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微生物学练习题14.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26803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微生物学练习题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普通微生物学练习题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普通微生物学练习题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普通微生物学练习题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普通微生物学练习题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普通微生物学练习题1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普通微生物学练习题1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普通微生物学练习题1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普通微生物学练习题1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普通微生物学练习题1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普通微生物学练习题1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普通微生物学练习题1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普通微生物学练习题1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普通微生物学练习题1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普通微生物学练习题1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普通微生物学练习题1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普通微生物学练习题1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普通微生物学练习题1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普通微生物学练习题1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普通微生物学练习题1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微生物学练习题14.docx

《普通微生物学练习题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微生物学练习题14.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微生物学练习题14.docx

普通微生物学练习题14

 

普通微生物学练习题

 

2009.03

 

绪论

一、名词解释

01.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

微生物是一群个体微小、一般肉眼看不见的、单细胞或简单多细胞或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0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填空题

01.第一个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学者是列文虎克,被称为微生物学研究的先驱者,而法国学者巴斯德和德国学者科赫则是微生物生理学和病原菌学研究的开创者。

02.原核微生物包括有两大类,即古生菌和真细菌。

真细菌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

03.非细胞类微生物有病毒和亚病毒(包括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等)。

04.微生物在工业上主要用来酿酒和酿酱醋、生产酶制剂、生产有机酸、生产医药产品。

05.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可分为5个时期,现处于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阶段。

06.微生物的几大特征中最基本的是体积小,比面值大。

三、思考题

01.什么是微生物?

它包括哪些类群?

答:

微生物是一群个体微小、一般肉眼看不见的、单细胞或简单多细胞或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它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单位,而是指所有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群:

原核类微生物有古细菌和真细菌,其中真细菌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真核类微生物有真菌(如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粘菌、显微藻类;非细胞类微生物有病毒和亚病毒(包括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02.什么是微生物学?

它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是什么?

答: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其研究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鉴定、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以及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其它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微生物在自然界各种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食品生产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等。

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和改善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

03.简述吕文虎克在微生物学发展中的贡献。

答:

列文虎克是真正看到并描述微生物的第一人,其贡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制作了419架显微镜或放大镜,放大倍数50~200倍,最高达266倍。

(2)用显微镜观察了许多微生物,1676年首次观察到细菌。

(3)发表论文400篇,其中375篇寄往英国皇家学会发表。

04.为什么说巴斯德、柯赫是微生物学的真正奠基人?

答:

巴斯德的主要贡献集中在下列几个方面:

(1)提出了生命只能来自生命的胚种学说,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2)指出了传染病、发酵、腐败的真正原因是微生物活动的结果。

(3)建立了一系列消毒、灭菌的方法。

如创立了巴氏消毒法等。

(4)预防接种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1879年巴斯德研究了禽霍乱病,随后又研究了炭疽病和狂犬病,首次制成了狂犬疫苗。

柯赫的主要贡献为:

(1)建立了研究微生物的一系列重要方法,如发明了固体培养基、微生物的纯种分离、显微染色技术、显微摄影技术等;他是第一个发明了微生物纯培养的人。

(2)利用平板分离方法寻找并分离到许多病原菌,如炭疽病菌(1877)、结核杆菌(1882)、链球菌(1882)、霍乱球菌(1883)等。

(3)提出了柯赫法则(1884),该法则是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病原体的基本原则。

05.什么是科赫法则?

其内容是什么?

