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19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86945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19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浙江省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19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浙江省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19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浙江省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19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浙江省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19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浙江省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19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浙江省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19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浙江省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19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浙江省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19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浙江省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19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浙江省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19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浙江省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19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浙江省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19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浙江省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19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浙江省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19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浙江省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19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浙江省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19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浙江省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19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浙江省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19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浙江省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19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19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ocx

《浙江省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19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19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19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ocx

浙江省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19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专题19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挖命题

【考情探究】

考点

内容

要求

5年考情

预测热度

考题示例

素养要素

难度

一、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

a

★★☆☆☆

神经系统的作用

a

★★★☆☆

神经元的种类、主要结构及特性

a

2017浙江11月选考,18,2分

生命观念

科学思维

★★★★☆

动作电位的概念

a

2016浙江10月选考,27,2分

生命观念

科学思维

★★★★☆

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b

★★★★★

二、反射与反射弧

反射的概念、过程及结构基础

b

2017浙江4月选考,25,2分

生命观念

科学思维

★★★★★

大脑皮层的功能

a

2018浙江4月选考,27,2分

生命观念

科学思维

★★★☆☆

体温调节的方式和过程

a

2018浙江11月选考,20,2分

生命观念

★★★☆☆

分析解读 本专题涵盖了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以及反射弧等核心知识。

选考中多次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了神经元特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机理以及反射弧等内容,预计今后主要还以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查。

复习中应重点掌握动作电位的产生机理和膝反射的结构,会分析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相关曲线。

【真题典例】

破考点

考点一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考点集训】

考向1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1.【加试题】(2019届浙江名校新高考联盟9月联考,26,2分)将离体的蛙坐骨神经置于某溶液中,给予一定强度刺激后的电位变化如①→⑤所示,其中②、④的指针偏转到最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刺激点肯定位于乙的右侧某处

B.图②中甲处钾离子通道开放,乙处处于极化状态

C.一定范围内,刺激强度增大,②、④的指针偏转幅度增大

D.降低溶液中Na+浓度,②、④的指针偏转幅度减小

答案 D

2.(2016浙江1月选考,15,2分)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  )

A.轴突B.树突C.神经细胞D.骨骼肌

答案 C

考向2 神经冲动的传递

1.【加试题】(2019届浙江七彩阳光9月联考,27,2分)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③和④均是由神经细胞膜构成的

B.结构①能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ATP

C.结构③完成了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变,结构④完成了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D.结构④产生的动作电位的最大值,不会随③释放的递质的数量而改变

答案 D

2.【加试题】(2019届浙江金、丽、衢十二校9月联考,27,2分)如图是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图解,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轴突末梢不可能含有A-C受体

B.如果降低突触间隙处Na+浓度,会使兴奋传递的时间延长

C.当A-C与受体结合后即可产生负电波

D.膝反射是一种最简单的反射弧——二元反射弧,即涉及两条神经

答案 B

考点二 反射与反射弧

【考点集训】

考向1 反射与反射弧

1.(2019届浙江七彩阳光9月联考,8,2分)下列反射活动属于复杂的反射的是(  )

A.跨步反射B.吞咽反射

C.屈反射D.膝反射

答案 A

2.(2014浙江1月学考,21,2分)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是 (  )

A.神经冲动  B.反射  C.动作电位  D.负电波

答案 B

考向2 大脑皮层的功能

 (2019届浙江超级全能生8月联考,25,2分)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

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膀胱逼尿肌接收到兴奋后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产生排尿反射,如图表示排尿的调节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图中a、b所指的部位均为所属神经元的轴突

B.脑发出神经冲动完成排尿过程的传导途径为f→d→c→a→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

C.某位患者神经系统受损,能产生尿意但排尿反射不能完成,其受损部位一定是图中的c

D.正常人排尿过程中,当逼尿肌开始收缩时,会刺激膀胱内牵张感受器,由此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持续到膀胱内尿液被排空为止,该调控过程为负反馈调节

