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41654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0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docx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docx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

2015年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真题及答案

题1~4:

某多层配筋砌块剪力墙房屋,总高度26m,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其中某剪力墙长度5.1m,墙体厚度为190mm,如图1-18所示。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墙体计算截面的弯矩设计值M=500kN.m,轴力设计值N=1300kN,剪力设计值V=180kN。

墙体采用单排孔混凝土空心砌块对孔砌筑,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

1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截面组合剪力设计值Vw(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288

(B).252

(C).216

(D).180

2墙体材料采用MU15砌块、Mb10水泥砂浆、Cb20灌孔混凝土;混凝土砌块的孔洞率为45%、砌体的灌孔率为50%。

试问,该灌孔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M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4.02

(B).4.91

(C).5.32

(D).5.85

3假设灌孔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g=5.0MPa,全部竖向钢筋的截面面积为2412mm2,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为360MPa,墙体内设有水平分布钢筋,墙体计算高度H0=3600mm。

试问,该墙体轴心受压承载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2550

(B).3060

(C).3570

(D).4080

4假设灌孔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g=5.0MPa,偏心受压,不考虑水平钢筋的作用,试问,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墙抗剪承载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310

(B).360

(C).400

(D).450

题5~6:

某网状配筋砖柱轴心受压构件,截面尺寸490mm×490mm,构件计算高度H0=4900mm。

采用MU10级烧结普通砖、M7.5级水泥砂浆砌筑,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

钢筋网采用冷拔低碳钢丝中φb4制作,其抗拉强度设计值fy=430MPa,As=12.6mm2;钢筋网竖向间距sn=240mm,水平间距为@60×60。

5试问,该配筋砖柱的轴心受压抗压强度设计值fn(MPa),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2.64

(B).2.81

(C).3.03

(D).3.20

6假如fn(MPa)已知,体积配筋ρ=0.175,试问,该配筋砖柱的轴心受压承载力(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76fn

(B).188fn

(C).196fn

(D).210fn

7设计木桁架时,下述论述中何项是不正确的?

(A).对于采用原木下弦的木桁架,其跨度不宜大于15m

(B).采用木檩条时,桁架间距不宜大于4m

(C).桁架制作应按其跨度的1/200起拱

(D).桁架受压弦杆的长细比限值为1/150

8采用红松(TCl3B)制作的木桁架中某轴心受拉构件,其截面尺寸为180mm×180mm(方木),桁架处于室内正常环境,安全等级为二级,使用年限为25年。

受拉构件由恒荷载产生的内力约占全部荷载所产生内力的85%。

构件中部有两个沿构件长度方向排列的直径d=20mm的螺栓孔,螺栓孔间距200mm。

试问,该轴心受拉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84

(B).202

(C).213

(D).266

题9~14:

某多层工业厂房采用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基础底面平面尺寸3.6m×3.6m,基础埋深1.5m;地下水位在地表下3.5m。

场地表层分布有3.0m厚的淤泥,拟将基础范围的淤泥挖除后换填碎石,换填厚度1.5m。

厂房的基础及地质情况如图1-19所示。

9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柱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k为1560kN,基础及其以上土体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

试问,此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pk(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20

(B).150

(C).170

(D).190

10已知碎石垫层的重度为20kN/m3,承载力特征值为140kPa。

试问,采取换土垫层措施后,基础底面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fa(kPa),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76

(B).140

(C).156

(D).184

11为满足基础底面应力扩散的要求,试问,垫层底面的最小宽度b'=2b1(m),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3.6

(B).4.0

(C).5.1

(D).5.4

12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pk为130kPa。

假定垫层的压力扩散角为26.8°,试问,相应的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z(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41

(B).53

(C).64

(D).130

13条件同第10题。

试问,垫层底面处的粉质粘土层修正后的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z(kpa),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100

(B).140

(C).176

(D).190

14该碎石垫层的最大干密度ρdmax为2.2t/m3。

试问,为保证垫层的压实质量,碎石的控制干密度ρd(t/m3),应控制在下列何项范围?

(A).2.07~2.13

(B).1.98~2.09

(C).1.98~2.13

(D).1.98~2.07

15该管桩壁厚为65mm,桩尖为敞口形式。

试问,根据地质参数估算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及。

(kN),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323

(B).333

(C).646

(D).666

16假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

为330kN,承台效应系数ηc为0.15,试问,不考虑地震作用时,考虑承台效应的复合基桩承载力特征值只(kN),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330

(B).354

(C).370

(D).390

17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柱传至承台顶面的竖向力Fk为1100kN,力矩Mxk为240kN.m,Mvk为0,承台及其以上土体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

试问,最大的单桩竖向力值Nkmax(kN),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315

(B).350

(C).390

(D).420

18下列关于本工程的管桩堆放、起吊以及施工方面的一些主张,其中何项是不正确的?

