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溶液的形成2课时 1314 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83310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4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1溶液的形成2课时 1314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课题1溶液的形成2课时 1314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课题1溶液的形成2课时 1314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课题1溶液的形成2课时 1314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课题1溶液的形成2课时 1314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课题1溶液的形成2课时 1314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课题1溶液的形成2课时 1314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课题1溶液的形成2课时 1314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课题1溶液的形成2课时 1314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课题1溶液的形成2课时 1314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课题1溶液的形成2课时 1314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课题1溶液的形成2课时 1314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课题1溶液的形成2课时 1314 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课题1溶液的形成2课时 1314 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课题1溶液的形成2课时 1314 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课题1溶液的形成2课时 1314 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课题1溶液的形成2课时 1314 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课题1溶液的形成2课时 1314 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课题1溶液的形成2课时 1314 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课题1溶液的形成2课时 1314 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1溶液的形成2课时 1314 2.docx

《课题1溶液的形成2课时 1314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1溶液的形成2课时 1314 2.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题1溶液的形成2课时 1314 2.docx

课题1溶液的形成2课时13142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溶液的形成(需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观察蔗糖和食盐分别溶解于水的现象,结合生活常识和微观动画演示认识它们

所形成的混合物均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从而理解溶液的形成;通过硫酸铜晶体

溶于水的实验了解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2、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能说出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3、通过概念文字的解读和具体实例了解特殊的气态溶液和固态溶液,并明确以水为溶剂的水溶液是学习的重点,初步学会辨析常见的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4、观看乙醇和水的互溶实验,了解液体互溶形成溶液的情况;

5、学会根据溶液的名称和物质的状态来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6、观察并描述碘、高锰酸钾在酒精、汽油等不同液体中的溶解情况,进一步学习“对比”认识事物的方法,归纳出一些溶解规律,知道酒精、汽油也是常用的溶剂;

7、通过讨论举例认识溶液在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用途,认识所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的关系。

难点:

学会辨析常见溶液中溶质的分散微粒。

【教学准备】硫酸铜、氯化亚铁、高锰酸钾、稀盐酸四种溶液。

探究实验一:

蔗糖、食盐、蒸馏水、泥土、植物油、小试管(4)、药匙

探究实验二:

碘、高锰酸钾、汽油、蒸馏水、小试管(4)

探究实验三:

酒精、稀高锰酸钾溶液或红墨水、蒸馏水、中试管

(1)

【教学模式】实验探究、分析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课前展示】硫酸铜、氯化亚铁、高锰酸钾、稀盐酸四种溶液。

【引入】在日常生活和化学学习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不同的溶液,有的溶液是无色的,有的则呈现各种美丽的色彩。

溶液是怎样形成的,下面我们通过探究实验来了解。

【投影】探究实验一:

溶液如何形成?

现象

形成

什么

微观

解释

存在的微粒

蔗糖放入水中

蔗糖溶解消失,得无色液体

蔗糖

溶液

蔗糖分子分散到水分子间

蔗糖

分子、水分子

食盐放入水中

食盐溶解消失,得无色液体

食盐

溶液

Na+、Cl-分散到水分子间

Na+、Cl-

H2O

【讲解】科学实验证明:

把蔗糖放入水中,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蔗糖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不断向水中扩散,最终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生活中常俗称糖水。

食盐放入水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会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不断向水中扩散,最终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生活中常俗称盐水。

由于蔗糖或食盐在水中分散为单个分子或离子,肉眼看不见。

同时分散微粒很小,在相互碰撞中不易聚集成质量大的颗粒,故能分布均一,保持稳定。

【归纳】化学上把糖水和盐水这样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称之为溶液。

【板书】一、溶液

1、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提问】

1、能否从文中找出信息解释“均一”、“稳定”?

2、溶液都是无色的吗?

3、溶液中至少含有几种物质?

【强调】溶液有三个重要特征:

均一、稳定、混合物。

被溶解的物质称之为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之为溶剂。

即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

【强调】溶液的概念中未指明物质的状态,只

要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都可称之为溶液,比

如空气、合金等,不过我们本单元学习的主要

是以水为溶剂的液态溶液。

为了便于区分不同

的溶液,名称中应指明溶质和溶剂。

【投影】下表中的物质经充分振荡或搅拌后,形成的物质是不是溶液?

