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树解说.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84901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树解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人教版三年级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树解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人教版三年级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树解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人教版三年级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树解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人教版三年级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树解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人教版三年级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树解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人教版三年级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树解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人教版三年级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树解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人教版三年级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树解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人教版三年级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树解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人教版三年级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树解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人教版三年级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树解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人教版三年级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树解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人教版三年级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树解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人教版三年级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树解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人教版三年级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树解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人教版三年级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树解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人教版三年级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树解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人教版三年级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树解说.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人教版三年级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树解说.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树解说.docx

《人教版三年级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树解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树解说.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树解说.docx

人教版三年级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树解说

人教版三年级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树解说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易混点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材地位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目标

总目标

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二、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处理策略

课时安排

单元课时分配:

7课时

1.位置与方向5课时

2.单元检测与讲评2课时

教学方法

操作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收到效果

良好

注意事项

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些方位概念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比较抽象。

而且由于地域的因素,有些学生在生活中也没有相应的经验支撑。

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像、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支柱和丰富的表象积累。

链接考试

考点

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

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解决问题(看路线图回答问题)

典型题、

组题

一、填空。

1、我们已经认识的八个方向分别是:

(),(),(),(),(),(),(),()。

2、与东南角相对的是(),与西南角相对的是()。

3、地图通常是按照上()下(),左()右()绘制的。

二、看汽车路线图,并回答问题。

(1)从火车站出发,向( )行驶( )个站到邮局,再向( )行驶( )个站到游泳馆,再向(  )行驶(  )个站到(  ),再向( )行驶(  )个站到电影院,最后向(  )行驶(  )个站到动物园。

(2)小芳从图书馆出发坐了3站,她可能在(   )下车。

人教版三年级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树解说

教学重点

1、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熟练正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

1、除法估算、有关0的除法竖式计算。

2、笔算除法的方法。

商的中间或末尾0。

易混点

1、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

2、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

教材地位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它是在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学生已经学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所以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时,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口算的基本思路。

有了口算和简单的除法笔算的基础,让他们自已去学会笔算,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教学目标

总目标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分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处理策略

课时安排

教学时间:

14课时。

1、口算除法。

2课时

2、一位数除两位数。

2课时

3、一位数除三位数。

4课时

4、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3课时

5、整理和复习。

1课时

6、检测与讲评。

2课时

教学方法

操作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收到效果

良好

注意事项

1、教材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

2、教学时应将口算训练作为常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自主探索除法的笔算。

链接考试

考点

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估算。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竖式计算。

3、商的中间或末位有0的除法。

题型

口算、估算、竖式计算、解决问题等。

典型题、

组题

1、填空.

(1)69708÷92的商是()位数,最高位是()位.

(2)4800÷1200=()÷12

(3)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

2、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42÷14 77÷11 138÷69720÷80 0÷4278 460÷2016×8 1919÷19 140÷35

(2)用竖式计算.

9624÷24 6780÷60 1096÷788480÷53 2300÷25 6732÷68

3、解决问题

(1)一个果园要运9000千克苹果,已经运出6000千克,剩下的每筐装30千克,剩下的可以装多少筐?

(2)筑路队原计划25天筑路10000米,实际提前了5天就完成了任务,实际每天筑路多少米?

(3)在一条长48千米的公路旁,一共栽了8600棵杨树,6040棵柳树,平均每千米栽了多少棵树?

人教版三年级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树解说

 

教学重点

学习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

根据数据完成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或统计表的数据,求出平均数。

易混点

1、会看、填写统计图,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体会统计的意义。

2、要明确“平均数”与“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

教材地位

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此外,教材在这里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平均数。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

总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分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3、使学生初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学处理策略

课时安排

教学时间:

6课时。

1、简单的数据分析。

2课时

2、平均数。

2课时

3、检测与讲评。

2课时

教学方法

操作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收到效果

良好

注意事项

1、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要让学生初步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条件。

3、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4、因为学生已有了初步的统计知识,会看、填写统计图,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抓准知识的生长点,尽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通过迁移类推进行学习。

5、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体会统计的意义。

6、要加强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意义的理解,不要过分强调平均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要明确“平均数”与“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

链接考试

考点

根据统计表填写统计图,绘制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或统计表的数据,求出平均数。

题型

填空题、解决问题。

典型题、

组题

1、解决问题。

1.一个书架上第一层放了46本书,第二层和第三层共放了70本书,第四层放了52本书,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书?

