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省某校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42002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省某校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建省某校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建省某校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建省某校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建省某校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建省某校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建省某校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建省某校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建省某校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建省某校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建省某校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建省某校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建省某校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建省某校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建省某校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建省某校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建省某校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建省某校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建省某校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建省某校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省某校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建省某校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省某校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省某校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建省某校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建省某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情景默写

 

1.默写

(1)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2)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

(3)遥怜故园菊,________。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________,________ 。

(5)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________。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________,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选择题

 

指出下列句子中每组加点词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

A.他是本城中极

的人。

B.站在屋檐

,月亮

去了,太阳还没有

来。

C.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

过?

在雾中神情紧张地

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

,心儿怦怦直跳,惟恐意外发生。

D.

偷偷地从土

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他这种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值得大家     。

我14岁就离开     ,参加了革命。

年轻人,你应该走出去     一番。

A.效尤 故乡 经历B.效仿 故乡 经历

C.效尤 家乡 阅历D.效仿 家乡 阅历

三、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挑拣轻松容易的,放弃困难的,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⑥对同志对人民       满腔热chén,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如果用一个成语来替换③句中画线部分的文字,下面成语中最不恰当的是(    )

A.避重就轻B.挑肥拣瘦C.拈轻怕重D.任劳任怨

(2)根据⑥句中的拼音,应填的汉字是        。

(3)⑥句中的横线上应填的关联词语是       。

(4)本文段运用________的表达方式,论述了________的观点。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

有关机构公布的国民阅读指标数据

(1)国民阅读率指标。

(指的是有一定阅读行为的人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所占的比率)

(2)国民图书阅读量指标。

(以年为统计周期,以本为计量单位)

(3)请分析材料中的两个统计图,用文字概括出统计图的信息,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4)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我校决定在“世界读书日”开展宣传活动。

下面两句话是这次活动拟定的主题口号,你会选哪一条?

请说出理由。

A好书悦读,经典重温 B世界读书日,读书很快乐

我选(________),理由:

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江南逢李龟年

杜 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下列对本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突显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2)前两句诗人在追忆什么?

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①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②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③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④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十二章)

(1)下面各组句子中画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行:

夫君子之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

B.致:

非宁静无以致远      学以致用(成语)

C.意:

意与日去           目似瞑,意暇甚

D.学:

夫学须静也          非志无以成学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甲】文中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哪几个条件?

(4)【甲】【乙】两文都谈了共同的话题“志”,【乙】文②③两则围绕“志”,侧重谈了_______________,这个内容与【甲】文的“_______________”是相互印证的。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各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选段从多角度对百草园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相对应的句子。

写视觉的:

________

写听觉的:

________

写味觉的:

________

(2)作者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请结合选段的描述,说说“乐”体现在哪里?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照相师

王 往

照相师来了,女孩们激动起来。

寻找焦点的人,首先成了焦点。

瞧他那一身打扮,大波浪的披肩发,直筒裤子,尖头皮鞋,花格衬衫,套着一个鼓鼓囊囊的红背心。

要是村里哪个小伙子装扮成这样,不被人说成“二流子”才怪呢。

可是他这样装扮,村里人觉得理所当然,要知道,人家是照相师呢,胸前吊着的相机为他的职业做了证明。

村里人不会用“艺术气质”这样的词语,但是他们知道持有相机的人,应该不同凡俗,异于常人。

人们或远或近地看着他,想像着自己或者某个亲人的面容,仿佛他的到来是为了提醒记忆里的一些事物。

女孩们是他的主要顾客。

她们奔走相告:

照相师来了!

照相啵?

啊?

在哪儿?

听到消息的女孩先是惊喜,然后故意掩饰自己的激动:

我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衣服,你先去吧。

传达消息的女孩当然知道对方心理,一个劲催:

还不快收拾,照相师说走就走了。

照相师不会那么快就走,他那个在城里的家等着他用按快门的方式换来温饱。

他不会白等。

女孩们一个一个站到了他的镜头前。

有单个的,有合影的,也有抱着孩子,也有搀扶着老人的。

在村里照相,人们要放松得多,他们不用正襟危坐,没有面对陌生人的羞怯。

这也是照相师选择下乡的原因,他每次都能有可观的收入。

他调着焦距,变换着姿势,寻找最佳角度,捕捉人们最自然最生动的表情。

他知道快门按下的瞬间,美与梦想将定格为永恒。

他还知道,对一个照相师来说,拍摄人像看似容易,却是最有难度最显功力的艺术:

每一个表情里都有内心的语言,都有被拍摄者的性格,光与影的交汇就是对一个人内心的呈现。

无论是出于艺术的考虑,还是出于生意的原因,他都不敢马虎一点儿。

当他将冲洗出来的照片交到人们手上时,人们会左右端详,如果再夸赞几句,他就觉得极有成就,人们为什么通过瞬间保留下来的自己,感觉自己的存在?

