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42893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

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

2018.5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

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案写在答卷纸上的指定位置。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卷纸。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小说写一个▲的小角色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长为戏班台柱子的故事,以其浓郁的地域色彩和深刻的文化反思▲国内最高级别大奖。

作者多年创作,成果丰硕,影响广泛,获此殊荣,可谓▲。

A.跑江湖问鼎名副其实

B.跑龙套染指名副其实

C.跑江湖染指实至名归

D.跑龙套问鼎实至名归

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我是职场新人,很多规矩都不懂,不当之处请大家见谅。

B.年前回乡,给您捎带了一点土仪,不成敬意,还望笑纳。

C.此行承蒙雅爱,全程叨陪,设宴款待,盛情厚意,不胜感激。

D.欣闻兄台喜得麟儿,衷心祝愿贵公子健康聪明,茁壮成长。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们停止说话,且看那瞬息万变的落照。

迤逦行来,已到水边,水已成冰。

▲。

▲。

▲。

▲,▲,但也有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

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着绮辉

岸边几株枯树,恰为夕阳做了画框

框外娇红的西山,这时却全呈黛青色,鲜嫩润泽

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

远山凹处,红日正沉,照得天边山顶一片通红

A.

B.

C.

D.

4.下列句子没有比喻修辞的一句是(3分)

A.做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

B.屋顶花园有孩子们溜冰,咕滋咕滋锉过来又锉过去,听得我们一粒粒牙齿在牙龈里发酸,仿佛剔一剔便会掉下来。

C.我们又叫又笑,互相捶打,又在田埂上坐了很久。

满天清明,飞舞的蚊蚋在我们头上罩了一层银亮的雾。

D.我知道父亲要等到天黑才回来,等田野消停下来,细细密密的虫声水一样从地里渗出来,越漫越厚,越漫越深。

5.下列对南京书展徽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标志左上方图形由“南”字拼音首字母化入,似打开的城门,展现南京书展欢迎包容的姿态。

B.标志右上方文字是繁体字“書”字的艺术变体,说明此次展览主体是书籍,同时表示书籍繁多。

C.标志下方有“南京书展”四个汉字,下面又有对应的英文翻译,表明此次书展中外书籍齐全。

D.该标志图文结合,疏密有致,寓意丰富,在和谐统一中传达出南京的历史特色和文化气息。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王冕传

[清]朱彝尊

王冕,字元章,诸暨田家子也。

父命牧牛,冕放牛陇上,潜入学听村童诵书。

暮亡其牛,父怒,挞之。

他日依僧寺,夜坐佛膝,映长明灯读书。

安阳韩性异而致之,遂从性学,通《春秋》。

尝一试进士举,不第,焚所为文,读古兵法。

恒著高檐帽,衣绿蓑衣,蹑长齿屐,击木剑,或骑牛行市中。

人或疾其狂,同里王艮特爱重之,为拜其母。

艮为江浙检校,冕往谒,履敝不完,足指践地。

艮遗之草履一两,讽使就吏禄,冕笑不言,置其履而去。

归迎其母至会稽,驾以白牛车,冕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皆讪笑,冕不顾也。

所居倚土壁庋釜,执爨养母,教授弟子,以为常。

高邮申屠駉任绍兴理官,过钱塘,问交于王艮。

艮曰:

“里有王元章者,其志行不求合于俗,君欲与语,非就见不可。

”駉至,即遣吏自通。

冕曰:

“吾不识申屠君。

”谢不见。

駉乃造其庐,执礼甚恭。

冕始见之。

东游吴,北至燕。

泰不华荐以馆职,冕曰:

“公愚人哉!

不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为?

”翰林学士危素,冕不识也,居钟楼街,冕知之。

一日,素骑过冕,冕揖之坐,不问名姓,忽曰:

“公非住钟楼街者耶?

”曰:

“然。

”冕更不与语。

素出,或问客为谁,笑曰:

“此必危太朴也,吾尝诵其文,有诡气,今睹其人举止,亦然。

冕善诗,通篆籀,始用花乳石刻私印,尤长画梅,以胭脂作没骨体。

燕京贵人争求画,乃以一幅张壁间,题诗其上,语含讽刺,人欲执之。

冕觉,乃亟归。

谓友曰:

“黄河北流,天下且大乱矣。

”携妻孥隐会稽之九里山,号煮石山农。

太祖既取婺州,遣胡大海攻绍兴。

居人奔窜,冕不为动。

兵执之,与俱见大海。

大海延问策,冕曰:

“越人秉义,不可以犯;若为义,谁敢不服?

