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01014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4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教材目录工具和机械

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

1、使用工具

2、杠杆的科学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4、轮轴的秘密

5、定滑轮和动滑轮

6、滑轮组

7、斜面的作用

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第二单元:

形状与结构

1、抵抗弯曲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3、拱形的力量

4、找拱形

5、做框架

6、建高塔

7、桥的形状和结构

8、用纸造一座“桥”

第三单元:

能量

1、电和磁

2、电磁铁

3、电磁铁的磁力

(一)

4、电磁铁的磁力

(二)

5、神奇的小电动机

6、电能和能量

7、电能从哪里来

8、能量与太阳

第四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1、校园生物大搜索

2、校园生物分布图

3、多种多样的植物

4、种类繁多的动物

5、相貌各异的我们

6、原来是相关联的

7、谁选择了它们

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第一课:

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

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

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

(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

(剪绳、剪指甲……)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

(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

书课题:

使用工具)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

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

请大家在小组

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

工具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工具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

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

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启后)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3、全班交流:

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

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

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五、全课总结:

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

 

第二课  杠杆的科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

用力点、支点、阻力点。

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

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对杠杆尺进行研究

【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

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

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

(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

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

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

二、认识杠杆

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什么是杠杆?

——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

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

阻力点                                                                                   用力点

                                            支点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

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出示P4的两张图片:

压水井、跷跷板。

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5、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

6、分辨杠杆

观察P4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

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

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1、 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

(学生一般认为都是省力的,教师在课堂上举例费力的事件)

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

2、 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

3、 教师问题的提出:

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

(请同学上台来试一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 还有其他方法吗?

5、 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

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

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P6上的表格内。

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

省力情况有( )种,费力情况有( )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 )种。

6、 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

1)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7、 教师进行总结:

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

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

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

哪种方法更合理?

五、全课小结

 

第三课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点】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教学准备】

长竹筷、螺丝帽或其他重物、棉线或钓鱼线、塑料盘(学生)。

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粉笔;画有螺丝刀撬油漆桶、镊子夹粉笔、开瓶器开啤酒瓶的图片(教师)。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

游戏:

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粉笔5支;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工具用夹5支粉笔到一个空杯子里。

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地快,请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

(合适)

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

哪种是费力的?

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

(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

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

4、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

为什么?

6、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并对学生的画图进行展示交流。

(重点分析镊子和开瓶器的三点位置的变化。

开瓶器支点在前端,阻力点在中间;镊子支点在末端,用力点在中间)

7、小结:

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

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

(请同学找出其中规律)

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

1、请同学们在书本P8页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点。

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

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

3、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

4、思考:

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

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5、教师小结。

四、小杆秤的研究

1、俗话说:

“称砣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

(请学生从杠杆的三点之间的关系说一说)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一杆小杆秤。

小杆秤制作过程指导。

(祥见教参P17~18)

3、指导学生用逐个放砝码的方法在杆上画出50克、100克、150克、200克……的刻度。

(在称盘内放一个50克砝码,然后使杆秤平衡,在杆上刻下刻度,放2个……)

4、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杆秤。

(称一称自己的铅笔盒、书本等物体的重量)

五、课后思考题

出示教师用的杆秤进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绳分别进行称重时,杆秤会发生什么变化?

 

第四课  轮轴的秘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难点】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准备】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龙头是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的一种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

我请一位同学来拧开这个水龙头;(出示阀门式水龙头)

   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二、轮轴作用的研究

1、设计家在设计水龙头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么水龙头上的轮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尝试回答)

2、请学生尝试拧开去掉轮的水龙头,然后说一说轮的作用。

3、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

实验操作: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在轮和轴的凹槽内装上棉线,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书本P10),这里主要培养学生的协同分工能力。

4、小组成员汇报数据,并进行交流和思考,发现了什么规律?

(挂在轮上的钩码更少,证明在轮上用力能省力)

5、轮轴作用的运用(小游戏):

猜猜胜者是谁?

