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优化方案》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7+3+1高考仿真训练仿真模拟训练五.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90455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优化方案》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7+3+1高考仿真训练仿真模拟训练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版《优化方案》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7+3+1高考仿真训练仿真模拟训练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版《优化方案》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7+3+1高考仿真训练仿真模拟训练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版《优化方案》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7+3+1高考仿真训练仿真模拟训练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版《优化方案》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7+3+1高考仿真训练仿真模拟训练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版《优化方案》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7+3+1高考仿真训练仿真模拟训练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版《优化方案》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7+3+1高考仿真训练仿真模拟训练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版《优化方案》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7+3+1高考仿真训练仿真模拟训练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版《优化方案》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7+3+1高考仿真训练仿真模拟训练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版《优化方案》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7+3+1高考仿真训练仿真模拟训练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版《优化方案》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7+3+1高考仿真训练仿真模拟训练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版《优化方案》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7+3+1高考仿真训练仿真模拟训练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版《优化方案》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7+3+1高考仿真训练仿真模拟训练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版《优化方案》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7+3+1高考仿真训练仿真模拟训练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版《优化方案》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7+3+1高考仿真训练仿真模拟训练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版《优化方案》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7+3+1高考仿真训练仿真模拟训练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版《优化方案》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7+3+1高考仿真训练仿真模拟训练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版《优化方案》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7+3+1高考仿真训练仿真模拟训练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优化方案》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7+3+1高考仿真训练仿真模拟训练五.docx

《版《优化方案》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7+3+1高考仿真训练仿真模拟训练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优化方案》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7+3+1高考仿真训练仿真模拟训练五.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优化方案》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7+3+1高考仿真训练仿真模拟训练五.docx

版《优化方案》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7+3+1高考仿真训练仿真模拟训练五

仿真模拟训练(五)

(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S32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社会、科学、技术、环保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荧光蛋白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且能发生水解

B.用纯碱溶液和盐酸可以清洗锅炉中的硫酸钙

C.利用次氯酸钠溶液的碱性对餐具和环境进行消毒

D.大量排放PM2.5、SO2、NOx等会形成雾霾

8.下表给出了四个离子方程式,对其进行的评价及改正方法均正确的是(  )

化学反应

离子方程式

评价及改

正方法

A

向Na2SiO3

溶液中通入

过量CO2

SiO2

+CO2+H2O===H2SiO3↓

+CO2

正确

B

向Ba(OH)2

溶液中滴加H2SO4溶液

Ba2++OH-+H++SO2

===BaSO4↓+H2O

错误:

OH-、H+、H2O

的化学计量数应均为2

C

过量浓氨水加入到AlCl3溶液中

Al3++3NH3·H2O===3NH

+Al(OH)3↓

错误:

应生成AlO

NH

H2O

D

将FeI2溶液滴加到氯水中开始时的反应

2I-+Cl2===2Cl-+I2

正确

9.下列有关两种化合物的结构或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A.两种物质的分子式均为C10H14O2且互为同分异构体

B.两种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

C.两种物质分子中都含有甲基、苯环和羧基

D.物质Ⅰ含有碳碳双键,因此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10.现在污水治理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可通过膜电池除去废水中的乙酸钠和对氯苯酚

,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外电路中有0.2mole-转移时,通过质子交换膜的H+的个数为0.2NA

C.电流方向从B极沿导线经小灯泡流向A极

D.B极为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11.如图是部分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R

B.Y、R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

Y>R

C.离子半径:

X

D.X与N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均能与Ba(NO3)2溶液反应产生沉淀

12.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在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含NaOH的次氯酸钠溶液

产生红

褐色沉淀

硫酸亚铁

已变质

B

在蔗糖的水解液中滴加银氨溶液,加热

没有银

镜生成

蔗糖未水解

C

向硝酸钡溶液中通入纯净的SO2

产生白

色沉淀

硝酸钡与

SO2反应

生成BaSO3

D

在0.1mol/LAlCl3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再滴加0.1mol/LFeCl3

溶液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转化为红褐色沉淀

Ksp[Fe(OH)3]

13.常温下,用0.10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浓度均为0.10mol·L-1CH3COOH溶液和HCN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

c(CH3COO-)

B.点③和点④所示溶液中都有:

c(Na+)>c(OH-)>c(CH3COO-)>c(H+)

C.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

c(CH3COO-)-c(CN-)=c(HCN)-c(CH3COOH)

D.点②和点③所示溶液中都有:

c(CH3COO-)+c(OH-)=c(CH3COOH)+c(H+)

题号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第26~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5、3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3分)