答案 B

考向3 体温调节

1.(2019届浙江稽阳8月联考,14,2分)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和无机物都通过物理方式散热

B.恒温动物从高温环境转至低温环境,散热量减少

C.内脏、脑、肌肉是人在安静时的主要产热组织

D.皮肤是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

答案 B

2.(2019届浙江绿色评估联盟10月联考,16,2分)人体和动物正常生存需要合适的温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主要是依靠增加肌肉活动来增加热量的

B.环境温度达35℃以上出汗成了唯一有效的散热机制

C.当气温接近体温时,辐射和对流都失去散热的作用

D.恒温动物时刻耗散着大量的热量,体重净增长比变温动物少

答案 B

炼技法

方法 兴奋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方法集训】

1.图①~⑤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①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的大小与极性不同

B.图②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

C.图④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复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反极化状态

D.图⑤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极化状态

答案 D

2.【加试题】(2017浙江七彩阳光3月联考,27)在某功能正常的神经纤维的膜外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然后在该神经纤维上给予一个足够强的电刺激,当指针出现如图偏转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刺激位点不可能在a和b的正中间

B.刺激位点在a的左侧,兴奋由a传向b

C.此时a处可能处于极化状态

D.此时b处的钠离子通道可能处于关闭状态

答案 B

过专题

【五年高考】

A组 自主命题·浙江卷题组

考点一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1.(2017浙江11月选考,18,2分)运动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属于神经末梢

B.该神经元有多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C.该神经元位于膝反射的反射中枢

D.刺激该神经元轴突产生的负电波沿神经纤维传播

答案 D

2.【加试题】(2017浙江4月选考,26,2分)将新生小鼠的脑神经元置于适宜的溶液中,制成较高细胞密度的细胞悬液,并将其低温保存,在低温保存过程中神经元会受到损伤。

一段时间后,与常温保存组相比,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是(  )

A.K+浓度升高B.K+浓度降低

C.Na+浓度不变D.Na+浓度升高

答案 A

3.【加试题】(2016浙江10月选考,27,2分)测量与记录蛙坐骨神经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如图①→⑤所示,其中②、④的指针偏转达到最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神经施加刺激,刺激点位于图①甲电极的左侧

B.图②中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反极化状态,乙电极处膜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被动转运)

C.图④中甲电极处的膜发生去极化,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

D.处于图⑤状态时,膜发生的K+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答案 C

教师用书专用(4—6)

4.【加试题】(2015浙江10月选考,27,2分)以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为材料,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不收缩

B.电刺激坐骨神经,同时腓肠肌收缩

C.电刺激腓肠肌,腓肠肌收缩

D.电刺激腓肠肌,肌膜上测不到动作电位

答案 C

5.(2015浙江理综,4,6分)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

B.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

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增大

答案 D

6.(2014浙江6月学考,21,2分)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作用特点是(  )

A.比较缓慢

B.迅速而准确

C.持续时间较长

D.范围较广泛

答案 B

考点二 反射与反射弧

1.(2018浙江11月选考,20,2分)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寒冷环境下,骨骼肌不受神经支配而自主战栗

B.气温超过35℃时,唯一有效的散热方式是出汗

C.通常机体的传导散热主要发生在体内

D.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始终相等

答案 B

2.【加试题】(2018浙江4月选考,27,2分)人体各部位的感觉与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体觉区与运动区中有它的代表区。

下列关于人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侧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对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间部

B.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

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

D.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体觉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小

答案 A

3.(2017浙江4月选考,25,2分)下列对膝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效应器肌梭受到叩击后可使感觉神经元的末梢产生动作电位

B.含有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二元反射弧可引起伸肌舒张

C.动作电位沿运动神经元传到屈肌后使之收缩从而完成膝反射

D.位于脊髓中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答案 D

4.(2016浙江10月选考,14,2分)人体通过多种调节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安静时主要由骨骼肌代谢产热

B.人体的蒸发散热主要通过呼吸道进行

C.温热时血管舒张是通过体液调节实现的

D.寒冷刺激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利于产热

答案 D

5.(2016浙江1月选考,2分)如图为膝反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

的是(  )

