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文应该怎么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36754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论文应该怎么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审计论文应该怎么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审计论文应该怎么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审计论文应该怎么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审计论文应该怎么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审计论文应该怎么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审计论文应该怎么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审计论文应该怎么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审计论文应该怎么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审计论文应该怎么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审计论文应该怎么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审计论文应该怎么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审计论文应该怎么写.docx

《审计论文应该怎么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论文应该怎么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审计论文应该怎么写.docx

审计论文应该怎么写

审计论文应该怎么写

一般的审计专业论文应当具有如下十项基本的学术要素。

(一)审计论文标题与署名

  论文标题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它的一般要求是概括全文、吸引读者、便于检索、意明简短(20个字以内)、避免空洞、少用问题型标题。

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用以下两种方式:

一是分段标题的方式,如“审计诚信:

永恒理念下的沉重话题”、“审计信息·审计意识·审计环境”和“无形资产保护:

类型·层次·目标”等。

二是主副标题的方式,如“论我国审计科学研究学术规范的建设与运用问题——基于100篇审计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规范遵循情况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考”。

论文作者的中文署名置于中文标题下一行。

  

(二)审计论文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它要尽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应当包括研究意义、目的、方法、成果和重要结论,以及论文内容中最重要的部分,以供读者了解论文全貌并吸引其通读全文。

摘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其间不应含图表和注释。

若论文摘要中需分层次表述内容时,一般应采用文字表达的方式,而不宜使用数字表达的方式。

论文的中文摘要字数一般控制为按照论文总字数的5%,即200~800字。

摘要放在论文之前,但其撰写应当是在论文完成之后。

注意在摘要中要适当地运用一些过渡性和串连性语言,以避免句子的结构过于呆板。

 (三)审计论文关键词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是供文献检索使用的重要信息。

关键词的词条应为通用词汇。

关键词一般为3~5个,每个关键词为2~6个字,按其外延层次(学科目录分类)由高至低顺序排列。

中文“关键词”应当排在“摘要”正文下一自然段,每个关键词间用分号“;”分隔。

 (四)审计论文目录

  目录是论文内容的主要线索,它的功能是为了帮助阅读者极快地了解论文的主体结构。

一般论文不需要目录,但是较长的论文在必要时可以考虑加一个目录。

按照现在学士以上学位论文的篇幅要求,需要增加一个目录。

目录内容应当层次清晰,并与正文题序层次、标题内容与所处论文的页序完全一致。

主要包括引论(或导论、绪论)、正文主体(一般只到二级标题,即条次与款次)、结语(或结论)、主要参考文献、附录和后记等项。

若论文中专设目录时,目录应单设一页。

目录下各项内容应标明与论文正文中相应内容相互对应的页序,标题与页序之间的空格应当用中圆点填充。

 (五)审计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部分包括引论(或导论、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语(或结论)三个主要部分,各部分的基本要求如下:

  1.审计论文引论(引言)。

论文的引论部分主要说明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简要评述,以及论文所拟研究的主要内容。

“引论”可作为一个单独条(如“一、”)次排列,但在标题前不加题序。

一般情况下,论文应当有“引论”项,但其内容不宜分设款(如“

(一)”)和目(如“1.”)来表达作者观点,但可用文字表达必须的层次。

如果引论内容不长,也可不列“引论”字样作为标题,只用一个自然段综合表达即可。

引论的内容一般包括:

研究目的和背景;前人已取得的成果,尚未解决的问题,目前研究态势;研究的理论意义、政策意义与现实意义。

引言要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并揭示主题;不要云遮雾障,不见天日,难见主题;避免自我吹嘘,贬低别人。

  2.审计论文本论。

它亦称正文,是论文的主体与主干,是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求紧扣主题,层次清楚,逻辑性强,文字简练,表达通顺,标点符号使用得当,文法规范,图表规范、整洁、美观,引注准确,重点突出。

在本论写作中,要依据拟定的提纲和搜集的资料,围绕主题和论点安排材料,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充分的论证,表明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本论一般有三种结构:

