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指标及生产指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39738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事故指标及生产指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全事故指标及生产指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全事故指标及生产指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全事故指标及生产指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全事故指标及生产指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安全事故指标及生产指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安全事故指标及生产指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安全事故指标及生产指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安全事故指标及生产指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安全事故指标及生产指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安全事故指标及生产指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安全事故指标及生产指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安全事故指标及生产指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安全事故指标及生产指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安全事故指标及生产指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安全事故指标及生产指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安全事故指标及生产指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安全事故指标及生产指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事故指标及生产指数.docx

《安全事故指标及生产指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事故指标及生产指数.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事故指标及生产指数.docx

安全事故指标及生产指数

安全事故指标及生产指数

 

 

————————————————————————————————作者:

————————————————————————————————日期:

 

事故指标体系包括五大绝对指标和四大相对指标,如下列图所示。

 

 1.事故绝对指标(事故元素)

 指事故次数、死亡人数、重轻伤人数,损失工日数—指被伤者失能的工作时间;经济损失(量〕—直至工在劳动生产中发生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2.事故相对指标

  事故相对指标是表示事故伤亡、损失等情况的有关数值与基准总量的比例。

国际劳工组织ILO主持召开的第六次国际劳动统计会议上通过了统一的指标,即伤亡事故频率和伤亡事故严重率。

 在理论上,事故相对指标具有如下相对模式:

 人∕人模式:

伤亡人数相对人员〔职工)数,如千人(万人)死亡(重伤、轻伤〕率等。

  人∕产值模式:

伤亡人数相对生产产值(GDP),如亿元GDP〔产值)死亡(重伤、轻伤)率等。

人∕产量模式:

伤亡人数相对生产产量,如矿业百万吨〔煤、矿石〕、道路交通万车、航运万艘(船〕死亡〔重伤、轻伤〕率等。

  损失日∕人模式:

事故损失工日相对人员、劳动投入量(工日),如百万工日(时〕伤害频率、人均损失工日等。

  经济损失∕人模式:

事故经济损失相对人员(职工)数,如万人损失率、人损失等。

  经济损失∕产值模式:

事故经济损失相对生产产值(GDP〕,如亿元GDP〔产值〕损失率等。

 经济损失∕产量模式:

事故经济损失相对生产产量,如矿业百万吨(煤、矿石)、道路交通万车〔万时〕损失率等。

平安生产指数理论 

一、平安生产指数概念及意义

 “指数〞是一种无量纲的相比照拟指标,由于具有直观易懂、科学准确、内涵丰富等特点,能够提醒和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将“指数分析法〞应用于经济社会管理活动,已成为当今信息化时代的一个趋势。

在国家平安生产监视管理局的科研课题“小康社会平安生产指数研究〞的资助下,我们提出并完善了一套平安生产指数的理论和方法。

“平安生产指数〞是应用量纲归一化理论,依据于信息量理论和统计学的方法和原那么,对平安生产的指标体系的创造性开展。

平安生产指数能够反映地区综合性或行业的事故特征,通过平安生产指数可以对平安生产活动的状况和水平利用“平安生产(事故〕指数〞进展表达,能够为综合评价企业、行业、国家或地区的平安生产状况和事故水平,这是对平安生产科学管理的重要根底。

同时,由于平安生产指数是一综合的无量纲指数[3],用这一理论可动态地反映平安生产持续改善水平,对地区、行业进展综合的横向比拟分析,有利于管理部门进展科学评价〔排行榜〕、有利于管理部门制定合理政策和科学鼓励。

 二、平安生产设计的设计思路及原那么

1.设计思路

比照以往我国的平安生产指标,“平安生产指数〞不仅要能在横向上对各行业、企业、地区进展综合比拟,还需要能够在纵向上反映地区或企业(行业〕的平安生产状况持续改善水平。

这就要求指数是一种无量纲的相对数,并且具有动态性,也即指数必须是在时间上连续关联,且基于选用的“基元指标〞更具有相对数的特点。

 基元指标的选取应遵循设计原那么中的相关原那么、有效原那么及简约原那么。

基元指标可以是某一具代表性的综合性指标或特性指标(如亿元产值事故率、损失率;千人死亡率、伤亡率、重伤率;大民航、道路、铁路、航运的亿客公里死亡率;百万工时伤害频率;亿时死亡率等〕。