若为非义,谁则非敌?

”太祖闻其名,授以谘议参军,而冕死矣。

朱彝尊曰:

当元之季多逸民,冕其一也。

自宋文宪《传》[注]出,世皆以“参军”目之,冕亦何尝一日参军事哉?

因别为传,上之史馆,冀编纂者择焉。

(节选自《朱彝尊选集》)

[注]宋文宪,即明朝宋濂,著有《王冕传》。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阳韩性异而致之致:

招引

B.冕被古冠服随车后被:

穿戴

C.素骑过冕过:

经过

D.当元之季多逸民季:

末世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举”,指进士科考试,文中泛指科举考试。

进士科原为考试科目之一,明清以来的科举以进士科考试最为重要。

B.“拜其母”,是古人的一种结交礼,表示结成通家之好。

王艮把王冕带去拜见自己的母亲,表明他对王冕的赏识与器重。

C.“篆籀”,是汉字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书体。

具体而言,“籀”指大篆,“篆”一般指小篆,从大篆简化而来。

D.“太祖”本是对先祖的称谓,后多用作开国帝王的庙号。

从王冕的生活时代推断,文中的“太祖”当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8.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公愚人哉!

不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为?

(2)因别为传,上之史馆,冀编纂者择焉。

9.请依据文章第二段,概括王冕的精神特质。

(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2题。

伤春五首(其二)

杜甫

莺入新年语,花开满故枝。

天青风卷幔,草碧水通池。

牢落官军远,萧条万事危。

鬓毛元自白,泪点向来垂。

不是无兄弟,其如有别离。

巴山春色静,北望转逶迤。

[自注]巴阆僻远,伤春罢,始知春前已收宫阙。

10.前四句写景角度多样,请加以概括。

(3分)

11.诗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

(4分)

12.请赏析诗歌最后两句的妙处。

(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独学而无友,▲。

(《礼记·学记》)

(2)君子生非异也,▲。

(荀子《劝学》)

(3)乘骐骥以驰骋兮,▲!

(屈原《离骚》)

(4)陛下亦宜自谋,▲,察纳雅言。

(诸葛亮《出师表》)

(5)观古今于须臾,▲。

(陆机《文赋》)

(6)▲,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7)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题。

惜笛人语

钟晓阳

教我笛子的老师姓叶,男的,碰见他真是我的运气。

第一次上课,叶老师进来,拿什么敲我肩头一记,示意我跟他去。

那一敲,定下了师生名分。

那次我在笛子的尾端吊了一只玉佛,叶老师说:

“很多人以为这两个穿绳孔是用来穿系饰物的,其实它们也有实际的用途。

”虽然他没有说明系饰物是错的,我觉得极不好意思,第二次去就把小玉佛解下来了。

坐在对面,听他讲笛子的种种,觉得一举手一投足都显出他为人的恬淡祥和。

有魄力有冲劲的年轻人是待开的朝花,时辰到了不是开的,是爆的,一蓬蓬色彩浓浓的要染没周遭,急迫地要拥抱一切。

像叶老师,是让岁月冲淡了的,根柢深厚,完全禁得起平淡的日子,不与众物争持。

我不是学笛子的天才。

初学阶段,用气不得其法,胀得脸红脖子粗的,画成漫画是七窍喷烟。

过了这一关,学吹高音。

风门不得掌握,两唇磨擦,“噗兹”一声,擦出口水花。

那一刻我难堪到极点,叶老师只是轻蹙眉尖,对着你不甚可救的样子笑一笑。

不过,无论如何那小小隔音室里的笛声到底日益清顺了。

反过来吹从前的曲谱,居然得心应手,也有余裕多用点感情,真是万分高兴。

又一次,上完了课,两人出来站在街上讲话。

离了那隔音室,我竟觉生疏。

几回早到了,在室外稍候,上一个学生出来,和他道声再会,他也应了。

我这才发觉我从来没跟他说再见,他也就不讲。

在室内吹笛子,使人有英才错用之感。

笛音撞墙碰壁,摔摔跌跌。

如果它们是活的,一定都变得焦头烂额。

阳台上就不同,放生一般把笛音放出去,开朗广阔尽显出来了。

晚间对面是熠熠灯火,市声沉淀而笛韵嘹亮,仿佛天籁,凡心一动落在红尘,从此生于民间长于民间。

有风更好,笛声自身是风,飘到很远的地方,让人听了梦魂一惊,忽起辽远之思。

日间也有日间的情调,望出去尽是密密匝匝的公寓洋房。

马路上轿车一辆接一辆,遮阳伞像鲜艳夺目的花蘑菇,上坡的上坡,下坡的下坡。

卖豆腐花的戴顶草帽腆着胖肚子一路吆喝上来。

这时吹吹笛子,有一种人生在世的踏实感。

不过,笛子最好还是要在山头或草原上吹,最能领略它的春光明媚,春意剔透。

一曲“牧童短篇”,我最喜欢。

叶老师以二胡替我伴奏。

想想还是该由牧童来吹,牛背上一挫一荡,那样的悠闲。

日出而出,日入而入,鸡鸣桑树颠,落霞赶炊烟。

好像岁月也在那儿踱来踱去,老也不走。

我是城市人,城市的悠闲是偶尔跳出来的休止符。

总设法要把它消磨得值得回味,于是连那消磨的心情也是焦急的。

我在这里吹,老师在一旁拉,光阴就匆匆地去了。

叶老师会演奏的管弦乐器至少有四种:

笛子、扬琴、古筝、二胡。

箫笛比其它乐器与演奏者有更切身的关系,因为用的是气。

声由气出,音由声出;不止精神,连整个身体都要投入。

笛子音色清亮圆润,悠扬处绝伦无匹。

凄伤之曲落到笛管中也带几分高扬,公然说与天下人知晓。

箫则是万般情绪诉与自己听,一扇户牖,几家民房,都可以是箫声徘徊地。

箫身长而孔疏,男子吹比较好,但必须有个深沉壮阔的背景。

扬琴也是男子的。

每逢叶老师替我用扬琴伴奏,琤琤琮琮,纷纷繁繁,铿锵中轻盈可喜。

许多东西要交代,但交代得有条不紊。

古筝是女子的,人要素静,且要低眉垂睫,一派清简。

一种凄婉处,万物皆沉静下来。

二胡无论如何是男子的。

箫笛是情绪多于故事,二胡则是说不尽的故事,拉来拉去拉不完。

想象中拉二胡的该是个长方形脸,瘦,穷──至少不能太富裕,穿一袭浅灰夹袍,在露冷的小天井里、老榕树下,满地青白的月光像碾碎的玉。

夜阑人静了,想起往事,真是唉唉唉三声唏嘘。

百般乐器,无论吹弹敲拨,皆不可有表演之心。

此心一生,魔障即生,就算多精通也是不成大器的。

惜笛人说惜笛话,有此两句:

“暗红尘霎时雪亮,热春光一阵冰凉。

(有删改)

14.简要概括文中叶老师的形象特点。

(4分)

15.赏析文章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6分)

16.倒数第二段关于扬琴等乐器的叙写有何作用?

(4分)

17.结合全文,探究文末“暗红尘霎时雪亮,热春光一阵冰凉”的丰富意蕴。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8~20题。

医学的“混账”

王一方

在我们的日常交往中,有些词语是需要进行一番甄别的。

譬如“混账”,本来意义是商务交往中的“账目混杂”。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混账”变调了,逐渐演化成一个道德感、情绪感都很强的训斥语。

其实,这世界是复杂的,许多事、许多学问都遵循“混沌”的原则与规律行事,不会全是“小葱拌豆腐”,需要“王顾左右而言他”。

因此,我们不能完全以会计或审计的头脑处事,把“混账”的眼光与多元的思维统统打倒。

 无疑,人类认识自身的医学是复杂的,它的身份就有些“混沌”。

医学是什么?

一直是一个问题,是科学?

是人学?