A.①为传入神经元B.②为反射中枢

C.伸肌是效应器D.该反射弧为三元反射弧

答案 D

6.(2015浙江1月学考,37,5分)反射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

请回答:

(1)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该反射弧是    元反射弧,其中的传入神经元是    (填图中标号)。

神经元的基本特性是 。

 

(2)人体的体温调节与反射活动有关。

在寒冷环境中,寒冷刺激皮肤温度感受器,可引起    反射性收缩,释放热量,以增加产热。

在温热环境中,温热刺激皮肤中另一种温度感受器,可产生反射性的       ,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以增加散热量。

 

答案 

(1)三 ① 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 

(2)骨骼肌 血管舒张反应

教师用书专用(7—8)

7.(2015浙江7月学考,18,2分)下列调节活动不属于反射的是(  )

A.吞咽反射B.瞳孔反射

C.直立反射D.渗透吸水

答案 D

8.(2014浙江6月学考,29,2分)如图是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射弧属于二元反射弧

B.①表示感受器

C.②表示神经元

D.③处给予适宜刺激后能产生一个负电波

答案 D

 

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考点一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1.(2018江苏单科,20,2分)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年后生长激素不再分泌,身高不再增加

B.体内多种激素具有直接降低血糖的作用

C.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

D.神经中枢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

答案 C

2.(2018江苏单科,11,2分)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答案 C

3.(2017江苏单科,8,2分)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答案 D

4.(2016课标全国Ⅱ,30,9分)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

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A”“C”或“E”)。

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    (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    这一运输方式释放到    ,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    。

 

答案 (9分)

(1)C 能

(2)胞吐 突触间隙

(3)兴奋

教师用书专用(5—6)

5.(2016课标全国Ⅰ,4,6分)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答案 B

6.(2015江苏单科,18,2分)如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

答案 D

考点二 反射与反射弧

1.(2017课标全国Ⅱ,5,6分)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答案 B

2.(2014海南单科,15,2分)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

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答案 C

教师用书专用(3)

3.(2014安徽理综,6,6分)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

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答案 C

 

【三年模拟】

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5分)

1.(2019届浙江绍兴9月联考,21)下列关于神经元和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传出神经元引起肌肉收缩,该过程属于反射

B.膝反射的反射弧为二元反射弧,含2个神经元、1个突触

C.膝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股四头肌的肌梭中

D.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释放递质,因此下一个神经元不发生兴奋

答案 C

2.(2019届浙江七彩阳光联考,23)下图所示为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其中①、②表示结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是由许多神经被结缔组织包围而成的

B.①和②接受刺激后均能发生反应,故都含有可兴奋细胞

C.在②上给一个电刺激,①便会收缩

D.在②表面放置连接着电表的两个电极,指针不会偏转,说明②表面各处电位等于0

答案 B

3.(2019届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18)图为人体冷刺激下体温调节简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脊髓受损,体温调节不能完成

B.刺激传出神经元,反射中枢可能兴奋

C.全身脂肪代谢酶系统会被激活以增加产热

D.长期在低温环境中,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均增加

答案 B

4.【加试题】(2019届浙江七彩阳光联考,27)刺激足部皮肤引起屈肌收缩,称为屈反射。

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屈反射的反射弧涉及多个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

B.当神经冲动传到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该细胞会释放递质

C.适宜强度的电刺激支配伸肌的运动神经元,肌膜上测不到动作电位

D.足部皮肤受损,屈反射和膝反射均不能发生,因为肌梭被破坏

答案 B

5.(2019届浙江嘉兴9月联考,21)下图是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腿的反射弧。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在a上以负电波的形式传导

B.b神经元是运动神经元,一般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C.图中的反射弧是一个三元反射弧

D.受到伤害性刺激产生疼痛的过程称为反射

答案 D

6.(2019届浙江超级全能生9月联考,16)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产热与散热是不平衡的