答:

科赫(Koch)法则是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

其内容:

病原微生物总是在患传染病的动物中发现而不存在于健康个体中;这一微生物可以离开动物体,并被培养为纯种培养物;这种纯培养物接种到敏感动物体中,出现特有症状;该微生物可以从患病的实验动物中从新分离出来,并可在实验室中再次培养,此后它仍然与原始病原微生物相同。

06.简述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并说出各阶段特点和主要的代表人物。

答:

(1)史前期,感性认识阶段:

距今8000年前~1676年。

人类并未见到微生物个体,世界各国人民在自己的生产实践中都累积了许多利用有益微生物和防治有害微生物的经验。

(2)初创期,形态学发展阶段:

1676年至1861年近200年的时间。

人们对微生物的研究仅停留在形态学描述的低级水平上,而对它们的生理活动及其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关系却未加研究,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当时还未形成。

代表人物是列文虎克。

(3)奠基期,生理学发展阶段:

1861年至1897年。

建立了一系列研究微生物的独特方法和技术;开创了寻找病原微生物的“黄金时期”;把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水平;开始以“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指导科学实验;微生物学以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代表人物巴斯德和柯赫等。

(4)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

1897年至1953年,是微生物学发展迅速的时期,开创了微生物生化研究的时代,各学科相互渗透,形成了许多应用微生物的分支学科,如抗生素发酵、有机酸发酵、氨基酸发酵等。

代表人物布赫纳等。

(5)成熟期,分子生物学发展阶段:

从1953年至现在。

微生物学从一门在生命科学中较为孤立的以应用为主的学科,迅速成长为一门十分热门的前沿基础学科;在基础理论的研究方面,逐步进入到分子水平的研究,微生物迅速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最主要的对象;在应用研究方面,向着更自觉、更有效和可人为控制的方向发展。

代表人物是Watson和Crick等。

07.微生物有哪些共同特性?

试举例分析其利弊。

答:

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变异频;分布广,种类多。

例如,微生物繁殖快,代谢活跃,在发酵工业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它的生产效率高,发酵周期短上。

同时可利用微生物易变异特性,来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

另外对生物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也带来极大的优越性,因微生物繁殖快,科研周期大大缩短,经费减少,效率提高。

微生物也给人类带来不利的一面,如微生物繁殖快致使物品腐败变质等。

08.微生物的种类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物种的多样性,据估计微生物总数在50~600万种之间,现在已知的微生物种数只有20万种;生理代谢类型多样性;代谢产物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生态类型多样性。

微生物分布广、种类多这一特点,为人类在新世纪中进一步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前景。

四、论述题

01.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答:

在现代科学中,对人类健康关系最大、贡献最为突出的是微生物学。

(1)医疗保健战线上的六大战役。

外科消毒手术的建立;寻找人畜重大传染病的病原菌;免疫防治法的发明及广泛应用;磺胺等化学治疗剂的普及;抗生素的大规模生产和推广;利用工程菌生产多肽类生化药等。

所有这些,使原先猖獗的细菌性传染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天花等烈性传染病已彻底绝迹,人类健康水平大幅度提高,平均寿命明显提高。

(2)微生物与农业发展关系。

以菌治害虫和以菌治植病的生物防治技术;以菌增肥效和以菌促生长(如赤霉素等)的微生物增产技术;以菌作饲(饵)料和以菌当蔬菜(食用菌)的单细胞蛋白和食用菌生产技术;以及以菌产沼气等生物能源技术等。

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3)微生物与工业发展关系。

通过食品罐状防腐、酿造技术的改革,纯种厌氧发酵的建立,液体深层通气搅拌大规模培养技术的创立以及代谢调控发酵技术的发明,使得古老的酿造技术发展成工业发酵技术;接着,又与遗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生物反应器工程一起,共同组成当代一个高技术学科——生物工程学。

(4)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微生物是占地球面积70%以上的海洋和其他水体中光合生产力的基础;是一切生物链的主要环节;是污水处理中的关键角色;是生态农业中最重要的一环;是自然界重要元素循环的首要推动者;以及是环境污染和监测的重要指示生物等。