在国人这里,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普罗大众,都坚信医学是科学,只有“一小撮”人文学者认为医学也是人学,但在西方,“医学不是科学”的认知却是十分普遍的。

或者可以折中一下,既是科学,又不是科学,基础医学是科学,临床医学更多的是技术与艺术,因此,诺贝尔奖的医科分项叫“生理学及医学奖”。

  如果遵从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传统与立场,医疗活动中的许多程序与内容是必须入“另册”的。

譬如“病因”,科学的病因学必须是客观的,因果链条的演进关系是循证的、确凿的。

统计数学的导入提升了医学群体研究以及疾病规律认知的水平,但是无法突破“个体”医学研究的复杂性“高墙”,抵达“个体”人类的多样性、复杂性包裹的“真理内核”,因此,许多情况下,尤其是个体疾病的因果分析都是推测性的、或然的、片面的。

现实的研究瓶颈是“脑科学”的精微奥秘至今迷雾重重,人类的生物学属性与灵魂性,即心理、社会、人文属性无法在这里融会“并账”,只能简单“混账”。

病因学的“混账”必然波及到治疗学,科学的治疗应该是针对真实病因的“靶心”处置,但无奈我们很多情况下,无法寻找到真实的、彻底的、完整的“靶心”,也就无法给出病因学治疗,而只能做发病学、症状学处理,甚至只能做泛化的准心理学治疗。

心术不纯者更是为了提取药品奖励,把有用的,没用的,甚至有害的药品统统堆上去,开的不仅仅是学理上,更是良知上“混账”的处方。

回顾一下近代医学的历史,检点一下自己的医疗行为:

医学都干了些什么?

都能干些什么?

美国有一个不知名的撒拉钠克湖,湖畔有一座医生的墓庐,墓碑上这样写道: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这个墓志铭真实地表达了近二百年来人类医学与医疗的心态与姿态。

也许,仅仅从理论医学与伦理的层面来讨论有些“干涩”,我们可以回到鲜活的医疗生活中来“拉家常”。

一个医师与病人共同的日常经验就是——疼痛。

在临床上,疼痛是最普遍的主诉,最直接的求医动因,是底座最庞大的“冰山之尖”。

因此疼痛治疗遭受的社会批评也最多,如“治标不治本”的症状学处置,“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治疗,其实,根子都在疼痛形成、表现的多元性、多样性、复杂性上。

每一次疼痛的发生与演进都有一个精彩的人生故事,都是一个心理、社会事件,甚至是一个精神事件,仅仅从生物学向度去解读是分内的,省事的,但也是苍白的,片面的。

许多临床大夫不愿意接受“混账”的多元探究思维,而惯性地循着生物学还原论的思路继续“分账”下去,一时恐怕也难以指责他们。

不过,一旦脑科学的秘密被破译,生物—心理—社会—人文的交换密码与机制被找到,局面就会发生巨变,到那时,人类不仅可以轻松地疗治疼痛,还将在更广阔的天地里认识生命、疾病、死亡,驾驭自身的命运。

风物长宜放眼量,如果着眼于未来医学的远景,着眼于医学的“必然王国”境界,当下还应该有那么一些对“混账”的宽容。

(选自《读书》2006年第2期,有删改)

18.请概括全文的论述思路。

(6分)

19.结合语境,分别解释两处画线短语的含义。

(6分)

20.文章第五段引述医生的墓志铭,有何作用?

(6分)

七、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少不了游戏。

游戏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处事方式,还是一种人生态度。

游戏,有的需要积极投入,有的则要保持距离。

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附加题

2018.5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页。

满分40分。

考试时间为3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卷纸的密封线内。

答案写在答卷纸的指定位置。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卷纸。

一、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

(10分)

世言白少傅诗格卑,虽诚有之,然亦不可不察也。

元白张籍诗,皆自陶阮中出,专以道得人心中事为工,本不应格卑,但其词伤于太烦,其意伤于太尽,遂成冗长卑陋尔。

比之吴融韩偓俳优之词号为格卑则有间矣若收敛其词而少加含蓄其意味岂复可及也。

苏端明子瞻喜之,良有由然。

(节选自张戒《岁寒堂诗话》)

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5处)(5分)

比之吴融韩偓俳优之词号为格卑则有间矣若收敛其词而少加含蓄其意味岂复可及也。

23.“白少傅”是指▲,“陶阮”指陶渊明和▲。

(2分)

24.作者对白少傅的诗格有哪些评价?

