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83470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90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山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佛山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佛山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佛山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佛山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佛山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佛山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佛山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佛山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佛山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佛山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佛山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佛山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佛山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佛山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佛山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佛山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佛山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佛山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佛山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佛山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

《佛山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山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佛山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

佛山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综合测试题

佛山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人种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如西欧的白种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是长期适应下列哪种自然环境的结果()

A.寒冷B.高寒缺氧C.炎热干燥D.湿热

2.下列气候特点或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对应错误的是()

A.“山前桃花山后雪”——地形因素

B.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地势因素

C.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海陆因素

D.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气候相对比较湿润——海陆因素发生

3.西亚村庄的房屋通常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原因是()

A.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盗

B.减少太阳辐射和从沙漠吹来的热风

C.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

D.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的

4.下面关于海和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洋的边缘部分是海

B.大洋一般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把大洋与另一个大洋隔开

C.有的海与大洋之间以海峡相连

D.海峡是连接两片海域的狭窄水道

5.“肤色较白,头发天生是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他是:

A.黑种人B.白种人C.黄种人D.混血种人

6.环境对人种的形成有较大影响.一般说来,黑人多分布在(  )

A.气温较高的热带地区

B.气候比较温和的温带地区

C.寒冷的极地地区

D.季风气候区

7.在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后,小聪和小明认为它们具有相同的地方是(  )

A.产生现象B.运动方向C.运动周期D.绕转中心

8.下列有关地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图的上方总是表示北方B.等高线闭合的地区都是山地

C.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平原D.等高线图上的山地标高均为海拔高度

9.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B.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

C.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0.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地带,与这个火山地震带的形成无关的是(   )

A.非洲板块

B.美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D.亚欧板块

11.“三月的横断山区,山顶白雪皑皑,山脚百花争艳”,说明气温分布受()影响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因素D.洋流因素

12.天气与气候既密切相关又有区别,下列描述天气现象的名词是()

A.温暖如春B.寒冷干燥C.风雨交加D.温和多雨

13.某同学用手机中的LivingEarthApp,得到地球真实图片(如图所示),说明人类现在认识地球形状过程所处阶段是

A.天圆地方说阶段

B.观测日食、月食阶段

C.环球航行阶段

D.太空观测地球阶段

14.某地的年降水量是568毫米,这是指某地()

A.当年的降水量B.某一年的年降水量

C.各年的降水量都是568毫米D.多年平均降水量

15.北京的小王观看2016巴西奥运会开幕式现场直播时是早晨,导致两地产生时差的原因是

A.纬度差异

B.经度差异

C.海陆差异

D.地势差异

16.

读安第斯山脉南段图及A、B两地的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的A地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

2、造成A、B两地降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C.海陆分布D.太阳辐射

17.甲地海拔为2000米,乙地海拔为1200米,则甲地对于乙地的相对高度是:

A.800米

B.3200米

C.1200米

D.2000米

18.世界三大人种划分的依据是()

A.“高等”或“低等”的标准B.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

C.人们的风俗习惯、语言等D.居住地的自然环境

19.根据下面“气候资料图”,判断其气候特点是(  )。

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B.终年炎热多雨

C.终年温和湿润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0.下列哪些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不利影响(  )

①大量燃烧煤、石油作为能源   ②大力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③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④实施人工降雨.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②④

21.造成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候变化②人类活动③地壳的变动④海平面的升降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2.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小巷长约100米、宽2米,大约是东西走向.“六尺巷”是彰显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一幅比例尺为1:

5000的地图上,六尺巷的长度大约是

A.1厘米B.2厘米C.10厘米D.20厘米

2、晴天的时候,巷子南面的围墙会在巷子北面的围墙上留下影子,正午时分,图中北面围墙上的影子最高的时候应当是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23.

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各题。

1、对甲图和乙图中所标注的经纬度,书写正确的是()

A.20°E

B.30°W

C.60°N

D.40°S

2、从南极到北极,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A.由大到小再增大

B.逐渐增大

C.逐渐变小

D.由小变大再减小

24.

