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阶段检测题10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952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阶段检测题10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三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阶段检测题10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三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阶段检测题10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三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阶段检测题10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三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阶段检测题10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届高三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阶段检测题10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届高三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阶段检测题10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届高三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阶段检测题10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届高三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阶段检测题10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届高三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阶段检测题10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届高三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阶段检测题10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届高三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阶段检测题10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届高三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阶段检测题10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阶段检测题10Word版含答案.docx

《届高三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阶段检测题10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阶段检测题10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阶段检测题10Word版含答案.docx

届高三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阶段检测题10Word版含答案

阶段检测题10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

(9分)

以“复兴”求发展,是儒学的宿命,为求自身的发展,儒学迄今已兴起三次较大的复兴运动。

第一次复兴在汉代,这次复兴消解了黄老之学对孺学的威胁,确立了孺家作为封建大一统帝国官方哲学的地位。

这次复兴运动的最终结果是将原始孺家的“修己安人”之学化为了汉唐儒家“经世济国”之学,第二次复兴是宋代。

这次复兴运动既消解了佛学对儒学的威胁,亦消解了由于唐末五代的道德沦丧所造成的文化危机,重新确立了儒学在中国文化史中的正统地位。

这次儒学复兴运动在回归孔孟的旗帜下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人文精神追求与价值取向。

第三次复兴在二十世纪初,迄今尚未最终完成。

这次儒学复兴运动一定程度地消解了西学对儒学的威胁,某种程度上确立了儒学的普世价值。

但由于过度地诠释儒学所具有的知识理性及其现代价值,造成了儒学与民众的新的疏离。

从宋元明清新孺家、现代新儒家使儒学变得玄秘,从而使民众疏离儒学来看,儒学要为民众所接受,深入民心,不是将儒学逻辑化、体系化、精致化所能奏效的。

儒学何以一而再、再而三地为民众所疏离,发生生存危机?

由此看来儒学要在当下发挥其收拾民心的作用,消解其生存危机,绝不能再走以前的老路,当另寻现实可靠的途径。

这个途径,就是通过儒学世俗化以实现儒学的大众化、普世化,使儒学的普世价值得以真正发挥作用。

世俗化是手段,大众化是途径,普世化是目的。

没有世俗化,优学的大众化就无从谈起,儒学的普世化就无从实现。

儒学的世七绝不是使儒学庸俗化,让信学交得容易迎合民众的庸俗要求,而是让儒学清除以为“生民立命”,以儒学技人类的精神贵族化倾向,将孺学化为民众世俗生活的精神导向。

为了实现儒学的世俗化,儒学的当下发展迫切需要真正实现三大转变:

一是改变立场,由“重士”转向“重民”。

在当下社会里,知识分子(士)亦为世俗价值取向所左右、已失去了作为引导民众价值认同的道德榜样的影响力。

这就决定了如果继续坚持重“士”的立场,儒学就会走上绝路。

二是转变观念,由不能容忍世俗价值转为重视民众的世俗愿望与世俗要求。

就目的讲,学世化日七并不是为了将儒学变成论证民众庸俗趣味、庸俗言行之合理性的、学问,而是为了强调只有主动地适应现代民众的世俗愿望与世俗要求,儒学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

三是改变导向,由专注正面指导人生转向积极关注负面问题。

儒学作为一种人生哲学,其显著特征就是专注于刀心王面指导人生,而对负面人生问题缺乏应有的关注。

在现代文化背景下,儒学假如不认真解决现代民众种种人生困惑,因而也就不可能真正起到指导民众精神生活的作用。

儒学要求得当代发展,实现现代复兴,便失去了现实的可能性,势必成为空想。

1.下面对儒学的“三次复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次复兴发生在汉代,这次复兴的最终结果是确立了儒学作为官方哲学的地位。

B.第二次复兴运动发生的原因是唐末五代的道德沦丧所造成的文化危机。

C.第二次复兴发生在宋代,这次复兴的结果是儒学从此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正统。

D.第三次复兴开始于二十世纪初,迄今尚未完成.这次复兴在某种程度上确立了偷学的普世价值。

2.下面对儒学一再为民众所疏离、发生生存危机的原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将原始儒家的“修己安人”化为了汉唐儒家的“经世济国”之学。

B.宋元明清新儒家、现代新儒家将儒学逻辑化、体系化、精致化从而使儒学变得玄秘。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人文精神追求与价值取向,过度诠释儒学所具有的知识理性及其现代价值。

