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XX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四则运算表格式教案含练习题人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89649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学习XX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四则运算表格式教案含练习题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K12学习XX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四则运算表格式教案含练习题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K12学习XX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四则运算表格式教案含练习题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K12学习XX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四则运算表格式教案含练习题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K12学习XX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四则运算表格式教案含练习题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K12学习XX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四则运算表格式教案含练习题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K12学习XX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四则运算表格式教案含练习题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K12学习XX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四则运算表格式教案含练习题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K12学习XX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四则运算表格式教案含练习题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K12学习XX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四则运算表格式教案含练习题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K12学习XX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四则运算表格式教案含练习题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K12学习XX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四则运算表格式教案含练习题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K12学习XX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四则运算表格式教案含练习题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K12学习XX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四则运算表格式教案含练习题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K12学习XX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四则运算表格式教案含练习题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K12学习XX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四则运算表格式教案含练习题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K12学习XX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四则运算表格式教案含练习题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K12学习XX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四则运算表格式教案含练习题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K12学习XX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四则运算表格式教案含练习题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12学习XX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四则运算表格式教案含练习题人教版.docx

《K12学习XX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四则运算表格式教案含练习题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学习XX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四则运算表格式教案含练习题人教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K12学习XX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四则运算表格式教案含练习题人教版.docx

K12学习XX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四则运算表格式教案含练习题人教版

XX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四则运算表格式教案含练习题(人教版)

  本课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P2——P3第1课时/共14课时

  教学目标

  及设置依据1、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在经历探索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归纳、判断推理能力。

  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理解并掌握加法与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

  导入新授

  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

今天就来研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

  探索发现

  探究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加法的意义

  出示教材P2例1主题图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

  长多少千米?

  思考:

怎样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怎样计算?

你能用线段图表示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独立列式:

814+1142=1956并展示线段图。

  结合加法算式,说一说加法算式的意义。

  教师总结: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你知道加法各部分名称吗?

  教师总结: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教学减法的意义

  出示P3例1

  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并独立尝试画线段图。

  指名板演后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总结:

要求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中去掉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而要求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去掉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

  请观察以上两道问题与之前第题有什么联系?

  总结:

第题实际是已知两个数,求它们的和是多少,做加法;而题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做减法。

  想一想:

减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

  总结: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其中的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所求的另一个加数叫做差。

  探究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你能说一说加法和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教师并板书。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如果知道和与一个加数,能求出另一个加数吗?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如果知道被减数和差,能求出减数吗?

  减数=被减数-差

  如果知道减数和差,能求出被减数吗?

  被减数=减数+差

  你觉得加法和减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用一句话来概括。

  教师总结: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加减对比

  巩固发散

  独立完成P3做一做,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2468+575=30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043-2468=

  043-575=

  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得出结果的。

  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

为什么?

  ①滑雪场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59张门票。

滑雪场全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

  ②滑雪场全天卖出145张门票,其中上午卖出86张,下午卖出多少张?

  ③华光文具店运来一批练习本,卖出370包,剩下630包。

运来多少包练习本?

  ④兴华小学一共有学生843人,其中男生418人,女生有多少人?

  .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等式,并说说依据是什么?

  猜一猜我是几

  计算下面各题,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0+190=254+297=

  6-98=712-455=

  巩固提升

  已知A+B=c,并且A、B、c的和是800,B=100,那么c=,A=

  已知A-B=c,并且A、B、c的和是800,B=100,那么A=,c=

  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课后反思:

  作业布置或设计课后反思:

  教后整体反思本课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P5——P6第2课时/共14课时

  教学目标

  及设置依据1、在已学的乘、除法知识的基础上分别概括出乘、除法的意义。

  在交流总结的基础上,掌握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乘、除法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明确0不能作除数及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

  导入新授

  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

  根据题意,列式计算。

  用加法算:

3+3+3+3=12

  用乘法算:

3×4=12

  算式中的3和4各表示什么意思?