这实在是很好玩很让人思索的问题。

是不是人们将某种梦想寄托在了照片上,觉得那个照片上的人是另一个自己?

照相师也遇到过不喜欢照相的女孩。

盐码村的女孩小茴就不喜欢照相。

小茴家门前有几株月季,村里的女孩都喜欢以她家的月季为背景照相,人家一来,小茴就悄悄地溜了。

那一天,照相师进村不久就下了雨,他慌乱中来到了小茴家的瓜架下。

小茴和她母亲从地里匆匆回来了,赶紧开了门,叫他去屋子里。

他发现这个平时冷冰冰的女孩其实很好,热情善良,她给他拿来干净的毛巾擦水,给他倒上热腾腾的茶,冒雨去做豆腐的人家打来了豆腐,让他不要过意不去,就像到自己家一样。

吃饭时,照相师发现,小茴的左眼眉梢上角隐藏着一个米粒大的疤痕,不是很深,并不显眼,他想,小茴不爱照相,是不是因为这个细小的疤痕呢?

吃了饭,雨也停了,照相师说,我给你们照张相吧?

母亲笑笑,看着女儿。

小茴低头不语。

照相师走到月季花跟前,摘了一朵,对她说,我给你照一张拿着花的照片,保证好看,小茴的眼角里放出了惊喜的光芒。

她站到月季花跟前,将那朵被雨水润得更显明艳的花举了起来,花朵遮住了她四分之一的脸庞,露出了忧伤而又憧憬的表情。

照相师感到了一种别致的美,神秘,梦幻。

他轻轻按下了快门。

接着,他又给小茴的母亲照了一张,还给母女俩照了合影。

几天之后,照相师送来了照片,小茴扫了一眼,就很快收了起来。

照相师笑笑,你是我拍到的最好看的女孩。

小茴的脸红了。

照相师又拿出一张照片,说你看看,知道这是谁吗?

小茴盯着照片上的女子问:

是谁?

照相师说:

我对象,她腿有残疾,但是人很好,性格开朗,头一次见面,她就把我吸引了。

真的很漂亮!

小茴笑着点头。

照相师说:

我们明年想开个照相馆,等你有了男朋友带去我那里合影啊,我免费!

小茴的脸又红了。

照相师笑笑,说我走了。

他走了几步,回头看了一下,小茴已经不见了。

他知道她一定躲到屋里欣赏自己的照片去了。

其实他的妻子并无残疾。

他为这个临时想出的谎言默默地抱怨了自己一下,算是对妻子的歉意,然后大声吆喝起来:

照相啦,照相……照相啦……

(选自《百花园》2016年第3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照相师来到乡下,村里的人就激动起来,奔走相告,这从一个侧面表现了特定时期农村生活条件的落后,同时表现了乡下民风的淳朴。

B.照相师不仅有艺术气质,而且有艺术良知,他固然要靠照相赚钱养家糊口,不过也通过照相把让他照相的人的美与梦想定格为永恒。

C.村里的女孩都喜欢以小茴家的月季为背景照相,可是小茴见她们来照相就悄悄地溜掉,这说明小茴是个不喜热闹、性格孤僻的女孩。

D.小茴在照相时举起被雨水润得更显明艳的月季花,遮掩住了她的疤痕,还为她增添了靓丽,所以照相师说她是他拍到的最好看的女孩。

(2)小说中的照相师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3)小说前面主要叙述照相师和村里人的故事,后面主要叙述照相师和小茴的故事,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七、名著阅读

 

阅读名著《朝花夕拾》,完成下列小题。

(1)根据以下提示写出人物名称。

①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   )

②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   )

③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   )

④他的脸是圆而胖的,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   )

(2)从《朝花夕拾》的阅读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童年鲁迅?

