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1936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Word格式.docx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Word格式.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Word格式.docx

.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岩石、矿物是组成地球的要物质。

.不同的岩石和矿物有不同的形态、性质和用途。

.人们识别岩石和矿物是根据它们的特性。

.人类生产、生活用品的许多原料取自岩石和矿物。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描述和记录岩石及矿物。

.根据岩石和矿物的特性,对照有关资料对它们进行识别。

.进行有关硬度、透明度、选择的实验,记录并讨论实验的结果。

.阅读更多的有关岩石和矿物的资料。

.将先前所学的概念和技能应用于新问题的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岩石和矿物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应该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欣赏岩石的美、矿物晶体的美。

.培养收集研究岩石和矿物的兴趣。

.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和描述是重要的。

.认识到使用多种方法验证矿物特性的重要性。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

第1课各种各样的岩石

(一)背景和目标

水、空气、岩石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

学生在三年级认识了水和空气的特性,本课将带领学生进人岩石的世界。

岩石和水、空气等物质不同,有着自己的特点。

岩石具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怎么观察和描述它们呢?

本课从学生的经验人手,让他们通过感官观察,选择恰当的词语对岩石特点进行描述,然后自己选定标准给岩石分类。

通过观察活动,初步了解组成地壳的岩石是多种多样的,从而进人本单元的学习。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

观察、描述岩石;

第二部分:

给岩石分类。

科学概念

.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岩石可以按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

.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结果也可能不同。

.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对岩石进行观察。

.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岩石的特点。

.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培养收集、研究岩石的兴趣。

.感受岩石是各种各样的,也是美丽的。

(二)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器材:

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师也应根据教学需要准备一些岩石,弥补分组实验岩石种类和数量的不足。

观察工具:

放大镜、盛水的烧杯等。

教师演示器材:

岩石标本、相关课件和图片。

(三)教科书说明

第一部分:

观察、描述岩石

本课观察研究岩石的活动是从“观察、描述岩石”开始的。

用于观察、描述的石头需要学生们在课前自己收集。

课文首先说明的是收集岩石的途径和方法。

教科书上的三幅照片,说明了海边、山上、采石场等都可以找到岩石。

小组学生的对话说明了不一定要像地质工作者那样带着专门的工具到野外去寻觅、挖掘,只要把自己身边能找到的、自己认为是岩石的带到学校就行,甚至可以把自己和家人外出旅游时拾到或购买的岩石带来。

收集岩石,不仅是观察岩石活动的物质基础,而且在收集的过程中希望达到两个日的:

一是培养学生对岩石的兴趣,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当学生们把从小溪边、山脚下、房前屋后、校园内等地方搜寻到的岩石或者珍藏在家里的岩石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时,他们肯定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二是通过收集岩石让学生了解我们周围哪里有岩石,什么是岩石。

学生可能会从泥土中、山脚下、房前屋后等地方搜寻到岩石,自己或家人的岩石收藏品可能来自很多不同的地方。

通过“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岩石是从什么地方找到的?

”这一话题的交流,很自然地了解到岩石分布的广泛性。

学生在欣赏各自带来的岩石时,可能会对某些岩石提出质疑,提出“这些石头都是岩石吗”的问题,这是四年级学生很有可能提出的问题。

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对石头不陌生,但在收集过程中,也许有人会把砖头、瓦片甚至水泥块等当作“岩石”收集起来,这时就需要大家对其进行区别。

什么是岩石呢?

要让学生通过讨论,用学生自己理解的语言来总结。

区别岩石和水泥块、瓦片、混凝土块,可从“石头”是从什么地方得到的,是不是天然的等方面去考虑。

观察、描述岩石的特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下面分类活动的基础。

让学生们“把收集到的岩石装在盒子里,每人选择一块岩石”进行观察,是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和观察到不同的岩石,了解更多岩石的信息;

“充分使用自己的感官(味觉除外)来观察它,并把自己的

发现记录到下表中”是对学生观察活动的要求。

希望学生能用不同的手段,从不同的角度,全面细致地对岩石进行观察。

教科书第66页插图中所展示的11种岩石,不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照葫芦画瓢去准备这些岩石,也不要求学生去认识这些岩石的名称和特点。

师生收集什么样的岩石都可以,但数量、种类要求足够多,最好有一定的结构。

在“观察、描述岩石的特点”这一活动中,应当让学生明确:

我是用什么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的?

