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8320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docx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docx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下图为某区域经纬网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⑤⑥两地间的距离等于③④两地之间的距离

B.任何一日,②③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均不相等

C.④地位于⑤地的东南方向

D.③④两地位于西半球,②⑥两地位于东半球

2.当晨线经过②⑤两地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时全球日出东北,影朝西南

B.此时太阳直射东经110°经线

C.地球公转位于远日点附近

D.潘帕斯草原草木一片枯黄

3.若两架飞机分别从①⑤两地出发,沿纬线以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的速度分别飞行到②⑥两地,所用的时间(  )

A.从①地飞行到②地所用的时间较短

B.从⑤地飞行到⑥地所用的时间较短

C.二者所用时间相等

D.无法判断

【答案】

1.C

2.A

3.C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经纬度即可判断⑤⑥两地位于60°N纬线上,③④两地位于40°N纬线上,它们之间的经度差虽然同为40°,但实地距离并不相等;当太阳直射点位于20°N纬线上时,②③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③地位于西半球,②④⑥三地位于东半球,①⑤两地位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

2.当晨线经过②⑤两地时,北半球处于夏季,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晨赤交点(②地)的地方时为6:

00,太阳直射东经110°经线;夏半年,全球除北极点、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影朝西南;位于南半球的潘帕斯草原在当地夏季(北半球冬季)时植被茂盛。

3.⑤地与⑥地之间的经度相差40°,和①地与②地之间的经度差相等。

两飞机飞行的角速度相等,故飞行相同的经度所用时间也相等。

考点:

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下图是我国某地(24°N,106°E)附近等高线图及拍摄照片。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图示地貌在该区域分布较集中,该地貌及其成因是(  )

A.天坑 流水溶蚀塌陷形成

B.火山口 火山活动形成

C.断块山 岩层断裂错动形成

D.陨石坑 陨石撞击形成

5.某极限运动俱乐部在A处从崖顶到崖底开展绳降比赛,运动员准备的绳长最适宜的是(  )

A.45米  B.55米C.105米D.125米

6.能全程拍摄并拍到图示照片的摄影机位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4.A

5.C

6.D

【解析】

试题分析:

4.图中显示等高线数值由外向里减小,并且向内出现陡崖,由此可见该地貌为天坑;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云贵高原,多喀斯特地貌,可能是塌陷而成的。

5.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等高距为20米,A处有四条等高线重叠,则该处陡崖相对高度介于60至100米之间,则为安全起见,绳长应大于100米较合适。

6.读图可知,甲是山脊、乙是陡崖、丙是盆地、丁是山谷,图中能全程拍摄并拍到图示照片的摄影机位是陡崖处。

考点:

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近年来蓬勃兴起的户外登山运动,使许多登山爱好者学会了判读简易等高线地形图。

下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现有两组队员在此活动,回答下列各题。

7.甲组队员准备在图示地区宿营,为避免突发的山洪,你认为在①、②、③、④四地中,最不适宜宿营的地点是(  )

A.①B.②C.③D.④

8.若乙组队员已经宿营在图中最高处,为了可以相互观测到对方,从安全角度考虑,甲组应该把宿营地选择在图示四地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7.A

8.A

考点:

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米),图中虚线①②分别表示联系甲、乙两村的可选道路。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9.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A.350米B.400米C.480米D.550米

10.下列对图示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村相对高度为200米

B.连接甲、乙两村的线路①经过断崖

C.修建连接甲、乙两村的道路,线路②比线路①合适

D.站在①②两处的人可以看到对方

11.为了开发利用水电,准备在丙处筑坝拦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村一定需要搬迁

B.乙村需要搬迁

C.丙处坝高在150~200米

D.丙处坝高低于100米

【答案】

9.C

10.C

11.D

【解析】

试题分析:

9.10.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等高距为50米,图示区域内东南海拔最低(0~50米),西北最高(450~500米),故最大高差可能为480米,所以C正确。

10.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等高距为50米,甲村海拔在150~200米,乙村海拔在50~100米,两村相对高度在50~150米;连接甲、乙两村的线路②虽然距离较远,但坡度小,较合适;站在①②两地的人因受山地阻挡,不能看到对方。