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世界人口中,发达国家所占的比例是(  )

A.80%B.20%C.78%D.22%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本质差异是(  )

A.人均国民收入高B.物产丰富,交通便捷

C.经济发展水平高D.教育先进,历史悠久

25.

本题主要考查了地图的判读。

读“某区域经纬网地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地的经纬度是

A.(40°E,66.5°N)B.(40°E,66.5°S)

C.(40°W,665°N)D.(40°W,66.5°S)

2、图中①阴影区位于

A.南半球、东半球B.南半球、西半球C.北半球,东半球D.北半球、西半球

3、丙地位于乙地的

A.西南方向B.东南方向C.正北方D.正南方

26.

读下图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日本是个多地震国家,主要因为其位于哪两个板块交界处

①非洲板块

②亚欧板块

③印度洋板块

④太平洋板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日本东部海域(38.1°N,124.6°E)曾发生大地震,致使福岛核电站发生了污染物泄漏,根据该日风旗风向判断,该日受污染严重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7.

读下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玲玲有一天翻开日历看到当天是12月24日,地球正大约运行在图中的什么位置上()

A.①点B.②点C.③点D.④点

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做出正确判断:

2019年3月21日至6月22日,梁平的白天会越来越()、气温会越来越()

A.短、高B.短、低C.长、高D.长、低

28.

请你阅读下图,结合已学知识,相信你可以完成下面小题。

1、读上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是指气流从市区流向郊区B.B是指市区气温较高,上升气流显著

C.这种现象被称为孤岛效应D.这种现象的产生和人类的活动无关

2、在地中海气候区,许多树木的叶子比较小,表面多为“蜡质层”,以减少水份的蒸发。

这种树林被称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热带雨林

29.

陕北传统民居一般依山形走向,避湿就干,避低就高,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建,窑洞前多植树。

2018年,石窑建造技艺入选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民间艺术极具建造者的高超智慧和工匠精神,在建造全程技艺和手法体现到极致。

由于受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人情影响,不同区域的窑洞也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建筑形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地图三要素是指:

(  )

A.图名、比例尺、注记B.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C.地图名称、比例尺、方向D.地图名称、方向、注记

二、综合题

31.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读材料:

“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19年6月11日在我国甘肃省酒泉(39.44°N,98.31°E)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缔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又一太空传奇。

(1)读材料信息,卫星发射地“酒泉”位于图1甲、乙、丙、丁四地中的____地。

(2)“酒泉”处在东、西半球的____半球(东/西)。

(3)6月11日这一天酒泉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

A.昼渐长夜渐短B.昼渐短夜渐长C.昼夜等长D.不确定

(4)当地球运行到图B中的丙位置时,日期为____前后,此时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____现象,南半球进入____(季节)。

(5)假如“神十”于7月份某日上天与“天宫一号”相会,此时地球运行在图2中的____(AB段、BC段、CD段、DA段)之间。

32.读地球公转和正午时刻太阳照射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今天(3月11日)地球公转位置应该位于(______)

A.①至②之间B.②至③之间C.③至④之间D.④至①之间

(2)当地球公转至③位置时,太阳直射在_____(重要纬线)上,该纬线以南地区正午物体的影子皆朝向_______,此时为北半球的____节气,昼夜长短情况为____,北极圈内会出现_____(极昼、极夜)现象。

(3)地球从①位置公转至②位置过程中,北半球白昼时间不断变___,获得太阳光热逐渐变_____,但白昼时间仍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黑夜时间。

(4)右图为龙岩市某地夏至日和冬至日两天的正午时刻太阳照射示意图,其中表示夏至日正午时刻太阳照射示意的是_______(甲、乙),物体影子较_______(长、短)。

33.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

(1)在图中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___________。

(2)当地球公转到_______点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这一天是_______(节气)。

(3)9月23日前后,地球公转到_______点,太阳直射______纬线),此时全球各地昼夜相等。

(4)每年春节时,地球处于图中______两点之间;而国庆节时,地球运行在_____两点之间。

(5)地球由A往B运动过程中我们家乡大邑的昼夜长短变化是白天越来越____。

34.读地球自转和公转示意图,回答相关的问题.

