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怀古咏史诗复习专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91176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怀古咏史诗复习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怀古咏史诗复习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怀古咏史诗复习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怀古咏史诗复习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怀古咏史诗复习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怀古咏史诗复习专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怀古咏史诗复习专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怀古咏史诗复习专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怀古咏史诗复习专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怀古咏史诗复习专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怀古咏史诗复习专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怀古咏史诗复习专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怀古咏史诗复习专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怀古咏史诗复习专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怀古咏史诗复习专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怀古咏史诗复习专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怀古咏史诗复习专题.docx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怀古咏史诗复习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怀古咏史诗复习专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怀古咏史诗复习专题.docx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怀古咏史诗复习专题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怀古咏史诗复习专题

一、典型例题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与诸子登砚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羊公碑:

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

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择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

【析题示例】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忆,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

颈联写眺望所见:

“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

尾联是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凭吊怀古中融入了因个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

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

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析题示例】“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本题着重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E级。

领会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题选用欧阳炯的《江城子》,是对考生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检验。

这是一首怀古凭吊的词作,开头三句点出了词人所在之地为六朝古都,从大处落墨展现了日暮时分金陵城外大江东去的景色,营造出空旷而寂寥、绚丽而苍茫的气氛,这就牵动了人们对于今昔兴亡的感触。

第四句以后,写六朝帝王荒淫豪奢的生活全都“暗逐逝波声”,一去不复返。

尽管历史上早已有吴王夫差的前车之鉴,可是六朝君臣却仍然重蹈覆辙,以致一切都成为过眼云烟,只剩下姑苏台上的圆月还照临在城头。

“水无情”一句从内容上说是全篇的主旨,它在一定程度上点明了腐败侈糜的王朝必将被历史所淘汰;从写作上说是全篇的枢纽,它不但承接前两句的景色描写,而且启导了以下诗句的怀古抒情。

“空有”一句则不但喻指六朝和句吴,而且暗示眼前的封建王朝是否会重演相似的一幕呢?

文学作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赏析,考生在解题中可以跟这里的参考答案不同,只要言之有理,就应酌情给分。

3、阅读下面2首怀古咏史诗,完成以下题目。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咏史·赤壁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1.两首诗吟咏的都是三国时候赤壁之战的历史,而两位作者对“周郎”的态度并非一致,其中区别何在?

2.杜牧诗前两句写了什么?

与胡曾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析题示例】两诗所咏之历史均为三国时候东吴与曹操在赤壁对垒的一场仗,东吴仅几万兵力,面对曹操数十万大军,由于周瑜抓住了敌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扬己之长以制胜,结果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这是一场奠定三分局面的战略性大战,也是一个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所以引起后世许多文人墨客的怀古之情。

杜牧诗写了一个发现旧日武器,磨洗辨认朝代的场景,又联想到关于“二乔”、“铜雀台”这些历史上的人与物,虽然没有直接亮出自己的观点,却能引起人们冷静的历史沉思。

胡曾诗写法却不一样,直接歌颂周瑜的才能、功绩以及这场胜仗的重要意义,充分流露了赞美之情。

【解题思路】注意辨别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态度有何不同,读出言外之意来。

同时,还要注意诗人吟咏的角度和侧重点,写了些什么,没写什么。

切忌由于自己熟悉这段历史,就忽略诗人是从哪方面,持何种态度来吟咏。

二、知识储备

1、代表作家作品:

咏史诗辉煌的顶峰是中晚唐。

中晚唐怀古诗人中,最突出的当数李商隐和杜牧。

晚唐,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国势衰微,生活在这个时代,诗人往往选取历史上突出的亡国乱政的皇帝(甚至包括本朝的唐玄宗)以托讽,对他们的贪欲、无视历史教训终于自亡其国的事实加以讽刺揭露,借史实以警世人,他们堪称中国咏史怀古诗人中的圣手。

《金陵五题》、《西塞山怀古》(刘禹锡)、《长恨歌》(白居易)、《连昌宫词》(元稹)、《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塞下曲》(李益)、《过华清官三绝句》、《过乌江亭》(杜牧)、《隋宫》、《贾生》、《马嵬》(李商隐)

两宋诗坛出现了《明妃曲》、《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题李愬画像》(惠洪)、《绝句·生当做人杰》(李清照)等名篇,但更多的咏史之作已少见唐人咏史诗精辟的见解、深刻的嘲讽。

倒是南渡初期,咏史诗创作呈现了一个小高潮,李纲、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这一波一直延至诗词大家陆游和辛弃疾。

陆游和辛弃疾生活的时代,正值宋金对峙最激烈之时,北宋亡覆不久,创痛仍在,南宋仍有收复失地之心。

值此际,辛、陆二人登高临远,怀古感今之作便应运而生,其中《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念奴娇·我来吊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读史》、《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入翟塘登白帝庙》、《游诸葛武侯书台》(陆游)等,都是脍灸人口的咏史佳作。

南宋灭亡前后,咏史诗坛上还有一次冲击波,汪元量、文天祥、刘辰翁、张炎诸人,或为挽狂澜于既倒而尽最后之力,或面对破碎山河、异族横行而默洒遗民之泪。

他们的咏史之作,虽也不乏壮志难酬的愤慨,但更多的却是国破家亡的忧伤与无奈,给中国咏史怀古诗添加了一道清冷与悲怆的哀光。

2、重点背诵名诗:

易水送别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八阵图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石头城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蜀先主庙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咸阳城东楼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过华清宫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赤壁杜牧

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三、规律特点

(1)结构: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意象:

历史人物、乌衣巷、吴钩、淮水、《后庭花》、六朝、华清宫……                              

(3)内容:

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

(4)表现手法:

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 

(5)思想感情:

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壮志难酬;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6)语言:

含蓄

(7)风格:

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怀古诗。

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

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

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

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

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

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四、强化训练

(一)鉴赏阅读

蜀相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①,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郦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②,两朝开济老臣心③。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

①蜀相:

指三国时代蜀国丞相诸葛亮。

一本作“丞相”。

②频烦,多次烦劳。

一本作“频繁”。

③两朝,指蜀国两个国主刘备和刘禅两代。

开济:

开创大业,匡济时艰。

1.第二句的景物描写起的作用是什么?