为什么?

物质

是不是

溶液

原因

蒸馏水

不是

纯净物

冰块加入水中

不是

纯净物

眼药水

均一、稳定的

混合物

蔗糖、食盐

同时加入水中

均一、稳定的

混合物

泥沙加入

水中

不是(是悬浊液)

不均一、不稳定

植物油加入

水中

不是(是乳浊液)

不均一、不稳定

【强调】注意:

一种溶液中只有一种溶剂,

但溶质可以有多种。

【讲述】像泥水这样由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像油水这样由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发言、举例

 

观察实验现象并描述

 

阅读课本26页,思考分析完成表格填空

 

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倾听,结合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理解

均一性:

指溶液各处

成分和性质相同,其

中的分子或离子达到

均一状态后,仍然处

于不停的无规则运动

状态;

稳定性:

指只要水分

不蒸发,温度不改变,

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不会分离。

不会析出

沉淀或放出气体。

阅读课本26~27页,找出溶质、溶剂的概念,了解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

【说出】蔗糖溶液的溶质是蔗糖、溶剂是水;

氯化钠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

 

思考回答

 

初步认识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不同

联系生活

实际

 

通过图片解读想象粒子的微观运动

 

认识溶解现象的微观实质:

了解溶质在溶液中是以分子或者离子的形式存在

 

培养阅读获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能说出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通过对比认识不同的混合物

 

【过渡】植物油是液体,不能溶解在水中,别的液体比如酒精能否溶于水呢?

【投影】探究实验二:

水和乙醇能互溶吗?

在盛有高锰酸钾溶液(用高锰酸钾是为了显色,利于观察)的试管中,用缓缓倒入约两毫升乙

醇(课本29页实验9—3)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

乙醇浮在水面上

二者

混合

无分层

水和乙醇可以互溶

【小结】有的液体比如油类不溶于水,混合时形成乳浊液;而有的液体比如酒精则和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形成溶液。

 

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了解酒精和水能互溶

 

 

认识液体的互溶

【投影】探究实验三: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

只有水能做溶剂吗?

观察下列实验现象,由此

获得哪些认识?

(课本28页实验9—2)

溶剂

溶质

现象

认识

碘难溶于水

1、2、3

高锰酸钾

KMnO4溶于水,

得紫红色溶液

汽油

碘溶于汽油

汽油

高锰酸钾

KMnO4难溶于汽油

【提问】对比试管一、二或试管三、四中的现象,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1、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对比试管一、三或试管二、四中的现象,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2、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3、除水外,酒精、汽油等也是常用的溶剂。

 

观察实验描述现象并记录

 

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培养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投影】如何判断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方法一:

根据溶液的名称判断

先读的物质为溶质,后读的为溶剂。

如蔗糖的水溶液,汽油的煤油溶液等

【强调】溶液的读法:

溶质在前,溶剂在后,溶剂是水时可省略;

需熟记一些读法特殊的溶液如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石灰水等。

方法二:

根据物质的状态判断

溶液的类型

溶质

溶剂

固+液

固体

液体

气+液

气体

液体

液+液

量少的

量多的

【强调】注意:

1、只要溶液中有水,无论多少,水都是溶剂。

2、没有指明溶剂时,溶剂就是水。

 

如20mL汽油与30mL煤油互溶,汽油是溶质,煤油是溶剂,叫做汽油的煤油溶液。

 

 

了解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别依据

 

【过渡】我们学习溶液,是因为溶液在科研、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同学们能否举例说明?

