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17414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58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

期中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牢固,进一步提高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通过练习,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数感、空间观念、统计思想以及应用意识等得到提高与发展。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有关除法、乘法计算、统计知识、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统计观念、空间观念的培养与加强。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3课时:

第1课时数与代数

(1)

教学内容:

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所学知识回顾整理,使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认知结构,掌握口算、估算、笔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基本方法;

2.通过判断商的首位,估算近似值等练习,进一步掌握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掌握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特点;

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熟练程度。

重点难点:

1.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掌握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特点;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整理和复习”。

提问:

看到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2.知识回顾。

关于分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我们知道些什么呢?

请大家自由浏览课本,完成下列题目。

(1)笔算除法顺序:

确定商的位数________,检查________。

(2)基本规律:

①先比较被除数首位和除数,确定________;

②中间或者末尾哪一位不够商1,就商________;

③除的过程中每一步的余数必须小于________;

④如果除到最后有余数,验算的时候要加上________。

(3)除法用乘法来验算。

没有余数的除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余数的除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讲授】

1.出示例题。

口算:

90÷3=800÷2=2500÷5=

0÷5=78÷4≈502÷8≈

(1)指名答题。

(2)你是怎样想的?

2.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第一题验算)

208÷3=903÷3=

840÷7=420÷8=

(1)请你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出结果。

(指名板演)

(2)汇报订正。

①这几道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呢?

我们来订正一下。

②你是怎样算的?

第一道强调百位上的数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

第二道强调商中间的0是怎么得的。

第三道强调商中末尾的0是怎么得的。

3.43个人去旅行,一辆小车可以坐5人,一共要几辆车?

解析:

43÷5=8(辆)……3(人)

余下的3人也要1辆车,3+1=4辆。

答:

一共要4辆车。

【课堂作业】

÷5读作()或()。

2.小红3分钟跳绳跳了306下,她一分钟约跳()下。

□÷5=24……○中,○最大是(),这时□是()。

÷7的商末尾有()个0。

【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中,我们复习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相关知识,大家很积极,对本单元的知识掌握得不错,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

【课后作业】

教材第111页“练习二十三”第2、3、4题。

第2课时数与代数

(2)

教学内容:

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进行回顾与整理,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

培养学生概括和归纳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1.通过梳理、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2.灵活应用估算方法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行估算,灵活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揭示课题:

本节课我们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

2.知识回顾:

学生自由复习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3.口算乘法:

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_____。

4.笔算乘法:

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_____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_____位上的数相乘(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5.相关公式:

_____×_____=_____积_____÷_____因数=_____。

【复习讲授】

20×40=50×800=25×20=

400×10=33×20=12×40=

指答,随机提问学生计算的思路。

小结: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39×41≈27×39≈

38×91≈14×21≈

38×30≈31×23≈

指答,随机提问学生计算的思路。

总结出估算方法:

第一种,把两个因数,都看作整十数,然后确定积的范围。

第二种,把其中的一个因数看作整十数,另一个不变,然后相乘,最后确定积的范围。

28×42=16×35=

41×23=27×42=

(1)由4位同学上台板演,其他学生在本上做;

(2)由学生讲解;

(3)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的进行肯定和补充,同时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哪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1)小伟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从家向学校走去,他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他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

(2)一只成年的大熊猫每天需要喂11千克的各种食物,动物园里有24只大熊猫,饲养员每天准备300千克的食物够吗?

【课堂作业】

1.用竖式计算:

34×42=13×55=

28×35=64×15=

×27,先把33看作(),再把27看作(),然后用()×()得(),这就是33×27的估算结果。

3.在一次捐款活动中,二年级2个班捐了120元,照这样计算,我们学校24个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课堂小结】

我们完成了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复习,请大家谈谈这节课你巩固了哪些学过的知识,哪些知识增加了印象,还有哪些疑惑?

【课后作业】

教材第112页“练习二十三”第5题和第6题。

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

教学内容:

复习位置和方向(教材第108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重点难点:

1.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

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一、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1.师谈话: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

2.板书课题:

位置与方向的整理和复习。

【复习讲授】

二、回顾整理,沟通联系

1.小组合作,自主整理。

(1)师:

位置与方向的有关知识我们已经学过了,现在你打算怎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呢?

