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87199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4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生物模拟试卷(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绿色开花植物的许多花具有花柄、花托、花瓣、雄蕊和雌蕊等结构。

从花的主要功能看,花的主要部分是(  )

A.花柄B.花托C.花瓣D.雄蕊、雌蕊

【答案】D

【详解】植物的花完成传粉与受精两个生理过程后发育情况为

,可见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且是一朵花的最主要的部分是雄蕊和雌蕊。

故选:

D。

本题考查被子植物花的结构模式图和种子结构的有关知识。

结合植物的受精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理解本知识。

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是花的主要部分。

2.如图为某花的结构示意图,对该图描述错误的是(  )

A.此花的主要结构是雌蕊和雄蕊

B.在开花时期,雨天多于晴天会影响过程①

C.完成受精后,④⑤能继续发育

D.图中②将发育成果实

【答案】C

【详解】A、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它们是花的主要结构,A正确。

B、如果阴雨绵绵,就会影响昆虫的活动,而造成传粉不足,所以果树开花时节,如果阴雨绵绵,会造成水果减产,主要原因是下雨影响到了①传粉,B正确。

C、完成受精后③花丝、④花柱、⑤柱头都凋落,②不凋落,发育成果实,C错误。

D、完成受精后,②子房能继续发育,D正确。

故选:

C。

图中①传粉,②子房,③花丝,④花柱,⑤柱头。

掌握花的结构及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是解题的关键。

3.被子植物开花后要发育成种子和果实,必须依次经历的两个生理过程是(  )

A.开花和传粉B.开花和受精C.传粉和受精D.受精和传粉

【答案】C

【详解】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

花粉成熟后散落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同时,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随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花粉管顶端破裂,两个精子释放出来,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两个极核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受精作用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故选:

C。

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

熟知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4.如图是菜豆种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胚由①②④⑤组成

B.营养物质储存在⑤中

C.萌发时,④先突破种皮

D.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都具有的结构是种皮和胚

【答案】C

【详解】

A、胚由①胚轴、②胚根、④胚芽、⑤子叶组成,是种子的主要结构,正确。

B、菜豆种子的养物质储存在⑤子叶中,正确。

C、萌发时,②胚根先突破种皮,并发育成根,错误。

D、菜豆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玉米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可见,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都具种皮和胚,正确。

故选:

C。

菜豆种子由着胚组成,图中①胚轴,②胚根,③种皮,④胚芽,⑤子叶。

掌握种子的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5.下列生物学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A.我们食用的玉米糁和大豆油,主要是食用的玉米的胚乳和大豆的子叶

B.松树与桃树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松树没有果实,种子裸露

C.种子植物比孢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产生种子

D.在玉米种子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后,子叶变蓝,说明子叶中含淀粉

【答案】D

【详解】A、胚乳是玉米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子叶是大豆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因此,我们食用的玉米糁和大豆油,主要是食用的玉米的胚乳和大豆的子叶,正确。

B、松树属于裸子植物,桃树属于被子植物,松树与桃树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松树没有果实,种子裸露,正确。

C、种子植物比孢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产生种子,正确。

D、在玉米种子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后,胚乳部分变蓝,说明胚乳中含淀粉,错误。

故选:

D。

玉米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大豆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

根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把植物分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分类依据是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

掌握种子的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6.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不相匹配的是(  )

A.向蔬菜大棚中施气肥--促进蔬菜的呼吸作用

B.遇阴雨连绵天气在农田边挖排水沟排涝--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C.合力密植--提高光能利用率

D.春季早播覆盖地膜--提高地表温度,利于种子萌发

【答案】A

【详解】A、为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有些菜农在大棚里增施“气肥”,“气肥”实质上二氧化碳气体,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A错误;

B、植物根的呼吸作用需要的氧气,来自空气中,所以阴雨连绵天气及时排涝,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B正确。

C、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

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提高产量。

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

只有合理密植才是最经济的做,C正确。

D、早春播种往往因为温度低而影响出苗。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来提高地温,促进出苗早而齐。

所以早春播种后,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能够促进早出苗的主要原因是提高土壤的温度,D正确。

故选:

A。

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强弱与光照时间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

增加光照时间和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能够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是考试的热点,要理解掌握。

平时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是做好这类题的关键。

7.绿色开花植物体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

A.根尖的根冠B.根尖分生区C.根尖伸长区D.根尖成熟区

【答案】D

【详解】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

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

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

根毛能分泌多种物质,如有机酸等,使土壤中难于溶解的盐类溶解,成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养分。

故选:

D。

植物根的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成熟区适于吸收的特点.

