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及运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96959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表达及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语言表达及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语言表达及运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语言表达及运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语言表达及运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语言表达及运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语言表达及运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语言表达及运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语言表达及运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语言表达及运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语言表达及运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语言表达及运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语言表达及运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语言表达及运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语言表达及运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语言表达及运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语言表达及运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语言表达及运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语言表达及运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言表达及运用.docx

《语言表达及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表达及运用.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言表达及运用.docx

语言表达及运用

语言表达及运用

第一部分 语言表达及运用

专题一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专题二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

专题三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准确、鲜明、生动

专题四 图文转换

考情分析

  年份考点

卷别  [来源:

Z,xx,k.Com]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全国新课标卷

语言表达连贯(客观题)、语言表达得体(修改语病)、仿写(修辞)

语言表达连贯(客观题)、语言表达连贯、仿写

语言表达连贯(客观题)、变换句式(长句变短句)、仿写(修辞)

 

辽宁卷

语言表达连贯(客观题)、语言表达连贯(虚词)、仿写(修辞)

语言表达连贯(客观题)、语言表达连贯(虚词)、仿写(修辞)

语言表达连贯(客观题)、变换句式(长句变短句)、仿写(修辞)

近三年全国新课标卷和辽宁卷高考语言运用考点分析一览表

命题规律与备考建议

 

 1.语言表达连贯(客观题)和融合了修辞考查的仿写试题一直是全国新课标卷的必考试题,这也将是2012年高考中的保留试题。

因此这两个考点依旧是备考中的重中之重。

2.对于另一试题的命题规律,我们发现往往该考点会稳定两年,题型基本保持一致,所以2012年对变换句式的备考仍要高度重视。

这不仅包括长句与短句的变换,还有散句变整句、重组句子等等。

3.由于语言运用的实用性特点,备考中我们仍要加强对其他考点的复习与训练,借鉴其他省份试卷中优秀语言运用试题。

专题一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真题演练

【答案】海南,那美不胜收的风光,那妙趣横生的漂流,海滩边那怡然自得的漫步,那给力的民族舞蹈……真让人陶醉。

  【解析】文字要做到语意完整,合乎情理,符合字数要求。

此类题目答题思路:

首先要把所提供词语是否围绕同一话题大致进行分类,要求4个,就先拿出4个,其他看上去毫不相干的暂时不去理会;然后用选出的几个进行构思,要使话题相对统一,便于写作;最后反复修改,力求用最少的字数(不多于规定字数)表达最有效的内容。

2[2011·江苏卷]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

请简要概括,不超过15个字。

(4分)

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

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

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

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极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海区特点;②地质构造;③历史记载。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

本题是指向性压缩,要分清层次,概括要点。

很容易看出,这段文字的结论就是最后一句话,前面是对结论的推导,第一句话陈述“大陆海区”的位置、海底地形、水深,可以概括为“海区特点”;第二句话有关键词“地质构造”;第三句话有提示语“查阅相关资料”。

这样答案可概括为三点。

3[2011·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某翻译家在《文艺报》上撰文指出:

有人说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表示自己是坐镇在世界中央的天朝,说明中国人自傲。

但从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情感。

例如,“英国”为什么不译作“阴国”?

“美国”为什么不译作“霉国”?

“德国”为什么不译作“歹国”?

这是因为中国人要从同音字中选出具有最美好含义的字来命名这些国家。

用什么字呢?

用“英雄”的“英”、“美丽”的“美”、“道德”的“德”、“法律”的“法”、“芬芳”的“芬”、“祥瑞”的“瑞”……而外国,比如英国,用英文译别国的国名,只用音译,译名中不含有褒贬意义。

(1)请用一句话概括该翻译家的观点。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阐述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

(150字左右)(7分)[来源:

学科网]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对别国国名的翻译,中文能表达美好的情感,而外文不能。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原文是一个带有明显总分结构特征的段落,考生只要将文中具有总说性质的语句,如“从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情感”、“用英文译别国的国名,只用音译,译名中不含有褒贬意义”等筛选出来,加以一定的压缩概括,就能得出答案。

(2)【答案】示例一:

国名的中文翻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一、这表现了中国人的善良:

中国人使用具有美好含义的译名,表达对外国人民的祝福;二、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兼容思想:

中国人带着自信心去欣赏并接受他国的优秀文化;三、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平等思想:

在选用具有美好含义的字来翻译国名时,中国人民对大国和小国、强国和弱国,都一视同仁。

示例二:

国名的中文翻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在翻译他国国名时,中国人从同音字中选用具有褒义的字,而避免使用带有贬义的字。

通过国名翻译这一独特方式,我们不仅传达了对他国的善意与尊重,也向世界显示了表意的中国文字古老而常新的独特魅力。

这说明,国名的中文译名既体现了中文的优势,也体现了翻译的巧妙。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题干要求回答的是“对上述材料的看法”,而不是对翻译家观点的看法。

因此,考生作答时,最好从“如何翻译外国国名”的角度发表看法,这样理由会相对好回答。

  回答本题主要应做好两个方面工作:

一是观点的明确合理,这是下文展开论述的基础;二是理由的充分性和逻辑性,虽然题目并没有规定理由的数目,但习惯上认为,至少应有两条理由。

理由的逻辑性主要指理由与观点的契合度,以及理由本身的合乎情理。

考生答题时,只要注意上述要求,文字通顺,就能得高分。

技法点拨

一、扩展语句

  

(一)解题思路

  解答此类试题时先要仔细审清题目的要求,认真揣摩提供语句或词语的意思,弄清试题要求,审准题干对句子内容、句式、表达方式等方面的扩展要求。

具体思路如下:

一是仔细研读提供的语句或词语,准确把握扩展基点,即提供语句或词语中说得比较含蓄、概括而有待“丰富”的内容。

二是审清题干要求,把准试题具有可能性的扩展方向,正确领会扩展的目的,充分结合所提供语句或词语对陈述对象、语意语气等方面的要求,同时顾及试题中关于字数、修辞等方面的不同要求。

三是展开联想想象,结合具体语境适当添枝加叶,合理扩展。

(二)答题技巧

  扩展语句要掌握一些必要的解题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添枝加叶法。

扩展单纯的主谓关系的句子可以采取添枝加叶的办法。

句子的主干只是单纯的陈述与支配关系,而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能起到修饰、限制和补充的作用。

要使语句扩展开,变得生动、具体,就要发挥附加成分的作用。

例如:

扩展下列语句,使其丰富、生动,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字数在40个左右。

  梅花开放了。

  【思维轨迹】我们可以说成“(什么样的)梅花(怎样地)开放了”。

为突出梅花的不畏严寒,还可以再加一些状语进行限制。

  【参考答案】[当积雪压断枝头的时候],[当冰凌高挂悬崖的时候],[当百花纷谢凋零的时候],(裸露在荒山野岭中的)梅花[迎着风露][带着微笑][悄悄地]开放了。

2.定位填补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题干所给的内容确定句式模型,排好句内成分位置,填补定语、状语或补语的一种方法。

它与“添枝加叶法”的区别在于不要求每一个地方都要添加枝叶,而是选择扩展重点,在固定的位置填补。

  例如:

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微笑”为重点,分别扩展为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字。

  情景一:

课堂上老师微笑

  情景二:

病房里护士微笑

【思维轨迹】①确定“微笑”是扩展重点。

②思考同一扩展点在不同情景下存在哪些角度的不同,这个角度就是扩展中心。

③例题所给词语是从地点、人物、情态三个角度提供的,而老师在课堂上的微笑和护士在病房里的微笑,其作用是不同的,那么“微笑的作用”就是扩展时所要表现的中心,所以在“微笑”后的位置进行填补比较得当。

  【参考答案】情景一:

课堂上,老师的微笑[像温暖的春风,吹散了我心头自卑的阴影,使我扬起生活和学习的风帆]。

情景二:

病房里,护士浅浅的微笑[像一支悠扬的乐曲,拨动了我曾一度低沉、苦闷的心弦,让我感觉阳光真好,生活真好]。

3.瞻前顾后法。

瞻前顾后,就是从前后的语句中找出对形式和内容方面约束的暗含信息,根据这些约束来进行扩展,填补空白。

  例如:

仿照画横线的句式续写三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并加一句抒情议论性的话作收尾。

  童年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在童真的爱的目光下,一只蝴蝶就是一只凤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轨迹】此题在考查扩展语句时,还考查了句式的仿写。

首先分析画横线句式的结构:

……(量词)+(名词)+就是+(量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接着分析语句的内容:

在孩子眼里,所有的东西都是美好的、新奇的。

最后以这内容与形式来限制填写的内容。

  【参考答案】一朵轻云就是一条飞毯,一棵老树就是一个会讲故事的老人,一湾小河就是一个无比欢乐的海洋。

啊,多么令人难忘的童年!

