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专业基本功》读书摘抄.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06545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专业基本功》读书摘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班主任专业基本功》读书摘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班主任专业基本功》读书摘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班主任专业基本功》读书摘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班主任专业基本功》读书摘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班主任专业基本功》读书摘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班主任专业基本功》读书摘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班主任专业基本功》读书摘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班主任专业基本功》读书摘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班主任专业基本功》读书摘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班主任专业基本功》读书摘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班主任专业基本功》读书摘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班主任专业基本功》读书摘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班主任专业基本功》读书摘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班主任专业基本功》读书摘抄.docx

《《班主任专业基本功》读书摘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专业基本功》读书摘抄.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班主任专业基本功》读书摘抄.docx

《班主任专业基本功》读书摘抄

《班主任专业基本功》读书摘抄

《班主任专业基本功》读书摘抄

第一章  专业理念

1.班主任老师的专业理念是指班主任“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认识”。

主要体现在对待职业、对待学生、对待教育教学和对待自身发展四个方面的正确观念和信念。

2.班主任是学生的主要精神关怀者(最重要的角色),是全面关心学生发展的人生导师,是学生发展的“重要他人”,是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者。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指出:

“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  “班主任应由取得教师资格、思想道德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身心健康、乐于奉献的教师担任。

”  “中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做好中小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组织好班集体活动、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3.班主任专业化的内容:

一是要深化专业认知。

(德育原理、班主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掌握班级管理学和班主任工作行为学)二是要增强专业能力。

(如:

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创建班集体的能力,做好个别学生辅导的能力、组织开展各种班队活动的能力等)三是要提升专业道德。

(从班主任的劳动内容来说,班主任的专业劳动主要是引导、帮助、促进学生德行成长和发展的,即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4.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

5.个人的精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心理和情感(基础)二是道德和意识。

(标志)三是审美意识和信念水平。

(核心)

6.“精神关怀者”的角色准确反映了班主任教育劳动的性质:

班主任所从事的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班主任应具有对学生充满关怀、爱护的感情,以精神关怀培养学生的关怀精神。

7.“精神关怀”是班主任的首要任务和根本要求。

“精神关怀主要是关怀学生的心理活动、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及其成长与发展,即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和精神成长;关怀他们当下精神生活状况和他们未来的精神发展。

8.“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9.班主任精神关怀的具体要求:

一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首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发现学生的特殊才能和“闪光点”。

其次,对有不良行为倾向的学生和学习习惯不好、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帮助其分析原因,给予适当的帮助和矫正。

第三,帮助不同的学生找到“表现自己”的领域和方面,发现自己的长处,并且促成达到某种“完善的高度”,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二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

(引导学生实现从功利物欲到精神境界的升华,使学生执着于崇高、真诚和友善的精神追求。

)三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0.全面关心学生发展主要包括三层意思:

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关心学生的思想发展、知识学习和社会成长。

),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关心全体学生的发展。

11.关心学生全面发展对班主任的具体要求:

一是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理念是班主任必须树立和坚持的基本教育理念。

)二是适应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协调发展。

三是搭建成长平台,鼓励学生自主发展。

四是实施多元评价,支持学生个性发展。

12.班主任是学生发展的“重要他人”(家长代理人、学生楷模、心理保健者、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13.班主任成为学生重要他人的原则:

1)以高尚的人格濡染学生。

2)以渊博的学识吸引学生。

3)以出色的能力折服学生。

4)以真挚的情感打动学生。

第二章   职业道德

1.《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以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核心,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立教之基,这是由教师劳动的任务、对象及其特点所决定的。

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崇高性;教师职业道德意识的自觉性;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示范性;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时代性。

4.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的立身和执教之本,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保证。

5.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地内容为: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6.关爱学生就要尊重信任学生。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

马卡连柯说过:

“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同时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人皆有自尊心,处在成长期的学生的自尊心更是敏感而脆弱,更需要老师的悉心呵护。

教师要从心底去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贴近学生,启发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一种健康、自由、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自觉学习,从而生成有效的教学效果,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7.“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相信学生,内心对他们寄予良好的期待,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给予正面鼓励,那么,学生在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中也能感受到信任与期待,从而增强自信心与上进心,无形中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相互信任、相互融通的桥梁,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起到一种催化的作用。

8.关爱学生就要严格要求学生;关爱学生就要尊重信任学生;关爱学生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关爱学生就要保护学生安全。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9.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思想引领(党的十八大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出重要论述: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以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为核心内容(当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地核心内容是“关爱学生(是教师特有的职业情感),严谨笃学(是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淡泊名利(是教师职业的崇高美德),自尊自律(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三、以教育教学实践为基本途径。

四、以德树人、教书育人为根本目标。

10. 提高新时期师德建设的科学文化水平:

一、在专业发展上:

既要注重知识,更要注重道德;二、在师德要求上:

既要注重基础,更要注重超越;三、在价值取向上:

既要注重奉献,更要注重发展(教师职业的真正尊严并不来源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或外表,而是来源于他们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与教育信念);四、在师德养成上:

既要注重他律,更要注重自律(由于他律是客观外界对人提出的要求和限制,就会使人产生一种压抑感,体验到不自由,因而是难以持久的。

只有把他律转化为自律,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被迫为自觉,才能在实践中感到轻松以至快慰。

马克思指出:

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

第三章  礼仪修养

11.礼仪是一种修养,一种秩序,一种润滑剂。

12.礼仪的作用:

礼仪是道德的示范;是行为的准则;是交往的枢纽;是文明的标志。

13.礼仪的原则:

尊重原则、适度原则、真诚原则、自律原则。

14.教师礼仪的特点:

教师礼仪要求的先进性;教师礼仪行为的示范性;教师礼仪内容的整体性;教师礼仪影响的深远性。

15.教师礼仪的意义:

教师礼仪有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教师礼仪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师礼仪有助于优良校风的形成;教师礼仪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16.教师礼仪的基本要求:

一、教师个人礼仪: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要求教师做到“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因此,教师个人礼仪可归纳为:

谈吐文明,准确优美;举止从容,风度优雅;仪态端庄,稳重大方;衣着朴素,整洁得体。

二、教师教学礼仪......

第四章  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

1.《意见》明确规定:

要完善学校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

2.从学校教育工作的全局出发,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具体包括:

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育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育指导学生完成学校规定的劳动、体育活动,关心学生课外生活,进行班级日常管理,组织班级科任老师开展班级教育活动,学生思想品德评定与奖惩,联系家庭和社会力量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等。

3.从学校教育工作出发的工作职责有:

教育引导工作;班级管理工作;组织开展班级活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组织、协调工作。

从工作对象出发的工作职责有:

个体发展指导(具体包括:

①思想品德发展指导②个性心理健康发展指导③学习指导④闲暇生活指导⑤不同类型学生的个别指导。

);集体教育工作(具体包括:

①班集体建设②班级活动③班级日常管理④班级评价工作⑤班主任工作研究)。

4.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对有错误缺点的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耐心诚恳的批评教育。

努力应在互助友爱、民主和谐、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

5.新时期班主任的工作内容:

①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目标导向②注重公平,面向班集体的每一个学生③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④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⑤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⑥建立完善班级管理制度⑦积极进行班集体文化建设⑧指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⑨充分发挥纽带作用⑩大胆创新工作方式。

6.班主任的工作原则:

一、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二、正面教育,积极引导;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四、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苏霍姆林斯基说:

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每个学生都是具体生动的,有想法、有个性、有丰富内心情感的活生生的人,这就决定了任何成功的经验都不可能简单模仿或复制。

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越全面,越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进而取得好的沟通效果。

如何做到正面教育,积极引导?

首先,应坚持以理服人,启发自觉,引导自我教育。

其次,应树立先进典型,产生动机。

再次,在班级评价中,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处分为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上进心。

第四,应建立健全班级常规,定期检查监督,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

热爱学生,意味着班主任要有“四心”:

爱心、真心、公心、慧心。

教育的艺术即尊重的艺术,尊重具体表现在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对儿童内心世界的理解,对儿童特殊需要的关注,以及对儿童足够的耐心。

李镇西:

我的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是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

只有教师关心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

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

第五章   班级管理

1.《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也是班主任开展班级日常管理的主要依据。

2.偶发事件的特点:

偶然性、突发性、爆炸性、紧迫性。

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有:

一、控制感情,沉着冷静。

二、了解情况,掌握分寸。

三、依靠集体,尊重学生。

3.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首先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其次是学校实施管理工作的助手。

第三,班主任是联系各科任教师的纽带。

第四,是沟通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桥梁。

4.班级常规管理应按照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总结四个基本环节开展工作。

5.如何实施班级常规管理?