  乘、除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引出课题。

  探究规律,明确意义

  教学乘、除法的意义。

  出示教材P5例2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板书:

3+3+3+3=12或3×4=12

  结合刚才的算式思考:

哪个算式更为简便?

想一想乘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

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吗?

  教师总结: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因数×因数=积

  出示教材P5例2

  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板书:

12÷3=412÷4=3

  对比这三个算式,你能说一说什么是除法?

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吗?

  与第相比,第、题分别是已知什么?

求什么?

怎样算?

  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认为什么是除法?

  总结:

除法可以看做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商。

  教学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你能说一说乘法、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如果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后,板书总结。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商

  通过刚才算式的比较,你能说一说除法和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总结: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乘除法对比

  教学有关0的运算。

  出示P6例3

  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关0的哪些运算?

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说试题,教师记录。

  预设:

0+5=24-0=5×0=0÷6=4-4=

  指名口算后,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

一个数加上0还得这个数的本身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的本身

  0乘任何数都得0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为0

  思考:

在除法算式中,0能做除数吗?

为什么?

  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教师总结:

5÷0不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和0相乘能得到5;0÷0不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0.因此0作除数无意义,因此0不能作除数。

  巩固发散

  P6做一做独立完成,指名订正。

  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04÷14=

  04÷36=

  你是根据什么得出结果的?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

为什么?

  蜗牛每小时可爬行5,6小时能爬行多少米?

  0支铅笔,每12支装一盒,可以装几盒?

  蜗牛6小时爬了30,平均每小时爬行多少米?

  一头大象的体重是5600g,正好是一头牛的体重的8倍。

这头牛重多少千克?

  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4、课本P7

  一艘宇宙飞船5秒航行60。

根据这一数据填写下表。

  /1如果A÷B=3,并且A+B=16,那么B=,A=。

  /2、如果A÷B=5……2,并且A+B=20,那么B=,A=。

  说一说上面两题你是怎样想的?

  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课后反思:

  作业布置或设计课后反思:

  教后整体反思

  本课课题

  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练习第3课时/共14课时

  教学目标

  及设置依据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乘、除法的意义及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及作图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加、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应用;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加减法的意义及关系

  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

  有关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能不能作除数呢?

为什么?

  注意:

0不能作除数。

  例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

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二、基础练习

  根据78×36=2808,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根据是什么?

  08÷78=

  08÷36=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0800÷36=

  根据1170÷26=45,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根据是什么?

  170÷45=除数=被除数÷商

  ×26=被除数=商×除数

  0×260=

  根据78+36=11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根据是什么?

  14-78=114-36=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根据71-26=45,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根据是什么?

  1-45=减数=被减数-差

  +26=被减数=差+减数

  课本P7

  除数=÷商

  /1计算下面各题,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0+190=254+297=

  6-98=712-455=

  /2计算下面各题,并利用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27=102×85=

  54÷29=876÷73=

  每只猴分12个,还余3个。

一共有多少个桃?

  直接写出得数。

10、如果○是△的30倍,下面哪些算式是对的?

11、判断

  0+7=0

  0既不可以作除数,也不可以做被除数。

  ×8÷5×8=1

  二、拓展延伸

  小明在做一道加法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2看作4,另一个加数个位上的7看作9,结果计算的和为215.正确的和为

  小明在做一道加法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2看作4,另一个加数十位上的7看作9,结果计算的和为215.正确的和为

  小华在做一道减法时,把被减数个位上的2看作4,减数没看错,结果计算的差为215.正确的差为

  小华在做一道减法时,把被减数十位上的7看作4,减数没看错,结果计算的差为215.正确的差为

  小华在做一道减法时,被减数没看错,把减数个位上的8看作6,结果计算的差为215.正确的差为

  如果A÷B=2,并且A+B=24,那么B=,A=。

  如果A÷B=4……5,并且A+B=40,那么B=,A=。

  被除数除以除数商是8,余数是10,并且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163,那么除数=,被除数=。

