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中文2张伟伟秋水教学案例3lyx.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89602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6中文2张伟伟秋水教学案例3ly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06中文2张伟伟秋水教学案例3ly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06中文2张伟伟秋水教学案例3ly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06中文2张伟伟秋水教学案例3ly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06中文2张伟伟秋水教学案例3ly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06中文2张伟伟秋水教学案例3lyx.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06中文2张伟伟秋水教学案例3lyx.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06中文2张伟伟秋水教学案例3lyx.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06中文2张伟伟秋水教学案例3lyx.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06中文2张伟伟秋水教学案例3lyx.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06中文2张伟伟秋水教学案例3lyx.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06中文2张伟伟秋水教学案例3lyx.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06中文2张伟伟秋水教学案例3lyx.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6中文2张伟伟秋水教学案例3lyx.docx

《06中文2张伟伟秋水教学案例3ly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中文2张伟伟秋水教学案例3lyx.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6中文2张伟伟秋水教学案例3lyx.docx

06中文2张伟伟秋水教学案例3lyx

《秋水》教学案例

06级汉语言文学2班张伟伟指导教师:

罗永祥教授

本篇教学案例是依据我在贵阳市白云六中作为实习生代表所上的一节公开汇报课所撰写的。

本课授课时间是2009年11月29日,执教班级是高一八班(重点班),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一年级第二十四课节选自《庄子·秋水》的《秋水》。

这篇文章在人教版上属于一篇自读课文。

大纲要求学生掌握文言字词的用法、固定文言句式的学习和理解本文寓意。

我的教学目标除了完成上述大纲的要求上,重点教授给学生一种古汉语的学习方法——诵读法,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古汉语的文化精髓。

整个课堂上下来同学们积极参与,气氛活跃,完成了教学目标。

一、教学设计

1.1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高一年级的语文(文言文)课,拟从一则故事《扣盆而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并以故事主人公对生死观的态度进行思考回答,初步了解庄子的相对哲学思想,进而说明主人公就是庄子,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和课后注释,简单介绍庄子其人及其思想(相对的思想)。

课堂一开始就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查阅资料的能力导入新课——《秋水》。

鉴于本课是篇自读课文,篇幅短小,文字浅显,有时间有可能在课堂中通过反复诵读来感悟、比较,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寓言寓意,因此我决定选择用“诵读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

 

生字词依然是高一语文新课教学的前提。

教师首先要根据学习文言文的一种方法“诵读法”的一读——读准,在学生集体朗诵的情况对本文的生字词进行注音;其次让学生通过其余“两读”—读懂、读透,来了解本文大意、理解本文寓意。

在这些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自由结合讨论在为人处世应持有一种什么态度,老师加以引导完成本课教学设计的态度价值目标。

教学的整个流程设计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首先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反复诵读、小组自由讨论归纳文言字词及本文寓意,最后引导学生提取文章精华,让学生养成一种为人处世的道德认识等环节来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其次,在学生集体朗诵之前提出问题,在朗诵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有感情朗诵河伯态度及其前后情感变化,通过对比来进行分析课文,训练其查阅资料、把握情绪、合作探究的能力,思考加上运用达到本文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1.2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积累古汉语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通过诵读、比较、拓展,训练查阅资料、把握情绪、合作探究的方法来进行本文的学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感受庄子相对主义的哲学思想,培养学生学会为人处世学会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事物的真实面目,不要成为井底之蛙或者盲目自信。

1.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重难点即通过河伯认识前后态度变化的对比,理解本文寓意。

而重难点的突破,关键就在学生读懂—在有感情的进行朗诵的基础上,自由讨论能突出河伯态度前后变化的字词是哪些,即刚开始看到“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显示踌躇满怀的“喜”字到后来“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时始旋其面目自惭形秽并悔悟的“叹”字来抓住本文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

学生能抓住能体现本文前后对比的关键词的基础上,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诵进行指导和示范,在读透的环节让学生自己得出本文寓意,作为突破本课的重难点的一种范式。

1.4教学主线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依据这种指导方针,本课的教学课程以合作探索方式展开:

“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比较质疑)——解决问题(学生讨论总结,得出结论)——联系自身实际(学生自主结合讨论思考,结合自身,得出为人处世的方法)”,把这种启发式贯穿教学始终,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作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教学过程

2.1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片段一:

故事导入,引入庄子其人[缺乏过渡,引起争议]

自评:

在用《扣盆而歌》这个故引出庄子的相对思想时,就有学生质疑这个结论,他们大都偏向于庄子太过于伤心以至于用这种过激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悲痛,于是同学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试图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完全激发了学生们对庄子其人的好奇心和关注度,达到了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出庄子其人并使学生充满兴趣的学习本课内容。

师:

“传说有个人的妻子死了,他的好朋友惠施前去吊唁,但却看到这人正伸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着,敲着瓦盆唱歌。

”请问同学们这个人是谁?