因此微生物学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

(5)微生物对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关系。

由于微生物具有不同于动植物的五大特征,因此是生命科学工作者在研究中的首选研究对象(模式生物)。

如自然发生学说的否定,糖酵解机制的认识,基因与酶关系的发现,突变体本质的阐明,核酸是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证实,操纵子学说的提出,遗传密码的揭示,基因工程的开创,PCR技术的建立,真核细胞内共生学说的提出,以及生物三域理论的创立等,都是选用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而结出的硕果。

此外,一些方法的横向扩散,从而对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方法学上的贡献。

如显微镜和有关制片染色技术,消毒灭菌技术,无菌操作技术,纯种分离、培养技术,合成培养基技术,选择和鉴别性培养技术,突变型标记和筛选技术,深层液体培养技术以及菌种冷冻保藏技术等。

总之,生命科学发展的重大事件中,微生物学发挥了无可争辩的关键作用。

02.二十一世纪微生物学展望。

答:

(1)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将全面展开。

基因组学包括全基因组的序列分析、功能分析和比较分析,是结构、功能和进化基因组学交织的学科。

微生物基因组学将继续作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模式生物,在后基因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将带动分子微生物学等基础研究学科的发展。

(2)在基因组信息的基础上,微生物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细胞微生物学等获得长足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发挥积极作用。

(3)微生物生命现象的特征和共性将更加受到重视。

微生物的特征,将为21世纪进一步解决生物学重大理论问题,如生命起源与进化,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等,和实际应用问题,如新的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源、粮食等的最理想材料。

(4)与其他学科实现更广泛的交叉,获得新的发展。

微生物学将进一步向地质、海洋、大气、太空渗透,使更多的边缘学科得到发展,如微生物地球化学、海洋微生物学、大气微生物学、太空微生物以及极端环境微生物学等。

微生物与能源、信息、材料、计算机的结合也将开辟新的研究和应用领域。

此外,微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也将会在吸收其他学科的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向自动化、定向化和定量化的发展。

(5)微生物产业将呈现全新的局面。

以微生物代谢产物和菌体本身为生产对象的生物产业,已成为继动、植物两大产业之后的第三大产业。

21世纪,微生物产业除了更广泛地利用和挖掘不同生境(包括极端环境)的自然资源微生物外,基因工程菌将形成一批强大的工业生产菌,生产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特别是药物生产将出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结合基因组学在药物设计上的新策略将出现以核酸为靶标的新药物(如反以寡核苷酸、肽核酸、DNA疫苗等)的大量生产,人类将完全征服癌症、艾滋病以及其他疾病。

此外,微生物工业将生产各种各样的新产品,如降解性塑料、DNA芯片、生物能源等,在21世纪将出现一批崭新的微生物工业,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第一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一、名词解释

01.原核微生物(Prokaryote):

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被,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

02.细菌(bacteria):

一类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分分裂方式繁殖,水生性较强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03.螺旋体(spirochaeta):

它是介于细菌与原生动物之间的单细胞原核生物。

螺旋体的主要特点是:

它的运动靠细胞两端向细胞中央伸出的缠绕原生质柱的轴丝伸缩运动。

04.肽聚糖(peptidoglycan):

又称粘肽、胞壁质,它是除古细菌外,凡有细胞壁的原核生物细胞壁的共有组分。

它是由若干个肽聚糖单体聚合而成的多层网状结构大分子化合物。

05.磷壁酸(teichoicacid):

是大多数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以磷酸二酯键同肽聚糖的N-乙酰胞壁酸相结合。

主要成分是甘油磷壁酸和核糖醇磷壁酸。

06.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脂多糖是G-细菌的特有成分,位于细胞外壁层中。

它是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性多糖三部分组成类脂多糖类物质。

07.质粒(plasmid):

质粒是细胞内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能独立复制,为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分子量比染色体小。

一般每个菌体内有一个或几个质粒,它分散在细胞质中或附着在染色体上。

08.异染粒(metachromaticgranules):

又称迂回体,是以多聚偏磷酸盐为主要成分的一种无机磷贮藏物,可用美蓝或甲苯胺蓝染成紫红色。

09.气泡(gasvocuoles):

