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阅读题14.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81858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文阅读题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题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题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题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题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题1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题1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题1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题1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题1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题1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题1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题1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题1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题1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题1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题1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文阅读题14.docx

《初中文言文阅读题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文阅读题14.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文言文阅读题14.docx

初中文言文阅读题14

一、班昭续《汉书》

  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

博学高才。

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

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

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

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

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

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注释]①扶风:

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②班彪:

当时著名学者。

③东观藏书阁:

皇家藏书楼。

1、解释:

①竟_________②辄_________

2、翻译:

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

②师事焉

3、写马融的目的是什么?

 

4、翻译全文

二、蔡文姬求情

  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

文姬③诣曹操请之。

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

操谓宾客曰:

“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

”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操曰:

“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

”文姬曰:

“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

”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注释】①屯田都尉:

职官名称。

②当:

判决。

③文姬:

蔡文姬。

④使驿:

使者。

⑤文状:

文书。

⑥明公:

对曹操的敬称。

⑦原:

原谅,此指赦罪。

1、解释:

①诣_________②徒_________③厩_________④虎士_________

2、翻译:

①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②诚实相矜;

③济垂死之命。

3、理解:

“操感其言”属什么句式?

4、翻译全文

三、薛奎识范镇

  范镇①字景仁,成都华阳人。

薛奎守蜀,一见爱之,绾②于府舍,俾与子弟讲学。

镇益自谦退,每行步趋府门,逾年,人不知其为帅客③也。

及还朝,载以俱。

有问奎入蜀何所得,曰:

“得一伟人④,当以文学名世。

  (选自《宋史•范镇传》)

  [注释]①范镇:

宋朝人。

②绾(wǎn):

留。

③帅客:

此指太守的宾客。

④伟人:

不平常的人。

1、解释:

①俾_________②益__________③退__________

④趋_________⑤逾_________

2、翻译:

①薛奎守蜀

②及还朝,载以俱

 

③当以文学名世

 

3、翻译全文

四、王昭君出汉宫

  汉元帝宫人①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

其中常者,皆行货赂。

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

后匈奴来和②,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

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宫人:

宫女。

②和:

和亲。

指异族之间用婚姻关系来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

1、解释:

①图_________②但__________③中__________

2、翻译:

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

“其中常者,皆行货赂”中“常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者”向_________________货赂。

4、理解:

“但名字已去”中的“去”,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全文

五、炳烛而学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何不炳烛②乎?

”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

“盲臣安敢戏其君?

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

“善哉!

  (选自汉·刘向《说苑》)

  [注释]①晋平公:

春秋时晋国国君。

②炳烛:

点燃蜡烛。

  [文化常识]

“师旷”及其他。

师旷是个盲乐师,他名字叫“旷”,但不姓“师”,因为他是当时著名乐师,所以叫“师旷”。

这种以职业为姓的现象在春秋时还有:

有个著名的工匠名石,世称“匠石”,有个著名的制作车轮的师傅名扁,世称“轮扁”。

1、解释:

①暮_________②安敢_________③善_________

2、翻译:

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上文“臣闻之”中的“之”属代词,它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告诉什么?

5、翻译全文

 

六、芮伯献马贾祸

  周厉王使芮(ruì)伯帅师伐戎①,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

芮季曰:

“不如捐之。

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

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

子无以应之,则将晓②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

“伯也隐。

”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

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

芮伯之罪也。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

  [注释]①戎:

北方少数民族部落名称。

②晓:

使…知道,这里指说坏话,争吵。

  [文言知识]

  伯仲叔季。

“伯仲叔季”是古代兄弟之间的排行。

老大往往取名为“伯”。

上文芮伯,看来是老大。

老二叫“仲”。

孔子排行第二,故取名仲尼,后人亦称之为孔老二。

老三叫“叔”,老四叫“季”。

上文“芮季”看来是芮伯的小弟了。

月份是以“孟仲季”排列的,如春季第一个月为“孟春”,第二个月为“仲春”,第三个月为“季春”,夏、秋、冬以此类推。

1、解释:

①帅_________②捐__________③厌__________

  ④卒_________⑤逐_________

2、理解:

①“将以献于王”中省略了介词宾语

②“荣夷公果使求焉”中省略了宾语

3、翻译:

①子无以应之

②是贾祸也

③遂谮诸王

④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4、翻译全文

 

七、董叔攀附权贵

  董叔将娶于范氏①,叔向②曰:

“范氏富,盍已乎!

”曰:

“欲为系援③焉。

”他日,董祁④诉于范献子⑤,曰:

“不吾敬也。

”献子执而纺⑥之槐。

叔向过之.曰:

“子盍为我请乎?