2.一辆汽车,前4小时行驶240千米,后5小时行驶327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星期天,少先队员帮助敬老院做衣架,小华做7个,小红和小刚合做了13个,小方做4个,平均每个人做多少个?

4.期中考试,,第一小组有男生3名,女生2名,3名男生总分是264分,两名女生的考试成绩分别是93分和98分。

第一小组平均每人是多少分?

人教版三年级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树解说

 

教学重点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知道平、闰年。

2、24时记时法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发现并学会判断闰年的方法。

易混点

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材地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时、分、秒后在生活中并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学习新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和24时记时法等反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总目标

学习新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和24时记时法等反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分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直到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处理策略

课时安排

教学时间:

6课时

1.、年月日的认识。

2课时

2、24时记时法。

3课时

3、活动课…1课时

4、检测与讲评。

2课时

教学方法

操作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收到效果

良好

注意事项

1、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具。

为学生创设情景,从实际生活感受时间,逐步建立较长时间的观念。

2、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充分发挥主人翁的作用,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新知识。

链接考试

考点

判断平年或闰年,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解决问题。

典型题、

组题

1、填空

闰年有()天,平年有()天。

1900年的二月有()

2、连线:

闰年平年

18001267194519491964

3、解决问题:

(1)小明今年12岁了,但他只过了两个生日,那他是那年出生的?

(2)学校的棕榈树是1990年1月1日种下的,那到2003年的1月1日一共长了多少天?

(3)平年1年有多少天?

是几个星期零几天?

(4)和平街新设一个邮筒,需要在邮筒上标出3次信,早上8时30分第一次取信,以后每隔4消失取一次信,请你标出每次取信的时间。

(5)春雷画展每天的开放时间是8:

00——17:

00,这个画展每天展出多长时间?

(6)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多少周年?

4、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出下面的时刻:

下午4时是()时上午8时是()时

晚上10时是()时深夜12时是()时

13时是下午()时17时是下午()时

21时是晚上()时14时是下午()时

人教版三年级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知识树解说

 

教学重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易混点

正确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顺序。

教材地位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把一个因数扩展到两位数。

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总目标

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亲自感悟和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分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处理策略

课时安排

教学时间:

10课时。

1、口算乘法。

3课时

2.、笔算乘法。

4课时

3、整理和复习。

1课时

4、检测与讲评。

2课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与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

收到效果

良好

注意事项

1、引导学生利用以有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2、在学习中,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亲自感悟和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重视口算和估算能力的发展,逐步形成技能。

4、重视对两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回顾和整理,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链接考试

考点

口算、估算、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解决问题(看路线图回答问题)

典型题、

组题

一、口算。

22×10=11×40=14×40=70×20=20×50=

90×50=20×40=50×30=14×20=25×40=

二、在下列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1、18×5=10×()+8×()=()+()=()

2、一个因数扩大5倍,另一因数不变,积扩大()倍。

3、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末尾有()个0。

4、37个28的和是多少?

,列式是()

5、一个阶梯教室,一共有19排,每排有22个座位,这个教室大约能容下()人听课。

6、一片树林共21行,每行11棵,这片树林大约有()棵树。

三、用竖式计算(带☆题要验算)。

37×15=29×28=☆38×46=

89×50=70×42=☆75×29=

六、应用题

1、水果店进了一批橘子,每箱橘子15千克,共有20箱,每箱卖40元。

⑴、一共有多少千克?

⑵、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2、电影院有86排座位,每排30个,学校有1650人去观看电影,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3、食堂运进面粉52包,运进大米的包数是面粉的15倍。

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包?

大米比面粉多多少包?

4、工地拉来3车水泥,每车30包,每包的重量约51千克,这些水泥共重多少千克?

5、我们学校有12个班去实践活动,平均每个班有36人。

共需要9辆大客车,平均每辆大客车乘坐多少人?

6、5个小队的少先队员去摘苹果,每个小队13人,平均每人摘12箱,一共摘了多少箱?

7、有700台电视机,用汽车来运,每次运50台,运了11次,还有多少台没有运?