D.先后受到黄老之学、佛学和西学的不断冲击,对负面人生问题缺乏应有的关注。

3.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汉代起,儒学兴起了三次复兴运动,但迄今为止都未能找到解决其发展的可靠途径。

B.儒学的世俗化就是要容忍世俗价值,重视民众的世俗愿望与世俗要求。

C.儒学的世俗化就是要清除儒学的贵族化倾向、将儒学化为民众世俗生活的精神导向。

D.实现“三个转变”,儒学的普世价值才能得以真正发挥作用,儒学才有求得当代发展的可能。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7分)

韩非子·和氏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

“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

“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和曰:

“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

“和氏之璧。

夫珠玉人主之所急也,和虽献璞而未美,未为主之害也,然犹两足斩而宝乃论,论宝若此其难也。

今人主之于法术也,未必和璧之急也,而禁群臣士民之私邪;然则有道者①之不戮也,特帝王之璞未献耳。

主用术则大臣不得擅断,近习②不敢卖重;官行法则浮萌③趋于耕农,而游士危于战陈,则法术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祸也。

人主非能倍大臣之议,越民萌之诽,独周乎道言也,则法术之士虽至死亡,道必不论④矣。

昔者吴起教楚悼王以楚国之俗曰:

“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

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

”悼王行之期年而薨矣,吴起枝解于楚。

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⑤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⑥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

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八年而薨,商君车裂于秦。

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法而富强,二子之言也已当矣,然而枝解吴起而车裂商君者何也?

大臣苦法而细民恶治也。

当今之世,大臣贪重,细民安乱,甚于秦、楚之俗,而人主无悼王、孝公之听,则法术之士,安能蒙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术哉!

此世所以乱无霸王也。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刖其左足       刖:

砍断脚,古代的一种酷刑。

B.而游士危于战陈     陈:

通“阵”,指军队阵列

C.独周乎道言也      周:

契合,此可引申为采纳

D.大臣苦法而细民恶治也  治:

被治理,此引申为被管制

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同的一组是

A.玉人曰:

“石也。

”/是寡人之过也

B.和虽献璞而未美/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C.然犹两足斩而宝乃论/乃能衔哀致诚

D.主以尊安/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6、下列对课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和氏得到玉璞后,先后两次进献君王,均以欺骗罪被处以刖足之刑。

后至文王时他才得以献玉而正名,并将玉命名为“和氏之璧”。

B.第二段,韩非指出若以法、术治国的话,臣则失去擅权弄权的自由,士民则失去游说游荡的自由,法、术也就成了群臣士民的祸害。

C.第三段,韩非借吴起与商君之例,阐明了法、术能否施行于世,取决于君主的判断力以及臣子细民的处世态度。

然后借此针砭时弊,指出当世乱而无霸主的原因。

D.文章除了运用和氏之喻、吴起商鞅之例外,还拿悼王孝公楚秦两国君主对法的态度及其结果作对比,文笔犀利而深入浅出,叙议相间而富于变化。

7、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

(3分)

(2)然则有道者之不戮也,特帝王之璞未献耳。

(4分) 

(3)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

(3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9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8.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象?

(4分)

9.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5分)

四、名言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其中6小题,每空1分)(6分)

(1)______________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____________。

(贾谊《过秦论》)

(3)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曹操《短歌行》)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__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5)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7)楚天千里清秋,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8)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五.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11—14题。

(17分)