一是并列式,即各个大层次(大

标题)之间,在论述问题的若干方面为并列、平行关系;二是递进式,即各个大层次(大标题)之间,在对所论述的问题呈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递进关系;三是总分结合式,即各个大层次(大标题)之间,对所论述的问题,先总体论述、后作分别论述的总——分结合式,或先作分别论述、后作综合论述的分——总结合式。

由于本论内容丰富,若篇幅较长时,可以采用多层结构,内部划分若干部分,再列明几级标题(大标题、小标题)或用层次级别顺序号来表示;内容简单,篇幅较小时,也可以采用一层结构,只划分大的部分,仅列明大标题,或用一级顺序号来表示即可。

  3.审计论文结语。

对于内容丰富、篇幅较长的学术论文,可以在本论之后写结语。

它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以及所得到的主要结论,也可涉及论文存在的研究局限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

结论是论文创造性研究的结晶与精华,要以严肃的态度,准确的文字和适当的词语来如实表达。

结语一般不宜过长。

它可以作为一个单独条次排列,但在标题前不加题序。

如果结语内容不长,也可不加“结语”字样,而只是在正文后另起自然段写出结语类的文字即可(如:

综上所述……),但宜在段前空一行。

对于一般性篇幅不长的学术论文,可以不写结论,仅视与前言和本论的需要相衔接而写相应的结尾。

  

  (六)审计论文注释

  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注释项目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历史源远流长,它体现了对他人研究成果的一种尊重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早在我国古代,对典籍的注释就曾采用了注、解、传、笺、疏、章、句等多种形式,在现代学术论著中的注释项虽然已经相对简化,却仍然是论著文本的一个重要附属部分。

论文中在运用注释方式时,要注意如下问题:

  1.注释范围。

论文中的注释主要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直接引文注释,即文中引用他人原话和相关资料所载数据时对出处的交待;二是间接引用注释,即文中吸收他人观点时对出处的交待;三是内容说明注释,即对文中需要补充说明而在正文中又不便详细阐述的其他问题所做出的解释。

一般情况下,不能采用转引方式。

  2.注释形式。

注释的形式有三种:

一是脚注(置于每页页脚,可每页重新编序号或者全文总编序号);二是尾注(置于全文末尾,全文总编序号);三是旁注(用括号说明前面的某一内容)。

但现代论文中的注释一般采用随文加注,并多以脚注形式标注。

  3.注释序号。

注释序号一般以带圈的数字用上标编号,如“XXXXX①,……”(提倡用word软件的“插入”——“脚注”中的自动编码功能)。

注释的序号每页从“①”起重新编号,且不宜直接置于单列一行的条、款、项、目上,也不宜直接置于相关表格名、插图名以及公式之后,而应当置于相应的导入性文字中。

除直接引注外,注释序号一般宜插于文尾的标点符号内。

  4.注释格式。

注释的内容用小五号宋体(即通用word软件的默认标准)。

注释中凡是涉及引用相关文献时,其标示内容及格式规范与后述参考文献的要求相同。

 (七)审计论文主要参考文献

  在论文篇后附参考文献,表明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参阅其他资料情况,表明学术界对该论文题目的研究情况,为他人继续研究提供线索。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项,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涉及范围。

主要参考文献是指与论文内容有密切关系,且在写作中部分参考或者借鉴了他人文献的观点和材料时,为了对其成果表示尊重,同时也为了指明主要资料出处并便于检索而列出的一项论文要素。

其范围不仅包括注释中已涉及的文献,还可包括论文写作过程所涉及的其它文献。

但不能列示阅读或者是与其没有多大关系的文献,因此,要避免出现列示参考文献时的充门面等不正常现象。

  2.列示数量。

主要参考文献应当列于文末,可另起页。

一般情况下,论文后附主要参考文献的列示数量应当没有规定限额。

  3.列示顺序。

主要参考文献列示顺序一般为中文在前,外文在后。

中文文献按第一作者姓氏的拼音增序排列,外文文献按第一作者名的字母增序排列,第一作者相同的文献则按发表时间增序排列。

4.列示格式。

主要参考文献的字号一般小于正文半号字体。

各条参考文献首行缩进两个字符后列序号(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也不必列示序号),序号一般在方括号(即“[X]”)内列示,括号后空一格,再接相应的文献信息。

