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01968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爱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简爱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简爱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简爱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简爱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简爱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简爱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简爱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简爱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简爱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简爱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简爱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简爱研究报告.docx

《简爱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爱研究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简爱研究报告.docx

简爱研究报告

《简•爱》研究汇报

一、研究现状

对于《简•爱》这本名著,一百多年来,国内进行了深刻的研究。

分别从女性主义、心理学、基督教文化、作品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叙事方法、人物形象分析以及主人公与其他作品中主人公之间的比拟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研究的内容包含:

〔一〕女性主义

1.生态女性主义: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2.女权主义:

对外在压制的对抗

3.女性主义意识:

追求自由、公平、自主、爱情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研究的文章代表有学者周晓彤的《<简.爱>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文章中重新审察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女性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强调父权制和二元对立思维总揽下的社会对女性的总揽与对自然的总揽有着紧密的联系。

从女权主义角度研究的文章主要有学者李萍的《解读<简.爱>中的女权主义》与学者陈云豪的《<简爱>中女权主义再思考》,都是将小说中简.爱女权意识的开展与简.爱不同的人生经历结合起来。

前者认为与舅妈的对抗是女权意识的萌发,在劳握德的锤炼是女权意识的觉醒时期,同罗切斯特相爱是女权意识的升华表现。

后者从简爱的童年时期被动对抗与青年时期的主动对抗两个方面分析简.爱的女权主义。

从女性主义角度研究的代表有西北大学王佩的专业硕士论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简.爱>》和华北电力大学高丽杰的硕士学位论文《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简.爱>》,将简.爱的人生的不同经历与简.爱追求公平,爱,自由,独立,自主的女性意识结合起来。

期刊方面有X师范学院学报朱俊伟的《对<简.爱>女性意识的审察与重构》,作者表达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宣扬了在爱情、婚姻上两性公平的思想,提出了女性通过自我奋斗而争取独立自主和维护人格尊严的理想,表现了对女性解放的关注和思考。

〔二〕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简爱的成长

1.自卑

导致原因:

外貌、身世、社会地位、贫穷

超越自卑:

对抗、自我奋斗〔自强心理〕

2.成长心理机制〔国内主要运用精神分析法进行分析〕

盖茨海德:

无所适从,被视为“外来人〞,“异种人〞,既是被动又主动地退出该失稳的系统,启发了简.爱追求人生价值系统的目标。

劳渥德慈善学校:

遇到了谭波尔小姐和X,使她体会到公正、地位、身份尊重和友谊,奠基了构架追求知识之广博思想之深刻心灵之自由的理想阶梯。

在劳渥德后来的日子里,成为稳定系统的一份子,同时失去自我个性。

桑菲尔德庄园:

感到乏味,内心的向往和内在的潜能都受到新的遏止,决定第三次出走被罗彻斯特先生阻挡,与罗彻斯特先生坠入爱河。

系统非平衡不稳定,受到公平地位童年情结的影响。

沼屋:

在经济上有了独立的地位保证,在归属上有了群属中的身份。

表达出了努力做一个尘世中的人的自由意志和坚强决心。

对于圣约翰把她作为为上帝效劳的工具坚韧抵抗,感情和心智已成熟。

芬丁:

经济和人格完全取得完全的独立。

对于理想的人性的开展需要的追求已经得到了完成。

“天性〞与“原则性〞得到统一。

关于对简.爱自卑心理的主要研究有:

1.阳艳.《从自卑到超越自卑—简.爱心理幽探》

2.X学院学报尹诗文.《从自卑到自信—解析简爱性格的两个极端》

3.赵甜甜.《她真是一位女权斗士吗?

—简爱的自卑心理初探》

4.李梦清.《自尊背后的自卑》

5.孙伟民.《自卑情结造就了简爱鲜亮的人格魅力—解析<简爱>》

心理机制方面的研究有学者毛竹生的《简爱的成长之路及其心

理机制》。

学者刘骏驰的《英美文学教学与精神分析心理学理论范型的交互升华—以<简•爱>为例》

〔三〕ZJ观

1.作者的ZJ观

有学者认为,论证了夏洛蒂的ZJ观并非是反基督教的,其实质是一种新教思想,是人性与神性的统一,也有学者认为作者是福音影响下的叛逆者。

相关研究有:

〔1〕蔡文芳.X教育学院学报《从<简•爱>看夏洛蒂•勃朗特的ZJ观.