[来源:

学科网ZXXK]

4.修辞渲染法。

有些句子只用补充附加成分的办法,不足以达到题干要求的生动、具体,这就要在简单修饰限制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描写和渲染,充分使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多种修辞手法,以收到加强表达效果的作用。

  例如:

根据下面的思路,合理展开叙述,组成80字左右的语段。

  夏天和冬天,各有各的情趣。

【思维轨迹】语言运用题对文采都有潜在的要求,比喻、排比、对偶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是增加文采意蕴的法宝。

此题的扩展关键是要对夏天和冬天分别进行叙述和描写,写出各自的情趣,而描写和叙述的有无意蕴便是此题扩展优劣的关键。

扩展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灵活使用修辞手法(对比、夸张、对偶、比喻等)加强表达效果,因此扩展时要善于借助修辞手法,对夏天和冬天分别发挥想象,合理创造,写出各自的情趣来。

除此之外,使用整齐的句式、并大量使用富有色彩的形容词也是解题关键。

[来源:

学科网]

【参考答案】夏有夏的草绿花红,冬有冬的琼枝玉叶。

夏天有百川灌河,漫天碧透,雨后泛舟,总能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往返;冬天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湖面溜冰,一样使人逸兴神飞,意趣盎然。

5.联想想象法。

使扩展的文字有意蕴,就要泛中求异、异中求新、新中求优。

在内容上或发挥想象,合理创造;或进行联想,发散思维;或利用生活经验展开联想、想象,搜寻自己记忆中的情境,把它描绘出来。

  例如:

将杜甫《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两句诗扩展成一段话,字数在70个字左右。

【思维轨迹】要使此句扩展得具体生动,一不可只在字面上简单地解释或翻译;二要先确定中心再扩展,这个中心要能准确地反映原诗所表达的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以及时时处处忧国伤时的复杂感情。

杜甫此句诗景物形声色态,工笔细描;意象密集繁复,景象苍凉恢廓。

因此,扩展时需要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歌意境作出传神的描绘和渲染,方能逼真地传达出诗人此情此境的心绪,即所写之景应是高旷凄寂的,所抒之情应是孤苦落寞的。

  【参考答案】秋日,天高气清,瞿塘峡口,江风猎猎,西风过处,万木凋零,漫山遍野都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湍急,浪花翻卷,滚滚东逝,沙洲空旷岑寂,孤鸟在空中迎风飞翔,不住回旋,而远处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啼。

二、压缩语段

  

(一)解题思路

  语段压缩题型在近几年高考题中不断地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所以,在答题时要学会审时度势,认真审清题目的要求,准确无误地答好题目。

压缩语段的解题思路如下:

  1.审清题干,明确材料特点。

首先要弄清题目在内容、形式、手法以及字数等方面的要求,给自己一个正确的思考方向。

接着,要明确材料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材料采用不同的方法寻找有效信息。

记叙性语段主要是找记叙的基本要素;议论性语段主要是找论点、论据,明确其论证的方法;说明性语段主要是明确说明的对象,弄清楚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及程序等内容。

2.分层提炼,明确语段中心。

针对语意比较复杂的材料,可以先给语段划分层次,提炼各层次的要点,找出语段的中心句和关键句,也就是将文中次要性的、修饰性的、解释性的文字删除,而保留主要的、关键的、实质性的文字,然后再加以总体概括,明确语段所要阐述的中心意思。

  3.整合表达,明确答案表述。

根据文段内容和题目要求,充分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把所给语段中相同的词语或相近的内容逐一合并,明确语段中的有效信息。

接着,要严格按照题目要求答题,注意语言形式,运用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准确简明表述。

拟写完答案后要认真复查,复查主要是看答案是否存在信息遗漏、信息交叉、出现病句或超过规定字数等现象。

(二)答题技巧

  虽然不同性质的阅读材料,有不同的压缩要求,但压缩语段的方法是可以通用的。

常用的压缩语段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提取组合法。

所谓“提取组合法”,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

这种方法适用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

例如:

用一句话表述下面语段的主要意思。

(不超过25个字)

  在清清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思维轨迹】其中,“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华丽”“耀眼”“绚烂”为重点,筛选之后,连缀组合后就是答案。