”叔向曰:

“求系得系矣,求援得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乎?

  (选自《国语.晋语》)

  [注释]①范氏:

晋国正卿范宣子的女儿范祁。

②叔向:

晋国大夫。

③系援:

结交攀附。

④董祁:

范祁嫁给董叔后便称董祁。

⑤范献子:

范祁的哥哥。

⑥纺:

吊、悬。

1、解释:

①他日_________②执__________

2、翻译:

①范氏富,盍已乎!

②子盍为我请乎?

③欲而得之,又何请乎?

 

3、翻译全文

八、诸葛亮传略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气。

身长八尺①,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遭汉末扰乱②,随叔父玄避难荆州。

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

及魏武帝③南征,荆州刘琮④举州委质⑤而备失势,众寡而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⑥。

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⑦悉平。

后备又西取益州。

章州既足,以亮为军师。

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注释]①八尺:

汉时1尺约合今7寸。

②扰乱:

动乱。

③魏武帝:

曹丕称帝后追赠父亲曹操为魏武帝。

④刘琮:

刘表之子。

⑤举州委质:

意为把整个荆州送给曹操而自己投降曹操。

⑥吴会:

吴国。

⑦江南:

指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解释:

①少________②逸________③殊量________

④纳________⑤既_________⑥拜________

2、翻译:

①时人异焉

②众寡而无立锥之地

③权既宿服仰备

 

3、理解:

“与武帝交战”其中“交战”是指__________之战。

4、翻译全文

九、千轴不如一书

  柳开①少好任气②,大言凌物。

应举③时,以文章投主司④于帘⑤前,凡千轴⑥,载以独轮车。

引试⑦日,衣襕⑧自拥车入,欲以此骇众取名。

时张景⑨能文有名,唯袖一书帘前献之。

主司大称赏,擢景优等。

时人为之语曰:

“柳开千轴,不如张景一书。

  [注释]①柳开:

北宋人。

②任气:

任性气盛。

③应举:

参加科举考试。

④主司:

主考官。

⑤帘:

指主考官办公的地方。

⑥轴:

古人将文章写在横幅上,然后裱成卷轴。

⑦引试:

面试。

⑧襕(1án):

古代读书人穿的圆领大袖外套。

⑨张景:

柳开的学生。

  [文言知识]

  说“物”。

宇宙中客观存在的都称“物”。

山、水、书、衣、车等人们视为“物”。

那么“人”是否是“物”呢?

文言中“物”也可指“人”。

上文“大言凌物”中的“物”,即指人,意为说大话傲视他人。

“物议”、“物论”即为他人所议论批评,“物故”为人死。

成语“待人接物”,其中“接物”也是“待人”的意思。

小说、戏剧中的“人物”,并非“人”与“物件”,而是“人”,因为“人”与“物”同义,它是个双音同义词。

1、解释:

①少________②凡________③擢________

2、翻译:

唯袖一书帘前献之

3、理解:

“千轴’’为什么不如“一书”,这中间存在一个什么问题?

4、翻译全文

 

十、蒲松龄之妻

  五十余犹不忘进取①。

孺人②止之曰:

“君勿须复尔!

倘命应通显,今已台阁③矣。

山林自有乐地,何必以肉鼓吹④为快哉!

”松龄善其言。

顾儿孙入闱⑤,褊心⑥不能无望,往往情见乎词,而孺人漠置之。

或媚以先兆,亦若罔闻。

松龄笑日:

“穆如者⑦不欲作夫人⑧耶?

”答曰:

“我无他长,但知止足。

今三子一孙,能继书香,衣食不至冻饿,天赐不为不厚。

自顾有何功德,而尚存觖望⑨耶?

  [注释]①进取:

此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

蒲松龄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不第。

②孺(rú)人:

妻子。

③台阁:

宰相。

④以肉鼓吹:

犹言一呼百诺。

⑤入闱:

参加科举考试。

⑥褊(biǎn)心:

私心。

⑦穆如者:

端庄的人。

此指妻子。

⑧夫人:

此指贵夫人。

⑨觖(jué)望:

不满意。

  [文言知识]

  说“显”。

‘‘显”是个多义词。

一、指“明显”、“显著”。

成语有“显而易见”。

二、指“高贵”。

上文“倘命应通显”,意为如果命运中应该通达显贵。

所谓“显宦,’即是显贵的高官。

三、指“显出”、“表现”。

如“大显身手”。

四、旧时对先人的美称。

如“显考”(已死去的父亲)、“显妣”(已死去的母亲)。

1、解释:

①快________②罔________③但________

2、翻译:

①君勿须复尔

②松龄善其言乎词

 

③往往情见

④或媚以先兆  

 

2、比较上文的两个“顾”:

①“颐儿孙入闱”中的“顾”,解释为_________;

②“自顾有何功德”中的“顾”,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全文

 

十一、杭世俊喜博

  先生①一岁必两归钱塘②。

归后无事,或携钱数百与里中少年博望仙桥下。

时钱文敏视学③浙中。

一日盛暑,张盖往访先生。

踏过桥下,文敏从舆④中望见先生短葛衣,持蕉扇,与诸少年博正酣。

文敏即出舆揖日:

“前辈在此乎?

