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0135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24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生物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1.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一滴汤水会招来许多的蚂蚁,这些现象说明生物具有哪一特征(  )

A.生长B.应激性C.反射性D.新陈代谢

2.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和观察法,其最本质的区别是(  )

A.研究者是否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B.研究者是否对被研究的动物施加人为影响

C.研究者是否直接观察被研究的对象

D.单纯的观察法可以没有实验,实验法中也可以不用观察

3.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通过更换目镜、物镜和调节细准焦螺旋后,在视野内分别观察到了下列图象。

其中视野最亮的是(  )

A.

B.

C.

D.

4.如图是某同学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的部分示意图。

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

A.图甲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部分示意图,正确顺序是5、3、2、4、1

B.若视野中出现气泡,是因为图甲中步骤4操作不当引起的

C.图乙中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的结构是①和B

D.图乙中的结构②和A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5.如图,图1表示单细胞生物﹣变形虫的分裂过程,图2表示细胞的几种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1中变形虫分裂过程的正确排列顺序是①③②④

B.图2中A过程的结果是细胞数目增多

C.图2中B过程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D.图2中的A过程,染色体变化最明显,数目减少了一半,而B过程遗传物质不变

6.如图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绿色开花植物叶片的上表皮、下表皮属于上皮组织

B.图甲中绿色开花植物的根、茎、叶为营养器官

C.图乙中人的心脏只由肌肉组织构成

D.图乙中人具有的结构层次是:

细胞→组织→系统→器官→个体

7.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体现着形态结构和功能高度统一的和谐之美。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叶片的保卫细胞形态扁平、排序整齐,有利于保护内部组织

B.叶肉细胞的形态呈圆柱形或不规则,含有大量叶绿体,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C.气管黏膜细胞的纤毛,有清扫异物的作用

D.小肠内表面细胞突起,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8.伴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热进行,实验中学举办了“生物诗词大会”。

在单人追逐赛环节,要求选手说出“有茎叶的植物”的诗词。

叙述下列哪句诗词的选手会被淘汰?

(  )

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如染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D.徒步南山,言采其蕨

9.如图所示,将天平已平衡的实验装置放于阳光下照射3h后,发现天平明显向右倾斜,产生此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蒸腾作用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D.分解作用

10.如图为小麦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过程决定了小麦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①过程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C.生产上欲使小麦增产,需同时促进①②过程

D.①②过程分别在光下与黑暗条件下进行

11.如图是某小组进行实验的装置图,能验证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装置是(  )

A.

B.

C.

D.

12.找关键词是学习生物的好方法。

小明记录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键词如下,错误的是(  )

选项

项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A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B

条件

需要光

不需要光

C

场所

叶绿体

线粒体

D

实质

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A.AB.BC.CD.D

13.如图中I、Ⅱ、Ⅲ分别代表某个概念或器官下列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A.呼吸的器官、肺、鳃

B.运动的器官、足、翅

C.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节肢动物

D.变温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14.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老马识途是学习行为,不受遗传因素的限制

B.动物可利用动作、声音和气味传递信息

C.大雁具有社会行为,群体内有明显的组织

D.飞蛾扑火是先天性行为,由遗传因素决定

15.一名同学在学习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后,用概念图的方式整理了本节内容。

下列选项与概念图中的①②③④相对应的是(  )

A.香菇、与动植物共生、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根瘤菌

B.霉菌、与动植物共生、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结核杄菌

C.霉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根瘤菌

D.香菇、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结核杆菌

16.下列关于大肠杆菌、衣藻、草履虫、酵母菌这四种单细胞生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与病毒相比,这四种生物都有细胞结构

B.这四种生物的生活方式都是异养

C.大肠杆菌进行分裂生殖,酵母菌可进行孢子生殖

D.衣藻、草履虫和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

17.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水螅身体的内部结构

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病毒

C.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

D.徒手制作叶片临时切片时,要用碘液染色

18.“南有袁隆平,北有李振声。

”袁隆平和李振声院士分别是水稻和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他们的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我国水稻和小麦产量。

在分类学上,水稻和小麦同科不同属,水稻和大豆同门不同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稻和大豆的亲缘关系比与小麦近