第一,加强班级的规章制度建设。

二、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在班级常规管理中,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应树立学生是班级常规管理的主人意识,班级管理追求的不是他治,二是自治;不是他律,二是自律。

要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真正成为班级常规管理的主人。

6.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贯穿于日常的班级管理中。

二、说理教育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坚持知情意行统一,坚持需要、动机、行为、效果的统一。

其典型形式有:

有关内容的课堂讲解、报告、讲座、演讲、讨论等。

第三、通过活动强化行为规范地训练---专项训练法、榜样示范法、班级活动教育法。

第四、通过考核强化行为规范。

第五、环境陶冶。

第六、教学渗透。

第七、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

7.班集体的形成应具备以下条件:

有集体成员认同的共同目标;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有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有健全的规章制度。

8.优秀班集体的创建:

一、确定班集体建设的目标。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产生激励效应,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

班集体目标的真正确定,不在于班主任开学初的提出,而在于全班同学的认可、理解接受和实现,在于全班同学在心中和行动上树立起较强的“目标意识”。

二、选拔和培养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和领导核心模式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班级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

有了良好的班干部队伍,班级才会有活力,才会有发展。

民主选拔班干部、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班干部。

支持、鼓励并发挥其特长是使用班干部的主要方法。

三、形成集体规范和舆论氛围。

班规就是班级中经常进行的相对稳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制度。

班规制定的原则:

内容简洁;数目要少;正面措辞;掌握先机。

9.班主任在培养集体舆论过程中,至少要注意以下两点:

1、善于运用奖励和惩罚。

第一,奖励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过头;惩罚要从教育的愿望出发,不能一概否定。

第二,奖励要适度,惩罚要慎用。

第三,实施奖惩措施时要注意全班的情绪,尽可能地争取集体的了解和支持。

10.如何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惩罚呢?

我想最好的惩罚就是让他愉快地像接受奖赏一样接受老师的批评,把惩罚换成另一种奖励的方式,这是一种罪高明的惩罚。

陶行知先生惩罚学生的“四块糖”故事就是一种便惩罚为奖励的惩罚方式,攻心为上,让学生从内心上感到内疚不安,心怀感激和羞愧的矛盾心理,使得学生信服的接受老师的批评,并且能马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并即刻改正。

11.班主任怎样发挥班集体舆论的导向作用?

一、注意舆论倾向,正确加以引导;二、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和吸引学生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

三、充分运用舆论阵地,如班会、团队活动、黑板报等。

四、把握住学生自我教育的时机。

五、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人。

首先,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直接教育者、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应起到表率作用。

良好的班风、班貌首先来自班主任自身的形象。

12.评价具有导向、诊断等功能。

中小学常用的评价方法有成长记录袋、素质报告单、学生操行评语。

学生评语应注意温馨化、细节化、个性化。

第六章  班级德育

1.学校德育创新实践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学校德育的创新思路。

1、重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德育重在习惯的培养、品格的形成、思想的熏陶,关键是师生间的心灵的感受、回应。

要想铲除旷野里的杂草,最好的方法是在草地上种上庄稼。

同理,当学生出现不良品行时,最好的方法就是教育和感化学生,在学生的心田里撒播爱、温情和感恩的种子,用优秀的品行引导学生,教给学生终生受用的美德。

  学校德育工作的着重点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将德育目标的神圣化与德育工作的日常化、趣味化相结合,避免假大空的说教式教育。

2)关注育人的细节,大处着眼,小处做起。

追求德育的无痕,实现师生间心灵的碰撞与交流。

3)追求德育的生活化,变说教式德育为体验式德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践行美德,让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

2、重视思想教育,用理想点亮学生的人生。

二、学校德育创新的方法手段。

2.班级德育的核心即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

《若干意见》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做了明确规定:

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2、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4、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3.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习惯可以从以下五个层面着手:

1、找准教育的着眼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

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全体社会成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

2、建立基本的行为要求框架。

班主任可从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和尊重环境三个层次入手,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

3、确立行为习惯坐标点。

将四个学会三个尊重落实到学校生活的各种具体场合中。

4、活动育人,寓教于乐。

5、螺旋上升,表彰激励。

4.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方法有:

明理激情法、自我教育法、榜样激励法、环境熏陶法。

5.班级心理辅导不是以传授心理学知识为主,而主要以活动的方式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和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6.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

学习辅导、人格辅导(自我意识辅导、性心理的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

7.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一般包括讨论法、情景角色法、行为训练法、认知行为改变法等,在班级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法包括:

团体讨论法、脑力激荡术、故事接龙、辩论赛、家庭树、抢答赛、角色扮演、游戏、优点轰炸、行为训练、自由联想、放松体操、自画像、等。

其中主要有两点:

讨论法和情景角色法。

第七章  班级文化

1.建设班级文化,应以“文化”为切入点,以文化教育人、感染人、熏陶人,班主任应从美化班级环境、健全班级规范、铸造班级精神三方面着手。

  班级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

班级精神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班级文化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和制约功能。

  班级文化的构成要素:

青少年文化、同辈文化、教师文化、教育文化。

同时又会受社会文化、家庭文化和文化的影响。

  学校文化具有传承性、教育性、规范性。

 

2.班级布置的原则:

彰显班级个性;凸显班级文化主题;强化学生主体作用;发挥激励作用。

3.如何营造班级物质环境?