8.俗话说,“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树怕剥皮的原因是树皮中有(  )

A.运输有机物的导管B.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

C.运输有机物筛管D.运输水和无机盐的筛管

【答案】C

【详解】植物是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导管和筛管分别位于树表层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没有树心的树只是失去了髓和部分木质部,而剩余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仍然可以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同时韧皮部中的筛管完好可以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所以没有树心的树,仍然可以获得养料,还能继续活下去。

但是一旦树木没有了树皮(或韧皮部),也就割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时间长了树木的根系无法获取营养而死亡,进而树木会也就死亡。

所以俗话说“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树皮中有输导有机物的筛管,故C符合题意。

故选:

C。

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据此解答.

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与生活应用.

9.垦利区西宋桃园内有黄桃、毛桃、蟠桃等多个品种。

如果将黄桃的带芽枝条嫁接到毛桃树上,枝条成活并在开花后授以蟠桃的花粉,所结桃子可供食用部分的味道接近于(  )

A.黄桃B.毛桃C.蟠桃D.三者兼有

【答案】A

【详解】由分析可知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

因此黄桃是接穗,则得到的桃可食部分的性状就相似于黄桃;授以蟠桃的花粉,经过受精之后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因此蟠桃的遗传物质只在种子里,而不在可食用部分,即不在果肉和果皮中,所以可食用部分的性状相似于黄桃。

故A正确。

故选:

A。

嫁接属于无性繁殖,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性状的稳定,据此答题。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嫁接的知识点,关键是理解嫁接的特点及优势。

10.下列关于生物生殖和发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嫁接的方式可实现同一棵桃树上结出不同口味的桃子

B.鸟卵在适宜的条件下都可以孵化出雏鸟

C.毛毛虫长大后变成美丽的蝴蝶要经过蛹期

D.青蛙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

【答案】B

【详解】A、知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用嫁接的方式可实现同一棵桃树上结出不同口味的桃子,正确。

B、鸟类新生命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因此只有受精的鸟卵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发育成雏鸟,B错误;

C、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毛毛虫属于幼虫,正确。

D、青蛙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正确。

故选:

B。

(1)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

而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2)青蛙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里完成受精。

受精卵孵化为蝌蚪,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蛙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

(3)鸟卵的主要结构:

卵壳起保护作用,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的功能,卵黄膜相当于细胞膜;蛋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各种生物的生殖发育过程和特点。

11.下列有关鸟卵的结构和功能匹配错误的是(  )

A.卵壳--保护内部结构B.卵白--提供养料和水分

C.卵黄--提供主要营养D.胚盘--固定卵黄的位置

【答案】D

【详解】A、卵壳--起保护作用,上面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气孔,可以透气,以确保卵细胞进行气体交换。

A正确。

B、卵白--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供胚胎发育的需要。

B正确;

C、卵黄--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

C正确;

D、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

系带固定卵黄,D错误。

故选:

D。

如图鸟卵的结构:

关键是掌握鸟卵的结构及功能。

12.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分别是(  )

A.睾丸、子宫B.睾丸、卵巢C.阴囊、子宫D.阴囊、输卵管

【答案】B

【详解】男性产生生殖细胞--精子的器官是睾丸,同时睾丸也可以分泌雄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女性产生生殖细胞--卵细胞的器官是卵巢,同时卵巢也可以分泌雌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

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

B。

男性的生殖系统包括精囊,输精管,睾丸,阴茎等;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

本题是一个基础题,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记忆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3.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人们对生育质量越来越关心.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在子宫中完成的

B.胎儿直接从母体血液中获取氧气和养料

C.婴儿出生标志着人体生长发育的开始

D.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答案】D

【详解】A、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在输卵管中完成的,A错误;

B、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B错误;

C、婴儿的出生不能标志着人体生长发育的开始,只是体外发育的开始;故C错误;

D、身高突增是进入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故D正确。

故选:

D。

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人生长发育的特点.

14.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在所有细胞们都是成对存在的

B.染色体由DNA和基因组成

C.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D.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包含一个基因

【答案】C

【详解】A、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不成对,A错误。

B、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B错误;

C、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C正确;

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上有多个基因,D错误。

故选:

C。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

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因此染色体>DNA>基因。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基因的位置和每种生物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是一定的。

15.某细胞中有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下列图解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基因成对。

成对的基因在成对的染色体上,染色体的位置相同。

选项A中,A、a位置不同;选项B中,A与B,a与b不是一对基因;选项D中,成对基因的位置不同;因此只有选项C是正确的。

故选:

C。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解答时可以从基因、染色体在体细胞中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成对的基因在成对的染色体上。

16.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狗的黑毛和狗的白毛B.兔的长毛和猴的短毛

C.豌豆的圆粒和黄粒D.鹦鹉的羽毛的颜色

【答案】C

【详解】A、狗的黑毛和狗的白毛,是两种性状,因此不是相对性状;

B、兔和猴是两种生物,因此兔的长毛和猴的短毛不是相对性状;

C、豌豆的圆粒和黄粒,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属于相对性状;

D、鹦鹉的羽毛的颜色是一种性状,因此不是相对性状。

  因此 属于相对性状的是豌豆的圆粒和黄粒。

故选:

C。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相对性状的概念.