结合内容简要作答。

八、作文

 

题目:

请以“我与     老师二三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合理安排所写事件的顺序。

(3)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不写错别字,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建省某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情景默写

1.

【答案】

(1)峨眉山月半轮秋

(2)一夜征人尽望乡

(3)应傍战场开

(4)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5)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

峨,傍。

二、选择题

【答案】

B

【考点】

咏雪(《世说新语》)

一词多义

病句辨析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词性的辨别和应用。

实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

虚词: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B项加点词词性不同,分别为:

其他各项分别为:

介词/动词/动词。

A项都是形容词,C项都是动词,D项都是名词。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D

【考点】

词义辨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

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

D项正确,

“效仿”意思是“模仿,效法”,含褒义,“效尤”意思是“仿效坏的行为”,所以第一句应该用“效仿”,排除AC项。

“故乡”指出生的地方,或曾经长期居住的地方,自己现在已经不住在那里。

常用于书面语中。

“家乡”指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自己现在可能居住在那里,也可能不居住在那里。

常用于口语中。

所以第二句应该用“家乡”,排除B项。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三、综合性学习

【答案】

D

(2)忱

(3)不是

(4)夹叙夹议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考点】

议论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成语的使用

根据拼音写字词

关联词语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A项,避重就轻:

意思是指回避重的责任,只拣轻的来承担,也指回避主要的问题,只谈无关重要的方面。

B项,挑肥拣瘦:

挑选对自己有利的,含贬义。

C项,拈轻怕重:

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工作,害怕繁重的工作,怕挑重担。

D项,任劳任怨:

比喻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与文中意思相反。

故选D。

(2)“chén”应写作“忱”。

(3)根据后文“满腔热忱”和“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可知关联词应为“不是……而是”。

(4)“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运用的是议论的表达方式。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运用的是记叙的表达方式。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运用的是议论的表达方式。

所以本段文字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有力论述了本段文字的论点“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据此理解,概括并填写作答。

【答案】

(1)9-13岁未成年人在阅读率指标和和人均阅读量指标两方面都远远高于18—70岁成人,可见9-13岁的未成年人比18-70岁的成年人更喜爱读书。

(2)①选A理由:

“悦”和“阅”谐音双关,强调阅读经典好书,使人身心愉悦。

【考点】

综合读写

统计图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对图表的认识。

首先要读懂图表所表述的内容,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抓住问题的关键来作答。

看图表对其内容进行概括或说明图表反映的问题时,既要横向比较也要纵向比较。

通过两个图表可以看出9-13岁的未成年人比18-70岁的成年人更喜爱读书。

(2)本题考查对“世界读书日”活动中主题口号的选择和理解。

主题口号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宣传鼓动口号”有引人注意和令人难忘的特点,有很强的号召力和鼓动力。

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主题口号的特点,即简洁,有号召力。

答案不唯一,理解合理既可。

四、诗歌鉴赏

【答案】

C

(2)追忆的是往昔与李龟年的交往,流露出来的是对盛世生活的怀念。

【考点】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古诗词曲内容理解与分析

课内古诗词曲阅读

把握主旨情感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C项,本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怀,但作者抒情时,却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用双关的手法隐晦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颠沛流离之感。

(2)诗句的意思是: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由此可知,开头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或交往,寄寓了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

五、文言文阅读

【答案】

B

(2)①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②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3)一是立志,二是学习,三是惜时。

(4)不能因贫穷的生活而改变“志”(或“要坚守志”),非淡泊无以明志

【考点】

文言文比较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诫子书(诸葛亮)

一词多义

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文言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A项,操行、操守、品德/同行。

B项,都是“达到”的意思。

C项,意志/神情、态度。

D项,学习/学问。

故选B。

(2)①淫慢:

放纵懈怠。

励:

振奋。

险躁:

轻薄浮躁。

治:

修养。

②富,贵:

形容词作动词。

于:

介词,对,对于。

(3)阅读【甲】文可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志无以成学”讲的是立志的重要,“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讲的是学习的重要,“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讲的是珍惜时间的重要,由此可知,要成才必须具备立志、学习、惜时这三个条件。

(4)【乙】文中②写到“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③写到“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二者都侧重谈要坚守“志”,不能因贫穷的生活而改变“志”。