(2)打开书迅速复习本单元,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组长做好记录。

(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3)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既全面具体,又简单明了。

2.全班交流,构建知识。

教师倾听学生汇报,适时引导和点其他小组补充,并适时评价。

3.整理完善,沟通联系。

(出示)

(1)我们学过的八个方向分别是什么呢?

(2)找出教室的东方,然后指名找出其它的七个方向。

(3)根据线路图,简单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师板书: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完成教材第109页第1题。

(1)看图,说一说小清家的周围有什么?

(2)说一说从她家到健身园怎么走?

(3)生汇报交流。

生1:

小清家的东面有医院,西面有公园,北面有饭店,南面有东方广场。

生2:

东北方向有加油站,西北方向有健身园,西南方向有图书馆,东南方向有学校。

生3:

由公园南街向西走,然后向北走到公园北街,最后向西走就到了健身园。

2.指定教室内任一名同学,请他周围的人分别说一说自己在他的哪个方向?

【课堂作业】

1.邮局在学校的()面;超市在学校的()面;书店在学校的()面;碧海园在书店的()面。

2.森林学校的北面是()家;南面是()家;东面是()家;西面是()家。

3.“走进科技馆大门,在展厅的正北面有电脑屋,南面有气象馆,在展厅的东北面有环保屋,西北面有天文馆,在展厅有东南面有生物馆,西南面有航模馆。

”请你根据小亮的描述,把这些馆名的序号填在适当的位置上。

①环保屋②电脑屋③天文馆④航模馆⑤气象馆⑥生物馆

【课堂小结】

这节复习课,我进一步了解了()、()、()、()、()、()、()、()这八个方向,并且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

 

作者:

吴玉菡

单位: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城关小学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小学三年级学生

【学科】语文

【课时】第1课时

【教学准备】

1、通读课文,学会并掌握课文的生字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利用XX搜集相关的资料,制作《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课件。

二、教学课题

《太阳是大家的》

三、教材分析

《太阳是大家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首儿童诗。

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不同国家的孩子游玩。

全世界孩子共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宁。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共处,加强信任和理解,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二是体会诗歌拟人化的写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读通诗歌。

(2)通过范读、自由读等方式读准节奏。

(3)通过联系实际,体会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共处,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世界人民是一家”,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歌拟人化的写法,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有机整合,让学生深入文本对话,体会诗歌的内涵,感受诗歌的快乐。

四、教学方法:

本堂课以品读为手段,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自主发现、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受到情感熏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入情

1、听歌曲《太阳太阳,你真好》

2、见到太阳,你的脑海中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

3、揭题,板书,读题。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通过歌曲既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太阳对我们的关爱,又回顾了旧知,唤起学生再学习、再积累的需要。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动情

1、自提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得不满意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词。

(重点指导“红彤彤”中“彤”的读音,“陪”和“部”的区别)

3、听课文朗读录音。

4、再读诗,纠正字音。

【设计意图: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感悟,在字词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在与文本的初次接触中开始与有了第一次情感共鸣,为下一步“移情”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精读品味,积累感悟——移情

A、品读诗歌第一小节,体验太阳落山之景美。

1、指名读诗歌的第一小节,学生想象画面。

(诗中有画)

2、学生交流: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课件展示白云、晚霞图,学生欣赏美景

4、真美啊!

引导学生读出画中的美。

(画中有诗)

5、集体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 

【声情并茂的朗读加上大自然的美景,学生被教师创设的情境深深地吸引。

在学生先读的基础上想象,欣赏画面,朗读中的情感真切而自然得流露出来。

B、品读诗歌第二小节,体验太阳之无私。

1、太阳不仅为我们带来了美景,还为我们做了许多好事,赶快读读第二小节,想想太阳都为我们做了哪些好事?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鲜花、小树、小朋友

3、你喜欢太阳做的哪件好事你就把它多读几遍。

4、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1)创设情境指导朗读,体会动词,拟人用法。

a、“太阳把金光往鲜花上洒”。

结合动画“洒”体会太阳妈妈的无私,你想对太阳说些什么?

读出你的感受。

b、指导朗读“太阳把小树往高处拔”。

理解“拔”的意义。

(指名读、分组读)

C、指导朗读“太阳陪着小朋友在海边戏水,看他们扬起欢乐的浪花……”平时都是谁陪着你玩呀?