  【参考答案】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缤纷华丽,绚烂耀眼。

2.摘取中心法。

这种方法要求考生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所提供语言材料的中心,打叶削枝,摘取中心句或关键句,根据要求把多余的枝叶去掉。

一般说来,新闻材料往往要抓住第一句或第一段,即新闻的导语。

议论类或说明类的材料要能够抓住中心论点或者要说明的中心意思。

例如:

将下面一段话压缩为一句话,表明作者的主张。

(不超过22个字)

  我绝不反对倾向诗本身。

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和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都是有强烈倾向的诗人,但丁和塞万提斯也不逊色;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现代的那些写出优秀小说的俄国人和挪威人全是有倾向的作家。

可是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同时我认为作家不必要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和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

【思维轨迹】该语段共四句话,第一句是说“不反对倾向诗本身”,第二、三句是从不同文学作品方面论说“作品有倾向”,而第四句则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谈倾向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流露出来。

显然第四句是本语段的中心句,第一、二、三句是关键句。

因此,只将第四句抽取出来,压缩的任务就基本完成了,然后将这个句子中的枝叶削掉就成功了。

  【参考答案】文学作品的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流露出来。

[来源:

学.科.网Z.X.X.K]

3.分层合并法。

“分层合并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步骤是:

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

  例如:

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对二胡作了介绍,请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段文字,不超过60个字。

二胡是中国的一种很奇妙的乐器,是胡琴的一种,比京胡大,也叫南胡。

二胡的构造很简单:

由一根长约80厘米的细细的木制琴杆、内外两根琴弦、琴杆下端的蒙着蟒皮或蛇皮的琴筒构成,琴筒呈茶杯形,用木或竹制成,蟒皮或蛇皮是制作二胡的重要材料;用马尾做的琴弓演奏,这与小提琴同样用马尾做琴弓是一样的。

二胡声音低沉圆润,听起来略带忧伤,常用来表达比较深沉的情感。

二胡产生的历史悠久,又比较容易学习,因此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是中国民间普及率比较高的乐器。

【思维轨迹】首先阅读语段,明确语段属于说明性文字。

然后概括层意,本段分为四个层次:

①二胡是胡琴的一种。

②二胡的构造:

琴杆、琴弦、琴筒,蟒皮或蛇皮是重要材料;用马尾做的琴弓演奏。

③二胡声音低沉圆润。

④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

最后根据层意,连缀语句。

  【参考答案】二胡是胡琴的一种,由琴杆、琴弦和蒙着蟒皮(蛇皮)的琴筒构成,用马尾琴弓演奏,声音低沉圆润,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

4.舍末逐本法。

语段的多种信息中,往往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压缩时,需要对语段信息进行正确分辨、准确权衡,确立信息的主体,分清主次,掂出轻重,然后舍弃次要的、轻微的,选择根本的、重要的,去粗取精、舍末逐本,最后压缩成句,准确全面地表述出来。

例如:

将下面一段话概括为一句话,表明作者的观点。

(不超过12个字)

  艺术的目的是夸张美好的东西,使它更加美好;夸大坏的——仇视和丑化的东西,使它引起厌恶,激发人的决心,来消灭那庸俗贪婪的生活中可耻的卑鄙龌龊。

艺术的本质是赞成或反对的斗争,漠不关心的艺术是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的,因为人不是照相机,他不是“摄照”现实、他或是肯定现实,或是改变现实,毁灭现实。

【思维轨迹】这个语段由两句话组成,前一句是谈艺术的目的,后一句是谈艺术的本质。

从作者的倾向性上来看,前者是次要的、轻微的,后者是主要的、重要的。

只需抓住第二句进行压缩就能够将作者的观点提取出来,然后选取精华,正确表述出来。

  【参考答案】(示例)艺术不是现实的“摄照”(或“翻版”)。

5.同义替换法。

阅读材料中有能够体现语段主旨的中心句,且中心句中有关键的词语,这时候就可以运用此法将指示代词替换成语意明确的词语。

例如:

为下面的报道拟一条标题。

(不超过12个字)

  近日,新会市博物馆展出了一件特殊的文物“木美人”。

这是画在一幅木质门板上的油画,画的是两个与真人一般大小、身着汉式服饰的西洋美女。

研究者初步认为,这幅“木美人”是我国最早的油画作品,其艺术性不逊于意大利著名油画家达?