在许多光能营养型无鞭毛运动的水生细菌的细胞内常含有为数众多的充满气体的小泡囊,称为气泡。

10.间体(mesomome):

又称中间体或中体,是由细胞膜局部内陷折叠形成的不规则的层状、管状或囊状结构。

一般位于细胞的中间。

11.鞭毛(flagellum,复数flagella):

某些细菌细胞表面伸出的细长、波曲、毛发状的丝状体结构称为鞭毛。

它从细胞膜内长出,伸出细胞壁外。

其结构为一中空管状蛋白质丝,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12.菌毛(fimbria,复数fimbriae):

是长在细菌体表的一种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蛋白质附属物,菌毛较鞭毛短细,在革兰氏阴性细菌中较为常见。

13.性毛(pilus,复数pili):

又称性菌毛(sexfimbria,sexpilus,F-pilus)比菌毛稍长,只有1~4根,其功能是在不同性别的菌株间传递DNA片段中起作用,有的性菌毛还是RNA噬菌体的吸附受体。

多见于革兰氏阴性菌。

14.芽孢(endospore或spore):

某些细菌,在其生长的一定阶段,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结构,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较强抗性的休眠体。

15.孢囊(cytocyst):

有些细菌特别是固氮菌,在缺乏营养条件下,营养细胞外壁加厚,细胞失水而形成的一种抗干旱但不抗热得圆形休眠体。

16.糖被(glycocalyx):

包被于某些细菌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其主要成分是多糖、多肽或蛋白质等,以多糖为主。

17.荚膜(capsule)和粘液层(slimelayer):

有些细菌在一定的营养条件下,向细胞壁外分泌出一种粘性胶状物质,相对稳定地附着在细胞壁外,具一定外形,称荚膜。

若粘性较低,松散地扩散到培养液或其它环境中,称为粘液层。

18.菌胶团(zoogloea):

有些细菌,它们的荚膜物质互相融合在一起成一团胶状物,其内常包含有多个菌体,称菌胶团。

19.菌落(colony)和菌苔(bacteriallawn):

单个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经过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群体,称为菌落。

许多菌落相互联接成一片称菌苔。

20.缺壁细菌(cellwalldeficientbacteria):

由于人工方法或自然发生的缺少细胞壁的细菌,主要有L型细菌、原生质体、球状体和支原体等。

21.L型细菌(L-formofbacteria):

狭义上讲,专指在实验室中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株。

由英国李斯特(Lister)研究所的学者于1935年发现的,故称为“L”型细菌。

22.原生质体(protoplast):

指在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后,所留下的仅由细胞膜包裹着的脆弱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菌形成。

23.球状体(sphaeroplast):

或称原生质球,指还残留着部分细胞壁的原生质体,一般由革兰氏阴性菌形成。

24.支原体(Mycoplasma):

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其细胞膜中含有甾醇。

25.壁膜间隙(periplasmicspace):

又称为周质空间。

指位于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的狭窄间隙,G+和G-细菌均有。

其内含有多种蛋白质。

26.聚-β-羟基丁酸(poly-β-hydroxybutyricaci,PHB):

许多细菌的细胞质内经常见的碳源类贮藏物,不溶于水,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和降低细胞内渗透压的作用。

27.伴孢晶体(parasporalcrystal):

少数芽孢杆菌,如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椎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即δ内毒素),称为伴孢晶体。

28.放线菌(Actinomycetes):

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和陆生性强的原核生物,因早期发现其菌落呈放射状而得名。

29.基内菌丝(substratemycelium):

又叫营养菌丝或一级菌丝,长在培养基表面或内部,菌丝无分隔,可以产生各种水溶性、脂肪性色素,使培养基着色。

功能:

吸收营养物质和排泄代谢废物。

30.气生菌丝(aerialmycelium):

又叫二级菌丝,由基内营养菌丝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直生或分枝丝状,较基内菌丝粗。