请几对同学上台来进行游戏。

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柄,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轴,2人按不同方向转。

三、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1、 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是比较省力,那么如果轴固定不变,把轮换大些会怎么样呢?

(请学生进行大胆推测)

2、 示范操作实验:

把更大的轮和轴(不变)固定在一起,先在轴的棉线上挂3~5个钩码,然后请学生尝试在轮上加钩码,使轮上的钩码刚好能拉起轴上的重物。

3、 在小组内开展实验活动,用不同大小的轮和轴进行实验,并请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书本(P11)的表格内。

4、 交流讨论数据表,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收集数据的?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按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实验,然后进行对比;发现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的规律)

四、巩固与应用

1、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轮轴?

说说它们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那些方便。

2、这些轮轴的作用是什么?

他们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

(方向盘、轱辘、门把手、扳手、牛顿盘)其中牛顿盘在旋转时是拧轴,属于费力的轮轴。

 

第五课   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

“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

”(学生回答:

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

2、概念引入:

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1、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

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

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

(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

要研究的问题

定滑轮是否能省力

预测

是(    )否(    )

要改变的条件

 

不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设计(可附图)

 

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

左边钩码个数

右边钩码个数

定滑轮的状态

我们的发现

 

 

 

 

 

 

 

 

 

 

 

 

 

5、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

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

1、 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

“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

2、 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3、 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

并思考:

“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4、 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

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5、 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学习使用测力计,认识力的单位:

牛顿。

并进行巩固练习,拉出3N、5N的力。

2)教师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不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

3)请学生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不同个数(1~5个)的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读数和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重力读数,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13的表格内。

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

4)全班内进行交流动滑轮能否省力?

能省多少力?

四、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

五、想一想: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有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第一课抵抗弯曲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

●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求证。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

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铁垫圈、竹片或尺子。

教师自己准备:

有关的建筑图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新课

在三年级时,我们研究过纸承受拉伸和弯曲的性能。

说说纸承受弯曲的性能如何?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1)图片导入了解:

房子和桥梁都是依靠柱和梁支撑的。

这要通过观察、比较最简单的房子和最简单的桥的结构特点来认识。

用板凳来比喻柱和梁,用板凳来比喻房子和桥梁,学生就容易理解房子和桥梁结构的共同点了,因为它们在结构上都和板凳是类似的。

(2)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柱子承受的压力是要把柱子压短、压碎,这当然是很不容易的。

横梁承受的压力要把横梁压弯、压断,这就比较容易了。

所以,研究横梁抗弯曲能力就很重要了。

二、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在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就是纸,那么你们在学习中特意去留心纸的特性了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纸抗弯曲的能力与什么有关。

1.、教师提出问题:

薄的纸连自身重量都不能承受就弯曲了。

那厚的纸呢?

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加大纸的厚度,纸的抗变曲能力会怎样呢?

(小黑板出示)

2、通过同学的猜想会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加强引导,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

影响弯曲的因素上

3、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与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1)   注意实验应控制哪些量不变。

(2)   怎样表示纸的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3)   表格设计:

表1

纸的厚度

 

 

 

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预测

 

 

 

实测

 

 

 

4、并根据所得数据制成曲线图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本课时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得要培养)

5、最后得出结论:

增加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其承受重量的能力。

三、平放还是立放。

我们发现桥梁的横截面一般是什么样子的?

观察桥梁是怎样安放的,通过今天的学习,请同学们说说这样安放的理由。

并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理由。

四、课堂小结

提问归纳本节课学习的要点,指名这生回答教师给予更正完善。

研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控制条件:

跨度不变,回形针放的位置不变,弯曲程度一样(或都放一个重物,看弯曲程度的不同),纸的宽度、长度和质地一样,放的手势一样。

 

第二课形状和抗弯曲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

●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

●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小组合作做实验进行探究的必要性。

●乐于根据观察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实验用的大小相同的纸若干张、铁垫圈、胶水、包装箱瓦楞纸板。

教师自己准备:

一些不同形状的钢、铝型材样品或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增加物体的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但这样就要增加材料的用量。

同学们还能为工程师想想其它的办法吗?