(1)甲节气时,请你描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_______.进而推理此节气家乡的正午太阳高度较_______(大\小),此时气温_______(高\低).

(2)因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所以就有了_______之分.

(3)有关地球公转造成的自然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_____)

A.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现象B.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

C.昼夜更替现象D.季节变化现象

35.根据如图“世界地图”和材料一、二。

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研学旅行路线1资料——(领袖成长精英系列)12天时间,访问美国顶尖大学,与世界各国人才交流,站在国际事务的最高舞台,向世界发出你的声音。

材料二研学旅行路线2资料——(全真课堂体验系列)优质中小学插班上课,实地体验澳大利亚教育,与同龄小伙伴共同交流学习,感悟澳大利亚自然魅力和人文精髓。

(1)很多中国的小朋友参与了这个旅行社的研学旅行,他们都来自①_________洲,是_________种人。

世界上另外两种主要人种是__________和________。

(2)参与研学旅行路线1的成员将会坐飞机前往北美洲____________(填数码)的美国,在这个过程中,飞机将会穿越____________洋(填字母和名称),还安排大家去参观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参与研学路线2的成员将会坐飞机前往④_________洲,澳大利亚普遍使用的语言是_____________。

(4)预计2019年旅行社将会再次新增两条路线,其中一条路线前往③__________洲,这个大洲大部分位于_________(热量带)。

另一条路线前往发达国家最集中的_________洲(填数码和名称)。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人种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如北欧气候比较寒冷,该地的白种人鼻子高而窄,鼻子通道较长,有利御寒。

故选A。

2.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山前桃花山后雪”是地形因素造成的,A正确。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是地形对气候的影响,B正确。

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是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C错误。

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气候相对湿润是海陆因素对气候的影响,D正确。

故选C。

3.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西亚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其当地的房屋墙厚窗小,厚墙是为了减少太阳热能通过传导进入室内,小窗是为了减少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故选B。

【点睛】

聚落的位置、形态和建筑特点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4.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地球总面积5.1亿平方公里,海洋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人们习惯上把诲和洋合在一起叫海洋,实际上“海”和“洋”不是一回事,包含不同内容。

海是位于大洋的边缘靠近陆地的部分;洋一般远离大陆,由半岛、岛屿、群岛同海划开,水域面积非常广阔,水深度超过2000米;有的大洋与大洋或者海域以海峡相连;海峡是连接两片海域的狭窄水道,B错,ACD对。

故选:

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海和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

5.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白种人的体质特征是:

肤色多呈浅淡色;发呈金黄;眼色碧蓝或灰褐色;发形呈波状或直状;唇型为薄唇;鼻狭而高;颧骨不高突;体毛和胡须较发达等。

黄种人的体质特征是:

肤色呈黄色或黄白色;发形直,发色黑;眼色深;颧骨较高;面部扁平;体毛和胡须稀疏。

黑种人的体质特征是:

肤色多呈黑色或黑褐色;发形为曲卷形或波形,发色深黑;眼色黑褐;唇厚而凸或较厚;鼻宽扁或较宽;眼裂较大。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点睛】

本题考查世界主要人种。

6.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环境对人种的形成有较大影响,一般说来,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的人多分布在气温较高的热带地区,气候较温和的温带地区多为白色人种,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人种的有关知识。

7.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不断地绕着太阳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自转的绕转中心是地轴,公转的绕转中心是太阳,产生的地理现象也不相同,故选B.