体会拟人的用法。

再把这种快乐的心情读出来吧。

(指名读、男女生读)

 【诗歌的教学也要有重点词的理解,但这种理解不是要求作概念上的解释,而是领悟体会。

如对“洒”“拔”等拟人化的动词的理解我就是通过做动作,想像体会,结合动画等形式进行启发,使学生感受到用词的准确生动。

此外,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到:

有这样的金光,鲜花才开的艳丽。

有阳光才能使小树茁壮。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第二小节,可以加上动作表达你对太阳的喜爱之情。

5、其实太阳还做了许多的好事,用上其他的动词,想一想太阳还做了拿些好事?

可以先讨论,再把太阳做的好事记一记吧!

【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自由创作,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领悟所要表达的情感,在充分阅读中,自悟自得。

C、品读诗歌三、四小节,体验太阳之情美。

1、引读读读三、四小节。

忙碌了一天的太阳就要从西山落啦!

她会去那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别的国家里,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知道,此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里的孩子还都在睡梦中等着太阳,我们可不能把他们吵醒了,所以最后一句要读得——轻一些。

3、让我们追随太阳的足迹,到别的国家去看看吧!

谁愿带着大家看看?

相机读第三、四小节,指名读)

4、指名读,指导读好“等着,盼着”。

太阳走进鲜花、小树、小朋友的梦里了,她又做了什么好事呢?

在学生回答中,师巧妙地串读课文,自然的回归到全诗的第二小节,直至课题。

5、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

(链接《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既可以把静止的文本变成充满情趣与生活气息的立体画面,让学生如临其境,又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

在学生学习中产生疑问时,适当地引入自然科学知识,既满足了一些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又实现了学科之间的巧妙对接。

(四)升华主题,倡导和平——抒情

1、太阳,五洲四海的人们都能享受到太阳的关怀,我们是快乐幸福的。

(和平图)

2、(课件出示战争图)看到此情此景,你想说些什么呢?

(自由发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3、(示书中插图)你们看,现在别的国家的小朋友沐浴着阳光和你们做朋友来了,你想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什么?

4、背诵全文,体验太阳和平之美。

太阳是多么的无私呀!

她日夜不停地转着,她眷顾着地球上的每个角落,她把温暖洒遍每一个心灵空间,她把关怀充满每一个心灵花园。

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全世界孩子共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与社会的安宁。

同时,对本课的回顾,激发学生热爱太阳的情感。

鼓励学生乐观向上,和世界上的小朋友共享太阳的温暖,更好地感受太阳普照全球。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我要把这首诗背下来。

★★我要把诗中最美丽的景色画下来。

★★★我要去找找自己喜欢的诗读一读。

★★★★我要为世界和平献出自己的爱。

【设计意图:

“作业超市”的设置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发挥自己所长,展露自己的才华,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有能力完成的作业进行积累及拓展。

 

(六)板书设计

小朋友

鲜花小树

 

世界和平

六、教学反思

《太阳是大家的》一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不同国家的孩子游玩。

下面,我就把自己在这节课中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到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感悟太阳带给大家的美丽和快乐,体验诗歌所表达的含义和大家交流一下。

  1、学生初读课文基础上,为了给整节课奠定一个情感的基调。

教师及时地配乐诵读全诗,学生被教师的范读深深地吸引住了,让学生一走近课文就有朗读的感性基础了,同时又为整节课奠定了一个情感的基调。

  2、在美读第一节时,启发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日落画面。

然后又利用课件展示夕阳西下的美景,当这些画面以其特有的魅力闯入学生的视野时,刺激着学生的心理,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积累,美景仿佛溢于眼前,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之中。

  3、抓住诗歌中的巧妙词语进行品读。

第二节中的“洒”、“拔”和“陪”字,我引导学生由这几个词想象阳光普照大地景象,让他们领悟到这两个动词含义丰富而又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

学生通过品悟词语的表达效果,不仅加深了课文情感的体会,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的强大功能。

4、诗歌语言精炼含蓄,言简意赅,韵味无穷。

在引导学生朗读时,让他们将词语之间的停顿读得尽可能的小些,声音欲断又连,让学生通过诵读品出诗歌的韵味,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

江西省学校:

赣州市赣县城关小学

姓名:

吴玉菡职称:

小学高级教师

邮政编码:

341100通信地址: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城关小学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新教材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面积的含义》。

