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各个部位的锚固长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00679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各个部位的锚固长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钢筋各个部位的锚固长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钢筋各个部位的锚固长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钢筋各个部位的锚固长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钢筋各个部位的锚固长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钢筋各个部位的锚固长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钢筋各个部位的锚固长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钢筋各个部位的锚固长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钢筋各个部位的锚固长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钢筋各个部位的锚固长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钢筋各个部位的锚固长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钢筋各个部位的锚固长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钢筋各个部位的锚固长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钢筋各个部位的锚固长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钢筋各个部位的锚固长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钢筋各个部位的锚固长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钢筋各个部位的锚固长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钢筋各个部位的锚固长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钢筋各个部位的锚固长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钢筋各个部位的锚固长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筋各个部位的锚固长度.docx

《钢筋各个部位的锚固长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各个部位的锚固长度.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钢筋各个部位的锚固长度.docx

钢筋各个部位的锚固长度

钢筋的锚固长度

分享

首次分享者:

‘Ms.[妖]已被分享3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

筋的锚固长度

为此构件中的纵筋伸入彼构件内的长度,以彼构件的完整边线起算。

如:

梁伸入柱中;柱伸入梁中;次梁伸入主梁中;柱伸入基础中;墙或板伸入梁中;等等。

“锚固长度”应成为钢筋工的第一概念。

锚固长度是图集中的固定值。

在《平法》各本图集中均有列表。

锚固长度在101-1.3.4图集中总分两种:

非抗震与抗震,内容是不同的。

选择锚固长度的前提条件是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抗震等级,然后参照钢筋种类决定。

在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50mm。

非框架梁下部纵筋的锚固长度为12d;非框架梁包括:

简支梁;连系梁;楼梯梁;过梁;雨蓬阳台梁;但不包括圈梁悬挑梁和基础梁,圈梁悬挑梁和基础梁另有规定。

当边柱内侧柱筋顶部和中柱柱筋顶部的直锚长度小于锚固长度时,可向内或向外侧弯12d直角钩。

当柱墙插筋的竖直锚固长度小于规定值时,需按照101-3图集32页右下角的表或45页右上角的表加弯直角钩。

框架梁上下纵筋及抗扭腰筋和非框架梁上部纵筋的锚固长度为0.4laE

加15d直角钩。

纵向受拉钢筋的绑扎搭接长度

纵向受拉钢筋的绑扎搭接长度是以锚固长度为先决条件,再根据纵向钢筋搭接接头的面积百分率给出3个修正系数来计算。

在任何情况下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00mm。

搭接长度与搭接位置是两个概念,不可混为一谈,各类构件各有具体要求。

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前提条件是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保护层厚度在图纸的结构说明页中均有详细规定。

一般情况下,无垫层基础是70mm;有垫层基础是35mm,柱是30mm,梁是25mm,板是20mm,薄板是15mm,图纸中均有具体规定。

保护层问题

通常,钢筋工在绑扎大梁时,在梁下部纵筋之下,必须要垫好保护层,合理的保护层材料是混凝土垫块或塑料卡,用大块石子垫也是常有的事,上级允许时,可用25mm的钢筋头垂直垫在主筋下,最好用16或18mm的钢筋头斜着垫在大梁的箍筋下面。

圈梁的保护层,一般应由混凝土工随打随垫,因为木工在支模时在圈梁钢筋上行走,事先垫了保护层更加容易跺倒箍筋。

板的保护层是最不容易保证的,如果按照合理的混凝土施工规程,钢筋工应当事先把板的钢筋保护层用混凝土垫块或塑料卡垫好,但是,各个工地不一定都是规范的,好多工地,混凝土工以及其它各个工种的人员都在已经绑扎好的钢筋上踩踏,这时,钢筋工完全有理由不给垫保护层,因为保护层垫起之后,更容易使绑扎好的钢筋网被踩得乱七八糟,不好修正,这时应由混凝土工随打随垫才对。

