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1177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精.docx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精.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精.docx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精

200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

2007年09月09日星期日21:

51

200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

①了解易设误的成语的几种类型;

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③有的放矢,加强积累。

一、知识准备

1.了解成语的有关知识

(1成语的语法结构关系①并列式:

披坚执锐防微杜渐②承接式:

先斩后奏见异思迁③目的式:

削足适履越祖代扈④因果式:

水滴石穿水落石出⑤主谓式:

把人忧天夜郎自大⑥动宾式:

不见经传拒人千里⑦动补式:

退避三舍无动于衷⑧连动式:

画蛇添足刻舟求剑⑨兼语式:

请君人瓮引狼人室⑩偏正式:

衣冠禽兽扶摇直上

(2.成语的感情色彩①褒义:

风起云涌殚精竭虑②贬义:

处心积虑满城风雨③中性:

今非昔比风雨交加

(3成语的出处①古代寓言故事:

望洋兴叹与虎谋皮②历史故事:

煮豆燃萁闻鸡起舞洛阳纸贵③古代典籍作品:

祸起萧墙举一反三昭然若揭

二.高考试题示例

1.(2003年全国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堵车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答案为D。

“如数家珍”的释义为“好象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

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本句中各种老式钟表本身就是老王的“家珍”,谈不上“如”,因此是错误的。

A“捉襟见肘”的意思为“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

形容衣服破烂。

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B“未雨绸缪”中“绸缪”意为“紧密缠缚”。

全词是“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C“自惭形秽”得意思为“形秽:

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

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渐愧。

”据释义可知前三项为正确的。

此题相对简单,只是“如数家珍”相对错误较为隐蔽,学生需静心自习阅读方可做对。

]

2.(2004年全国高考江苏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B.交易会展览大厅里陈列的一件件色泽莹润、玲珑剔透的玉雕工艺品,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客商的青睐。

C.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

D.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

答案:

B(在劫难逃,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劣质食品”被暴光对我们而言是好事;玲珑剔透①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手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②形容人聪明伶俐;稍纵即逝,形容时间或机会很容易过去,用在此句适用对象不当;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此句中家长的做法无“巧”可言。

3.(2004年高考全国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些年每听到亲友去世的消息,总令我无比伤感,尤其是这回相濡以沫的老伴远行,对于我这个年已九十且神经衰弱的老人,真像天塌了一样。

B.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C.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高薪”不一定能收到“养廉”的效果,因为贪官污吏本来就是欲壑难填,并不是因为收入维持不了生

计才搞腐败的。

D.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现在很多中学生在学校里见到老师都能亲切问好,而见到烧锅炉的、打扫厕所的和食堂打饭的工人师傅,却都不屑一顾。

答案:

B相濡以沫:

泉水干涸,鱼靠在一起以唾沫相互湿润;后用来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捕风捉影:

比喻说话或做事时用似是而非的迹象做根据。

欲壑难填:

形容贪得的欲望太大,很难满足。

不屑一顾:

不值得一看;形容轻视,蔑视

4.(2004年高考北京卷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些食品是交给姐姐保管的,可她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常常领着我们将下一日的提前消耗掉,造成寅吃卯粮的局面。

B.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一块珍藏多件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C.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D.早在30年代,他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梦之音》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

解析:

A从长计议,慢慢地多加商量,指不急于做出决定;不符合语境。

B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这里使用错误的理解了词义。

C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错误的理解成文章没有加标点,曲解了词义。

答案:

D

三、设误类型

纵观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设误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曲解词语,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1:

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1997年高考题第4题D项例2:

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1998年高考题第5题C项[以上两句,命题者故意曲解成语词义,以便考查考生的识辨运用能力。

第一句中的“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来了,句子表达的意思却是:

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曲解的词义与所要表达之意正好相反。

第二句中的“火中取栗”,语出法国寓言《猴子和猫》,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

而本句句意是指消费者利用厂家竞相降价的机会得到实惠。

所以,也犯了曲解词义的错误。

这是成语题中最常见的错误类型。

]

2、用错对象,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如:

例3:

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

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1999年高考题第4题B项例4:

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2000年高考题第4题A项

[此处命题者从成语使用的对象上命题,重在考查成语词义适用的范围和对象。

例3句中的“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

“轮”:

高大,“奂”:

众多,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

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

“汗牛充栋”:

形容书籍极多。

]

类似的,还有“穿云裂石”“六马仰秣”是指歌声的;“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是指夫妻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指男女儿童的;“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不同凡响”“别出机杼”是指文艺作品的。

“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功高不赏”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

3、误用褒贬,情感错位

成语从色彩上分为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从感情色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语体色彩上又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