〔2〕张静波.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女性主义视角下的ZJ人格与创作:

勃朗特姐妹研究》

〔3〕郑丽娜.《人性与神性的统一—论夏洛蒂的ZJ观》

2.简•爱的ZJ观

有学者认为属于人文主义的ZJ观,追求人性与神性的统一,也有学者认为简•爱的ZJ观是追求ZJ与自身幸福的统一。

相关研究有:

〔1〕宋晋宇.X学院学报《简爱形象与基督教》

〔2〕高万隆.X师范大学学报《论<简•爱>的ZJ倾向》

〔3〕张春晖,叶汝惠《试论简•爱的ZJ观———从弗洛伊德X心理学对<简•爱>进行解读》

〔4〕刘秀梅.《探求神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论简爱的ZJ皈依之路》

〔四〕作者经历与作品创作

简爱的创作是在她的第一部小说《教授》到处碰壁,没有一家出版社肯接纳时创作的。

她立志,这部小说的女主角不同于她的两个妹妹(安妮•勃朗特和艾米莉•勃朗特)笔下的那些非常美丽的小姐,她决定把她的女主角写得平淡、矮小且不吸引人,来向公认的标准挑战。

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很多都是作者早已经从生活中经历过或者是熟悉的。

甚至发疯的妻子这一段故事也是她在伍勒小姐的学校里听说过的。

这样她花了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作品,出版商怀着惊喜的心情接受了

学者认为主人公的一言一行正是作者本人生活经历的映射,也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现实。

主要的经历如童年被送慈善学校、当家庭女教师的经历、受过两次求婚的经历等反映到作品中。

学者也认为简爱中家庭女教师的形象将维多利亚时期家庭女教师的形象反映出来。

相关研究:

1.孙昕昕,朱岫方《简•爱的创作与作者经历及社会环境》

2.俞晓红.《从简•爱到露西•斯诺——简析夏洛蒂•勃朗特创作风格及心路历程》

3.江媚.X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学中的“家庭女老师〞典型形象分析》

〔五〕作品叙事方法

1.单层叙事结构,第一人称线性叙事,线索清楚,简单明了

2.单一的叙事接受者

3.叙事时序和故事时序成对应关系

4.主人公简•爱经常对周围的人和事发表自己的权威性评价

5.运用冲突性话语

6.屡次采纳对话方法,在对话中采纳语法隐喻

此外,在叙事策略上,有学者认为《简•爱》的自传性不是简单的个人生活的重复,其中加人了作者的激情想象、浪漫主义的理想的抒发;在哥特式小说的外表外壳之下,又具有写实主义的真实。

也有学者认为《简•爱》中运用多种叙事方法,其中叙事言语的变化与主人公的个性联系在一起。

分为压迫与奴隶表达、个性的转变与表达言语的成熟、表达言语的偏离与回归、权利与作者身份四个方面。

其它,有学者认为《简•爱》中婚姻话语中存在矛盾。

相关研究:

1.陈媛媛.X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简•爱>和<吼叫山庄>叙事模式比拟》

2.刘瑞.戏剧之家《浅析<吼叫山庄>与<简爱>的叙事手法—在描述人物性格方面的异同》

3.李利.X外国语学院学报《试析<简•爱>的女性叙事方法》

4.姜X.中华女子学院学报《叙事铸造的神话—析<简•爱>女性表达声音与文化意识形态的矛盾性》

5.周小娟.X联合大学学报《论<简•爱>的自传体叙事》

6.金琼.名作观赏《试论勃朗特三姐妹小说的叙事视角及其“感情结构〞》

7.李慧芳.李长忠《<简•爱>的冲突性话语分析》

8.高晓倩《<简•爱>婚姻话语中的矛盾》

9.赵艳丽.X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简•爱>小说对话的语用分析》

10.燕晓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人际语法隐喻在文学作品中的表达—以<简•爱>中一段人物对话进行分析》