答:

2.第三、四句的景物描写起的作用是什么?

答:

3.第五、六两句从哪些方面写诸葛亮的功绩?

答:

4.为什么作者说“长使英雄泪满襟”?

答:

(二)比较阅读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

注:

乌江亭在安徽和县乌江浦。

项羽垓下战败,逃至此地,乌江亭长驾船请他渡过江东。

项羽说:

“我当年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乃自刎。

1.杜诗认为项羽还可能卷土重来的原因是什么?

王诗认为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根据是什么?

答:

2.两诗末句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答:

(三)比较阅读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叹世陈草庵

江山如画,茅檐低凹。

妻蚕女织儿耕稼。

务桑麻,捕鱼虾,渔樵见了无别话,三国鼎分牛继马①。

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注:

①三国鼎分:

指东汉覆灭后出现的魏蜀吴三国分立的局面。

牛继马:

相传建立东晋王朝的晋元帝是牛姓的私生子。

1.试分析“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这种“伤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陈作开头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3.两首散曲的结尾句式相仿,但感情不一致,请予以分析

答:

(四)鉴赏阅读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①,贾生才调更无伦②。

可怜夜半虚前席⑧,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

①宣室:

酉汉未央宫的正殿。

②贾生:

即贾谊。

汉文帝时,任太中大夫。

为大臣所谗毁,谪长沙王太傅。

几年后汉文帝曾召见他。

⑧前席:

古人席地而坐,谈话投机时不自觉地向前移动坐席,靠近对方。

1.诗中提到的“逐臣”和“贾生”是否同一人物?

答:

2.诗中“可怜夜半虚前席”的主角是谁?

答:

3.作者对所咏的人物表现了一种什么态度?

答:

4.试分析这首诗在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答:

(五)鉴赏阅读

蜀先主庙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①。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③。

注:

①五铢钱:

汉武帝元狩五年铸行的一种钱币。

后来王莽将它罢废,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又恢复。

②典出《汉晋春秋》:

“司马文王(昭)与禅宴,为之作故蜀伎。

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

1.联系注释思考,作者在尾联使用的典故有什么含义?

答:

2.全诗先写蜀之盛,后写蜀之衰,在鲜明的对比中总结了什么历史教训?

答:

(六)鉴赏阅读

汴河怀古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第二句中“至今”和“千里”两词的用意是什么?

答:

2.诗人认为隋炀帝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劳相提并论吗?

从哪里可以看出?

答:

3.这首诗评说历史有肯定也有否定,肯定的是什么?

否定的是什么?

答:

怀古咏史诗鉴赏训练答案

《蜀相)

1.借茂盛繁密、高大参天的柏树渲染了庄严肃穆的气氛,而且象征了诸葛亮一生风骨凛凛的浩然气节,寄托了诗人崇敬追怀的感情。

2.表面写美丽的景物,但美丽景色反衬诸葛亮身后被人们冷落,表达了作者的哀伤。

3.辅助刘备开创蜀国基业,辅助刘禅渡过艰危。

4.倾诉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和惋惜之情,也寄寓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伤。

[解题思路]读解怀古之作,除了对诗人所咏的人和事要明了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把握诗人在吟咏古人时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这些感情均体现在一字一句的锤炼上。

两首《题乌江亭》

1.杜诗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不灰心,重整旗鼓,再争取胜利也是可能的。

王诗却认为项羽已经众叛亲离,丧尽人心,江东子弟不可能再为他卖力了。

2.杜牧诗用不大肯定的语气来表述,表示推测,实际上是借题发挥。

王诗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两首《山坡羊》

1.为广大百姓在封建王朝兴盛时被奴役,在封建王朝衰亡时做殉葬而伤心。

2.写出对宁静恬淡的隐居生活的赞美,情趣高雅。

3.愤慨嘲讽

[解题思路)怀古、叹世是元代散曲的流行题材,然而同是“叹世”题材,思想价值却有高低之分。

这两首作品价值之高下主要体现在哪些用语中呢?

《贾生》

1.相同(都是指贾谊)2.汉文帝3.对汉文帝的讽刺为贾谊惋惜4.最大的特点在于先抑后扬,一、二句写文帝求贤若渴,贾生才调无伦;三、四句以一个“可怜”使笔锋陡转,“不问苍生问鬼神”,化赞赏为慨叹,化歌颂为讽刺。

[解题思路]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所谓“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

而咏史却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

怀古之作长于情景交融,咏史之作长于议论精辟。

这是一首出色的咏史之作。

作者的才华表现为旁敲侧击,妙于生发,别出新意。

答题时应思考,对于诗中提到的两位历史人物,作者态度各是什么?

诗人对此事别出新意的见解表现在何处?

《蜀先主庙》

1写刘禅不惜祖业,只求享乐而毫无廉耻,进一步揭示蜀国败亡的原因。

2.人才得失是大业成败的关键,善于择相使刘备开创大业,短于教子却葬送了基业。

--------------------------------------------------------------------------------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10-500字):

请您登录后发表评论。

评论应当在10-500字之间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管理登陆

Copyright©2005KUANZHENGDigitalCorp.Allrightsreserved.00004635/0007

备案序号:

鲁ICP备05005136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