B.水稻和小麦的共同特征比与大豆的多

C.以上分类单位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科

D.小麦和大豆之间没有共同特征

19.我国政府启动的“酱油补铁工程”是继食盐加碘后实施的又一项全民营养工程,“补铁”和“加碘”分别可以预防(  )

A.缺铁性贫血、地方性甲状腺肿

B.夜盲症、坏血病

C.脚气病、佝偻病

D.呆小症、肢端肥大症

20.如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⑤表示消化液(⑤为肠液)。

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③④⑤中都含有多种消化酶

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②中的消化酶能将蛋白质彻底消化

D.X表示小肠,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

21.图一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图二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三表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图四表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一中的[2]表示呼吸道,[1]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B.图二中a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血液从[4]端流到[5]端后,其成分变化是氧气含量增加

C.图二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图一中的[3]膈肌应处于图三中的甲状态

D.图一中的[3]膈肌处于图三中的乙状态时,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对应图四中的AB段

22.血液通过组织细胞处的血管时,氧气的含量发生变化,图中纵坐标表示氧气含量,横坐标表示由主动脉→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的血液流动方向,正确表示氧气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

A.

B.

C.

D.

23.如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结构[4]和结构[5]构成肾小体

B.结构[2]中的液体与[1]相比,氧的含量明显减少,尿素含量明显增加

C.结构[5]中收集的液体是原尿,结构[3]中收集的液体是尿液

D.B过程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

24.如图所示X是毛细血管,A、B,甲、乙分别为与其相连的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

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A→X→甲,且甲中养料增多,则X是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

B.若A→X→乙,则X是肾小球处的毛细血管

C.若B→X→乙,则X是肺部毛细血管

D.若X是肾小管处的毛细血管,则血流方向是B→X→甲

25.下列有关食品安全、呼吸保健或急救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品添加剂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因此在食品中添加大量添加剂是有益的

B.吸烟会损害神经系统,使人记忆力衰退,过早衰老,对少年儿童的危害尤为严重

C.某人因受伤导致暗红色血液不断从小腿伤口流出,止血措施是指压受伤血管近心端

D.实施人工呼吸时,每一次吹气停止后,救护者应立即捏闭被救者的鼻孔,防止漏气

二、详解题(共6小题,满分50分)

26.(8分)小花同学为了能够清晰观察到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请回答实验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1)用图一所示显微镜观察时,在对光中应转动[3]  ,使  对准通光孔。

(2)小花在进行观察中,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图二中的  图是正确操作;小花在视野中央看到一个“P”,实际在玻片上写的是  。

(3)小花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可判断污物在图一中的[  ]  上,

此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将它取下,用  擦拭干净后,放回原处再继续观察。

(4)图三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

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三中的组合一般是  。

A.②③⑤B.①④⑥C.①③⑤D.②③⑥

(5)若视野从图四中的甲转为乙,下列操作的正确排序是  。

A.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B.移动装片,将欲观察的对象移到视野中央C.转动细准焦螺旋

27.(9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某种原料,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将一盆栽植物放在黑暗处24小时;

②选取两片同样大小的叶M和N,并进行如图一处理(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③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2小时;

④取M、N两片叶,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⑤漂洗叶片,滴加碘液进行检验。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兴趣小组提出的问题是:

  。

(2)步骤①的目的是  ;步骤④中,能够溶解叶片中叶绿素的溶液是  。

(3)实验结果:

变蓝的是图一中的叶片  (填字母),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4)在图二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  段(填图中字母);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是  段(填图中字母);在cg时间段,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5)分析图二曲线,可以推测:

在光照过强的情况下,分布在叶片表皮上的  部分会关闭,从而影响二氧化碳吸收,导致光合作用减弱。

28.(8分)生物世界绚烂多彩,千姿百态。

下面是我们曾经在实验中观察过的几种生物,让我们一起回忆吧!