芬奇的杰作《蒙娜丽莎》。

据传,这副“木美人”门板,是明朝一位新会籍人士从福建带回来的。

木门所属的屋子因失火而烧毁,画有美人的门板是屋子里唯一没有烧毁的东西,距今至少有500年的历史。

这幅画究竟是何人所作?

为何画中女子身着汉人服装,面部却有明显的西洋人特征?

这些问题至今还不清楚。

【思维轨迹】材料的信息要点是最后三个句子,但超过了12个字。

可以运用同义语替代法:

首先将“这幅画”具体化,根据上下文,即指“中国的‘木美人’”,或根据文中的“这幅‘木美人’是我国最早的油画作品,其艺术性不逊于意大利著名油画家达?

芬奇的杰作《蒙娜丽莎》”一句还原为“中国的《蒙娜丽莎》”;然后再抓住最后一句“这些问题至今还不清楚”,即它仍是一个迷,可用“之谜”一词来代替。

这样就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中国的《蒙娜丽莎》(或“木美人”)之谜。

三、易错提示

  

(一)扩展语句

  1.常见误区

  

(1)情境分辨不清。

扩展语句一般都明确给出或前后暗示出要按照一定的情境进行扩展,有的考生扩展后的语句与规定的语境不相符。

  

(2)重点把握不准。

没有很好地吃透题目所要求扩写的对象是什么,重点在哪里,偏离了中心。

专题一│技法点拨

(3)想象描写苍白。

有的考生的答案形式上和内容上都符合扩展的要求,但整个扩展的内容缺乏意蕴,描写想象苍白,语言不形象。

  (4)表达方式不对。

没有按照题目要求落实表达方式,出现漏用、错用等现象。

  (5)忽略题干要求。

题干中的要求一般有字数、修辞手法、句式等方面的要求,考生可能由于紧张或其他原因忽略题干要求,导致扩展不彻底。

专题一│技法点拨

2.应对策略

  

(1)答题时注意辨清情境,严格按照题干要求作答,有效进入规定情景。

  

(2)明确题干重点,紧扣题干规定的对象与重点,决不能丢开原句自己乱写一通,合理想象,表达清晰。

  (3)牢记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①用记叙的方式扩展,其特点是介绍事物的概况,无细节描写。

②用描写的方式扩展,其特点是能反映出事物具体情形,如形、声、色、动态等。

③用议论的方式扩展,其特点是语句中要有观点,有分析判断。

④用说明的方式扩展,其特点是用平实的语言介绍情况。

⑤用抒情的方式扩展,其特点是语句中包含有较强烈的感情。

专题一│技法点拨

(二)压缩语段[来源:

学_科_网]

  1.常见误区

  

(1)找不到切入点。

拿到一段文字或相关材料,无从下手,于是东打一枪,西抓一把,影响做题的速度和质量。

  

(2)抓不住重点。

在整段材料中徘徊,不知道重点在哪里、如何提取,就随便抓来一句,却不合要求。

  (3)分不清楚主次。

对文字中的内容,没有做到仔细分辨,一些主要信息被漏掉,而一些非主要信息却被保留了下来。

  (4)字数超过限定。

语段压缩题对字数的限定非常严格,超过限定,反映出概括能力不强。

2.应对策略

  

(1)强化审题意识,严格按照题干要求作答。

  

(2)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做题时,首先要寻找最佳切入点,善于提取“有效信息”。

  (4)必须坚持三个原则,即整体性原则(概括出来的内容要涵盖整体,不能过窄或过宽)、倾向性原则(体现作者褒贬的感情色彩)、现实性原则(联系背景,挖掘深意)。

[来源:

Zxxk.Com]

  (5)用语力求准确、简洁和通顺,书写规范、工整,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新题精练[来源:

Zxxk.Com]

[来源:

学科网]

1.按要求扩展下面的句子。

(5分)

  原句:

青年人读书,既要博又要专。

  (要求:

以原句为总说,再写两个分说的句子,每句不少于20个字)

 青年人读书,既要博又要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博”就是广泛涉猎,博览群书,它能丰富你的人生阅历,增长你的智慧;“专”则要求深入研究,求得甚解,它能使你独具慧眼,而不人云亦云。

(每个方面占2分,语句通顺占1分)

  【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

要紧扣关联词“既……又……”表述的两个方面:

一“博”二“专”,然后扩展怎样“博”或怎样“专”,有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