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海南大学微生物试题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37861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6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海南大学微生物试题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整理海南大学微生物试题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整理海南大学微生物试题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整理海南大学微生物试题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整理海南大学微生物试题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整理海南大学微生物试题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整理海南大学微生物试题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整理海南大学微生物试题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整理海南大学微生物试题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整理海南大学微生物试题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整理海南大学微生物试题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整理海南大学微生物试题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整理海南大学微生物试题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整理海南大学微生物试题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整理海南大学微生物试题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整理海南大学微生物试题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整理海南大学微生物试题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整理海南大学微生物试题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整理海南大学微生物试题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整理海南大学微生物试题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海南大学微生物试题总结.docx

《整理海南大学微生物试题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海南大学微生物试题总结.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海南大学微生物试题总结.docx

整理海南大学微生物试题总结

绪论

名词解释

1、微生物;

2、比面值;

3、微生物学

问答题:

1、微生物的五大共性是什么?

其中那个是微生物基本特性,为什么?

2、试讨论微生物多样性

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名词解释:

1、原核生物;

2、细菌;

3、外膜(其上的脂多糖是细菌内毒素的主要成分);

4、原生质体;

5、鞭毛、菌毛、性毛;

5、芽孢:

6、菌落;

7、菌苔;

8、糖被;

9、基内菌丝体;

10、气生菌丝体;

11、放线菌;

12、革兰氏染色法

 

问答(知识点):

1、原核生物有哪些?

2、细菌的形态有哪些?

3、度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什么,度量其亚细胞构造大小的单位是什么?

一般细菌的大小是多少?

4、细菌的一般构造和特殊构造各自有哪些,主要构成是什么,各自的功能是什么(生物学意义?

5、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6、磷壁酸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7、脂多糖的主要功能?

8、G+、G-细菌细胞壁有什么异同?

9、写出革兰氏染色步骤、结果并解释出现不同染色结果的原因。

11、糖被的功能有哪些?

12、简述鞭毛的结构

13、细菌菌落的特点

14、放线菌菌落的的特点

15、何谓“拴菌”试验?

它的创新思维在何处?

16、如何初步判断并进一步验证某一细菌是否长着鞭毛?

17、试讨论微生物的细菌形态与菌落形态间的相关性及内在原因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名词解释:

1、芽殖;2、真菌;3、酵母菌;4、霉菌;5、假菌丝;6、2um质粒;7、匍匐菌丝

 

问答(知识点):

1、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有什么异同?

2、酵母菌的菌落有什么特点?

3、霉菌的菌落特点是什么?

4、试列表比较四大类微生物的细胞形态和菌落特征。

5、试列表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名词解释:

1、包涵体;2、噬菌斑;3、温和噬菌体;4、溶源性细菌(溶源菌);5、类病毒;6、拟病毒;7、朊病毒;8、病毒粒;9、空斑;10、裂解性周期;11、效价;12、噬菌斑形成单位;13、一步生长曲线;14、隐晦期;

 

问答(知识点):

1、病毒有哪些

2、病毒的特性有哪些?

3、病毒大小的度量单位是什么,一般病毒的大小是多少?

4、典型病毒的构造是怎样的?

5、什么是烈性噬菌体?

试述其裂解性增殖周期。

6、朊病毒的致病机理是怎样的?

7、什么是效价,测定噬菌体效价的方法有几种?

最常用的是什么方法,其优点如何?

8、简述用双层琼脂平板测定噬菌体效价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操作步骤。

9、何谓溶源菌,它有何特点?

如何检出溶源菌。

10、病毒的核酸有哪些类型?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名词解释:

1、异养微生物;2、自养微生物;3、营养类型;4、培养基;5、天然培养基;6、组合培养基;7、固化培养基;8、选择性培养基;9、鉴别性培养基;10、营养;11、营养物;12、双功能营养物;13、单功能营养物;

问答(知识点):

1、微生物六大类营养物质是什么?