【板书】3、溶液的用途

(1)溶液对生命活动有很大意义:

营养物质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输送到动植物机体的各部位,并被组织器官吸收。

同理药品配成针剂注射更容易被机体吸收。

(2)在溶液中可加快反应物间的化学反应速率。

(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在水分子间,充分接触发生反应,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3)物质溶于水会使水的凝固点降低,故冬季北方可用食盐融雪。

淡水比海水易结冰。

(4)溶液的密度一般大于水的密度,可用一定浓度的食盐水来进行农业选种。

【小结】溶液的概念、本质特征、组成和用途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粒子总数相等)

溶液体积

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粒子间有间隔)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中的分散微粒不同

【课后要求】

 

阅读教材27页讨论题,联系生活,讨论溶液的用途

 

倾听记忆

完成练习

 

联系实际,了解溶液的广泛用途

 

把零散知识连成网络

【板书设计】课题1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1、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至少含2种物质)

2、溶液的组成:

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特殊溶液:

气态——空气;固态——合金

3、溶液的用途

①生命活动②无土栽培③加快反应④融雪⑤农业选种……

【作业】写出下列常见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化学式(熟记)

溶液

溶质

溶剂

硫酸铜溶液

CuSO4

H2O

生理盐水

氯化钠NaCl

H2O

稀硫酸

H2SO4

H2O

浓盐酸

氯化氢气体HCl

H2O

澄清石灰水

氢氧化钙Ca(OH)2

H2O

含酒精75%的

医用酒精

酒精C2H5OH

H2O

汽水等碳酸饮料

CO2等

H2O

碘酒

碘I2

C2H5OH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溶液的形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解答习题复习前面所学内容,进一步学会判断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2、通过实验探究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三种典型物质溶解于水时的热现象,

了解借助温度计等工具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溶解过程的微观粒子及其

能量变化,初步形成辩证认识事物的思想方法。

3、通过观察植物油与水混合振荡后分层,再加入洗涤剂振荡后不分层的实验

了解乳化现象和乳浊液,认识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并结合油污用汽油

溶解和用洗涤剂乳化的例子了解乳化和溶解的区别。

4、通过习题训练提高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知识、

用知识的正确观念。

【教学重难点】物质溶解于水时形成溶液的温度变化的实验方案设计及实验探究

【教学准备】溶解时的热现象实验:

固体NaCl、NH4NO3、NaOH(事先称好等量固体)、

量筒、玻璃棒、烧杯(事先装好等量的蒸馏水)、3支温度计等

乳化现象实验:

蒸馏水、植物油、洗洁精、试管、烧杯等

【教学模式】实验探究、课堂讨论、分析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复习引入】讲解课本33页的习题,投影出常见溶液,要求学生说出其中的溶质和溶剂。

思考回忆回答

温习旧知,加深理解

【过渡】科学研究表明,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这说明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有的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的现象,有的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放热的现象。

溶质不同,这两种过程吸收或放出热量不同,从而使溶液的温度发生不同的变化。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三种典型物质(固态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是放热还是吸热?

【投影】探究实验(四):

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如何设计实验探究固体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注意:

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注意安全,防止眼睛、皮肤、衣服被它腐蚀。

实验方案一:

把等量固体分别放入等量等温的蒸馏水中,充分溶解后,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观察变化情况。

【小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同时发生两种变化:

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_吸收_热量;另一种是溶质的_分子或离子和_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溶质不同,这两种过程吸收或放出热量不同,从而使溶液的温度发生不同的变化。

温度无变化:

扩散过程吸热=水合过程放热

温度降低:

扩散过程吸热>水合过程放热

温度升高:

扩散过程吸热<水合过程放热

【笔记】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溶质溶解时同时发生两种变化

(和水分子作用放热使本身内能最低,趋向稳定)

溶于水升温的:

NaOH固体、浓硫酸等

溶于水降温的:

NH4NO3固体

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的:

NaCl

注意:

CaO放入水中放热是因为和H2O反应而非溶解。

【投影】例题:

根据温度变化对气体体积、压强的影响设计无温度计的探究实验。

 

观察、记录现象、

 

阅读教材31页

划出相关重要信息

 

(思考方案二:

若无温度计,能否利用其他仪器来设计实验?

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培养设计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过渡】衣服或餐具上的油污应如何除去?

单独用水能洗掉吗?

【投影】探究实验五:

水和植物油能互溶吗?

