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27125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微观经济学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微观经济学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微观经济学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微观经济学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微观经济学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微观经济学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微观经济学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微观经济学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微观经济学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微观经济学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微观经济学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微观经济学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3.docx

《微观经济学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微观经济学3.docx

微观经济学3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标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是经济学专业的先导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

它主要通过文字、图表、曲线和函数等手段进行实证分析,建立起描述市场运行和价格机制运行的框架,使得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何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能全面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原理、基本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和微观经济主体的运行方式,认清市场机制和政府的作用及其局限性,为学习其它经济学专业课程及管理学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使学生在掌握市场机制运行基本原理的前提下,逐渐提高分析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辨证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

二、课程设置说明

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侧重于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的教学,使学生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有详尽的了解,并能运用一些基本的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对有关理论和模型进行一些实证性的描述和分析,并最终明确西方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社会资源如何得以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这一问题。

本课程对学生以后的各专业知识学习影响甚大。

它的诸多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源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的一般总结,而源于我国市场经济的理论概括则没有,因此,在学习完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数学之类的基础课后,开出本课,宜为学生理解和掌握。

而作为其后续课程,则要通过开设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经济政策学、经济学说史等许多相关的专业理论课程来补充和完善。

教学内容以微观经济学部分为主,微观经济学是现代管理科学的基础,其中心理论是理解价格如何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即通常所言的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这一原理。

所以,其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等内容都是围绕着“均衡价格”来展开的,并且作用于生产、消费、分配等有关方面的政策,都属于国家对价格调节作用干预的具体实施方案和表现形式。

三、课程性质

本大纲适用于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不同的学科,针对各个学科的教学目的,力求在经济学科各专业的教学中,注重理论的深化,在管理学科各专业的教学中,注重理论的应用。

这一目标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参考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经济学产生的原因。

并熟悉西方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要求掌握稀缺性、选择的定义、以及稀缺性、选择与经济学的关系;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含义,了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等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一、经济学产生的原因:

资源稀缺与人类需要欲望的矛盾

二、经济学的定义:

选择、资源配置、资源利用与经济学的关系

图示:

生产可能性曲线

第二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二、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

三、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四、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

五、边际分析

六、抽象分析

七、经济模型分析

第三节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微观经济学的假设前提

三、微观经济学鸟瞰图

四、微观经济学中心思想——“看不见的手”原理

五、微观经济学的体系构成和基本内容

第四节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经济学的萌芽与形成时期:

古典经济学

二、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立时期:

新古典经济学

三、微观经济学的发展

第二章供给与需求:

均衡价格

教学要求:

本章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内容,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需求、供给的基本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均衡价格的含义、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均衡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掌握价格机制对经济调节的条件、作用和方式,以及弹性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实践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需求、需求量和需求函数

一、需求函数

二、需求表与需求曲线

三、需求规律

四、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的区别

五、需求弹性

第二节供给、供给量和供给函数

一、供给函数

二、供给表与供给曲线

三、供给规律

四、供给量的变化与供给变化的区别

五、供给弹性

第三节均衡产量与均衡价格

一、均衡价格的含义

二、均衡价格的形成

三、均衡价格的变化:

需求变动、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四、供求定理*

五、供求曲线的应用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消费者的目的在于效用最大化,区别了解基数与序数理论的内容,两种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

着重掌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区别。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效用理论概述

一、效用、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三、消费者偏好与无差异曲线

四、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第二节边际效用分析与消费者均衡

一、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三、消费者均衡

四、个人需求曲线的推导

五、消费者剩余

第三节无差异曲线分析与消费者均衡

一、无差异曲线

二、预算线

三、消费者均衡

四、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五、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第四章生产的基本规律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围绕着在资源既定的憾况下如何实现产量最大化和产品最大化这一中心理论,要求学生掌握: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含义;生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含义;规模经济的含义,并要求用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说明产量最大化的条件和规模,既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以及用产品转换曲线与等收入曲线说明产品产量最适组合等问题。

对其他问题只做一般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产函数

一、生产函数的概念

二、生产函数

三、常见的生产函数

第二节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三、生产三阶段

第三节规模经济

一、规模经济的含义

二、规模收益变化的三个阶段

三、规模经济产生的原因

第五章成本理论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围绕着如何以最小的成本支出,以取得最大利润这一中心理论,要求学生掌握系列成本概念及其变动规律,并掌握收益变动规律;以及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原则。

并要求掌握生产盈亏的相应理论。

对其他问题只做一般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成本与利润概念

一、成本的含义

二、成本的分类

三、利润

第二节成本函数

一、短期成本函数与曲线

二、长期成本函数和曲线

第三节厂商收益和利润

一、厂商收益

二、厂商利润

三、利润最大化原则

第四节厂商的产出决策

一、厂商的长期产出决策

二、厂商的短期产出决策

三、利润函数和利润最大化原则

第六章生产要素及其产品的最佳组合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西方社会的关于分配的一般原理。

