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隆化县存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03095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6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邯郸市隆化县存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河北省邯郸市隆化县存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河北省邯郸市隆化县存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河北省邯郸市隆化县存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河北省邯郸市隆化县存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河北省邯郸市隆化县存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河北省邯郸市隆化县存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河北省邯郸市隆化县存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河北省邯郸市隆化县存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河北省邯郸市隆化县存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河北省邯郸市隆化县存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河北省邯郸市隆化县存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河北省邯郸市隆化县存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河北省邯郸市隆化县存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河北省邯郸市隆化县存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河北省邯郸市隆化县存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河北省邯郸市隆化县存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河北省邯郸市隆化县存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河北省邯郸市隆化县存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河北省邯郸市隆化县存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邯郸市隆化县存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

《河北省邯郸市隆化县存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邯郸市隆化县存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邯郸市隆化县存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

河北省邯郸市隆化县存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

2015-2016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隆化县存瑞中学高一(下)第二次质检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计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从审美的角度来看,龙无疑是古人的一种艺术创造。

它是从鱼、鳄、蛇和云、电、虹等一个个具体物象而来,经过由众多人参与的模糊集合,形成一个建立在各个具体物象之上,又涵蕴着各个具体物象的新的形象。

它的形成过程,是“美”的因素集纳的过程,用一句人们常说的话,就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间渗透着、灌注着古人的神话猜想、宗教体味、审美快感和艺术情趣。

②图腾(Totem),原为美洲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方言词汇,意思是“他的亲族”。

图腾崇拜的核心是认为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缘关系,是本氏族的始祖和亲人,从而将其尊奉为本氏族的标志、象征和保护神。

世界各国不少学者,都对图腾崇拜这一既古老又奇特的文化现象做过考察和研究,普遍认为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经有过图腾崇拜,其残余在近现代一些民族中还可以看到。

③最早提出龙图腾说的是闻一多。

闻先生在他的一篇专门谈论龙凤的文章中这样说道:

“就最早的意义说,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和殷民族,因为在‘鲧死……化为黄龙,是用出禹’和‘天命玄鸟(即凤),降而生商’两个神话中,人们依稀看出,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凤是原始殷人的图腾(我说原始夏人和原始殷人,因为历史上夏殷两个朝代,已经离开图腾文化时期很远,而所谓图腾者,乃是远在夏代和殷代以前的夏人和殷人的一种制度兼信仰),因之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

”那么,龙图腾是如何形成的呢?

闻先生在他的名篇《伏羲考》中说:

龙这种图腾,“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④龙图腾说由20世纪40年代起步,至今流衍不衰,一度还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观点。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质疑龙图腾说,并出现一些否定性观点。

如:

“无论如何,图腾物总是自然界中实有的物体。

因为说到底,图腾制体现的也正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因此,如果依据通行的理论和被学界接受的材料,龙作为一种图腾同时又不存在于自然界中是难以令人接受的。

”(阎云翔)“迄今为止,考古学、历史学均无可信资料证明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一个强大的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部落,至于兼并与融合其他以马、狗、鱼、鸟、鹿为图腾的氏族部落的说法更是完全出于臆想。

⑤学者们还指出,将中国古文物上出现的动物造型或纹饰视作图腾的表现形式,也是非常错误的。

因为考古学中的某一类型文化与社会学中某一氏族部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从时空范围上讲,前者比后者大得多。

因此,某一类型文化中的某种纹饰与某一氏族的图腾划等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还有的学者从图腾文化的基本特征提出悖论,如:

图腾是氏族群体成员崇敬的对象,是不得损伤、杀害和食用的,而在中国的古代典籍和神话传说中,不乏贬龙、辱龙、斗龙、斩龙以及食龙的载述。

(节选自《中华文艺•龙文化》)

(1)根据文意,下列有关“图腾”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图腾崇拜这一既古老又奇特的文化现象曾经存在于世界上许多民族中,其残余在近现代一些民族中还可以看到。

B.闻一多认为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龙同凤一样是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

C.龙图腾说一度成为主流观点,到了20世纪80年代,才被学术界否定。

D.有学者认为图腾物总是自然界中实有的物体,图腾制体现的也正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龙图腾是建立在鱼、鳄等具体物象之上,又涵蕴着各个具体物象的一种艺术创造,它的形成渗透着古人的神话猜想、宗教体味、审美快感和艺术情趣。

B.闻一多认为龙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中虚拟的生物,龙图腾是在蛇等图腾基础上糅合而形成的。