他的妻子去世了他为什么不悲伤的大哭,而是高兴的敲着瓦盆唱歌?

  生:

庄子,说明他很乐观。

(也有回答庄子有神经病,大多数学生回答庄子是因为悲伤过度)

师:

对,这个故事可能不为常人所理解,但我觉得它表明了庄子通达的生死观,他认为生来死去就如同春夏秋冬变化。

今天我们就学习庄子的一篇文章《秋水》,来看看庄子在本文中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认识。

(板书——《秋水》庄子)

自评:

在这个故事的导入上,因为导入环节时间的安排,没有足够的时间多举例来给学生解释庄子相对论的哲学思想,或者说让学生反应思考的时间,只是大而化之的给学生浅显的讲解故事所涉及的庄子思想中生与死的相对论。

2.2合作探究,查阅资料,质疑探索,得出结论

片段二: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归纳本文的古汉语知识[教师主导过多,学生拓展不足,掌握程度缺乏检测/本片断写法缺少真实感]

自评:

在这个片段的教学实践中,依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课程的基本概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的指导原则而设计。

旨在积极提倡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也是在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师:

(1)找出通假字,并理解如:

泾流之大。

(“泾”通“径”,直流。

(2)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如:

百川灌河古义特指黄河;今义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3)找出词性活用词语和特殊用法,并理解。

如:

秋水时至名词做状语,按时。

(4)找出特殊句式,并分析。

如:

闻道百,定语后置

(5)找出固定结构,并理解。

如: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非……则”,表示假设,译为:

“不是……就……”。

(以下省略找成语、找文言虚词)

  自评:

在这个片段的设计中,让学生自主按类别归纳古汉语知识,不懂的可以小组间互相提问解答,同时对课后注释有质疑的地方进行讨论同学之间解答不出的地方老师加以引导、明确。

在这个片段的讲解中,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充分,而且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们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很多超过了我的备课范围,达到教学相长,实现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片段三:

师生互动,揣摩文中情感,角色分配朗诵》[示范有力,揣摩有得/写法上缺少真实感、也没体现检测手段]

自评:

本片段设置的意图就是让学生通过角色分配有感情的进行朗诵,深入思考文中河伯前后态度的对比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老师提示学生揣摩回答:

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文章开头的两句话写秋天的雨水按季节来到,小股水流无以计数,灌入黄河,浩浩荡荡,畅通无阻,无比壮观。

作者在此仅用了22个字就把黄河的壮阔描写得淋漓尽致。

诵读时语速要缓慢而有气魄,注意各分句之间的停顿。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句中的“间”,读时声调要适当拖长,略作停顿后,再缓缓读出“不辩牛马”。

②“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句诵读时语速要稍快,要将河伯的骄傲自满之情读出来。

“于是焉”的“焉”在此是个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河伯欣然自喜”诵读时重音要放在“欣然”二字之上。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诵读时一定要注意“以天下之美”之后的短暂停顿,二要将重音放在“尽”字上。

因为一个“尽”将河伯的踌躇满志,飘飘然描写得淋漓尽致。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以下省略)

2.3板书设计,给予学生学习文言文一种方法[存在争议的板书设计:

能按教学方法本身来设计高中语文课的板书吗?