试管内加入的物质

现象

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物油

分层

浑浊

分层

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

分层

浑浊

浑浊但不分层

结合生活常识

思考,回答

 

观察、记录

倾听、比较

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演示】实验9-4(比较现象的不同)

操作步骤及现象:

2mL水和几滴植物油分别加入2支试管中,观察现象(分层,油在上层)→向一支试管中滴入几滴洗涤剂,胶塞塞紧试管后振荡,观察现象(都得到乳状浑浊的液体)→静置几分钟,观察现象(没有加洗涤剂的试管中油逐渐上浮,分层;加了洗涤剂的乳浊液稳定存在,液体不分层)→倒掉2支试管中的液体,并用水冲洗试管,比较内壁是否干净。

(没有加洗涤剂的试管不干净,加了洗涤剂的试管干净)

【讲解】洗洁精是乳化剂,有乳化作用,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液滴。

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其中一种以极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到另一种液体里的现象叫做乳化作用。

洗洁精等常见乳化剂有乳化作用。

应用:

洗衣服(洗衣液、肥皂等);

洗餐具(洗洁精);洗头发(洗发露);

洗澡(沐浴露);制农药等

【讲解】课本33页第5题

答:

汽油使油溶解,形成溶液而除去;

加了洗涤剂的水是使油乳化,形成

乳浊液而除去。

【小结】

【投影习题】

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比较区别并思考原因。

 

倾听,理解

 

交流学完本课题内容的收获

思考解答

 

通过实验认识

乳化现象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认识溶解和乳化的区别

学会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溶质溶解时同时发生两种变化:

物质溶解时常伴随能量的变化,是由于扩散过程吸热和水合过程放热不同引起的

溶于水升温的:

NaOH固体、浓硫酸等

溶于水降温的:

NH4NO3固体等

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的:

NaCl固体等(需熟记)

三、乳化现象

乳浊液: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如油水混合物、牛奶等)

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其中一种以极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到另一种液体里的现象叫做乳化作用。

洗洁精等常见乳化剂有乳化作用。

应用:

洗衣服(洗衣液、肥皂等);洗餐具(洗洁精);洗头发(洗发露);

洗澡(沐浴露);制农药等

 

【课前检测】

一、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具有均一、稳定、透明等特征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

2、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

3、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

4、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

5、澄清的石灰水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时,所得混合物是溶液。

(×)

二、选择题

1.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D)

A、酒精B、油水混合物C、蒸馏水D、矿泉水

2.消毒酒精中酒精的体积分数为70%~75%,则消毒酒精中的溶剂是(A)

A、水B、酒精C、说不定

【课后检测】

1.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C)

A.水银B.液氧C.盐酸D.泥浆

E.植物油、水、洗洁精混合振荡后的液体

2.某些物质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会发生变化。

把氯化钠、硝酸铵和浓硫酸三种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是,溶液温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

3.如下图所示,往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溶解后,原来U型管内两臂在同一

水平上的红墨水,右边液面降低了些,左边的液面上升了些,则可能是加入了下列物质中的(C)

 A.活性炭 B.氯化钠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4.下列各组物质,只用水不易鉴别出来的是(D)

 A.食盐固体、碳酸钙固体、高锰酸钾固体  

B.氢氧化钠固体、食盐固体、硝酸铵固体

C.汽油、酒精、浓硫酸 

D.氢气、氧气、二氧化碳  

根据题意用化学式填空

1.稀硫酸中的溶质是,溶剂是。

2.把一定量锌放入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溶剂是。

3.把过量的锌放入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液中的溶质是,溶剂是。

4.把锌放入过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溶剂是。

【教学参考】

溶液是由两种或多种组分组成的均匀体系。

所有溶液都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剂是一种介质,在其中均匀地分布着溶质的分子或离子。

溶质和溶剂只有相对的意义。

通常将溶解时状态不变的组分称作溶剂,而状态改变的称溶质。

如,糖溶于水时,糖是溶质,水是溶剂。

若组成溶液的两种组分在溶解前后的状态皆相同,则将含量较多的组分称为溶剂。

如在100mL水中加入10mL的酒精组成溶液,水是溶剂。

有时两种组分的量差不多,此时可将任一种组分看作是溶剂。

所有溶液都具有下列特性:

①均匀性;②无沉淀;③组分皆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存在。

物质在溶解时往往有热量的变化和体积的变化,有时还有颜色的变化。

例如,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而硝酸铵溶于水则吸收热量。

酒精溶于水体积缩小。

无水硫酸铜是无色的,它的水溶液却是蓝色的。

这些都表示在溶解过程中溶质和溶剂间有某种化学作用(溶剂化作用)发生。

但溶液中的组分还多少保留原有的性质,所以溶解过程既不完全是化学过程也不单纯是物理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溶液有许多不同种类。

