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技术试题库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17217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7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制药技术试题库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生物制药技术试题库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生物制药技术试题库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生物制药技术试题库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生物制药技术试题库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生物制药技术试题库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生物制药技术试题库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生物制药技术试题库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生物制药技术试题库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生物制药技术试题库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生物制药技术试题库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生物制药技术试题库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生物制药技术试题库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生物制药技术试题库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生物制药技术试题库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生物制药技术试题库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生物制药技术试题库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生物制药技术试题库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生物制药技术试题库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生物制药技术试题库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制药技术试题库答案.docx

《生物制药技术试题库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制药技术试题库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制药技术试题库答案.docx

生物制药技术试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分,综合应用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工技术和药学的原理与方法进行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物质。

2.单克隆抗体:

单个淋巴细胞针对某一抗原产生的单个抗体。

3.生物技术是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工程学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知识,按照预先的设计,对生物进行控制和改造或模拟生物及其功能,用来发展商业性加工、产品生产和社会服务的新兴技术领域。

4.生化药物指从生物体中分离纯化所得的一类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的物质。

5.生物制品是利用病原生物体及其代谢产物,依据免疫学原理制成的用于人类免疫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一类制品。

6.贴壁培养:

必须让细胞贴附于某种基质上生长繁殖的培养方法。

7.生化分离是指采用适宜的分离、提取、纯化技术,将目标成分从复杂的生物材料(细胞)中分离出来,并获得高纯度的产品的过程。

8.固定化酶:

限制或固定于特定空间位置的酶,具体来说,是指经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使酶变成不易随水流失即运动受到限制,而又能发挥催化作用的酶制剂。

9.灭菌:

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或除去物料及设备中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营养细胞、细菌芽孢和孢子。

10.超临界流体萃取就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特性,通过改变临界压力或临界温度来提取和分种化合物。

11.盐析: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蛋白质溶解度逐渐降低,最后形成沉淀。

12.抗生素:

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在低微浓度下选择性抑制他种生物机能的物质。

13.等电点沉淀:

当溶液在某个pH值时,大分子因所带的正负电荷相等而呈电中性,溶解度最低,发生沉淀。

14.离心分离:

利用惯性离心力实现不同颗粒分离的操作。

15.疫苗是典型的免疫类药物。

所谓疫苗,是指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如类毒素),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主动免疫制剂。

16.酶:

产生特定催化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

17.携带目的基困进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和表达的工具称为载体。

18.发酵:

利用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大量生产或积累微生物细胞和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

19.色谱法:

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相介质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通过两相介质的相对运动实现物质分离的一类方法。

20.消毒:

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物料、容器、器具内外及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21.固定化酶:

限制或固定于特定空间位置的酶,具体来说,是指经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使酶变成不易随水流失即运动受到限制,而又能发挥催化作用的酶制剂。

22.基因工程又称遗传工程或基因操作,是指按照人们的设计方案,在分子水平上对DNA进行操作,使之在重组细胞中表达新的遗传性状的技术,也称为重组DNA技术或分子克隆技术。

23.细胞工程:

以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理论,采用原生质体.细胞或组

织培养等试验方法或技术,在细胞水平上研究改造生物遗传特性,以获得具有新的性状的细胞系或生物体以及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并发展有关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学科。

24.细胞全能性:

一个细胞所具有的产生完整生物个体的固有能力称之为细胞的全能性。

25.原代培养:

从体内取出组织接种培养一直到第一次传代的阶段。

二.选择题

1.氨基酸药物中产量最大的,占80%的氨基酸(A)。

A.谷氨酸B.赖氨酸C.蛋氨酸D.天冬氨酸

2.下列哪个酶不能用于消炎(D)。

A.溶菌酶B.糜蛋白酶C.菠萝蛋白酶D.尿激酶

3.根据分子大小、形状不同的分子进行分离方法,称(A)。

A.排阻层析B.吸附层析C.等电点分离D.离子交换层析

4.具有抗凝血、降血脂、抗病毒、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与抗衰老等药理作用的是(B)。

