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选择题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234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选择题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选择题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选择题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选择题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选择题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选择题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选择题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选择题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选择题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选择题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选择题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选择题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选择题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选择题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选择题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选择题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选择题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

5.中国有句俗话说“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这句话说明(a)

A.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能动的

B.意识是人随意创造的结果

C.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6.毛泽东同志1958年写下名篇《送瘟神》,其中有一名句: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该诗句包含的哲理是(c)1分

A.时间和空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C.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

D.物质和运动的辩证统一关系

7.古英格兰有一首著名的民谣,“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

掉了一只马掌;

丢了一匹战马;

丢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

败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国家。

”讲的就是仅仅因为一枚铁钉,最终导致英国查理三世王国最终易主的故事。

这个故事包含的哲学道理是(b)

A.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8.“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

五蠹》。

它告诉我们这个故事:

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

他每天早起晚归,非常辛苦。

有一天,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

一不小心,野兔撞到了上,死了。

农夫捡起野兔,回家和妻子美美地吃了一顿。

从此以后,农夫不想干活了。

他专门坐在田地里等兔子撞树桩。

可是他等啊等,却再也没等到。

最后,农夫的庄稼都荒废了。

”该故事所揭示的哲理是(d)

A.不能把物质当作意识

B.不能把运动当作静止

C.不能把现象当作本质

D.不能把偶然当作必然

9.于光远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曾参与起草邓小平在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

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都是他率先或较早提出的。

于光远曾发明了一门独特的“喜喜”哲学,对此他这样解释“我的生活哲学很筒单,叫作“喜喜”。

这个名词是我发明的,前一个喜是动词,后一个喜是名词,意思是只记住有趣的事,从不回忆那些苦事,更不会无端发愁。

因为,人到这个世界上走一趟不容易,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果总是纠结于那些苦事和悲事,而忘记了能给你带来快乐的那些奇事和趣事,生活也就失去了本来的色彩。

所以,我非常喜欢高兴的事,也就是喜欢“喜”、这种“只记住有趣的事,从不回忆那些苦事”表明(a)1分

A.意识具有目的性

B.意识具有创造性

C.意识具有实践性

D.意识具有相对性

10.“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包含的哲理是(c)

A.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B.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D.人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

11.恰当地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命题是(a)

A.“情人眼里出西施”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

D.“实践出真知”

12.

“君子和而不同。

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

和谐以其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这一思想休现了唯物辩证法(d)

A.否定之否定原理

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及其关系原理

C.量变质变原理

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关系原理

1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哲学上反映的是b)1分

A.可能和现实的关系

B.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C.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D.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14.“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

神秘的性质。

”唯物辩证法认为(d)

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

B.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

C.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

D.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

15.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c)

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B.对人是否有利

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

16.

列宁说:

“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归根到底,辩证法不过是每个人所固有的矛盾精神经过规律化和系统化而发展起来的”

B.“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

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

C.“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

D.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

16.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升温,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争先恐后地“触网”,互联网+医疗、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政务等新兴事物层出不穷。

但有专家指出,弁不是所有行业或企业都适合互联网化,切勿过分跟风,而应首先做好调研,分析好本行业、本企业的实际特点再作决定。

从哲学上讲,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互联网化,其原因在于矛盾具有(d)

A.普遍性

B.客观性

C.统一性

D.特殊性

17.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c)1分

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C.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

19.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扬弃”是指新事物对旧事物(a)1分

A.既克服又保留

B.绝对的否定

C.不包含肯定的否定

D.外在的否定

20.有人认为,既然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外部世界的反映,那么人脑里的“鬼”、“神”意识就是对外在世界上的鬼、神真实存在的反映。

这种观念的错误在于(c)

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B.把意识看成是物质的产物

C.认为意识是对存在的直观反映

D.混淆了人类意识自然演化的阶段

二.多选题(共20题)

1.

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表现为()

A.有什么样的形式,就有什么样的与之相适应的内容

B.当形式适合于内容时,可以促进内容的发展

C.当形式不适合于内容时,就阻碍内容的发展

D.形式对内容起决定作用

E.任何形式都始终有利于内容的发展

2.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样的。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

()

A.物质生产实践

B.社会政治实践

C.科学文化实践

D.精神劳动

3.“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

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

这说明()

A.精神、意识对物质具有依赖性

B.精神和理论的作用可以取代物质力量

C.理论和精神可以通过群众转化为物质力量

D.人的意识不仅反映现实世界,并且可以通过实践改变现实世界

E.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4.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

A.意识活动的计划性

B.意识活动的目的性

C.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D.意识活动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E.意识活动对人的生理活动的控制

5.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A.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

C.前者主张规律是客观的,后者主张规律是主观的

D.前者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后者自然观和历史观是分裂的

6.马克思说:

“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这段话说明()1分

A.有无目的性是人的实践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

B.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

C.动物和人一样,也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世界

D.人的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E.人们通过实践方案的实施把观念过程转化为现实过程

7.统筹兼顾是我们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

这一方法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8.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表现在()

A.客观规律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B.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客观规律

C.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超越规律的局限

E.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辨证统一的

9.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10.“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每一步发展不过是对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

”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历史的东西是逻辑的东西的基础

B.逻辑的东西是历史的东西在思维中的再现

C.逻辑的进程和历史的进程具有内在统一性

D.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也包含差异和对立

11.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1分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B.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D.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E.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12.“望梅”能短暂“止渴'

但不能真正“解渴'

这说明()

A.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B.意识能影响人的生理活动

D.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13.鲁迅说过:

“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

地挥写了。

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

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尺而已。

”古希腊哲学家克塞诺芬尼早就说过:

“埃塞俄比亚人说他们的神

皮肤是黑的,鼻子是扁的;

特拉基人说他们的神是蓝眼睛、红头发的。

”这些表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A.人的头脑中主观自生的

B.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C.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D.可以从客观世界找到它的原型

E.人按照自己的形象想像出来的

14.恩格斯在其经典著述《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正确的论断有()1分

A.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B.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依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D.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依据

15.列宁指出,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根源。

它无疑的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然而却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观的、绝对的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这其中的涵义包括()

A.唯心主义有其认识论根源

B.唯心主义从根本上说是错误的

C.唯心主义是不可避免的

D.唯心主义是人类的思想成果

16.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C.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D.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E.联系和发展的关系

17.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其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区别和差异的同一

B.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不包含内部差异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事物是由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

E.事物之间的差异越大就越有生命力

18.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揭示“物体在以接近光速运动时,呈现“尺缩钟慢”(空间变小、时间变慢)的现象。

该现象表明()1分

A.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B.时间空间具有相对性

C.时间空间具有绝对性

D.时间空间具有无限性

19.恩格斯说,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然来使自然界为自己服务,来支配自然界。

但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人类统治自然界决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我们对自然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能够认识和正确地运用自然规律”该论断包含的观点有()

A.自然界是可以被人们改造的

B.自然规律是可以被人们改造的

C.自然规律是可以被发现的

D.自然规律是可以被发明的

20.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

A.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C.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道路

D.它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E.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