将一种气体溶解在另外一种气体中可形成气体溶液,如空气。

也可以将一种或几种固体溶解在另外一种固体之中形成固体溶液。

如各种合金钢分别是少量碳、镍、铬和锰等溶于铁中而形成的固体溶液,通常所说的12开金是等量的金与银形成的固体溶液。

通常化学工作者所考虑的溶液是气体(如HCl),液体(如C2H5OH)或固体(如NaCl)等溶于液体中形成的液体溶液。

固体溶液中的反应速度一般很慢(至少是室温下如此),气体间的反应快慢又难于控制。

液体溶液则不同,液体溶液中的原子、离子和分子可自由地运动,因而其反应速率通常比固体溶液中的反应快得多,却又很少像气体反应那样难于控制。

基于这种原因液体溶液,尤其是水为溶剂的水溶液在化学上占有重要地位。

※乳化功能:

乳化剂使油分散成无数细小液滴,不聚集成大油珠的性质。

乳化剂的主要作用是在油——水界面上吸附或密集,形成一种保护膜,阻止液滴互相接近而合并。

乳浊液一般有水包油和油包水两种类型。

 

1.分别将把少量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有(B、D)

A、泥沙B、酒精C、汽油D、蔗糖

2.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B)

A.水银B.蔗糖水C.液氧D.植物油、水、洗洁精混合振荡后的液体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C)

A.都是混合物B.都是均一稳定的

C.都是无色透明的D.都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4.消毒酒精中酒精的体积分数一般为70%~75%,则消毒酒精中的溶剂是(A)

A.水B.酒精C.酒D.说不定

5.用化学式表示下列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

生理盐水

白酒

碘酒

澄清石灰水

盐酸

溶质

NaCl

C2H5OH

I2

Ca(OH)2

HCl

溶剂

H2O

H2O

C2H5OH

H2O

H2O

锌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

溶质是ZnSO4,溶剂是H2O

6.判断正误:

(1)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2)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和(√)

(3)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与溶剂的体积之和(×)

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

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实验准备

五种溶液:

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本课时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验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小组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教师只是引导、组织好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点评

情境创设

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

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

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1:

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

学生2:

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

学生3:

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

……

教师引入: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板书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学生齐答:

想!

教师活动:

下面请同学们做:

“活动与探究

(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

药品:

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

仪器:

玻璃棒、100mL烧杯三个、药匙

展示不同颜色的溶液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食盐

硫酸铜晶体

现象

 

 

 

结论

 

 

 

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认识溶液、溶质、溶剂。

学生们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个别加以辅导。

等同学们大部分完成后,请一个小组的代表谈谈本小组的实验情况:

学生回答:

我们这组的实验现象是:

食盐、糖、硫酸铜晶体都溶在水中且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

结论是:

它们都能溶于水中。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

很好。

还有没有不同的现象和结论的?

学生甲:

我们这组还发现有少量固体物质仍存在液体中。

教师:

很好,这说明这些固体没有被水溶解完,谁能说出有什么办法使它完全被水溶解?

学生乙:

可加水。

学生丙:

还可加热。

教师:

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观察得也很仔细。

下面让我们再来观察老师的这五种溶液,要求从上、中、下、左、右仔细观察有些什么特点。

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和归纳总结能力,由点带面,由一般到特殊,从而得出溶液等概念。

学生1:

它们的颜色不同。

学生2:

每一种液体都一样。

学生3:

它们都是混合物。

教师: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什么是溶液呢?

(教师边引导学生观察边口述溶液、溶质、溶剂的定义并将它们板书到黑板上)

设疑:

根据你们的观察,谁能说出溶液的特征来?

学生1:

均一、稳定。

联系实际:

谁能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

学生2:

糖水,糖是溶质,水是溶剂。

学生3:

医生给我打针时的药是溶质,蒸馏水是溶剂。

学生4:

医生用的碘酒,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教师设疑: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对溶液有了一定的认识。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时有这样的现象,当油渍滴到了你的衣服上时,你将怎么办?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