一项文献的信息列示超过一行时,宜采用“悬挂缩进”格式。

中文文献各要素之间的小圆点宜用全角状态下的圆点符号(即“.”),外文文献中的论题宜用斜体标示。

著作类文献凡属第1版时则不必标明版次信息。

  5.著者列示。

主要参考文献的主要责任者列示方法为:

中文著者先姓后名,外(英)文著者先名后姓。

列示时不须标明编著形式(如:

“张光明著”只标“张光明”,但译者需要注明,并用逗号“,”分隔,如:

“李有明,译”)。

一项文献涉及多个责任者时,应分别处理:

外文著者只需标注第一个著者的姓名,空一格后附“etc.”;中国著者应标注至第一、二、三著者的姓名,三位以后的著者则以“等”字省略,各作者姓名之间以及所列示的最后一位作者姓名与“等”字之间均用逗号“,”分隔。

  6.列示格式。

主要参考文献一般可分论著图书类、译著图书类、学术刊物类、学术会议类、学位论文类、报纸、在线文献和其他文献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文献主要项目均包括作者、文献名、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如期刊类为“[J]”)、版(期)次(第1版不必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和引用部分起止页等基本信息。

  (八)审计论文附录

  附录为论文的非必选项,它的主要内容可包括放在正文内显得过于冗长的公式推导、复杂的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专门符号内涵释义、计量单位缩写表、专有名词缩写表和检索表,以及软件程序的有关说明等。

若无需要,也可不单列此项。

附录应另起一页。

附录编序前应当冠以“附录”两字(如:

“附录一”、“附录X”)。

 

  (九)审计论文后记

  后记为非必选项,它的主要内容可以是作者对论文过程的记录与写作感悟,也可以是对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论文工作的组织与个人表示感谢。

后记文字要简洁、得体、实事求是,切忌浮夸和庸俗之词。

后记应另起页。

后记内容的版面要求与正文相同,文内顺序宜用文字表达。

 

  (十)审计论文鸣谢(致谢)

  论文中的鸣谢部分主要体现三层意思:

一是对论文写作过程支持者和指导者的感谢,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立项资助的感谢等;二是对论文写作中所引用或者参考文献作者的感谢;三是对论文编辑与发表过程匿名审稿者和编辑的感谢。

在表达方式上,有文题“鸣谢”方式和文末“鸣谢”方式。

文题“鸣谢”一般用“*”脚注方式;文末“鸣谢”有的单列,也有与“后记”结合在一起。

论文中是否有该项,由作者自行决定。

若从学术礼节的角度,一般宜有此项内容。

  附:

审计专业论文规范格式的主要表达形式

  

(一)行文

  1.用字规范。

论文中所用汉字必须使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的规范汉字,在文本状态下,所有文字必须字面清晰,若必须更改,要使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规定的标准校对符号,不能随意涂抹。