C.迄今为止,没有可信资料证明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一个强大的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部落。

D.一些学者认为,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部落逐渐兼并与融合了许多其他弱小的以马、狗、鱼、鸟、鹿为图腾的氏族部落的说法是出于臆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句子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腾崇拜的核心是认为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缘关系,是本氏族的始祖和亲人,故将其尊奉为本氏族的标志、象征和保护神。

B.有的学者认为图腾物总是自然界中实有的物体,龙作为一种图腾同时却又不存在于自然界中是难以令人接受的。

C.因为考古学中的某一类型文化与社会学中的某一氏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有的学者认为某一类型文化中的某种纹饰与某一氏族的图腾划等号,可能是错误的。

D.有的专家认为在中国的古代典籍和神话传说中,不乏贬龙、辱龙、斗龙、斩龙以及食龙的载述,这与图腾文化的基本特征是相悖的。

 

二、古诗文阅读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

少贫贱,好学。

值乱,不能安业,每动止,画地书空,寓所习,卒以通博闻。

武德初,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上疏有所论奏,仁轨见其稿,为窜定数言。

瑰惊异,赤牒补息州参军。

转陈仓尉,部人折冲都尉鲁宁者,豪纵犯法,县莫敢屈。

仁轨约不再犯,而宁暴横自如,仁轨榜杀之。

州以闻,太宗曰:

“尉而杀吾折冲,可乎?

”召诘让。

仁轨对曰:

“宁辱臣,臣故杀之。

”帝以为刚正,更擢成阳丞。

贞观十四年,校猎同州。

时秋敛未讫,仁轨谏曰:

“今兹澍泽沾足,百谷炽茂,收才十二。

常日赘调,已有所妨。

又供猎事,缮桥治道,役虽简省,犹不损数万一少延一旬,使场圃毕劳,陛下六飞徐驱,公私交泰。

”玺书褒纳。

拜新安令。

累迁给事中,为李义府所恶,出为青州刺史。

咸亨五年,为鸡林道大总管,东伐新罗。

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永隆二年,加太子少傅。

数乞骸骨,听解左仆射。

武后临朝,复拜左仆射。

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

改丈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

卒年八十五。

诏百官赴哭,册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仁轨虽贵显,不自矜踞,接旧故如布衣时。

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

及拜大司宪,异式尚在台,不自安,因醉以情自解。

仁轨持觞曰:

“所不与公者,有如此觞。

”后既执政,荐为司元大夫。

然宦由州县至宰辅,善致声誉,得吏下欢心。

(节选自《新唐书•刘仁轨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B.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C.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D.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

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仁轨自幼好学,才华出众。

每当空闲之时,他用手指在空中和地上写写画画,终成饱学之士。

后来以其才华受到任瑰的青睐,被任命为息州参军。

B.刘仁轨不畏强暴,刚毅正直。

在任陈仓县尉时,警告凶暴蛮横的折冲都尉鲁宁,鲁宁没收敛,就用刑杖将其打死。

唐太宗得知此事后当即表示认可。

C.刘仁轨体恤百姓,直言劝谏。

秋收还没结束,太宗想要到同州打猎,刘仁轨认为这时即使节省征用劳役,也会对秋收造成妨害,建议秋收后再出行。

D.刘仁轨谦恭待人,不计前嫌。

他虽位极人臣,但接待亲朋故旧仍如从前。

对于曾经得罪自己的下级袁异式表示不计私仇,后来还推荐他任司元大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

②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诗家:

诗人。

②上林:

古代皇家园林。

(1)本诗中的“才”和“半”用得好。

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好在哪里。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4.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  。

(2)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  。

(3)《荀子•劝学篇》指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

“  ,  。

”的观点是相同的。

 

三、文学类阅读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谁的电话

何燕

老葛终于赶在快递公司下班前把月饼寄出。

团圆之夜,主任看老葛一人在家,便请他到自己家喝酒。

主任还说,他要好好向老葛学习怎样教育孩子。

老葛老来得女,为了女儿小若能考出好成绩,可谓劳心劳肺,烟不抽酒不喝,挣断脊梁筋大手大脚为小若买书,送学习班。

用别人的话说,这些年,老葛为了孩子活得极其不男人。

小若的高分数给老葛长了不少脸,从玉城小学到玉城高中,多少次家长会,老葛都被请到主席台就坐。

高考后,老葛还被请去演讲。

“老葛兄,在做父亲方面,我要向你学习。

来,我敬你。

”主任举起酒杯,老葛惶恐地站起来,主任“吱”的一声把酒喝了下去。

老葛觉得主任喝得很有型,很有风范,很男人。

搁以前,主任是不用正眼瞧自己的,更别提敬酒。

老葛也想大男人﹣回,像主任一样“吱”的一声喝下去,可刚喝一半,就被呛住了,憋红着脸直直地僵着,像房事进行到一半脚抽筋一样。

等缓过了劲,老葛才喝下剩下的半杯酒。

“老葛兄,你教子有方呀,你家小若九年时间就完成了十二年的学习,现在进的还是名牌大学!