功能:

分化形成孢子丝。

31.孢子丝(spore-bearingmycelium):

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在其气生菌丝上分化出可形成孢子的菌丝。

32.蓝细菌(Cyanobacteria):

是一类含有叶绿素、具有放氧型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

过去也称为蓝藻或蓝绿藻。

这类生物的细胞核无核膜,细胞壁与细菌相似,含有肽聚糖,革兰氏染色阴性。

33.异形胞(heterocyst):

在丝状蓝细菌中,有少数细胞和其它细胞不同,形大、壁厚、专司固氮功能的细胞,称为异形胞。

异形胞缺乏光合系统Ⅱ,光合作用不产氧。

34.静息孢子(akinete):

是一种长在蓝细菌细胞链中间或末端的形大、壁厚、色深的休眠细胞,富含贮藏物,能抵御干旱等不良环境。

35.藻殖段(hormogonium):

又称连锁体或藻殖丝,丝状蓝细菌两个死细胞或两个异形胞之间一段藻丝,它具有繁殖功能。

36.支原体(Mycoplasma):

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的、对渗透压具有很强抗性的、能离开活细胞而独立生活的最小的细胞生物体,具有革兰氏阴性特征。

37.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立克次氏体是一类只能寄生在真核细胞内的革兰氏阴性原核微生物。

1909年,美国医生H.T.Ricketts首次发现落基山斑疹伤寒的病原体,并于1910年牺牲于此病,因此称为立克次氏体。

38.衣原体:

(Chlamydia):

衣原体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能量寄生的革兰氏阴性菌的原核微生物。

革兰氏阴性菌,不游动,一般为球状。

 

二、填空题

01.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

分别称之球菌、杆菌、螺旋菌。

02.球菌按分裂后产生的新细胞的排列方式可分为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和葡萄球菌。

03.杆菌分裂面都和长轴垂直,故只能单杆状、双杆状、链杆状。

04.常见的球菌类细菌的代表属有小球菌属、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等。

05.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独有的化学成分是磷壁酸,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独有的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06.常见的G-细菌无芽孢杆菌类细菌的代表属有大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亚硝酸细菌属、硝酸细菌属等。

07.常见的G+无芽孢杆菌类细菌的代表属有 乳酸杆菌属、分枝杆菌属等。

08.产生芽孢的杆菌主要有好氧性的芽孢杆菌属属和厌氧性的梭菌属。

球菌中只有芽孢八叠球菌属产芽孢。

芽孢杆菌属的常见代表种有蜡质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等。

09.芽孢的萌发包括活化、出芽和生长三个阶段。

10.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很细,直径为20-30nm。

用特殊染色法将鞭毛染色后加粗或用悬滴法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但细菌鞭毛的真实形态需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观察得到。

11.原核微生物的鞭毛构造由基体、钩形鞘和鞭毛丝三部分组成。

12.细菌的鞭毛是由鞭毛蛋白构成的,它从细胞膜长出,穿过细胞壁伸出体外。

13.很多细菌都生鞭毛,其中球菌中绝大多数不生鞭毛,杆菌中有的生有的不生毛,螺旋菌和弧菌一般生鞭毛。

14.螺旋菌与螺旋体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以鞭毛运动,后者以轴丝伸缩运动。

15.芽孢是芽孢细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休眠细胞形态,有利于细菌渡过恶劣环境。

它是由细菌营养细胞中部分原生质浓缩失水而成。

16.糖被是包被于某些细菌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其主要成分是多糖、多肽或蛋白质等,以多糖为主。