2、微生物按照能源、氢供体和基本碳源的需要来分,可分为哪4种类型?

3、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4、培养基中各营养要素的含量间一般遵循何种顺序?

5、按对培养基成分的了解进行分类,培养基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优缺点?

6、什么是鉴别性培养基?

试以EMB培养基为例,分析其鉴别作用的原理。

7、固化培养基常用的凝固剂是什么,有什么优点?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名词解释:

1、菌落形成单位;2、生长曲线;3、最适生长温度;4、超氧化物歧化酶;5、灭菌;6、消毒;7、防腐;8、化疗;9、巴氏消毒法;10、连续加压蒸汽灭菌法;11、石炭酸系数;12、同步生长;13、生长速率常数;14、延滞期;15、指数期;16、连续培养;17、高密度培养;18、专性好氧菌;19、兼性好氧菌20、耐氧菌;21、干热灭菌法;22、间歇灭菌法;23、最低抑制浓度;24、半致死剂量;

 

问答(知识点):

1、什么叫典型生长曲线?

可分为几期,各期有什么特点?

影响延滞期时间长短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指数期微生物代时长短的因素有哪些?

2、按照微生物与氧的关系,可把它们分为哪五类,各有什么特点?

3、试列表比较灭菌、消毒、防腐和化疗的特点,并各举两三个实例加以说明。

4、好氧菌有哪些培养方式?

5、高温灭菌或消毒的方法有哪些,各有哪些特点?

6、影响加压蒸汽灭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7、高温对培养基成分有什么有害影响,如何避免?

8、延滞期有何特点?

实践上如何缩短它?

9、指数期有何特点?

处于此期的微生物有何用处?

9、获得微生物同步生长的方法有哪些,并简述之。

10、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pH变化有何规律?

如何合理调整以利微生物更好的生长和产生代谢产物?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名词解释:

1、质粒;2、附加体;3、整合;4、突变率;5、突变株;6、诱变育种;7、基本培养基;8、完全培养基;9、补充培养基;10、野生型11、营养缺陷型;12、原养型;13、转化;14、转染;15、转导;16、溶源转变;17、接合;18、衰退;19、复壮;20、严紧型复制控制;21、松弛型复制控制;22、质粒消除;23、选择性突变株;24、表型延迟;25、完全转导;26、普遍转导;27、缺陷噬菌体;28、夹层培养法;29、限量补充培养法;30、逐个检出法;31、影印平板法;32、基因重组;33、

 

问答(知识点):

1、试述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基础的三个经典试验?

2、基因突变的特点有哪些?

3、试述证明基因突变自发性和不对应性的三个试验?

4、什么叫营养缺陷型菌株?

试述影印培养法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的方法?

5、试述琼脂块培养法筛选产量突变株的方法?

6、试述梯度平板法筛选抗药性突变株的方法?

7、试述转化的基本过程?

8、试比较转化、转导、接合和原生质体融合间的异同?

9、抗生素法和菌丝过滤法为何能“浓缩”营养缺陷型菌株?

10、冷冻干燥保藏法的主要操作步骤是什么?

该法的优缺点如何?

11、试述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

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名词解释:

1、正常菌群

2、无菌动物

3、悉生生物

4、互生

5、共生

6、微生态制剂

7、寄生

8、病原体

9、传染

10、侵袭力

11、内毒素

12、外毒素

13、类毒素

问答(知识点):

1、各种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含量具有什么规律?

2、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因素是什么?

