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43269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复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毛概复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毛概复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毛概复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毛概复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毛概复习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毛概复习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毛概复习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毛概复习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毛概复习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毛概复习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毛概复习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毛概复习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复习含答案.docx

《毛概复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复习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概复习含答案.docx

毛概复习含答案

毛概复习(含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命题的提出(p2)

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都曾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

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而就全党来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则是在延安整风以后。

经过延安整风,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p5.6.7)

 答: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他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

展。

(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成果:

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关系:

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

1、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正是恢复了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开创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坚持将群众路线作为根本工作路线。

2、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毛泽东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想成果,比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关于正确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关系、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坚持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等重要思想。

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遭受了重大挫折,但从总体上看,所取得的成就仍是巨大的。

初步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资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

丰富和发展了

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社会主义特征的思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思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理论

国家统一的思想

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

外交和国际战略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

党的建设的思想

最后,两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运用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有着共同的“根”——马克思列宁主义。

二者都属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共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已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两大理论成果的共同基础。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p13) 

答: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不断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研究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确定党领导人民改造中国、建设中国的战略策略,实现推动历史前进的目标,是党的根本思想路线。

群总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的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集中群众的智慧,把群众力量组织起来,战胜种种困难,创造种种奇迹,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坚定不移的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

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是党的根本政治原则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16)

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的理论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历史经验和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历史依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现实依据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29)

答:

实事求是。

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对象、动力、领导、性质、前途)(38、39、40、41、42、43)

答:

总路线内容: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的革命。

 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动力:

无产阶级(最基本动力、领导力量)、农民阶级(主力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领导: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社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政治、经济、文化)(43-45)

 答:

政治: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经济: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

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商业。

文化: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关系(53)

答: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性表述和主要内容(58-59 )

答:

总路线的完整表述: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2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71-72)

答: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的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论十大关系75-76 )

《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方针:

“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论十大关系》的意义:

(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2)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

盾、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77-79

(1)1956年9月党的八大的决议指出:

“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1957年2月,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学说,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强调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3)毛泽东强调,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这一论断的根本着眼点,在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全党的注意力转到这回注意建设上来。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96-97 

答: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只有把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有机的统一起来,构成一个科学概念,才能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住我国的基本国情。

 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表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内在联系。

2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三个没有变、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和新变化)100-101 

答:

三个没有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首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其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障碍依然存在。

最后,对外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103

 答: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奋斗目标、基本途径、领导力量、依靠力量、根本立足点)104-107 

 答:

党的基本路线,是总览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依靠力量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保证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问题,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途径),自立更生,艰苦创业(这是党的优良传统、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1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2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意义113-114 

答: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

同富裕。

科学内涵:

第一,突出强调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

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意义:

第一、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第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15-116 

答: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第二,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第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3中国梦的提出、思想内涵、实现途径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名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132 

答: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35-136 

答: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科学认识。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点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怎样理解)137

1.中国长期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

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也就是说中国不能闭关自守,要引进来,走出去。

只有发展与其它国家的往来,才能促进中国的发展。

2.当今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只有充分利用国际经济资源和科技成果来发展自己,才能赶上当代世界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潮流。

历史的经验一再

3.和我国的国情有关,我国的实际情况是,资源相对不足,资金严重缺乏,科学技术落后,管理知识和经验不足,也迫切需要扩大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引进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这一切都离不开向世界开放。

所以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五位一体)144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确立依据146-147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3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148 

公有制经济包括:

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

存。

第三,高度自治。

第四,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第五,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依靠力量218-219 

一,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二,农民阶级是基本依靠力量

三,知识阶级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1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怎样理解)241 

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共产党的领导。

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共产党的领导

2新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考验:

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四大危险:

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