”主任竖起大拇指,“连跳三级。

“哪有?

小学跳了两级,初中才跳了一级。

”老葛打着酒嗝习惯性地回答。

这话回答主任是头一回,可回答三亲六戚左邻右舍像背九九乘法口诀。

小若成长的这些年,老葛跟他们也只有这几句话了。

从孩子一驻扎在婆娘的肚子里,老葛就开始忙胎教,接下来忙这教忙那教,一忙就是十六年。

“爸爸,爸爸,你是我的大树!

”主任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

主任看了一眼,把电话掐了。

“老葛兄呀,不怕你见笑,做为家长,我是失败的。

我儿今年连三本都考不上,现在还拒绝复习,跑去读什么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主任的电话铃声又响了起来,主任看了电话一眼,又想掐掉。

老葛问:

“谁的电话?

毛毛吗?

接吧!

主任一接通就说:

“毛毛,你如果不回来复习,别想我搭理你。

“老爸,别气坏身子,中秋节快乐!

”电话那头传来毛毛的声音,“收到我给你寄的月饼了吗?

你尝尝跟家里的有啥区别。

老葛摇了摇微晕的头,看见月光从天空洒下来,像银色的缎子,扯都扯不断。

老葛责怪自己,早一天给小若寄月饼就好了。

这时,老葛的手机也响了起来。

老葛一看电话,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笑成了一团,像地球仪上密密麻麻的经纬线:

“我家小若的!

喂,小若呀……”老葛愣了一下,看了看主任,乐呵呵地说,“知道了,今天中秋节,我很快乐,你也要快乐!

”说完,老葛埋怨,“这孩子,真浪费,千里迢迢打电话就为了祝我中秋节快乐!

“小若懂事,不像毛毛。

你看他都这年龄了,还把我手机接他电话的铃声设成《爸爸去哪儿》……”

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是短信!

老葛看了一眼就删了,边删边说:

“是婆娘的。

不管她,来,咱俩继续喝,不醉不休!

两个男人继续喝。

中间,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

老葛看了一眼,没接。

“谁的电话?

小若吗?

接吧!

”主任说。

老葛摇晃着接电话:

“喂,喂,你说什么……我不是,你打错了!

”说完,捣鼓了几下手机,又灌起酒来。

酒局残余,老葛喝得醉醺醺的,手机再次响了起来,主任嘟哝:

“谁的电话呢?

”拿起老葛的手机一看,来电显示:

“讨债的,别接!

”老葛深深的低着头,不敢接这个电话。

老葛人虽醉,可脑里还记得小若刚才的电话和信息。

小若第一次来电话,只说了一句:

“喂,这个月打一千!

”就挂了。

过后又发来一信息:

“还是打一千一吧,我看中了一条裙子!

看老葛不回信息,小若第二次来电话:

“看到信息了吗?

打一千一!

”老葛气急地说:

“打错了!

”话还没说完,那头已是忙音。

老葛一气之下,把小若的电话备注名改成:

“讨债的,别接!

老葛醉倒下去时,脑里回现出小若给自己长脸的高分试卷外,耳边也回荡着小若这些年简洁的话语:

小学时“我得了第一”,初中时“我又得了第一,汇三百”,高中时“我还是第一,汇六百”,到现在的“打一千”。

没有问候,也没容老葛说话。

像刚才,老葛多想跟小若说说你妈病了,我在医院忙了两天……当然,也有老葛不想说的,那就是他把家里唯一的月饼快递了。

老葛也想跟主任说,在做父亲方面,他要向主任学习。

可醉了的老葛什么都没说出来。

(选自《小小说选刊》祝福语“2016年第1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老葛把家里仅有的一盒月饼寄给了女儿,而且后悔自己没有早一天把月饼寄出去,这表明了老葛对女儿无微不至的关怀。