26.(14分)NaN3(叠氮化钠)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晶体,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常用作汽车安全气囊中的药剂。

实验室制取叠氮化钠的原理、实验装置及步骤如下:

NaNH2+N2O

NaN3+H2O

实验步骤如下:

①打开装置D导管上的旋塞,加热制取氨气。

②再加热装置A中的金属钠,使其熔化并充分反应后,再停止加热装置D并关闭旋塞。

③向装置A中b容器内充入加热介质并加热到210~220℃,然后通入N2O。

④冷却,向产物中加入乙醇(降低NaN3的溶解度),减压浓缩、结晶。

⑤过滤,用乙醚洗涤,晾干。

已知:

NaNH2熔点210℃,沸点400℃,在水溶液中易水解。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a用不锈钢材质而不用玻璃,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盛放的药品为________;装置C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①先加热通氨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②氨气与熔化的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③容器b充入的介质为植物油,进行油浴而不用水浴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N2O可由NH4NO3在240~245℃分解制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步骤⑤用乙醚洗涤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消防时,销毁NaN3常用NaClO溶液,将其转化为N2,该反应过程中得到的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_。

27.(14分)利用废碱渣(主要成分是Na2CO3)处理硫酸厂尾气中的SO2可制得无水Na2SO3(成品),其流程如图所示:

(1)若欲利用废碱渣充分吸收SO2,则“吸收塔”内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处理过程中,要通过检验“吸收塔”排放出的尾气中是否含有SO2来确定其是否达标。

实验室中欲模拟检验尾气中的SO2,可以选用的试剂有________。

a.澄清石灰水   

b.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

c.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d.品红溶液

(3)常温下,向“中和器”中加入适量NaOH后,溶液呈中性,则溶液中c(SO

)∶c(HSO

)=________[已知:

常温下,K1(H2SO3)=1.5×10-2,K2(H2SO3)=6.3×10-8]。

(4)如图所示为亚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则上述流程中的“结晶”方法是___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图中a点所示分散系类别为________。

(5)仅用BaCl2和H2O2的混合溶液难以检出“成品”中的SO

,原因是“成品”中含有某种杂质阴离子,该杂质阴离子是________(填化学式);实验室中常用如下方法检验SO

向“溶液B”中滴入BaCl2和H2O2的混合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5分)硫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种煤炭脱硫技术可以把硫元素以CaSO4的形式固定下来,但产生的CO又会与CaSO4发生化学反应,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aSO4(s)+CO(g)CaO(s)+SO2(g)+CO2(g) ΔH=+210.5kJ·mol-1

CaSO4(s)+CO(g)

CaS(s)+CO2(g) ΔH=-47.3kJ·mol-1

反应:

CaO(s)+3CO(g)+SO2(g)CaS(s)+3CO2(g)的ΔH=________kJ·mol-1。

(2)如图为密闭容器中H2S气体分解产生H2和S2(g)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图中压强p1、p2、p3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为K(T1)________(填“>”“=”或“<”)K(T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反应:

2SO2(g)+O2(g)2SO3(g) ΔH<0。

①600℃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和氧气混合,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据图判断,反应进行至20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表达);10~15min的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填写编号)。

A.加了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SO2的物质的量

(4)烟气中SO2可用某浓度NaOH溶液吸收得到Na2SO3和NaHSO3混合溶液,且所得溶液呈中性,该溶液中c(N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硫微粒浓度的代数式表示)。

(二)选考题(请考生从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5.[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黄铜矿是工业炼铜的主要原料,其主要成分为CuFeS2,含少量脉石。

工业炼铜的原理为2CuFeS2+2SiO2+5O2

2Cu+2FeSiO3+4S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Fe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

KSCN是检验Fe3+的试剂之一,与SCN-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为________(填化学式)。

(2)在Cu、Fe、S、Si、O五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SO2分子中S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分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

(4)铜的一种氧化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②该化合物的熔点比Cu2S________(填“高”或“低”)。

③若该晶体的密度是ρg·cm-3,则该晶胞的边长是________cm。

(只要求列等式,不必计算出数值。

设阿伏加罗常数的值为NA)

36.[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某研究小组以烃A为主要原料,采用以下路线合成药物X和高聚物Y:

已知:

(R或R′可以是烃基或H原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分子式为________,含有的官能团为________(写名称)。

(2)若反应①、②的原子利用率均为100%,则A的名称为________。

(3)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反应③的试剂和条件是________,反应⑤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4)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E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

ⅰ.属于酚类化合物,且是苯的对位二取代物

ⅱ.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

(6)以CH3CHO为原料可合成Y,请设计合成路线(无机试剂及溶剂任选)。

注:

合成路线的书写格式参照如下示例流程图。

CH3CH2OH

H2C==CH2

BrH2C—CH2Br

仿真模拟训练(五)

7.[导学号:

53144278] 解析:

选C。

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能水解生成氨基酸,A项正确;锅炉中的CaSO4用纯碱溶液浸泡可转变为CaCO3,再用盐酸将CaCO3溶解除去,B项正确;用NaClO溶液对餐具和环境进行消毒是利用了NaClO与CO2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C项错误;大量排放PM2.5、SO2、NOx等会形成雾霾,D项正确。

8.解析:

选B。

过量CO2与Na2SiO3溶液反应生成HCO

,A项错误;B项中参加反应的H+的物质的量应该是SO2

的2倍,评价及改正方法均正确,B项正确;Al3+与过量氨水反应只能生成Al(OH)3,评价及改正方法错误,C项错误;开始时氯水过量,Fe2+、I-均被氧化,D项错误。

9.解析:

选B。

两种物质的分子式均为C10H12O2,A项错误;两种物质中的苯环上均可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羧基与酯基也能),B项正确;物质Ⅰ中含有羧基,物质Ⅱ中含有酯基,所以两种物质分子中都含有甲基、苯环,C项错误;苯环上没有碳碳双键,D项错误。

10.解析:

选A。

A.据电荷守恒,当外电路中有0.2mole-转移时,通过质子交换膜的H+的个数为0.2NA,故A正确;B.A极为正极,正极有氢离子参与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2e-+H+===Cl-+

,故B错误;C.电流从正极A沿导线流向负极B,故C错误;D.B极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D错误。

11.[导学号:

53144279] 解析:

选D。

由图中的原子半径的比较可以推出X、Y、Z、M、N、R依次为O、F、Na、Al、S、Cl。

高氯酸的酸性比硫酸强,A项错误;HF的还原性小于HCl,B项错误;离子半径:

M

12.[导学号:

53144280] 解析:

选D。

A.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所以产生该现象不能说明硫酸亚铁已变质,故A错误;B.银氨溶液与葡萄糖的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以在加入银氨溶液之前必须加入NaOH中和未反应的稀硫酸,否则实验不成功,故B错误;C.二氧化硫能被硝酸钡溶液氧化生成硫酸,硫酸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生成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而不是亚硫酸钡,故C错误;D.表达式相同的溶度积,溶度积大的物质能转化为溶度积小的物质,该实验中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生成红褐色沉淀,说明发生沉淀的转化,则存在Ksp[Fe(OH)3]

13.解析:

选C。

A项,从题图知,在未加入NaOH之前,CH3COOH的pH小于HCN,则HCN的酸性弱于CH3COOH,两溶液中均加入10mLNaOH时,生成等量的CH3COONa和NaCN,根据“越弱越水解”知,CN-的水解程度大,所以c(CN-)

2c(Na+)=c(CN-)+c(HCN),点②处2c(Na+)=c(CH3COO-)+c(CH3COOH),两处的c(Na+)相等,所以c(CH3COO-)+c(CH3COOH)=c(CN-)+c(HCN),正确;D项,点②和点③处的电荷守恒方程式相同,均为c(CH3COO-)+c(OH-)=c(Na+)+c(H+),而点②、③处的c(Na+)不可能均等于c(CH3COOH),错误。

26.[导学号:

53144281] 解析:

(1)由于反应过程中,过量的NaNH2与反应生成的H2O反应生成NaOH和氨气,氢氧化钠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

(2)装置B中所装药品用于干燥氨气,故用碱石灰;浓氨水受热分解产生氨气的同时含有较多水蒸气,经长导管在空气中冷凝,一部分水变为液态,故在C中将其分离。

(3)由于金属钠能与空气中的O2、CO2反应,故先通氨气将系统中的空气排尽;氨气与熔化的金属钠的反应类似水与钠的反应,故生成NaNH2和H2。

(4)N2O与NaNH2反应需要在210~220℃下进行,水浴温度最高为100℃,故不能用水浴加热而用油浴加热。

(5)依题意NH4NO3在该温度下发生归中反应生成N2O,同时有水生成。

(6)NaN3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用乙醚洗涤,可减少晶体的损失;乙醚与乙醇互溶,乙醚沸点低,用乙醚洗涤,可使产品快速干燥。

(7)次氯酸钠将NaN3氧化生成N2,本身被还原为NaCl。

答案:

(1)反应过程中产生的NaOH能腐蚀玻璃(2分)

(2)碱石灰(1分) 分离出冷凝的溶有氨的水(1分)