简述三者的相互关系?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

细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生物(<100μm,0.1mm)

2.细菌:

是一类单细胞,细胞细短,个体微小,形态结构简单,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3.伴胞晶体:

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半胞晶体。

4.拟核:

由大型环状双链DNA纤丝不规则地折叠或缠绕而构成的无核膜、核仁的区域。

5.鞭毛(flagellum):

某些细菌表面由细胞内生出的细长、波曲、毛发状的结构。

鞭毛具有运动功能,一般认为鞭毛靠鞭毛丝旋转而动,它们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6.纤毛比鞭毛更短、更细,且又直又硬。

数量很多,不具有运动功能,与菌的致病性有关(主要是吸附)。

7.菌落:

当单个细菌细胞或者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时,该细胞就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此即菌落。

8.菌苔:

细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繁殖形式肉眼可见的多个菌落连成一片的群体。

9.芽孢:

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的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

10.放线菌:

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也可认为放线菌就是一类呈丝状生长、以孢子繁殖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11.革兰氏阳性菌:

细菌经革兰氏染色染色后最终染成紫色的菌

12.基内菌丝:

当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就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射状向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

13.荚膜:

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14.真菌:

指具有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以产生大量孢子进行繁殖,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的真核微生物,包括酵母菌、霉菌、蕈菌。

15.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的俗称,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分类学上分属于子囊菌纲和半知菌类。

16.假菌丝:

酵母菌在一定条件下培养,产生的芽体与母细胞不分离形成的特殊形态。

17.出芽痕:

酵母出芽繁殖时,在母细胞的细胞壁上出芽并与子细胞分开的位点称出芽痕

18.诞生痕:

酵母出芽繁殖时,子细胞细胞壁上的位点称诞生痕。

19.霉菌:

是丝状真菌的一个通俗名称,意即“引起物质霉变的真菌”。

20.营养菌丝:

放线菌密布在固体培养基内部,主要执行吸取营养物质功能的菌丝体;

21.气生菌丝:

放线菌伸展到空间的菌丝体。

22.附着胞:

许多寄生于植物的真菌在其芽管或老菌丝顶端会发生膨大,分泌粘状物,借以牢固地黏附在宿主的表面,称为附着胞。

23.吸器:

是一种只在宿主细胞间隙间蔓延的营养菌丝上分化出来的短枝,可侵入细胞内形成指状、球状或丝状的构造,用以吸取宿主细胞内的养料而不使其致死。

24.匍匐菌丝:

某些真菌在固体基质上常形成与表面平行、具有延伸功能的菌丝。

25.假根:

是根霉属等低等真菌匍匐菌丝与固体基质接触处分化出来的根状结构,具有固着和吸取养料等功能

26.子实体是指在其里面或上面可产无性或有性孢子,有一定形状和构造的任何菌丝体组织。

27.噬菌斑(plaque):

指因噬菌体引起菌苔上形成的“负菌落”。

28.空斑(plaque):

指因动物病毒引起宿主单层细胞培养物裂解而产生的斑块。

29.枯斑(lesion):

指因植物病毒引起叶片局部坏死而产生的斑块。

30.病毒粒子:

指成熟的、结构完整的、有感染性的单个病毒,又称病毒。

31.衣壳粒(capsomere):

又称子粒(电镜下),它是构成病毒粒子的最小形态单位。

32.衣壳(capsid):

又名壳体、又称蛋白质外鞘或蛋白质外壳。

支架结构、抗原成份、保护核酸衣壳粒以对称而有规律地排列成杆状、球状。

33.核衣壳(nucleocapsid):

它是病毒蛋白质和病毒核酸的合称,又称核壳体。

34.囊膜:

又称包膜、被膜、外膜、封套,由脂类和多糖组成,这种结构具有高度的稳定性,能够保护病毒核酸不致于在细胞外环境中受到破坏。

35.刺突:

长在包膜上的结构,有利于病毒吸附。

36.烈性噬菌体:

进入菌体立即就会改变宿主性质,大量产生新噬菌体,导致菌体裂解死亡。

37.温和噬菌体:

凡吸附并侵入细胞后,将噬菌体的DNA整合到宿主染色体组上并可长期随宿主DNA的复制而同步复制,因而在一般情况下不进行增殖和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温和噬菌体。

38.溶源转变:

由于溶原菌整合了温和噬菌体的核酸而使自己产生一些新的生理特征。

39.效价(titer):

指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有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

40.一步生长曲线:

指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包括:

潜伏期、裂解期、平稳期

41.营养物(nutrient):

那些能够满足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物质通常称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42.营养(或叫营养作用,nutrition):

生物体从外界环境摄取对其生命活动必需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正常生长和繁殖需要的一种最基本的生理功能。

43.碳源(carbonsource):

凡是提供微生物营养所需的碳元素(碳架)的营养源,称为碳源。

44.异养微生物:

必须利用有机碳源的微生物。

45.自养微生物:

以无机碳源为主要碳源的微生物。

46.速效氮源:

无机氮源或以蛋白质降解产物形式存在的有机氮源可以直接被菌体吸收利用

47.迟效氮源:

蛋白氮必须通过水解之后降解成胨、肽、氨基酸等才能被机体利用。

48.氨基酸异养型微生物:

有些微生物需要从外界吸收现成的氨基酸作为氮源才能生长,这类微生物叫做氨基酸异养型微生物,也叫营养缺陷型。

49.氨基酸自养型生物:

不需要利用氨基酸作为氮源,能把尿素、铵盐、硝酸盐甚至氮气等简单氮源自行合成所需要的一切氨基酸。

许多微生物属于氨基酸自养型生物。

50.光能自养微生物:

可在完全无机的环境中生长,以CO2为碳源,光做能源,无机物为供H体还原CO2合成细胞有机物质的微生物叫光能自养微生物。

51.化能自养微生物:

在完全无机的环境中生长发育,以无机化合物水H2O,硫化氢H2S,硫代硫酸钠Na2S2O2为供氢体,即以无机化合物氧化为时释放的能量为能源,以CO2或碳盐为碳源,合成细胞物质的微生物叫化能自养微生物。

52.光能异养微生物:

具有光合色素。

能利用光做能源,以有机化合物为供H体,还原CO2,合成细胞物质的微生物,称光能异养微生物。

53.化能异养微生物:

以有机化合物为碳源,利用有机化合物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为能源,以有机或无机含氮化合物为氮源,合成细胞物质。

这类微生物称为化能异养微生物。

54.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55.天然培养基:

利用化学成分还不清楚或化学成分不恒定的天然有机物质制成的培养基。

56.组合培养基:

由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

57.半组合培养基:

指一类主要以化学试剂配制,同时还加有某种或某些天然成分的培养基。

严格地讲,凡含有未经处理的琼脂的任何组合培养基,都只能看作是一种半组合培养基。

58.鉴别培养基:

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某些指示剂或其他化学药品使培养基发生某种变化以区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59.脱水培养基:

指含有除水以外的一切成分的商品培养基,使用时只要加入适量水分并加以灭菌即可,是一类既有成分精确又有使用方便等优点的现代化培养基。

60.选择性培养基:

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广泛用于菌种筛选等领域。

61.同步生长:

通过同步培养手段而使细菌群体中各个体处于分裂步调一致的生长状态。

62.生长曲线:

定量描述培养液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为生长曲线

63.分批培养(batchculture):

将微生物置于一定容积的定量的培养基中培养,培养基一次性加入。

不再补充和更换,最后一次性收获。

64.连续培养(continuousculture):

在微生物培养的过程中,不断地供给新鲜的营养物质,同时排除含菌体及代谢产物的发酵液,让培养的微生物长时间地处于对数生长期,以利于微生物的增殖速度和代谢活性处于某种稳定状态。

65.专性好氧菌:

必须在有分子氧的条件下才能生长,有完整的呼吸链,以分子氧作为最终氢受体,细胞含有超氧物歧化酶(SOD,superoxidedismutase)和过氧化氢酶。

66.微好氧菌:

只能较低的氧分压下才能正常生长,通过呼吸链并以氧为最终氢受体而产能。

67.兼性好氧菌:

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但有氧情况下生长得更好,在有氧时靠呼吸产能,无氧时接发酵或无氧呼吸产能;细胞含有SOD和过氧化氢酶。

68.耐氧菌:

可在分子氧存在下进行厌氧生活的厌氧菌。

生活不需要氧,分子氧也对它无毒害。

不具有呼吸链,依靠专性发酵获得能量。

细胞内存在SOD和过氧化物酶,但缺乏过氧化氢酶。

69.灭菌:

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称为灭菌。

70.消毒:

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处理物体基本无害的措施,称为消毒。

71.化疗:

即化学治疗。

利用具有高度选择毒力的化学物质抑制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达到治疗该传染病的一种措施。

72.防腐:

利用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防止物品发生霉腐的措施,称为防腐。

73.热死时间:

指在某一温度下,杀死某微生物的水悬浮液群体所需的最短时间。

74.热死温度:

又称热死点,指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10min)杀死某微生物的水悬浮液群体所需的最低温度。

75.最低抑制浓度(MIC):

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学药剂抑制特定微生物的最低浓度;

76.半致死剂量(LD50):

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学药剂能杀死50%试验动物时的剂量;

77.最低致死剂量(MLD):

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学药物能引起试验动物群体100%死亡的最低剂量

78.消毒剂:

可以抑制或杀灭微生物,但对人体也可能产生有害作用的化学试剂。

—主要用于抑制或杀灭物体表面、器械、排泄物和环境中的微生物。

79.防腐剂:

可以抑制或阻止微生物生长,但对人体或动物体的毒性较低的化学药剂。

——用于肌体表面,如皮肤、粘膜、伤口等处防止感染,也有的用于食品、饮料药品的防腐作用。

80.化学治疗剂:

指那些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某些微生物并具有选择毒性的化学药剂,它们与非特异的化学药剂相比对人体几乎没有什么毒性或毒性很小,可用作治疗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81.抗生素:

微生物在其生命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类低分子量代谢产物,在很低浓度下就能抑制或杀死其它微生物的生长。

82.效价(titre):

表示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可用物理、化学及生物等测定。

83.质粒:

是一类小型共价闭合环状双螺旋DNA分子,游离于原核生物基因组之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

84.野生型(wildtype):

从自然界分离到的的原始菌株一般称为野生型菌株.

85.突变型(mutant):

野生型突变后形成的带有新性状的菌株.

86.营养缺陷型:

野生型菌株经过诱变处理后,由于发生了丧失某酶合成能力的突变,因而只能在加有该酶合成产物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的突变株。

87.野生型:

自然界分离到的任何微生物,在其发生营养缺陷突变前的原始菌株,为该微生物的野生型。

88.原养型:

指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回复突变或重组后产生的菌株,与野生型的表型相同。

89.基本培养基(MM)[-]:

凡是能满足野生型菌株营养要求的最低成分的合成培养基。

90.完全培养基(CM)[+]:

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的天然或半合成培养基。

91.补充培养基(SM)[x]:

在MM中有针对性地加入一或几种营养成分以满足相应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的合成培养基。

92.抗性突变型——因突变而产生了对某种化学药物或致死物理因子的抗性,据其抵抗的对象可分抗药性、抗紫外线或抗噬菌体等突变类型。

93.条件致死突变型——突变后在某种条件下可正常生长繁殖,而在另一条件下却无法生长繁殖的突变型。

温度敏感突变株(temperature-sensitivemutant,Ts突变株)是一类典型的条件致死突变株。

94.产量突变型——代谢产物产量上明显有别于原始菌株的突变株,可分为正变株和负变株.