架立筋

以前的架立筋与现在的架立筋,其意义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以前的架立筋是指梁的上部纵筋,现在的架立筋是指梁的上部中间连接负弯矩筋的连接筋,在复合箍筋的内上角处,其非抗震搭接长度为150mm。

主筋

主筋以前是指梁的下部纵筋,板的下部纵筋,柱的立筋,楼梯板的下部纵筋,主筋的名称已经过时,内容已经变得含糊不清,今已减少了这样的称呼。

弯起筋

自从推广《平法》以来,弯起筋已经很少采用,但在个别的设计中依然可见,其要点是弯起角度,斜长的计算和减延伸率。

腰筋

腰筋包括两种,构造腰筋和抗扭腰筋,不同点是作用不一样,构造腰筋用G打头,抗扭腰筋用N打头,构造腰筋的锚固长度为15d,抗扭腰筋的锚固长度与下部纵筋相同。

腰筋位置的计算,是以该梁所含板的下皮到梁的下部第一排纵筋之间均分间距,而不是按梁的上下纵筋之间来分或按梁高来分。

负弯矩筋

一般框架梁端部负弯矩筋的锚固长度为:

0.4laE加15d直角钩。

负弯矩筋位于第一排的取1/3净跨度ln,位于第二排的取1/4净跨度ln,但是其值要取左右两个跨度值之大的应用,这是理解负弯矩筋的关键点。

梁下部纵筋

框架梁下部纵筋,即以前所指的主筋,是钢筋作用的重点,其锚固长度是0.4laE加15d直角钩,

非框架梁的下部纵筋的锚固长度是12d,满足12d可不做弯钩。

箍筋

箍筋计算应以内皮尺寸为准,这样不易出错。

箍筋的弯钩角度和弯钩长度分抗震与非抗震,框架与非框架。

非抗震又非框架的梁柱箍筋,可以执行以前的现定,钩长按直径6;8;10分别取50mm;60mm;70mm,可不做135度角,即可以做成90度弯钩。

这一说法有待探讨。

框架和抗震用的梁柱箍筋必须执行《平法》,必须做成135度的弯钩。

框架和抗震用的梁柱箍筋,其钩长为10d与75mm中之大值。

即如箍筋直径为6mm,钩长为75mm,直径为8mm钩长为80mm,直径为10mm,钩长为100mm,依此类推。

箍筋按内皮尺寸下料时应加延伸率,加3d较准。

复合箍筋

复合箍筋分重叠复合与大小复合,现在要求大箍套小箍,不提倡重叠复合,但是,重叠复合也有其应用的场合与好处。

复合箍筋的计算,一般新手不知所措,应当努力精通,学会并不难。

按内皮尺寸,首先减去下角主筋的两个半径,再除以主筋之间的空数

之后再乘以所要箍住主筋的空数,最后再加上主筋的两个半径。

注意空数的空是多音字,在此所用的是4声是空格的空,不是1声空间的空,是段的意思。

箍筋加密

在框架及有抗震要求的梁柱中,凡在受拉纵筋绑扎搭接范围内的箍筋应加密。

_

在框架柱中,在底层的基础顶面及嵌固部位之上的柱净高度的下1/3内须加密,在除底层下部外,底层上部和以上各层的柱净高度的1/6内及不小于500mm的范围内的箍筋要加密。