]

自评:

在板书设计中,根据学生已学习两个单元的文言文的基础上,我把板书着重于“授之以渔”的角度来进行设计。

秋水

——庄子

一、作者本人及其作品

庄子:

名周,战国时代思想家、文学家。

宋国蒙人,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作品介绍在课后注释)

二、诵读法

1、读准:

不能增减字、不误读、不倒句,断句正确。

2、读懂:

了解本文大意并有感情的进行诵读。

3、读透:

理解本文寓意。

3、教学反思

《秋水》是一篇节选《庄子·秋水》的自读文言文,篇幅短小,文字浅显,根据“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重点放在教学生一种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所以通过诵读法的“三读”来达到教学目标。

下面就对本课教学的成功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总结如下:

3.1成功之处

(1)备教材较为充分。

在教学思路上较为清晰,对课文思路的梳理上,重点抓住描写河伯前后态度对比的两个关键词“喜”“叹”,通过这两词把河伯前后在动作、神态、语言的产生得差别自然的表达了出来,同时也易让学生展开思考和理解。

(2)备学生较为充分。

平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中,仔细归纳了学生学习文言文中所遇到的瓶颈及解决办法,所以在对问题的疏导上,能针对重难点加以突出和强化。

(3)我觉得自己本课教学最大的亮点是师生互动充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探究的精神。

(4)实践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努力探索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模式,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思维能力。

3.2改进之处

(1)文本的梳理可以更为清晰。

“喜”“叹”两个关键词是为重要,到要抓住文本中出现的两个“于是焉”就更为清晰明了且更易被学生所把握。

(2)心理素质不过硬,因紧张出现知识点错误。

文本中“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中的“以……为”是古汉语中的一种固定搭配,译为“认为”的意思,在备课时是备到的,可讲课时因紧张而出现短暂式忘记,等反应过来时时间已过,这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可以犯得低级性错误。

(3)板书设计不科学。

虽然是强调学习文言文的一种方法,但不可以作为主板书设计,可作为辅助板书来写,主板书还是应设计为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本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即文本内容中对主题思想体现上。

如:

第一个“于是焉”产生得“喜”的骄傲自满、不可一世的神态,第二个“于是焉”产生得“叹”的猛然醒悟的神态,进而得出本文寓意等等。

(4)教学时间把握不科学。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不能科学把握、有效分配个教学环节需求时间,一致讲到兴奋处就拖延了其教学环节的时间。

以上四点都是我在本节教学中存在问题,究其主要原因是对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不够透彻,新课标要求教师首先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培养语文素养。

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

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而我在这个方面就要加强语文素养的提升和语文教学艺术的修炼。

其次是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

在唤醒主体意识上,应该认识到学法指导不是简单的传授方法,而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课堂教学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教育观;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就课堂而言,"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而教学手段更应该是"语言+普通教具+现代媒体"。

“教师是一种责任,教学是一门艺术”,要当一位负责人、人民满意的教师,要把每一节课上的富有艺术性,给予学生以美的感受、精神上的愉悦,这需要时间的打磨,教学实践的反复锻炼和经验教训的积累和沉淀,这也是我即将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从事语文艺术教学毕生的奋斗目标。

附一:

修改后教学表格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表

实习单位白云六中设计者张伟伟设计时2009-10-26执教者张伟伟执教班级高一八班执教时间2009-10-29

章节名称

庄子《秋水》

计划学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1.了解庄子思想,并明白庄子作品中寓言故事的现实意义。

2.学会归纳总结古汉语知识。

3.借助工具书和相关资料读懂文言文。

背诵一定数量文言文,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本节(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积累文学常识和古汉语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比较、拓展,训练查阅资料、把握情绪、合作探究的能力。

3.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感受庄子相对主义的哲学思想,培养学生谦虚的品格。

 

 

 

 

知识点

编号

学习

目标

具体描述语句

24.1—1

 

24.2.—1

 

24.3—1

 

24.4—1

 

24.5—1

 

了解《庄子》及其后人对其思想的

教学生读准、读顺、读懂、读透全文

 

本文的寓意是什么?

 

本课小结

课后作业

 

庄子,名(周),(战国)时代思想家、文学家。

(以下省略)

 

读顺是准确断句;读懂就要求学生对整篇文章准确到字词进行翻译;如:

1、找出通假字,并理解2、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3、找出词性活用词语和特殊用法,并理解。

4、找出特殊句式,并分析。

5、找出固定结构,并理解6、找出文中的成语,并理解。

7、找出文中的虚词,并解释;体会文中河伯前后情绪变化,有感情朗诵,

读透则有助于学生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明确本文寓意。

明确:

(1)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2)学问无止境,个人的知识有限,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如果知道一点就盲目自信,那是很可笑的

小结:

世界是认识不尽的,是不可知的,人应该从中解脱出来,不为外物所束缚,物我合一,达到精神自由独立的境界。

作为道家集大成的庄子,引起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对庄子的浪漫和自由痴狂,现在让我们合上《秋水》,闭上双眼,在齐声诵读中重新进入到庄子的自由世界!