教科书第60、61页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面积有大小。

2.正确区分周长与面积,会正确判断给出的概念是属于周长还是面积。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4.渗透数学建模基本思想。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操作法、演示法、猜测验证法、比较法、分析法、推理法、归纳法。

学法指导:

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

直尺、黑板上画小正方形、大长方形、菱形、心形各一个,4张白纸和磁铁覆盖;每组苹果、橘子各一个;彩色粉笔、课件、切换笔,教案。

(手提电脑、连接线、充电器、照相机)点赞心形50个。

学具准备:

学习纸60张,彩笔每人一盒,橘子、苹果每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面积(5分钟)

1.学唱歌曲

师: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礼物,它是一首儿歌,想不想听?

(想)请看大屏幕。

伴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我们一起跟着学唱好吗?

(播放《我是一个粉刷匠》)

师:

儿歌欣赏完了,它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

付出就会有回报,你们瞧,粉刷后的墙面多漂亮!

那么,我们能不能学着粉刷匠的样子,用粉笔将图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呢?

2.涂色比赛

男生、女生各派一名代表上黑板涂色,女生涂正方形,男生涂长方形。

比一比谁涂得快?

(设计意图:

制造冲突、引发思考:

不公平,正方形小涂色快;长方形大涂色慢。

师: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发现这个游戏不公平,因为正方形小、长方形大,其实它的大与小就与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面积的含义有关。

(板书课题:

面积的含义)

(设计意图:

通过学唱歌曲和涂色比赛让学生初步感受面积的含义以及不同物体的表面有大小之分。

二、探究新知认识面积(18分钟)

1.认识物体的面积(7分钟)

(1)摸数学书封面的面、桌子面。

(平平的面)

师:

下面,我们拿起数学书,用手摸一摸它的封面,有什么感觉?

再摸一摸课桌面,有什么感觉?

(平平的面)

课件出示:

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

(2)摸橘子的表面、苹果的表面。

(弯弯的面)

课件出示:

橘子表面的大小,就是橘子表面的面积。

苹果表面的大小,就是苹果表面的面积。

(3)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师:

生活中的每个物体都有它的面,有的是平平的面,有的是弯弯的面。

你能找到一些物体,摸一摸它们的面并说一说什么是它们的面积吗?

(能)学生找并摸,教师巡视指导摸。

师:

你摸的是哪个物体的哪个面?

生1:

我摸的是数学书的封面。

师:

摸给大家看看好吗?

生摸。

师:

谁还想说一说?

生2:

我摸的是文具盒盖的面。

生3:

我摸的是课桌的面。

生4:

……(设计意图: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体会物体有面,为后面学习“面积”建立感性认识。

师:

由此可见,物体的表面无论是像桌子面那样平平的,还是像橘子表面那样弯弯的,都是有的面大、有的面小。

板书: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4)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

()的面积比()的面积小。

()的面积比()的面积大。

(5)摆一摆想一想:

同一本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2.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8分钟)

课件演示:

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用红色的线条画出数学书封面的周长,然后将数学书封面平移到右边,左边得到一个什么图形?

(长方形)请比较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师:

我们用红色的线条再画出树叶的周长,树叶消失后,留下一个什么图形?

(不规则图形)看完这段视频,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树叶的面积是不是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是)

师:

那么,请你们再猜一猜:

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有面积呢?

课件出示: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演示)

给一个圆形和有缺口的三角形涂成红色,结果圆形可以涂成红色,有缺口的三角形涂不成颜色,补上缺口改成三角形以后才可以涂色。

(设计意图:

制造冲突、引发思考,没有封闭的图形,它其实只是一条线,只有封闭图形才能确定面积。

出示封闭图形,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它的面积?

板书:

封闭图形的(大小)

3.总结面积的含义(3分钟)

师:

同学们,究竟什么是面积呢?

请用自己的语言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汇报。

完成板书:

物体的表面

或}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封闭图形

三、巩固应用,对比理解(8分钟)

1.说一说(2分钟)

(1)师:

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

(出示中国地图)在我们伟大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其中有这样四个省份,你能说出它们那个面积最大?

那个面积最小?

(2)出示平面图,你都知道了什么?

2.辨一辨(2分钟)

下图生活中的小事,想想它与周长有关还是与面积有关。

(1)体育课上,同学们围着操场跑道跑了一圈。

(2)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