侧重掌握工资的决定、关于利息合理性的解释、超额利润的来源;对其它问题一般了解。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一种生产要素变动时要素最佳投入量的确定

一、边际产品价值

二、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

三、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量的确定

第二节两种生产要素变动时要素最佳组合的确定

一、等产量曲线

二、等成本线

三、生产要素最佳组合的确定

第三节生产可能性曲线及产品产量最佳组合的确定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

二、等收益线

三、产品产量的最佳组合确定

第七章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均衡

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条件下的个别厂商如何确定产量与价格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即厂商均衡。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各类市场的特征和形成条件,了解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需求曲线、收益曲线的特点,并掌握厂商均衡的条件以及完全竞争市场的优劣。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及厂商收益规律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厂商收益规律

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均衡

一、厂商短期均衡

二、厂商长期均衡

第八章完全垄断市场中的厂商均衡

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完全垄断市场结构条件下的个别厂商如何确定产量与价格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即厂商均衡。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各类市场的特征和形成条件,了解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的需求曲线、收益曲线的特点,并掌握厂商均衡的条件以及完全垄断市场的优劣。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及厂商收益规律

一、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及其形成原因

二、完全垄断厂商的厂商收益规律

三、完全垄断厂商的价格、边际收益和平均收益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完全垄断市场中的厂商均衡

一、厂商短期均衡

二、厂商长期均衡

三、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

第三节价格歧视

一、价格歧视的定义及类型

二、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的原因分析

三、实行价格歧视的条件

第九章垄断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均衡

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垄断竞争市场结构条件下的个别厂商如何确定产量与价格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即厂商均衡。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各类市场的特征和形成条件,了解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需求曲线、收益曲线的特点,并掌握厂商均衡的条件以及垄断竞争市场的优劣。

教学内容:

第一节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及厂商收益规律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二、完全垄断厂商的厂商收益规律

第二节垄断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均衡

一、厂商短期均衡

二、厂商长期均衡

三、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

第三节对垄断竞争市场的评价

一、垄断竞争厂商与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比较

二、垄断竞争市场的优点

第十章寡头垄断市场中的厂商均衡

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寡头垄断市场结构条件下的个别厂商如何确定产量与价格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即厂商均衡。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各类市场的特征和形成条件,了解寡头垄断市场上厂商的需求曲线、收益曲线的特点,并掌握厂商均衡的条件以及寡头垄断市场的优劣。

教学内容:

第一节寡头垄断市场的条件及形成原因

一、寡头垄断市场的条件

二、寡头垄断市场的形成原因

三、寡头垄断市场的分类

第二节寡头垄断市场中的厂商均衡

一、古诺模型

二、斯威奇模型

三、博弈论初步

四、共谋寡头模型

第十一章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

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价格理论再分配方面的应用,主要从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角度入手讨论要素的价格决定,在此基础上掌握工资、利息和地租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

二、生产要素的供给

三、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

第二节工资、地租和利息

一、工资

二、地租

三、利息

第三节洛仑兹曲线与基尼系数

一、洛仑兹曲线

二、基尼系数

三、收入分配不平均的原因

第十二章市场失灵与政府调节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市场失灵的含义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掌握政府应该采取的相应政策。

侧重于对垄断、外部影响及其非对称信息等问题的相应政策。

教学内容:

第一节帕累托改进和市场失灵

一、帕累托改进

二、市场失灵

第二节垄断

一、垄断与低效率

二、政府对垄断的管制

第三节外部影响

一、外部影响及其分类

二、外部影响与资源配置适当

三、有关外部影响的政策

第四节公共物品

一、公共物品的定义

二、公共物品与搭便车问题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

2.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工具。

3.要求学生熟练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一些实际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

4.要求学生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有详尽的了解。

5.了解和掌握现代经济的一般规律和规范,能运用一些基本的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对有关理论和模型进行一些实证性的描述和分析。

6.引导学生运用上述基本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和进行课外科技活动。

(三)学时分配

《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总学时为72学时,各章节学时分配如下:

第一章导论3学时

第二章供给与需求:

均衡价格7学时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6学时

第四章生产的基本规律6学时

第五章成本理论8学时

第六章生产要素及其产品的最佳组合5学时

第七章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均衡6学时

第八章完全垄断市场中的厂商均衡7学时

第九章垄断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均衡5学时

第一十章寡头垄断市场中的厂商均衡7学时

第十一章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4学时

第十二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6学时

五、教学手段使用的说明

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讲授、讨论、作业、调研、策划实践、考试改革(加大创新比重)等。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

微观经济学——原理、案例与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2版.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七、课程实施说明

本课程要求能够全面、客观、准确和精炼地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要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和主动作用,要在提高学生认识、研究、分析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和素质上下功夫;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方法为学生从事经济学理论研究或实际经济问题的研究提供分析工具和方法;要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学和网络等方式增强教学教学效果和教学的互动性。

最终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