①搜集整理关于庄子的故事。

②完成熟背成诵。

 

(表格式教案设计)

教学行为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5~8分钟

 

引入新课

传说庄子的妻子死了,惠施前去吊唁,看到庄子正伸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着,敲着瓦盆唱歌。

请问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反映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思想?

 

这个故事可能不为常人所理解,但我觉得它表明了庄子通达的生死观,他认为生来死去就如同春夏秋冬变化。

庄子的魅力跨越千年,今天就让我们通过《秋水》开一扇小小的窗来走近庄子。

生:

庄子。

乐观的思想。

生:

庄子,名(周),(战国)时代思想家、文学家。

宋国蒙(现在河南商丘)人,曾任小官,不愿和统治者合作,不久辞去。

他一生贫困,甘愿闲居独处。

他继承并发扬(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25~30分钟

 

展开

新课

学习

一、诵读法,课文篇幅短小,文字浅显,可以着重通过三读—读准、读懂、读透,来感悟、比较,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寓言寓意。

1、读准:

不能增减字、不误读、不倒句,断句正确(教师范读)。

2、读懂:

了解本文大意并有感情的进行诵读(仔细分析如何有感情的朗诵),知道每句、每节、全文在讲什么。

3、读透:

理解本文寓意。

(明确:

(1)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2)学问无止境,个人的知识有限,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如果知道一点就盲目自信,那是很可笑的。

 

1、学生齐读、个读,注意字音和断句

2、学生分小组讨论:

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字词向教师提问并进行归纳,借助课后注释掌握本文大意,在了解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有感情的朗诵。

3、分小组讨论:

本文以河神和海神的寓言故事意在讲明一个什么道理?

教师进行引导讲解学生不明白的古汉语知识

5~10分钟

巩固

新课

提问:

请学生翻译一下本篇文章,不懂的环节进行指导、疏通。

被提问学生进行翻译,其它同学监督检查。

检查学生对本文的熟练程度

2~5分钟

学习

小结

世界是认识不尽的,是不可知的,人应该从中解脱出来,不为外物所束缚,物我合一,达到精神自由独立的境界。

作为道家集大成的庄子,引起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对庄子的浪漫和自由痴狂,现在让我们合上《秋水》,闭上双眼,在齐声诵读中重新进入到庄子的自由世界!

学生齐声背诵本篇文章(不会背的看书朗诵)

1~2分钟

课后作业

①搜集整理关于庄子的故事。

②完成熟背成诵。

板书

设计

河伯:

兩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喜

至于北海,不见水端——叹}对比产生本文寓意:

(1)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2)学问无止境,个人的知识有限,如果知道一点就盲目自信,那是很可笑的。

案例简评:

本人参与张伟伟同学本堂实习汇报课的听课和评课。

当时,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范读,学生揣摩,指导有力,诵读有得。

仅就课堂而言,本堂课是一次成功的实习汇报课。

从教学案例撰写上看,本案例形式合乎一般规范,内容上存在片断真实感有不够强、教学方法及流程内在一致性不够好、反思的理论程度不够高等问题。

案例中“批注”是过程点评,相对具体,案例后半部分有意粗略点评,意在留下思考、揣摩余地,请读者特别注意比较改进后的教案,再反思,再改进,再提高。

从观摩反思、提高改进的角度,以下问题值得深思:

1、在整体把握课程标准基础上,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如文言文教学),确定目标,选择教学方法的问题(如本案例中的诵读法)之类的问题。

2、清晰具体表述教学目标,选择检测目标经教学后达成的程度问题。

不仅重过程,也重收获。

3、板书设计与整个教学重难点的相互支持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教学过程展开实现板书的整体构建问题。

4、教学(设计、实施和案例)中,以教学目标导向的目标—手段—结果整体上一致性问题。

5、教学各环节时间的合理分配、衔接转换的流畅性问题。

6、课堂中的教学机智问题。

如案例中的导入的“扣盆而歌”、展开部分的“以、、、为”

点评人:

罗永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