  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练习一

  课后反思:

  作业布置或设计课后反思:

  教后整体反思

  本课课题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P9——P10第4课时/共14课时

  教学目标

  及设置依据1、了解括号产生的必要性,掌握含有小括号、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能准确规范计算带有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感受数学符号的奇妙。

  在交流、探究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并能准确表达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带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我们目前学过哪几种运算?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说说下面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说说下面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二、感受括号的作用

  感受小括号的作用

  6÷12+4×2

  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如果变成96÷×2,运算顺序怎样?

  先说一说运算的顺序,再计算。

  6÷×2

  =96÷16×2

  =6×2

  =12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感受中括号的作用

  6÷[×2]

  =96÷[16×2]

  =96÷32

  =3

  如果在96÷×2的基础上再加上中括号,

  你知道运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吗?

  先说一说运算的顺序,再计算。

  算式中有小括号还有中括号,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计算?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新知

  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课本P9

  0÷

  =360÷

  =360÷6

  =60

  -[÷9]

  =158-[81÷9]

  =158-9

  =149

  下面的运算对不对?

如果不对,请改正过来。

  [700-]×2

  =[700-]×2

  =[700-60]×2

  =640×2

  =1280

  改正

  [700-]×2

  =[700-]×2

  =[700-620]×2

  =80×2

  =160

  你知道吗?

  算式中有小括号还有中括号,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计算?

  按照顺序计算,并填写下面的□,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0×[÷25]=3520×34=31484

  小结:

看树形图列综合算式

  抄,从左往右抄。

2、添,从上往下添按需添括号。

  根据下面的分步算式,把它们写成综合算式

  0÷3=50180+50=230

  ×14=56272-56=216216+78=294

  00÷4=5050×3=15050+150=200

  +12=4025×40=10004000÷1000=4

  四、解决问题

  今年春节小明一共得到压岁钱850元,购买课外书花掉228元,为失学儿童捐款150元,现在小明还剩下多少元压岁钱?

2.大同乡中心小学在荒山上植树,XX年共植树356棵,XX年植树3次,每次植树140棵。

哪一年植的树多?

多多少棵?

  李伯伯家养了42只鸡,养鸭的只数是鸡的一半。

李伯伯家一共养鸡、鸭多少只?

  书架上有两层书,共144本。

如果从下层取出8本书放到上层去,两层书的本数就相同。

书架上下层各有多少本书?

  /1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5/2下面各题,看谁做得都对五、课堂总结

  师: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小括号、中括号有什么作用?

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应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师生交流后明确:

小括号、中括号能改变运算的顺序;在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运算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板书设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课后反思:

  作业布置或设计课后反思:

  教后整体反思

  本课课题

  括号练习拓展第5课时/共14课时

  教学目标

  及设置依据1、巩固已学过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进一步掌握含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进一步巩固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解狭问题的能力。

  体会四则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二、基础练习

  脫式计算下面各题。

  18+36÷[2×]

  0×[23-÷18]

  ×[300÷]-45

  [÷5-16]×6

  20-420÷[×2]

  列式计算:

  与20的积,加2400除以80的商,和是多少?

  3与7的差,乘它们的和,积是多少?

  的2倍,减112除以28的商,差是多少?

  与4的积,减40,再除以12,商是多少?

  0减12的差,被6与7的和除,商是多少?

  /1、同学们做风车,各小组做的数量如下表:

  平均每组做几个?

  /2、动物园里的一头大象每天吃180千克食物,一只熊猫2天吃72千克食物。

大象每天吃的食物是熊猫的多少倍?

  /3、水果店运来苹果、香蕉各8箱。

苹果每箱25千克,香蕉每箱18千克。

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下列每组各题的运算顺序一样吗?

为什么?