  基于这种设计要求,作为对以往平安生产指标的改良指标,这种指数应更具直观性,,它是一个具有科学性、动态性、灵活性的指标。

同时为了满足使得企业〔行业〕间、地区间的可比,它需要具有无量纲性、相对性的特点。

平安生产〔事故〕指数的设计应从纵向和横向来分别描述。

纵向平安生产(事故)指数用来反响平安生产的改善变化水平;横向比拟指数反映企业、地区、国家的平安生产(事故)状况相对水平。

  2.设计思路

 我国平安生产(事故)指数结合原有各项平安生产指标,对其进展分析综合并建立新的体系,在指数及体系的设计和指标的选取上应遵循几项根本原那么:

 目的性原那么:

平安生产(事故〕指数旨在改良我国历年的平安指标纷繁杂乱的现状,科学动态地反映我国平安生产持续开展状况,指数及体系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来设计。

  科学性原那么:

指数的设计及体系的拟定、指标的取舍、公式的推导等都要有科学的依据。

只有坚持科学性的原那么,获取的信息才具有可靠性和客观性,才具有可信性。

相关原那么:

形成指数的各项数据和各指标之间应具有相关性和价值取向一致性,这是指数分析的根本前提。

具体指标的选取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选定的指标根底上得到一个无量纲、具有相对性和动态性的平安生产指数。

  有效原那么:

即所选择的指标能有效反映研究对象的根本状况。

简约原那么:

为保证指数的评价和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应将具有重复含义的指标排除在指数的根本框架之外。

 综合性原那么:

指数及体系的设计不仅要有反映平安生产工作在某一阶段取得的进展,更重要的是要有动态性,能反映出其持续开展的状况规律,静态与动态综合,才能更为客观和全面。

  可操作性原那么:

指数的设计要求概念明确、定义清楚,能方便地采集数据与收集情况,要考虑现行科技水平,并且有利于改良。

而且,指数的内容不应太繁太细,过于庞杂和冗长,否那么将会违背设计初衷和意义。

 时效性原那么:

平安生产(事故)指数及体系不仅要反映一定时期平安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而且还要能跟踪其变化情况,以便找出规律,及时发现问题,改良工作,防患于未然。

此外,指数设计应随着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不断调整,否那么,可能会因不合时宜而导致决策失误或非优。

  政令性原那么:

指数及体系的设计要表达我国平安生产的方针政策,以便通过评比,鞭策企业贯彻执行“平安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及部门平安生产的规章制度。

直观性原那么:

指数的设计要能直观地显示平安生产开展的状况,有效地协助政府部门,以保证重点和集中力量控制住那些在工作进展中落后的企业地区。

 可比性原那么:

指数体系中同一层次的指标,应该满足可比性的原那么,即具有一样的计量范围、计算口径和计量方法。

这样使得指标既能反映实际情况,又便于比拟优劣,查明平安薄弱环节〔行业、企业、地区)。

 上述设计原那么中,目的性原那么决定了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符合科学性原那么。

可操作性以及时效性原那么决定了指标体系设计应遵循政令性和突出性原那么,此外,可操作性原那么还决定了指标体系必须满足可比性原那么。

 三、平安生产指数的数学模型

  “平安生产指数〞以事故指标〔预防指标、发生指标或事故当量)作为分析对象或指数基元,根据分析评价的需要进展指数测算,从而对平安生产的规律进展科学的评估和分析。

“平安生产指数〞的数学模式(定义)有三个:

 1.Y-指数(同比指数)

  Y-指数是纵向比拟指数,能反映本企业、本地区自身平安生产〔事故〕状况的(持续)改善水平。

其数学模型是:

 Ky=〔R1/R0)×100         〔4-1)

  式中:

R是行业平安生产特性指标或综合指标;R1是当年指标、R0-参考(比拟)指标(前一年指标、基年指标或者近n年平均〔滑动〕指标)。

 2.X-指数〔综合指数)

 X-指数是横向比拟指数,反映企业、地区、国家的平安生产〔事故〕状况相对水平。

可以对企业、地区或国家间进展横向综合比拟。

综合指数的第一种计算模型是企业、地区或国家间的两两比拟模型:

  Kx=R1/R0×(W0/W1)×100        〔4-2)

  式中:

R1是被比拟企业、地区或国家的平安生产(事故)指标;R0是比拟企业、地区或国家的平安生产(事故)指标;W1是被比拟企业的行业危险性权重系数;W0是比拟企业的行业危险性权重系数。