我观察到了岩石的哪些特点?

我怎样描述岩石的特点。

这三个问题是有逻辑联系的,第一句话强调科学课对探究方法的培养,要引导学生采用多样的方法全面地观察岩石,如手摸、鼻闻、轻轻敲打等;

第二句话则是要求学生把感觉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思考观察的结果;

第三句话要求学生选择恰当的词汇记录和表述。

为什么要这么关注学生如何描述呢,因为描述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深化观察结果,更好地把握岩石的特征,以及去比较各种各样岩石的不同。

这不仅是观察活动本身的需要,更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的培养。

教科书第65页的泡泡图,其周围的圆圈是留给学生填写的,要求学生把想到的描述岩石特点的词语填进去。

描述岩石的词汇可以是闪亮、暗淡;

光滑、粗糙;

重的、轻的;

透明、不透明等,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还希望能促进学生反复观察,从中能想到更多更恰当的词语。

“再次观察,我们还能有新的发现吗?

”是指学生应该在交流活动中,如果注意倾听别人的描述,可能会给自己在观察内容和方法上一些启迪,产生再次观察的欲望。

在再次观察的活动中,学习别人的观察方法,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各种各样的岩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我们能告诉别人什么是岩石,岩石是什么样的吗?

”这是对上面观察活动的总结。

到此为止,希望学生能知道:

岩石都是天然的、比较坚硬,它们在地球上广泛分布;

岩石在颜色、软硬、轻重、表面有无花纹、光滑还是粗糙等方面是各种各样的。

第二部分:

给岩石分类

这一部分的内容是“观察、描述岩石”活动的延续,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观察、描述岩石”的日的在于让学生们研究不同岩石的个性特征,而“给岩石分类”日的则在于让学生们研究两块或几块岩石的共性特征。

学生在前面的观察中已经发现这些岩石虽然各种各样,但有些岩石有相似之处。

教科书指出分类是按两块或几块岩石的相似之处将它们划分为一类。

要分类就要制定分类标准,分类标准要求学生自己提出,这是活动的前提和重点。

学生们寻找分类标准的过程,不仅可以对岩石的特征有更多的了解,同时也是一次良好的科学思维训练。

“能不能按大小和形状分呢?

”这是根据不少学生的实际想法提出的一个有争议的话

题。

回答应是:

“大小最好不要作为岩石分类的标准,而形状可以作为分类标准”。

因为岩石块的大小并不反映某种岩石的特性,很多情况下是人为敲击形成的,而形状反映了一些岩石的特性。

比如,页岩是层状的,板岩是板状的,卵石一般为近似圆形或椭圆形,等等。

另外,学生带来的岩石中有可能有些是矿物或卵石,不少矿物的晶体有着规则的几何形体,比如方解石是菱形,石英晶体是六角柱。

对于没有一定几何形体的岩石可以认为是无规则形状的。

为了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分类活动的结果,提升认识。

教科书提供了5个供学生思考的问题:

.岩石分成了几类,是按什么标准分的?

.不同的分类方法结果一样吗?

.有没有岩石可以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归人不同的类别?

.有没有一些岩石不属于任何类别?

.我们知道岩石为什么是各种各样的吗?

这5个思考问题,其思维内涵上呈由低到高的递进式发展。

前3个问题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岩石分类活动设计的,学生可以根据探究活动得出结论;

后两个问题则是引导学生建立“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就可能是不同的”的概念。

这5个问题同时也蕴涵着“地球上的岩石是各种各样的”概念。

(四)教学建议

1.观察、描述岩石。

课前的充分准备是观察、描述岩石的必要条件,而由学生自己去收集岩石又更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因此教师在教授本课的前几天就要向学生提出收集岩石的任务,并把收集岩石的方法和途径,以及注意事项告诉学生。

教师要提醒学生在收集岩石时,最好能了解到它的名称和来源。

教师可要求每位学生收集3块以上的岩石,这样每个小组岩石的数量就比较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除了布置学生去收集岩石,教师也要收集一定数量、种类丰富的岩石,其中最好有一些形态比较典型的岩石。

学生收集的岩石如果能够提前交到教师处,是比较理想的,教师可以视学生收集到的岩石情况,把自己收集到的岩石补充进去,并合理地进行搭配。

提供有结构的、能让学生展开充分探究的岩石,是保证本课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

本课是单元的起始课,在观察岩石前,教师可让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岩石是从哪里得到的,或者交流各自寻找岩石的经历。

教师把学生收集这些岩石的地点板书在黑板上,并结合教科书中的单元首页的引导语进行新课引人。

让学生领会到岩石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是组成地球外壳的重要物质。

学生们收集到的岩石中,可能有一些并不是岩石,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对这些“岩石”进行区分:

“这些石头都是岩石吗?