  先用记号标出先算的部分,再进行递等式计算。

  0-320÷480×3-15×10

  ÷7×980+20-80+20

  ×6-75÷597-12×6+43

  列出综合算式并用递等式计算。

  强强8分钟能打560个字,妮妮每分钟能打60个字。

强强每分钟比妮妮多打几个字?

  强强每分钟能打70个字,妮妮5分钟能打300个字。

强强每分钟比妮妮多打几个字?

  强强8分钟能打560个字,妮妮5分钟能打300个字。

强强每分钟比妮妮多打几个字?

  强强8分钟能打560个字,妮妮5分钟能打300个字。

强强和妮妮每分钟共打几个字?

  强强每分钟打70个字,打了8分钟,妮妮每分钟打60个字,打了5分钟。

强强和妮妮共打了几个字?

  三、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课后反思:

  作业布置或设计1、脱式计算

  0-32×25÷16+37

  24-÷25

  [175+×13]÷31

  列式计算:

  与35乘24的积相加,所得的和再减14,差是多少?

  加35的和乘24,所得的积再减14,差是多少?

  加35的和,乘24减14的差,积是多少?

  1与26的和,乘它们的差,积是多少?

课后反思:

  教后整体反思本课课题

  租船问题P10例5第6课时/共14课时

  教学目标

  及设置依据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通过对“租船费用”问题的研究,掌握先假设再根据假设结果进行逐步调整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探究“租船费用”最省的过程,感受数据变化的规律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和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应用的灵活性、广泛性和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掌握先假设,再根据假设逐渐调整的基本方法。

  通过对现实数据的分析进行合理调整。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怎样租船最省钱?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要注意什么问题?

  二、解决问题

  我们一共有32人,大船每条限乘6人,价格30元;小船每条限乘4人,价格24元。

怎样租船最省钱?

  大船每人:

30÷6=5

  小船每人:

24÷4=6

  元<6元

  所以尽可能租大船

  ÷6=5……2

  方案一:

5条大船,1条小船

  0×5+24×1=174

  方案二4条大船,2条小船

  0×4+24×2=168

  元<174元

  答:

租4条大船,2条小船最省钱,需要168元。

  租船问题一般要考虑哪些要素

  价格便宜

  运走所有人

  尽可能要满载

  三、巩固练习

  我校共有老师14人,学生326人,大车可坐40人,租金900元;小车可坐20人,租金500元。

  怎样租车最省钱?

  大车每人900÷40=22……20元

  ≈23元

  小车每人:

500÷20=25

  3元<25元

  所以尽可能租大车

  +326)÷40=8…20

  方案一:

8辆大车,1辆小车

  00×8+500×1=7700

  答:

8辆大车,1辆小车最省钱,需要7700元。

  旅行社推出“××风景区一日游”的两种价格方案。

  成人6人,儿童4人,选哪种方案合算?

  成人4人,儿童6人,选哪种方案合算?

  成人8人,儿童6人,

  比较“选哪种方案合算?

”和“怎样买票合算?

”有什么区别?

  下面4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24呢?

  ×3=24

  ×=24

  在○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号两边相等。

  妈妈要买橙汁,甲乙两家超市在做活动,甲超市买10瓶送一瓶,乙超市满十瓶,每瓶便宜2元,已知每瓶橙汁原价12元,妈妈有120元,在哪家超市买便宜?

  小明家要请客吃饭,准备做鸡蛋宴,每只大碗可以装10个鸡蛋,每只小碗可以装8个鸡蛋。

每只大碗的鸡蛋要8元钱,每只小碗的鸡蛋要5元钱。

现准备用50个鸡蛋,怎样买比较合适?

  三、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租船问题

  一般要考虑哪些要素

  价格便宜

  运走所有人

  尽可能要满载

  课后反思:

  作业布置或设计课后反思:

  教后整体反思

  本课课题

  四则运算的整理和复习第7课时/共14课时

  教学目标

  及设置依据1、复习四则运算,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让学生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