 综合指数的第二种模型是n行业、地区或国家之间的综合比拟,其数学模型是:

Kx=[R0×W0] / [ ∑WiRi/n ]×100    〔4-3〕

  式中:

Wi-是第i个地区的危险性权重系数;其余同上。

  四、事故当量指数的设计

 1.事故当量及事故当量指数

 事故当量:

是事故后果-死亡、伤残、职业病和经济损失四个特征的综合反映,用于综合衡量单起事故或一个企业、一个地区发生事故的危害程度。

即用事故当量的概念将四不同的事故特征统一起来。

事故当量指标:

相对人员、产量、GDP等社会经济和生产规模背景因素,度量事故当量的指标,如10万人事故当量fP,亿元GDP事故当量fG等。

 事故当量综合指数K:

事故当量指标的综合函数,根本定义是:

  式中:

f-死亡率指标;b-受伤率指标;r-职业病发生病率指标;l-损失率指标;P-人员指标;G-GDP指标;Di-指标修正系数,可根据经济水平〔人均GDP)、行业构造〔从业人员构造比例或产业经济比例)、劳动生产率或完成生产经营方案率等确定;Xi-考核或评价依据的第i项事故指标;指/Xi综合-考核或评价依据的第i项区域或行业平均(背景〕事故指标;n-参与测量事故当量综合指数的指标数。

 2.事故标准当量确实定

 事故标准当量:

定义为事故导致的人年时间损失或价值损失。

 〔人年时间损失按周5天工作制换算,即一人年工日损失等于250人日;人年价值损失按全员劳动生产率计算)

由上述定义可得到如下转换标准:

  死亡人员当量:

一人相当于20个事故当量(即20人年或5000工日损失);

伤残人员当量:

按伤残等级的总损失工日数〔根据国际常用标准,不同伤残等级的损失工日数按表2-1标准计算),以250工日为一标准当量;

  职业病当量:

与伤残人员的当量换算相仿,根据职业病等级的标准损失工日数换算;

  经济损失当量:

按平均劳动生产率标准换算,即地区平均劳动生产率价值为一当量。

 事故当量指数还可扩展为事故当量同比指数、事故当量综合指数,用于企业、地区事故发生状况的纵向或横向分析评价。

表4-1损失工作日数计算值

 级 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七级

  八级

 九级

十级

 损失工作日数

 4500

 36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300

 100

 3.Di修正系数确实定

由于地区间生产开展水平、行业构造和平安文化根底的差异性,导致地区间的平安生产客观根底和条件的不同,因此,在评价地区平安生产状况或对地区提出的平安生产要求和事故指标,应考虑这种差异性,由此,在测算事故当量综合指标时应对其指标进展必要的修正,即设计Di指标修正系数。

Di的设计应该根据指标的客观影响因素来进展,如:

各类事故总指标根据地区人均GDP水平设计;

工矿事故指标根据地区的行业构造进展,即用地区高危险行业的从业人员规模比例或高危行业的GDP比例构造。

 道路交通事故指标根据等级公路的比例水平设计。

由于全面收集根底数据的困难和客观的动态性,要准确、全面地确定Di是困难的。

根据目前能够收集到的数据,课题根据不同地区〔省市)的人均GDP水平和行业GDP的构造,按正式,测定了D人均GDP和D行业GDP比例两种修正系数,分别用于修正各类事故10万人死亡率和各类事故亿元GDP死亡率及工矿企业10万人死亡率。

 D=D地区∶D全国            〔4-5)

  五、事故当量综合指数的应用

 事故当量综合指数的应用可表达在如下方面:

 评估单起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对事故进展综合分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1997年北京东方红化工厂的火灾爆炸事故,具有人员伤亡较小、经济损失较大的特点,而2000年洛阳东都商厦的火灾事故,那么是伤亡较大、经济损失较的特点。

