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内科学重点整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18766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6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好内科学重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最好内科学重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最好内科学重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最好内科学重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最好内科学重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最好内科学重点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0页
最好内科学重点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0页
最好内科学重点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0页
最好内科学重点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0页
最好内科学重点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0页
最好内科学重点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0页
最好内科学重点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0页
最好内科学重点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0页
最好内科学重点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0页
最好内科学重点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0页
最好内科学重点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0页
最好内科学重点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0页
最好内科学重点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0页
最好内科学重点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0页
最好内科学重点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0页
亲,该文档总共9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好内科学重点整理.docx

《最好内科学重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好内科学重点整理.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好内科学重点整理.docx

最好内科学重点整理

内科学整理

 

呼吸系统

 

第三章  慢性支气管炎与COPD

 

可1、简述慢性支气管炎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①、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②、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有喘息。

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或更长时间,≥2年

  ③、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

 

可2、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

  根据咳嗽,咳痰,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排除其他有类似症状的疾病

 

不可3、COPD

  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多  呈进行性发展

 

不可4、可以导致持续气流受限的疾病有哪些

  ①、支扩  ②、肺结核纤维化病变  ③、严重的间质性肺疾病

  ④、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⑤、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⑥、哮喘

 

不可5、证明气流受限的金指标为

  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EFV1/FVC<0.70,表明存在持续气流受限

 

可6、COPD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

  炎症机制

 

尚可7、COPD的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

  症状:

 慢性咳嗽(晨间明显

  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痰

     气短或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是标志性症状

    喘息和胸闷

  体征:

 视诊:

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称为桶状胸,呼吸浅快

    触诊:

双侧语颤减弱

    叩诊:

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

    听诊:

两肺呼吸音减弱,呼气期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湿性罗音和干性啰音

 

不可8、COPD的诊断

  ①、根据吸烟等高危因素史

  ②、临床症状(咳嗽,咳痰,气短等,及体征

  ③、肺功能检查

  ④、排除可以引起类似症状和肺功能改变的其他疾病(见4题

 

可9、COPD的肺功能分级  P24

 

不可10、COPD病情严重程度的综合估计及其主要治疗药物  P25

 

不可11、COPD的并发症有哪些

  ①、慢性呼吸衰竭:

慢阻肺急性加重,发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

  ②、自发性气胸:

多因肺大疱破裂导致

  ③、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尚可12、COPD的稳定期及急性期治疗

  稳定期

  ①、劝导患者戒烟,脱离不良环境

  ②、支气管扩张剂:

长效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茶碱类药

  ③、糖皮质激素

  ④、祛痰药

  ⑤、长期家庭氧疗

  急性期:

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比平时严重,咳黄痰)

      或者是需要改变基础的常规用药

  ①、确定加重的原因及病情严重程度

  ②、支气管扩张剂:

同稳定期

  ③、糖皮质激素

  ④、祛痰剂

  ⑤、低流量吸氧

  ⑥、抗生素:

呼吸困难加重,咳嗽伴痰量增加,有脓性痰时应加用

 

尚可13、COPD氧疗的指征、方法、目的

  目的:

使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达到PaO2≥60mmHg和使SaO2升至90%以上,提高慢阻肺并发呼吸    衰竭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指征:

 ①、PaO2≤55mmHg,或SaO2≤88%,有或没有高碳酸血症

    ②、PaO2 55~60mmHg,或SaO2<89%,并有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所致水肿或红细胞增    多症

  方法:

一般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1.0~2.0L/min,吸氧时间为10~15h/d

 

 

第四章  支气管哮喘

 

不可1、支气管哮喘

  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

  临床特征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等。

 

可2、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①、气道免疫-炎症机制:

气道炎症形成,气道高反应,气道重构

  ②、神经调节机制

 

尚可3、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体征

  ①、典型症状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夜间及凌晨发作加重。

青少年可有运动性哮喘

  还有咳嗽变异性哮喘,胸闷变异性哮喘等

  ②、体征:

双肺可闻及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但严重的哮喘发作,哮鸣音反而减弱甚至完全消

  失,表现为“沉默肺(名解)”

 

尚可4、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

  ①、症状: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

  ②、体征:

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③、上述症状可经平喘药物治疗后缓解或自行缓解

  ④、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

  ⑤、临床表现不典型者有下列至少一项阳性:

    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

    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3)昼夜PEF变异率≥20%

  1~4条或4,5可诊断为哮喘

 

不可5、支气管哮喘的鉴别诊断与并发症

  鉴别诊断:

左心衰引起的呼吸困难(肺循环淤血),COPD,上气道阻塞(主要是吸气性呼困)

  并发症:

气胸,纵膈气肿,肺不张,COPD,支气管扩张,肺心病

 

不可6、急性哮喘的治疗原则

  目标是:

尽快解除气道痉挛,纠正低氧血症,恢复肺功能,预防进一步恶化或再次发作,防治并发症

  ①、轻度:

经MID吸入SABA,1h内每20分1~2喷

  ②、中度:

吸入SABA(常用雾化吸入),1h内可持续雾化吸入

  ③、重度至危重度:

持续雾化吸入SABA,联合雾化吸入短效抗胆碱药,激素混悬液以及静脉茶碱类  药物。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失衡

 

尚可7、支气管哮喘的药物分类  

  缓解性药物          控制性药物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发作首选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

  短效吸入型抗胆碱能药物(SAMA)    

  短效茶碱          缓释茶碱

  全身用糖皮质激素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控制最有效,可单用

              白三烯调节剂(可单用),色甘酸钠,抗IgE抗体

              联合药物,如ICS+LABA

 

 

第六章  肺部感染性疾病

 

可1、肺炎的解剖分类

  大叶性肺炎(肺泡性),小叶性肺炎(支气管性),间质性肺炎

 

不可2、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  发病的肺炎

  ①、症状:

新近出现的的咳嗽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浓痰,伴或不伴胸痛。

  ②、体征:

发热,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③、实验室:

WBC >10×10^9/L或 <4×10^9/L,伴或不伴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④、影像学:

胸部X线检查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不可3、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入院48h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

  X线检查出现新的或进展的肺部浸润影+

  ①、发热超过38℃

  ②、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

  ③、脓性气道分泌物

 

不可4、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的病理分期

  充血期,红肝变期,灰肝变期,消散期

 

 

第七章   肺结核

 

可1、肺结核的病原菌主要是

  结核分枝杆菌(90%以上)

 

可2、人感受结核分枝杆菌后,首先做出反应的是~,细胞免疫保护作用主要以~

  巨噬细胞,Th1为主

 

可3、肺结核最重要的传播途径为

  飞沫传播

 

不可4、结核病在人体发展的主要过程

  ①、原发感染

  ②、结核病免疫和迟发型变态反应

  ③、继发性结核

 

尚可5、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各有何特点

  ①、炎性渗出:

主要出现在结核性炎症初期阶段或病变恶化复发时,可表现为局部中性粒细胞浸润

  ②、增生:

为典型的结核结节,主要发生在机体抵抗力较强,病变恢复阶段

  ③、干酪样坏死:

发生在结核分支杆菌毒力强,感染菌量多,机体超敏反应增强,抵抗力低下的情况

 

尚可6、结核病的临床表现

  ①、咳嗽,咳痰两周以上,痰中带血

  ②、部分患者有咯血,多数少量,少数大量

  ③、呼吸困难多见于干酪样肺炎和大量胸腔积液患者

  ④、常有午后低热,盗汗,倦怠乏力,食欲减退

 

可7、诊断结核病的常规方法与金标准分别是

  胸部X线检查,痰培养

 

可8、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后需~才建立充分的变态反应

  4~8周

 

可9、原发综合征的X线表现

  X线胸片表现为哑铃型阴影,有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肿大的肺门淋巴结

 

尚可10、结核病的分类为

  ①、原发性肺结核:

含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结核

  ②、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多见

  ③、继发型肺结核:

浸润性,空洞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结核球,干酪性肺炎

 

尚可11、肺结核的诊断程序。

 

  ①、可疑症状患者的筛选  持续咳嗽2周及以上、咯血、午后低热等

  ②、是否肺结核  凡X线检查肺部发现异常阴影者,必须通过系统检查,确定病变性质是结核性或其  他性质。

  ③、有无活动性  若诊断为肺结核,应进一步明确有无活动性。

  ④、是否排菌  明确是否排菌,是确定传染源的唯一方法。

  ⑤、是否耐药

  ⑥、明确是初治还是复治:

治疗方案不同

 

尚可12、肺结核药物治疗的原则

  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整个治疗方案分为强化和巩固两个阶段

 

 

第八章  原发性支气管癌

 

可1、肺癌的解剖学分类,病理学分类

  解剖学:

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

  组织病理学:

非小细胞癌(鳞癌,腺癌,大细胞癌),小细胞癌

 

不可2、哪些临床表现为可疑肺癌需早期诊断

  无原短,反原影,孤原无

  ①、无明显诱因的刺激性咳嗽持续2~3周,治疗无效

  ②、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咳嗽性质改变

  ③、短期内持续或反复痰中带血或咯血

  ④、反复发作的同一部位肺炎,特别是肺段性肺炎

  ⑤、原因不明的四肢关节疼痛及杵状指

  ⑥、影像学提示局限性肺气肿  

  7、孤立性圆形病灶和单侧性肺门阴影增大

  ⑧、原有肺结核病灶已稳定,而形态或性质发生改变

  ⑨、无中毒症状的胸腔积液,尤其是呈血性、进行性加重者

 

可3、Horner征

  肺尖部肺癌,易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病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与胸壁少汗  或无汗。

 

 

尚可4、上腔静脉综合征

  是由于上腔静脉被转移性淋巴结压迫或右上肺原发性肺癌侵犯,或腔静脉内癌栓阻塞静脉回流引起。

  表现为头面部和上半身淤血水肿,颈部肿胀,颈静脉扩张。

 

第十一章  肺源性心脏病

发病机制在P111

 

不可1、肺心病定义和并发症

  定义:

 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    生肺动脉高压 → 继而右心室结构或(和)功能改变的疾病。

  并发症:

  ①、肺性脑病:

是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神经系统症状的一种综合征,是  慢性肺心病死亡的首要原因。

   ②、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慢性肺心病出现呼吸衰竭时,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机体发挥最大  限度代偿能力仍不能保持体内平衡时,可发生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③、心律失常:

其中以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最具特征性。

   ④、休克:

不多见,一旦发生,预后不良。

   ⑤、消化道出血

   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不可2、慢性肺心病的病因有

  慢阻肺(最常见),支气管哮喘,支扩,肺结核,肺血栓

 

不可3、简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原则

  积极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和心力衰竭;  积极处理并发症

  ①、控制感染      参考痰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

这是急性加重期治疗的关键。

  ②、 氧疗       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③、控制心力衰竭    对治疗无效的重症患者,可适当选用利尿药、正性肌力药或扩张血管药

  ④、控制心律失常     更据心律失常类型选用药物

  ⑤、抗凝治疗      应用普通肝素防止肺微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

  ⑥、加强护理工作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心肺功能的监护

 

尚可4、肺心病的X线诊断标准

  ①、右下肺动脉干扩张,横径≥15mm或横径与气管横径比值≥1.07

  ②、肺动脉段明显突出或高度≥3mm

  ③、中心肺动脉扩张和外周分支纤细,形成“残根”征

  ④、圆锥部显著突出或高度≥7mm

  ⑤、右心室增大

  任意一条即可诊断

 

不可6、肺心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

  ①、右心室流出道内径≥30mm

  ②、右心室内径≥20mm

 

不可7、我国渗出液最常见的是,漏出液常见的是

  结核性胸膜炎,充血性心力衰竭

 

 

第十五章  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

 

不可1、呼吸衰竭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  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不可2、呼吸衰竭的病因

  ①、气道阻塞性病变:

COPD最常见

  ②、肺组织病变:

肺炎,肺气肿,肺水肿

  ③、肺血管病变

  ④、心脏病变

  ⑤、胸廓胸膜病变:

连枷胸,气胸等

  ⑥、神经肌肉病变

 

不可3、呼吸衰竭按照动脉气血分类

      Ⅰ型呼衰      Ⅱ型呼衰

别称      低氧性呼吸衰竭    高碳酸性呼吸衰竭

定义      低氧而无CO2潴留    缺氧伴有CO2潴留

血气结果    PaO2<60mmHg    PaO2<60mmHg

      PaCO2正常或下降    PaCO2>50mmHg

原因      肺换气功能障碍    肺通气功能障碍

常见疾病    间质性肺疾病      COPD

 