17.用基因组成是Aa的青州蜜桃枝条为接穗,嫁接到基因组成为aa  的青州蜜桃砧木上,所结蜜桃果肉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的概率是(  )

A.25%B.50%C.75%D.100%

【答案】D

【详解】由分析可知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

由题意可知用基因组成是Aa的青州蜜桃枝条为接穗,嫁接到基因组成为aa  的青州蜜桃砧木上,在正常情况下,该枝条上结出了果实的果肉和接穗的一样,即Aa型。

因此,所结蜜桃果肉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的概率是100%。

故选:

D。

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据此答题.

嫁接是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无遗传物质的改变.

18.一对夫妇已经生了一个男孩,如果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  )

A.女孩B.男孩

C.女孩的可能性更大D.男女几率各占50%

【答案】D

【详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人类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是50%,因此一对夫妇已经生了一个男孩,如果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男女几率各占50%。

故选:

D。

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性别遗传过程以及会借助人类的性别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19.男性精子中所含的性染色体是(  )

A.XX 染色体B.XY染色体

C.X染色体或Y染色体D.YY染色体

【答案】C

【详解】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Y染色体的精子。

女性则只产生一种含22+X染色体的卵细胞。

受精时,如果是含22+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

因此男性正常精子中的性染色体是X或Y。

故选:

C。

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男女都一样,第23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生殖细胞:

即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只产生一种卵细胞22+X.

20.学习了性状的遗传后,同学们议论纷纷:

甲:

“基因组成相同,性状不一定相同

乙:

“性状表现相同,但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

丙:

“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一定被隐藏起来”

丁:

“生物的变异都能遗传给后代”

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B.甲乙丙C.丙丁D.甲乙丙丁

【答案】C

【详解】甲:

生物的特征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但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如同卵双胞胎的哥哥阳光照射皮肤较黑、弟弟阳光很少照射皮肤较白,因此,基因组成相同,则性状不一定相同,甲同学说法正确;

乙:

性状表现相同,则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如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同样是双眼皮为显性,基因组成可能为AA或Aa,乙同学说法正确;

丙: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丙同学说法错误。

丁:

并不是生物的性状表现都能遗传给后代,如橘在淮南、淮北体内的遗传物质(基因)没有发生变化。

而淮南、淮北方温度不同,柑橘是热带水果,在温度高的淮南生长良好;在温度较低的淮北方生长不好,温度低影响了柑橘的品质。

因此“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表明生物的性状受环境的影响。

故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

由遗传物质基因控制的性状能遗传,而受环境影响形成的性状不能遗传如人工割的双眼皮,因此丙丁同学说法错误。

故选:

C。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都称为性状。

如耳垂、皮肤的色泽、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这些属于形态特征;人的血型、植物见光后叶绿体产生叶绿素,这些属于生理特性;大雁南飞属于动物的行为方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

21.下列关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啄木鸟的长舌是因取食树缝内的昆虫,反复不断伸长的结果

B.抗生素的使用导致细菌出现抗药性

C.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因而获得匍匐的习性

D.长颈鹿具有较长的颈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D

【详解】A、啄木鸟因为要捕食树缝内的昆虫,只有舌伸长才能捕捉到,就容易生存下去,舌短的就捉不到昆虫,而慢慢会被淘汰。

而不是反复不断伸长的结果,故不符合题意。

B、细菌的抗药性变异发生在注射抗生素之前,不是使用抗生素后才的导致细菌出现抗药性。

故不符合题意;

C、环境变化是物种变化的原因,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故蛇的四肢退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不符合题意;

D、颈鹿具有较长的颈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D符合题意;

故选:

D。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

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

物种是可变的。

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

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

22.俗话说:

“大树底下好乘凉。

”下列现象与此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相似的是(  )

A.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B.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

C.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D.莲藕的茎和叶都是中空的

【答案】B

【详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选项B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也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符合题意。

而其它选项均反应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故选:

B。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23.“当你置身于一片森林中,你会看到高大的树木,不知名的花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枝叶间透过的阳光;你会听到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不远处溪水淙淙、虫鸣鸟唱,此起彼伏,…。

”文中所描述的树、花、草、虫、鸟、阳光、微风、溪水等事物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叫做(  )

A.生物圈B.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C.食物链和食物网D.生态系统

【答案】D

【详解】“树、花、草、虫、鸟、阳光、微风、溪水等事物”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故选:

D。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构成食物网。

(3)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生物圈的概念以及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组成。

24.下列对诗句或谚语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竞争的关系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谚语生动地反映一条食物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