框架柱箍筋在穿越各梁板中均要加密。

在梁中,箍筋加密区位于受剪力最大处,在梁端支座里皮50mm处起往梁中间方向算。

在框架梁中,分抗震强度等级一级和二至四级来决定箍筋加密区的范围,分2倍梁高和1.5倍梁高两个数值,最小不得小于500mm。

在主次梁交叉处的主梁上,有附加箍筋也需加密,单侧加密区的计算从距次梁边的50mm处算起,一个次梁宽度加上一个主次梁底皮的高差。

其加密值为箍筋直径的8d,且不大于100mm。

吊筋

吊筋的全高度应设置到主梁的最下层纵筋处或者二排纵筋处。

吊筋的上平直部分的长度为其直径的20d。

吊筋的下平直部分的长度为次梁宽加两个50mm。

`

吊筋的斜长按梁高,当梁高小于800时为45度角,当梁高等于或大于800时为60度角。

45度角时,用其直角边乘以根号2,即乘以1.414系数,当为60度角时,用其直角长边乘以1.155系数。

吊筋下料时需减延伸率。

拉筋

又叫小拉钩,其钩长与弯钩角度同箍筋的弯钩。

拉筋必须钩住箍筋并紧靠梁或柱的纵筋。

柱内复合箍筋可全部采用拉筋。

梁中拉筋间距一般为箍筋间距的2倍,一般为400mm。

梁中拉筋多于两排时,其位置应上下相互错开。

拉筋的计算不同于箍筋,应按内皮尺寸计算,按箍筋内皮尺寸再加上两个箍筋直径才对。

板主筋

板主筋的锚固长度为直径的5d,且不小于板厚。

板主筋的第一根起算位置是,距梁边上下纵筋连线1/2板主筋间距。

板主筋间距过密时,可以跳绑,即绑扎梅花扣。

但板边的两排必须绑扎全扣。

板扣筋

板扣筋的直角钩只减上边保护层,通常减20mm,下边可直接立在模板上。

板扣筋在重叠时,有一个绑扎次序问题是必须注意的,同绑扎梁钢筋一样,先绑扎主梁方向的后绑扎次梁方向的,这样才不至于使扣筋加高一层,造成上边的保护层减小或者没有了。

楼梯筋

楼梯梁相当于简支梁。

楼梯平台板当于简支板。

楼梯踏步板主筋的计算,只用于钢筋进料计划。

不能用于实际钢筋的下料。

实际楼梯板主筋的准确尺寸,应当实际到模板上量尺。

Dg?

:

/=,=9r

楼梯板扣筋也应当通过实际量取板主筋的尺寸再按图集要求算出来。

如果图纸上给出了楼梯板筋的尺寸,只能作为参考,也应当实际量尺后再下料。

钢筋翻样之《平法》要领(之二)

至于扣筋的脚长,还是按板厚减去两公分最为实用,前些年我都是减10mm,当浇筑混凝土时,老板总是嫌混凝土超厚扣筋的钩超高,太浪费混凝土,经研究找出的原因是,1.在成型扣筋的脚时常有偏差,2.混凝土经过震捣,有自动抬高板钢筋的现象,3.在板扣筋重叠处加高了一个扣筋直径。

为防止在扣筋重叠处超高,通常是把下一层的扣筋脚掰斜不使直立,这样就好了。

再说混凝土工也在时刻控制板厚,超高了增加工作量他也不干。

搭接位置

主要是指绑扎搭接,关于搭接位置,各种构件各有各的要求,不可一概而论。

有些重要构件,当受力纵筋直径超过规定值,16或22或25或28时,就不允许绑扎搭接而只许机械连接,甚至不允许出现连接点。

作为钢筋工,最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知晓钢筋在各构件中各部位的物理作用,钢筋在混凝土中主要起受拉作用,其次起受剪作用,受剪其实是受拉的一种变形,再次起受扭作用。

钢筋的接头,是这根钢筋的薄弱点,往坏处想,便是危险点或者是事故点,所以要格外加小心,要注意,要把这个不良点放在不吃劲的地方。

钢筋的接点,一不能放在受拉最大处,二不能放在受剪处,三不能放在受扭最大处。

正弯矩梁的净跨度中段下部三分之一是受拉最大部位,越靠近跨中受拉力越大;净跨度距支座的三分之一区段内是受剪最大部位而且越靠近支座受剪力越大;净跨度下部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之间靠近支座这两小段受拉力最小受剪力也最小,所以这里被确定为连接区,跨中上部受拉力最小,也被确定为连接区。