A.脂类药物B.糖类药物C.酶类药物D.氨基酸类药物

5.(A)是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发展的基础与核心。

A.基因工程技术B.细胞工程技术C.发酵工程技术D.酶工程技术

6.下列哪个抗生素应用化学合成法生产(A)。

A.氯霉素B.青霉素C.链霉素D.四环素

7.用于制造加酶洗涤剂、丝绸脱胶和制革等轻化工领域的酶是(C)。

A.中性蛋白酶B.酸性蛋白酶C.碱性蛋白酶D.青霉素酶

8.以下(B)不适合含菌丝细胞的破碎。

A.珠磨法B.匀浆法C.酸碱法D.酶解法

9.生物碱主要存在于(C)中。

A.藻类植物B.地衣植物C.被子植物D.裸子植物

10.下列哪种细胞的培养需要采用贴壁培养技术(C)。

A.细菌B.酵母C.动物细胞D.植物细胞

11.按照Fr的大小对离心机分类,(C)为高速离心机。

A.Fr<3000B.Fr=3000~5000,C.Fr≥5000D.Fr=2×104~106

12.组织自溶法属于细胞破碎方法中的(B)。

A.化学法B.生物法C.机械法D.物理法

13.界面沉降法属于固定化酶技术中的(B)。

A.吸附法B.包埋法C.共价结合法D.交联法

14.胰岛素是(C)类药物。

A.核酸B.糖C.蛋白D.脂

15.(D)主要进行皮肤表面、器皿及无菌区域的灭菌,不能用于培养基的灭菌。

A.干热法B.湿热法C.辐射法D.化学法

16.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分布于(B)中。

A.蕨类植物B.被子植物C.苔藓植物D.种子植物

17.从蛇床子中分离得到的蛇床子素属于(C),具有抗炎、平喘、抗骨质疏松的功能。

A.萘醌类B.萜类C.香豆素类D.植物甾醇类

18.(B)分子中含有20种必需氨基酸,在维持胶体渗透压方面有很好的作用。

A.红细胞悬液B.白蛋白C.免疫球蛋白D.洗涤红细胞

19.(B)在临床上应用于多次输血的患者。

A.红细胞悬液B.去白红细胞悬液C.冰冻红细胞D.洗涤红细胞

20.(C)通常作为血细胞比积和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较理恕的抗凝剂。

A.枸橼酸钠B.二乙胺四乙酸盐C.肝素D.草酸钠

21.下列(B)药物能降低血糖从而治疗糖尿病。

A.胸腺素B.胰岛素C.胃膜素D.干扰素

22.(B)是血液细胞分析仪最适合的抗凝剂。

A.枸橼酸钠B.二乙胺四乙酸盐C.肝素D.草酸钠

23.(A)常用于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也可用于凝血因子的检测。

A.枸橼酸钠B.二乙胺四乙酸盐C.肝素D.草酸钠

24.下列酶类药物(C)具有抗肿瘤作用。

A.淀粉分解酶B.青霉素酶C.谷氨酰胺酶D.胰岛素

25.属于不饱和脂肪酸的药物是(B)。

A.胆固醇B.前列腺素C.熊去氧胆酸D.卵磷脂

26.下列药物(A)属于脂类药物。

A.前列腺素B.肝素C.透明质酸D.胰岛素

27.多糖广泛存在于各种动植物材料中。

根据多糖取代基的不同,多糖包括有普通多糖、酸性多糖等。

以下(B)是酸性多糖。

A.香菇多糖B.柴胡多糖C.壳聚糖D.银耳多糖

28.盐析过程中使用最多的中性盐是(B)。

A.硫酸钠B.硫酸铵C.硫酸镁D.氯化钠

29.下列关于生物药物原料描述不正确的是(C)。

A.来源广泛B.多样性好C.有效成分含量高D.杂质多

30.下列哪个抗生素能抑制细胞壁合成(B)。

A.红霉素B.青霉素C.链霉素D.鱼素

31.具有两性性质,可用等电点沉淀的抗生素是(B)。

A.青霉素B.四环素C.红霉素D.链霉素

32.(A)是青霉素发酵生产中使用的前体物质。

A.苯乙酸B.苯C.乙酸D.甲酸

33.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北京制药厂发明的Vc的生产方法是(C)。

A.莱氏法B.一步发酵法C.两步发酵法D.基因工程法

34.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时,可将茶叶放于大小适宜的烧杯中,上面用圆底烧瓶盛水冷却,然后直接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咖啡因可凝结于烧瓶底部,此种方法是(C)。