17.细菌细胞中含有 1个染色体,有时还含有一个或几个由DNA分子组成的质粒,其在染色体上的称之为附加体。

18.细菌细胞的中间体是由细胞膜局部内陷折叠形成的,它是细菌能量代谢的场所,而真核细胞中无此结构,线粒体才是其能量代谢的场所。

19.细菌细胞质中常有大分子状态的内含物,其中含碳素储藏物有 淀粉粒、肝糖粒、聚-β-羟基丁酸,硫储藏物有异染颗粒和硫滴淀粉粒。

20.有些细菌细胞质内含有聚-β-羟基丁酸,这是碳源和能源贮藏物质;而异染颗粒主要成分是磷酸盐,它是一种无机磷的贮藏物质。

21.Escherichiacoli肽聚糖双糖亚单位由N-乙酰葡萄糖胺、N-乙酰胞壁酸两部分组成。

它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肽聚糖双糖亚单位组成的区别在于四肽上第三个氨基酸为m-DAP和肽桥不同。

22.Staphylococcusaureus肽聚糖双糖亚单位是由双糖单位、肽链和 肽桥组成的,它与E.coli肽聚糖亚单位的区别在于四肽链上的第三个氨基酸为赖氨酸和肽间桥为甘氨酸五肽。

23.同一种细菌在同一种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一般表现为相同菌落形态,这是鉴定菌种的形态标志之一。

在液体培养基中,由于细菌生活习性不同,有的可形成均匀一致的菌球,有的形成沉淀,有的形成菌膜。

24.细菌的菌落特征包括大小、形状、隆起形状、边缘情况、表面状态、表面光泽、颜色、透明度等。

25.细菌菌落的形状一般为圆形或不规则、边缘光滑或不整齐;大小不一;表面光滑或折皱;颜色不一,常见的颜色为 灰白色、乳白色;质地常为湿润粘稠。

26.细菌的核糖核蛋白体由70S组成,它由50S和30S两个亚基组成。

27.细菌细胞内的肝糖粒和淀粉粒都是碳源(能源)贮藏物,肝糖粒可用稀碘液染色成红褐色在光镜下可见到,淀粉粒用碘液染成深蓝色在光镜下可加以鉴别。

28.菌落特征主要取决于组成菌落的细胞结构和生长行为。

29.多烯类抗生素因能破坏甾醇的细胞质膜,故可抑制支原体和真核生物,对其他原核生物则无抑制作用。

30.放线菌个体为分枝丝体,根据菌丝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情况,可以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

31.放线菌既可以以菌丝繁殖,也可以以孢子繁殖, 孢子繁殖是放线菌的主要繁殖方式。

32.Nocardia即诺卡氏菌属,亦称为 原放线菌属。

其特点是分枝的菌丝体会猝然的全部断裂成为长短接近一致的杆菌或球菌,有特殊的抗酸染色性。

33.抗生素的产生菌主要是放线菌类,其中50%以上是由链霉属微生物产生的。

34.放线菌孢子丝的形状有直形、波浪形、螺旋形之分,孢子丝的排列方式有交替着生、丛生或轮生。

35.放线菌的代表属有链霉菌属、小单孢菌属、诺卡氏菌属、放线菌(或游动放线菌属)等。

36.放线菌菌落形状一般为圆形、表面呈干燥细致的粉末状或茸毛状;而霉菌菌落表面常呈棉絮状,霉菌菌落如呈粉末状者不及放线菌细腻致密。

37.蓝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多种蓝细菌生存于淡水中时,当它们恶性增殖时,可形成水华,造成水质的恶化与污染。

38.蓝细菌的异形胞有的是端生生,有的是间生,Anabaena的异形胞是间生的。

39.蓝细菌是光合微生物,进行光能无机营养,单细胞蓝细菌以细胞分裂繁殖为主,丝状体种类则以藻殖段繁殖。

蓝细菌没有鞭毛,但能进行滑行运动。

40.蓝细菌区别于其他原核微生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细胞内含有色素产氧,能进行光合作用。

常见的具代表性的蓝细菌属有念珠藻属、鱼腥藻属、颤藻属等。

各种能形成异形胞的蓝细菌都有固氮能力。

三、选择题

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