负弯矩梁即反梁的受力道理与此相反,遇到反梁,您就倒过来思索,在脑子里过电影,便一目了然,如101-3《筏型基础》里面的基础梁则是。

在连接区,如果只有两根纵筋,我想可以把搭接头设在同一区段内,把锚固长度乘以1.6系数,即按100%接头面积百分率来取,如果超过4根筋,最好是隔一搭一或隔三搭一,搭接修正系数取1.4或1.2。

至于柱子钢筋的搭接部位,首先区分是什么柱,对于框架柱,要执行101-1图集,只要是“非连接区”,便可搭接。

非连接区便是箍筋的加密区,在底层,不一定是一层有可能是地下室,柱净高度下部三分之一,在底层柱净高度上部的六分之一及以上各层柱净高度靠近上下两头的六分之一不小于500mm范围,都是箍筋加密区也是非连接区。

箍筋加密区等于非连接区是柱子偏心受拉力的集中处,钢筋连接点是薄弱处,所以这两处不可共存,文字理论之要领其实也很简单。

至于构造柱和普通柱,搭接位置就在嵌固部位之上,不适用于101图集。

剪力墙钢筋的搭接与众不同,竖向钢筋的搭接分两种类型,一二级抗震和钢筋直径大于28时的搭接头需要错开,中间隔500mm;三四级抗震和钢筋直径小于28时的搭接头可在同一区段内,搭接长度均为锚固长度的1.2倍。

集中标注

相对于原位标注而言,用一条直线引出,在梁中用水平或垂直线引出,在柱中用斜线引出。

在剪力墙中用折线引出。

集中标注是大致的总体的注明,在梁的内容有:

构件代号,跨数,截面尺寸,箍筋直径间距支数,上部或加下部贯通纵筋根数直径,腰筋根数直径等。

在柱中纵筋有时表示全部根数直径,有时表示4角的根数直径。

原位标注

相对于集中标注而言,是集中标注的具体补充与细化。

当这两种标注发生矛盾时,通常是以原位标注为准,但是从安全起见,还是钢筋多多益善。

值得注意的是,当原位标注负弯矩筋时,已经包含了梁上部的贯通纵筋在内,这一点在图纸上常常发生混淆,设计者最容易糊涂,施工者千万马虎不得,有疑问时,直接去问设计师最好,或者宁可多用钢筋也要确保工程质量免除后患。

锚固搭接

见101-1第35页右上角图,此构造做法的目的是要保证支座内受力纵筋的净距不小于25mm,从而保证纵筋在支座内有一定的握裹力,这一点很重要,通常不按此法施工而是直接在支座内搭接是错误的,应该加以改正。

至于那个1:

12斜度,是否可以考虑不打弯,直接插入,因为那个弯度太小,不易弯准,当角度弯不准时反倒影响了质量,如果不打弯,干活可就省事多了,此事也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如果支座两边纵筋直径相同,最好是直接通过,不在支座内设接头,想设接头时,最好是把接头设在净跨度中的三分之一与四分之一之间的区段处隔一搭一,美国建筑结构的经验确实值得借鉴。

实践证明,钢筋设计弯钩,往往事与愿违,本来是想增加锚固坚固的程度,其结果是在陡弯处,钢筋内部结构已被破坏,陡弯处的内部出现了看不见的裂纹,成为了新的薄弱点,当钢筋受到极限应力时,最容易在弯点断裂,所以在《平法》中,一再强调采用弯折半径4d;6d;8d,而不是弯折直径,确有一定的道理,不可轻视。

在纵向受力钢筋端头的弯钩成型时,在钢筋弯曲机上切不可加挡板,而且中心卡桩要用粗一些的,中心卡桩用直径35mm以上的,宁可让其弯度大些.