A.水蒸气蒸馏B.渗漉C.升华D.结晶

35.浸泡药酒使用的是(A)提取方法。

A.浸渍B.渗漉C.煎熬D.回流提取

36.生命活动所必需但需要量却很少的一类元素,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下列哪个不是(D)。

A.ZnB.FeC.CuD.P

37.下列哪个细胞可以由一个活细胞发育成一个完整生物体(B)。

A.老鼠细胞B.紫草细胞C.肝细胞D.肾细胞

38.下列哪个不是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D)。

A.CB.PC.SD.Fe

39.糖类药物的特点是具有(B)。

A.肽链结构B.多糖结构C.核苷结构D.醇基和羧基结构

40.按照制造原料的不同,疫苗又分为(A)。

A.菌苗和疫苗B.类毒素和免疫球蛋白

C.基因重组疫苗和细胞因子D.预防性疫苗和诊断试剂

41.(B)是喷雾干燥设备的核心部件。

A.干燥室B.雾化器C.加热器D.分配室

42.下列细胞具有无限繁殖能力的是(C)。

A.原代细胞B.二倍体细胞C.连续细胞D.体细胞

43.蒽酮法测定是(C)物质的含量。

A.蛋白质类B.脂类C.糖类D.氨基酸类

44.纯RNA溶液的A260/A280值为(C)。

A.1.8B.1.5C.2.0D.2.5

45.(A)用干燥的气体作为热载体和介质,传递热量,带走蒸发的水汽。

A.对流干燥B.红外干燥C.接触干燥D.辐射干燥

46.现代生物技术诞生的标志是(D)。

A.建立青霉素发酵工业B.建立细胞学说与孟德尔遗传定律

C.建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D.建立重组DNA和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

47.超声波处理法属于细胞破碎方法中的(D)。

A.化学法B.生物法C.机械法D.物理法

48.戊二醛与酶反应制备固定化酶属于固定化酶方法中的(B)。

A.吸附法B.交联法C.包埋法D.液膜法

49.世界上第一个抗肿瘤基因治疗药物是(C)。

A.腺苷脱氢酶ADAB.重组人胰岛素C.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D.人集落刺激因子

50.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B),为基因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A.DNA双螺旋结构模型B.限制性内切酶C.遗传信息中心法则D.重组人胰岛素

51.壳聚糖是(C)。

A.普通多糖B.酸性多糖C.氨基多糖D.络合多糖

52.(A)是医药工业合成甾体激素的原料。

A.薯蓣皂苷元B.多糖C.黄酮D.蛋白质

53.具有强致泻、止血、影响血小板细胞和肝细胞及脑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等多种活性的番泻苷A及其类似物属于(C)药物。