(A).现场管桩的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叠层堆放时,不宜超过5层

(B).单节桩可采用专用吊钩勾住桩两端内壁直接进行水平起吊

(C).如采用静压成桩,最大压桩力不宜小于设计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D).如采用锤击成桩,桩终止锤击的控制标准应以贯人度控制为主,桩端设计标高为辅

题19~21:

某多层房屋建在稳定的土质边坡坡顶,采用墙下混凝土条形无筋扩展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C15。

基础及边坡情况如图1-21所示。

19试问,基础底面外边缘线至坡顶的最小水平距离α(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5

(B).2.5

(C).3.8

(D).5.3

20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该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pk为120kPa。

试问,混凝土基础高度H0(m)的最低取值,不应小于下列何项数值?

(A).0.2

(B).0.4

(C).0.5

(D).0.8

21无筋扩展基础所用材料的抗拉、抗弯性能较差,为了保证该基础有足够的刚度,以下何项措施最为有效?

(A).调整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

(B).控制基础台阶宽高比的允许值

(C).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

(D).增加材料的抗压强度

22对某土层取出的标准土样进行压缩-固结试验后,得到的试验成果见表1-2。

(作表)试问,该土层的压缩性应为下列何项所示?

(A).高压缩性

(B).中压缩性

(C).低压缩性

(D).无法判断

23下列关于软弱地基上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的一些主张,其中何项是不正确的?

(A).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或采用增强体的载荷试验结果和其周边土的承载力特征值结合经验确定

(B).对砌体承重结构的房屋,墙体内宜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或钢筋砖圈梁

(C).对五层以上的房屋,如设置沉降缝,沉降缝宽度不应小于120mm

(D).建筑垃圾不可利用作为持力层

24下列有关基坑工程的一些主张,其中何项是不正确的?

提示:

本题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作答。

(A).饱和粘性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采用在土的有效自重压力下预固结的不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确定

(B).作用于支护结构的土压力和水压力,宜按水土分算的原则计算

(C).排桩式支护结构的顶部应设置圈梁,桩顶嵌入圈梁的深度不宜小于50mm

(D).预应力土层锚杆的自由段长度不得少于5m

题25~28:

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楼,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如图1-22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34.0m。

首层层高为3.2m,其他各层层高均为2.8m。

该房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建于Ⅲ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5该房屋基本风压w0=0.55kN/m2,34.0m高度处的风振系数βz=1.60,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声μz=1.55。

假设风荷载沿高度呈倒三角形分布,地面处风荷载标准值为0.0kN/m2。

试问,在图1-22所示方向的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基底剪力标准值(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A).610

(B).725

(C).1040

(D).1450

26考虑非承重墙体刚度,折减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0.60s,试问,该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α1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0.074

(B).0.090

(C).0.093

(D).0.100

27考虑水平地震作用时,需先确定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方向。

试问,抗震设计时该结构必须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方向(即与X轴正向的夹角,按逆时针旋转),应为下列何项所示?

(A).0°、90°

(B).30°、90°、150°

(C).0°、30°、60°、90°

(D).0°、30°、60°、90°、120°、150°

28该房屋剪力墙抗震设计时,试问,下列何项符合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

(A).符合与三级抗震等级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B).符合与二级抗震等级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C).符合与二级抗震等级相应的计算要求和与三级抗震等级相应的构造措施要求

(D).符合与三级抗震等级相应的计算要求和与二级抗震等级相应的构造措施要求

题29~34:

某1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箱形基础顶为嵌固端,房屋高度为36.4m。

首层层高为4.0m,2~10层层高均为3.6m。

该房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

29已知:

特征周期Tan=0.35s,考虑非承重墙体的刚度,折减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1.0s,地震影响系数α1=0.0459;各层(包括屋面层)重力荷载代表值总和∑Gi=110310kN,各层(层顶质点)重力荷载代表值Gi与该层质点计算高度Hi乘积之和∑GiHi=2161314kN.m,第9层(层顶质点)的G9H9=267940kN.m。

当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第9层(层顶质点)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9(kN)时,试问,其值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作答。

(A).405

(B).455

(C).490

(D).535

30若该结构顶部增加突出小屋(第11层水箱间),其层高为3.0m。

已知:

第10层(层顶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10=682.3kN,第11层(层顶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11=85.3kN,第10层的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F10=910.7kN。