8.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等。

在地图上,有指向标的按指向标箭头指向北定方向,没有指向标的,一般为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

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

【详解】

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方不一定表示北方,需按指向标箭头指向北定方向。

故A错误;

等高线闭合的地区可能是山地,也可能是盆地。

故B错误;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

故C错误;

等高线图上的山地标高均为海拔高度。

故D正确;故选D。

9.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海陆之间会发生变化,以上四个例子中,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曾经是陆地,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是由于地壳运动导致的,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也是海陆变迁的例子,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只能证明地球是球体,但不能证明地球的海陆变迁,故选D。

10.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太平洋位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及南极洲板块之间,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

非洲板块与之无关。

故选A。

【点睛】

1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目可知,“三月的横断山区,山顶白雪皑皑,山脚百花争艳”说明了同一座山由于海拔不同,导致气候的不同,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故选C。

【点睛】

12.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根据天气与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C项风雨交加描述的是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属于天气;ABD描述的是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属于气候。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理解解答即可。

13.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根据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

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

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

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的“盖天说”→天之包地,“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最后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图片是地球的卫星照片,说明人类现在认识地球形状过程处于太空观测地球阶段;结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理解解答即可。

14.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某地的年降水量是568毫米,这是指某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不是指当年或是某一年的降水量,更不是每一年都是相同的,故选D。

15.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目可知,北京的小王观看2016巴西奥运会开幕式现场直播时是早晨,导致两地产生时差的原因是由于地球各地经度的差异,导致各地的地方时差异,故选A.

【点睛】

16.A

解析:

1、A

2、B

【解析】

【分析】

1、A地1月气温最高,7月气温最低,为南半球,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地中海气候;故选A。

2、受地形影响,A地位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B地位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故选B。

【点睛】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17.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是相对高度.计算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2000米-1200米=800米,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海拔和相对高度及其估算.

18.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人类体质(肤色、毛发、鼻梁、嘴唇)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世界上的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故B符合题意。

19.C

解析:

C

【解析】

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是研究气候特点的重要资料。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气温曲线最高值为7月(夏季),约20℃,最低值为1月(冬季),约3℃,由此得出气温特点是终年温和;而从降水柱状图可知,全年各月降水分配均匀,因此该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故本题选C。

20.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主要有:

人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通过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近年来,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引起温室效应增强,使全球气候变暖;另一面,砍伐森林、耕地减少等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间接改变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也可使气候变暖.故选A。

【点睛】

21.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D正确。

故选D。

22.B

解析:

1、B

2、D

【解析】

【分析】

1、由图可知,六尺巷的长度约100米,也就是等于10000厘米,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比上实际距离,所以六尺巷在比例尺为1:

5000的地图上约为2厘米。

故选B。

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时刻,正午物体的影子最长。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六尺巷的有关知识。

23.B

解析:

1、B

2、A

【解析】

【分析】

1、由图甲和图乙可以看出,甲图中所标注的经度中,只有30°W和60°E;图乙标注的纬度中,有0°、20°N、40°N、80°N和20°S,没有20°E、60°N和40°S,故选B。

2、纬度的变化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度数增加,但纬线长度是越来越短,如果从南极到北极,其度数的变化规律是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经纬度的判读,要注意区分方向和度数。

24.B

解析:

1、B

2、C

【解析】

【分析】

1、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多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其中欧洲发达国家数量最多.主要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这些发达国家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外,都分布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为主,绝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图”看出,在世界人口中,发达国家所占的比例约为世界人口的20%,发展中国家占80%.故选:

B.

2、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通常把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大多分布于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为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本质差异表现为发达国家生产力高度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故选:

C.

【点睛】

本题组考查的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以及经济水平的差异。

25.A

解析:

1、A

2、D

3、A

【解析】

【分析】

1、48.纬度向北增加为北纬,经度向东增加为东经,据图可知,甲地的经纬度为(40°E,66.5°N)。

故选A。

2、图中阴影部分位于20°W以西,故其位于西半球;位于赤道以北,故其为北半球。

故选D。

3、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故丙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向。

故选A。

【点睛】

本题组考查经纬网地图的判读。

26.D

解析:

1、D

2、C

【解析】

【分析】

1、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由于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故答案选D。

2、日本东部海域(38.1°N,124.6°E)曾发生大地震,致使福岛核电站发生了污染物泄漏,根据该日风旗风向判断,该日是北风为六级,受污染严重的的地点是③地,故答案选C。

27.D

解析:

1、D

2、C

【解析】

【分析】

1、图中可知,①是北半球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②是北半球的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