11.赵竹轩.《<简爱>的表达言语与主人公的个性开展》

〔六〕人物形象分析

1.简•爱性格

〔1〕善良、真实的性格

〔2〕向往真爱,对爱情勇敢追求及对现实和命运的坚强抗争

〔3〕自尊自爱,坚强独立,追求地位及精神上的公平

〔4〕具有叛逆的性格

〔5〕自卑

此外,有学者认为对传统婚姻形式的屈服属于简•爱的负面性格。

另有学者认为X•彭斯和伯莎•梅森这两个人物作为简•爱的超我和本我存在。

相关文献:

〔1〕彭宁.大家《从冰与火意象的描写看简•爱人物性格分析》

〔2〕许爱兵.《论简•爱的性格特征》

〔3〕卜晓阳,梁菊宝《论简•爱性格的两面性》

〔4〕孙铭遥.北方文学《浅谈<简•爱>中简爱性格的多面性》

〔5〕刘晶.X文学《完美中的瑕疵—简析简•爱性格的局限性》

〔6〕周双.《关于简爱双重性格的分析》

〔7〕王国真.《<简•爱>中简•爱双重性格的分析》

〔8〕王星莉.X学院学报《本我•自我•超我—<简•爱>中人物形象分析》

2.伯莎•梅森

学者大多对伯莎•梅森的遭遇表示同情,认为伯莎作为一个复仇者形象存在,具有强烈的对抗精神,甚至有学者认为伯莎是男权社会中另一个被压抑的简爱,是简爱的内心世界或者说是她性格中的另一个侧面。

伯莎的形象代表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矛盾、困惑与无奈,表达了女性灵魂深处所组藏的疚狂与叛逆,而这正意味着女性开始突围,走上寻觅自我形象、确立自我身份的困难历程。

相关研究:

(1)朱虹.外国文学评论《禁闭在“角色〞里的疯女人》

(2)兰守婷.X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简爱>中的疯女人—另类的复仇者形象》

(3)于晓晶.科技信息《爱情•尊严—由阁楼上的疯女人解读简•爱性格》

(4)李志强.X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统战理论与实践《从女性主义心理学角度解读<简·爱>中伯莎的一生》

(5)王嫣娜.湘南学院学报《简爱与伯莎对抗形象之比拟》

3.X

作品中的X无疑是一个仁爱、忍耐、崇高、宽容的形象,目前学者对X的研究主要集中于X对简•爱的影响方面,认为X为简•爱提供了友谊、知识、精神上的援助等。

相关研究有:

(1)范小英.X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天才的夭折——浅析<简爱>中的X·彭斯》

(2)黄小娟.文学评论《X的人生哲学对简爱的影响》

4.罗彻斯特

国内学者研究认为罗彻斯特是一个傲慢与真情兼容、冷酷与柔情并存、阴谋与爱情融汇的形象。

年轻时冷酷、自私、虚荣,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但善根未断,总算有一天在正确的指引下,恍然大悟,痛改前非。

是一个“哥特式〞的恶棍英雄形象。

相关研究:

(1)李磊.作家《<简•爱>中哥特式“恶棍英雄〞人物形象》

(2)王春梅.X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本性的回归与自我救赎—罗彻斯特人物解读》

(3)龚北芳.X师范学院学报《<简•爱>中罗彻斯特形象的生态批判解读》

5.圣约翰

与罗彻斯特外冷内热的形象不同,圣约翰是一个外热内冷的人物,是一个典型的圣徒,把人间的真情同基督克己的教义对立起来,把人生幸福的期望寄予给天国,而把人与人之间的亲情看成是一种软弱加以克制,是理智地奴隶,教义的化身。

相关研究:

(1)陈伯通.《谈<简爱>中的两位男主人公》

(2)詹子林.《罗彻斯特与圣约翰对简的审美差异》

(七)简•爱的爱情观

目前国内学者对《简·爱》的爱情观的研究主要是从女权主义批判的角度来加以阐释的,即认为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在西方男权话语的环境中,以自我的女性意识塑造了一个具有独特性格的女性形象简·爱,并且通过她表达了一种超越金钱,地位及美貌的世俗婚姻偏见,大胆追求自由、公平、独立爱情的婚恋观念。