试问,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顶部突出小屋(第11层水箱间)以及第10层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标准值VEk11(kN)和VEk10(kN),分别与下列何组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作答。

(A).VEk11=85,VEk10=1680

(B).VEk11=256,VEk10=1680

(C).VEk11=996,VEk10=1680

(D).VEk11=256,VEk10=1850

31沿该建筑物竖向框架结构的层刚度无突变,楼层屈服强度系数ξv分布均匀。

已求得首层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ξy=0.45。

1~3层柱截面及其混凝土强度等级、配筋均相同。

按实配钢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边柱、中柱的受剪承载力分别为:

边柱Vcua1=678kN,中柱Vcua2=960kN。

罕遇地震作用下首层弹性地震剪力标准值为36000kN。

试问,下列何项主张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提示: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作答。

(A).不必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B).需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且必须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或弹塑性时程分析法

(C).通过调整柱实配钢筋使Vcua1和Vcua2增加5%后,可不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D).可采用弹塑性变形的简化计算方法,将罕遇地震作用下按弹性分析的层间位移乘以增大系数1.90

32该框架结构首层某根框架边柱轴压比不小于0.15。

在各种荷载作用下该柱的同方向柱底端弯矩标准值为:

恒荷载作用下MDk=190kN.m;活荷载作用下MLk=94kN.m;水平地震作用下MEk=133kN.m。

若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时活荷载组合值系数为0.5,试问,抗震设计时该柱底端截面的弯矩设计值M(KN.m),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645

(B).690

(C).725

(D).965

33在该结构中某根截面为600mm×600mm的框架柱,h0=5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箍筋采用HRB335级钢(fyv=300N/mm2),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为200mm。

该柱进行抗震设计时,剪跨比λ=2.5,剪力设计值V=650kN,对应的轴力设计值N=340kN(受拉)。

试问,计算所需的非加密区箍筋面积Asv(m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

①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0.85。

(A).275

(B).415

(C).550

(D).665

34在该框架结构中,与截面为600mm×600mm的框架中柱相连的某截面为350mm×600mm的框架梁,纵筋采用HRB335级钢(

)。

试问,该梁端上部和下部纵向钢筋按下列何项配置时,才能全部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的构造要求?

提示:

下列各选项纵筋配筋率均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6.3.2条第1、2款要求。

35某偏心受压单肢剪力墙,位于非底部加强部位,矩形截面尺寸为200mm×l400mm,hw0=1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fc=19.1N/mm2,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βc=1.0);抗震等级为一级,剪跨比入不大于2.5。

试问,在乘以因短肢剪力墙应考虑的增大系数之前,该墙肢允许承受的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最大剪力计算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0.85。

(A).505

(B).575

(C).625

(D).690

题36~37:

某截面尺寸为300mm×3700mm的剪力墙连梁,如图1-23所示,hb0=660mm,净跨ln=15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纵筋采用HRB335级钢(

,fy=300N/mm2),箍筋和腰筋采用HPB235级钢(φ)。

抗震等级为一级。

36已知连梁上、下部纵向钢筋配筋率均不大于2%,钢筋直径均不小于20mm,试问,该连梁箍筋和腰筋按下列何项配置时,能全部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的最低构造要求且配筋量最少?

提示:

梁两侧纵向腰筋为φ10

(A).箍筋伞8@100,腰筋中10@200

(B).箍筋中10@100,腰筋伞10@200

(C).箍筋伞10@100,腰筋巾12@200

(D).箍筋中12@100,腰筋中12@200

37按8度抗震设计时,假定调整后的连梁剪力设计值达到按其截面尺寸控制所允许承担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最大值,作用在连梁上的竖向荷载产生的内力忽略不计,连梁两端弯矩(相同时针方向)

,连梁上、下部配置的纵向钢筋相同,试问,在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的关于连梁强剪弱弯的要求前提下,该连梁上、下部纵向钢筋面积As,(mm2)按下列何项配置时,连梁所能承担的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最大?

提示:

①βcfcbbhb0=3781.8kN。

②由弯矩肘b计算连梁上、下部纵筋时,按下式计算钢筋面积:

,式中γRE=0.75。

(A).982

(B).1473

(C).1620

(D).2367

38某高层建筑,地下一层箱形基础顶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建筑俯视平面和剖面如图1-24所示。

抗震计算时,不计人地基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和基础传下来的竖向力值Nk=165900kN作用于基础底面形心位置;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9600kN,其在地下一层顶产生的倾覆力矩MEk=396000kN.m。

确定基础宽度时,若不考虑地下室周围土的侧压力,基底反力呈直线分布,地基承载力验算满足规范要求,试问,在图1-24所示水平地震作用下,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关于基底应力状态限制要求的基础最小宽度BJ(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5

(B).16

(C).17

(D).18

39下列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一些主张,其中何项是正确的?