如果没有事故当量的概念,这两起事故无法进展比拟分析,应用了事故当量的理论和方法,就可进展程度比拟分析。

 对企业一年或一段时期发生的各类事故进展综合问题评价。

即将企业一年中发生的各类事故,其导致的死亡、伤残(重伤、轻伤)、职业病、经济损失的综合结果进展当量测评,从而可以对企业的事故综合危害严重程度进展评价分析。

  与企业的分析评价同样道理,应用事故当量指数可以对地区的事故综合状况作出科学、合理评价,从而对区域平安生产状况进展评价排序,以进展科学的目标管理。

 由于目前对于一个地区(省市〕的事故伤残人员数和事故经济损失还无法作出准确的统计,因此还做不到死亡、伤残、职业病和经济损失的“全当量〞事故评价。

 下面的研究主要根据国家局调度中心确定的地区〔省市)考核指标体系,应用事故当量综合指数的理论,依据目前能够统计的事故死亡率指标进展各地区(省市〕的综合分析排序。

六、事故综合当量指数应用实例

事故综合当量指数的一种应用是对各省市地区的事故状况进展分析评价和排序。

  表4-2是国家平安生产监视管理调度中心统计的2002年各省市的事故统计数据。

表4-22003年各省市事故统计数据表

省份

总死亡人数

工矿死亡总人数

煤矿死亡总人数

百万吨媒死亡率

亿元GDP死亡率

十万人死亡率

工矿企业十万人死亡率

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

北京

1821

184

58

5.78

0.54

12.73

4.23

6.30

天津

1261

88

0

0.58

12.46

4.97

10.90

河北

5456

476

184

2.97

0.83

8.06

9.56

8.19

山西

4322

685

524

1.37

2.00

13.06

19.37

19.30

内蒙

2484

357

154

1.29

1.33

10.39

15.17

15.12

辽宁

4389

745

237

4.18

0.74

10.39

14.77

12.30

吉林

2659

313

190

9.39

1.10

9.80

10.45

17.00

黑龙江

3070

439

233

2.95

0.73

8.01

8.78

10.08

上海

1863

452

0

0.32

11.41

15.44

8.00

江苏

7155

388

21

0.77

0.62

9.65

6.55

9.70

浙江

8255

967

26

38.95

1.00

17.68

27.40

11.46

安徽

4683

544

185

2.73

1.22

7.35

15.09

15.00

福建

4427

389

83

6.45

0.88

12.71

12.30

12.00

江西

3403

556

241

14.14

1.29

8.02

21.13

15.00

山东

9514

529

103

0.72

0.83

10.42

6.88

10.00

河南

6338

610

265

2.35

0.95

6.56

8.74

13.20

湖北

3470

711

158

21.51

0.65

5.77

14.65

10.00

湖南

4932

1111

603

15.52

1.05

7.41

28.05

9.45

广东

12247

886

95

17.65

0.97

15.51

11.99

9.45

广西

4227

554

32

8.60

1.61

8.72

21.29

14.00

海南

580

48

0

0

0.89

7.19

6.54

6.30

四川

5787

803

605

10.54

1.10

6.64

16.61

14.54

贵州

3309

1251

983

14.20

2.60

8.58

65.88

18.90

云南

4140

865

359

9.33

1.72

9.51

34.57

13.00

西藏

657

37

0

0

2.76

24.47

24.60

50.00

重庆

1916

818

456

22.3

0.90

6.13

40.71

14.00

陕西

2726

346

148

1.03

1.24

7.38

10.69

13.60

甘肃

2423

322

103

4.02

1.93

9.30

16.85

18.90

青海

839

77

10

3.17

2.28

15.78

18.35

20.00

宁夏

983

83

23

1.12

2.76

17.10

13.75

15.12

新疆

3105

374

148

4.69

1.80

16.22

15.39

23.00

 根据表4-2的数据,应用不同事故综合当量指数设计方案,可得到表4-3的分析排序结果。

方案1:

应用八项指标测量事故综合当量指数统计

 根据国家局调度中心确定的地区考核八项指标,即各类事故总死亡人数、工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百万吨媒死亡率、亿元GDP死亡率、各类事故十万人死亡率、工矿企业十万人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

应用(4-5)式进展统计分析得到表4-3的排序结果。

本方案特点:

强调了绝对指标的作用;各类事故的强调次数有较大差异,即:

煤矿事故7次、工矿企业事故5次、道路交通事故4次。

这里的事故强调次数起到了指标权重的作用;未考虑地区间生产力开展水平差异、行业构造差异的影响。

 方案2:

五指标体系权重修正二项测量事故综合当量指数统计

 应用国家局调度中心确定的地区考核指标中的后五项相对指标,即百万吨媒死亡率、亿元GDP死亡率、各类事故十万人死亡率、工矿企业十万人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