那树

宗璞

木槿花娇艳夺目,花甚多,虽每花只开一日,但每天都有大量的花开放,十分美丽。

花期满树花朵,甚为壮观美丽。

一位朋友曾说她从未注意过木槿花是什么样儿,我答应木槿花开时,邀她来看。

过了些时,偶然走过图书馆,却见两排木槿,花朵已全落尽了。

一路很是怅然,似乎不只失信于朋友,也失信于木槿花。

又因木槿花每一朵本是朝开夕谢的,不免伤时光之不再,联想到自己的疾病,不知还剩几多日子。

回到家里,站在院中三棵松树之间,那点脆弱的感怀忽然消失了。

我感到镇定平静。

三松中的两棵高大稳重,都似很有魅力,可以倚靠。

第三棵不高,枝条平伸作伞状,使人感到亲切。

它们似乎说,好了,不要小资情调了,有我们呢。

它们当然是不同的。

它们不落叶,无论冬夏,常给人绿色的遮蔽。

那绿色十分古拙,不像有些绿色的鲜亮活跳。

它们也是有花的,但不显著,最后结成松塔掉下来,带给人的是成熟的喜悦,而不是凋谢的惆怅。

它们永远散发着清净的气息,使得人也清爽,据说像负离子发生器一样,有着实实在在的医疗作用。

更何况三松和我的父亲是永远分不开的。

我的父亲晚年将这住宅命名为三松堂,言“庭中有三松抚而盘桓,较渊明犹多其二焉”,其寄意深远,可以揣摩。

我站在三松之下感到安心,大概因为同时也感到父亲的思想、父亲的影响和那三松的华盖一样,仍在荫庇着我。

父母在堂时,每逢节日,家里总是很热闹。

70年代末,放鞭炮之风还未盛,我家得风气之先,不只放鞭炮,还要放花,一道道彩光腾空而起,煞是好看。

这时大家又笑又叫。

放了几年,家里人愈来愈少了。

剩下的人还坚持这一节目。

以后因子侄辈纠缠,也还放了两年。

再以后,没有高堂可娱,青年人又大都各奔前程,几乎走光,三松堂前便再没有节日的喧闹。

这一切变迁,三松和院中的竹子、丁香、藤萝、月季和玉簪都曾亲见。

其中松树无疑是祖字辈的,阅历最多,感怀最深,却似乎最无话说。

只是常绿常香,默默地立在那里,让人觉得,累了时它总是可以靠一靠的。

这三棵松树似是家中的一员,是亲人,是长辈。

燕园中还有许许多多松柏枞桧之类的树,便是我的好友了。

在第二体育馆之北,有一片用松墙围起来的园子,名为静园。

这两年,每天清晨坚持散步是我性命攸关的大事。

散步的路径,总寻找松柏之处,静园外超过千步的松墙边便成为好地方。

一到墙边,先觉清气扑人,一路走下去,觉得全身的血液都换过了。

临湖轩前有一处三角地,也围着松墙。

其中一段路两边皆松,成为夹道。

那松的气息,更是向每个毛孔渗来。

最主要的是那气息,清到浓重的地步,劈头盖脸将人包裹住了。

这时便想,若不能健康地活下去,实在愧对造化的安排。

走出夹道不远,有一处小松林,空气自然是好的。

我走过时,总见六七位老太太在一起做操,一面拍拍打打,一面大声谈家常。

譬如昨天谁的媳妇做的什么饭,谁的孙子念的什么书。

松树也不嫌聒噪,只管静静地进行负离子疗法。

中国文学中一直推崇松的品格。

松树的不畏岁寒,正可视为不阿时不媚俗的一种节气。

这是“士”应有的精神境界,所以都愿意以松为友为侣。

白居易《庭松》诗云:

即此是益友,其友须贤才。

顾我犹俗士,冠带走尘埃。

未称为松主,时时一愧怀。

最后两句用松之德要求自己勉励自己,要够格作松的主人。

松不只给人安慰,给人健康,还在道德上引人向上,世之益友,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自然界中,能为友为侣的当然不只松柏一类。

人若能时时亲近大自然,会较容易记住自己的本色。

嵇康有诗云: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纵然手不能举足不能抬,纵然头上悬着疾病的利剑,我们也要俯仰自得,站稳自己的位置。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由松树自然联想到与之永远分不开的父亲,父亲虽然离去了,但他的思想和人格还一直影响着“我”,使“我”感到安心。

B.作者回忆一家人在松树下放鞭炮的热闹情景,目的是与父母离世后家庭的冷清、寥落形成对比,表达物是人非家道衰落的伤感情怀。

C.文章写小树林里老太太们运动、聊天等喧闹的场景,突出她们生活的安闲快乐,而这正是默默付出的小松林带给她们的。

D.文章由松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人和事,再由“三松”写及“松墙”和“小松林”,以“松”为中心意象,连缀全篇,衔接紧凑,构思严谨。

E.文章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既有可读性,也有哲理性,给读者深刻的启发。

12.文章本在写松,开头却从木槿花的凋零写起,作者这样安排文章开头有什么用意。

(4分)

13.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章结尾处划线句子的理解。

(4分)

14.请联系全文,对作者以“松”为“侣”的原因加以探究。

(5分)