筋作为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主要材料,在结构工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钢筋工程关系到结构安全,必须按规范、操作规程和设计图纸施工。

钢筋工质量检验不能马虎从事,要及时纠正施工中差错,确保工程质量。

首先需要查验钢材质保书和复验报告,杜绝使用劣质钢材。

钢筋焊接接头,按规定取样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焊工需有上岗证。

然后检查安装好的钢筋,按图核对钢筋的直径、根数、形状。

钢筋绑扎需牢固,表面要洁净,模板内无碎砖、木屑、油污等杂物。

还须对钢筋的接头、锚固、位置等仔细查验。

这些要求较易忽视,成了钢筋工程质量通病。

下面分别说明。

一、钢筋的锚固

长度应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施工,图纸不清或未注明地方,及时提出或在施工中征求设计人员意见。

锚固要求也应有基本概念。

1、简支梁或连续梁支端支座,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内锚固长度,月牙纹钢筋≥12d。

光面钢筋≥15d,螺纹钢筋≥10d,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内最小锚固长度,当砼C20时,Ⅰ级钢筋35d,Ⅱ级钢筋45d。

连续梁和框架梁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应贯穿其中间支作或中间节点范围内锚固长度,参见简支梁端支座。

2、框架梁的端节点。

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应伸过节点中心线,当水平锚固长度不够,应沿柱节点外边向下弯折,但变折前水平锚固长度≮0.45la(la为纵向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弯折后的垂直锚固长度≮10d,也不宜>22d。

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端节点锚固长度,参见简支梁端支座。

框架顶层角节点,梁上部钢筋需伸入柱子与柱子钢筋搭接。

施工时要特别注意上部钢筋弯曲半径,制作中钢筋弯曲半径为5d时往往能保证,面对弯曲半径为15d时,钢筋制作容易忽视,这对大偏心柱是很不利的。

3、弯起钢筋在弯点外应留有足够锚固长度。

二、钢筋的接头问题

1、钢筋连接宜优先采用焊接接头。

2、钢筋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

采用非焊接搭接头时,在规定搭接长度任一区段内,和采用焊接接头时在焊接处的45d且≮550mm的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百分率:

采用绑扎搭接时不得超过50%。

实际钢筋施工时,因钢筋统一断料,不注意相互错开放置,常造成同一截面或者500mm区段内超过规定的钢筋搭接和焊接接头。

此外,接头位置与钢筋弯曲处相距≮10d,也不宜在最大弯距处。

3、在绑扎骨架中非焊接接头长度范围内,当搭接钢筋为受拉时,其箍筋的间距≤5d,且≯100mm;当搭接钢筋为受压时,箍筋间距≤10d,且≯200mm。

d为受力钢筋中最小直径。

4、钢筋焊接优先采用双面焊缝。

钢筋宜先预弯,弯好后在地上先拼接,注意预弯角度是否合适,两根钢筋中心线是否在同一轴线,以免偏心受力,检查合适后再焊,不能采用先焊后弯或者干脆不弯。

5、钢筋绑扎接头是靠砼与钢筋握裹力来传递应力的,应用铁丝扎紧、扎结部位的搭接部位的中心和两端,至少三处。

三、钢筋的位置

1、受力钢筋在构件中的位置,首先确保砼保护层,不小于力钢筋的直径。

2、梁板纵向受力钢筋,将直径大的受力钢筋放在顶排(上部纵向受力钢筋)或底排(下部纵向受力钢筋),提高梁板受弯承载力。

梁多排钢筋布置时,上下排钢筋相互对齐,并注意钢筋水平向与垂直向净距。

梁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净距≮30mm。

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的净距≮25mm。

最简单的方法,用d为25mm、30mm的短钢筋头置于两排钢筋之间扎紧,控制钢筋净距。

不可随意搁置;二排钢筋挤在一处,影响混凝土浇捣密实。

3、板内受内钢筋距墙或梁边距离太大,一般要求板内受力钢筋距墙或梁边50~100mm开始绑扎,才是正确的。

4、梁中箍筋在支座部位也存在着箍筋离开支座距离较大的现象。

靠支座处剪力最大,而箍筋是为抵抗剪力而配制的,箍筋离开支座太大,就会造成支座处受力薄弱。

5、对双向板受力,钢筋往往搞不清楚哪个方向钢筋下面而造成返工。

理论上说,这时应把最大弯距方向的受力钢筋设置在外层,另一方向的钢筋设置在内层。

一般说来,双向板受力钢筋,平行于较短边的钢筋相对受的弯距较大,应设置在外层。

同时要注意将钢筋的弯钩朝上,不要倒向一边,要认识到弯距立起,可以增强锚固能力。

6、绑扎钢筋骨架位置偏差。

箍筛间距容许偏差20mm,受力主筋间距容许偏差10mm,排距5mm,钢筋弯起点位移容许偏差20mm。

四、其它

1、在框架结构中,柱梁交叉核心区内,由于钢筋较密,施工困难,柱内箍筋常漏放或故意不放,这对结构抗震、约束点处砼则向变形是极为不利的。

解决方法是将柱内箍筋改为两个半边箍,半边箍可采用搭接或焊接。

2、框架柱与构造锚固筋漏放,有些单位采用凿出主筋,再用电焊锚固的方法,这不容许,这对结构破坏太大,影响砼截面性能外,在焊接过程中烧伤主筋,损害工程使用安全。

3、对于偏心受压柱配筋,没有接受力截面钢筋进行代换而按全截面钢筋代换。

另外,同一截面不同种类和直径的代用钢筋,有的直径相差太大。

一般如同品种钢筋直径差值宜不大于5mm,这是钢筋代换时应注意的。

钢筋成型绑扎安装属于隐蔽工程。

无论监理部门、施工单位都必须提高质量意识,认真把关,及时把有些问题搞清楚,否则,一旦钢筋安装完毕发现问题,积重难返,同时延误工期,给工程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如经过上述步骤并经多方检验无误,或者已进行整改,符合规范和设计图纸,签证隐蔽工程验收单,同意转入下一道工序施工,总之,我们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对钢筋的绑扎进行检查,认真按设计图纸要求施工,尽量在绑扎前检查出来,这样发现错误问题就便于改正.

1、何谓架立筋?

答:

架立筋是指梁内起架立作用的钢筋,从字面上理解即可。

架立筋主要功能是当梁上部纵筋的根数少于箍筋上部的转角数目时使箍筋的角部有支承。

所以架立筋就是将箍筋架立起来的纵向构造钢筋。

  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

梁内架立钢筋的直径,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6m时,不宜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不宜小于12mm、平法制图规则规定:

架立筋注写在括号内,以示与受力筋的区别

2、平法图集的最后一页“标准构造详图变更表”何用?

最后一页只是举了一个例子,并无规范作用。

这是给设计院用的。

平法的宗旨是不限制注册结构师行使自己的权利,所以,对G101中不适合具体工程的规定与构造,结构师都可以进行变更。

需要明确的是经变更后的内容,其知识产权归变更者,因此变更者应当负起全部责任(包括其风险)。

3、何谓通长筋?

  答:

通长筋源于抗震构造要求,这里“通长”的含义是保证梁各个部位的这部分钢筋都能发挥其受拉承载力,以抵抗框架梁在地震作用过程中反弯点位置发生变化的可能。

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

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各配置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对一、二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对三、四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当抗震框架梁采用双肢箍时,跨中肯定只有通长筋而无架立筋;只有采用多于两肢箍时,才可能有架立筋。

通长筋需要按受拉搭接长度接长,而架立筋仅交错150,是“构造交错”,不起连接作用。

通长筋是“抗震”设防需要,架立筋是“一般”构造需要。

4、如何正确理解《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第4、0、3条所说“Ⅰ级接头可不受限制”的规定?

