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训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41142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训练.docx

《广东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训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训练.docx

广东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训练

广东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训练

七年级上册

一、《观沧海》/曹操

1.直接默写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理解性默写

(1)曹操的《观沧海》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也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时的那种勃勃英姿。

(2)曹操的《观沧海》中“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写虽已到秋季,但岛上草木繁茂,给人诗意盎然之感。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1.直接默写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理解性默写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三、《次北固山下》/王湾

1.直接默写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2.理解性默写

(1)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的诗句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次北固山下》中描写由旅途景色产生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直接默写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理解性默写

(1)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

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五、《夜雨寄北》/李商隐

1.直接默写

(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理解性默写

(1)《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2)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友人团聚,秉烛夜谈的句子是: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七年级下册

六、《木兰诗》/北朝民歌

1.直接默写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

光照铁衣

2.理解性默写

(1)《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名句是: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木兰诗》中运用妙趣横生的比喻讴歌和赞美木兰谨慎、机敏的名句是: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七、《望岳》/杜甫

1.直接默写

(1)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理解性默写

(1)杜甫的《望岳》一诗中,化用孔子名言,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望岳》中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八、《登飞来峰》/王安石

1.直接默写

(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理解性默写

(1)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两句用夸张手法写古塔之高,并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

(2)《登飞来峰》中有两句诗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是: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九、《游山西村》/陆游

1.直接默写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理解性默写

(1)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出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生活的哲理。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中“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两句从白天写到夜晚,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十、《己亥杂诗》/龚自珍

1.直接默写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理解性默写

(1)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2)龚自珍《己亥杂诗》中,常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十一、《泊秦淮》/杜牧

1.直接默写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理解性默写

(1)杜牧在《泊秦淮》中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两句竭力渲染秦淮河边夜色的清淡素雅,并点明了夜泊的地点。

(2)杜牧在《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两句化用典故,对只知选舞征歌而不以历史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

十二、《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1.直接默写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理解性默写

(1)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感伤的句子是: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点出登台的感谢,也隐晦地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的忧伤。

八年级上册

十三、《黄鹤楼》/崔颢

1.直接默写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2.理解性默写

(1)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描写了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子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十四、《使至塞上》/王维

1.直接默写

(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理解性默写

(1)王维在《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用飞蓬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暗写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描绘了塞外开阔鲜明、气势雄伟的景象。

十五、《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

1.直接默写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

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

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理解性默写

(1)李清照在《渔家傲》中,“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用路途遥远而时光易逝来比喻理想难以实现,写出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

(2)李清照的《渔家傲》中“九万里风鹏正举

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词人决心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乐观地寻求幸福的理想与愿望,也是本诗的主旨句。

十六、《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直接默写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理解性默写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十七、《饮酒》/陶渊明

1.直接默写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2.理解性默写

(1)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写环境的喧闹与做学问没有必然联系的句子是“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2)陶渊明《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以随意的举动表现自己的清高志趣,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

十八、《春望》/杜甫

1.直接默写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理解性默写

(1)刻画出一个忧国思家的爱国者形象的诗句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诗中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来借花鸟之伤表达诗人对国破的沉痛之情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十九、《雁门太守行》/李贺

1.直接默写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

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理解性默写

(1)“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二十、《赤壁》/杜牧1.直接默写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理解性默写

(1)杜牧《赤壁》中“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2)《赤壁》中杜牧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用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与赤壁之战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服。

二十一、《浣溪沙》/晏殊

1.直接默写

(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理解性默写

(1)晏殊《浣溪沙》一词中,通过“新”与“旧”的对比,感叹光阴易逝的两句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2)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名句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八年级下册

二十二、《关雎》/《诗经》

1.直接默写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2)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2.理解性默写

(1)《诗经·关雎》中写雌雄二鸟在水中的陆地相互应和鸣叫的句子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2)《诗经·关雎》中写男子奏起琴瑟来亲近美丽贤淑

的女子的句子是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二十三、《蒹葭》/《诗经》

1.直接默写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2.理解性默写

(1)《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交代节序已是深秋,天刚破晓,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

(2)《蒹葭》中先写深秋早晨茫茫芦苇的景象,接着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两句写主人公对所思之人的苦苦期盼。

二十四、《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1.直接默写

(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2)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理解性默写

(1)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两句描画出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

(2)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结尾“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句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二十五、《卖炭翁》/白居易

1.直接默写

(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

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3)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4)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2.理解性默写

(1)《卖炭翁》描绘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卖炭翁》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二十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1.直接默写

(1)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

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2.理解性默写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作者博大胸怀、作者的济世情怀,表达他旷达胸襟的诗句是: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九年级上册

二十七、《行路难(其一)》/李白

1.直接默写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理解性默写

(1)李白《行路难》中先以夸张写美酒佳肴,接着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用四个连续的

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2)李白《行路难》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借用姜尚、伊尹的故事,暗示人生际遇变化无常,但过一段时间终会得到重用。

(3)李白在《行路难》中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现自己盼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二十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直接默写

(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理解性默写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哪两句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3)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的是: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二十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1.直接默写

(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理解性默写

(1)苏轼在《水调歌头》中以“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两句写他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2)苏轼在《水调歌头》下片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两句用对偶句式来宽慰,表现了他达观的处事态度,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

(3)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最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祝福语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表现了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三十、《无题》/李商隐

1.直接默写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理解性默写

(1)李商隐在《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两句写抒情主人公的遭遇和心境,并以暮春景物的描写表现自己无穷的怅惘与惋惜。

(2)李商隐在《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达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3)《无题》中李商隐用“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两句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出对方的相思之苦,写出了年轻女子对镜自伤的形象和年轻女子寒夜相思的悲凉情境。

九年级下册

三十一、《满江红》/秋瑾

1.直接默写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2.理解性默写在《满江红》中,秋瑾抒发了因不得世人理解而遭受摧折的句子是: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三十二、《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1.直接默写

(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

边声连角起。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

悠霜满地。

2.理解性默写

(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两句写秋天边塞风光,借雁去衡阳回雁峰的典故,反映身处塞外的思归之情。

(2)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上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图景,下阕开头“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两句抒写边关将士远离家乡、有家难回的无限愁情。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下阕写到羌笛悠悠,寒霜洒地,最后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两句写征人苦思万里之遥的故乡,表现了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

三十三、《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1.直接默写

(1)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2)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2.理解性默写

(1)《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生动地描绘千百猎手满山遍野围猎的威武气势的词句是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现作者渴望重新被朝廷重用,建功立业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三十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1.直接默写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2.理解性默写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句通过拔剑抚拭等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形象,表现他对往昔抗金生活的怀念。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两句,表达了作者希望建立抗金复国功业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作者奋发有为的积极思想。

三十五、《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直接默写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理解性默写

(1)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以花喻雪,描写了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景象。

(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两句写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

(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精神。

三十六、《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1.直接默写

(1)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2)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2.理解性默写

(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2)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看江水东流、发思古幽情,也含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的句子是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十七、《过零丁洋》/文天祥

1.直接默写

(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2.理解性默写

(1)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用两个比喻句浓缩了国家的灾难和个人的坎坷,感慨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2)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表现出作者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安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写诗人为自己的命运忧虑,

感叹自己的孤苦伶仃,无力挽救国家的句子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三十八、《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1.直接默写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2)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理解性默写

(1)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中,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且点明该曲主旨的句子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3)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三十九、《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

1.直接默写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

旅葵

2.理解性默写

《十五从军征》中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四十、《相见欢》/李煜

1.直接默写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理解性默写

(1)李煜在《相见欢》中先写词人独自登楼,接着以“月如钩,寂寞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