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和评析2word.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87991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和评析2word.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和评析2word.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和评析2word.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和评析2word.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和评析2word.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和评析2word.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和评析2word.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和评析2word.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和评析2word.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和评析2word.docx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和评析2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和评析2word.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和评析2word.docx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和评析2word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和评析2

  教学内容:

人教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840页: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与实际操作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

2、利用角的特征来发现角,画角,创造角。

3、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倾听的习惯,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上课前,将学生按作为分成5个小组,师在黑板右边写着:

星级小组,及1、2、3、4、5字样。

接着说明星级小组评比方法。

上课

师(拿出一个五角星):

同学们,喜欢这个吗?

生:

喜欢。

师:

怎样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五角星呢?

生:

上课好,听得认真的

生:

举手积极

师:

为什么叫五角星呢?

生:

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

谁上来找找?

生上台指五角星的五个角(点了一下角尖)。

师:

老师有个小小的问题要补充,刚才这个同学指得太快了,只指了个头,应该还有什么?

生:

边,2条边。

师:

谁再来指?

生上台指(这次是将整个角捏住)。

师:

看老师怎么指。

(指点、边)大家一起跟老师指。

同桌2人互相指。

生拿起桌上的五角星互相指角。

师:

张老师看大家指得都很好,每个小组加一个五角星,现在你们是几星级了?

生:

一星级。

师: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拿出三角板,看看上面有几个角?

互相指一指。

(后补充:

看谁指得好)

师(指名一学生拿三角板上):

大家看好了,看他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样?

生指。

师:

同意的给他鼓鼓掌。

再指名一学生上台指。

师:

找一个你自己最喜欢的角,轻轻压它的头,有什么感觉?

生1:

痒痒的。

生2:

有点痛。

生3:

尖尖的。

(板书:

尖尖的)

师:

再压压边,有什么感觉?

生1:

滑。

生2:

温柔。

(课堂上出现一阵笑声)

生3:

舒服。

师:

为什么会舒服?

生:

平平的。

生:

直直的。

(板书:

直直的)

师:

请大家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哪些地方有角。

生1:

桌子上的角。

师:

请指出。

生上台指桌面上的4个角。

师:

对,这张长长的桌子有4个角。

生2:

这个铅笔盒上有角。

师(举铅笔盒):

大家看看,这个头是(生:

圆圆的),所以(不是角)。

生3:

书(用手指)。

师:

书本有4个角。

生4:

门。

师:

上来指一指。

生指教室门上的角(4个)。

师:

大家找的很好,老师这儿有几张图,看谁能找出角,把它指出来。

(课件出示剪刀图)

生1指剪刀头。

师:

同意吗?

(生不同意)谁来说说不同意的理由。

生:

有一条边是弯弯的,不能算。

师:

回答的很好,给第二小组加一个五角星。

生2:

指剪刀把上突出的部分。

师:

这个是角吗?

生:

不是。

师:

到底这个角藏在哪里呢?

再仔细找找。

生3:

指剪刀张开部分。

(课件显示找正确了)

师:

大家一起来做运动,描一描角。

这个角找得好辛苦呀!

下面来看这个(显示插一根吸管的可乐罐)。

生指吸管上的角。

师:

你也找对了吗?

对的给自己鼓励一下。

师:

看看钟面上的。

出示第三幅图:

一个钟面。

生指分针和时针的夹角。

师:

很好,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三个角。

现在我们把这些角的外衣脱掉,来仔细看看。

(课件显示3个角)

师指第一个角:

这个点叫什么?

生:

起点。

生:

顶点。

生:

点。

师:

(板书顶点)这两条呢?

生:

边。

(师板书:

边)

师:

请同学们指这个角(第二个角)的顶点和2条边。

生指。

师指第三个角:

看你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样。

师: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是不是角,是的请露出你的笑脸,不是的用哭脸表示。

逐个判断:

1、两条边没连上的(离得较远);

2、正确的;

3、一边是曲线的。

师:

为什么不是?

生:

因为有一条边是圆圆的。

4、两条边没连上的(离得较近);

师:

为什么不是?

生:

两条边没有连住。

师:

没有顶点了。

5、正确的。

(要求学生指出顶点和边)

师:

刚才大家表现得很好,每个小组再加一个五角星。

现在是几星级了?

还是二星级的别灰心,因为还有(生:

机会)。

师:

这是老师画的一个角。

大家也想画画吗》

生画角。

师提醒不要用波浪线画角,有的尺子的一条边是波浪线的。

很快有学生画好了。

师:

画好的,再好一个。

生继续画,有的还没画好,有的2个都画好了。

师:

画好的小朋友把漂亮的姿势摆出来,让老师一看就知道你已经画好了。

师:

谁愿意把你画的角展示给大家?