【甲】文中“非淡泊无以明志”意为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从这一角度看,【乙】文中的②③与其相互印证,都强调要坚守“志”。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

【答案】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百草园的景物用成人的眼光看并不新鲜,但在儿童眼里,这里的景物色彩斑斓、活泼可爱,生机勃勃;而且还能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一切都新奇快乐,确是“我”的乐园。

【考点】

散文阅读

【解析】

本阅读语段出自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主要描写了百草园里的景物,以及我们可以在里面做的趣事。

文段运用多种写作方式,将百草园写得有声有味有趣,引人入胜。

【解答】

本题考查写景角度的分析。

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写景的四个角度:

视觉(眼睛所看到的)、听觉(耳朵所听到的)、嗅觉(鼻子所闻到的)、触觉(身体所感觉到的)。

结合文段中的内容,“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是视觉;“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是听觉;“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是味觉。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需结合全文来分析。

这里有可人的自然美景,有自由快乐的生活,听虫子唱歌、遇见蜈蚣、按住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所以说是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答案】

B

(2)①认真敬业。

知道拍摄人像对被拍摄者的作用,丝毫不马虎。

②真诚友善。

主动给小茴和她母亲照相,还邀请小茴将来带着男朋友到自家照相馆免费合影。

③体贴用心。

他洞察到小茴不肯照相可能是因为脸上的疤痕,就借一朵月季花为小茴圆满照相;为了不让小茴自卑,“撒谎”说妻子有残疾,而最后又感觉愧对妻子。

(3)①结构上,点面结合,层次分明,前面从面上表现照相师和村里人的关系,后面从点上表现照相师和村里人的关系。

②写法上,衬托突出,引起关注,用村里人喜欢照相反衬出小茴不喜欢照相的反常。

③形象上,从不同侧面表现主人公形象,使人物形象丰满,前面侧重塑造照相师光鲜敬业的形象,后面侧重塑造照相师真诚友善的形象。

【考点】

情节构思

分析人物形象(小说)

理解内容,概括归纳要点(小说)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A项,这不能表现乡下民风的淳朴。

C项,“说明小茴是个不喜热闹、性格孤僻的女孩”分析错误,从下文她招待照相师可以看出她是个热情待人的女孩,她不愿照相是因为她自卑。

D项,“照相师说她是他拍到的最好看的女孩”是出于对她的鼓励呵护,希望她自信。

故选B。

(2)人物形象可以结合人物的职业,从人物描写和人物相关事件去分析概括。

第九段人物描写“他调着焦距,变换着姿势,寻找最佳角度……还是出于生意的原因,他都不敢马虎一点儿”,第十段人物描写“当他将冲洗出来的照片交到人们手上时,人们会左右端详,如果再夸赞几句,他就觉得极有成就”,体现出照相师的专业水平高,敬业,对照相艺术一丝不苟。

从第十六段“照相师说,我给你们照张相吧”,倒数第五段“照相师说:

我们明年想开个照相馆,等你有了男朋友带去我那里合影啊,我免费”等描写中可以看出照相师真诚友善。

从发现小茴的疤痕,给小茴搭配月季,认真巧妙地拍照,对小茴“说谎”,鼓励她等等,都能概括出照相师是一个观察仔细、善解人意、富有爱心的人。

(3)此类题目一般宜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作答,先点明作用,再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表达效果。

内容主要结合文本回答,结构主要从所处的位置入手,前面的段落主要有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的作用。

还要看句段在文中的位置,因为位置不同,作用不同,答法也不同。

小说前面主要叙述照相师和村里人的故事,这是从面上表现照相师和村里人的关系;后面主要叙述照相师和小茴的故事,这是从点上表现照相师和村里人的关系。

这样安排,在手法上采用的是点面结合的方式,在结构上显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村里人对照相师友好,照相师尽心尽力为村民们照出令他们满意的相片,他们之间充满温情,他们身上的真善美是小说动人之处。

照相师不仅有艺术气质,而且有艺术良知,他固然要靠照相赚钱养家糊口,不过也通过照相把让他照相的人的美与梦想定格为永恒。

在写法上,衬托突出,引起关注,用村里人喜欢照相反衬出小茴不喜欢照相的反常。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小说从不同侧面表现主人公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