六语言知识运用(12分)

15.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嬉戏怨天尤人碟子博闻强识

B.雾霭身体羸弱忌讳积毁销骨

C.步履甘拜下风纪实通宵达旦

D.干练瞠目结舌坐标别开生面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一些单位或个人在食品安全方面,屡屡将社会大众的生命置之度外,唯利是图。

B.一部诋毁伊斯兰教先知穆罕穆德的电影引发了一场巨大的“反美浪潮”。

其实数十年来穆斯林民众一直对美国的危言危行不满,那部电影只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C.近来,多弹头洲际导弹试射成功、新052D型导弹驱逐舰下水、航母定编为“辽宁号”准备服役,以及日前歼-31的公开,这些都表明:

中国军队有能力也正严阵以待随时出征,完成保卫国家领土安全的光荣使命!

D.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与早已流行的互联网论坛和博客相比,微博以140字的限制、便捷的转发机制以及对终端设备的简单要求降低了民众表达言论的门槛。

B.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三季度还能够保持持续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

C.“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D.2010年的国产大片《孔子》《赵氏孤儿》等都善于从本土文化土壤中吸纳养分,呈现出本土特色鲜明、原创力充沛、文化厚度不断增加。

18.有调查研究机构开展了美、韩、中三国“高中生生活意识比较”课题研究。

调查结果表明,三国高中生学习意识、生活意识各不相同。

根据表格,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学习意识

生活意识

幸福

指数

认为学习

最重要

关心学

习成绩

有金钱和

打工意识

满足过普

通生活

美国

50.5%

87.8%

63.3%

63.3%

83.8%

韩国

50.9%

88.2%

70.7%

52.2%

73.3%

中国

70.6%

93.4%

41.8%

43.8%

80.7%

(1)结合图表内容,以“中国高中生的幸福指数”为陈述对象,得出结论。

(2分)

(2)请从人的综合素质发展的角度给中国高中生提出一点建议。

(4分

七、作文

1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50分)

一艘货船卸货后返航时,突然遭遇巨大风暴,老船长果断下令:

“打开所有货舱,立刻往里面灌水!

”水手们担忧:

“往舱里灌水是险上加险,这不是自找死路吗?

”但还是半信半疑地照着做了。

虽然暴风巨浪依旧那么猛烈,但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来越高,货轮渐渐地平稳了。

船长告诉那些松了一口气的水手:

“一只空木桶,是很容易被风打翻的,如果装满水负重了,风是吹不倒的。

船在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时,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不仅是货轮负重如此,其实人生也需要负重。

因为负重,生命会变得殷实;因为负重,理想会变得坚贞;因为负重,行动会变得更加脚踏实地。

【要求】

1.根据材料的寓意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2.书写规范,卷面干净。

试卷答案

1.D2.C3.C

4-6DBC

10

11.(BC)B.“物是人非家道衰落”错;C.“这正是默默付出的小松林带给她们的”表述错误。

12.首段写木槿花的花期短、凋零快,而自己错过了它的花期,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惆怅,自然勾起自己疾病在身、时日不多的伤感。

这样写,欲扬先抑(与下文形成对比),为下面写松树及自己心境的转变张本(铺垫),并照应结尾。

(答内容方面2分,答结构方面2分)

13.这句话呼应开头,总结全文,点明题旨。

(2分)这是作者从自然中获取的人生感悟,并号召人们无论处境如何,都要保持一种乐观自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坚守本色、不阿时不媚俗的人生态度(2分)

14.

(1)松可以给我安慰,尤其“三松”,它们与我们一家密不可分,是我们过往生活的亲历者,仿佛是我的亲人、长辈,让我感到亲切,安心。

可以倚靠。

(2)松可以给我健康,松树散发出的浓重的清气让人清沁肺腑,身心愉悦;给疾病在身的我注入坚强活下去的动力与信心。

(3)松在道德上引人向上,它不阿时不媚俗的节气让我们能坚守自己的本色。

15.D

此题可能命制错误,四个选项都没有错别字,没有答案。

考点: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16.C

17.A

18.参考:

(1)中国高中生的幸福指数比较高,这与他们重视学习、有进取心有关。

(2分)

(2)中国高中生过于注重学习,生活意识比较弱,可以把打工作为锻炼社会能力的方式,同时也应该注意培养生活能力。

(4分,结合图表信息,言之有理即可)

19人要时刻肩负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