生1上台展示:

画了2个。

师:

你是怎么画的?

生1:

先画一条边,再画一个点

师插:

叫什么?

生:

顶点。

生1:

再画一条边。

师:

我知道了,他是先画

生2展示。

师:

你是怎么画的?

生2:

先画2条边,再画顶点。

生3展示:

画了2个三角形。

有学生叹气。

师:

为什么?

他画了2个三角形,其实他画了几个角呀?

生:

6个角。

师问生3:

你是不是描出来的?

生3:

是的。

师:

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画的?

生:

想。

师边画边说:

先画一个顶点,再画一条边有没有和老师一样画的?

(有几个学生举手)大家用老师这样的方法再画一个角。

生画,师提醒:

角的嘴巴可以朝上,也可以朝左边。

师:

画角就到这儿。

下面我们来做游戏。

要求学生用信封里提供的材料做角,材料有:

绳子,图钉,长方形小纸片,小棒。

可以自由选择。

生做角。

师:

做好后将你的角展示给同学看,你的角在哪里。

有学生开始展示。

师展示一学生的角(用纸片和图钉做的):

你们看看,这个角会怎样?

生:

会变形。

师:

对,可以变形,它的嘴巴可以张大,也可以缩小。

(边说边演示)

有一个学生说象:

剪刀。

师:

做好的可以展示给听课老师看看。

师:

我们今天学了什么?

生:

认识角。

(师板书)

评课意见:

总体感觉:

从这堂课的总体效果来说,我认为执教者已经树立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课堂很活跃,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一、学生的动:

1、叶圣陶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新课程提出的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都是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在动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堂课的很多地方正体现了这一点:

从2次不同要求的指五角形的角,到感受三角板上的角,找身边的角,到后来画角、做角,学生动起来了,而且动的很充分,学的很充分,角的知识就这样在学生的动中被消化、吸收。

2、课堂的动态生成。

这堂课上得很精彩,因为有很多学生的回答是动态的,非预设的,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想法。

下面我说一处亮点:

在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时,老师问学生:

压边有什么感觉?

第一个学生回答是:

滑。

第二个学生回答是:

温柔。

这时课堂上还出现一阵笑声。

第三个学生回答的是:

舒服。

这三个回答虽然是学生的真实感受,但看似与正确答案无关。

(当时我也很体上课教师担心:

该如何引导)很快,老师的一句为什么会感到舒服?

就轻易的得到了平平的、直直的的好答案。

巧妙的引领,真实的体验,是那么的自然无痕,让听课的我也感到是那么的舒服!

二、学生的笑

整堂课感觉学生学得很开心,笑声阵阵,我认为主要原因又以下几个:

1、体现了学生的自主。

首先是教师珍视学生的回答,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说出不同的、真实的感受。

如在讲角的概念时的那段精彩的引领。

当学生的回答得到老师的肯定时,就有了开心的笑。

2、知识不再是全靠教师的授给,而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体验,不断得到的成功体验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更乐于学习,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有了更多的成功的笑。

3、教师观念转变了,对学生更尊重了,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更多的是肯定的评价、激励,好象没听到错、不好等话语,以前常说的失败,更多的被成功是成功之母所代替。

这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更增添了不少骄傲的笑声。

4、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星级评比从上课开始就进行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笑脸和哭脸展示学生的评价结果,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请学生用漂亮的姿势展示出来这些都让学生有了更多的笑。

三、值得探讨的5个问题。

1、教学目标的确定:

数学教学的目标是从三个维度来确定的。

张老师制定的第三个目标是:

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倾听的习惯,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

但实际在课堂中合作的成分并不大,学生交流的机会也挺少的。

是否可以从此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方面去考虑。

2、小组评价应有结果:

虽然在黑板上已经展示了结果,但应在小结时对本次比赛进行总结、肯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好的延伸,这也关系到评价的完整性。

3、角的呈现方式应多样化。

这堂课呈现的角基本上是朝右的,虽然在画角时,教师提到过可以朝上、朝左,但强调得不够,应该将角的形式多样化的呈现给学生。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4、这张长长的桌子有4个角。

书本有4个角。

这两句话叙说不够妥当。

课后的做一做1是这样描述的:

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我们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应注意科学性。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

“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5、活动角的展示可否再充分些。

活动角展示时不少学生还在做角,是否可以等学生做完了再展示。

老师说的那些活动角的认识也应该让展示的学生来说,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应该能说也能够说完整的,而且这是下节课角的认识的知识基础。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