并在考虑了地区行业构造和经济开展不平衡因素后,进展了如下权重修正,即:

  用行业GDP比例构造系数D行业GDP比例〔=D全国中值/D地区值〕修正工矿企业十万人死亡率。

目的是对地区行业(高风险行业)GDP构造差异进展适当修正。

权重

 用人均GDP水平比值系数D人均GDP〔=kD地区值/D全国〕修正各类事故亿元GDP死亡率。

目的是对各省市经济开展水平差异进展适当修正。

其中k为弹性压缩系数,确定依据是分析各国人均GDP水平的事故率规律。

权重水平测定数据见表4-4。

方案应用(4-6)式的统计排序结果见表4-3。

本方案的特点:

绝对指标未参与测算;各类事故的强调次数较方案一有所减小,即:

煤矿事故4次、工矿企业事故3次、道路交通事故3次。

考虑了地区经济开展水平和行业产值构造的差异的影响。

方案3:

六项指标事故综合当量指数统计

  方案1和方案2两种方案存在的问题一是有的事故类型数据重复计算严重,如煤矿事故;二是没有考虑火灾事故的相对数据。

鉴于上述考虑,同时根据全面考量地区生产平安事故的客观要求,设计了如下六项指标进展综合当量分析。

即各省的亿元GDP死亡率、十万人死亡率、工矿企业十万人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百万吨媒死亡率和火灾十万人死亡率。

应用(4-6〕式计算出各省的六项指标的综合当量指数,并进展排序,见表4-3。

本方案的特点:

绝对指标未参与测算;各类事故的强调次数较方案一有所减小,即:

煤矿事故4次、工矿企业事故3次、道路交通事故3次、火灾事故3次;综合考虑了道路、工矿企业、煤矿、火灾事故状况。

  方案4:

各省市同比排序

  根据各省2003年与2002年的五项指标:

亿元GDP死亡率、十万人死亡率、工矿企业十万人死亡率、火灾十万人死亡率和道路交通死亡人数,按照平安生产指数理论的式4-5,测算了上述五项指标的综合同比指数,得到表3中的统计数据和排序结果,见表4-3。

 本方案特点:

五项指标反映了职业工伤事故〔煤矿、非煤、各类工业企业等〕、道路交通、火灾三类事故,同时相对人员、GDP社会经济开展状况;考评或反映的是各省市的持续改良的综合状况,而不是横向综合的状况。

表4-3我国2003年各省市事故综合当量指数方案排序

省份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方案4

排序

八项综合当量指数

五项综合当量指数〔修整两项〕

排序

2003年六项综合当量指数

排序

Y指数综合当量指数

排序

浙江

228.90

297.93

1

298.33

1

110.09

5

贵州

216.26

231.22

3

230.95

2

98.705

18

重庆

169.05

211.72

4

199.36

4

110.95

4

广东

151.05

163.08

6

168.81

5

101.56

12

湖南

5

150.84

157.41

154.96

111.52

西藏

6

139.28

256.52

2

229.24

139.35

1

云南

7

138.11

148.39

9

163.04

108.48

7

湖北

130.72

169.95

147.86

10

101.44

13

江西

9

127.15

154.33

152.25

8

105.83

四川

10

126.23

124.53

14

124.66

14

89.94

24

山西

11

115.83

114.52

15

121.16

15

101.62

11

新疆

12

111.01

135.80

10

148.98

9

99.09

16

广西

13

109.38

130.11

11

134.37

13

98.82

17

吉林

14

98.09

125.95

12

134.86

12

83.05

30

青海

15

96.56

124.73

13

147.55

11

87.82

25

甘肃

16

94.59

109.19

16

117.14

17

97.52

22

辽宁

17

89.81

92.03

19

103.78

19

84.83

29

宁夏

18

88.90

97.55

18

114.85

18

78.83

31

福建

19

88.46

104.23

17

117.88

16

116.28

2

安徽

20

85.03

87.36

20

89.75

20

98.697

19

河南

21

79.15

65.91

24

74.56

27

86.59

26

内蒙

22

77.25

85.75

21

89.45

21

86.54

27

山东

23

73.26

64.10

25

69.38

30

100.86

14

河北

24

70.68

64.09

26

70.82

29

85.96

28

黑龙江

25

66.64

64.03

27

89.11

22

104.10

9

陕西

26

66.19

68.36

23

76.70

25

9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