A.皂苷类B.多糖C.二蒽酮D.蛋白质

54.软紫草根中分离的抗菌、抗炎、抗癌的活性成分紫草素及其衍生物属于(C)药物。

A.皂苷类B.多糖类C.苯醌类D.蛋白质类

55.当归根挥发油中分离当归内酯属于(C),具有抗肿瘤、调节免疫的功能。

A.萘醌类B.萜类C.香豆素类D.植物甾醇类

56.海洋生物(D)含有丰富的伊胡萝卜素。

A.虾蟹B.海绵C.珊瑚D.盐藻

57.许多陆地植物含有皂苷,而目前在动物界中只发现海洋棘皮动物的海参和海星含有皂苷,皂苷是它们的毒性成分,均具有(B)功能。

A.抗血栓B.抗肿瘤C.降血压D.改善微循环

58.透明质酸可以从(A)中获得。

A.鲸鱼B.扇贝C.海星D.蓝藻

59.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A)种。

A.8B.9C.10D.12

60.从(A)中分离出新的甾醇硫酸盐A和B,都具有体外抗猫白血病毒作用。

A.海绵B.海藻C.鲸鱼D.螺旋藻

61.苔藓虫素是从海洋苔藓虫中分离的新型(D)衍生物

A.多肽类B.青霉类C.四环类D.大环内酯类

62.用于面包制作的酵母发酵属于(B)。

A.微生物转化发酵B.微生物菌体发酵C.微生物酶发酵D.徽生物代谢产物发酵

63.氨基酸的发酵属于(D)。

A.微生物转化发酵B.微生物菌体发酵C.微生物酶发酵D.徽生物代谢产物发酵

64.下列哪个条件不是发酵工程所用的菌种,必须满足的(D)。

A.菌种不能产生有害成分B.生产能力大C.产物有利于分离纯化D.生长速度快

65.(A)是青霉素合成的最好碳源。

A.乳糖B.蔗糖C.葡萄糖D.果糖

66.(A)是青霉素合成的最好碳源。

A.玉米浆B.花生饼粉C.棉籽饼粉D.麸皮粉

67.肌苷发酵过程中需添加氨基酸,其中(A)是必需的。

A.组氨酸B.谷氨酸C.赖氨酸D.蛋氨酸

68.下列酶类药物(C)以解除体内或因注射某种药物产生的有害物质。

A.木瓜酶B.纤维素酶C.青霉素酶D.葡萄糖氧化酶

69.下列酶类药物(C)能够分解发炎部位纤维蛋白的凝结物,消除伤口周围的坏疽、腐肉和碎屑。

A.木瓜酶B.纤维素酶C.胰蛋白酶D.葡萄糖氧化酶

70.将酶或细胞包埋在高分子半透膜中的称为(C)。

A.网格型包埋B.凝胶包埋C.微囊型包埋D.离子吸附法

71.离子吸附法进行酶的固定化常用的载体为(C)。

A.淀粉B.凝胶C.DEAE-纤维素D.卡拉胶

72.网格型包埋进行酶的固定化常用的载体为(D)。

A.淀粉B.凝胶C.DEAE-纤维素D.卡拉胶

73.物理吸附法进行酶的固定化常用的载体为(A)。

A.淀粉B.凝胶C.DEAE-纤维素D.卡拉胶

74.磷酸二酯酶存在于(A)细胞中。

A.橘青霉细胞B.大肠杆菌C.枯草杆菌D.羊

75.DL外消旋混合物通过(A)的拆分,产生纯度较高的L-氨基酸。

A.氨基酰化酶B.青霉素酶C.蛋白酶D.淀粉酶

76.各种免疫细胞都是从(A)中的多能干细胞分化而来的。

A.骨髓B.脾脏C.B细胞D.T细胞

77.接受抗原刺激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是(B)。

A.骨髓B.脾脏C.B细胞D.T细胞

78.执行体液免疫功能的是(C)。

A.骨髓B.脾脏C.B细胞D.T细胞

79.细胞免疫则指的是(D)的免疫作用。

A.骨髓B.脾脏C.B细胞D.T细胞

80.(A)可在不需要预先由抗原致敏,也不需要抗体参与的情况下非特异性地直接杀伤靶细胞。

A.NK细胞B.K细胞C.B细胞D.T细胞

81.(A)是人体的主要免疫球蛋白,具有较强的抗感染、中和毒素和免疫调理作用。

A.IgGB.IgAC.IgMD.IgD

82.(B)主要由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中的浆细胞产生,分血清型和分泌型两类,具有杀菌和抗病毒活性

A.IgGB.IgAC.IgMD.IgD

83.(C)主要分布于血液中,具有补体激活功能,在防止发生菌血症、败血症方面起重要作用。

A.IgGB.IgAC.IgMD.IgD

84.(D)在血清中仅占Ig总量的l%,是B细胞的重要标志,在防止免疫耐受方面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A.IgGB.IgAC.IgMD.IgD