  答: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中将接头分为Ⅰ、Ⅱ、Ⅲ级,并对接头的应用做了规定:

接头宜设置在结构构件受拉钢筋应力较小部位,当需要在高应力部位设置接头时,对Ⅰ、Ⅱ、Ⅲ级接头,接头面积百分率分别为不受限制、不大于50%、不大于25%、所谓“不受限制”,是有条件的(应力较小部位),应慎重对待。

  从传力的性能来看,任何受力钢筋的连接接头都是对传力性能的削弱,因此并不存在“可以不受限制”的问题。

钢筋连接的其他要求,如同一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连接区段的构造要求,避开在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梁端、柱端等,仍应符合标准的相关规定。

而当设计选用了平法图集时,对于抗震框架柱的非连接区不允许进行连接的规定更应严格执行。

5、凡是“没有明令禁止”的连接区域,钢筋是否就可以连接呢?

答:

事实上,除高抗震设防烈度的重要构件外,没有明令“完全”禁止的非连接部位。

只要保证连接质量和控制连接百分率,在任何位置都可以连接。

需要注意的是“尽可能避开”这个要求的含义,如尽可能避开节点区、箍筋加密区、应力(弯矩)较大区等等。

6、剪力墙开洞以后,除了补强钢筋以外,其纵向和横向钢筋在洞口切断端如何做法?

答:

钢筋打拐扣过加强筋,直钩长度≥15d且与对边直钩交错不小于5d绑在一起;当因墙的厚度较小或墙水平钢筋直径较大,使水平设置的15d直钩长出墙面时,可伸至保护层位置为止。

7、剪力墙的水平分布筋在外面?

还是竖向分布筋在外面?

地下室呢?

  答:

在结构设计受力分析计算时,不考虑构造钢筋和分布钢筋受力,但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不存在绝对不受力的钢筋,构造钢筋和分布钢筋有其自身的重要功能,在节点内通常有满足构造锚固长度、端部是否弯钩等要求;在杆件内通常有满足构造搭接长度、布置起点、端部是否弯钩等要求。

分布钢筋通常为与板中受力钢筋绑扎、直径较小、不考虑其受力的钢筋。

  应当说明的是,习惯上所说的剪力墙,就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里的抗震墙,称其钢筋为“水平分布”筋和“竖向分布”筋是历史沿袭下来的习惯,其实剪力墙的水平分布筋和竖向分布筋均为受力钢筋,其连接、锚固等构造要求均有明确的规定,应予以严格执行。

  剪力墙主要承担平行于墙面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作用,对平面外的作用抗力有限。

由此分析,剪力墙的水平分布筋在竖向分布筋的外侧和内面都是可以的。

因此,“比较方便的钢筋施工位置”(由外到内)是:

第一层,剪力墙水平钢筋;第二层,剪力墙的竖向钢筋和暗梁的箍筋(同层);第三层,暗梁的水平钢筋。

剪力墙的竖筋直钩位置在屋面板的上部。

  地下室外墙竖向钢筋通常放在外侧,但内墙不必。

8、为什么钢筋端头及弯折点10d内不能焊接?

“不应焊接”

9、何谓概念设计?

  答:

概念设计是运用人的思维和判断力,从宏观上决定结构设计中的基本问题。

概念设计包括的范围很广,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不仅仅要分析总体布置上的大原则,也要顾及到关键部位的细节。

陈青来教授在回答这一问题时曾这样解释:

概念设计说白了,就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拍脑袋瓜”说不清楚,却很管用。

否则结构就太沉重了!

没有几十年经验和对结构本质的深刻理解,是“拍”不得的。

10、如何控制钢筋绑扎、点焊的缺扣、漏焊?

答:

对钢筋绑扎、点焊的缺扣、漏焊、虚焊的限制标准,新的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04-2002对此未作出明确要求,但原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4-83》第5、3、1条具有很好的参考性,这些要求可以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做出明确或在企业标准里做出规定,有利于施工也有利于验收。

①钢筋的交叉点应采用铁丝扎牢;②板和墙的钢丝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交叉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的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

双向受力的钢筋,须全部扎牢;③梁和柱的箍筋,除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

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方向错开设置;④柱中的竖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