  2.段首规范。

论文的每一自然段、每一层次单行列示的题序和标题前均按汉字书写习惯缩进(即首行缩进两个字符,专门规定“居中”的除外),而不宜按英文格式悬挂缩进。

一般情况下,英文文字的首段左边应顶格,但从第二自然段开始左边需空两个半角字符。

  3.字符规范。

论文中所有中文表述内的标点符号应当统一用全角状态下的字符;论文中所有英文大、小写与标点符号一般宜用“新罗马体(TimesNewRoman)”半角字符。

而所有英文间的标点符号则统一用半角字符,但均应在标点符号后加一空格。

论文中凡是涉及阿拉伯数字的宜用半角字符(如12345),而不宜用全角字符(如12345)。

  4.避免背题。

论文中凡是单列一行的各级标题均不得背题(即标题出现在某页的最后一行,内容在次页),必要时应强制使用相关软件中另起一页的排版功能。

(二)正文文本

  论文中除“引论(或导论、绪论)”部分和“结语(或结论)”部分不需列出题序外,其他表明论文层级的内容应当统一由题序数字和标题表明相应的层次。

正文的标题序号一般可用中文(一级标题与二级标题)和阿拉伯数字(三级标题与四级标题)混合标示(或者仅用阿拉伯数字)。

在格式上有文科格式和理科格式两种,不论采用哪种格式,均需要注重全文的规范性与统一性。

论文中的级次,一般宜以四级为宜。

若无特别需要,文中不宜用特殊符号来标示论文的各级层次(如:

“●”和“■”等)。

除章节之外的论文层级的具体要求如下:

  1.条次格式。

条次是正文的第一层次,在标题前以“一、”、“二、”等表示题序。

如第一条则标示为:

“一、XXXXXXX”。

题序和标题占一行,一般居中,题序和标题之间用顿号间隔(而非下圆点“.”),结尾处无标点符号。

  2.款次格式。

款次是正文的第二层次,在标题前以“

(一)”、“

(二)”等表示题序。

如第一条第一款则标示为:

(一)XXXXXXX”。

题序和标题占一行,行首空两格,题序和标题之间不加标点,结尾处无标点符号。

特殊情况下,可接着“

(一)XXXXXXX”后空一格,要接着叙述内容亦可。

  3.项次格式。

项次是正文的第三层次,在标题前以“1.”、“2.”等表示题序。

如第一条第一款第一项则标示为:

“1.XXXXXXX”。

题序和标题占一行,题序和标题之间用下圆点(用英文全角“.”)间隔(而非顿号“、”),结尾处无标点符号。

  4.目次格式。

目次是正文的第四层次,在标题前以“

(1)”、“

(2)”等表示题序。

如第一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一目则标示为:

(1)XXXXXXX”。

题序和标题占一行,行首空两格,题序和标题之间不加标点,结尾处无标点符号。

若题序和标题不单独占一行时,则在标题后加句号,后面接着叙述内容即可。

  5.其他格式。

当条、款和项次下不单设层次时,也可在正文的同一段落中“

(1)…………;

(2)…………;(3)…………。

”等的行文方式列举事项,显示层次。

但若在条(或款、项)次下不设单列的层级(或者在目次下还要分层次)时,可在正文的同一段落(或者分段)中采用文字顺序词,如“一是…………;二是…………;三是…………。

”等类似的行文方式。

若在文中使用“首先”、“其次”或“第一”、“第二”或“其一”、“其二”等顺序词时,其后不能使用顿号:

“、”,而必须使用逗号:

“,”,且其编序一般以五号为宜。

  (三)表格

  表格是审计专业论文写作中必须运用的一种专门技术。

在论文中凡涉及表格运用时,应当满足六方面的基本要求:

  1.表格编序。

论文中的表格应当统一编序(如:

表1;若论文分章的情况下,则分章编序,即“表章序——表序”,下同),采用方式应与插图和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

表序用阿拉伯数字,且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

每个表格应拟表名,如“XXXXXX表”。

  2.表格导入。

论文中凡导入表格时,均应使用类似“见表X所示”的导入语,不宜用“见下表所示”。

表格导入语不宜直接用于论文各层级的标题中,如:

“1.XXXXXX(详见表1)”。

  3.表序表题。

表序和表题间空两格,置于表格上方,居中,标为“表XXXXXXXX表”。

  4.表格设计。

表格形式全文应当统一,可选用上下有线而左右无线的开口式表格、四边有线的封闭式表格或三线式表格等,设计上应当尽量简洁且排列整齐美观(如表内出现换行时,即可考虑取消页面设置定义的“间距”限制)。

表格中各栏都应标注相应的计量单位,或者在表头靠右边注明相应的主要计量单位(如“计量单位:

元”),右缩进两格。

  5.表内内容。

表内文字或数字须上下对齐,相邻栏内的数值相同时,不能用“同上”、“同左”或其他类似用词,应一一重新填注。

表格内各项目栏内容(或数据)的字号可根据需要适当调小(宜用小于正文半个字号),但全表的字号应当统一。

一般情况下,表内数据来源的交待用注释形式提供即可,若有特别需要时,也可于表底另设一段专列“资料来源:

”项(首行缩进,小于正文半号楷体,内容转行时则悬挂缩进两个空格)。

一般情况下,表序、表题、表格与表底所附必须的“资料来源”项最好同页,若表格实在需要分页时,表格标题行应当重复。

  6.表格运用。

论文中凡运用表格数据时,均应使用“见表X所示”的使用语,不宜用“见上表所示”。

  

(四)插图

  图示是表达论文观点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在审计专业论文写作中必不可少。

论文中凡涉及图的运用时,应当满足四个基本要求:

  1.插图编序。

论文中的插图要精选。

图序方式应与表格和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

图序统一用阿拉伯数字(如:

图1;若论文分章的情况下,则分章编序,即“图章序——图序”,下同)且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

若全文仅有一个插图时,亦可在图题前加“附图”字样。

论文中的插图以及图中文字符号要绘制清晰。

  2.插图导入。

论文中凡导入插图时,均应使用类似“见图X所示”的导入语,不宜用“见下图所示”。

插图导入语不宜直接用于论文各层级标题中,如:

“3.XXXXXX(详见图1)”。

  3.图序图名。

插图的结构设计上应简洁且排列美观,线条之间的关系清楚(选用箭头)并尽量减少交叉。

图序和图题置于插图下方,标为“图XXXXXXXX图”,居中。

若某插图由若干个分图所组成,则各分图用“图Xa”、“图Xb”、“图Xc”……标出。

插图内有关文字的字号可据需要适当调整。

一般情况下,插图来源的交待用注释形式提供即可,若有特别需要时,也可于图序和图题下另设一段专列“资料来源:

”项以及“图标说明项”(首行缩进,小半号楷体)。

插图、图序、图名及必须的“资料来源”和“图标说明项”必须排于同一页内。

  4.插图运用。

凡在论文中运用插图资料时,均应使用“见图X所示”的使用语,不宜用“见上图所示”。

  (五)公式

  公式也是审计专业论文写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

在论文中凡涉及公式运用时,应当满足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1.公式编序。

论文中的公式应标注序号并加圆括号,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编序方式与表格和插图统一,如:

“(式1;若论文分章的情况下,则分章编序,即“式章序——式序”,下同)”。

公式的序号“(式X)”排在公式版面内容居中并靠右侧,且全文所有公式的右边页距应当相等(可统一右缩进两个字符处理)。

  2.公式导入。

论文中凡导入公式时,均应使用类似“见式X所示”的导入语,不宜用“见下式所示”。

公式导入语不宜直接用于论文各层级标题中,如:

“3.XXXXXX(详见式1)”。

  3.公式格式。

公式格式编排时,凡是数学类公式均应使用word软件或其它软件中附带的“公式编辑器”进行编辑,文本类公式亦可采用其它方法编辑。

公式主体应当单列一行,居中,具体公式与表示序号的“(式X)”之间不需要加虚线连接。

  4.公式运用。

论文中凡是运用公式时,或者是对公式的某值内涵进行解释时,均应采用“式X中”的使用语,而不宜用“见上式”、“上式中”、“(式X)中”和“式(X)中”。

  

  (六)数字

  1.年代标示。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间均应采用阿拉伯数字,如“2000年”、“2007-03-18”和“20世纪50年代”等,但模糊的年代数可用汉字表示,如“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等。

避免使用“本世纪”和“上世纪”,可用“下世纪”。

公历年份不能简写,如“2000年”不能写成“00年”。

  2.数值标示。

各种计数、计量以及确切的数字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如“10位专家”和“30个项目”等,但模糊的数字须使用汉字,如“十多位专家”和“三四十个项目”等。