85.(D)常附在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可引起Ⅰ型超敏反应。

A.IgGB.IgAC.IgMD.IgE

86.下列哪个物质只具有反应原性而没有免疫原性(A)。

A.青霉素B.细菌C.病毒D.异种动物血清

87.下列哪个物质既具有反应原性又具有免疫原性(A)。

A.异种动物血清B.青霉素C.类脂D.磺胺

88.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一种细胞系是(C)。

A.原代细胞系B.二倍体细胞系C.连续细胞系D.干细胞系

89.用减毒或弱化的病原体制成的,称为第一代疫苗,下列哪个不是(D)。

A.百日咳杆菌疫苗B.结核杆菌疫苗(卡介苗)C.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D.核酸疫苗

90.用减毒或弱化的病原体制成的,称为第一代疫苗即(A)。

A.百日咳杆菌疫苗B.多价疫苗C.抗原蛋白疫苗D.核酸疫苗

91.微生物具有生理上的特殊性,往往需要一些特殊的营养物才能生长,结核杆菌需以(A)作为碳源。

A.甘油B.乙醇C.氨基酸D.蛋白质

92.有基因操作的“分子剪刀”、“分子手术刀”之称酶是(A)。

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DNA连接酶C.DNA聚合酶D.DNA修饰酶

93.分子杂交的技术基础是(C)。

A.蛋白质分子的肽链结构B.膜脂分子的双分子层结构

C.核酸分子的碱基互补原则D.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

94.根据(B)的不同,生物芯片可分为基因芯片、蛋白芯片和组织芯片等多种形式。

A.芯片的检测对象B.芯片上固定的探针

C.芯片的固相成分D.芯片上固定的引物

95.PCR反应过程中需使用(C)。

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DNA连接酶C.DNA聚合酶D.DNA修饰酶

96.携带目的基困进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和表达的工具称为(A)。

A.载体B.DNA聚合酶C.宿主细胞D.目的基因

97.(B)不是载体的基本结构。

A.复制子B.启动子C.克隆位点D.遗传标记基因

98.DNA修饰酶中的磷酸酶可以(A)。

A.将末端5'-P转换成5'-OHB.将磷酸基转移到5’-OH的末端

C.在3,-OH末端逐个添加dNTPD.在5‘-P末端逐个切除dNTP4

99.DNA修饰酶中的T4激酶可以(B)。

A.将末端5'-P转换成5'-OHB.将磷酸基转移到5’-OH的末端

C.在3’-OH末端逐个添加dNTPD.在5‘-P末端逐个切除dNTP4

100.DNA修饰酶中的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C)。

A.将末端5'-P转换成5'-OHB.将磷酸基转移到5’-OH的末端

C.在3’-OH末端逐个添加dNTPD.在5‘-P末端逐个切除dNTP4

三.填空

1.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四个方面。

2.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是生物披术的核心基础,酶工程和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产业化及大规模生产的关键环节。

3.双水相体系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

高聚物/高聚物体系和高聚物/低分子物质体系。

4.湿物料中的水分,一般来说可简单地分成两类,结合水分属于物料的组成部分,与物料的结合力强,非结合水分包括物料表面的吸附水分、溶胀水分等。

5.目前,氨基酸的生产方法有四种蛋白质水解法、发酵法、酶合成法

和化学合成法。

6.按临床用途分类,生物药物可分为预防药物、诊断药物和治疗药物及其他生物医药用品。

7.悬浮液的固一液分离是生化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操作之一,其分离方法主要是过滤和离心,其中过滤方式有滤饼过滤和深层过滤。

8.分离极性强的成分,宜选用活性低的吸附剂,用极性溶剂做洗脱剂,分离极性弱的成分,宜选用活性高的吸附剂,用弱极性溶剂做洗脱剂。

9.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受其密度控制,可以通过临界温度或临界压力的变化来改变,可分为三种典型类型:

等温法、等压法和吸附法。

10.微生物制药以抗生素生产最为典型,最早发酵生产的此类药物是青霉素。

11.根据操作方式和目的的不同,色谱法可分为分析型色谱和制备型色谱两类。

12.目前工业上常用的凝胶主要有交联葡聚糖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和琼脂糖凝胶等。