(3)排尽装置中的空气(1分) 2Na+2NH3

2NaNH2+H2(2分)

(4)水的沸点为100℃,不能达到反应所需的温度210~220℃(2分)

(5)NH4NO3

N2O↑+2H2O↑(2分)

(6)减少晶体的损失,且有利于产品快速干燥(或其他合理说法)(1分)

(7)NaCl(2分)

27.解析:

(1)欲使废碱渣充分吸收SO2,则SO2需过量,故“吸收塔”内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

+2SO2+H2O===CO2+2HSO

(2)C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项错误;SO2通入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CO2通入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b项正确;SO2、CO2都不能与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反应,c项错误;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O2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d项正确。

(3)溶液呈中性,c(H+)=10-7mol·L-1,K2(H2SO3)=

=6.3×10-8,则

=0.63。

(4)由题图知,温度较低时生成结晶水合物,所以应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a点所示分散系类别为(悬)浊液。

(5)Na2SO3易被氧化为Na2SO4,故该杂质阴离子为SO

,白色沉淀A为BaSO3和BaSO4,BaSO3与少量HCl反应生成Ba(HSO3)2,故向“溶液B”中滴入BaCl2和H2O2的混合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H2O2+HSO

===BaSO4↓+H++H2O。

答案:

(每空2分)

(1)CO

+2SO2+H2O===CO2+2HSO

(2)bd (3)0.63∶1 (4)蒸发结晶 (悬)浊液

(5)SO

 Ba2++H2O2+HSO

===BaSO4↓+H++H2O

28.解析:

(1)由盖斯定律知,将②×4-①即可得到目标方程式,由此可求出反应热。

(2)H2S气体分解产生H2和S2(g)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S(g)2H2(g)+S2(g),反应后气体体积增大,同温度下,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H2S的转化率减小,则p1

(3)①反应混合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化,说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由图可知在15~20min和25~30min出现平台,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②由图可知,反应进行至20min时,平衡正向移动,瞬间只有氧气的物质的量增大,应是增大了氧气的浓度。

由图可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10~15min时间段内反应速率增大但各物质在10min时的物质的量不变,故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或增大了压强。

(4)烟气中的SO2可用某浓度NaOH溶液吸收得到Na2SO3和NaHSO3混合溶液,且所得溶液呈中性,依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分析,c(Na+)+c(H+)=2c(SO

)+c(HSO

)+c(OH-),c(H+)=c(OH-),得到c(Na+)=2c(SO

)+c(HSO

)。

答案:

(1)-399.7(2分)

(2)p1

(3)①15~20min和25~30min(1分)

②增大氧气的浓度(2分) AB(2分)

(4)2c(SO

)+c(HSO

)(2分)

35.[导学号:

53144282] 解析:

(1)铁为26号元素,基态Fe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6或

1s22s22p63s23p63d6。

根据等电子体的概念知,与SCN-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CO2、N2O、CS2、COS等。

(2)在五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O。

(3)SO2分子中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3,孤电子对数为1,所以采取的杂化方式是sp2,SO2分子的立体构型是V形。

(4)①利用均摊法知,该化合物中O原子个数为1+8×

=2,Cu原子个数为4,铜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1,所以其化学式为Cu2O。

②Cu2O和Cu2S都是离子晶体,由于氧离子的半径小于硫离子的半径,所以亚铜离子与氧离子形成的离子键强于亚铜离子与硫离子形成的离子键,故Cu2O的熔点比Cu2S的高。

③设晶胞的边长为acm,则ρa3=

×144,解得a=

答案:

(1)1s22s22p63s23p63d6(或[Ar]3d6)(2分)

CO2、N2O、CS2、COS(写出一种即可)(2分)

(2)O(2分)

(3)sp2(2分) V形(1分)

(4)①Cu2O(2分) ②高(1分)

(3分)

36.解析:

(1)X的分子式为C11H12O2;X中含有碳碳双键、酯基。

(2)若反应①、②的原子利用率均为100%,则①、②均为加成反应,故A为

(3)根据流程图,可以推断出C为

,则反应③为水解反应,反应条件为NaOH水溶液、加热,则D为

,由已知条件可得E为

,可推知F为

,对比F和X的结构可知反应⑤为消去反应。

(4)反应④为

的催化氧化反应。

(5)根据限定条件可知,E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酚羟基、甲酸酯基,且两个取代基处于苯环的对位。

(6)运用逆合成分析法推出中间产物,确定合成路线。

答案:

(1)C11H12O2(2分) 碳碳双键、酯基(1分)

(2)乙炔(1分)

(3)

 NaOH水溶液、加热(1分) 消去反应(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