植物为生。

即烟蚜是烟蚜茧蜂生存的物质基础,寄主植物是烟蚜生存的物质基础。

所以,规模繁殖烟蚜茧蜂,首先要大量培育烟蚜取食的寄主植物,并以此繁育出大量的寄主蚜虫,才能繁殖出大量的烟蚜茧蜂。

十多年来云南省烟草公司率先对烟蚜、烟蚜茧蜂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人工大量繁殖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为烟蚜茧蜂的规模繁殖奠定了基础。

二、繁蚜寄主植物的选择与培育

1、繁蚜寄主植物的选择

从理论上讲,凡是烟蚜可取食的寄主植物都可以作为繁蚜寄主植物;但繁蜂需要的是在短时间内高效繁出大量的烟蚜;同时,还需考虑寄主植物栽培管理的方便性和有效性。

在不同的寄主植物上,烟蚜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差异,即不同寄主植物的繁蚜效果是不同的,如烤烟、油菜、甘蓝、萝卜等多种植物的繁蚜效果较好。

利用烤烟繁殖烟蚜,不仅是因为烟蚜喜好取食,还因为烟株高生长好、叶量大、载蚜量高,在单位面积内能繁出更多的烟蚜。

2、培育烟株的原则

对繁蚜烟株的要求与烤烟烟株是不同的,大田烟株是为烤烟的需要进行管理的;而繁蚜烟株只是为了繁殖烟蚜,只要有大量嫩绿的烟叶就能满足繁蚜需要了,可不必严格按照烤烟栽培管理要求进行管理。

复习思考题:

1、烟蚜茧蜂生物、生态学特性和利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生态学原理。

2、烟蚜危害、习性和发生条件。

 

第二章规模化成株繁蜂法

第一节规模化繁殖机理及繁殖工艺

一、规模化繁殖机理

在烤烟生产中,寄主烟株-烟蚜-烟蚜茧蜂通过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形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烟蚜田间种群数量及危害程度受气候、耕作制度及天敌种群数量的影响较大。

我们大量的、单一化成片地种植烟草,为以烟叶为食的烟蚜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食物。

烟株从成苗期到打顶后的侧芽上均受烟蚜的危害,以团棵期与旺长期危害重。

烟蚜茧蜂成虫产卵于烟蚜体内,幼虫孵出后在蚜虫体内取食寄生,成熟后在僵蚜体内结茧化蛹直至羽化而繁殖后代。

烟蚜茧蜂终年可寻找寄主进行繁殖,烟蚜茧蜂种群数量的消长趋势与烟蚜种群的消长趋势基本一致。

烟蚜茧蜂田间不同时间自然寄生率可达30~80%,是烟区烟蚜天敌的优势种群。

由于“滞后效应”,烟蚜茧蜂滞后烟蚜10d左右。

人为地增加烟田生态系统中烟蚜茧蜂数量(需要规模繁殖烟蚜茧蜂),从而克服“滞后效应”。

烟蚜茧蜂的规模化繁殖,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利用烟株作寄主繁殖烟蚜,然后接入烟蚜茧蜂,让其自然寄生烟蚜,大量繁殖。

通过有效的饲养、保存和科学散放等配套技术的实施,达到繁蜂、放蜂效率最大化,最终达到长期助增、平衡生态、有效防控烟蚜种群的目的。

规模化成株繁蜂技术,是从长期助增、生产的最大化及较强的操控性出发选择寄主品种,区域化规划繁蜂点,做到适时、适量、科学有效地繁放烟蚜茧蜂。

有效减少化学杀虫剂的施用量,使烟田生态系统形成一种能符合人类需要的“平衡状态”,同时减缓烟蚜抗药性、降低烟叶农药残留量,减轻环境污染等,从而“以虫治虫”绿色防控烟草害虫。

二、烟蚜茧蜂繁殖工艺

烟蚜茧蜂规模繁殖工艺,属于农业害虫生物防治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烟蚜茧蜂的繁殖技术效率低、不易实现标准化的问题,其规模繁殖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寄主烟株的培育、烟蚜繁育、烟蚜茧蜂繁育和大田释放。

本工艺的规模繁殖方法每株可繁成蜂一万头左右,可满足烤烟生产期适时放蜂,能够进行大规模生产。

其流程如下:

三、烟蚜茧蜂的规模化繁殖技术要点

烟蚜茧蜂规模繁殖技术可划分为寄主烟株培育、烟蚜繁育、烟蚜茧蜂繁育、烟蚜茧蜂的收集及释放等4个环节。

其操作流程和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1、寄主烟株培育

选择抗病性强、繁蚜繁蜂率高的烤烟品种,按培育壮苗的操作技术要求,培育具有真叶5~6片清秀、整齐、健壮的烟苗作繁蚜和繁蜂寄主使用。

技术要点:

①移栽烟株整齐一致;②移栽后及时正确浇足定根水:

③烟株移栽后水肥、温湿度管理。

目前培育繁蜂烟株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地栽烟株,二是盆栽烟株。

(1)地栽烟株(主要用于小棚自然繁蜂法)

①栽烟地整理

移栽前对繁蜂棚内的栽烟地块进行整地、开墒起垄、打塘。

一个棚内开2行烟墒,墒高15㎝,墒距100㎝,塘距50㎝,深度15~20㎝。

②移栽

选择健壮无病烟苗深栽。

每墒栽烟2行,每行栽烟7株或每墒栽烟3行,每行栽烟5株,每棚栽烟28~30株,烟株距四周棚边25㎝。

③水肥管理

烟株浇水不宜过多,做到勤浇少浇,以防烟墒表面土壤板结。

施肥看烟株叶色决定浇肥次数,每次浇肥以1000株用4kg复合肥为宜。

(2)盆栽烟株(用于种蚜种蜂的保育)

①装盆土

栽烟前3~5d将配制好的盆土装入栽烟盆内,装土至植烟容器约2/3处(约8㎏)。

按繁蜂棚大小规范整齐地放入繁蜂棚,每盆间距不少于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