”并陈述自己的理由。

然后把大家都认可的那些不是岩石的拿掉。

对一些大家有争议一时又无法鉴别是否是岩石的“石头”,可以暂时放在一边,课后再请教内行人士解决,下节课再把结果和理由告诉大家。

通过这个活动会加深学生对什么是岩石的理解。

分组观察时,要将小组的岩石装在盒子里,让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选择一块感兴趣的岩石进行观察,并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对观察物体的特征已有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启发学生回忆已经学习过的观察物体特征的方法,并讨论“将用什么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观察岩石的哪些方面”。

通过互相的启发、集思广益,相信学生会想到较多的手段和方法较全面地对岩石进行观察,获得更多有关岩石特征的信息。

怎样表述自己观察到的岩石特征呢,教师要提醒学生记录时选用恰当的词语对岩石进行描述,必要时可以和小组同伴进行讨论交流。

在引导学生交流岩石特征时,教师可以先让某位学生介绍自己的观察方法和结果,如果能利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其观察的那块岩石及记录表,效果更佳。

然后让学生们对这位同学的观察、描述进行评价。

学生的评价应关注几个方面:

观察方法与观察结果之间是否对应;

观察方法和观察内容是否细致全面;

描述时所用词语是否恰当、准确。

由于时间关系,课堂上做全班交流的学生不宜太多,一般不超过3人,其他学生的观察记录可以用展览的形式做交流,或者在小组进行交流、评价。

在互相交流后,可让学生再次观察,并修改完善自己的观察记录。

2.给岩石分类。

分类是按两块或几块岩石的相似之处对一些岩石进行划分,活动日的是对岩石的特征进一步深化。

给岩石分类首先要制定分类标准,在前面观察的基础上学生提出分类标准并不困难。

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要重点指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岩石的分类标准。

分类之前提醒学生给小组的岩石编号,给岩石编号是一种科学而简便的方法。

不必弄清每块岩石的名称,记录时也不必写出每块岩石的名称。

这样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就可多用几种标准给岩石分类,一块岩石也可以同时被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

岩石颗粒的情况是识别各类岩石重要的依据之一,但是学生一般都不太会注意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的情况。

教师可启发学生按岩石的颗粒大小分类,为下一课对岩石的进一步观察做铺垫。

“能不能按大小和形状分呢?

”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相信学生是会得出结果的。

如果教师准备的岩石在形态上种类较多,更有利于学生讨论。

如果学生都认为可以按照大小分,教师也不要轻易否定,因为这样给岩石分类仅是没有什么意义而已。

但要指出如果按大小分类,那么首先要给出“大”和“小”的标准,以哪块岩石为大的标准,哪块岩石为小的标准;

或者以哪块岩石为中等的标准,超过它的岩石为大的岩石,没有超过它的岩石为小的岩石。

最后的几个思考题,是对本课学习活动的总结和提升。

希望教师重视,并认真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最后,教师可以激励学生们进一步观察研究周围的岩石。

岩石的特点也反映了岩石的成因。

在地质学上,岩石是按成因分类的。

根据成因,岩石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由于学生一般不可能自己想到、也没有能力按成因分类,所以教科书没有提出这方面的要求,但在单元阅读资料中对岩石的成因做了介绍。

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单元资料点是了解一种新的岩石分类方法一按成因分类。

“岩石的成因和分类”,阅读的重点是了解一种新的岩石分类方法——按成因分类。

第2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本课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一页岩、砂岩、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的特征。

在观察上,不再只停留在颜色、光滑还是粗糙、是否透明等这些常见的物质属性方面,而是要进一步从岩石的结构、构造等方面进行观察。

这是由于岩石是在各种不同地质条件作用下产生的,是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构成的,由矿物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页岩、砂岩、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这几种岩石从成因上分类分别属于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在结构和构造上有显著的不同。