例5:

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1998年高考题第5题B项

例6: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2000年全国高考题C项

[例5、例6两句,命题者从感情色彩上设误来进行考查。

“处心积虑”,意即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作贬义。

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例6,洗心革面,是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

比喻彻底悔改。

]象95年的“无所不为、半斤八两、各有千秋”,97年的“趋之若鹜”,再如“面目全非”、“始作俑者”都是有贬义色彩的词,不能用在好的方面;而“危言危行”又只能用在褒义方面。

此外,应注意如下有贬褒色彩的成语:

振振有词、有口皆碑、附庸风雅、亦步亦趋、粉墨登场、彻头彻尾、长篇大论、罄竹难书等。

例7①.你尽管放心,你的困难,也就是我的困难,今后,你工作中遇到什么阻力,或是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②老师,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我做普通学生尚可,班长一职实难胜任。

[辨析]鼎力相助:

敬辞,用在别人身上。

改为“全力相助”。

敬谢不敏:

推辞做某事的客气话。

(谦辞

4、颠倒尊卑,不知谦恭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

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如:

例7: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例8:

刘厂长的开场白可谓抛砖引玉,引导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议。

[这点涉及语言得体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尤显重要。

常见的谦辞有:

抛砖引玉、狗尾续貂、班门弄斧、姑妄言之、信笔涂鸦、一孔之见、不情之请等。

敬辞有:

高抬贵手、卓尔不群、高朋满座、大材小用

等。

]

5、语义重复,自相矛盾

例9: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1997年高考题第4题A项

例10:

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

[此处两题,命题者从成语与语境的矛盾处设误,以考查考生的逻辑能力。

“莘莘学子”意为众多的学生,它的前面却用“一位”修饰,自相矛盾导致逻辑错误。

例10中“记忆犹新”的意思是过去的事,至今还记得清楚,就像新近发生的一样。

前面不能再用“还”。

]

6、搭配不当,不合习惯

有些成语由于词性的限制,要注意它的用法。

如:

例11:

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例12:

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98年全国卷

[例9中“司空见惯”的意思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的事物。

后面不能带宾语。

而例10中的“望其项背”多用于否定句或问句中,常与否定词搭配,不符合其使用习惯。

]

7、夸大其辞,不知轻重

有些成语词义较重,也有些成语词义较轻,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例13:

为了出版这本画册,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休息的时间。

例14:

考前每个考生都应该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义无反顾:

义:

道义;反顾:

向后看。

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三长两短:

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

特指人的死亡。

]8、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

如:

例15:

①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1992年高考题

②我很胖,可是这位老护士很快就选准了一条血管,一针见血,我很佩服。

[句①中的“灯红酒绿”用在“饭店”之后,本义便“复活”了,不再有贬义。

因而使用是正确的。

句②中“一针见血”通常是比喻说话、写文章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但它的本义是一针就见到血,形容医务人员技术熟练。

这里正好适合使用本义。

当然是正确的了。

]在语言流传过程中,有些成语派生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甚至感情色彩也相反,这就决定了它们能适用于两种以上的语境。

如果对这类成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则易造成误判。

例如:

例16:

①“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2000年高考题

②蹇叔老谋深算,弦高勇敢机智,先轸忠直刚烈,都只寥寥几笔,便刻画的栩栩如生。

[“淋漓尽致”只理解为“形容文章或说话详尽透彻”,因而认为不适合句中的语境。

其实,“淋漓尽致”也可指暴露得很彻底,用来形容“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对伪科学的揭露恰到好处。

“老谋深算”形容计划周密,办事干练,富有经验,是中性词。

它常用来形容反面人物,使用于正面人物,也算恰当]

另外,诸如此类的两用成语,还有很多,如:

“龙飞凤舞”本来形容气势奔放雄壮,也可形容书法气势舒展活泼,也可形容字迹潦草难辨。

“左右逢源”本指做学问功夫到家后自然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后用它泛指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碍,有时也用于贬义,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

这些词还有“按图索骥”“如虎添翼”“高视阔步”“旁若无人”“指手画脚”“秀色可餐”“粗枝大叶”“不绝如缕”“不见

经传”“暗送秋波”应接不暇、先天不足、豁然开朗、粉墨登场、回光返照、行云流水等。

明了高考成语题的设误类型,考生才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出成语运用的正误,才能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使自己表述的语言增添亮色。

可见,要做到正确使用成语,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留心、多积累、多归纳,而在高考来临之际,抓住一些具有特殊性的成语加强训练,多注意近义成语的选用,多注意有历史渊源特殊意义的成语及典故,也就显得更加必要了。

四、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合要求的。

具体地说,就是:

1、事理简单.更要深思。

例如:

(1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

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99·全国简析:

“局势”是说政治、军事等方面的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情况.它决不可能“一劳永逸”.(2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简析:

“肘”可“见”了,正说明衣服破烂了.而这与前面“很不合身”相矛盾.因而该成语不当。

(3人们走回头路的劲头没有来的时候足,有些人走累了,就成群结队地坐在柏油马路边的树阴底下聊天。

简析:

人们走累了.坐在树阴底下聊天.可能“结队”吗?