(A).对竖向荷载沿平面均匀分布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宜均匀布置在乎面中部

(B).对一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各墙肢截面组合弯矩设计值应按墙底截面组合弯矩计算值乘以大于1.0的增大系数采用

(C).由短肢剪力墙和一般剪力墙构成的某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时,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

(D).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仍应按框架一剪力墙结构采用

40判断下列的一些论点,其中何项是正确的?

(A).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小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平均值的1.3倍,这类结构属于平面扭转规则类型

(B).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大于相邻上一楼层的65%时,此类结构属于竖向规则类型

(C).计算楼层的最大弹性层间位移时,可不计人扭转变形

(D).现浇混凝土刚性楼、屋盖建筑,结构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可按抗侧力构件等效刚度的比例分配

参考答案:

1答案:

A

解析:

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表10.1.3,8度地震区、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房屋高度大于24m,抗震等级为一级。

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10.4.2条,Vw=1.6V=1.6×180kN=288kN

2答案:

B

解析:

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3.2.1-4条进行计算。

砌块的孔洞率δ=45%砌块砌体的灌孔率ρ=50%α=δρ=0.45×0.50=0.225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表3.2.1-3、第3.2.3-3条,MUl5砌块、Mb10水泥砂浆,f=4.02×0.9MPa=3.618MPaCb20混凝土,fc=9.6MPaFg=f+0.6αfc=(3.618+0.6×0.225×9.6)MPa=4.91MPa<2f=2×3.618MPa=7.24MPa

3答案:

D

解析:

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5.1.2条,灌孔砌体,γβ=1

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9.2.2条进行计算,

4答案:

B

解析:

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10.4.4条进行计算,0.2Fgbh=0.2×5×190×5100N=969000N=969kN<N=1300kN,取N=969kN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式(3.2.2),

5答案:

A

解析:

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8.1.2条进行计算网状配筋的体积配筋率

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3.2.1条及3.2.3条A=0.49×0.49m2=0.24m2>0.2m2f=0.9×1.69MPa=1.521MPa;fv=430MPa>320MPa,取fv=320MPa,e=0

6答案:

C

解析:

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8.1.2条进行计算,

7答案:

D

8答案:

C

解析:

根据《木结构设计规范》第4.2.1条,查表4.2.1-3,ft=8.0N/mm2根据《木结构设计规范》第4.2.3条,构件矩形截面短边尺寸大于150mm时,其强度设计值可提高10%;按《木结构设计规范》表4.2.14,按恒荷载验算时,强度设计值调整系数为0.8;按《木结构设计规范》表4.2.1-5,需考虑使用年限为25年时,强度设计值调整系数为1.05;根据《木结构设计规范》第5.1.1条,需考虑分布在150mm长度上的缺孔投影面积,因此轴向拉力:

N=ftAn=1.1×0.8×1.05×8.0×(180×180-20×180)N=212889.6N=212.9kN

9答案:

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式(5.2.2-1),

10答案:

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3.0.4条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式(5.2.4),fa=fak+ηdγm,(d-0.5)=(140+1.0×l6×(1.5-0.5))kPa=156kPa

11答案:

C

解析:

z=1.5m,b=3.6m,z/b=0.42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4.2.2条,b'≥b+2ztanθ=(3.6+2×1.5tan26.8°)m=5.12m

12答案:

B

解析:

查《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表4.2.1,经插值得θ=26.8°

13答案:

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4.2.1条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式(5.2.4),faz=fak+ηdY(6-3)+ηdγm(d-0.5)=[100+1.O×l6×0(3-0.5)]kPa=140kPa

14答案:

A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4.2.6条,对碎石垫层,压实系数A取0.94~0.97

pd=Pdmaxλc=2.2(0.94~0.97)t/m3=2.07~2.13t/m3

15答案:

A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3.8条,

16答案:

B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2.5条,R=Ra+ηcfakAcfak=120kPa

R=(330+0.15×120×1.314)kN=354kN

17答案:

C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式(5.1.1-2),

18答案:

D

解析:

A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7.2.3条第3款,正确。

B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7.2.2条第3款,正确。

C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7.5.7条,正确。

D桩端持力层为可塑状粉质粘土,属一般土层,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7.4.6条第1款,应以桩端设计标高控制为主,贯人度为辅,故错误。

19答案:

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4.2条式(5.402-1),

20答案: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