11.在丙处筑坝拦水,如果大坝顶部海拔接近200米,所拦截的水就会从①②两线经过的鞍部(海拔在150米至200米)流出;丙处海拔在100米至150米,故坝高需小于100米;若坝高在50米以下,甲村可能不用搬迁;乙村因不受丙处河流上游水库影响而不用搬迁。

考点:

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下图是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图中山峰与甲村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350米B.450米C.650米D.750米

13.该区域适合开发的旅游资源是(  )

A.湖光山色B.险滩峡谷

C.急流飞瀑D.幽谷藏寺

【答案】

12.C

13.A

【解析】

试题分析:

12.据图可知,图中山峰海拔为900~1000米,甲村的海拔为300~400米,故两地的相对高度为500~700米,所以C正确。

13.分析图中信息可知,图示区域既有山地,又有湖泊,可借助湖光山色发展旅游业,所以A正确。

考点:

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根据下图信息,回答下列各题。

14.图中等温线a的值可能为(  )

A.18℃B.20℃C.22℃D.24℃

15.R地所在的半球位置和地形可能是(  )

A.北半球山地B.北半球盆地

C.南半球山地D.南半球盆地

【答案】

14.B

15.A

【解析】

试题分析:

14.图中等值距为2℃,在20℃和22℃的等温线中有一个闭合的等值线圈,该等值线圈可能为20℃,也可能为22℃,又因为R地为河流源头,故该地气温要低,从地形上看,应该为山地,因此该闭合等值线圈应为20℃。

15.由图可知,图中等温线由南向北递减,这说明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R地有河流发育,为河流源头,应该为山地,故R地的半球位置和地形可能是北半球山地。

考点:

大气运动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6.图示区域水库和最高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890mB.1030m

C.1210mD.1300m

17.该地区山地阳坡植被稀疏,原因是(  )

A.气温低B.风速大

C.土壤贫瘠D.水分条件差

【答案】

16.D

17.D

【解析】

试题分析:

16.图中等高距为100m,水库和最高点之间间隔9条等高线,故相对高度应为1100-1300米,所以D正确。

17.由纬度分布知此地在北回归线以北,南坡是阳坡,光照强,气温高,蒸发旺盛,水份条件差,植被覆盖率差,所以D正确。

考点:

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

米),完成下列各题。

18.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

A.先向东,再向东南B.先向西南,再向南

C.先向北,再向东北D.先向西北,再向西

19.该区域的东面临海,区域内有一个村庄夏季能看到海上日出,而冬季看不到,这个村庄可能是图中的(  )

A.甲村B.乙村C.丙村D.丁村

【答案】

18.C

19.C

【解析】

试题分析:

18.河流在山谷中流,其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再结合指向标可判断出图中河流先向北流,再向东北流。

19.该地夏季日出东北方向,冬季日出东南方向,该地夏季能够看到海上日出而冬季看不到,说明该地东南部有山地阻挡。

图中只有丙村东南有山地遮挡,冬季看不到海上日出。

考点:

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我国领土的最南端曾母暗沙是一处完全淹没在水下的珊瑚礁体。

读曾母暗沙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20.曾母暗沙的海底地形类型是(  )

A.大陆架B.海沟

C.海盆D.大陆坡

21.曾母暗沙的南北长度约为(  )

A.230米B.2300米

C.230千米D.2300千米

22.下列是沿EF线所画的四幅剖面图,正确的是(  )

【答案】

20.A

21.B

22.A

【解析】

试题分析:

20.由图可知,海低水深较浅,小于50米,是浅海大陆架地区;海沟、海盆、大陆坡的水深大于200米,所以A正确。

21.由图可知,曾母暗沙南北跨度1´15",1个纬度跨度大约为110km,曾母暗沙南北跨度=1´15"*110/60=2.3km,所以B正确。

22.图示是等深线,沿E—F线水深由深变浅-深的变化,中经过2个礁丘,一个礁坑;近F一侧等深线密集,坡度大,E侧等深线稀疏,坡度小,所以A正确。

考点:

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读我国江南某地区等高线(单位:

m)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23.图中虎山山顶与A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最小可能为(  )

A.490B.501C.515D.610

24.图中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

①以丘陵、盆地为主 ②中部低,东北高,西南低 ③以低山、丘陵为主 ④中部低,东、北、南高,西面低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水河自西北流向东南

B.该地适宜大规模发展水稻种植

C.乙村的地势明显高于甲村

D.从A点出发,沿B、C两线至龙山和虎山山顶的实际距离相当

【答案】

23.B

24.C

25.D

【解析】

试题分析:

23.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等高距为100米,虎山山顶与A地之间的相对高度在500-600米之间,最小可能为501米,所以B正确。

24.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地区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中部低,东、北、南高,西面低,所以C正确。

25.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该地为丘陵、山区,不适宜大规模发展水稻种植,从A点出发,沿B、C两线至龙山和虎山山顶的实际距离相当,所以D正确。

考点:

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单位:

m)地形图,一猎人跑到该地打猎。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6.猎人登上山顶,下列四地可能看到猎物的地点是(  )

A.甲B.乙C.丙D.丁

27.猎人熟悉动物习性,知道山羊喜欢在陡峻的山崖活动,而水鹿被追赶过后,会寻找有水的地方喝水。

在这次打猎中,他捕获了山羊和水鹿,请问他最有可能分别在图中哪两处捕获这两种动物?

(  )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答案】

26.C

27.B

考点:

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某区域地形类型中的山脊或山谷,点a、b、c对应的海拔分别为900m、600m、300m。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8.①②③④沿线坡度最平缓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9.降落到P点的雨水会向哪个方向流动(  )

A.南方B.东南方C.西南方D.北方

【答案】

28.A

29.D

【解析】

试题分析:

28.把图中数据相等的点用较平滑的曲线连起来,即构成等值线略图,可以看出.①处等高线最稀疏,山地坡度最平缓。

29.根据背景材料介绍,可以做一下的等高线地形图,坡面径流应与等高线垂直,降落到P点的雨水会向北方流动。

考点:

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很多户外探险爱好者连基本的地图判读都不懂就进山,是户外探险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

右图中箭头表示地表径流的方向。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0.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S点在T点西南方向

B.在P点可以看到T点

C.T处是集水线

D.在S处探险需注意洪水

31.正确表示经过PQ的地形剖面图和经过S点的等高线图的是(  )

【答案】

30.C

31.A

【解析】

试题分析:

30.据图可知,S点在T点的东北方向;S处的径流向两边分流,说明为山脊,不会有洪水威胁;PT之间有山脊S阻挡不能通视;T处为径流汇集的山谷,易发生山洪,不宜宿营,所以C正确。

31.据图可知,从P到Q依次经过山坡、山脊(S)、山坡、山谷、山坡、山脊、山坡,据此判断剖面图,山脊处的等高线凸向地处,山谷处等高线凸向高处,据此判断等高线的分布所以本题A正确。

考点:

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某大陆西岸,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各题。

32.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向为先向北后向西北

B.补给类型主要为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C.汛期出现在冬季

D.图中河段长度约为200km

33.图中甲和乙的数值可能是(  )

A.400m 650m   B.800m 350m

C.400m 550m  D.800m 650m

【答案】

32.C

33.A

【解析】

试题分析:

32.河流发育在山谷,山谷海拔较两侧低,因此山谷等高线应向海拔高的地方凸,河流从600m等高线处向甲流,再根据指向标可知,河流应先向东再向南,该地位于30°N附近,海拔600m左右不可能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多,河流汛期出现在冬季,根据图中的比例尺计算,图中河段长度约为100KM。

33.根据上题可知,甲地海拔小于600m,若两条相邻等高线A,B(假设A>B)之间,出现了闭合等高线,该闭合等高线的取值只能是A或B,当该闭合等高线取A值(即“大的”)时,其内部的海拔只能大于A,小于A+d(d为等高距),当该闭合等高线取B值(即“小的”)时,其内部的海拔只能小于B,大于B-d(d为等高距),根据等高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理,乙外边的等高线取两条等高线中数值大的600,因此惭的数值比600要大。