但也有学者认为对这种爱情观的评价持拔高的嫌疑,认为这种爱情观是在西方基督教传统的影响下,开展而成了带基督教伦理色彩的观念,即个人的情爱包含在宽容、仁爱、博爱思想当中。

相关研究:

(1)陈鹤天.外国文学《解读<简•爱>中的婚姻观及其对当代女性的启发》

(2)解修龙.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浅析<简爱>的爱情观》

(3)王岚.《女性眼中的爱情婚姻观—简爱与姚木兰的比照研究》

(4)王家林.X文学《<简·爱>宣扬的爱情观—世俗爱情的ZJ化》

〔八〕简•爱与其他作品中主人公的比拟

目前国内将简•爱与其他作品中主人公的比拟研究主要将她与林黛玉、白流苏、凯瑟琳、伊丽莎白、苔丝等人物进行比拟。

对简•爱与林黛玉的比拟研究有:

(1)于红灵.X师范大学硕士论文《从权力视角解读林黛玉和简爱的不同命运》

(2)赵莉.X学院学报《折翅鸟之歌—简爱与林黛玉比拟谈》

林黛玉与简爱二人都是孤儿,都曾寄人篱下,都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尊严对世俗进行了强烈的对抗,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文章从就二人的身世遭遇、人格魅力、对抗精神和爱情结局进行了比拟。

对于简•爱与白流苏的比拟研究有:

(1)濮美玲.文学教育《从哲学角度看白流苏和简爱的性格》,表现在男权社会中女性要做社会中的强者。

(2)李雪华.X高等专科学校学报《X法的被动,西方法的主动—白流苏与简爱形象比拟》,表达东西方爱情观的差异。

对于简•爱与凯瑟琳的比拟研究有:

(1)孙冬梅.X师范学院学报《简爱和凯瑟琳知我观》,从导致两人爱情结局的原因出发,比拟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莉·勃朗特二姐妹对人生、婚姻和爱情的不同观点。

(2)郭静.《论简爱与凯瑟琳性格与命运之异同》本文比拟了简爱和凯瑟琳对人生婚姻和爱情的不同观点,分析简爱和凯瑟琳的不同性格及导致不同结局的原因。

将简•爱与伊丽莎白进行比拟的研究有:

(1)王婷婷.X职业大学学报《伊丽莎白与简爱的比拟》

将简•爱与苔丝进行比拟的研究有:

(1)陈淑婷.文学评论《献给简爱的一朵玫瑰—简爱和苔丝的人物比照》,从生态女权主义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俩人迥然不同的性格,以及身边的人带来的不同影响以及自身的对抗意识程度,从而不同结局的原因。

〔九〕将《简•爱》这部作品与其他作品进行比拟

目前国内主要将《简•爱》这部作品与《吼叫山庄》,《红楼梦》,《包法利夫人》等作品进行研究以及对勃朗特姐妹创作方法进行研究。

国内对《简爱》与《吼叫山庄》主要进行题材、主题、叙事模式、女性独立意识等方面的比拟,指出创作风格的差异。

相关的研究有:

(1)浩岭.电影文学《<简·爱>和<吼叫山庄>艺术特色比照》

(2)包羽佳.X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简爱>与<吼叫山庄>风格比拟》

国内对《简•爱》与《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比拟,指出了东西方女性意识之间的差异。

相关的研究有:

(1)邓娜.X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简•爱>与<红楼梦>女主人公形象的比拟研究—中西文化互观中的简爱与林黛玉》

国内对《简•爱》与《包法利夫人》从女性形象、造成不同命运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关研究如:

学者杨莉的《<简•爱>与<包法利夫人>中女性形象比照分析》。

〔十〕从不同视角对作品进行分析

1.法律与文学视角

从《简•爱》作品中探讨英国家庭法中的继承法、英国的离婚制度、英国社会的结婚制度等问题,具体问题如简•爱得知自己还有三个表兄妹时,毅然决定将所获得的遗产平分为四,那么简爱是否具有处置这份遗产的权利简爱与罗切斯特婚礼现场,教堂里传出一个清楚的声音:

“婚礼不能继续下去了,我宣布存在着一个障碍。

〞随后,这个声音继续补充:

“婚礼已经中止了,我能够证实刚刚的断言,这桩婚事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障碍。

〞'难以克服的障碍到底是何等障碍足以阻挡一场婚礼罗切斯特与简爱的结合能满足教会法律所规定的条件吗这些条件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一旦他们在第一次举行婚礼时坚持行了礼,签了字,罗切斯特将面临定下“重婚〞的罪名等等。

相关研究有:

〔1〕龚晨枫.X大学硕士论文《法律与文学视角下的简•爱》

2.影视文学视角

通过比照中西影视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在不同文化视角下的差异,从而对于影视文学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不同文化背景

下的女性特点有更明确的思考与定位。

主要通过电影的不同时代改编,让读者更好地体会人物的精神气质。

相关研究有:

(1)谢红玲.《浅析文化视角下的中西影视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2)石秀珍.电影评介《影视改编中的经典<简爱>》

(3)陈玉霞.《浅析英文电影<简·爱>的两个版本》

3.生态批判视角

通过表现作品中简爱和罗切斯特等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纷繁多变的自然环境以及人与自然的紧密关系表达了她对于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的深刻关注和理性思考。

相关研究有陈丹.《生态批判视野中的<简•爱>》.

4.性别意识

目前国内从性别意识方面进行研究的主要是从性别言语方面进行研究,指出了男女主人公性别言语方面存在的差异。

女性更喜欢使用夸张词语、加强语、色彩词语、闪避词语、委婉语等。

女性言谈策略更委婉含蓄、谨小慎微。

男性多使用严厉、操作的言语。

相关研究有:

(1)刘佳敏.《论<简爱>中男女主人公言语中的性别差异》

(2)李丹.《<简爱>中的性别言语》

言语中的性别差异

小结:

从所了解到的研究可以看出,对《简•爱》中的女性主义、叙事方法、主人公的性格分析、爱情观、ZJ观以及与其他作品的比拟研究较多,其中对罗彻斯特先生研究比拟少。

二、拟研究方向

浅析造成罗彻斯特先生性格的原因

目前国内对于罗彻斯特先生性格归结为冷酷、骄傲与多情善良并存等,却很少研究造成罗彻斯特这种性格的原因。

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主要受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罗彻斯特先生性格形成的原因也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正确地分析罗彻斯特先生性格形成的原因,有助于我们理解把握人物和时代特点、作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

三、提纲

从家庭环境、教育、社会环境三方面对罗彻斯特先生性格形成的原因探究:

(一)家庭环境

出生在种植园庄主家庭,出身较为高贵,又通过结婚、继承两种方法获得大量财产,这在肯定程度上造成了他的骄傲性格。

同时又因为结婚后婚姻生活的不尽如意,造成了罗彻斯特先生性格上的深沉、阴郁、慎重。

(二)教育

从《简爱》文中可以发觉,虽然罗彻斯特先生一贯习惯用命令式的言语说话,但从言语的内容与方法来看,总体不失礼貌。

这在肯定上反映了罗彻斯特先生是个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较高的教养。

(三)社会环境

从作品中对于女性地位的描写可以反映出一些时代气息。

作品中罗彻斯特先生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明显具有“男权主义〞气息的时代,这使得罗彻斯特先生本身行为上具有一点“男权主义〞的色彩,如文中描写的他用命令式的方法与简爱对话,在马上结婚时,他又将简爱当成一个玩偶来装扮,不考虑简爱的感受。

再有,作品中描写到的上流社会的情形对于人物性格的形成有肯定影响。

罗彻斯特因为婚姻家庭生活的不如意,经常去国外度假,出入上层贵族社会阶层,一方面对于贵族生活很习惯,另一方面,对于贵族社会的人和事又充满厌恶,这造成了他性格上的一些矛盾。

也因为见识到太多的自私的、伪善的贵妇人,感到呼吸新奇气息的需要。

这又造成了他敢于不顾社会地位的不公平追求真爱的性格,在追求真爱时,又因为在感情上受过几次损害,所以在再次遇见爱情时报以慎重的态度,如他几次对简爱的试探性行为。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罗彻斯特先生的性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