B.主任过去看不起老葛,现在却热情地请老葛喝酒,向老葛学习如何教育孩子,这表明他受社会风气影响,有逢场作戏的成分。

C.主任敬酒,老葛惶恐地站起来,想一口气喝完,可刚喝一半就被呛住了,这表明老葛因女儿考上大学摆脱了自卑的一面。

D.主任的儿子连三本都没有考上,并且不停歇劝告拒绝复读,去读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这表明他有主见,对应试教育深恶痛绝。

E.老葛觉得在做父亲方面他应该向主任学习,与打电话的情节相照应,暗示了老葛心态的变化,表现作者对当下教育的思考。

(2)小说中“接打电话”的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老葛三次接电话的反应都不同,暗示了他怎样的心理活动?

请简要分析。

(4)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对当前教育的反思,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四、语言文字运用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出国旅游成为中国民众普遍的生活方式,这说明随着经济平稳增长,中国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其消费水平与过去相比,已经不可。

②现在之所以有人误将贵阳目前的经济总量与一线城市,是因为贵阳奇迹般地创造出五个“中国第一”,大有弯道超车的势头。

③中国楼市会像上世纪80年代的一样崩盘吗?

陈政高表示,二者不能,因两国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阶段、宏观调控措施均不同。

A.同日而语等量齐观相提并论

B.同日而语相提并论等量齐观

C.相提并论等量齐观同日而语

D.相提并论同日而语等量齐观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阿尔法狗”系统战胜世界顶级围棋选手李世石,引发人们对人工智能是否会战胜人脑并最终征服世界的猜想深沉反思、热切关注和激烈辩论.

B.《记住乡愁》文化内涵浓厚,情感丰富而语言平实,故事感人,受到海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被誉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接地气的精品力作”.

C.在消费有所增长的情况下,政府需要规范市场秩序,维持物价稳定,思考如何保持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利益均衡的途径,也要杜绝投机者的产生.

D.面对朝鲜与美韩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中方提出的半岛无核化与停战机制转换并行推进的外交新思路,是扫清当前朝鲜半岛核困局的有效途径.

8.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

当前的饮水习惯决定10年后的健康状况。

科学的饮水可以调理生理、神经、精神等方面的功能,而且会减少多种疾病发生的几率,增进身体的健康。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生活起居,制定自己的饮水时间表。

比如,在清晨时间饮用一杯水,水分能很快被胃肠道吸收,,尤其利于高血压、脑血栓的防治。

A.不仅能够加快血液循环,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还能扩张血管,净化血液,增强血管弹性.

B.不仅能够净化血液,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还能扩张血管,增强血管弹性,加快血液循环.

C.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加快血液循环,还能扩张血管,增强血管弹性,净化血液.

D.不仅能够扩张血管,加快血液循环,还能净化血液,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强血管弹性.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扇子有风,拿在手中”一语,客观地陈述了扇子的日常功能。

其实,  ,还是一种供人玩赏的工艺品。

不过,扇子的用途最初不是扇风,而是为帝王遮风挡尘的“仗仪扇”。

西汉以后,用以纳凉消暑在民间渐成风尚。

伴随着扇子的普遍使用,  ,唐宋文人就开始在扇面题诗作画,为扇子添一种雅韵。

而至宋代  。

陆游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

当时画扇之盛行可见一斑。

10.阅读漫画《路标》,简要说明画面主题内容,并且揭示其寓意。

画面主体内容:

  。

画面寓意:

  。

 

五、写作

1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古希腊著名演说家戴摩西尼年轻的时候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说能力,躲在一个地下室练习口才。

由于耐不住寂寞,他时不时就想出去溜达溜达,心总也静不下来,练习的效果很差。

无奈之下,他横下心,挥动剪刀把自己的头发剪去一半,变成了一个怪模怪样的“阴阳头”。

这样一来,因为头发羞于见人,他只得彻底打消了出去玩的念头,一心一意地练口才,演讲水平突飞猛进,最终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大演说家。

材料二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约,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为了确保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写作上,雨果把除了身上所穿毛衣以外的其他衣物全部锁在柜子里,把钥匙丢进了小湖。

就这样,由于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他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头钻进小说里,除了吃饭与睡觉,从不离开书桌,结果作品提前两周脱稿。

而这部仅用5个月时间就完成的作品,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5-2016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隆化县存瑞中学高一(下)第二次质检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计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从审美的角度来看,龙无疑是古人的一种艺术创造。