(1)A的身体呈对称;B的体表有坚韧的  ;C的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①  ,属于  动物。

(2)用刀片切开D的孢蒴,用放大镜能观察到其中的  ;观察E时,用  染色后,就能看到细胞核。

(3)图中生物都有的细胞结构是  ;与其他四种生物相比,D特有的细胞结构是  (填写下列结构序号)。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⑤叶绿体⑥液泡

29.(8分)如图为小明同学用两片长方形的木板[1]、[2]和两条松紧带[3]、[4]及一颗螺丝[5],制作的肌肉牵拉骨的运动模型,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1][2][5]合起来代表的是  ;[3]、[4]代表的是  。

(2)图二是图一中标号为  的结构示意图,它在运动中既灵活又牢固,与其牢固性有关的是图二中的[  ]  及其周围的  。

(3)据图一中虛线箭头判断,此时[4]应处于  状态,产生一定的拉力,牵动骨围绕着  活动,从而产生运动。

(4)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在  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

30.(8分)如图是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A、B、C表示血液中的物质,D表示某器官,a、b表示血管。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医生从某病人的D内取出一些食糜,经化验得知,其中含有氨基酸、少量麦芽糖、无机盐、脂肪酸等,则D是  。

(2)营养物质C要达到脑部,经过心脏时,最先达到心脏的哪个腔?

  ;再由心脏的哪个腔泵入主动脉?

  ,最终送到脑部。

(3)血液由血管a流向血管b时,发生了  作用,此时血管b内的血细胞浓度  (填写“减小”、“不变”或“增大”)。

(4)在血液中,物质A主要由  运输;物质B的运输离不开甲细胞的作用,甲细胞是  ;物质B进入乙细胞是通过  实现的。

31.(9分)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请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萌芽”社团在探究“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时制订的实验步骤如下:

a.取2支试管,分别标记A、B,注入2mL糨糊;

b.用凉开水漱口后,用小烧杯收集唾液;

c.向A试管内加入2mL唾液,向B试管内加入?

d.往试管中滴加2滴碘液;

e.将试管振荡后放在37℃温水中水浴10分钟;

f.观察试管内糨糊颜色的变化。

①上述“萌芽”社团制订的计划中有两个步骤顺序颠倒,应将  对调;

②c步骤,应该向B试管中加入  ,作用是  ;f步骤中,糨糊颜色变蓝的是试管  ;

③实施正确计划后,“萌芽”社团得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的结论。

请你表达对此结论的看法:

  (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共两分);

④“萌芽”社团想进一步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并作岀假设:

随着温度的升高,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会逐渐增加。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他们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你认为图示结果支持他们的假设吗?

(2)200多年前,人们认为胃只能物理性研磨食物,而对胃能否化学性分解食物有争议。

为此,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设计一实验:

把一块瘦肉放入金属小笼子里,让鹰吞下小笼子,一段时间后取出,观察笼子里面瘦肉的变化。

该实验若观察到现象,说明胃能进行化学性消化。

能进行化学性消化的原因是胃液含有消化的  酶。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1.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一滴汤水会招来许多的蚂蚁,这些现象说明生物具有哪一特征(  )

A.生长B.应激性C.反射性D.新陈代谢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

应激性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

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一种表现形式。

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

向日葵的花盘总是向着太阳,一滴汤水会招来许多的蚂蚁,这说明生物具应激性。

故选:

B。

【直击中考】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非生物不具有生物的特征。

2.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和观察法,其最本质的区别是(  )

A.研究者是否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B.研究者是否对被研究的动物施加人为影响

C.研究者是否直接观察被研究的对象

D.单纯的观察法可以没有实验,实验法中也可以不用观察

【分析】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是采用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

【详解】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

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

并且详细、真实、客观地做好观察记录。

实验法是对发生行为的动物或接受行为的动物,模拟或干扰它们之间使用的信号,然后进一步分析刺激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

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

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

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

故选:

B。

【直击中考】明确观察法和实验法的区别,观察法对动物不施加影响,而实验法对动物施加影响。

3.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通过更换目镜、物镜和调节细准焦螺旋后,在视野内分别观察到了下列图象。

其中视野最亮的是(  )

A.

B.

C.

D.