通过本课教学,不仅认识这几种岩石的特性,还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这将为今后理解岩石的特性和成因之间的关系奠定一定的基础。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

一是“进一步观察岩石”,二是“怎样识别它们”。

.初步认识页岩、砂岩、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等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及用途。

.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岩石的特征和它的成因有关。

过程与方法

.观察、描述、记录几种常见岩石的颜色、结构和构造。

.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

.根据需要对岩石进行观察、比较,以及查阅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收集、研究岩石的兴趣。

.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和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分组实验器材

标签或记号笔。

:

页岩、砂岩、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滴管、稀盐酸、放大镜、

岩石标本,滴管、稀盐酸,有关岩石用途的课件。

本课的重点是观察、记录几种岩石的特征。

难点是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资料识别它们。

第一部分:

进一步观察岩石

在第一课初步了解到岩石的外部特征后,本课通过对几种常见岩石的观察和识别,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观察岩石的方法。

教科书选用的是页岩、砂岩、石灰岩、砾岩、花岗岩、大理岩。

为什么选用这几种岩石呢,因为这几种岩石比较普遍又容易找到,还被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

从成因上分类,它们分属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在结构和构造上特征明显。

“进一步观察岩石”的活动有两个日的:

一是指导学生学习新的观察方法,二是引导学生关注岩石的本质特征,比如结构、构造等。

结构主要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相互关系等。

构造主要指各组成岩石的矿物的排列方式和充填方式所赋予岩石的外貌特征,比如层理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等。

为什么要指导学生从岩石的结构和构造方面进行观察呢?

这是因为结构、构造是岩石的重要特征。

如果对观察的岩石仍然还是停留在颜色、光滑还是粗糙等性质上,不仅不能反映不同成因所形成岩石的不同特征,而且学生的探究水平也不会得到提高。

要说明的是教科书安排这样的观察活动,主要日的不是要学生掌握鉴别岩石的技能,而是通过观察方法和观察内容的拓展,使学生对岩石的特性有更多的了解,观察能力得到提升。

同时能从中领悟到岩石的特征和成因是有密切关系的。

教科书第67页一68页中学生的对话、图示和表格的内容,对观察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提示。

表格中“有无层理、气孔、斑点、条纹、生物痕迹等”是指岩石的构造。

一般页岩是具有层理构造的,花岗岩具有斑点,在页岩和石灰岩中可能会存在生物痕迹。

“组成岩石的颗粒是什么样的(颗粒大小、颗粒颜色、颗粒结构)”是指岩石的结构。

其中颗粒大小可分为粗粒(大于2毫米)、中粒(2毫米一0.05毫米)和细粒((0.05毫米一0.005毫米)三种。

砾岩颗粒比较粗;

花岗岩的颗粒粗或中等;

砂岩和大理岩颗粒中等;

石灰岩、页岩颗粒比较细,肉眼难于辨清。

颗粒结构主要指颗粒和颗粒之间的结合情况,是松散还是紧密。

“敲击听声音”,如果是板岩,相互敲击会发出比较清脆的声音。

“滴稀盐酸后的反应”,主要观察岩石被滴上稀盐酸后有无反应,是什么样的反应。

大理岩和石灰岩滴上冷的稀盐酸后会冒气泡,这是其中的碳酸钙和盐酸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石灰岩冒气泡的情况比大理岩猛烈。

怎样识别它们

活动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在对岩石分别分项观察的基础上,综合概括不同编号的岩石分别具有哪些特征;

二是通过阅读教科书第68页的资料,对照识别这些岩石分属什么种类,并说明理由。

课文还介绍了另外一种识别方法,即根据岩石颗粒的大小和结构鉴别岩石种类。

这两种方法中,重点是让学生学习掌握前一种方法。

第二种鉴别方法从观察岩石的颗粒大小开始,按照箭头所示的方向,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一步一步对照鉴别。