B.由寒冷引起人体不自主战栗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C.辐射和对流能够散热的前提是体温高于气温和周围物体温度

D.引起皮肤血管反射性收缩或舒张的感受器是不同的

答案 A

7.【加试题】(2019届浙江超级全能生9月联考,27)如图为某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a、b两点均处在相应电表的电极之间正中点,c为任意一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刺激a,电表①②的指针均不发生偏转

B.刺激b,电表①②的指针偏转情况不同

C.若用本装置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突触上的传导(传递)方向,可刺激b点

D.若c处细胞膜外为负电荷状态时,钠离子通道均处于开放状态

答案 C

8.【加试题】(2019届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26)下图表示电刺激一点后,某神经细胞轴突膜外电位示意图,A、B、C、D为轴突上等距的不同点,在B、D两点连接一个电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时的指针读数为静息电位

B.D点处于反极化状态,此时正发生Na+内流

C.兴奋由B到D的时间为一个动作电位产生的时间

D.若A点膜外为负电位,则电刺激的位置在B、C之间

答案 D

9.(2019届浙江温州9月联考,13)下列关于运动神经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结构一般包括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

B.有的轴突长达1米以上,肉眼清晰可见

C.有的可直接接受来自(传入)神经元的刺激

D.受到适宜刺激后可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

答案 B

10.【加试题】(2019届浙江绍兴9月联考,27)已知每根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大小并不相同,每个肌细胞均受运动神经末梢的支配,运动神经元兴奋时肌细胞一定兴奋且达到最大张力。

科研人员利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研究“电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强度(张力)的影响”,实验装置和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刺激强度(V)

0.17

0.19

0.21

0.23

0.25

0.27

0.29

张力(g)

0

0.40

2.11

9.25

11.54

12.00

12.00

A.电刺激强度为0.15V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腓肠肌不收缩

B.电刺激强度为0.23V时,腓肠肌还有部分细胞未发生兴奋

C.电刺激强度为0.27V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方向相同的两次偏转

D.一根神经纤维和一个腓肠肌细胞之间只有一个神经肌肉接点

答案 B

11.【加试题】(2019届浙江丽衢湖9月联考,27)研究发现,以弱刺激施加于海兔的喷水管皮肤,海兔的鳃很快缩入外套腔内,称为缩鳃反射。

若每隔1分钟重复此种弱刺激,缩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习惯化”。

下图表示习惯化前后某轴突末梢模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时,兴奋传至轴突末梢,将引起Ca2+内流,并导致神经递质的释放

B.当神经纤维某处处于外负内正状态时,K+通道不可能处于开放状态

C.若该轴突为支配鳃的运动神经元末梢,则其释放的神经递质有助于鳃的收缩

D.若能降低此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的“阈值”,则可能消除“习惯化”现象

答案 B

12.【加试题】(2017浙江衢丽湖舟3月联考,27)图为某段神经纤维示意图,灵敏电流计的两个电极按图示连接,在a处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按图示连接,灵敏电流计可测得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B.兴奋传到b处时,Na+经通道蛋白大量涌入膜内

C.b处动作电位最大时,c处Na+浓度可能高于膜外

D.b处动作电位最大时,d处膜可能处于去极化过程中

答案 C

13.(2017浙江超级全能生12月模拟,16)为了研究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某同学用去除脑部保留脊髓的“脊蛙”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步骤

处理

实验结果

用1%的硫酸溶液刺激“脊蛙”后肢趾部皮肤

后肢出现屈腿反射

剥去后肢趾部部分皮肤,用1%的硫酸溶液分别刺激去除皮肤的后肢趾部和保留皮肤的后肢趾部

前者不出现屈腿反射,后者出现屈腿反射

破坏脊髓,用1%的硫酸溶液刺激保留皮肤的后肢趾部

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

分离得到后肢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给坐骨神经一个适当强度电刺激

腓肠肌收缩

A.步骤②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的原因是感受器被破坏

B.步骤④证明神经元的基本特性是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

C.步骤④可以证明坐骨神经是传入神经

D.实验证明只有保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答案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