它是从鱼、鳄、蛇和云、电、虹等一个个具体物象而来,经过由众多人参与的模糊集合,形成一个建立在各个具体物象之上,又涵蕴着各个具体物象的新的形象。

它的形成过程,是“美”的因素集纳的过程,用一句人们常说的话,就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间渗透着、灌注着古人的神话猜想、宗教体味、审美快感和艺术情趣。

②图腾(Totem),原为美洲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方言词汇,意思是“他的亲族”。

图腾崇拜的核心是认为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缘关系,是本氏族的始祖和亲人,从而将其尊奉为本氏族的标志、象征和保护神。

世界各国不少学者,都对图腾崇拜这一既古老又奇特的文化现象做过考察和研究,普遍认为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经有过图腾崇拜,其残余在近现代一些民族中还可以看到。

③最早提出龙图腾说的是闻一多。

闻先生在他的一篇专门谈论龙凤的文章中这样说道:

“就最早的意义说,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和殷民族,因为在‘鲧死……化为黄龙,是用出禹’和‘天命玄鸟(即凤),降而生商’两个神话中,人们依稀看出,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凤是原始殷人的图腾(我说原始夏人和原始殷人,因为历史上夏殷两个朝代,已经离开图腾文化时期很远,而所谓图腾者,乃是远在夏代和殷代以前的夏人和殷人的一种制度兼信仰),因之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

”那么,龙图腾是如何形成的呢?

闻先生在他的名篇《伏羲考》中说:

龙这种图腾,“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④龙图腾说由20世纪40年代起步,至今流衍不衰,一度还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观点。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质疑龙图腾说,并出现一些否定性观点。

如:

“无论如何,图腾物总是自然界中实有的物体。

因为说到底,图腾制体现的也正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因此,如果依据通行的理论和被学界接受的材料,龙作为一种图腾同时又不存在于自然界中是难以令人接受的。

”(阎云翔)“迄今为止,考古学、历史学均无可信资料证明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一个强大的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部落,至于兼并与融合其他以马、狗、鱼、鸟、鹿为图腾的氏族部落的说法更是完全出于臆想。

⑤学者们还指出,将中国古文物上出现的动物造型或纹饰视作图腾的表现形式,也是非常错误的。

因为考古学中的某一类型文化与社会学中某一氏族部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从时空范围上讲,前者比后者大得多。

因此,某一类型文化中的某种纹饰与某一氏族的图腾划等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还有的学者从图腾文化的基本特征提出悖论,如:

图腾是氏族群体成员崇敬的对象,是不得损伤、杀害和食用的,而在中国的古代典籍和神话传说中,不乏贬龙、辱龙、斗龙、斩龙以及食龙的载述。

(节选自《中华文艺•龙文化》)

(1)根据文意,下列有关“图腾”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C 

A.图腾崇拜这一既古老又奇特的文化现象曾经存在于世界上许多民族中,其残余在近现代一些民族中还可以看到。

B.闻一多认为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龙同凤一样是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

C.龙图腾说一度成为主流观点,到了20世纪80年代,才被学术界否定。

D.有学者认为图腾物总是自然界中实有的物体,图腾制体现的也正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A.龙图腾是建立在鱼、鳄等具体物象之上,又涵蕴着各个具体物象的一种艺术创造,它的形成渗透着古人的神话猜想、宗教体味、审美快感和艺术情趣。

B.闻一多认为龙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中虚拟的生物,龙图腾是在蛇等图腾基础上糅合而形成的。

C.迄今为止,没有可信资料证明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一个强大的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部落。

D.一些学者认为,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部落逐渐兼并与融合了许多其他弱小的以马、狗、鱼、鸟、鹿为图腾的氏族部落的说法是出于臆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句子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图腾崇拜的核心是认为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缘关系,是本氏族的始祖和亲人,故将其尊奉为本氏族的标志、象征和保护神。

B.有的学者认为图腾物总是自然界中实有的物体,龙作为一种图腾同时却又不存在于自然界中是难以令人接受的。

C.因为考古学中的某一类型文化与社会学中的某一氏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有的学者认为某一类型文化中的某种纹饰与某一氏族的图腾划等号,可能是错误的。

D.有的专家认为在中国的古代典籍和神话传说中,不乏贬龙、辱龙、斗龙、斩龙以及食龙的载述,这与图腾文化的基本特征是相悖的。

【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分析】一般论述类文本以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论述类文章一般以议论文的面目出现,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