”时先生以扇自障,业知不可避,即回面话曰:

“汝已见我耶?

”文敏曰:

“正诣宅谒前辈耳。

”曰:

“吾屋舍甚隘,不足容从者。

”文敏固欲前,先生固却之。

始寻道反。

文敏去,诸少年共博者始从桥下出,惊问日:

“汝何人?

学使⑤见敬若此?

”曰:

“此我衙门中后辈耳。

”遂不告姓名去。

  [注释]①先生:

指清人杭世俊,他官至翰林院检讨(即翰林院里掌管编修国史的人)。

②钱塘:

今浙江杭州市。

③视学:

职官名称。

此指以视学身份视察学校。

④舆(yú):

轿子。

⑤学使:

即“视学”。

  [文言知识]

  说“固”。

“固”是个多义词,常见的义项有:

一、指“坚固”。

如成语“固若金汤”。

二、指“坚持”。

上文“文敏固欲前,先生固却之”,其中两个“固”均指“坚持”、“坚决”。

三、指“本来”、“诚然”。

如《六国论》: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四、指“岂”、“乃”,表反诘。

如“仁者固如此乎?

”意为有仁慈心肠的人难道会这样吗?

1、解释:

①或________②博________③酣________④揖________⑤业________

  ⑥却________⑦反________

2、翻译:

①张盖往访先生

②正诣宅谒前辈

③吾屋舍甚隘,不足容从者  

选择:

上文“学使见敬若此”中的“见”有以下解释,哪一项是正确的?

_________

①指代“你”;②看见;③被;④同“现”。

 

3、翻译全文

 

十二、虹

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熙宁①中,予使契丹②,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③。

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

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

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④。

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

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

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

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

孙彦先⑤云:

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注释:

①熙宁:

宋神宗赵顼(x)年号,公元1068—1077年。

②契丹:

宋时北部少数民族政权。

③黑水:

今辽宁昭乌达盟林西县和克什克腾旗境内。

卓帐:

竖立帐篷.卓,直立。

④绡縠(xioh);绡,薄纱。

縠,绉纱。

都是丝织品。

⑤孙彦先:

与沈括同时的科学家。

1、解释加点的词。

(1)隔虹对立,相去数丈()

(2)久之,稍稍正东()

(3)扣涧观之()()(4)都无所睹()

(5)逾山而去()(6)则为日所铄()

2、翻译。

(1)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

4、《虹》涉及的是___方面的知识,选自____的《梦溪笔谈》。

5、本文说明了虹的变化和______,作者认为虹形成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用文中原话回答)

 

6、翻译全文

 

十三、四面楚歌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②,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账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③。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④!

”歌数阕⑤,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注释:

①诸侯:

指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等。

②楚歌:

楚人之歌,用楚国方言土语唱的歌。

③不逝:

是说被困而不得驰骋。

逝,向前行进。

④奈若何:

把你怎么安排。

若,你。

⑤数阕:

几遍。

乐终叫阕。

1、解释加点的词。

(1)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2)项王则夜起()

(3)自为诗曰()(4)莫能仰视()

2、翻译

(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数阕,美人和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项王兵败垓下,在___自刎,有关历史上这一典故,李清照曾写诗: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对项王的_______________之情;毛泽东也写过一首诗,其中有:

宜将剩勇追穷寇,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全文

 

十四、陨石

治平①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

少时而又震②一声,移著③西南。

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④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

是时火息,视地中有一窍如杯大,极深。

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

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

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

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

王无咎⑤为之传甚详。

注释:

①治平:

宋英宗的年号。

②震:

指雷响。

③著(zhu):

附着,着落。

④宜兴县:

在江苏省。

⑤王无咎:

人名。

1、解释加点的词。

(1)见于东南()

(2)许氏藩篱皆为所焚()(3)是时火息()

(4)极深()(5)尚热不可近()

2、翻译。

(1)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陨石,多使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主要写了陨石的哪几个方面。

 

4、翻译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