 

人教版三年级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知识树解说

 

教学重点

在整理中构建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正确地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计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易混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

教材地位

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总目标

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分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处理策略

课时安排

教学时间:

9课时。

1、面积的认识。

1课时

2、面积的单位。

2课时

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2课时

4、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公顷、平方千米。

2课时

5、检测与讲评。

2课时

教学方法

操作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收到效果

良好

注意事项

1、变概念的机械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2、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3、让学生探究,主动获取结论。

4、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

链接考试

考点

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运用长方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时间问题。

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解决问题。

典型题、

组题

一、填空题

1、面积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米。

2、一个长方形长是12米,宽是8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米,周长是()米。

3、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是常用的()单位。

4、15公倾=()平方米3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5、12千米=()公倾

6、比较大小,在()里填上“>”、“<”、“=”

4公倾()4900平方米3平方千米()3000公倾

60000平方厘米()6平方米15平方米()150平方厘米

7、用两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周长为()。

8、一块长方形的公园占地为6公倾,它的宽为50米,长是()米。

9、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枚邮票大约4()教室占地面积为50()

一座教学楼高20()运动场的周长是400()

二、选择题

1.一个长方形的长扩大3倍,宽扩大2倍,面积扩大()倍。

A.5B.3C.6

2.边长是()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公倾。

A.10米B.1米C.100米

3.一张长1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板,可以剪面边长为2厘米的小正方形。

A.9个B.18个C.36个

4.用3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分米,面积是()

平方分米。

三、应用题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4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2、一个正方形的水稻田,边长是30米,它的边长都增加200分米,现在的面积是多少?

3、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3厘米,一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小正方形面积的4倍,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4、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20分米,长是36分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5、一块正方形的菜园,有一面靠墙,用长24米的篱笆围起来,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

人教版三年级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知识树解说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小数。

教学难点

认识小数的学习过程。

易混点

小数的认识,小数的读写容易和整数的读写混交。

教材地位

本单元是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感悟小数的含义.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点,本单元的小数教学结合元、角、分或常用的长度、质量单位出现,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进行小数大小比较和加减法。

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教学目标

总目标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分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处理策略

课时安排

教学时间:

7课时。

1、认识分数。

1课时

2、小数的比较大小。

2课时

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课时

4、检测与讲评。

2课时

教学方法

操作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收到效果

良好

注意事项

1、联系儿童的生活认识小数。

2、通过直观的事例,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使学生学会学习。

3、计算方法提倡多样化,放手让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尝试计算、验证答案,总结计算要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链接考试

考点

正确读写小数,小数的加减法。

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解决问题。

典型题、

组题

1、读出下面各小数。

2.23.63.83.0669.645.690.08

2、写出下面各小数。

二十一点零八零点零九三点六五四点九九

三、用竖式计算。

5.3+2.7=7.8+14.9=8-6.4=10-9.35=

四、把下面的小数用分数表示出来。

0.121.20.0120.0012

()()()()

五、把下面小数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起来。

0.575.70.0570.507

六、单位换算。

3分米=()米6厘米=()米1厘米=()分米

4角=()元2分=()元36角=()元

452克=()千克800克=()千克320千克=()吨

七、应用题。

1、一根绳子长5.6米,剪下2.7米,剩下的比剪下的短多少?

2、妈妈买西瓜花了13.5元,买苹果花了6.4元,一共花了多少钱?

 

人教版三年级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知识树解说

 

教学重点

从数学角度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寻找一种或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发展创新意识。

易混点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选择信息,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材地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编排的。

教材以活泼的学校生活为素材,展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的理解。

同时,教材还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学目标

总目标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处理策略

课时安排

教学时间:

7课时。

1、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课时

2、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课时

3、活动课。

1课时

4、检测与讲评。

2课时

教学方法

独立探究、小组合作

收到效果

良好

注意事项

1、改掉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多次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受到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2、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3、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选择信息,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链接考试

考点

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除法和减法(或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题型

解决问题。

典型题、

组题

一、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32分)★

1、乒乓球厂每天可生产8400只乒乓球,如果每12只装一盒,每10盒装一箱,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4分)

2、一只羊一天吃青草6千克,照这样计算,18只羊7天吃青草多少千克?

(4分)

3、李明5分的时间走350米,他家离学校91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要走多少分?

(列综合算式)(4分)

4、牙膏厂一天生产了5000支牙膏,如果每25支装在一个盒子里,每8盒装在一个木箱里,这些牙膏一共装了几个大木箱?

(4分)

5、一台织布机每天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