首先观察比较岩石的颗粒。

如果岩石的颗粒是小石子或卵石,这种岩石就是砾岩。

如果颗粒粗或中等,那么再看颗粒之间的结合是疏松还是紧密,松散的就可能是砂岩。

如果结合比较紧密,再看颗粒的颜色。

如果有几种不同颜色的颗粒混杂组成,这种岩石可能就是花岗岩。

如果颗粒比较晶莹闪亮,白色或有条纹,那么就可能是大理岩。

对于颗粒比较微细的岩石,要观察是否有气孔构造或层理构造。

有气孔构造的可能是浮石。

滴稀盐酸冒泡的可能是石灰岩。

如果有层理构造,还要再听敲击的声音。

声音比较清脆的可能是板岩,声音不清脆的可能是页岩。

上述方法只是粗略地鉴别岩石的方法,并不一定很准确,也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岩石。

鉴别岩石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工作,不仅要观察颜色、结构和构造等,还要观察其矿物成分和结晶情况。

就是岩石学家对有些岩石也要放在放大镜下或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其成分和矿物晶体才能准确鉴别。

教科书之所以要安排第二种鉴别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尝试一种全新的流程图式的鉴别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探究能力。

“在以上岩石的特点中,哪些是最重要的?

我们只说出一种或两种特点,别人就能猜出是什么种类的岩石吗?

”这是在学生全面观察岩石的特征后,进一步训练学生从中抓住最显著的特征对岩石进行鉴别。

要抓住最显著的特征,必须和其他的岩石进行比较,找出与众不同的特点。

在这几种岩石中,砾岩最主要的特征是颗粒比较粗,由小石子或卵石构成。

花岗岩一定都是由不同颜色的颗粒组成,看上去斑斑点点的。

页岩的显著特征是颗粒很细,有书页一样的层理。

石灰岩的特征是颗粒很细,滴稀盐酸冒气泡。

通过这样的比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的印象,培养学生的能力。

本课结束后,再次要求学生阅读单元资料库《岩石的成因和分类》,阅读的重点和上节课不同,日的是希望学生从中领悟到各种岩石的特征和它的成因是有关系的。

1.进一步观察岩石。

本课教学需要按教科书的要求准备页岩、砂岩、石灰岩、砾岩、大理岩、花岗岩,教师可整理上节课师生共同收集到的岩石,作适当补充并进行归类、统一编号(给页岩、砂岩、石灰岩、砾岩、大理岩、花岗岩分别编上1,2,3,4,5,6号)。

本课内容和上节课的内容紧密联系,是第一课的延续和拓展。

新课开始,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观察岩石的方法进行回顾,并询问学生:

“除了上节课我们采用的方法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观察岩石呢?

”。

结合本节课的观察内容,教师也可以先让学生说说:

我们知道的岩石有哪些?

它们是什么样的?

我们知道页岩、砂岩、石灰岩、砾岩、大理岩、花岗岩吗?

看看学生对这些岩石特征和用途了解多少。

然后提出本课的学习主题一认识几种常见岩石。

本课教学活动虽然也是观察岩石,但观察的角度和方法已和上节课有很大的不同。

这些观察内容和方法,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必须加强指导。

明确观察任务和观察方法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保证。

首先,教师要和学生一起阅读课文第68页的表格,共同讨论、理解表格中观察项日中的一些词语是什么意思。

比如“层理”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生物痕迹”?

“组成岩石的颗粒是什么样的?

”具体指哪几方面?

怎样敲击听声音?

滴稀盐酸的实验怎样操作?

要注意什么问题?

教师在讲解时,最好能使用生动直观的方法或示范实验操作,以使学生容易理解。

对岩石的观察活动以小组形式进行为好,可以每人观察一种岩石,然后小组集中交流。

也可以几个人同时观察同一块岩石,观察完后再观察另一块岩石。

观察时须按照表格内容的顺序有序地进行,小组同学要加强合作和讨论。

“组成岩石的颗粒是什么样的”具体指:

颗粒大小、颗粒颜色、颗粒结构。

其中颗粒大小可以用常见物体作参照物,比如把粗粒规定为相当于芝麻粒大小以上的;

中粒相当于芝麻到面粉之间的颗粒;

细粒是肉眼很难分辨的颗粒。

在分组观察的基础上,要在大组进行交流和讨论,让学生们对1,2,3,4,5,6号的岩石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得到基本一致的、大家认可的结论。

2.怎样识别它们。

首先要明确活动任务。

活动的主要任务根据岩石特征,对照资料尝试识别它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