显然违背事理。

(4心目中先有了跃然纸上的人物,才能写出生动的故事来。

简析:

“心目中”的人物怎么跃然于“纸上”了?

可改为”呼之欲出”。

2.本义出现,要敢于相信。

不少成语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决于能认为它用错了。

例如:

(1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92·全国简析:

“灯红酒绿”用在“饭店”之后,本义便“复活”了.不再有贬义。

故成语使用正确。

(2他在攀登峭壁时跌了下来,肝脑涂地,惨不忍睹。

简析:

“肝脑涂地’”的引用义是竭尽忠诚.甘愿牺牲.它的本义是形容惨死。

该成语的前后文正

好为它提供了“原生状态”.故使用正确。

(3还有十分钟就要上车了.你只粗枝大叶地告诉我就行了。

简析:

“粗枝大叶”比喻做事不细致.不认真.它的本义是简略概括。

这里正是使用了它的本义.故正确。

(4我很胖.可是这位老护士很快就选准了一条血管.一针见血,我很佩服。

简析:

“一针见血”通常比喻说话、写文章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但它的本义是一针就见到血.形容医务人员技术熟练。

这里正好适合使用本义。

(5他被扔进了地牢.从此光天化日同他再也没有缘分了。

简析:

“光天化日”现比喻众目昭彰、是非分明的场合.而现在所提供的语境显然符合它生存的“原生状态”.于是它的本义“复活”了。

3.见一字,更要见其余。

例如:

(1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95·全国简析:

不少人对“首当其冲”并不陌生.但是一旦它处于复杂的语境里.他们就只着见“首”字而不见其“冲”了,

(2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来趋于滞销的彩电。

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95·全国

简析:

“商品”前常用“热门”来修饰.于是有些考生只见“热”字而不见其余。

(3天下决无一挥而就之事.亦无一学即能之业.无不从一点

一滴的积累而成。

简析:

“就”即成功.它与“事’”能搭配.于是有的学生眼中只有一个“就”字了.而忽视了“挥”这一个重要的字眼。

这里应改为“一蹴而就”。

(4为了给心爱的儿子送大衣.母亲在风雪中已经茕茕孑立地等了一个小时。

简析:

用“立”来修饰“等”是可以的.于是有的学生“立”令智昏.无视“茕茕”两字了。

(5几近年来.伊拉克因受制裁.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困难。

最近又遭到美英飞机的袭击,真是祸起萧墙。

简析:

受制裁、遭袭击是伊拉克的祸难.但我们不能仅仅看到“祸”字.还应仔细地思考一下“萧墙”二字。

4、“两栖”色彩.要能兼知。

例如;

(1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91·全国简析:

“想入非非”常指胡思乱想.为贬义;但它还有另一个含义.即思想进人虚幻的境界.为中性.该成语使用正确。

(2父亲从来没有像今晚这样口若悬河,仿佛他有满肚子的衷曲要告诉我一样。

简析:

“口若悬河”是中性词,形容能看善辩.说话不断、它虽然经常有嘲讽之意.但这里用来写父亲诉“衷曲”.显然恰当。

(3于右任先生的草书写得非常好,真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简析:

“登峰造极”是中性词.比喻达到极点。

它多用于坏人,但用于比喻成就达到最高境地也很恰当。

(4驻科索沃地区的几位青年记者发回的新闻背景材料信息丰富。

平铺直叙,得到新闻部主任的赞扬。

简折:

“平铺直叙’”常指写文章平淡无味,重点不突出.但它还有一个中性义.即说话写文章不加修饰,按顺序直接地叙述。

这里正好使用了中性义.所以正确。

(5蹇叔的老谋深算.弦高的勇敢机智,先轸的忠直刚烈.都只寥寥几笔.便刻画得栩栩如生。

简析:

“老谋深算”形容计划周密.办事干练.富有经验,是中性词。

它常用来形容反面人物.但用于正面人物.也算恰当。

5.字面重复.要能看出。

例如:

(1他画的画.在我们这里很出名.可一拿到大地方.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简析:

因本身“见”字作“显现”讲,故不宜作“显得”的宾语。

(2他乐不可支,笑醒了,原来是一场南柯一梦。

简析:

因成语本身含有“一”字,故它的前面不能加上数量词。

可去“一场”。

(3她一语道破了他的隐私,使他好像如芒在背。

简析:

“好像”与“如”重复。

(4他在监狱里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简析:

“浑身”与“遍体”重复。

6、变更用法要能明白。

例如:

(1搞好群众关系对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可是有人等闲视之。

简析:

“等闲视之”前面往往要加上“不可”“岂能”等否定词,故此不合使用习惯。

(2土郎中的名堂可多啦,山上有的是万应灵丹,比这里的盐水强多了。

简析:

“万应灵丹”一般用于否定句或出于否定口吻,不能像这样用于肯定句。

可改为“灵丹妙药”。

五、课堂反馈:

1.(2004年高考全国卷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两位进城打工的农民遭到保安人员的非法拘押和刑讯逼供,他们在被毒打后忍无可忍,不得不承认偷了商场的物品。

B.世界上很难再找到像巴黎这样的城市:

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时尚的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既充满反差,又相得益彰。

C.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警方决定顺藤摸瓜寻找在幕后操纵

的黑手,最终全面破获了

这起产供销一条龙的制贩毒大案。

D.虽然中国队小组赛初战告捷,但从比赛中整个球队在战术意识、进攻手段和体能上的表现来看,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解析:

“相得益彰”意为“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顺藤摸瓜”意为“顺着瓜藤蔓去找西瓜。

比喻按照某个线索查究事情”。

“差强人意”意为“勉强使人满意”。

这三个成语都是正确运用,只有第一个词“忍无可忍”是错误的,“忍无可忍”的意思是“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其结果往往是做出某些反抗举动,而A句中两个民工最终是承认盗窃,所以此成语属于误用。

2.(2004年高考全国卷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和煦的春风带来生机盎然的季节,学校社团的招新活动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女学生纷至沓来,踊跃报名。

B.机场附近山顶的大量无线发射台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目前虽有一些已搬下山,但这对实现机场净空不过是九牛一毛。

C.东方大学城在短短四年内就以2.1亿元自有资金获取了13.7亿元巨额利润,这种惊人的财富增长速度确实匪夷所思。

D.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在考试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只能事倍功半。

解析:

B九牛一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与语境不符,使用过大。

A纷至沓来,纷纷地到来;C匪夷所思,指言谈行

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所能想象的;D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

答案:

B

3.(2004年全国高考湖南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

B.个别民警认为工作时间饮点酒是小事一桩,就不以为意,结果因违犯公安部颁布的“五条禁令”而受到查处。

C.要真正营造一个细胞生长的世外桃源也不是一件易事,除了要有合适的培养基之外,还需要许多其他条件。

D.中央书记处书记到党校看望正在这里学习的纪检监察系统

的学员,不厌其详地询问他们在基层工作的情况。

解析:

答案选A。

今年湖南这道题没有与时俱进考查熟语,以求稳出之。

难度也不大。

无出其右,意为没有能胜过他(或他们的。

一般指别人没法与所指的人相比,原句是说“生活的屈辱和窘困”,用无出其右是适用对象不妥。

不以为意(与“不以为然”有区别:

然,对;不认为对,表不同意,有轻视之意,意为不把它放在心上,不当为回事,不重视。

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句中用的是引申义。

不厌其祥,不嫌详细,愈详细愈好,用在这里很好地表现了询问者对学员在基层工作问得仔细。

4、(2004年高考湖北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

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里有我汗水浸过的土地,这里有我患难与共的亲友,这里有我相濡以沫的妻子,这里有我生命的根。

B、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C、为了缩短时间,突击队躲开楼房林立的大院,潜入瓦房鳞次栉比的胡同,出其不意,取捷径,奔袭望海楼。

D、木船在风浪中剧烈地摇晃着,那人却稳稳地站立着,就像一个身怀绝技的骑士,骑在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上,任凭野马狂奔,他却泰然自若。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

A、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B、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C、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D、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解析:

答案:

A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春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

有口皆碑,

比喻人人称赞。

偃旗息鼓,一指放倒军旗,停止打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也可指停止战斗;二比喻停止批评、攻击等。

错解分析:

错选D,未把握成语的确切含义及使用对象。

方法技巧:

成语的正确使用要靠扎实的平时积累,要多记成语,并准确把握成语的出处、本义、比喻义及感情色彩等,只有在积累的基础之上,掌握有关命题方面基本规律和解题技巧,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使用成语的能力。

]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

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