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心电图技术中级基础知识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102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半年心电图技术中级基础知识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上半年心电图技术中级基础知识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上半年心电图技术中级基础知识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上半年心电图技术中级基础知识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上半年心电图技术中级基础知识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上半年心电图技术中级基础知识模拟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上半年心电图技术中级基础知识模拟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上半年心电图技术中级基础知识模拟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半年心电图技术中级基础知识模拟试题.docx

《上半年心电图技术中级基础知识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半年心电图技术中级基础知识模拟试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半年心电图技术中级基础知识模拟试题.docx

上半年心电图技术中级基础知识模拟试题

20XX年上半年湖南省心电图技术(中级)基础知识模拟试题

20XX年上半年湖南省心电图技术(中级)基础知识模拟试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左心房增大的X线征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向后表现为食管的压迫移位B.向上表现为主动脉窗的缩小和左主支气管向上压迫移位C.向右表现为双心房影D.向左表现为左心缘呈现3个弓E.高电压片或体层片显示气管叉角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大

2、期前收缩心电图中的代偿间歇是指

A.窦性PP间距B.RR间距C.期前收缩与其前主导心搏之间的间距

D.期前收缩与其后主导心搏之间的间距E.异位心搏之间的间距

3、关于动态心电图分析软件中各测量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P-Q(P-R)段的中位点定义为E点B.S波的终点定义为J点C.J点后的60~80ms定义为ST段的终点D.E点、J点和ST段终点的位置不能被操作人员修正E.当心率变得很快时,ST段终点的位置可被分析软件自动修正

4、预激综合征患者可引发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是

A.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B.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C.心房颤动

D.心室颤动E.以上都是

5、VVI起搏真性融合波的心电图特点为

A.QRS波群呈左束支阻滞图形B.QRS波群呈右束支阻滞图形C.QRS波群前有起搏脉冲,QRS波群形态介于起搏和窦性激动之间D.QRS波群前有起搏脉冲,QRS波群形态与窦性激动的形态相同E.QRS波群呈右心室流出道起搏图形

6、以下不属于心房颤动心电图特征的是

A.各导联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时间、电压不等的f波B.f波的频率为350~600次/分C.心室律不匀齐D.QRS波群为室上性E.传导比例可恒定或不恒定

7、患者男性,47岁,胸闷。

心电图如图3-14-7所示,应诊断为

A.二度Ⅰ型窦房阻滞B.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C.二度Ⅱ型窦房阻滞

D.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E.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

8、患者男性,45岁。

动态心电图记录发现宽大畸形的波形,如图4-1-5所示,但患者全天生活日志未记录任何不适症状,图中宽大畸形的波形是

A.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B.肌肉震颤C.交流电干扰D.导联线接触不良E.心室扑动

9、心律失常是指

A.心率过快或过慢B.心脏节律不整齐C.心脏起搏点位置异常

D.激动起源和(或)激动传导异常E.患者反复发作心悸

10、患者男性,72岁,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电图如图3-14-1所示,应诊断为

A.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B.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C.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D.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E.三度房

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

11、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心电图特征是

A.可见Epsilon波B.右胸导联QRS时间延长C.心室终末激动时间延长≥55msD.QRS波群碎裂E.以上都是

12、以下情况可引起左胸导联QRS波群振幅增高,但不包括

A.左心室肥大B.右束支阻滞C.B型预激综合征D.前间壁心肌梗死E.运动员

13、胸前导联出现深而倒置的T波可见于

A.急性心肌缺血B.急性心肌梗死C.心尖肥厚型心肌病D.脑出血E.以上都是

14、关于长QT间期综合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体表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延长B.易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心脏性猝死C.可分为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两类D.反复晕厥E.体表心电图上常有J波

15、关于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大多属于正常心电图变异B.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J点和ST段抬高及T波高耸C.心率加快后,J点和ST段抬高加重D.ST段抬高在Ⅱ、Ⅲ、aVF、V2~V5导联表现明显E.主要由左心室心尖和前壁在左心室除极尚未结束前即开始复极引起

16、关于预激综合征患者产生1:

2房室传导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指一次心房激动先后经过旁路和房室结下传,两次激动心室的现象

B.心电图表现为1个P波后跟随2个QRS波群C.房室结下传心室速度要明显减慢D.房室结与旁路下传心室的时差要小于心室的有效不应期E.房室结被逆向隐匿除极时,不会发生1:

2房室传导现象

17、患者女性,63岁,冠心病。

因发作头昏、胸闷就诊。

心电图如图3-14-9所示,应诊断为

A.窦性心动过缓B.多源房性心动过速C.心房颤动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D.心房颤动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E.心房扑动

18、关于起搏器不应期的描述,错误的是

A.心房不应期由心房起搏或感知触发,分为心房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感知心房脉冲后电位及其后的R波及T波B.心房后心室空白期由心房起搏或感知信号触发,不可程控,设置目的是为了防止心室电路对心房脉冲的交叉感知C.心室不应期由心室起搏或感知触发,分为心室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感知起搏的QRS后电位及T波D.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由心室起搏或感知信号触发,分为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心房电路对心室脉冲的交叉感知或感知逆行P波E.总心房不应期=AV间期+PVARP=上限跟踪频率间期

19、关于典型心房扑动心电图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P波消失,代之连续的大锯齿状F波B.F波间无等电位线,波幅大小一致C.F波形态不规则,频率为340~430次/分D.F波多呈2:

1或4:

1下传E.传导比例可恒定或不恒定

20、关于右胸导联心电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右胸导联初始r波反映室间隔和右心室壁的初始激动B.正常人右胸导

联r波振幅小于0.6mVC.正常人V3R~V4R导联不会呈QS型D.V4R导联r波振幅增高,可作为右心室肥厚的一个诊断标准E.V4R导联ST段抬高≥0.1mV,提示右心室心肌梗死

21、AAI起搏器的第2个字母A代表

A.心房感知功能B.心房起搏功能C.心室感知功能D.心室起搏功能E.以上都不是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为目前国际上推荐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标准,其中不正确的是

A.ST段(J点)抬高出现在2个或2个以上相邻的导联B.V1导联J点抬高≥0.2mVC.在V2~V3导联,男性J点抬高≥0.2mVD.在V2~V3导联,女性J点抬高≥0.15mVE.除V2~V3导联外,其他导联J点抬高≥0.1mV

2、关于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PR间期恒定B.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C.房室传导比例可为3:

2,4:

3D.房室传导比例可为2:

1E.预后较好

3、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与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主要差别是

A.QRS波群时限<0.12sB.额面QRS心电轴正常C.V1导联QRS波群呈rsR'型D.Ⅰ、V5、V6导联S波增宽E.继发性ST-T改变

4、正常成人QRS波群的时限大多数为

A.0.08~0.12sB.0.06~0.08sC.0.08~0.20sD.0.06~0.10sE.0.08~0.11s

5、患者男性,23岁,体检。

心电图如图3-15-5所示,应诊断为

A.间歇性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B.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室性期前收缩D.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E.快频率依赖性束支阻滞

6、患者男性,12岁,体格检查时发现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

心电图如图3-5-2所示,应考虑为

A.右心房肥大B.左心房肥大C.左心室肥大D.右心室肥大E.双侧心室肥大

7、3相束支阻滞是指

A.束支不应期病理性延长,小于窦性PP间距,在一般心率下显示的束支阻滞

B.束支不应期病理性延长,大于窦性PP间距,在一般心率下显示的束支阻滞

C.激动出现太早,遇束支生理不应期而形成的束支阻滞D.束支的不应期病理性延长,但小于PP间距,在心率减慢时出现的束支阻滞E.束支的不应期病理性延长,但小于PP间距,仅在心率增快时出现的束支阻滞

8、心肌梗死亚急性期的心电图表现是

A.T波高耸,无ST段抬高和坏死性Q波出现B.T波高耸,随即出现ST段抬高,无坏死性Q波出现C.ST段弓背向上抬高,T波倒置,出现坏死性Q波D.抬高的ST段回到等电位线,T波倒置变深,存在坏死性Q波E.ST-T多数基本恢复正常,存在坏死性Q波

9、AAI起搏器患者,有心悸症状,心电图如图4-8-11所示,正确的诊断为

A.感知不良B.感知过度C.起搏功能异常D.起搏器工作正常E.起搏器电池耗竭

10、关于起搏器间期的描述,错误的是

A.心房后心室空白期内心室不能感知任何电信号,避免交叉感知B.心室

不应期(VRP),由心室事件启动,主要作用是防止交叉感知T波,引起心室抑制

C.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由心室事件启动,主要是防止心房感知逆传P波,诱发PMTD.通常PVARP要小于VRPE.总心房不应期等于AV间期+PVARP,等于上限起搏间期

11、DDD起搏器的工作方式不包括

A.VOO工作方式B.AAI工作方式C.VAT工作方式D.VDD工作方式E.DDD工作方式

12、以下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特征性心电图表现,但应除外

A.V1或V2导联QRS波群呈rsR'型B.Ⅰ、V5、V6导联S波增宽

C.V1、V2导联T波倒置D.V1导联R峰时间>0.05sE.Ⅰ、V5、V6导联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13、将磁铁放置在患者植入起搏器部位的上方时,可引起

A.起搏器感知功能丧失B.起搏器起搏功能丧失C.起搏器感知和起搏功能同时丧失D.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E.以上都不是

14、关于右束支电位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右束支的除极电位B.时限一般为10ms左右C.位于H波和V波之间D.振幅比H波低,时限比H波短E.以上都是

15、胸导联V5的电极应安放在

A.左腋前线第5肋间水平B.胸骨右缘第4肋间水平C.胸骨左缘第4肋间水平D.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点E.左腋前线V4水平处

16、年轻运动员可出现以下心电图改变,但应除外

A.早期复极B.窦性心动过缓C.左心室高电压D.右心室肥大E.相对高尖、常呈对称性的T波

17、患者女性,45岁,风湿性心脏病。

心电图如图3-11-1所示,应诊断为

A.窦性心律不齐B.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C.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D.心房颤动E.心房扑动

18、关于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心率逐渐加快和逐渐减慢B.心动过速常呈突发突止的特征C.刺激迷走神经可终止心动过速的发作D.心动过速时的P波与窦性P波相同或相似E.心动过速频率常为120~180次/分

19、关于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临床应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同步观察12导联同一心动周期的波形B.有利于心电图测量的标准化C.使室内阻滞的诊断更加准确D.对鉴别室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无帮助E.可精确测量QT间期离散度

20、关于右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仅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B.发生机制可能与触发活动有关C.对腺苷敏感D.可发生晕厥E.常表现为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21、关于Brugada综合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A.常出现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B.多数患者常规心电图可见Epsilon波

C.典型Brugada波的J点与ST段分界明显D.主要病理改变为右室心肌被脂肪组织所取代E.患者常因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而发生晕厥或猝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