95.突变率:

每一细胞在每一世代中发生某一性状突变的几率。

96.诱发突变:

简称诱变,指通过人为的方法,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显著提高自发突变频率的手段。

97.转换(transition),即DNA链中的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嘌呤(A-G)或是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啶(T-C)所置换;

98.颠换(transversion),即一个嘌呤被一个嘧啶,或是一个嘧啶被一个嘌呤所置换。

99.表型迟延现象:

指某一突变在DNA复制和细胞分裂后,才在表型上显示出来,造成不纯的菌落。

100.转化:

同源或异源的游离DNA分子(质粒和染色体DNA)被自然或人工感受态细胞摄取,并得到表达的水平方向的基因转移过程。

101.接合:

通过细胞与细胞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的遗传信息的转移和重组过程

102.转导:

由噬菌体介导的细菌细胞间进行遗传交换的一种方式:

一个细胞的DNA通过病毒载体的感染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

103.普遍性转导:

噬菌体可以转导给体染色体的任何部分到受体细胞中的转导过程

104.溶源转变:

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胞后使之发生溶源化,因噬菌体的基因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而使后者获得了新性状的现象。

105.菌种的衰退:

菌种在培养或保藏过程中,由于自发突变的存在,出现某些原有优良生产性状的劣化、遗传标记的丢失等现象,称为菌种的衰退。

106.高频重组菌株:

该细胞的F质粒已从游离态转变为整合态,当与F-菌株相接合时,发生基因重组的频率非常高.

107.生命周期:

指的是上一代生物个体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发育阶段而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部过程。

108.模式菌株(standardstrain):

具有某种细菌典型特征的代表菌株称为该菌的模式菌株。

 

二、是非题

1.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唾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多细胞生物( 错 )

2.大肠杆菌属低等原核生物,所以其遗传物质只是一条松散的环状双链DNA,不存在DNA高级结构。

(错)

3.放线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是芽殖。

( 错 )

4.磷壁酸只在G+细菌的细胞壁上存在,而LPS则仅在G—细胞壁上存在。

(对)

5.青霉素可抑制肽尾与肽桥间的转肽作用,从而杀死细菌。

(  错 )

6.细菌常以杆状、螺旋状等多种形态出现。

(对)

7.细菌和放线菌最适的pH为中性-微碱性(对)

8.细菌芽孢的生成是细菌繁殖的表现(错)

9.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其视野越大。

(错)

10.芽孢形成过程中,芽孢衣形成在前,前芽孢形成在后( 错 )

11.细菌是缺少细胞核的原核生物。

(错)

12.原核微生物的主要特征是细胞内无核(对)

13.描述细菌大小常以微米为长度单位。

(对)

14.磷壁酸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所具有的特殊成分(错)

15.核仁的生理功能是合成信使RNA和装配核糖体。

(对)

 

16.酵母菌是单细胞的原核微生物。

(错)

17.蘑菇、霉菌和酵母菌都属于原核生物。

(错)

18.真菌、原生动物和单细胞藻类都属于原核生物界。

(错)

19.霉菌适宜于在偏酸性的基质中生长(对)

20.培养真菌最好是碱性的环境。

(错)

21.病毒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对)

22.病毒是由一团缠绕的核酸和碳水化合物外壳所包围构成的。

(错)

23.病毒通过在生活细胞中复制,使组织遭受伤害和恶化。

(对)

24.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对)

25.公共健康事业中对付病毒常采用抗生素。

(错)

26.恒化培养与恒浊培养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培养物群体始终处于对数生长期。

(错)

27.基础培养基可用来培养所有的微生物。

(错)

28.发酵和呼吸一样都需要O2。

( 错 )

29.间歇灭菌不能够达到完全灭菌的目的。

(对)

30.被动运输是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

(错)

31.对含有葡萄糖的培养基进行高压灭菌时在121.3℃加热20分钟即可。

(错)

32.分批培养时,细菌首先经历一个适应期,此期间细胞处于代谢活动的低潮,所以细胞数目并不增加。

(错)

33.好氧微生物进行有氧呼吸、厌氧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错)

 

34.O-特异侧链决定G+菌细胞壁抗原特异性。

( 正确 )

35.病原菌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