二、瓦楞纸的研究

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物品的包装都用到一种纸,同学们知道这种纸的名字吗?

(这种纸叫瓦楞纸)

1、感知瓦楞纸的特性

同学人平时也接触过这种纸,现在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这种纸。

大家右以拿到手上感受一下并可以折一折,感觉一下它有多硬,抗弯曲能力如何?

(分组感知纸的特性)

2、实验一:

我们利用解剖的方法,观察瓦楞纸的结构是怎样的,看看各组成部分的厚薄和软硬。

(经过研究,我们产生的什么产生了什么问题或想法?

准备怎样继续研究?

三、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

估计一下,什么样的形状有好的抗弯曲能力?

1、实验要求:

不改变纸的长度,把纸折成不同形状,预测并实际测试它们的抗弯曲能力。

2、测度记录:

形    状

 

 

 

 

 

 

预测抗弯曲能力

 

 

 

 

 

 

实测抗弯曲能力

 

 

 

 

 

 

3、小黑板出示问题:

(1)  与没有折的纸比较,它们的抗弯曲能力增强了吗?

(2)  比较这些形状的纸抗弯曲能力的大小,试做出自己的解释。

(3)  为什么有的钢材或铝材要做成“T”、“U”、“L”、“工”字或“口”字等形状?

四、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用事实证明了,哪些结构和情况下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可以得到明显的增强,指明学生加答教师补充完整。

板书设计:

 

第三课拱形的力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认识到边实验边思考,对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

做拱形的纸,铁垫圈若干。

教师自己准备:

相关的图片资料。

学生自己准备:

搭瓜皮拱的瓜皮、小刀。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让学生看一些拱桥的图片。

问为什么桥要做成拱形,特别是在古代,材料还不是很多,强度也不是很好的年代。

其原因在那里?

同学们原意和老师一起来解开这个千古之謎吗?

二、 拱形承受压测试。

1、实验:

做一个纸拱,试试它能承受压力吗?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做好分工与记录)

3、要求:

测试纸拱能承受多大压力。

观察纸拱随着压力的增强,形状有什么变化。

4、分组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三、 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1、怎样使纸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2、提示:

根据拱形受压变形的现象,寻找克服变形的方法。

3、学生组实验:

要求学生做好工,并注意哪些量是要求不变的。

四、 长寿的石拱桥

通过资料让学生感受我国历史上丰富多彩和发达的造桥工艺。

板书设计:

 

第四课找拱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

●用已有知识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

●发展观察、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完整的和对半剖开的乒乓球,完整的和剪开的塑料饮料瓶。

教师自己准备:

类似拱形、圆顶形和球形的物品或相关图片,若干根相同的硬纸条(演示拱形拼成圆顶形和球形)。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周围有许多圆弧形的东西。

它们和拱形有没有关系?

二、认识圆顶形、球形,研究它们承受压力的特点。

1、观察:

观察课本中圆顶形建筑和物品的插图,或观察教师提供的图片。

2、这些物体的形状可以叫做什么形状?

3、演示:

圆顶形与拱形有联系吗?

演示几个相同的拱形可以拼成一个半圆形。

4、提问:

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为什么做成圆顶形?

圆顶形承受压力的能力如何?

5、观察、实验、分析:

观察剖成两半的乒乓球,看球壳的厚薄,捏一捏塑料皮的软硬。

你们估计一下,把半个乒乓球扣在桌上,向下压它,它能承受多大的压力?

现在我们在三个这样的半个乒乓球上摞书,看能摞多少本?

实验演示。

你们认为圆顶形承受压力的能力如何?

试着解释一下,为什么半个乒乓球能承受这么重的书?

(适时提示:

拱形的拱脚是要用力抵住的,圆顶形为什么不需要抵住?

想一想,如果几个人手牵手围成一个圆,每个人都努力向外退,能走开吗?

为什么?

6、教师讲述:

两个半球形可以组合成一个球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