【分析】换高倍镜会出现以下问题:

一是视野会变窄,二是视野会变暗。

【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就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也越暗。

图C中的细胞体积最大,说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因而视野最暗;而图D中的细胞体积最小,放大倍数最小,视野最亮。

故选:

D。

【直击中考】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视野的明暗程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4.如图是某同学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的部分示意图。

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

A.图甲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部分示意图,正确顺序是5、3、2、4、1

B.若视野中出现气泡,是因为图甲中步骤4操作不当引起的

C.图乙中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的结构是①和B

D.图乙中的结构②和A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分析】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包括:

1.擦片:

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水: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3.取材、展平:

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

4.盖片: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

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5.染色:

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详解】A、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简单记忆为:

擦、滴、撕、展、盖、染。

1为吸、2为染、3为撕、4为盖、5为滴,所以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5、3、2、4、1.A正确

B、图视野中出现气泡,可能是图甲中4盖盖玻片操作不当造成的;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B正确

C、图乙中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的结构是①和B细胞核,C正确

D、图乙中的结构②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A为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D错误

故选:

D。

【直击中考】熟练掌握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和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

5.如图,图1表示单细胞生物﹣变形虫的分裂过程,图2表示细胞的几种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1中变形虫分裂过程的正确排列顺序是①③②④

B.图2中A过程的结果是细胞数目增多

C.图2中B过程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D.图2中的A过程,染色体变化最明显,数目减少了一半,而B过程遗传物质不变

【分析】

(1)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其目的是保证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与原细胞相同,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如图:

(2)图1动物细胞分裂过程;图2中A表示细胞分裂过程,B表示细胞分化。

【详解】A、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靠分裂生殖,动物细胞细胞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

可见正确排列顺序是①③②④,A正确;

B、图2中A过程的结果是细胞数目增多,表示细胞分裂过程,B正确;

C、图2中B表示细胞分化,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C正确;

D、图2中A表示细胞分裂过程,细胞核分裂时,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先复制加倍,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核中,使分裂形成的新细胞和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

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一样。

D错误。

故选:

D。

【直击中考】详解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分裂的过程。

6.如图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绿色开花植物叶片的上表皮、下表皮属于上皮组织

B.图甲中绿色开花植物的根、茎、叶为营养器官

C.图乙中人的心脏只由肌肉组织构成

D.图乙中人具有的结构层次是:

细胞→组织→系统→器官→个体

【分析】

(1)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其中根吸收来的水和无机盐由茎运到叶等地方供植物体利用,在叶里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可见植物的根、茎、叶与营养物质有关,所以属于营养器官。

花开放之后,经过传粉和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再用种子繁殖后代,因此花、果实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人体的基本组织有:

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3)根据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或植物体,系统构成动物体,动物和植物的结构层次不同,动物比植物多系统这个结构,详解即可。

【详解】A、植物体没有上皮组织,动物体才有上皮组织,植物体的上下表皮是保护组织,A错误;

B、图中绿色开花植物的根、茎、叶能够提供营养,属于营养器官,B正确;

C、人体的心脏是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不是只有一个组织构成,C错误;

D、图乙中的结构层次为: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D错误。

故选:

B。

【直击中考】此题的知识点较多仔细审题是解题的关键。

7.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体现着形态结构和功能高度统一的和谐之美。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叶片的保卫细胞形态扁平、排序整齐,有利于保护内部组织

B.叶肉细胞的形态呈圆柱形或不规则,含有大量叶绿体,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C.气管黏膜细胞的纤毛,有清扫异物的作用

D.小肠内表面细胞突起,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分析】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物体的结构是和功能相适应的。

【详解】A、表皮为叶片表面的一层保护组织,分为上、下表皮,表皮细胞扁平,排列紧密,外壁有一层角质层,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水分散失,A错误;

B、叶肉细胞柱状或不规则,含有大量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

C、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黏膜的某些附属物如鼻毛、气管黏膜上纤毛等有阻挡和清除异物的作用,C正确;

D、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

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

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也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D正确。

故选:

A。

【直击中考】详解此题的关键是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了解不同细胞的特点、功能。

8.伴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热进行,实验中学举办了“生物诗词大会”。

在单人追逐赛环节,要求选手说出“有茎叶的植物”的诗词。

叙述下列哪句诗词的选手会被淘汰?

(  )

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如染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D.徒步南山,言采其蕨

【分析】对植物进行分类,主要是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从中发现它们共同的或不同的特征,从而确定它们的亲缘关系。

详解即可。

【详解】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如染,说的是春天水中藻类植物大量繁殖,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符合题意;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说的是苔藓植物,苔藓植物由茎叶的分化,但根是假根,不合题意;

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属于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不合题意;

D、徒步南山,言采其蕨,说的是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不合题意;

故选: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