请概括回答。

(3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魏军进攻绵竹,后主刘禅慌忙召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抗拒魏兵,诸葛瞻父子拼死力战,双双战死,刘禅投降钟会,西蜀灭亡。

B.欧也妮生日当天夜里,各有各的心事:

夏尔在想父亲打发他来的目的,欧也妮第一次梦见了爱情,拿侬在想金色的睡衣,葛朗台太太感受到丈夫内心的翻腾。

C.《老人与海》中援引了基督受难的不少细节,作者有意识地把老人视作基督的化身,其目的在于隐喻人生是受难的过程。

D.常四爷初次出场时,雄赳赳地提着鸟笼;第二次出场时,拎着两只鸡,祝贺茶馆重新开张;第三次,提着小筐,特地买来纸钱祭奠自己。

E.《呐喊》中的《兔和猫》《鸭的喜剧》两篇作品,散文化色彩较浓,且有别于鲁迅冷峻凝重的一贯风格,充满温情。

26.简答题。

(10分)

(1)凤姐和探春都有理家之才,但两人行事迥异,请比较概括。

(6分)

(2)下面这段话中“你所遭遇的不幸”指什么?

“惩凶的方策”又指什么?

(4分)

国王雷欧提斯,我必须跟你详细谈谈关于你所遭遇的不幸,你不能拒绝我这一权利……那你必须答应,助我一臂之力,让我们开诚合作,定出一个惩凶的方策来。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严羽指出宋人以文字为诗,显然是指以散文为诗;而以散文为诗,又往往和以议论为诗紧密联系。

文多作为思想的载体,而诗则多作为感情的载体,因而文偏于表现逻辑思维而诗偏于表现形象思维,似乎是个约定俗成的传统。

这一传统的打破,对于墨守成规的人来说,无疑地会被认为是一种生疏可疑的异端而加以反对。

但如果我们不从先入为主的传统观念出发而从作品本身出发,就可发现,诗的散文化及往往包涵在这个外壳中的议论,并不排斥文学艺术的最本质的特征——形象性。

富有思辨性的散文,当它被移植到诗歌中之后,我们可以看到两种往往为人们所忽略的情况,一是散文化的议论本身有助于突出抒情诗的主人公——作者自己的形象。

其次,许多议论,特别是当它们被以比喻来表达时,也充满了生动活泼的形象,而并非枯燥无味的说教。

思辨的形象性与其载体的散文化,构成了宋诗一个很大的特色。

至于宋人以才学为诗,主要体现在诗中用典故方面。

用典风气的形成与流行和学术文化的隆盛是有关联的。

宋代诗人多数是博学之士,他们的高层次文化修养不可避免地会体现在诗的创作中,从而出现了作者以才学为诗、作品风格繁缛、用意深曲等种种现象。

这是宋诗的又一特色,但这一特色的优劣,则需要对作品进行具体分析,无法一概而论。

陶渊明可算古来第一位善于用典的诗人,将陶诗囫囵读去的人,往往未能详悉。

但我们即使找到它们有那么多的“来处”,也无须沾沾自喜,因为“用事而不使人觉”,也就近于或同于“胸臆语”,即创作了。

我们是否可以说,以才学为诗可能是一病,而以才学读诗,也同样是一病呢?

(节选自程千帆《宋诗精选·前言》)

27.对于“以文字为诗”,作者有哪些看法?

(6分)

28.文中举陶诗用典之例有何作用?

(6分)

29.结合上文,“以才学读诗”应如何理解?

(3分)

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D2.C3.B4.B5.C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6.C

7.B

8.

(1)你真是个愚蠢的人啊!

不出十年,这里就要一片荒芜了,为什么还要去当官呢!