尚可4、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①、肺通气不足:

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Ⅱ型呼衰

  ②、弥散障碍:

气体通过肺泡膜进行交换时发生障碍(Ⅰ型呼衰

  ③、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常导致低氧血症,无CO2潴留(Ⅰ型呼衰

  ④、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

静脉血未经氧合直接进入动脉,PaO2分压↓(Ⅰ型呼衰

  ⑤、耗氧量增加

 

不可5、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①、呼吸困难:

最早出现的症状,可有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改变

  ②、发绀:

缺氧的典型表现

  ③、精神神经症状:

缺氧引起:

精神错乱,狂躁,昏迷,抽搐等。

               CO2潴留可引起嗜睡,淡漠,扑翼样震颤

  ④、循环系统:

心率↑,周围循环衰竭,血压↓,心律失常

  ⑤、肝肾功能障碍,上消化道出血

 

不可6、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

最基本,最重要

  ②、氧疗:

保证PaO2≥60mmHg

    Ⅰ型呼衰采用高浓度吸氧(>35%),但应防止氧中毒

    Ⅱ型呼衰采用持续低流量给氧

  ③、呼吸兴奋剂:

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的呼吸肌功能基本正常,适用于中枢抑制为主,通气量不

  足引起的呼衰

  ④、机械通气

  ⑤、病因治疗:

治疗呼吸衰竭的根本所在

  ⑥、一般支持治疗: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循环系统

 

第二章  心力衰竭

没考过大题

 

 

尚可1、心力衰竭

  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  需要,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  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

 

不可2、心衰的基本病因

  ①、原发性心肌损害

    1)缺血性心肌病:

冠心病心肌缺血,心梗

    2)心肌炎和心肌病: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

    3)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

糖尿病心肌最常见

  ②、心脏负荷过重ﻫ    1)压力负荷过重(后):

高血压,肺A高压,主A瓣狭窄,肺A瓣狭窄

    2)容量负荷过重(前):

瓣膜关闭不全,左右心分流,循环血量增加

 

尚可3、心衰的诱因

  ①、感染:

呼吸道感染最常见,最重要

  ②、心律失常:

房颤最重要

  ③、血容量增加:

输液过多过快,钠盐摄入过多

  ④、劳累或情绪激动:

妊娠,分娩,暴怒

  ⑤、治疗不当:

不恰当使用洋地黄,降压药

  ⑥、原有心脏病:

冠心病心梗,合并甲亢,贫血

 

尚可4、心衰的分期

  ①、前心衰阶段:

存在高危因素

  ②、前临床心衰阶段:

可有结构性心脏病

  ③、临床心衰阶段

  ④、难治性终末期心衰阶段

 

不可5、心衰的病理生理

  ①、代偿机制

    1)Frank-starling机制:

增加心脏前负荷,回心血量增多,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从而增加    心排血量及心脏做功量,但同时也导致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心房压,静脉压随之增高,达    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肺循环和体循环静脉淤血

    2)神经体液机制:

交感系统增强,RAAS系统激活

    3)心肌肥厚

  ②、心室重塑

  ③、舒张功能不全

  ④、体液因子改变

 

不可6、左心衰的临床表现(还有体征

  以肺循环淤血及心排血量降低为主要表现

  ①、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1)劳力性呼吸困难

    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3)端坐呼吸

    4)急性肺水肿

  ②、咳嗽咳痰、咯血:

早期为白色浆液性泡沫痰,晚期为典型的粉红色泡沫血痰

  ③、缺血缺氧表现:

乏力,疲倦,运动耐量降低,少尿和肾功能损害表现

  ④、肺部体征:

湿性罗音

  ⑤、心脏体征:

心脏扩大,相对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反流性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舒张期  奔马律

 

尚可7、右心衰的临床表现

  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

  ①、消化道症状:

胃肠道及肝淤血引起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是最常见症状

  ②、劳力型呼吸困难

  ③、水肿:

身体低垂部位的对称性凹陷性水肿

  ④、颈静脉征:

颈静脉充盈,怒张,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更具特征性

  ⑤、肝脏肿大:

肝淤血肿大常伴压痛

  ⑥、心脏体征:

右心室扩大而出现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反流性杂音

 

尚可8、心衰的鉴别诊断    

  ①、支气管哮喘:

左心衰患者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常称之为“心源性哮喘”,与支气管哮喘鉴别。

  前者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作时必须坐起,重症患者肺部有干湿罗音,甚至咳粉红色泡沫       痰。

后者多见于青少年有过敏史,发作时双肺闻及典型哮鸣音,可出白色粘液痰后呼吸困难可缓  解。

  ②、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

因腔静脉回流受阻可引起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

根据病史,  心脏及周围血管征进行鉴别。

  ③、肝硬化腹水伴下肢水肿

 

不可9、心衰的治疗目标

  目标:

防止和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长期预后,降低病死率

  与住院率

 

尚可10、心衰的治疗

  ①、生活方式管理:

患者教育,体重管理,饮食管理

  ②、休息与活动:

急性期病情不稳定应限制活动,卧床休息降低心脏负荷,适宜的活动可以提高骨骼

  肌功能,改善运动耐量

  ③、病因治疗

  ④、利尿剂:

慢性心衰急性发作与明显体液潴留应用

  ⑤、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⑥、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

  7、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⑧、肾素抑制剂

  ⑨、β受体拮抗剂

  10、正性肌力药:

洋地黄

 

 

第三章  心律失常

没考过大题

 

不可1、心脏传导系统   P177

 

可2、窦性心律超过~称为窦性心动过速,低于~称为窦性心动过缓

  100次    60次

 

尚可3、窦性心律失常的分类

  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

 

不可4、病窦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

  ①、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

  ②、窦性停搏与窦房传导阻滞

  ③、窦房传导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并存

  ④、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

 

尚可5、房性心律失常包括

  心动过速,期前收缩,心房扑动,心房颤动,

 

可6、典型房扑的频率为,终止房扑最有效的方法是

  250~300次/分,直流电复律

 

不可7、房颤的听诊特点  09

  ①、心律绝对不齐

  ②、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③、脉率低于心率,这种脉搏脱漏称为脉搏短促

 

可8、房颤治疗最重要的是

  抗凝治疗(因为栓塞发生率较高

 

可9、房颤的临床分类

  ①、首诊房颤:

首次确诊

  ②、阵发性房颤:

持续时间≤7天(通常为48小时,能自行终止

  ③、持续性房颤:

持续时间>7天,非自限性

  ④、长期持续性房颤

 

不可10、房颤的心电图

  ①、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与振幅变化不定的f波,频率约350~600次/分

  ②、心室率极不规则

  ③、QRS波形态通常正常,当心室率过快,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增宽变形

 

 

第四章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可1、动脉硬化的共同特点为

  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缩小

 

不可2、AS,CHD的高危因素

  ①、吸烟  ②、高血压    ③、血脂异常

  ④、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男<55,女<65发病)

  ⑤、年龄:

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⑥、糖尿病

 

可3、CHD

  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  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

 

不可4、CHD的分类

  ①、慢性冠脉病

    稳定型心绞痛SA,缺血性心肌病,隐匿性冠心病

  ②、急性冠脉综合征

    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尚可5、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预防在于积极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①、一般防治措施

    1)发挥患者的主管能动性配合治疗

    2)合理的膳食

    3)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

    4)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5)提倡不吸烟不饮烈酒

    6) 积极控制与本病有关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②、药物治疗

    1)调整血脂药物

    2)抗血小板药物

    3)溶血栓和抗凝药物

    4)针对缺血症状的相应治疗

 

可6、稳定型心绞痛

  也称劳力性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肌引起心肌急剧的,暂  时的缺血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  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常发生于劳力负荷增加时

 

可7、心绞痛发作时常见心电图为

  心内膜下缺血区的ST段压低

 

尚可8、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包括(UA)不稳定型心绞痛,(NSTEMI)非ST段  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EM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不可9、心绞痛的诱发因素

  ①、增加心肌氧耗:

感染,甲亢,心律失常

  ②、减少冠状动脉血流:

低血压

  ③、血液携氧能力下降:

贫血和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