一、营造整洁、美观的环境;二、建立生物角,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三、建立图书角,营造书香氛围;四、墙面布置,凸显学生主题意识。

(墙壁、黑板报、宣传栏、悬挂时钟)

4.班规以制度的形式存在,主要包括:

班级的管理机制、承包责任制、奖惩制度和班级的日常常规。

  班级规范的作用:

价值导向作用和规范约束作用。

   

5.如何制定班规?

一、确立班主任的主导地位;二、分析班级情况;三、班规应体现民主性、规范性、发展性。

  如何执行班规?

一、解读班规、二、重视检查和评比;三、运用奖励和惩罚;四、协调班级教育环境。

6.塑造班级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一、设计班级标志物(班训、班歌、班徽);二、榜样示范;三、开展集体活动;四、运用电子媒介;五、利用传统节日;六、师生的情感交流。

第三编   班主任专业技能

第八章   教育资源整合能力

1.家访的类型有一般性家访、慰问性家访、表扬性家访、沟通性家访、防微杜渐性家访、纠正不良家庭教育的家访。

   如何进行有效家访?

一、明确家访的目的;二、分析家访对象;三、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制定策略;四、选择合适的家访时机;五、建立“家访记录卡”;六、进行后期追踪。

2.整合家庭教育资源:

开展家访活动、开好家长会、班级博客、家长学校、家长沙龙和家长委员会。

第九章   主题班会设计与实施能力

1.主题班会是指围绕一个专题,在班主任的组织和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身心特点,以班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经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策划的班级教育活动。

2.主题班会的功能:

具有导向作用;是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具有情感感染功能;增强班级凝聚力;引领班级的集体舆论,形成良好的班风;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主题班会是一种有效的自我教育方式,这种教育的功能不是以直接的方式来告诉学生“必须怎么做”,而是给学生体验的空间和自主选择的机会,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要这样做”,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另外,主题班会通常采用体验的或讨论的活动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切身的体验,常常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道德动机,实现凝聚的功能。

4.主题班会的设计和实施一般要经过主题酝酿、组织实施和总结提升三个阶段。

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坚持计划性、针对性(解决现实的具体教育问题为出发点)、整合性和创新原则(一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整合;二是媒体演示和语言解说的整合。

)(在主题班会临近尾声时,需要教师对班会进行必要的总结提升。

主题班会的提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班主任讲话,而是在原有基础上对主题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

主题班会的提升环节直接决定着主题班会的效果,也是对班主任教育素养和实践智慧的最集中的考验。

)。

5.主题班会的形式有:

模拟式、咨询式、报告式、展示式、辩论式、交流式、竞赛式等,从活动类型可划分为:

体验式、讨论式、表演式、叙事型和综合型。

从主题类型可划分为:

日常主题、政治主题、阶段性主题、节日性主题和偶发性主题。

6.主题班会的方案设计,一般包括:

班会活动主题、活动背景、活动目的、活动准备(活动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活动材料)、活动形式、活动过程、活动小结等方面。

7.组织实施主题班会,班主任除了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扎实的基本功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外,还应当正确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一、处理好静态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关系;二、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三、处理好情感体验与价值引领的关系;四、处理好遵循规范与开拓创新的关系。

8.主体班会的评价标准:

主题具有思想性;内容具有真实性;形式具有新颖性;氛围具有感染性;师生具有互动性。

第十章   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

1.树立现代学生观:

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可能性;学生是不可替代的学习主体;学生是有个别差异的。

(传统教育对学生的看法大多强调的是他们缺乏知识、能力和经验的一面,主要看到的是学生现在的状态,而不是他的潜在状态、内心的积极性和发展的可能性。

新的学生观把学生看做虽有不足和幼稚,却是充满旺盛生命力和潜能,具有多方面的的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性的人。

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学生观,教师才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坚定的信念和信心,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才会更多地信任和鼓励学生。

  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充的容器,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

新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积极性、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人;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

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学生观,教师才不会把教育仅仅作为一个灌输的过程,二回尊重学生,更多倾听学生的表达,与学生平等沟通。

  正确的学生观还应该包括对学生个别性和差异性的尊重。

把每个学生看成一个独特的个体,承认学生又不同的特征和禀赋,了解和接纳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每个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并有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具备了这样的学生观,班主任在沟通中就会以开放的态度接受这种差异,不带个人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并注意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年龄特征选择有效的沟通方式。

2.实现师生间的沟通与融洽,需要班主任掌握以下技巧:

一、创设良好沟通氛围的技巧(和谐信任);二、倾听的技巧(用心倾听。

巧妙引导)三、表达的技巧(感性回应、真诚表达);四、提问的技巧(多用“什么”,“怎么样”,少用“为什么”;把提问句改成陈述句);五、提供

的形成要以理想为前提;四、班主任教育信念的形成要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