(4分,判断句1分,“狐兔游”1分,“何以……为”1分,语句通顺1分)

(2)(我)于是另外写了这篇传记,把它呈给史馆,希望编纂史书的人有所选择。

(4分,“别”1分,“上”1分,“冀”1分,语句通顺1分)

9.淡泊功名,崇尚古风,狷狂不羁,安贫乐道。

(4分,每点1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视听结合,俯仰结合,动静结合。

(3分,每点1分)

11.淹留巴蜀,国事艰危,年华老去,兄弟离散。

(4分,每点1分)

12.上句照应开篇景色描写,同时以宁静春色反衬诗人内心的焦虑不宁;下句刻画了诗人翘首北望的形象,暗示诗人心系朝廷、忧怀未已。

(4分,每点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3.

(1)则孤陋而寡闻

(2)善假于物也(3)来吾道夫先路(4)以咨诹善道(5)抚四海于一瞬(6)此情可待成追忆(7)惊涛拍岸(8)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14.注重启发;恬淡祥和;宽容耐心;才艺丰富。

(4分,每点1分)

15.通过想象的画面,传达出“牧童短篇”一曲的音乐特点;化用诗文,文字典雅,营造意境美;运用拟人修辞,形象地表现出时光的盘桓与绵长;句式整散结合,富有节奏感。

(6分,每点2分,答出任3点即可)

16.内容上,表达作者对不同乐器的独到理解,体现叶老师的音乐素养及对“我”的影响;结构上,为后文表达对艺术和人生的领悟张本。

(4分)

17.笛声清亮,让人霎时获得心灵的感动;音乐丰盈,启悟人生,使人心中雪亮;叶老师言传身教,使我对艺术和人生有了更深的领悟;奏百般乐器,须屏除表演之心;处喧嚣俗世,须保持冷静淡泊。

(6分,每点2分,答出任三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18.首先,由“混账”的本义引出观点,即我们不能把“混账”的眼光一概否定;然后,具体分析医学上存在的种种“混账”;最后,呼吁对医学上的一些“混账”应持宽容态度。

(6分,每点2分)

19.病因学的“混账”指:

对于个体疾病的因果分析都是推测性的、或然的、片面的。

良知上“混账”指:

医生为追求个人利益违背良知滥开药品。

(6分,每点3分)

20.墓志铭表达了人类医学的真实处境,含蓄回答了前文问题,从而启发读者思考人类医学的局限性。

(6分)

七、作文(70分)

21.参照高考阅卷标准。

语文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

(10分)

22.比之吴融韩偓俳优之词/号为格卑/则有间矣/若收敛其词/而少加含蓄/其意味岂复可及也。

(5分)

23.白居易阮籍(2分)

24.确实诗格卑陋,原因在于词烦意尽,但诗格高于俳优之词。

(3分,1点1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5.AD

26.

(1)凤姐理家兼谋私利,探春理家并无私心;凤姐守成不变,探春兴利除弊;凤姐因人而异,探春不徇私情;凤姐独断专行,探春集思广益;凤姐雷厉风行,探春温和谨慎。

(6分,每点2分,答任意三点即可)

(2)“遭遇不幸”指的是雷欧提斯的父亲波洛涅斯被哈姆雷特误杀。

(1分)

“惩凶的方案”指的是克劳狄斯唆使雷欧提斯与哈姆雷特比剑趁机复仇;雷欧提斯主动提出在自己的剑上涂抹致命药油;为预防失败,克劳狄斯另外准备了给哈姆雷特喝的毒酒。

(3分,每点1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27.“以文字为诗”打破了文以载道诗以传情的传统;它并不排斥文学艺术的形象性;思辨的形象性与其载体的散文化,构成了宋诗一个很大的特色。

(6分,每点2分)

28.证明用典的优劣,要结合作品具体分析;且高明的用典即创作。

(6分,每点3分)

29.“以才学读诗”指读诗只忙着寻找诗中所用典故。

(3分)

 

语文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

(10分)

22.比之吴融韩偓俳优之词,号为格卑,则有间矣。

若收敛其词,而少加含蓄,其意味岂复可及也。

苏端明子瞻喜之,良有由然。

(6分)

23.谢灵运陶渊明(2分)

24.六朝后诗人大多创作杂体,远离风雅;近世苏轼诗学陶柳,也不能近古。

(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5.AD(A.邓艾D.纸钱是捡来的)

26.

(1)“攒金庆寿”指贾母让众人凑份子为王熙凤过生日;“撮土为香”指宝玉独自去水仙庵在井台上烧香祭奠投井的金钏儿。

(6分,每点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