13.用枸橼酸钠和葡萄糖作抗凝剂使临床可以常规输血。

14.亚麻酸又名十八碳三烯酸或维生素F,具有降压、抑制血小板凝聚及抑制血栓的形成、抗脂质过氧化、降血脂、降胆固醇、抑制溃疡及胃出血、增加胰岛素分泌以及抗癌等作用。

15.血浆蛋白成分中主要是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还有百余种小量和微量的蛋白质、多肽成分。

16.银耳多糖与硫酸铁生成配合物后,成为对红细胞膜无损伤的补铁剂。

绿茶叶子中含的茶多糖,与铈结合后,对质粒DNA有一定的裂解作用。

17.多糖改性后可能得到新的活性或增强原有活性。

羧甲基化可增强抗肿瘤活性,硫酸酯化可增强抗病毒活性。

18.目的基因和载体的连接方式有有粘端连接、平端连接和非互补连接。

19.皂苷是一类结构复杂的糖苷,由多分子糖或糖醛酸以寡糖的形式与苷元缩合而成。

20.细胞破碎的方法有机械法、物理法和生物化学法。

21.白果双黄酮和葛根总黄酮等,对心血管疾病有治疗作用,竹叶黄酮具有优良的抗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免疫调节、抗菌等生物学功效。

22.从多糖中分离蛋白质的方法主要有Sevag法、三氟三氯乙烷法、三氯醋酸法等方法。

23.香菇多糖提取时,使用热水浸提法,并采用丙酮(乙醚、乙醇)等进行脱脂处理。

24.鱼油中还含有少量亚麻酸,为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并可在体内转换成DHA。

25.“发酵”来源于酵母菌作用于果汁或发芽谷物,获得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的现象。

25.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的主要激素之一,其由A.B链通过2个二硫键连接而成。

26.褐藻氨酸又名海带氨酸,为2氨基-6-三甲氨基己酸,具有降压、调节血脂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27.水溶性生物碱主要指季铵碱,亲脂性生物碱绝大多数是叔胺碱和仲胺碱。

28.有机溶剂萃取是生物碱纯化的经典技术。

29.发酵工程制药工艺通常分为两个阶段:

发酵和提取。

前者是指菌种在一定培养条件下生长繁殖,合成产物的过程,包括发酵原料的选择及预处理、微生物菌种的选育及扩大培养、发酵设备选择及工艺条件控制等;后者是指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对发酵液中的产物进行提取和精制的过程。

30.在发酵过程中,利用pH电极连续测定发酵液中pH值的变化,溶解氧可采用溶氧电极来检测。

31.抗生素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有发酵法、化学合成法和半化学合成法。

32.过滤灭菌法常用于发酵过程中空气的灭菌,从发酵液中分离、精制有关产品的过程称为发酵工程的下游加工过程。

33.微生物都有最适生长pH。

大多数细菌生长的最适pH为6.3~7.5,霉菌和酵母菌的最适pH为3~6,放线菌的最适pH为7~8。

34.用于疫苗生产的主要有原代细胞培养和传代细胞培养两种方法。

35.培养基依据在生产中的用途,可分为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三种。

36培养基按照组成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38.最早的海洋抗肿瘤活性物质发现于贝类动物中,膜海鞘素是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的抗癌海洋药物。

37.阿糖胞苷是第一个人工合成的海绵尿苷类抗嘧啶药物,也是第一个抗病毒海洋药物,抗艾滋病海洋药物聚甘古酯是我国拥有知识产权的第一个抗艾滋病国家工类新药。

39.菌种选育通过四个步骤完成:

样品采集、增殖培养、纯种分离和生产性能测定。

40.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发酵过程有分批发酵、连续发酵和补料分批发酵三种类型。

41.南瓜子氨酸具有驱绦虫、防治血吸虫的作用,茶氨酸可产生α-脑波,具有抗疲劳作用,使人产生轻松镇静的感觉,还具有降血压以及协助抗肿瘤的作用,瓜氨酸为氧自由基清除剂,在体内也能促进NO的产生。

42.簿层色谱是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的分离方法,其操作主要包括制板、点样、展开和显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