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吊基础沉降观测评估报告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19600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门吊基础沉降观测评估报告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龙门吊基础沉降观测评估报告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龙门吊基础沉降观测评估报告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龙门吊基础沉降观测评估报告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龙门吊基础沉降观测评估报告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龙门吊基础沉降观测评估报告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龙门吊基础沉降观测评估报告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龙门吊基础沉降观测评估报告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龙门吊基础沉降观测评估报告资料.docx

《龙门吊基础沉降观测评估报告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门吊基础沉降观测评估报告资料.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龙门吊基础沉降观测评估报告资料.docx

龙门吊基础沉降观测评估报告资料

新建南昌至赣州铁路客运专线CGZQ-8标

泰和制梁场

龙门吊沉降量自评报告

 

中铁十六局集团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泰和梁场

一、工程概况……………………………………………………1

1.1工程简介………………………………………………1

1.2地形概况、地质条件…………………………………4

1.3施工措施………………………………………………4

二、沉降监测技术依据…………………………………………4

三、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5

四、施工流程………………………………………………………6

五、沉降观测要求………………………………………………8

六、沉降观测汇总表……………………………………………9

七、内业计算及成果分析………………………………………….10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泰和制梁场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主要负责DK254+435.8~DK285+616.43(8标段),DK285+616.43-DK296+527.72(9标段)范围内的566孔简支箱梁制、架梁任务。

其中双线32m箱梁514孔,双线24m箱梁52孔,场址处供梁范围:

南昌方向272孔,赣州方向294孔。

梁场共设6个制梁台座,6列存梁区,按双层存梁,存梁区每列设8存梁台座,48个存梁座承台尺寸为(3*9*1.5m)(含一个静载实验台座、5个单层临时存量台座)。

表2.2-1主要工程数量

序号

工程项目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制梁台座

32米

5

2

32米兼24米

1

4

存梁台座

32米

40

含静载台座

5

32米兼24米

8

6

32米兼24米

5

单层临时台座

7

900吨提梁机通道

3.6米宽

1657

8

50吨龙门吊基础

1.2米宽

664

9

制梁台座管桩

直径400mm

96

10

存梁台座管桩

直径400mm

1484

11

提梁机通道

直径400mm

800

1.2地形概况、地质条件

泰和县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受热带季风影响,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梁场地貌属低丘岗阜地貌,场地地面标高82.1-92.7m,地势整体较平缓,地面起伏相对较小。

所处场地于华南褶皱、赣中南皱隆、赣州~吉安拗陷构造单元的吉安凹陷。

根据区域地址质料,场地内及附近一定范围内无活动性断裂通过,勘察结果也未发现新构造运动的迹象,区域地质构造稳定。

1.3工程措施

1、龙门吊基础采用条形基础。

整个龙门吊基础为钢筋砼结构,砼采用C30浇筑。

二、沉降监测技术依据

依据的规范标准:

1.《地面沉降水准测量规范》(DZ/T0154-1995)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三、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1、基准点与监测点的建设

沉降观测是根据梁场布设的水准点。

通过水准测量测各观测点的高程。

水准基点是单独基准点,它的稳定性直接关系着观测的可用性,也是沉降观测成败的决定因素,所有水准基点必须坚固稳定。

2、采用的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

使用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1台,配备3m铟钢条码尺1对。

每次变形测量时,应符”五固定”原则:

①采用相同的测量路线和观测方法;②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③固定观测人员;④在基本的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作业;⑤固定水准点和工作基点。

3、观测方法与实际精度

1、沉降观测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标准进行埋设加密及观测。

沉降测量等级一般按照三等的规定执行,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工点,可根据需要按二等的规定执行。

等级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

每站高差中误差(mm)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

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

三等

1.0

0.3

0.6

0.8

天宝DiNi03型仪器,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2、观测方法

电子水平仪器及配套铟钢条码尺均应在有效合格检定期内。

电子水准仪与铟钢条码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检校合格使用,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5″。

仪器设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根据仪器提示现场进行重测。

观测时,一般按后-前-前-后、前-后-后-前的顺序进行,对于有变换奇偶站功能的电子水准仪,按以下顺序进行:

(1)往测:

奇数站为后—前—前—后

偶数站为前—后—后—前

(2)返测:

奇数站为前—后—后—前

偶数站为后—前—前—后

观测时按照基点4、2、1、3、基点4的顺序观测。

观测时基点按照高程10m进行观测。

固定测量线路观测,每期数据采集完应当天进行处理评差。

4、观测周期

沉降观测的周期应反映出沉降变形的规律,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条件限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得不到原始数据,从而使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结果。

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当沉降出现异常时,及时分析原因,并加大观测频次。

四、施工流程

1.施工程序和工艺流程

施工程序为:

制作观测元件条形基础浇筑埋设观测元件进行沉降观测收集观测数据观测结果分析、评估。

2.施工要求

⑴龙门吊观测标的设置

①观测点设在基础顶面上,分别设在每个条形基础上,位置可适当进行调整,原则上确保观测精度、方便观测、利于测点保护。

②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

其布设按下列要求:

1)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5个点一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

基准点应选设在沉降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

其他的是设置在龙门吊基础顶面上。

2)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

对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对象较少的项目,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沉降变形观测点。

3)沉降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沉降变形体上能反映沉降变形特征的位置。

4)龙门吊沉降观测点的埋设:

龙门吊轨道基础沉降观测点设置在龙门吊轨道基础上面,37米跨龙门吊两条基础上每个约40m布设一对观测点,共16个点,详见附图。

5、沉降观测要求

1、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依据变形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变形观测点布点图,确定变形观测点的位置。

在控制点与变形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同一路线。

2、首次观测

首次观测应在台座投入使用前进行。

首次观测的变形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每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观测时应使用测量精度较高的电子水准仪。

3、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

(2)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

(3)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

1)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观测。

2)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3)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电子水准仪和配套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7)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要定期检核,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8)数据计算方法和计算用工作基点一致原始数据采集完成,使用沉降评差软件计算出评差的观测记录表和评差结果文件。

9)观测频次

龙门吊轨道基础观测频次

观测阶段

观测周期

备注

轨道基础施工过程中

/

设置观测点

拼装龙门吊前

1次

原始数据

沉降稳定之前

每天1次

测量台座沉降

沉降稳定后

1天

3天

7天

6期

15天

按此频次观测直至不再沉降

六、沉降观测汇总表

 

七、内业计算与成果分析

1.本评估单元沉降观测点埋设符合要求,沉降观测数据真实,观测精度满足要求,能够反应该区段的沉降变化的实际情况,从沉降观测汇总图表可以看出该区段整体沉降趋势于稳定,沉降趋势收敛。

2、龙门吊沉降观测点根据统计表沉降量全部集中在1.82—4.44mm,根据观测记录表最后两期,沉降量均在0.05个毫米内波动观测数据未出现联续下沉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