数值的有效数字应全部写出,如“5%~8%”不能写成“5~8%”等。

  3.数码标示。

数码千分位使用空格(国际标准),不宜使用逗号(美国标准),如“123456元”应写为“123456元”,不宜写成“123,456元”。

负数一律写成“-123”(负号用宋体)。

两组以上的阿拉伯数字组之间如果没有计量单位,就不宜直接使用顿号,必须用逗号连接,如“三种产品的产量分别为200,250和300件”,但如果有计量单位时,则可使用顿号,如“三种产品的产量分别为200台、250套和300件”。

  4.数区标示。

数字和时间的区间不得使用连字符“-”或一字线“—”,而应使用“标点符号”中的波浪线“~”。

如:

“x的取值范围为0~30”不能写成“x的取值范围为0—30”,“论文写作时间为2001年11月28日~2002年5月28日”不能写成“论文写作时间为2001年11月28日—2002年5月28日”。

但若仅表示年份区间可用连字符“-”(如:

“2005-2006”)。

参考文献页码的区间范围用英文状态下的连字符“-”表示,而不用中文中的一字线“—”与波浪线“~”。

  5.其他标示。

其他特殊要素的标示方法按原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12月13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数字用法的规定》(GB/T15835-1995)的要求执行。

 (七)软件

  软件设计中的流程图和源程序清单,一般应当按软件文档格式作为“附件”在论文后列出,不列入论文内。

特殊情况下不便列出时,可另外展示。

  

 (八)其他

  1.规范用词。

行文时要注意:

区分“必须”与“必需”等类似的近似词组;区别“帐”与“账”等类似相形字使用时的微妙差别;统一使用“其他”、“人才”和“惟一”等词组,不得使用“其它”、“人材”和“唯一”)。

具体用法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001年12月19日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2002年3月31日起试行)的要求。

  2.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按原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12月13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1995)执行。

  3.计量单位。

计量单位的定义和使用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84年2月27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及国家计量局的有关具体规定执行。

  4.英文简称。

论文中有关国际性组织的专有名词英文缩写首次出现时,要用中文写出全称,并在括号内注明英文全称及简写的英文大写字母符号组合,后文才能用英文简称。

例如: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TradeOrganization,简称WTO)后……。

根据WTO规则要求……”。

  5.英文人名。

注意区别外国人名中的分隔符(如马克·吐温)与英语中的缩写符(如A.C.Littleton)使用上的区别。

如:

卢卡·帕乔利(LucaPacioli)、罗伯特·S.卡普兰(RobertS.Kaplan)。

  6.其他事项。

其他未涉及的论文写作中的有关事项,可参照原国家技术监督局1987年发布的GB/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执行。

关于论文题目选择的几点思考

写论文难,写出一篇有较高理论实践价值的论文更难。

而这一难题中的核心又在于论题的选择。

因为论题本身就直接决定着论文的实际价值。

所以,要想写好论文,必须首先把功力放在论题的选择上。

一、借梯上房:

就是在别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和寻找其成果的薄弱环节,再进行综合整理与提炼,从而形成源于原成果又高于原成果的观点。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起点高,一旦在原有成果基础上有所突破,论文的价值就比较高。

二、小题大做:

就是对别人研究成果中的某一个观点或某上个角度进行再开掘,将小问题进行深人研究,从而探讨和发现其中的科学价值。

三、弦外和音:

就是针对当时社会上的主流观点进行再推敲,找出它的主旋律之外的谐音,并进行深入研究。

哲学的思维规律是,当人们注意到一种主要倾向的时候,很可能掩盖着另一种倾向。

在这种情况下,运用辩证思维很容易发现更新更科学的认识角度。

四、野性思维:

野性思维是和园植思维相对而言的思维方式。

当代科学文化的发展充分张扬了园植思维的能力,但同时也压抑了野性思维的空间。

所以,脱离现有科学思维逻辑的局限,从最原始的思维角度对现有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思考,则很可能发现和探索出新的带有创造性的思想观点。

运用这种思维,就必须有敢于怀疑一切和挑战权威的精神。

五、“驱”炎附势:

就是围绕社会上甚至是全球范围的热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