考点:

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等坡度线(地表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图,图中数字代表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4.图中河段,流速最快的是(  )

A.A  B.BC.C  D.D

35.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河谷北侧地表径流流速快于南侧

B.乙地基带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丙地位于背风坡,土壤水分条件差

D.河流从丁地流向甲地

【答案】

34.A

35.B

【解析】

试题分析:

34.等坡度线是地表坡度值相等的各点连成的线,因此等坡度线上的数值越大,说明坡度越陡,即图中甲河段坡度最大,河流流速最快。

35.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除了坡度因素外,还有植被覆盖程度、土壤状况等,该地位于我国东南部,因而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丙位于南坡,为迎风坡;图中呈现的是坡度,因而D项无法判断。

考点:

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36.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1)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B点与A点的距离约为________,所属的纬度地带是________。

(2)图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C点和D点之间的距离约为________。

(3)图中F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__,所属的纬度地带为__________,F点在E点的________方向。

(4)图中A点在C点的______________方向,E点在C点的________方向。

【答案】

(1)(15°S,15°W) 南半球、东半球 1110千米 低纬度

(2)(60°S,170°W) 南半球、西半球 1375千米(或1387.5千米)

(3)(70°N,180°) 北半球、西半球 高纬度 西北

(4)东北 东北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A点的纬度变化:

越往北,纬度数减小,判断为南半球;图示的经度自西向东递减,判断为西经。

15°S位于南半球;15°W位于东半球(东半球的范围从20°W向东到160°E);AB两地位于同一经线上,跨纬度10°,故距离为10*111KM,A、B所在纬度均小于30°,位于低纬。

(2)图示C点所为纬度为60°S,故判断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则顺着自转方向,经度数增加,判断C点的经度为170°E;60°S位于南半球,170°E位于西半球(东半球的范围从20°W向东到160°E),CD位于60°纬线上,由于60°纬线长是赤道长的一半,故CD的距离为5°*1/2*111KM。

(3)根据图示的经度变化,东经度数增加的方向为自转方向,判断图示自转方向呈逆时针,为北半球,故F点的纬度为70°N,F点所在经线与0°经线相对,故其经度为180°;70°N位于北半球,180°位于西半球;70°N大于60°,属于高纬度。

F点的纬度较E高,故F点位于E点的北方;从E点看F点的劣弧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反,故F点位于E点的西侧。

(4)根据两地的经纬度位置,A点(15°S,15°W);C点(60°S,170°E);E点(60°N,45°W)判断。

考点:

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37.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今年暑假对我国西南某地区进行了野外综合考察。

下图是他们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单位:

米)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7)

(1)图中C处有一石碑“×河源”。

请在图中画出发源于该处的小河。

小组同学发现,图示区域内该河的上游和下游段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水流缓慢,你是否能解释其中原因?

(2)该小组的几位同学在山上玩起了“躲猫猫”游戏,其中一位同学站在C处、另一位同学站在E处,如果不考虑树木等物体的影响,请问站在D处的同学能否看到上述两位同学?

为什么?

(3)两位同学分别在A、B两地测量当地的温度,你认为两地之间的温差约为多少?

为什么?

【答案】

(1)画图略。

该小河上游、下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故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故水流相对缓慢。

(2)看不到C处的同学,因为C、D之间有山脊阻挡了视线;能看到E处的同学,因为D、E之间是低谷,不会阻挡视线。

(3)3℃。

根据等高线可知,两地高度相差500米,而在近地面,高度每增加1000米,气温下降约6℃。

【解析】

试题分析:

(1)河流发育在山谷,山谷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起,等高线密集处,坡度较陡,河流流速较快。

(2)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起的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起的为山脊,如果两地之间有山脊相隔,就会阻挡视线,山谷则不会。

(3)图中等值距为100米,所以B处海拔为700米,A处海拔为1200米,两地的垂直高差为500米,而在近地面,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

考点:

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